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上海董保華法律咨詢工作室

上海董保華法律咨詢工作室

發布時間: 2022-06-01 07:25:27

① 關於圓明園獸首事件的相關信息咨詢。

中新網2月23日電 2月23日,法國佳士得拍賣行將開始為期三天的「伊夫·聖洛朗與皮埃爾·貝爾熱珍藏」專場拍賣會。因為事關中國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鼠首和兔首的命運,中國的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律師團已經提出申請,希望法國法院將在拍賣開始前,能下達「禁拍令」。

中國律師團對拍賣圓明園文物說「不」

巴黎一家法院將於當地時間23日中午11時30分緊急審理中國「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提交的禁止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銅像拍賣的請求。此前,中國追索海外文物律師團的首席律師劉洋乘機前往巴黎,要去阻止圓明園獸首拍賣活動。

此前,「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已於本月9日向法國佳士得拍賣行和收藏人正式發出律師函和律師聲明,表明了反對拍賣的立場,阻止拍賣一事進入法律程序。

記者從法國佳士得拍賣行獲悉,鼠首和兔首銅像拍賣活動將在當地時間2月25日晚19時開始。根據法國佳士得拍賣行網站消息,目前鼠首和兔首銅像的起拍價仍是「估價待詢」。

法國佳士得拍賣行的這場拍品預展21日在法國巴黎大皇宮拉開帷幕。在此次拍賣會上被拍賣的藝術精品悉數展出,其中包括中國圓明園流失的著名文物「12生肖獸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銅像。在這次的拍賣的亞洲藝術品中,最為重要的兩件就是分別代表鼠和兔的兩尊銅質獸首,它們來自中國圓明園。這兩件中國藝術品還被列入重點推薦拍品名錄。能否在最後一刻被禁止拍賣,23日將有一個答案。

原告變動一波三折,最終找來「外援」

原告問題是追討圓明園鼠兔首事件的焦點之一。對此,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幹事牛憲鋒表示,按照律師的說法,最適合當原告的是圓明園管理處。

牛憲鋒表示,按照他給我們講,最合適的應該是圓明園,但是出於客觀的原因,圓明園作為原告有一些困難。另外後來出現了一個原告,叫愛新覺羅宗親會。 但很多法學界的人士還有很多媒體的記者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實際上對這個宗親會,從我聽到的一些意見當中,對他有一些質疑,認為他作為原告的身份不成立。

他指出,最核心的兩點,其一,我們如何,就是從法律層面上來講,如何來定性,就是圓明園鼠首和兔首的的確確它的性質就是被戰爭掠奪的,這是定性的問題。我們在法律文件上這個定性能不能站得住腳。其二,最好的方式還是實際上不要直接一下子進入法律訴訟的環節,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外交層面的途徑,外交協調,由政府出面來做,這是最合適的。

據稱,歐洲保護中華藝術聯合會作為「禁止令」申請人,19日向法國司法部門提出在拍賣前對拍品進行「財產保全」申請。根據法國法律,在不禁止拍賣便會影響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申請「禁止令」,使拍賣活動依法停止。

中國各方眾口一詞:不差錢,也不高價競買!

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曾記錄了英法兩個侵略者的齷齪一幕:「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如今,這一天已經過去一百四十多年了,被強盜們搶去的中國文物,又被拿來賺中國的錢。在搶劫以後,又來索要天價的贖金。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指出:「眾所周知,相關文物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英法聯軍劫掠走,並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國珍貴文物。中國對其擁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權,這些文物理應歸還中國。拍賣戰爭中非法掠奪的文物不僅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損害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而且有悖有關國際公約。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能夠慎重予以考慮。」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宋新潮認為,對這件事「不予理睬是最好的應對」。他說,對由於戰爭原因被掠奪到海外的文物,國家文物局可以通過許多形式使其回歸,但絕對不會採取「回購」的方式,這是一個基本原則。他也呼籲,海內外媒體不要炒作此事,「炒作的結果,是讓那些利用中國老百姓愛國熱情投機賺錢的商人獲利」。

此外,作為英法侵略者火燒圓明園的受害者,圓明園管理處也明確表明了立場,在最近發布的一份聲明中,明確指出:圓明園「獸首」理應歸還中國。圓明園說,我們歷來不贊同圓明園流散文物進入拍賣市場,也不贊同以「回購」方式買回被別人「掠走的」中國珍貴文物。因為它承載著太多的歷史文化信息和中華民族的情感。拍賣圓明園流散文物,容易模糊其本身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損害中國人民的文化利益,而且有悖相關國際公約。圓明園管理處對所有關注、支持圓明園流散文物回歸的愛國民眾和團體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們熱切地期盼圓明園流散文物能夠早日回歸,熱切地期望「12生肖」再次聚首圓明園。屆時它們將改寫圓明園文物自1860年以來所經歷的被掠奪、被盜賣、被散失的歷史,並將為圓明園遺址公園提供獨特的滄桑見證,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利用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文物成交價飆升背後,其實也正是國際吵架利用國人的愛國熱情,對中國人的財富進行「二次掠奪」。根據中新網做得一份調查,超過九成的網友認為不應該回購圓明園文物,即便我們的國家現在富強了、不差錢!

獸首三種命運:最佳是歸還 下策是競拍

分析認為,這次的拍賣活動,最佳的結果還是拍賣被禁止,圓明園國寶無條件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到它們的原生地。這也是中國各方一直堅持的一種立場。這是最理想的一種結果,無疑將皆大歡喜。中國對這些文物擁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權,這些文物理應歸還中國。拍賣戰爭中非法掠奪的文物不僅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損害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而且有悖有關國際公約。按照國際公約,圓明園獸首銅像的持有人,也應該將其歸還中國。

不過,正如官方媒體在仲裁前夜評論的那樣,我們除了「有理」,「有利」,還要做到「有節」,就是要以公平合理的方式收迴流失國寶。追索流失文物是個世界難題,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國家關系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常常要做多方面的工作,進行多年的努力。埃及索回大英博物館中獅身人面像胡須就花了193年的時間。中國有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外,追索起來要更有耐心和信心。我們當然希望按著國際公約以公益方式收回國寶,同時也會考慮收藏者的切身利益。即使一時收不回來,我們也希望持寶者能夠妥善保管,感受中國文化,傳播中華文明。

考慮到這種情況,也不排除圓明園獸首被拍賣,或轉手,或流拍。這其中理想的結局應該是大家都不理會佳士得的炒作活動,讓這兩件國寶流拍。其實國家文物局一直不想讓媒體炒作,就是不希望將此事炒熱。從1985年第一次拍賣時,價格不過每具500美元,到保利集團於2000年拍回圓明園流失文物銅牛首、銅猴首與銅虎首時,花費近3000萬港元,澳門人何鴻燊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別斥資700萬港元和6910萬港元買回銅豬首、銅馬首捐獻祖國。到現在,國際炒家漫天要價要出高達2億元人民幣,其身家已經飆升了幾萬倍。這次,在全世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而且藝術品市場的泡沫也漸漸落定,高達兩億元的叫價可能會無人問津。

如果看到無人上鉤,這種近乎「綁架後敲竹杠」的行為落空,法國方面也許會正視自己。法新社報道稱,這兩件國寶的現持有人皮埃爾•貝爾熱在接受采訪時承認這是侵略者從中國劫掠的,不過他一口咬定,自己是「從巴黎的古董商手裡買來的」,來源合法。他還以在大英博物館的希臘文物為例,認為可以不還。他說,自己要拍賣這些東西,「沒有任何的法律上的障礙。」不過,他也指出,也不排除有條件的將獸首還給中國的可能。這顯然也表明他對這次拍賣的前景不樂觀。

此外,也可能是有人買下這兩件文物,然後轉贈給中國。如此,則不符合有關方面的呼籲,愛國主義被投機分子利用,正義輸給貪婪,讓法國佳士得和其持有人坐收漁翁之利。

它山之石:中國可向美國追討文物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1月17日宣布,中美已就限制進口中國文物達成雙邊協議,並於本月十五日在華盛頓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二百五十年以上的古跡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

這是中美雙方作為一九七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的締約國,根據該公約而採取的文化遺產保護行動,也是中國繼與秘魯、印度、義大利、菲律賓、希臘、智利、塞普勒斯和委內瑞拉等八個國家簽署相關協定後的一次重要進展。

按照規定,美國政府應限制以下考古材料進口到美國:原產於中國和代表中國的文化遺產、從舊石器時代到唐代結束(公元907年)的考古材料和至少二百五十年以上的古跡雕塑和壁上藝術,包括將由美國政府公布的清單上所列的各類金屬物、陶瓷、石材、紡織品、其他有機物質、玻璃和繪畫。

專家認為是小布希政府臨下台前送給中國的一份文化禮物。這次備忘錄簽訂後,一個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以後若有符合條件的中國文物被盜運至美國,只要有充分的證據,中國將可以直接向美方討回,「這在以前是有很大難度的,但簽訂以後就不同了,追討文物將會比以前更加順利。」

② 求論文提綱及其目錄!

