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服務監督條例

法律服務監督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02 15:30:34

⑴ 重慶市社會法律咨詢服務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和促進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正常的法律咨詢服務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加強法制建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重慶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活動的機構及其人員,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是指除律師事務所、公證處、鄉鎮法律服務所(室、站)以外,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條件、依法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並實行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中介服務組織。第四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必須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遵守職業道德,注重社會效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國家法律的尊嚴。
依法進行的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受法律保護。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是本行政區域內社會法律咨詢服務的主管部門。第二章機構第六條成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三名以上專職法律咨詢工作者;
(二)有一萬元以上自有資產;
(三)有固定的辦公場所;
(四)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第七條申請成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報告;
(二)章程;
(三)組成人員的資歷和身份證明;
(四)業務活動場所使用證明或所有權證明;
(五)資信證明或驗資證明。第八條申請成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程序:
(一)申請人持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文件,向所在區、市、縣司法行政機關提出申請;
(二)區、市、縣司法行政機關,自接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送市司法行政機關審批,或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答復;
(三)市司法行政機關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並書面送達申請人。第九條申請人接到市司法行政機關的批准文件後三十日內,到工商行政機關申請登記注冊,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
申請人應將營業執照復印件送所在區、市、縣司法行政機關備案。第十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自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不開業,或開業後停業六個月的,視為歇業,由原登記機關和批准機關予以注銷。第十一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業務范圍:
(一)解答法律詢問;
(二)代擬有關法律事務文書;
(三)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受聘擔任法律顧問。第十二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享有以下權利:
(一)依法從事本條例所規定的各項業務
(二)依照規定收取法律咨詢服務費;
(三)依法自主決定人事用工、工資福利、獎懲等事宜;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益。第十三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管理本機構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二)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三)保守國家秘密、經濟技術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四)依法交納稅、費;
(五)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指導、監督、管理和工商、稅務、物價、審計機關的監督、檢查。第三章人員第十四條依照本條例從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活動的人員,統稱為法律咨詢工作者。
法律咨詢工作者應當具有法律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或具有律師資格,或從事法律專業工作五年以上。
符合前款規定,在職和離、退休人員,可以應聘為兼職或特邀法律咨詢工作者。法律、法規和政策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五條法律咨詢工作者必須持司法行政機關制發的《法律咨詢工作者證書》從業。凡歇業、被辭退以及其他原因不宜執業的,由司法行政機關收回證書。第十六條法律咨詢工作者享受以下權利:
(一)依法從事業務活動;
(二)拒絕當事人的違法請求;
(三)參加專業培訓;
(四)向涉案當事人、證人查詢有關情況。第十七條法律咨詢工作者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保守國家秘密、經濟技術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三)恪守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
(四)依法納稅。第四章管理第十八條司法行政機關的主要職責:
(一)受理、審批成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申請;
(二)組織培訓法律咨詢工作者,審核、辦理法律咨詢工作者的資格認證;
(三)指導和監督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業務活動;
(四)支持和保護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五)查處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
(六)查處非法從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的機構及個人。

⑵ 廈門經濟特區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遵循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廈門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提供的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第三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各類法律服務資源。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政策銜接、財政保障、平台建設等工作。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制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明確公共法律服務項目種類、服務內容、服務提供方式、服務提供主體等,並向社會公布。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更新調整。第六條司法行政部門牽頭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關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農業農村、信訪、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綜合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各部門、各平台之間功能互通、信息共享、高效聯動。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大數據的開發與運用,預測法律服務需求發展趨勢和社會矛盾風險,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第八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等協會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村(居)民委員會按照規定做好相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九條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途徑的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第十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數量、環境條件以及公共法律服務發展的需要,合理確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布局和規模。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第十一條實體平台是指市、區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及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鎮(街)、村(居)設置的集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場所。第十二條實體平台應當配備辦公用房和服務場地,依託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等現有資源建設,有條件的也可以獨立設置。

服務場地應當按照相應標准設置,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標識統一的要求,方便社會公眾獲取信息、尋求幫助,完善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第十三條實體平台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按照職責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律事務辦理指引等服務。

實體平台可以引入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專業調解等服務,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各類別公共法律服務集中進駐,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務。第十四條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由市司法行政部門統一建設和管理,提供法律咨詢、信息查詢、法律事務辦理指引等服務。第十五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制定本市公共法律服務指導標准,明確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的服務范圍、辦事指南。第十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推進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相互貫通,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第十七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與政府公共服務、訴訟服務、檢察服務、緊急求助等公共服務熱線建立協作聯動機制,提升協同處理能力。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時,對屬於相關單位辦理事項的,應當及時引導或者轉送並告知服務對象。接受轉送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辦理並向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反饋情況。第三章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第十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增加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推動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普惠、均衡發展。

