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校長法律顧問
Ⅰ 我所了解的章士釗
章士釗(1881—1973)字行嚴,筆名黃中黃、爛柯山人、孤桐、清桐、秋桐等。湖南長沙人,著名學者。幼讀私塾,勤奮努力。16歲在親戚家為童子師,1901年離家赴武昌,寄讀於兩湖書院,在此認識了黃興,次年三月考入南京陸師學堂。
章士釗
1903年4月,拒俄運動發生,上海各校學生罷課,章士釗等人不顧學堂總辦俞明震勸阻,赴上海加入蔡元培等人組織的軍事民教育會,任軍理教習。不久被聘為上海《蘇報》主筆,且經常發表激烈的革命言論,與章太炎、張繼、鄒容結為莫逆之交。期間,章士釗將日本人宮崎寅藏所作《三十三年落花夢》編譯成《大革命家孫逸仙》一書,並以黃中黃筆名刊行,國內由此書而重知孫中山。7月,清政府查封《蘇報》,章太炎、鄒容等人先後被捕,章士釗因得到徇情而僥幸得脫。此後,章又與陳獨秀等人創辦《國民日報》,繼續鼓吹革命。同年底,他與黃興由滬赴湘,醞釀華興會的籌建工作。次年8月華興會決定當年11月在長沙舉行起義,然而因事機不密,未經發動即遭失敗。10月黃興赴滬,召集章士釗、楊度等人開會,准備再舉義旗,由於機關遭到破壞,章士釗、張繼等十餘人被捕。經託人營救得以保釋後恐清廷深究,匆匆東渡日本。
到日本後,章回顧過去,認為自己「才短力脆」,連累了同事,深感內疚,一改革命救國為求學救國,發憤力學。1907年赴英留學,1909年與吳弱男在倫敦完婚後入愛丁堡大學學政治經濟兼攻邏輯學。留英期間他常為國內報刊供稿,介紹西歐各派政治學說,尤以立憲政治對中國政壇頗有影響。1911年章得知武昌起義消息後,攜眷回國。次年春受黃興、於右任之邀,主持同盟會機關報—上海《民主報》。1912年7月,章在《民主報》上發表了《政黨組織案》,提出了著名的「毀黨造學說」,此論遭各方攻擊,同盟會內部大嘩,於是章士釗離開《民主報》,並於同年九月與王無生別創《獨立周報》,議論時政。提出了民國政制是取法國制還是美國制等引起國人注意的問題。1913年袁世凱以「宋教仁案」嫁禍黃興,章看出其險惡,逃亡上海,拜會孫中山、黃興,加入反袁行列,並草擬了《二次革命宣言》,「二次革命」失敗後,章流亡日本。
1914年5月,章士釗與陳獨秀、谷鍾秀等人在東京創辦了《甲寅》月刊,在第一期上發表了《政本》一文,後又發表《學理上之聯邦論》等一系列關於政體的文章,這些文章引征西學,結合中國政治實際,理論充足,文辭嚴謹,為時人所重視。次年冬,袁世凱公開稱帝,護國軍起,章也參加了護國運動。6月袁死,章留北京,應蔡元培之邀,受聘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倫理教授。1917年1月《甲寅》周刊在北京出版。1920年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籌措赴法勤工儉學費用,亦得到章士釗的盡力相助。
國內局勢紛亂,章士釗於1921年2月赴歐洲考察政體,並在倫敦訪問英國學者。回國後於1922年受聘為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章對於1923年曹錕賄選之事在報紙上進行了痛斥。1924年段祺瑞上台,章士釗放棄一貫宣揚的約法政治,正合段心意,受到段的重用。先後被任命為教育總長和司法總長。章士釗宣稱整頓學風,合並北京八所學校,這些主張受到學生和進步人士的抨擊。章士釗利用《甲寅》強調反對新文學、新文化運動、反對白話、「歐化」,引來陣陣罵聲,但章依然我行我素。後隨著政治局勢的發展,章逐漸失勢,他進行了第三次旅歐之行,1930年回國接受張學良聘請,擔任東北大學政治教授。
九一八事變後,章赴滬成為杜月笙的賓客,掛牌當律師。之後自覺替陳獨秀辯護無罪,還輾轉南北擔任法學教授和法律顧問。「盧溝橋事變」後。章士釗拒絕汪偽的赴渝邀請,並於1943年著《邏輯指要》在重慶出版。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章作為李宗仁政府的和談代表與中共接觸,並在和談破裂後留居北京,勸說陳仁明將軍起義。
新中國成立後,章士釗相繼被推舉第一、二、三屆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晚年研究柳文,並於1971年出版《柳文載要》。1973年5月為了海峽兩岸的統一,92歲高齡的章士釗遠赴香港,與國民黨秘密接觸。但到港即病,於7月1日逝於香港,終年92歲。
章士釗,才情兼備,學識廣博,其政治思想影響著近代中國政壇。他的一生在不斷地游學路上前行,他的思想隨巨變時代而變幻,有前進、有困惑、有遲疑、亦有迷茫。而時代中的他,不再只是思想的先鋒,而是歷史不斷前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Ⅱ 北大副校長~撐腰怎麼回事求原文
北大副校長扶老人言論受捧 「撐腰體」走紅網路
硬氣:
他要是訛你,北大給你撐腰