我國勞動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汪重榮

我國勞動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仲裁前置」原則及仲裁時效過短形成民法權利的缺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79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規定從法律上確認了「仲裁前置」原則,即以仲裁作為訴訟解決的前提條件,人民法院只受理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勞動爭議案件。未經仲裁而直接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本人認為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中「仲裁前置程序」的規定違背了仲裁自願的傳統仲裁立法程序,妨礙了當事人仲裁請求權和訴訟權的行使自由,同時也剝奪了不能進入仲裁程序的那部分人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而且由於一裁二審的訴訟程序導致解決爭議的成本增加和結案的時間延長,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勞動爭議從根本上來講還是一種民事爭議,爭議雙方一般都是法律上平等的民事主體。對勞動爭議的解決,當事人應當有自由選擇權。將勞動仲裁強制性規定為勞動訴訟的前置程序,剝奪了當事人將勞動爭議直接訴訟法院的權利。

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為60天,與民法的申訴時效2年相差太大。如爭議案件超過60天期限但仍未超過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的,由於仲裁機構不受理,人民法院將依法駁回訴訟請求。這顯然對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十分不利,大大損害了勞動法作為社會法側重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精神。

關於勞動法及相關法律規范繁多、復雜,當事人(特別是勞動者)很難全面了解,當其知道某事實違法時,已過了仲裁時效,喪失了申請仲裁的權利,但未超過民法的申訴時效,在實行先裁後審制度的情況下,勞動者也無法實現訴訟權,形成民法權利的缺失。

2000年本人在北京市大興區某化工廠就職時,與廠方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8小時,月薪3000元,出勤不足26天(包括法定節假日休假)按不足天數扣發工資。當時本人並不知道此規定違反勞動法。當年國慶節因廠里放假,即被扣發了相應的工資,次年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同樣被扣發了工資。直到本人因廠里收取風險抵押金一事與廠方發生爭議,尋求有關勞動法律依據時才知道廠方扣發法定假日休假工資是違法的,且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8小時也違反了勞動法關於「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的規定。但當我對企業扣發的法定假日工資要求補償、對超過勞動法規定標準的工作時間要求支付加班費進行申訴時,當地勞動仲裁機構以超過仲裁時效為由,對超過申訴日起60日以前的所有申訴均不予受理,而此時並沒有超過訴訟時效。當我不服仲裁裁決而向法院提起訴訟時,由於仲裁沒有受理,法院也不予受理,造成本人權益受損而投訴無門。而且此案從2001年6月初向仲裁機構提起申訴起至2002年4月末二審法院結案止,歷時近11個月的時間,涉案金額8000多元,這不僅加大了訴訟成本,同時也使本人的經濟利益受到了損失。如不是本人有一些積蓄,恐怕這期間的生活就成了問題。

現實中,類似的事件很多。由於勞動者相對於用人單位處於絕對弱勢,有些時候因為勞動者考慮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怕因一些加班加點或超時工作等引起的爭議申請仲裁引起用人單位領導不滿,採取種種手段逼迫勞動者辭職使其失去工作而不敢提起仲裁,最終喪失申請仲裁權。但此時尚未超過申訴時效,由於仲裁前置程序,使勞動者無法行使訴訟權。

在民法上是以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時效,而勞動爭議一般是以爭議的「事實」發生時起計算時效,這樣,在許多情況下,勞動者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益被侵害就已經超過了仲裁時效,當勞動者知道自己的權益被侵害時已無法申請仲裁,更無法申請訴訟。特別是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一兩個月工資或加班費的情況非常普遍,由於企業工資實行月結制度,即一個月集中開一次工資,有些企業是次月的10至20日才開工資,等員工拿到工資時距離最初的勞動行為已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而只有員工拿到工資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在與企業交涉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過了仲裁時效。而且目前許多企業由於資金緊張,推遲一兩個月發工資的情況時有發生,員工們也已習以為常,但是當這時發生勞動爭議,就已經過了仲裁時效,因而尚失了勝訴權。更有許多勞動者為了保住工作,往往不敢聲張,60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使本來應該得到的勞動權益得不到保護。

此外,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有范圍限制,這樣就可能導致一些勞動爭議由於不屬於勞動仲裁機構受理范圍,或者因為勞動仲裁機構錯誤地不予受理,而無法訴訟至法院,最終導致當事人訴權無法實現。

二、勞動仲裁機構的行政色彩太濃,容易受地方保護思想左右

由於地方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地方政府管轄,很容易受地方保護思想左右,使勞動者特別是外來打工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護。

勞動仲裁機構的行政色彩太濃,缺乏獨立性。按照《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和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行政部門負責人為法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設在勞動行政部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實際上是一個不具有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機構,勞動行政部門獨家辦案就成為了必然。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所謂「三方機制」是被架空的,實際上是很難發揮三方制衡的公正裁決作用的。許多勞動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相應機構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行政力量在仲裁機構中佔主導地位,如果政府能夠清廉自律的話,這樣的仲裁製度也是能夠做到公正的。但是事實上,某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員的執政理念,左右著其很難承擔這樣的角色,一些地方政府出於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勞資糾紛中往往偏袒資方,忽視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也有的政府部門認為勞動法同其他法律一樣,勞動者可以與用工單位協商解決的,他們能不管盡可能不管。更有個別政府官員與當地資方老闆糾纏不清,對勞動者權益受侵害的情況熟視無睹,且故意偏袒和慫恿資方,使勞動者的權益受到極大的損害,導致某些地方的勞動者採取一些極端的做法,如罷工、遊行等。

2000年本人在北京市大興區某化工廠就職時,與廠方簽訂的勞動合同規定:月薪3000元,其中2000元為工資,1000元為全勤獎,出勤不足26天不發全勤獎。當本人因風險抵押金一事與廠方發生爭議、廠方決定辭退本人時,本人向北京市大興區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要求廠方按工資總額3000元計算支付本人加班工資並給予本人相當於一個月工資既3000元的經濟補償金。但是廠方認為1000元為全勤獎,故加班工資只能按月工資2000元計算,不同意支付經濟補償金,仲裁機構採取了廠方的意見。後來,本人在學習勞動法時,才知道仲裁機構的裁決是錯誤的。「計算加班工資的月工資標准應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及各種補貼在內」,故計算加班工資應以月工資標准即3000元為基數。且廠方辭退本人應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辭退勞動者應按照勞動者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支付本人一個月的工資(月標准工資)即3000元作為經濟補償金。在這里,仲裁機構出於地方保護的思想,對於外地打工者的利益在勞動者對法律不完全知曉的情況下便不予保護。

三、事實勞動關系下勞動者難以承擔舉證責任

因為勞動者在用人單位中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當其利益受侵害時,很難取得相關證據,使其在申訴中處於劣勢而難以勝訴,特別在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勞動者取證更難。

本人在北京市順義區某著名門窗廠就職時,由於用人單位不與本人簽訂勞動合同(與本人同期招入的所有人員均未簽),口頭約定實習期3個月,期滿交實習報告。 3個月後本人交了一份與本人工作相關的實習報告,此後沒有得到單位任何回復。一個月後,本人在領取工資時拿到的仍然是實習工資,便找到主管人事的副廠長劉某問情況,劉某說:「部門經理沒有跟你談嗎?」我說:「沒有。」劉某說:「我問問她再給你答復。」三天後,劉某找到我說:「是這樣,經過這一段的考核,覺得你與相關方面的溝通不夠好,故企業決定辭退你。」我從事的是成本核算工作,不是銷售工作,溝通能力不應該是考核的主項,但是單位卻以如此的理由將我辭退,且沒有任何經濟補償,而我又沒有任何證據申請仲裁。因企業未與我簽訂勞動合同,也不實行上班打卡制,考勤卡掌握在部門經理手裡,每天按時查崗後回自己辦公室填寫,員工根本看不到考勤記錄,工資表也只是在每月發工資時員工在上面簽個字便由財務部收回,員工也不可能取得證據。就這樣,和我一同來廠的十幾個人在四個月內,廠里分別以不同的理由辭退,到我走的時候只剩下一個人了。與此同時,企業每個月都在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它的招聘、辭退工作。這個企業就是利用這種方法賺取勞動者實習期的廉價勞動力。

離開這個單位以後,本人又先後應聘到北京某會計師事務所、某咨詢公司工作,它們同樣上演著上面的一幕,我同樣又是許多的受害人之一。在我離開某咨詢公司時,就連最基本的工資都沒有拿到,因為我是主動辭職,單位以暫時沒錢為由不給結算工資,而我仍然無法取得任何申訴的證據。

象我這樣外地來京的打工者受企業侵害而又無法取得申訴證據的情況很普遍。

由於勞動爭議案件訴訟主體的相對特殊性,勞動法律關系除了具有一般民事法律的平等性外,還具有隸屬性、依附性的特徵。大量的勞動爭議都是由用人單位以管理者身份的單方行為引起的,勞動者在面臨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往往無法用有效的證據來證明。如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考勤記錄、工資發放記錄、交納社會保險記錄等都掌握在用人單位一方,勞動者對於這些證據是不可能具有舉證能力的。如果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真的是口說無憑。

針對上述問題,本人建議採取如下對策:

一、加大查處力度,廣泛進行普法宣傳建立直屬中央的勞動監察組織,實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檢查的內容應包括企業的勞動報表、企業考勤表、工資發放表、勞動合同、社會保險交費收據等相關方面。檢查的方法可實行明查和暗訪相結合,企業自查和勞動監察組織審查相結合。同時在勞動監察組織中設立勞動信訪辦公室,勞動者可以直接向信訪辦公室投訴。以此對僱主形成威懾不敢輕易跨越法律的禁區,同時也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出於地方保護思想而忽視勞動者權益的情況出現,更有利於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現實中,許多勞動者不願意與用人單位打官司,因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打官司,即使贏了,也是以輸掉工作為代價。而且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打官司,輸掉的不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今後的就業機會。因為當招聘單位知道某人曾經與某用人單位打過官司,便怕此人今後會給該單位帶來麻煩而不予錄用。也有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目的是為了不讓勞動者留下證據,當勞動者提出簽訂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便不予錄用或以各種理由予以辭退。由於我國目前勞動力過剩,勞動力市場為需方市場,勞動者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也只好默認了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在找工作時不敢要求簽訂勞動合同,對於勞動保障之事更是無從談起。而有些地方政府對於這一切只採取漠視的態度。這無疑從某種程度上慫恿了資方的不當勞動行為,如要求勞動者加班且不支付加班費、不給勞動者正常休假等。這不僅進一步造成勞動力過剩,加劇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而且由於資方可從中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導致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因此,要使勞動者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中央政府就必須加大查處力度。

同時也應廣泛進行普法宣傳,充分發揮人才市場的宣傳作用。現實中,許多勞動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權益是什麼,對於勞動法也只是知道有這部法而已,具體的內容並不清楚,對於其配套的相關規章制度更是不得而知。人才市場是勞動者求職的地方,在勞動者求職時就讓其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使其在求職過程中和就業之後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是當務之急。

同時政府應出資舉辦一些有關勞動法規方面的學習班,或向宣傳稅法一樣走上街頭,向廣大勞動者宣傳勞動法,使其深入人心,使每個勞動者都能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這樣既有利於保護勞動者的權益,也有利於規范勞動者的行為,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另外還應向社會公民廣泛宣傳勞動法,以便形成社會監督,促使用人單位規范自己的行為,以達到保護勞動者權益的目的。

