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工作標准化

法律援助工作標准化

發布時間: 2022-06-02 04:18:16

法律援助標准

法律分析:1、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請求國家賠償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律援助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2、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如果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② 近兩年法律援助的背景是什麼

近日,司法部發布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行業標准——《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范》。規范出台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適用范圍是什麼?律師在辦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應注意哪些要求?司法部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釋。

記者:規范出台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立足提高人民群眾對法律援助服務的滿意度,對法律援助案件各環節嚴格規范,努力為受援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但從整體上看,法律援助服務的標准化建設尚在起步階段,僅浙江、上海、山東編制了法律援助服務的地方標准,缺乏適用全國的行業性服務標准,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管機制亟待完善。為此,司法部開展廣泛調研,出台了這個行業標准。

記者:規范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答:規范適用於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以及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對提供刑事法律援助服務的其他機構及其人員進行的監督管理工作。

記者:律師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中應注意哪些要求?

答:一是充分會見。承辦律師應及時會見受援人,且確保每個訴訟階段至少會見受援人一次。二是有效辯護。承辦律師應當參加庭審,發表辯護意見並提交書面辯護意見。三是及時報告。承辦律師接受指派後,遇有可能導致終止法律援助的情形時,應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承辦律師遇到重大疑難復雜刑事案件時,應向律師事務所報告,提請集體討論研究辯護意見,並及時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承辦情況。四是遵規守紀。承辦律師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錢物或者利用承辦案件的便利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應接受法律援助機構和受援人監督。

記者:規范對律師承辦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提出服務標准,律師在辦理此類案件時應關注哪些規定?

答:一是全面了解情況。應根據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耐心聽取其陳述或者辯解,通過調查,全面了解其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為辯護提供依據。二是落實普法責任。對於檢察機關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或酌定不起訴的案件,承辦律師應向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家屬解釋清楚該項決定的法律意義,並告知其應遵守的法律義務及其責任。三是保障基本人權。法庭審理過程中,對於語言表達方式明顯不適合本案未成年被告人智力發育程度或心理狀態,或者存在誘供、訓斥、諷刺或者威脅等情形的,承辦律師應及時提請審判長予以制止。四是保護個人隱私。承辦律師發現相關辦案人員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違法披露未成年被告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身份的其他資料,公開或者傳播案卷材料,應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並要求糾正。

③ 法律援助辦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是什麼

唯法為尊!有律師執業資格,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一顆熱忱為人的心,不計報酬能吃苦。
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終牢記肩負的使命,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胸懷大局、心繫群眾,不畏艱辛,不懼困苦,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法律援助工作者這一稱號。
一、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讓困難群眾平等享受法律保護,享受社會公平正義;要始終把保障公平正義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確切定位
要必須充分認識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屬性,一是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導當事人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維權;二是要有強烈大局意識。在法律援助咨詢和案件受理審批過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心竭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要注重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崗位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提高依法執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④ 法律援助法的意義和亮點是什麼

【法律分析】
意義:將法律援助制度上升到法律層次,向全社會公布,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有利於擴大法律援助的知曉率和影響力,有利於培養民眾的法律援助意識,推動法律援助在全社會的深入廣泛討論,進而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標准化、信息化。
亮點:與《法律援助條例》相比,《法律援助法》明顯拓展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法律援助法》第四條、第五條基本沿用了《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確立了包括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費保障等政府責任;第六條確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法律援助職責;第七條確立了律師協會的法律援助義務;第八條規定了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七條規定了個人可以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提供法律援助。將符合條件的個人納入到法律援助志願者的范疇,積極拓寬渠道,鼓勵、支持更多社會力量提供法律援助,提升服務質量。為形成政府主導、公檢法協助、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不同渠道的法律援助工作都接受司法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協力推進法律援助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五十七條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法律援助服務的監督,制定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標准,通過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定期進行質量考核。
第五十八條 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開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法律援助資金使用、案件辦理、質量考核結果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綜合運用庭審旁聽、案卷檢查、征詢司法機關意見和回訪受援人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員提升服務質量。