「北大副校長:『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昨日,一條被網友稱為相當硬氣,重拾北大風范的微博被網友熱傳。其中,最受關注的一條微博截至昨日19時,已有近五萬次轉發。
不過,也有網友懷疑這條微博的真實性。首先,該微博未能說明發表這番言論的是北大的哪位副校長,更未說明來源。記者從北京大學官方網站上得知,包括常務副校長在內,該校目前共有8名副校長。其次,有網友懷疑,一般知名高校,尤其是像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其領導發言都相當謹慎,「從常理上講,這樣的風格不符合常理」。
盡管如此,鑒於不敢攙扶倒地老人以及佛山女童被碾案帶來的不良風氣越刮越盛,很多網友還是願意選擇轉發這樣的「強心劑」。
核實:
緣起建議,北大副校長確有此言
幾經周折,記者終於找到了這條微博內容的原始出處。發表這番言論的,確實是北大副校長吳志攀。
北大校友創業聯合會秘書長楊勇於上月21日發布的一條微博則證實了上述言論的真實性。當天楊勇發布微博稱:「今天下午參加北大各院系及行業校友會負責人座談會,吳志攀副校長講了一個想法: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議,鼓勵校友講誠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如果中間發生風險,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訴,北大無償提供法律支持,如果敗訴要賠償,北大出20萬,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希望支持的北大校友轉發!」
記者查詢得知,吳志攀目前為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法律總顧問。北大網站中列出的簡介中,吳志攀分管的學校事務恰巧包括校友與法律事務工作、校友工作辦公室。其本人則於1988年畢業於北大法學院,法學博士。
由此,上述被熱傳的微博內容應是由吳志攀在9月21日的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而來。
網友:深受鼓舞
「撐腰體」走紅
「雖然這條微博是博主從北大副校長那改編的,但是這個轉發量就看出,大家心中都有不敢聲張的正義,要是有幾個院校牽個頭,聯盟一下,支持扶起摔倒的老人之類的道德問題,遇到糾紛有學校給你做最強大的後盾,這是多麼強大的正面力量啊!每個人心中都有正義,但道德問題走向正軌還需要更多的鼓勵和支持!」網友「文小刀也是苗方方」說。
由此衍生而來的「撐腰體」走紅網路。有「微博女王」之稱的藝人姚晨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你要是微博人,看到老人跌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你就發微博,網友替你喊冤!」姚晨說。
網友「雨傷若」則不無幽默地說:「你是華政(華東政法大學)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華政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嗯??華政會敗訴嗎?」
也有網友更願意理性地思考為什麼「扶起摔倒的老人」這樣一個本來是毫不猶豫自然而然的好事,現在卻需要這么高的道德成本,需要北大全體校友來「護航」,這本身已經不正常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做好事前考個北大,懷念朴實的年代。「Pasanna-要努力攢錢」說,他最希望看到的是:「你是中國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中國法院的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政府替你賠償!」
各種「撐腰體」
@悠兔團:清華大學校長說:「你是清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人大法學院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但凡有勇氣這么做的清華學子,不僅是我們清華的驕傲,也會讓奶茶對你另眼相待!
@大學新鮮事:真希望聽到校長說:你是XX大學的學生,看到老人小孩摔倒了你就去扶。要是有人敢訛你,學校保衛處為你撐腰,校團委學生會為你出頭;敢起訴你,校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校工會校宣傳部幫你製造輿論;敗訴了,學校替你賠償;影響你學習了,教務處保證你畢業;畢業沒找到工作,就業指導中心幫你找工作!