二、延長仲裁時效,實行仲裁獨立本人認為,對於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應比照民法規定的兩年為宜,對於用人單位的連續侵權行為應以連續行為最後一次結束作為時效的起算時間。例如對企業經常要求員工在8小時之外延長工作時間、每周只休一天或不休且拒絕支付加班費的行為,應以爭議發生前最後一次延長工作時間或加班的時間為時效的起算時間。這也符合民法關於連續侵權行為的規定。這樣使勞動者能夠有充分的時間了解自己的權益是否被侵害,可以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應強調仲裁機構的完全獨立性和法律責任,應仿照經濟仲裁機構的做法建立獨立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相互獨立,互不幹擾。即實行「裁審自擇,各自終局」。所謂「裁審自擇」,是指當事人既可以選擇勞動仲裁,也可以選擇法院審判,但是兩者只能選擇其一。所謂「各自終局」是指仲裁和審判都在本系統內結案,而不再先裁後審。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有關規定對仲裁裁決行使撤銷權和裁定不予執行權。這樣既有利於保障當事人的訴權行使,也保證了仲裁裁決的公正性,有利於提高勞動仲裁的權威性並提高辦案效率。

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但是幾乎所有的國家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都是獨立於政府行政機構的,即不受政府的干預,這也符合司法獨立的理念。

據悉,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表示,廣東擬設置相對獨立於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勞動仲裁機構,專司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職責。這將為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改革帶來一縷春風。

三、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在舉證責任上,勞動審判案件中如完全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原則,則不符合勞動法作為社會法和偏重保護勞動者權益的要求。本人認為,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應根據勞動法的立法精神和民事訴訟法的公平原則,按照勞動爭議的性質、當事人對證據的控制情況、收集證據能力的強弱等因素,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如對於用人單位辭退不合格職工和違紀職工以及拖欠工資和福利待遇、是否構成工傷等爭議,由於勞動者舉證能力的限制,應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制度。

四、修改現行法律,盡快出台勞動訴訟法

要延長訴訟時效、實行仲裁獨立、舉證責任倒置,首先要修改現行的勞動法,為其提供法律依據。

在現行法律的基礎上加大對用人單位的處罰力度,出台一些切實可行的處罰措施,使其 具有可操作性。

我國目前尚無專門的勞動訴訟法,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是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程序以及勞動法的有關程序性規定來進行的。但基於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勞動爭議案件畢竟不是一般的民事訴訟案件,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有許多地方並不適用勞動爭議案件,應盡快出台勞動訴訟法,以解決現實勞動爭議訴訟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介紹】遼寧大學,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企業法律顧問

注釋與參考文獻

1.用人單位勞動法操作實務 法制出版社 左祥琦

2.勞動權益維護與勞動爭議處理 新華出版社 石雁

3.勞權論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常凱

4.勞動關系調整的法律機制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董保華

5.勞動法 經濟科學出版社 史探徑

6.工作權的內容和實現 中國法制出版社 吳玉章

7.中國勞動法若乾重要理論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夏積智

8.論不正當勞動行為立法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常凱

1.對我國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探討 中國法院網 朱艷

2.關於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時效問題 中國法院網 廖朝平

3.淺談勞動爭議案件的幾個程序問題 中國法院網 廖朝平

4.論新形勢下的勞動者權力保護 深圳勞動網 趙振遠

5.關於勞動爭議解決 深圳勞動網 趙振遠

6.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兩個問題的討論 論文助跑網 唐正洪

7.《勞動法》是勞動者的權利保障書 論文助跑網 張紹明

8.終止勞動關系的法律界定 論文助跑網 張喜亮

9.仲裁獨立勢在必行法律保障必不可少 論文助跑網 張喜亮

10.論事實勞動關系下的勞動者如何維權 論文助跑網 李居鵬

11.淺議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問題 論文助跑網 秦旭東

12.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幾點思考 論文助跑網 范愛金

③ 我國就業歧視及其制理措施

就業歧視治理的比較研究*
摘要:就業歧視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現象,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產生嚴重的負
面作用,國際社會以及各國政府都採取了反歧視措施。本文從比較研究角度出發,對就業歧視治理措施進行
評述,同時對我國未來法律制度設計和政策取向提出建議。
關鍵詞:就業;歧視;法律;比較研究
就業歧視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現象,沒有有
和無的區別,只有程度和有無法律規范的區別。由
於歧視已經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
定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為此,國際社會以及各國
政府都採取了反歧視措施,特別是加強了反歧視
立法。
一、國際社會反就業歧視措施概述
國際社會反歧視法規主要體現在國際人權憲章、
防止歧視、婦女權利、就業等專題類別的人權文件
中,反歧視組織也包括在聯合國體系下的人權機構,
及國際人權條約體系下的人權機構中。
(一)國際人權文件中有關反歧視規定
1948年12月聯大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充滿
了平等的觀念,它詳盡列舉了《聯合國憲章》中平
等權的內容。宣言總共30條,其中有十幾個條款或
者明確到了平等。第一條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
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第七條為「在法律前人人平
等,並有權享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視。」
第二十三條為勞動就業方面的條款,規定「人人有
權工作、自由選擇職業、享受公正和合適的工作條
件並享受免於失業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權
利,不受任何歧視。」「每一個工作的人,有權享受
公正和合適的報酬,保證使他本人和家屬有一個符
合人的尊嚴的生活條件,必要時並輔以其他方式的
社會保障。」「人人有為維護其利益而組織和參加工
會的權利。」
在憲章和宣言之後, 1966年12月,又產生兩個
重要的國際人權公約,即《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
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該
兩項公約以明確的法律形式將不歧視原則編纂成為
具體的條約法規范。《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
約》規定設立人權事務委員會,它應由18名委員組
成,執行與公約有關的權利事務。
在聯合國平等與不歧視的立法體系中,《消除一
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
式歧視公約》是專門針對宣言中關於不得歧視的某
一種理由進行具體規定的主要公約。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在就業方
面,規定不分種族人人有「工作、自由選擇職業、
享受公平優裕的工作條件、免於失業的保障、同工
同酬、獲得公平優裕報酬的權利」。1970年,根據聯
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設立的負
責監測締約國履行公約義務的情況的條約機構,即
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由德高
望重、公認公正的18名專家組成,成員由各締約國
從其國民中選舉產生。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在就業和勞動
權利平等方面,第11條明確地規定,婦女應享有工
作權利這一基本人權,並列出了締約國所承擔的各
項義務,以確保這一權利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實現。
為審查執行公約所取得的進展,該公約設立了消除
對婦女歧視委員會,該委員會由23名專家組成。
(二)消除就業歧視與國際勞工標准、國際貿易
問題
國際勞工標准,又稱國際勞動標准,一般是指
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公約和建議書,以及其它達成
國際協議的具有完備系統的關於處理勞動關系和與
之相關的一些關系的原則、規則。國際勞工公約的
核心和宗旨是確立和保障世界范圍內的勞工權利。
1998年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基本勞工權利原則宣
言》將其明確規定為四個方面的權利:結社自由並
有效承認集體談判權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強迫勞動;
有效廢除童工;消除就業歧視。這四項基本勞工權
利,主要體現在八項《國際勞工公約》中。其中,關於消除就業歧視方面的公約包括1958年《(就業
與職業)歧視公約》(第111號公約)和1951年
《同工同酬公約》(第100號公約)。
截至2000年2月,國際勞工組織會員國中已經
有80%的國家數目不等地批准了前七項公約。其中
有50多個國家批准了全部的七項公約,包括德國、
法國、義大利、古巴等,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批准了
六項,加拿大、日本等國批准了四項。美國只批准了
105號公約。中國目前加入了100號和138號公約。
國際貿易中的社會條款問題主要是勞工標准問
題。社會條款之所以成為問題,是由於提出者企圖
將社會條款與國際貿易直接掛鉤,即違反社會條款
者可予以經濟制裁。早在1953年,美國國務院即非
正式提出在關貿總協定中寫入禁止不公平勞動的條
款。由於其他國家對於不公平的定義未達成共識,
這項建議未獲採納。在後來的關貿總協定談判以及
其他場合,美國又多次提出社會條款的建議,但遭
到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國際勞工組織也是社會
條款的積極提倡者。1996年12月,在新加坡的WTO
首屆部長級會議上,經過激烈爭論後,「核心勞工標
准」以顯要的位置作為新議題被列入宣言之中。
中國加入WTO,不僅在企業規則和貿易規則上
要與國際接軌,在勞動法制上逐步與國際勞工標准
接軌,也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核心勞工標准」中
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消除就業歧視,這是我國加入
WTO後所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國雖然沒有加入《(就
業與職業)歧視公約》(第111號公約),但作為國
際勞工組織的成員國,順應國際潮流,積極消除就
業領域中或明或暗的任何歧視,促進就業權領域中
的機會和待遇平等,加強就業歧視立法勢在必行。
二、西方各國反就業歧視措施述評
西方各國反就業歧視措施始於60年代的反種族
歧視立法,後來逐漸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美國、
英國、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制定
反歧視法等措施來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一)反就業歧視的主要措施
勞動力市場歧視的經濟理論分析是制定反歧視
政策措施的理論基礎。西方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認
為,歧視的根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個人偏見、市場
壟斷力量、統計性歧視,並從中得出一些政策結論。
概括起來包括兩個方面: (1)減少歧視偏好。如果
個人偏見減少,肯定會減少人們的歧視行為。西方
國家主要是通過立法、政府補貼、教育等形式來改
變個人偏見,鼓勵不歧視行為。(2)減少壟斷力量。
市場缺陷形成市場壟斷力量,是構成市場歧視的重
要來源。市場缺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勞動力
市場信息缺乏。②市場不完全競爭。③勞動力流動
性障礙。總之,如果勞動力流動障礙是政府造成的,
那麼政府在消除歧視中就有重要作用,如果是其他
因素造成的,平等就業機會等法案就起到很大作用。
另外,如果少數群體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訓,職分隔就很難維持,因為教育和培訓提供開辟了就業
機會,使得他們流動性增強。
(二)反就業歧視措施的實施效果
歧視問題普遍存在,可是要找到廣泛支持的解
決辦法仍然困難重重。作為一種反歧視工具,一些
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在許多情況下可能會違背初衷,
使得希望幫助的人受到損失。很多國家都制定了相
關的法律和政策,這些法律和政策的凈效應到底怎
樣,一直以來是歧視經濟學爭論的對象。主要集中
在三個問題上:
(1)同工同酬問題。1963年美國頒布《同酬
法》規定對於從事技能、責任和體力要求相等並且
工作條件相似的工作的男女勞動者,僱主必須支付
相等的報酬,實行同工同酬原則;英國政府於1970
年頒布《同酬法》。同工同酬做法在消除性別工資差
別方面是奏效的,也帶來一種不良傾向,導致女性
僱傭水平的下降,而且事實上,女性集中在工資相
對較低的職業里,男性則大多集中於高工資的職業
中,同工同酬沒有要求僱主在對待具有相同生產率
的人提供相同的就業和晉升機會。如果要想消除勞
動力歧視,法律就不僅要求僱主對具有相同生產率
的人支付相同的工資,而且應當要求他們為具有相
同生產率的人提供相同的就業和晉升機會。
(2)可比價值問題。基於同工同酬的問題,可
比價值原則把同工同酬原則推廣到要求對類似的或
可比工作提供相同的報酬。具體來說,可比價值是
利用專家來根據各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解決問題
的能力、責任大小、工作的物理條件,以及其他各種
可能的特點來分別給它們分配點數,具有相同點值
的工作將獲得同樣的工資,而獲得較高點值的工作
則將獲得較高的工資。
可比價值支持者認為職業是被隔離的,所以,
僱主不僅對相同的工作付相同的工資,而且對可比
價值的工作付相同的工資。反對者認為可比價值會
削弱價格機制的作用,一些人增加了工資,有相當
多的人也會失去僱傭機會。此外,可比價值提高了
被保護群體主導的職業工資水平,削弱了他們尋求
其它職業的動力,從而不僅不會減輕職業分離,反
而會強化職業分隔。
(3)僱傭配額問題。1965年,美國聯邦政府實施了合同配套計劃,目的在於責成廠商制定計劃改
變婦女和少數民族成員所面臨的就業機會不平等的
問題,結果是確立了僱傭配額,對僱主的僱傭活動
和晉升活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也產生了很大
的爭議。反對者認為數字僱傭目標引起了對白人和
男性的反向歧視,因為有些合格的白人和男性得不
到僱傭;這個計劃給少數群體提供了免受市場競爭
力量的庇護,削弱了市場競爭。
三、我國禁止就業歧視的法律制度設計
就業歧視行為在我國的大量存在已經成為不爭
的事實,加強就業歧視立法規制是十分必要的,在