⑤ 如何落實縣司法行政會議,如何落實司法所標准化建設工作措施

推進法治城區、法治經濟、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著力抓好六項工作:一是深化提升版村(居)合同監管、項權目競標工作,加強規范化運作能力,確保公平、公開、公正。二是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體系,建成歷城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街鎮建立法律服務工作站,深入推進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加強法律援助組織網路建設。三是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實施法德齊進建設,加強律師法律講師團、法制輔導員、法制宣傳志願者等「六支隊伍」建設,深化「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和「誠信守法企業」等創建活動,開展法治街鎮、民主法治示範村(居)等創建活動,提高「法治六進」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四是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探索創新人民調解組織形式,組織引導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案件。五是加強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加強對矯正對象的日常管理,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安置,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六是夯實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根基,以開展「基層基礎建設規范年活動」為引領,加大對司法所辦公用房、辦公經費等裝備配備的支持力度,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

⑥ 法律援助的標準是什麼我覺得他家裡應該能申請~!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⑦ 法律援助中心收費標準是多少

法律援助是不收取費用的。法律援助是指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只要符合法律援助的申請條件,均可以作為法律援助的對象。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法律援助的申請條件:
1、申請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經濟困難應參照法律援助實施地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2、民事訴訟中,申請人對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等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3、刑事訴訟中,下列情形均可申請法律援助: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4、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5、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⑧ 如何抓好法律援助站點規范化建設

法律援助是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制度。申請法律援助,可先由單位或所在的街委、村委出具生活困難的證明,然後到所在地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辦理.

我國《律師法》第41條規定:「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是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法律援助第42條規定:」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這就是說:對無力支付律師代理費的人實行法律援助,是《律師法》對每一位執業律師的要求,是應盡的義務。」

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可以要求法律援助:

1、刑事案件;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撫養費的法律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害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4、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7、其他確實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

其中,刑事訴訟的被告人有以下幾種情況可以要求獲得法律援助:

第一,公訴案件中,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律師;

第二,被告人為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的,如果沒有指定辯護人,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其他殘疾人和老年人為被告而因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律師;

第三,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

另外,尋求法律援助,應向司法行政主管機關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請,並提供申請的相應理由和證明,有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統一指定援助律師。

⑨ 三部門: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等免予經濟困難審查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司法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簡化審查程序,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和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的農民工,免予經濟困難審查。
意見表示,要建立健全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協作機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以下簡稱仲裁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援助機構要建立完善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協作工作機制,切實加強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仲裁院要充分發揮處理勞動人事爭議的專業優勢,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要加強法律援助業務指導,提升規范化服務水平。
仲裁院可以引導當事人通過撥打「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或登錄法律服務網等方式進行法律咨詢,幫助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農民工和困難職工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要在仲裁院公示法律援助機構辦公地址、法律援助申請材料和工作流程等信息。
有條件的地方,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在當地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在當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窗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為設立在當地仲裁院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工作場所,配備辦公設備、服務設施等。財政部門要完善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省級財政要提供經費支持,市、縣級財政要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根據地方財力和辦案量合理安排經費,適當提高法律援助補貼標准並及時支付。
意見指出,要擴大調解仲裁法律援助范圍。在法律援助對象上,司法行政機關要綜合考慮當地法律援助資源供給狀況、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等因素,推動法律援助逐步覆蓋低收入勞動者,重點做好農民工、工傷職工和孕期、產期、哺乳期(以下簡稱「三期」)女職工的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
此外,在法律援助事項上,司法行政機關要在《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給予社會保險待遇等事項基礎上,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將經濟補償、賠償金等涉及勞動保障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范圍。在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站可以配合仲裁院開展法律知識宣講、以案釋法等活動,引導勞動者依法維權。
意見稱,要規范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程序。加強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機制。
在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對來訪咨詢,工作站接待人員應當登記受援人基本信息和聯系方式,全面了解案件事實和受援人法律訴求,對咨詢事項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告知其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和程序,指導其申請法律援助;對咨詢事項不屬於法律援助的,應當為受援人提出法律建議;對咨詢事項不屬於法律問題或者與法律援助無關的,告知受援人應咨詢的部門或渠道。
意見強調,要健全便民服務機制。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農民工、工傷職工、「三期」女職工等重點服務對象申請法律援助的,加快辦理進度,有條件的當日受理、當日轉交。對情況緊急的集體勞動爭議案件,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事後補交申請材料、補辦相關手續。
意見還表示,要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開展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作為完善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處理機制的重要工作來抓,將其納入當地為民辦實事清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司法行政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和工作對接,形成工作合力。
同時,要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工作信息通報機制,定期交流工作情況,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加強監督管理,對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履行職責、服務質量、工作績效、規范化建設等加強指導監管。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依法有序參與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

熱點內容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發布:2025-01-18 18:31:50 瀏覽:787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