@Pasanna-要努力攢錢:中國政府應該這樣說:「你是中國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中國法院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政府替你賠償!」 這樣人性冷漠會得到相應克制,好人就很多了!
@MrJan小賤:動畫學院校長:「你是動畫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先畫張速寫然後再扶起來。他要是訛你,學校周邊的小商販和你們輔導員會替你主持公道,要是敗訴了,學校幫你把那老頭變成石膏像,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盯著光屁股的他!」
@成都同城會:西南財大校長說了:你是財大人,看見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他要是訛詐你,不用打官司了,學校幫你全部賠償,因為我們是財大!(
撐腰體」帶著很明顯的「保護主義」,卻是最具人性的「保護傘」,它保護的是人最根本的道德善意,保護著社會道德和社會正義向前發展。縱觀新聞事實,救人後被誣陷的案例屢見於報端,救人者扛著無端罪責,蒙受著不白之冤,救人扶人之後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本就是一種不公平。如果有人為之撐腰,悲劇就可能不會發生。
「撐腰體」是屬於精神層面的文化現象,猶如一種網路思想「文化運動」,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救人為重,後事為小,如果被誣陷,學校為你分憂,把個人與集體聯系起來,發揮眾人力量或集體精神,掃除救人後顧之憂,鼓勵義無反顧救人,促使精神層面升華。可以說是用教導的形式,倡導社會正義感,讓人覺得從心底有一股清晰的暖意。
然而,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為道德「撐腰」需要全民的集體參與,才更具有說服力和震撼力。只有讓全民都參與到這場大討論中,去反思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才能達到更好的普及和教育的效果。
Ⅲ 【校長撐腰體】校長撐腰體原文!校長撐腰體怎麼流行起來的
北大副校長扶老人言論受捧 「撐腰體」走紅網路
硬氣:
他要是訛你,北大給你撐腰
「北大副校長:『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昨日,一條被網友稱為相當硬氣,重拾北大風范的微博被網友熱傳。其中,最受關注的一條微博截至昨日19時,已有近五萬次轉發。
不過,也有網友懷疑這條微博的真實性。首先,該微博未能說明發表這番言論的是北大的哪位副校長,更未說明來源。記者從北京大學官方網站上得知,包括常務副校長在內,該校目前共有8名副校長。其次,有網友懷疑,一般知名高校,尤其是像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其領導發言都相當謹慎,「從常理上講,這樣的風格不符合常理」。
盡管如此,鑒於不敢攙扶倒地老人以及佛山女童被碾案帶來的不良風氣越刮越盛,很多網友還是願意選擇轉發這樣的「強心劑」。
核實:
緣起建議,北大副校長確有此言
幾經周折,記者終於找到了這條微博內容的原始出處。發表這番言論的,確實是北大副校長吳志攀。
北大校友創業聯合會秘書長楊勇於上月21日發布的一條微博則證實了上述言論的真實性。當天楊勇發布微博稱:「今天下午參加北大各院系及行業校友會負責人座談會,吳志攀副校長講了一個想法: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議,鼓勵校友講誠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如果中間發生風險,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訴,北大無償提供法律支持,如果敗訴要賠償,北大出20萬,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希望支持的北大校友轉發!」
記者查詢得知,吳志攀目前為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法律總顧問。北大網站中列出的簡介中,吳志攀分管的學校事務恰巧包括校友與法律事務工作、校友工作辦公室。其本人則於1988年畢業於北大法學院,法學博士。
由此,上述被熱傳的微博內容應是由吳志攀在9月21日的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而來。
網友:深受鼓舞
「撐腰體」走紅
「雖然這條微博是博主從北大副校長那改編的,但是這個轉發量就看出,大家心中都有不敢聲張的正義,要是有幾個院校牽個頭,聯盟一下,支持扶起摔倒的老人之類的道德問題,遇到糾紛有學校給你做最強大的後盾,這是多麼強大的正面力量啊!每個人心中都有正義,但道德問題走向正軌還需要更多的鼓勵和支持!」網友「文小刀也是苗方方」說。
由此衍生而來的「撐腰體」走紅網路。有「微博女王」之稱的藝人姚晨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你要是微博人,看到老人跌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你就發微博,網友替你喊冤!」姚晨說。
網友「雨傷若」則不無幽默地說:「你是華政(華東政法大學)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華政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嗯??華政會敗訴嗎?」
也有網友更願意理性地思考為什麼「扶起摔倒的老人」這樣一個本來是毫不猶豫自然而然的好事,現在卻需要這么高的道德成本,需要北大全體校友來「護航」,這本身已經不正常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做好事前考個北大,懷念朴實的年代。「Pasanna-要努力攢錢」說,他最希望看到的是:「你是中國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中國法院的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政府替你賠償!」
各種「撐腰體」
@悠兔團:清華大學校長說:「你是清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人大法學院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但凡有勇氣這么做的清華學子,不僅是我們清華的驕傲,也會讓奶茶對你另眼相待!