立法明確就業歧視的涵義並確立其判斷規則,賦予
被歧視者適宜的法律救濟手段是反就業歧視的關鍵
之一。
(一)我國現有禁止就業歧視的法律規范體系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國勞動法的立
法依據和重要淵源。我國《憲法》第42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
通過多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
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
報酬和福利待遇。」這不僅規定了公民有勞動的權
利,而且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為
了將憲法規定的公民勞動權具體化,保持公民的合
法權益,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 1994年7
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
部全國統一的綜合性的勞動法律。其中,涉及到禁
止就業歧視之法律條款主要有:
(1)禁止就業機會歧視,保障勞動者享有就業
平等權和職業選擇權。《勞動法》第12條規定:「勞
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
受歧視。」第13條進一步指出,「婦女享有與男子平
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
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
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2)禁止就業待遇歧視,保障勞動者等量勞動
獲取等量報酬的權利。《勞動法》第46條明確規定: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第48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
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
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3)禁止就業服務、就業安全歧視,保障勞動
者享有參加職業培訓、簽訂有效勞動合同和參加社
會保險的權利。《勞動法》第八章對職業培訓作了專
章規定,「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
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
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各
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
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
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用人單位
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
職業培訓」。《勞動法》第三章對禁止就業運行過程
的安全歧視進行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
合同」。「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
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
定」。《勞動法》第九章用大部分章節對就業中斷過
程的安全保障———社會保險加以規定,「國家……建
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
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
補償」。
此外,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制定並頒布了《勞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
題的意見》、《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違反和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違反〈勞動法〉
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工資支付暫行規
定》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
辦法》等一系列與《勞動法》相配套的勞動法規和
規章,使《勞動法》的各項制度更加具體化和規范
化,為有效地禁止、杜絕就業歧視行為和真正實現
就業平等提供了法律武器。
(二)我國現行就業歧視法律法規的缺陷
現行就業歧視規范尚不完善,如沒有就業與職
業歧視定義、就業與職業歧視規范適用范圍不夠廣
(如未包括農民工和非正規就業)、就業與職業歧視
內容不全、缺少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等,由此造成
執法和監管缺乏依據。而其中立法的不完善是多數
學者共同持有的觀點。有關這個問題,研究的角度
通常有兩個(朱董理, 2004):
一是我國目前的立法與國際勞工標准之間究競
有多少的差距,學者們對此的態度不盡相同。普遍
的觀點是我國現有的規定基本體現了國際勞工標准
的原則。我國有關清除就業歧視主要規定於《憲法》和
《勞動法》中。我國《憲法》第33條第2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津面前一律平等。」第42
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
和義務。」《勞動法》第12條規定:「勞動者就業,
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而《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第1條規定,歧視是指
「基於種族、膚色、性別、宗教、政治見解、民族血
統或社會出身的任何區別、排斥或特惠,其效果為
取消或損害就業或職業方面的機會平等或待遇平等。
據此有學者(常凱, 2002)總結到:「在法津的意義
上。中國關於就業歧視的規定基本上是符合國際勞
工公約原則並符合中國實際的。」這是因為,雖然
「兩相比較,我國法津的歧視含義沒有包括膚色、政
治見解和社會出身」,但「就中國的現狀而言。我國
不存在膚色差別,政治見解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業是
個重要條件,但在市場就業的情況下並沒有更多的
意義。」這一觀點有不少的贊同者(王昌碩, 1999):
「盡管中國目前在禁止就業和職業歧視方面還有不足
之處。但中國的政策法規與111號公約的有關規定原
則上是一致的。」「總的來看,中國現行政策法規基
本上可保證公約各項條款的貫沏實行。」
在此基礎上,有學者(董寶華、邱婕, 2003)
進一步指出,我國《勞動法》的規定雖「基本反映
了'國際勞工標准'中反對就業歧視的理念,但其顯然
在范疇的廣度和內容的深度上還有不足。」也有觀點
(張文山, 2003)認為,《勞動法》定義的范圍要
「遠遠小於第111號國際公約的范圍。」
二是從我國《勞動法》本身來研究目前立法缺
陷,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1)《勞動法》的適用范圍過窄。對於許多從農村進城的打工者來說不適用。
(2)缺乏救濟途徑。我國當前法律規定的勞動爭議
受案范圍,均以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已經訂立書面勞
動合同或建立事實勞動關系為基本前提,從而未包
括就業爭議在內。⑶現有規定過於原則。⑷缺乏法
津責任的規定。
(三)禁止就業歧視的法律制度設計
為了徹底廢止就業歧視行為,保證勞動者的平
等就業權的真正實現,我國必須在現行《勞動法》
的基礎上,依據《憲法》,盡快制定《就業平等法》。
其基本思路如下:借鑒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第100號
《男女勞工同工同酬公約》、第111號《歧視(就業
與職業)公約》,以及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如本文在
前述部分所提到的美國1963年《同酬法》、1964年
以及1991年《民權法》系列立法體系等系列公約、
法律之規定,吸取其精華,立足我國國情,以我國《憲法》為基本依據,在我國現行《勞動法》及其配
套法規、規章有關禁止就業歧視之條款的基礎上,
制定一部禁止就業歧視的統一性立法。其內容應體
現以下基本精神: (1)拓寬我國禁止就業歧視的法
律法規之適用范圍,凡是我國公民的合法勞動就業
行為,均應受到禁止就業歧視法的保護。(2)禁止
就業歧視法的條款應涵蓋就業機會平等、就業待遇
平等、就業安全保障平等以及就業服務平等,禁止
民族型、種族型、性別型、宗教型、黨派型、戶籍型
等各種類型的就業歧視,尤其要淡化性別、戶籍等
因素對就業的影響,突出對女性勞動者的就業平等
權和農村勞動者的就業平等權保護等內容。⑶除了
明確規定違反此法者應承擔法律責任,即行政責任、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原則規定外,還應制定具體
的包括量化標准在內的可操作性制裁、懲罰條款。
四、我國禁止就業歧視的政府未來政策取向
制度型歧視仍然是當前勞動力市場歧視的主要
特徵。制度性歧視主要是由於制度不銜接,體制摩
擦而引起的,這種就業歧視現象常常在轉軌經濟中
出現。蔡?(2002)認為:「如果城市政府的歧視性
就業政策延續下去,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所要求的
任務就會被無限期地擱置」,「就業歧視將貽誤中國
改革」。因此,政府應把反對就業歧視,促進公平就
業作為重要的任務來抓。
(一)推進現行勞動力市場的變革
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力市場的制度建設既要考慮社
會經濟發展的制度遺產,也要結合自身的稟賦結構,
使勞動力市場的運行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得到最佳的
平衡。具體來說,勞動力市場的目標模式應該注意
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應該在相當長的時期
內遵循「低水平和廣覆蓋」的原則。社會保障應該
覆蓋社會的所有勞動者,不應該使城鄉之間、地域
之間和所有制之間存在差異。其次,建立以企業為
核心的工資形成和僱傭決策機制。另外,勞動力市
場的規制措施應該鼓勵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性,但是
對一些破壞勞動力市場競爭性的行為必須得到有效
的制止,例如,清欠工資、勞動安全等。
(二)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的宏觀調控體系首先,要建立起對就業市場的監測機制,對就
業市場進行動態監控,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就業市場
的人員結構、工資水平、流動的方向進行調查,以行
政指導的方式,定期發布市場信息,盡力解決就業
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其次,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在作為信息的採集者、
短期對策的研究者、指導市場的調控者的同時,要
進一步加強對完善我國就業制度改革等相關問題的
研究,提出改革方案,為勞動力最終在全國范圍內
自由流動創造條件。
(三)建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類似機構
美國的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是由1964
年民權法案提出設立的,以負責執行法案所指定的
禁止就業歧視的法律。就業平等機會委員會的功能
具體如下:對就業歧視的認定或消除歧視提出建議;
對於求職者或受僱人提出的遭受就業歧視申訴案件
進行協商、調解;研究並對公平就業政策提出建議;
協助各企事業單位或有法人資格之僱主或社會團體
訂立公平就業政策;提供各機關團體或民眾以有關
就業歧視的咨詢服務。
建立對於就業歧視開展法律援助的機制,協助
勞動者開展反就業歧視的訴訟或者維權活動。這既
是反對就業歧視的事後補救措施,同時也是防止就
業歧視的事前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朱懂理·健進就業與反歧視研究綜述[J].
中國勞動, 2004, (2)∶24—27·
[2]常凱·WTO與勞工權益保障[J].中國社
會科學, 2002, (1)∶126—134·
[3]王昌碩·消除就業與職業歧視———建議批
准國際勞工組織第111號公約會議綜述[J].中國改
革, 1999, (6)∶20—22·
[4]董保華,邱婕·社會條款、國際勞工標准
與中國勞動法制建設思考[R].「國際勞工標准研究
與勞動法教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 2003·
[5]張文山·論國際勞動標准與我國勞動法的
修改[R].勞動法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3·
[6]蔡?·就業歧視將貽誤中國改革[N].國
家信息中心中經要報, 2002, (25)·

④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的學科介紹

學院法學本科設立於1992年。十餘年來,我們已經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法學專門人才,他們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為我國的法治事業作貢獻。除法學本科專業外,法學院利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在已有的憲法與行政法學和法理學碩士點的基礎上拿到了法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2003年到2006年,學院曾掛靠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招收博士生。2006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會議正式批准我校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學位授予點。自2007年開始學院正式招收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同時,掛靠管理科學與工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 2010年,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凱原法學院自行審議通過法學一級博士學科授權點,博士點覆蓋所有的二級學科,至此,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法律教育層次更上一個台階。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定位,凱原法學院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為創建一流文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 法學院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學科專業名稱 一級學科名稱 二級學科名稱 碩士授權時間 博士授權時間 ★法學 法學理論 2000.12 201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1998.06 2006.01 刑法學 2006.01 2011.03 民商法學 2003.09 2011.03 知識產權法學 2006.01 2011.03 訴訟法學 2003.09 2011.03 經濟法學 2006.01 2011.03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2003.09 2011.03 國際法學 2003.09 2011.03 社會法學 2012.06 2012.06 說明:★號為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
» 法學院有權授予專業學位的名稱 專業學位名稱 授權時間 法律碩士 2003 » 博導及研究方向 姓名 學科、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 季衛東 法理學 法社會學、比較法學 鄭成良 法理學 法理學、司法制度 范進學 法理學 憲法解釋學、法哲學 李學堯 法理學 法理學、法社會學 林國基 法理學 法理學、法史 王志強 法理學 中國法律史、比較法律史 楊力 法理學 法社會學、司法制度、法律教育 孫潮 憲法學 憲法、行政法 徐向華 憲法學 立法學 葉必豐 行政法學 行政法、行政訴訟法 朱芒 行政法學 行政程序、都市法 韓長印 民商法學 民法、商法 彭誠信 民商法學 民法、商法 張紹謙 刑法學 刑事法 王曦 環境法學 國際環境法、比較環境法 秦天寶 環境法學 環境法 徐冬根 國際法學 國際金融法、國際私法 胡加祥 國際法學 國際經濟法、世界貿易組織法 趙勁松 國際法學 海商法 傅崐成 國際法學 國際法 沈偉 國際法學 金融和公司治理、國際投資法、商事仲裁 壽步 知識產權法學 知識產權法 萬勇 知識產權法學 知識產權法 王先林 經濟法學 經濟法 許多奇 經濟法學 財稅金融法 王福華 民事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證據法 董保華 社會法學 勞動法、社會法、社會保障法

⑤ 三跨考研,想考法律,專業課應該怎樣復習

我是華政大三的學生,我可以給你我們學校今年考研的書目。本人也不算學霸,由於我對考研興趣不大,所以知道的信息有限,首先法學考研的話,不同學校有著不同考研方式,教材都是不同的,除了全國統考的英語政治,其他專業課你得定了學校後才能全心投入,報班的話自己看吧,報班也是去補英語,政治的。考研和司考基本沒有什麼共同點,一個是側重理論基礎,一個是側重具體法條運用,時間是最大敵人啊,如果你有毅力,有決心投入法律行業的話,個人建議還是以考研為主,這樣如果你研究生錄取以後那個暑假可以全力攻克司考。最後我給你一些網站,祝你成功!

020204金融學:《貨幣金融學》宣文俊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貨幣銀行學》易綱、吳有昌著,格致出版社2011年版。
020205產業經濟學:《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版);《現代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尹伯成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020206國際貿易學:《國際貿易》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著,2003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國際貿易》薛榮久主編,2006年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030101法學理論:《西方法律思想史》徐愛國、李桂林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法理學專論》徐永康主編、蘇曉宏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030102法律史:《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法律制度史》丁凌華主編,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外國法制史》(第四版)(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外國法制史》何勤華、李秀清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憲法學》童之偉 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沈福俊 鄒榮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4刑法學:《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補充修改規定。
030105民商法學:《民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彭萬林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或《民法學》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婚姻家庭繼承法學》許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近兩年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出版的復印報刊資料;《商法學》(高等政法院校教材)覃有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或《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6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研究資料匯編》(第二輯2006—2010年)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訴訟法案例與圖表》葉青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訴訟證據法學:指引、案例與文獻》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偵查學》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偵查學原理》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法律邏輯的理論與實踐》,張曉光主編,學林出版社2010年版。
030107經濟法學:《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新編金融法學》唐波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證券法教程》吳弘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經濟法部分,《民商法學》商法部分。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環境保護法教程》(第五版)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環境資源法教程》(第二版)蔡守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張璐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030109國際法學:《國際公法學》(第三版)王虎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近兩年《中國國際法年刊》,中國國際法學會主編,法律出版社;《國際私法學》(第二版)丁偉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近兩年《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國際經濟法學》朱欖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近兩年《國際經濟法學刊》陳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近兩年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
030120司法鑒定:《司法鑒定法立法研究》杜志淳等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1版;《司法鑒定概論》,杜志淳主編,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司法鑒定相關法律法規(截至2011年10月1日之前);
法醫學方向:《法醫學》閔銀龍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醫患糾紛司法鑒定理論與疑案評析》,閔銀龍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物證技術學方向:《物證技術學》徐立根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3版。
司法會計方向:《中級財務會計學》(全國會計學術領軍後備人才組編),朱國泓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司法會計學》,於朝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計算機與聲像資料鑒定方向:初試:《計算機操作系統(修訂版)》湯子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版;《資料庫系統概論》(第四版)王珊 薩師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復試:《計算機網路(第四版)》作者:Andrew S.Tanenbaum著,潘愛民等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4版;《信息安全原理與應用(第四版)》作者:Charles P. Pfleeger著,李毅超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年11月第4版。
805法學綜合(司鑒):《法學概論》(第十版)吳祖謀 李雙元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訴訟證據法學》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030121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法部分:《知識產權法(第三版)》吳漢東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第1-24章;《知識產權法教程(第二版)》王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806法學綜合(知產)《憲法學》童之偉、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法理學導論》 徐永康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民法學(第二版)》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第1-14章、第18-19章、第22-29章、39-43章。《高等數學》(第六版,上冊),同濟大學數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6版;《高等數學》(第六版,下冊),同濟大學數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6版。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陳秉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邱偉光、張耀燦主編,教育部社會科學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030125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社會保障法論》方樂華著,世界圖書出版社2001年版;《十大熱點事件透視勞動合同法》董保華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參考讀物: 《勞動合同立法的爭鳴與思考》董保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社會法原論》董保華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030201政治學理論:《政治學概論》(第二版)孫關宏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政治科學導論》張明軍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公共行政學》(第二版)楊寅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管理學》(第二版)郭小聰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政治學原理》(第二版)景躍進、張小勁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版;《政治學導論》楊光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版;《比較政治制度》曹沛霖、陳明明、唐亞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比較政治學導論》(第二版)張小勁、景躍進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版。
12040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學概論》第二版,張國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近年來印刷的版本均可);《行政管理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或者類似教材)張永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公共管理學》黎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公共管理學》(或者類似教材)第二版,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20404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概論》,鄭功成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社會保險學》,史潮主編,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公共管理學》(第二版),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董克用、葉向峰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勞動經濟學》,曾湘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04法學綜合我校提供法學綜合課考試大綱。
法理學部分:《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法律史部分:《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節,第七章第二、三、四節,第十三章第一、二、三節;《外國法制史》(第四版)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四章、第九章。
憲法學部分:《憲法學》童之偉 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三章。刑法學部分:《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第四節,第二十五章第二節,第二十八章第二節、第三節。
民法學部分:鄭雲瑞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二章第一節、第四章第二節、第五章第二節、第六章第二節、第五節、第七章第三節、第十章第三節、第五節、第七節、第十一章第二節、第四節、第十二章第二節。
訴訟法學部分:《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經濟法學部分:《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節,第九章第一、二、四節,第十四章第一、二節,第十六章第一、二、三節。
▲專業學位聯考科目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關機構組織編制(2012年版)。

⑥ 華東政法大學考研法學書籍

法學綜合一(法理學40分、憲法學40分、國際法學40分、行政法學30分)

《法理學導論》(初試必讀)第二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舒國瀅主編 25元

《憲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編 30元

《國際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編 42元

《國際私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趙相林主編 48元
《國際經濟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第四版2012年1月版
王傳麗主編 49元
《行政法學》 第二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
張樹義主編 24元
《行政訴訟法學》第三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
馬懷德主編 28元

法學綜合二[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含刑訴、民訴)各佔50分]

《民法學》第二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編 59元

《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編 49元

《刑事訴訟法學》(第四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光中主編 46元

《刑法學》 (第四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編 56元可以結合歷年真題,大綱解析,後期可以做做政大考研的習題集和模考卷查漏補缺。