@大學新鮮事:真希望聽到校長說:你是XX大學的學生,看到老人小孩摔倒了你就去扶。要是有人敢訛你,學校保衛處為你撐腰,校團委學生會為你出頭;敢起訴你,校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校工會校宣傳部幫你製造輿論;敗訴了,學校替你賠償;影響你學習了,教務處保證你畢業;畢業沒找到工作,就業指導中心幫你找工作!
@Pasanna-要努力攢錢:中國政府應該這樣說:「你是中國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中國法院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政府替你賠償!」 這樣人性冷漠會得到相應克制,好人就很多了!
@MrJan小賤:動畫學院校長:「你是動畫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先畫張速寫然後再扶起來。他要是訛你,學校周邊的小商販和你們輔導員會替你主持公道,要是敗訴了,學校幫你把那老頭變成石膏像,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盯著光屁股的他!」
@成都同城會:西南財大校長說了:你是財大人,看見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他要是訛詐你,不用打官司了,學校幫你全部賠償,因為我們是財大!(
撐腰體」帶著很明顯的「保護主義」,卻是最具人性的「保護傘」,它保護的是人最根本的道德善意,保護著社會道德和社會正義向前發展。縱觀新聞事實,救人後被誣陷的案例屢見於報端,救人者扛著無端罪責,蒙受著不白之冤,救人扶人之後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本就是一種不公平。如果有人為之撐腰,悲劇就可能不會發生。
「撐腰體」是屬於精神層面的文化現象,猶如一種網路思想「文化運動」,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救人為重,後事為小,如果被誣陷,學校為你分憂,把個人與集體聯系起來,發揮眾人力量或集體精神,掃除救人後顧之憂,鼓勵義無反顧救人,促使精神層面升華。可以說是用教導的形式,倡導社會正義感,讓人覺得從心底有一股清晰的暖意。
然而,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為道德「撐腰」需要全民的集體參與,才更具有說服力和震撼力。只有讓全民都參與到這場大討論中,去反思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才能達到更好的普及和教育的效果。
Ⅳ 北京大學歷任校長名單公示表
清朝京師大學堂時期
孫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許景澄(1899年7月—1900年7月)
張百熙(1902年1月—1904年2月)
張亨嘉(1904年2月—1906年2月)
李家駒(1906年2月—1907年7月)
朱益藩(1907年7月—1907年12月)
劉廷琛(1907年12月—1910年9月)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立北京大學時期
嚴復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何燏時(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8月)
劉哲 (1927年8月—1928年6月)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立北京大學時期
李煜瀛(1928年6月—1929年1月)
陳大齊(1929年1月—1929年8月)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蔣夢麟(1930年12月—1937年7月)
日本控制北平時期
湯爾和(1939年1月—1940年3月)
錢稻孫(1940年3月—1945年10月)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恢復管治時期
傅斯年(1945年10月—1946年8月)
胡適 (1946年9月—1948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校長
湯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馬寅初(1951年6月—1960年3月)
陸平 (1960年3月—1966年6月)
張承先(1966年6月1日—1966年7月26日)(北京大學文化大革命工作組組長)
聶元梓(1966年7月28日—1966年9月)(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籌備委員會主任)
聶元梓(1966年9月11日—?)(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主任)
楊德中(1969年9月27日—?)(北京大學革命委員會主任)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張龍翔(1981年5月—1984年3月)
丁石孫(1984年3月—1989年8月)
吳樹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陳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1月)
許智宏(1999年11月—2008年11月)
周其鳳(2008年11月—2013年3月)
王恩哥(2013年3月—至今)
Ⅳ 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是誰
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是嚴復。
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於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嚴復成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復,字幾道,晚號愈壄老人,福建侯官(後並入閩縣,稱為閩侯,今福州市)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曾為京師大學堂校長,籌安會六君子之一。
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嚴復的翻譯考究、嚴謹,每個譯稱都經深思熟慮,他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准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5)北京大學校長法律顧問擴展閱讀
1854年1月8日(咸豐三年十二月初十日)[2]嚴復出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一中醫世家。
1866年(同治五年)嚴復父親病逝,學館中輟,嚴復放棄走科舉「正途」。
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為該學堂第一屆畢業生,先後在「建威」、「揚武」兩艦實習5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選用道員資格,改名復,字幾道。
1877年3月(光緒三年二月)赴英國學習海軍,與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結為忘年交。