⑦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的理事成員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第五屆理事會成員名單
(2015年1月24日)
名譽會長(按姓氏筆劃排序)
於廣洲 海關總署署長、黨組書記
王賡武 中大校友、香港大學原校長
韋鈺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原校長、教育部原副部長
馮友松 中大校友、遼寧省原人大副主任
孫頷 江蘇省政協原主席、黨組書記
許雲昭 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宋瑞祥 原全國政協常委,青海省原省長,國家地礦部原部長,國家地震局原局長
李延保 東南大學原副校長,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
陳篤信 東南大學原校長
林玉英 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
黃衛 新疆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小晶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原省委副書記、原省長
黃鎮東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交通部原部長,原重慶市委書記
楚崧秋 中大校友,曾任《中華日報》《中央日報》社社長
鍾秉林 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東南大學原副校長
名譽理事(地方校友會人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其祥 北京電鐵通信信號設計院原院長,北京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方宗濤 東南大學馬鞍山校友會原會長,馬鋼公司副總經濟師
馮海晏 安徽省風險投資研究院原副院長
葉厚培 東南大學濟南校友會原會長,濟南市計委原處長
葉菊華 南京市建委原總工
葉善專 東南大學物理系教授,南京校友會原會長
葉德文 福建省建築業協會會長,福建校友會副會長
劉道鏞 東南大學文學院原院長
孫華遜 江西省南昌市旅遊局原局長
李奉吉 中大校友、東南大學統戰部原部長
李相基 東南大學南通校友會原副會長,南通政協秘書長
李樟雲 江蘇省科委原副主任
楊承祉 東南大學雲南校友會原會長
谷容先 東南大學鹽城校友會原會長,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鄒一諍 東南大學廣州校友會原會長
陳戊生 東南大學西安校友會原會長
周鶚 中大校友、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導
周錦清 南汽原書記
吳大元 福建省高速公路公司原總經理,福建校友會會長
吳林奎 上海市地質局原處長,上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張開榮 南京能源學院原黨委書記,校友總會能源分會會長
張乃通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通信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
蘇光輝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原調研員,泉州校友會會長
陳光榕 福建省交通廳原調研員,福建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季鐵安 南京華飛原總經理、東南大學校董
范學恕 東南大學淮安校友會會長、淮安市人大原副主任、原黨組副書記
金洪欽 原南京地質學校副校長
殷國光 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宓配喬 溫州校友會秘書長
羅德啟 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貴州校友會會長
茅汀江 鞍山市科委原副主任,鞍山校友會會長
錢志新 江蘇省發改委原主任
趙瑞林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原副會長,東南大學原校長助理
彭沛墀 中央大學成都校友會秘書長
程道喜 哈爾濱市原市委副書記,哈爾濱市原政協主席
管秋雲 上海校友會原常務副會長

會長
易紅 東南大學校長
常務副會長
浦躍朴 東南大學副校長,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主任
副會長(執行)
劉松玉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副會長
林萍華 東南大學副校長
楊樹林 東南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
劉京南 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朱建設 東南大學原校長助理,發展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
劉光榮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原黨委書記,原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
庄寶傑 東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原院長,原南京地質學校校長
胡敏強南京師范大學校長,東南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左惟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東南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
理事(校內人員)
易紅 東南大學校長
浦躍朴 東南大學副校長
林萍華 東南大學副校長
劉京南 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王保平 東南大學副校長
黃大衛 東南大學副校長
楊樹林 東南大學黨委原常務副書記
孫載陽 東南大學原副校長
朱建設 東南大學原校長助理,發展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
劉光榮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原黨委書記,原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
庄寶傑 東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原院長,原南京地質學校校長
劉松玉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米永強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姚志彪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李爽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胡焱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原副主任
黃安永 東南大學土木學院原黨委書記
張錫昌 東南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原黨委書記
曹軍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聯絡部主任
張颯兵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綜合部主任
理事(校內職務理事-院系)
陸卓謨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
張立武 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朱小良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
李久賢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張星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施建寧 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集成電路學院黨委書記
李濤 東南大學數學系黨委書記
袁曉輝 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黨委書記
金遠平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黨委書記
王勇剛 東南大學物理系黨委書記
洪宗訓 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封衛東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王珏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陳良華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顧永紅 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馬強 東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
王強 東南大學體育系黨委書記
肖健 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
秦霞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黨委書記
王軍 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王和平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
孟紅 東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
譚東偉 東南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
蔣羽飛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
楊志勇 東南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理事(校內職務理事-相關部門)
毛惠西 東南大學宣傳部部長
馮建明 東南大學發展規劃部(發展規劃處)部長(處長)
任祖平 東南大學保衛處處長
陸挺 東南大學團委書記
李鑫 東南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
史蘭新 東南大學國際合作處處長
孫莉玲 東南大學學生處處長
任衛時 東南大學財務處處長
冀民 東南大學審計處處長
錢傑生 東南大學檔案館館長
陸海 東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徐悅 東南大學無錫分校黨委書記
張為公 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張小松 東南大學常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劉乃豐 東南大學中大醫院黨委書記
管平 東南大學中大醫院原黨委書記
周勇 東南大學產業黨工委書記
何林 東南大學後勤黨工委書記
金志軍 東南大學網路信息中心主任
王健 東南大學網路信息中心副主任
江建中 東南大學出版社社長
理事(地方校友會人員,按地區排列)
境外
賈倍思 香港校友會會長
江浩 香港校友會秘書長
徐益平 美國矽谷校友會會長
楊如春 美國矽谷校友會副會長
張波 美國俄亥俄州校友會會長
魯武 美國俄亥俄州校友會
曹國祥 美國中西部校友會/芝加哥地區原會長
竇文 美國美國中西部校友會/芝加哥地區會長
蔡明東 美南校友會/休斯頓地區會長
陳懷光 美國紐約校友會會長
唐元 美國大紐約地區校友會會長
潘曄 美國波士頓校友會會長
陳飛 加拿大溫哥華校友會會長
徐儀 澳洲校友會會長
許言忠 英國校友會會長
北京
劉小明 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運輸司司長,北京校友會副會長
劉勇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北京校友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
趙民 北京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集團董事長,北京校友會副會長
黃艷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北京校友會副會長
朱立峰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規劃科技部主任
張成 東方園林產業集團總裁,北京校友商會副會長
毛大慶優客工場創業投資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裴宏偉 北京市政路橋控股集團總裁,北京校友商會副會長
滕雲平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副總裁,北京校友商會副秘書長
朱文衛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進取融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海
張培德 上海師范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所長,上海校友會副會長
李華彪 上海華彪(國際)規劃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總裁,上海校友會秘書長
張燕 環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吳平 上海電力公司巡視員
天津
魏宏雲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副局長,天津校友會副會長
包俊義 天津市隆電電氣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天津校友會副會長
柯順琦 天津富山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校友會副會長
遼寧
江親瑜 大連市政府副秘書長,大連校友會會長
黑龍江
常征 大唐發電集團黑龍江省分公司副總經理
山東
曲明鑫 華電集團山東分公司黨組副書記、工委主任,山東校友會會長
倪志純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山東校友會副會長
劉勇 山東省中魯建築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山東校友會副秘書長
施雁石 山東省電力設計院原院長,山東電建一公司總經理
河南
董保華 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
劉家俊 黃河水利委員會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主任,河南校友會(籌)負責人
陝西
霍明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原總經理,西安校友會會長
沈濤 陝西省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西安校友會副會長
丁小軍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西安校友會副會長
安徽
王節 安徽省合肥廣電集團董事長,安徽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吳優福 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徽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唐海清 合肥新威爾計算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徽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王翱 安徽良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徽校友會副會長
王曉焱 馬鞍山市副市長,安徽校友會副會長
陸友勤 安徽省政府外事辦副主任,安徽校友會副會長
張志陽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43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李宗 安徽蕪湖供電公司總經理,安徽校友會淮南分會會長
歐慶和 安徽省淮南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安徽校友會淮南分會副會長
張吾勝 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自動化工程公司副總經理,馬鞍山校友會會長
浙江
陳繼松 浙江省交通控股集團董事長,浙江校友會會長
張苗根 江蘇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浙江校友會副會長
王金鋒 電力工業部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浙江校友會秘書長
王曉宇 浙江六合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浙江校友會副秘書長
胡治平 國電能源環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浙江校友會副秘書長
朱松華 杭州中字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溫州分院院長,溫州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陳薇薇 溫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處(行政審批處)副處長
湖北
李剛 中央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武漢校友聯合會副會長
汪申生湖北荊州江漢石油學院高級工程師,中央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荊州校友聯誼會副理事長、副秘書長
熊昱 中國聯通湖北省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湖南
樂根成 湖南凱達集團董事長,湖南校友會(籌)會長
楊建華 長沙一秒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校友會(籌)秘書長
劉玖林 湖南凱達集團
李定榮 長沙曙光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彭天祥 中航工業湖南南方宇航集團總經理
福建
黃庄松 福州大學土木建築設計研究院所長,福建校友會副會長
葛松海 福建省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福建校友會副會長
胡金海 神州市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福建校友會副會長
肖遠駢 信泰人壽福建分公司區域經理,福建校友會副會長
王崎 廈門同力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廈門校友會原會長
游泳 廈門市開立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廈門校友會執行副會長
黃穎峰 福建石獅電力公司總經理,泉州校友會副會長
張志翔 龍岩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科長,龍岩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王寧 南平德賽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南平校友會會長
高國焰 莆田荔源電力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經理,莆田校友會秘書長
廣東
何可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七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廣東校友會名譽會長
王亞群 廣東潤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校友會會長
周鶴龍 廣州市城市規劃局副局長,廣東校友會副會長
王富民 廣東省交通廳總工程師,廣東校友會理事長
樊群 廣州市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處長,廣東校友會副會長
詹益華 馬成(廣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校友會副會長
吳海軍 新天下集團董事長,深圳校友會名譽會長
閔瑜 深圳愛迪爾電子公司董事長,深圳校友會名譽會長
滿志 東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長,深圳校友會會長
陳映庭 廣州市國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錢東郁 深圳市極水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校友會名譽會長
陳佩雲 新嘉源投資集團總裁,深圳校友會副會長
廣西
覃業傳 廣西西江航運建設發展公司董事長
周河 廣西八桂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傳起 廣西師范大學副校長
四川
張琪 四川省交通廳副廳長,成都校友會會長
沈驥 四川省衛生廳廳長,成都校友會副會長
管峰 前鋒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成都校友會副會長
李海清 四川省交通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處長,四川高速公司副總經理,成都校友會副會長
雲南
張輝 雲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雲南校友會會長
劉海 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雲南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趙正洪 雲南省建設廳原副廳長
王建華 雲南大學副校長
貴州
程鵬 貴州省建築研究設計院研究所所長,貴州校友會秘書長
海南
施耀忠 民建海南省主委、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省公路勘察設計院院長,海南校友會會長
陳永富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海南校友會副會長
徐登雲 海南省公路學會會長、海南儒藝交通規劃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海南校友會副會長
鄭尚魁 海南大學旅遊學院,海南校友會秘書長
江西
馬志武 江西省人大副主任
任德清 中電投江西分公司原黨組書記、總經理,江西校友會會長
肖利平 中國瑞林公司副總經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校友會副會長
林一凡 南昌市供電公司黨委書記,江西校友會副會長
江蘇
南京地區(按姓氏筆劃排名)
刁立群 南京商貿旅遊發展集團董事長
孔善右 普天高新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總裁
王金陵 江蘇省安全廳廳長
左惟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東南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
龍昌明 江蘇光一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
劉俊峰 南京市交通局副局長
朱文俊 江蘇中浩投資實業集團董事長
湯曉東 江蘇省建設集團原總經理
吳海熊 廣州傑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總經理
李廉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黨委書記
楊勇 中共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
沙敏 南京三寶科技集團董事長
肖渡 江蘇省政協副秘書長,省農工民主黨副主任委員
鄒建平 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
陳光 南京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陳萬年 三江學院理事長,東南大學原黨委書記
陳洪濤 江蘇省郵政公司副總經理
胡敏強 南京師范大學校長,東南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祝力飛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上海路支行行長
徐文寶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
徐金法 江蘇交通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洪彬 南京聚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賈小濤 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
郭宏定 南京市住房建設委員會專職書記
錢國超 江蘇省交通廳副廳長
錢勤元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
游慶仲 江蘇省交通廳廳長
董獻忠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副調研員
謝建明 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
熊仁民 南京審計學院原黨委書記
繆昌文 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蔡龍 南京市揚子國資投資集團總經理
薛留忠 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無錫
顧韜 無錫市政協秘書長
韓曉江 無錫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陳亞平 江蘇建協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無錫校友會會長
於兵 通力電梯無錫公司高級顧問,無錫校友會副會長
王忠東 宜興市旅遊局黨委書記兼副局長,無錫校友會副會長,宜興校友會會長
於燮康 中外合資珠海華晶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江陰校友會會長
徐州
顧玉華 徐州市工商聯主席,徐州校友會會長
錢宏 徐州市工程咨詢中心主任,徐州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常州
張躍 常州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常州校友會會長
宋平 常州市科協主席,常州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謝俊輝 常州道康成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州校友會副會長
趙昔生 常州市市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常州校友會副會長
葛維克 常州原音電器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州校友會副秘書長
蘇州
陸留生 蘇州市副市長
周旭東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蘇州校友會副會長
周原 蘇州宿遷開發區建設規劃局局長,蘇州校友會秘書長
王卓君 蘇州大學黨委書記
肖中偉 吳江區委辦公室主任,吳江校友會會長
南通
馬建明 南通市城鄉建設局局長,南通校友會會長
馬嘯平 南通市規劃局局長
費益民 南通市建設局副局長
連雲港
石海波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連雲港校友會會長
祁石成 江蘇齊天鐵塔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連雲港校友會秘書長
淮安
田敏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淮安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黃歐 淮安市人民警察學校校長,淮安校友會常務副秘書長
鹽城
劉德仿 鹽城工學院副院長,鹽城校友會會長
楊廣才 鹽城市電化廠原黨委書記,鹽城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陳雨峰 江蘇高和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揚州
林正玉 揚州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黨委書記,揚州校友會會長
龔振志 揚州市邗江區區長,揚州校友會副會長
張彤 揚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李勁松 中國移動揚州分公司副總經理,揚州校友會秘書長
周翔 揚州市揚子江置業公司總經理
鎮江
汪天武 鎮江市科技局原調研員,鎮江校友會會長
羅洪明 江蘇糧油集團總經理
張志明 鎮江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秘書長
姚志彪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副秘書長
米永強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李爽 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曹軍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聯絡部主任
張颯兵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綜合部主任
徐悅 東南大學無錫分校黨委書記
張為公 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祝力飛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上海路支行行長
劉勇 北京成業保嘉科技發展公司,北京校友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
李華彪 上海華彪(國際)規劃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總裁,上海校友會秘書長
陳映庭 廣州市國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⑧ 合同法的基本目的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立法目的是建立穩定勞動關系
立法的目標是「穩定勞動關系」

在學術界,也有學者對《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前景表示出了憂慮。

「有人認為華為『裁員門』事件對勞動者來說只是陣痛,但是我認為華為『裁員門』事件是個危險的信號,如果不改變立法思路,《勞動合同法》帶給普通勞動者的就不僅是『陣痛』了,很有可能是『長痛』。」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勞動法專家董保華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從華為事件來看,《勞動合同法》的實際操作結果可能與預期事與願違。即將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在《勞動法》的基礎上對企業實行『嚴出』政策,對企業的結束勞動關系的措施設置了重重『關卡』,這令勞動關系僵化。企業必定採取更加嚴格的『嚴進』政策應對。這就使得企業會盡量招有經驗的員工,不但初次就業或缺乏職業技能的勞動者就業更困難,就是已經就業的普通勞動者上升發展空間也將受到限制。勞動者是分層的,對中上層勞動者可能是福音,對底層勞動者則可能恰恰相反,甚至是災難。」董保華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董保華認為,《勞動法》本身也是寬進嚴出的,現在的問題是有沒有必要在《勞動法》的基礎上再度收緊。勞動力市場就如同一個蓄水池,本來其具有流動性,有進水閥和出水閥。但是《勞動合同法》中關於無固定期限合同的規定,將出水閥門關閉了,只進不出就會使勞動力市場變成一潭死水。

「立法需要在勞動者、企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是過分向一方傾斜。我認為立法的平衡點是低標准、廣覆蓋、嚴執法,但恰恰現在的立法思路不能保護最普通的勞動者。」董保華認為,正是由於平衡點傾斜,導致立法的失控,實際上使得中高層勞動者也得不到保護(比如華為事件),更別說保護底層勞動者了。這使得勞動關系從短期化變得更短期化,並沒有實現立法者的穩定勞動關系的意圖。

董保華表示,勞動法是以「強資本、弱勞工」作為基本狀態來進行研究的,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這樣的一種常識,甚至進一步將這一命題演變為勞資對立,對勞動者缺乏更精細的分層研究,則會流於表面,一部原本應該雪中送炭的法律,變成了一部在《勞動法》基礎上錦上添花的『貴族法』、『觀賞法』。

「我們不能夠用一種對立的、此消彼長的理念去起草法律,在當今社會只有共贏才是真贏。」董保華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勞動合同法》就是保護勞動者的

面對各方對《勞動合同法》發出的種種質疑,常凱認為,《勞動合同法》就是保護勞動者的,而不是勞資雙方同時都保護,這一點非常明確。勞動關系是一個雙方形式上平等實際上並不平等的關系,勞動者是弱勢,法律的作用是扶持弱勢達到雙方權利的平衡。《勞動合同法》一個基本的主旨就是勞動者的權利保護,具體說來,就是在勞動合同制度當中,要能夠通過《勞動合同法》的制訂實施來保證就業的穩定、職業的安定。勞方的「寬進嚴出」是《勞動合同法》的特點,各國勞動立法都是這樣,「進來的時候有個就業權的問題,解僱的時候有解僱限制,工人不能隨意被解僱,這是基本的要求」。

常凱認為,中國短期勞動合同是我們現在勞動合同的一個特點。勞動力低成本在勞動力資源充分的中國是一個優勢,不能輕易放棄,但是勞動力成本低到什麼程度,持續多長時間,需要認真思考。《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後,中國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將面臨重大歷史轉型,也就是說,過去我們的低勞動成本競爭思路,不光國內外不允許了,而且法律規定也不允許了,所以如何建立勞動法制條件下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選擇。

常凱認為,很多企業擔心《勞動合同法》提高了企業的成本,認為是企業的枷鎖,其實是對《勞動合同法》的誤讀。「《勞動合同法》加大了企業負擔的說法是很不公正的,因為我們原來的成本很低,沒有達到適度的成本或者公平的成本,中國經濟保持了20多年高速發展,低勞動成本幾乎已經成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另外,中國加入WTO後,國際經濟貿易和勞工標准必須掛鉤;同時,低勞動成本的惡果現在已經顯現出來了,比如反傾銷、對中國產品質量的質疑等,所以,這種以低勞動成本為競爭手段的現狀必須改變。」

常凱表示,適度提高勞動力成本對於企業來說確實是加重負擔,但是也能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因為成本不是壓得越低越好,適度成本可能對於企業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常凱特意舉了兩個例子:麥當勞已經宣布9月份全面增加員工工資12%-56%,平均30%;上海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今年4月份全員轉為無固定期限合同。

常凱認為,《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後企業的發展將有新趨向,整個市場恐怕也面臨著洗牌,誰能適應這一點誰就能有發展,有競爭力,這個嚴峻的挑戰企業應該注意把握。在《勞動合同法》的實施過程中,企業要有自己的勞動關系戰略的構建,與此同時HR要提出具體的勞動關系戰略下的新策略。這一方面,對於眾多企業來說都是薄弱點甚至空白點,這也是它們感到壓力的原因之一。但這種壓力,恰恰應該成為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契機。

⑨ 華東政法法律考研

華東政法大學
2009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二、招生人數、學制及學習方式
我校 2009 年擬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約 850 名(含統考生、聯考生、推薦免試生),具體招生人數以當年國家下達的招生規模為准。學習方式為全日制,學制三年,學習期限可延長到五年。

三、報考條件
1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四十周歲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和往屆本科畢業生。
2 、同等學力考生的報考條件: A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學歷後,經兩年或兩年以上( 2007 年 9 月 1 日以前畢業); B 、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425 分以上)或者取得普通高校專升本或自學考試本科六門以上主幹課程合格證書(由本科院校教務處或自學考試部門蓋章證明)。
3 、對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含自考生和網路教育學生),按上述同等學力的報考條件報考。
4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只招收非法學專業畢業的考生(下列 13 個專業不得報考:法學、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改造法、商法、公證、法律事務、行政法、律師、涉外經濟與法律、知識產權法、刑事法)。
5 、已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能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生。
6 、在校研究生、國防生報考需徵得所在學校同意。

四、報名辦法
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採用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 、網上報名 考生在網報時間內( 10 月 10 日— 31 日)通過互聯網登錄到「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 http://www.yz.chsi.com.cn ),按報名網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實填寫本人報名信息,選擇方便的報考點。考生必須在相應的欄目內正確填寫所報考專業的研究方向、選考科目及其對應的代碼。
2 、現場確認 考生在現場確認時間內( 11 月 10 日— 14 日)攜帶本人的身份證(或軍官證)、本科畢業證書(應屆生憑學生證,同等學力者提供相關材料)確認報考資格,並辦理交費和現場圖像採集等手續。 在上海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到華東政法大學進行現場確認,在外地參加入學考試的考生到各省(市、自治區)高校招生辦公室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現場確認。
3 、如考生在報名時採取弄虛作假手段而取得報考、錄取資格的,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其報考、錄取資格。