1879年6月(光緒五年五月)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回國後,被聘為福州船政學堂後學堂教習。
1880年(光緒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所屬駕駛學堂「洋文正教習」,學生中有後來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
1889年(光緒十五年)報捐同知銜,以知府選用,派為北洋水師學堂會辦。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任首任校長;11月辭去校長職務。
1913年總統府外交法律顧問。
1914年1月26日被舉為約法會議議員;後被任為參政院參政。憲法起草委員。
1919年五四運動認為支持學生運動的蔡元培不識時務。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無效,回到福州養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
Ⅵ 吳志攀的介紹
吳志攀,現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局級)、黨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兼職)。歷任北京大學法律系副主任、主任、法學院院長、校長助理、副校長、校黨委常務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法律總顧問等職。兼任北京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
Ⅶ 11月23日6:30湖北電視台綜合頻道的中小學生學習講座講的什麼
你在優酷網上查「學習考試好幫手」,23號早上湖北電視台綜合頻道播放的「小學生學習講座」講的就是這,我們也發了單子,我看了的
Ⅷ 章士釗和章太炎不是一個人吧把他們兩個簡單介紹以下,謝謝了!
不是同一個人。
1、章士釗(1881-1973),字行嚴,筆名黃中黃、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於湖南省善化縣(今長沙市)。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清末任上海《蘇報》主筆。1911年後,曾任同濟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北京農業學校校長,廣東軍政府秘書長,南北議和南方代表。新中國成立後為著名民主人士、學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第二任館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2、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餘杭人。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
清末民初思想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史學家、國學大師、民主主義革命者。著名學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等,著述甚豐。
Ⅸ 北京大學校長歷任校長有誰
1、孫家鼐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蟄生、容卿、澹靜老人,安徽壽州(今淮南壽縣)人。清咸豐九年(1859)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
著書立說,抨擊時弊,成為「五四運動」前夕就享譽很高的教授。 曾擔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員,新中國建立後曾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兼教授、南京大學教授、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等職。
Ⅹ 北京大學的歷任校長
1、孫家鼐(1898.07-1900.00)
2、許景澄(1899.07-1900.07)
3、張百熙(1902.01-1904.02)
4、張亨嘉(1904.02-1906.02)
5、李家駒(1906.02-1907.07)
6、朱益藩(1907.07-1907.12)
7、劉廷琛(1907.12-1910.09)
8、柯劭愍(1910.09-1911.11)
9、勞乃宣(1911.11-1912.02)
10、嚴復(1912.02-1912.10)
11、何燏時(1912.12-1913.11)
12、胡仁源(1913.11-1916.12)
13、蔡元培(1916.12-1927.08)
14、蔣夢麟(1930.12-1945.09)
15、胡適(1945.09-1948.12)
16、湯用彤(1949.05-1951.09)
17、馬寅初(1951.06-1960.03)
18、陸平(1960.03-1966.06)
19、周培源(1978.07-1981.03)
20、張龍翔(1981.05-1984.03)
21、丁石孫(1984.03-1989.08)
22、吳樹青(1989.08-1996.08)
23、陳佳洱(1996.08-1999.11)
24、許智宏(1999.11-2008.11)
25、周其鳳(2008.11-2013.03)
26、王恩哥(2013.03-2015.02)
27、林建華(2015.02-2018.10)
28、郝平(2018.10-至今)
(10)北京大學校長法律顧問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為中國最高學府,同時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中華民國建立後,校名改為北京大學校,後又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推行改革,把北大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大與清華、南開合並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日本戰敗後,北京大學回到北平復校。1952年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聚集了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人文學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學科在中國高校中長期領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回歸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如今,北京大學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醫學以及新型工科的綜合性大學,也是大中華地區和亞太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北京大學現有六個校區。北京大學校址原本在沙灘紅樓、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調整後遷入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學校園(燕園),燕園兼收中國古典韻味和西方校園規劃理念,主要景觀有未名湖、博雅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