五、考試
1 、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 、考試時間由教育部在當年招生通知中規定(具體時間詳見准考證)。
3 、考試地點由報名點另行通知。
4 、全國統考的初試科目:政治理論、外國語和兩門業務課(詳見招生目錄)。其中政治理論、外國語、數學的考試大綱由教育部制訂並由教育部統一命題,其餘的業務課由學校自行命題(學校提供考試參考書目或大綱)。各科的考試時間均為 3 小時。政治理論、外國語滿分各 100 分,兩門業務課滿分各 150 分。
5 、法律碩士聯考初試科目: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含刑法、民法)專業綜合(含法理、憲法、中國法制史)。其中政治理論、外國語使用全國統考試卷,兩門業務課的命題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承辦。
6 、復試辦法和程序一般在 4 月中旬公布,復試主要考核考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綜合素質能力和創新精神。復試採取差額復試,方式為筆試和口試相結合。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總成績。
7 、除「法律碩士聯考」的同等學力考生外,其他以同等學力資格(以報名時為准)報考的考生,在復試時須加試兩門所報專業的本科主幹課程。

六、調劑
初試成績符合教育部復試基本要求,但因招生名額限制無法復試的考生,可以申請調劑。調劑復試的具體要求均以初試結束後教育部發出的當年錄取工作通知的規定為准。屆時,考生可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服務系統填寫報考調劑志願。

七、體格檢查
考生復試時按規定到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含二級甲等)醫院進行體格檢查。

八、錄取
1 、按照「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規模、考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含初試和復試)並結合其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錄取名單。
2 、錄取類別分為計劃內(非定向、定向)、計劃外(自籌經費、委託培養)等形式。錄取前,定向、委託培養的考生需單位、學校和考生三方之間簽署培養合同,入學時其人事檔案、戶口等關系不轉入學校;非定向、自籌經費的考生需簽署錄取協議書,入學時其人事檔案必須轉入學校,戶口可按需要同時遷移。

九、培養費用
產業經濟學、政治學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六個專業對錄取為國家計劃內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學雜費 5000 元,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培養費 8000 元。 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法律碩士五個專業對錄取為國家計劃內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學雜費 7000 元,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碩士生每學年收取培養費 10000 元,其他法學各專業上述費用分別為 6000 元和 9000 元。

十、畢業生就業
定向或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均回原定向或委託單位。 非定向和自籌經費碩士生畢業時與用人單位採取「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去向,學校負責辦理就業派遣手續。

十一、其他
1 、學校為研究生設立「助教、助研、助管」等三助崗位,研究生可通過自己的工作獲得相應的津貼。學校為在校生設立多種獎學金,為困難學生設立困難補助和銀行貸款等,資助研究生完成學業;學校另設新生獎學金,對被錄取的第一志願的優秀碩士研究生,給予獎勵。
2 、我校所有專業均可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接受推免生的人數不超過我校當年招生計劃總數的百分之十。
3 、有關招生信息請隨時關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主頁 www.law.ac.cn ,如有變動,以報名期間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公布的信息為准。

十二、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長寧校區萬航渡路 1575 號 17 號樓 103 室
聯系部門: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 200042
電話: 021 - 62071672 62071561 62071605
傳真: 021 - 62071672
email : [email protected]

2009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20205 產業經濟學
1 1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303 數學三④ 801 經濟學
各專業的招生人數以當年國家下達的招生規模為准(下同)。

030101 法學理論
1 8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1 法學理論④ 802 法學綜合
802 法學 綜合(含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 刑法學、民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 )。

030102 法律史

01 中國法制史

02 中國法律文化

03 外國法制史

04 西方經濟法制史
24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2 俄語或 203 日語③ 602 法律史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1 中國憲法

02 行政法學

03 立法學

04 教育法學
3 0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4 刑法學

01 刑法學

02 犯罪學

03 青少年犯罪研究
65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4 刑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5 民商法學
9 4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③ 605 民商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6 訴訟法學

01 刑事訴訟法

02 民事訴訟法

03 刑事偵查學
55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6 訴訟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606 訴訟法學包括① 刑事訴訟法 ② 民事訴訟法 ③ 刑事偵查學。

報考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方向的考生均選考 ① 刑事訴訟法 ② 民事訴訟法

報考刑事偵查學方向的考生選考 ① 刑事訴訟法 ③ 刑事偵查學。

030107 經濟法學

01 經濟法

02 商法

03 勞動法
94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07 經濟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1 2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08 環境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030109 國際法學
9 2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09 國際法學④ 802 法學綜合
報考日語語種的考生需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 030120 司法鑒定

01 法醫

02 物證技術

03 司法會計

04 計算機與聲像資料鑒定

20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0

司法鑒定④ 803 法學綜合 ( 鑒定)

803 法學綜合 (鑒定)包括:①《法學概論》、②《刑事訴訟 法學》、③《民事訴訟法學》、④《訴訟證據法學》

該專業與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聯合培養。 有醫學、計算機等理工科專業背景或相關工作經驗的考生優先,本專業同時招收委培生。司法會計方向需有會計相關專業背景,復試時加試一門專業課。計算機與聲像鑒定方向復試時加試一門專業課《計算機網路》。

★ 030121 知識產權
2 2
•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11 知識產權法學④ 804 法學 綜合( 知產)
804 法學 綜合( 知產)包括 ①法學基礎(含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②專業基礎(民法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任選其一)。同等條件下 有法語背景的優先。

030201 政治學理論
7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2 政治學原理④ 805 行政學原理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7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3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④ 806 馬克思主義 基本原理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7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4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④ 807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120401 行政管理
1 8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③ 615 公共管理學④ 805 行政學原理

120404 社會保障
1 2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 1 英語或 203 日語③ 616 社會保障學④ 808 勞動法與人力資源管理
808 勞動法與人力資源管理(含勞動經濟學、勞動法、人力資源管理) 。

030180 法律碩士
2 20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1 英語或 202 俄語或 203 日語 ③ 398 法碩基礎④ 498 法碩綜合

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020205 產業經濟學 :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年版(第三版);《現代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尹伯成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030101 法學理論 : 《現代西方法理學》沈宗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年版;《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法理學專論》徐永康主編、蘇曉宏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030102 法律史 : 《 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中國法律制度史》丁凌華主編,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外國法制史》(第四版)( 21 世紀法學規劃教材)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外國法制史》何勤華、李秀清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憲法學教程》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沈福俊、鄒榮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030104 刑法學 : 《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補充修改規定。

030105 民商法學 : 《民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彭萬林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或《民法學》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婚姻家庭繼承法學》許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近兩年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出版的復印報刊資料;《商法學》(高等政法院校教材)覃有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或《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030106 訴訟法學 : 《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刑事訴訟法學教學研究資料匯編》(第一輯 2000—2005 年)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民事訴訟法案例與圖表》葉青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訴訟證據法學:指引、案例與文獻》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偵查學》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7 年版;《偵查學原理》楊正鳴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7 年版。

030107 經濟法學 : 《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環境保護法學》(第四版)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環境法原理》呂忠梅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自然資源法學》張梓太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生態主義法哲學》鄭少華著,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030109 國際法學 : 《國際公法學》(第二版)王虎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國際私法學》丁偉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國際經濟法學》朱欖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近兩年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

★ 030120 司法鑒定: 《 中國司法鑒定製度研究》杜志淳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2 年 4 月第 1 版;司法鑒定相關法律法規(截至 2008 年 10 月 1 日 之前);《法醫學》閔銀龍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7 年 2 月第 1 版;《物證技術學》徐立根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年 5 月第 2 版第 1 次印刷。《法學概論》(第十版),吳祖謀 李雙元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訴訟證據法學》葉青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 030121 知識產權: 《憲法學教程》殷嘯虎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俞子清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民法學》高富平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或《普通物理學》黃新民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或《普通化學》馬家舉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年版;《知識產權法學》吳漢東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030201 政治學理論 : 《政治學基礎》王浦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政治學概論》孫關宏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公共行政學》張國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行政管理學》張永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陳秉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邱偉光、張耀燦主編,教育部社會科學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7 月第 1 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2008 年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第 3 版。

120401 行政管理 : 《行政管理學概論》第二版,張國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版(近年來印刷的版本均可);《行政管理學》(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或者類似教材)張永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公共管理學》黎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公共管理學》(或者類似教材)第二版,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120404 社會保障 : 《社會保障學》鄭功成著,商務印書館 2000 年版;《社會保障法論》方樂華著,世界圖書出版社 2001 年版;《勞動關系的法律調整機制》董保華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1 年版;《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董克用、葉向峰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勞動經濟學》曾湘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030180 法律碩士 :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第八版,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編,曾憲義總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2008 年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司法部法規教育司聯合制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 802 法學綜合我校提供法學綜合課考試大綱。 法理學部分: 《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法律史部分: 《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節,第七章第二、三、四節,第十三章第一、二、三節;《外國法制史》(第四版)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憲法學部分: 《憲法學要義》殷嘯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五章。

刑法學部分: 《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五章第一節,第七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八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九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十章第二節、第四節,第十一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十二章第二節、第五節,第十三章第二節,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十七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第四節,第二十五章第二節,第二十八章第二節、第三節。

民法學部分: 鄭雲瑞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出版,第二章第一節、第六章第五節、第八章第二節、第十章第六節。

訴訟法學部分: 《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經濟法學部分: 《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節,第九章第一、二、四節,第十四章第一、二節,第十六章第一、二、三節。

熱點內容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發布:2025-01-18 06:16:35 瀏覽:329
讀完勞動法感悟 發布:2025-01-18 05:53:41 瀏覽:571
新版勞動法對請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1-18 05:52:09 瀏覽:205
中美法學教育差異 發布:2025-01-18 05:32:42 瀏覽:811
刑事訴訟法第97條規定 發布:2025-01-18 05:25:08 瀏覽:239
司法所法律援助介紹信 發布:2025-01-18 04:53:05 瀏覽:908
復工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4:33:25 瀏覽:158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