⑶ 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保障基層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促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管理、監督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指在鄉(鎮)和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指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執業條件,經司法行政部門核准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執業,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第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通過開展法律服務,宣傳憲法和法律法規,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第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權益。第五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和本條例規定管理、監督、指導本行政區域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民族地區、邊遠山區、革命老區等法律服務資源不足的地區規范發展基層法律服務隊伍。第八條鼓勵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糾紛多元化解工作。

鼓勵和支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加人民調解組織擔任人民調解員;優秀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人民調解員的,可以依託人民調解組織成立調解工作室。第九條鼓勵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村(社區)法律顧問、法治宣傳、公益性法律服務、基層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等工作,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採取購買服務、獎勵等措施,支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前款所列工作。第十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以依法成立基層法律服務行業組織,反映行業訴求,推動行業交流,提高行業服務能力和公信力。

基層法律服務行業組織應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社會主義法治,接受業務主管機關和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管理。第二章基層法律服務所第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擔任法律顧問;

(二)代理參加民事、行政訴訟活動;

(三)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五)解答法律咨詢;

(六)代寫法律事務文書。第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在本所執業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簽訂勞動或者聘用合同,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

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接受當事人委託,依法簽訂委託合同;統一委派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承辦業務;統一收取服務費用並如實入賬。第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實行自收自支,獨立核算,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基層法律服務所的人員、財務、職能應當與司法行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分離。第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收費標准按照省人民政府物價主管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的規定執行。

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公開業務范圍、收費標准和工作守則,主動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第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執業條件、變更、終止、清算以及工作制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超越業務范圍和訴訟代理執業區域;

(二)違反規定不以基層法律服務所名義統一接受委託、統一收取服務費用,不向委託人出具有效收費憑證;

(三)冒用律師事務所名義執業;

(四)以貶損他人、抬高自己、虛假承諾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爭攬業務;

(五)偽造、塗改、抵押、出租、出借本所執業證;

(六)違反規定變更本所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合夥人、住所和章程;

(七)不按規定接受年度考核,或者在年度考核中弄虛作假;

(八)違反財務管理規定,私分、挪用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處置本所資產;

(九)聘用未獲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的人員以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名義承辦業務;

(十)放縱、包庇本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違法違紀行為;

(十一)內部管理混亂,無法正常開展業務;

(十二)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行為。

⑷ 重慶市基層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保障基層法律服務所依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指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在鄉鎮、街道設立的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法律服務的中介組織。
本條例所稱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指依據本條例取得法律服務執業證、從事基層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第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通過開展法律服務工作,宣傳法律、法規,維護國家、集體、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促進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第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職責管理、指導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執業時,有關單位及個人應予支持和配合。第七條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三名以上專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三)有一萬元以上的資產。第八條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由申請人向區、縣(市)司法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組織章程;
(三)住所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明;
(四)資信證明;
(五)專職人員的姓名、簡歷、學歷和身份證明;
(六)司法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第九條區、縣(市)司法行政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批准或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發給由市司法行政部門統一製作的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
未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許可證的,不得以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名義執業。第十條基層法律服務機構變更名稱、住所、章程或者合並、解散,由原批准機關批准,報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實行自收自支,獨立核算,以該所的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第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
(一)受聘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委託,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三)接受委託,擔任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的辯護人或原告人的代理人,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擔任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的辯護人;
(四)接受委託,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五)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意願,主持調解訴訟外糾紛;
(六)解答法律咨詢,代寫法律事務文書。第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可以接受公證機構的委託,協助辦理公證事項;也可以接受當事人申請,為內容單一、權責明確、標的額小、履行期短的協議或合同作居中見證。第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第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所開展法律服務的收費標准和收費辦法,由市物價、司法行政部門另行規定。
基層法律服務所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應當公開業務范圍、收費項目及標准和工作守則,主動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監督。第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自覺接受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第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年滿二十周歲,具有法律中專以上學歷,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經過法律專業培訓,並參加市以上司法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考試,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

(二)品行良好,辦事公道,作風正派;
(三)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實習一年。第十八條身體健康的下列離退休人員,可以申請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一)離任二年以上的法官、檢察官;
(二)曾專門從事法學研究、法學教育二年以上;
(三)曾從事立法或者其他法律專業工作二年以上。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三)受過勞動教養的。
(四)被開除公職或者吊銷法律服務執業證的。第二十條符合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條件,申請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人員應當向區、縣(市)司法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區、縣(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批准或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發給由司法部統一製作的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證;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未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證的,不得以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活動。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實行年審制度。

⑸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公共法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需求而組織提供的法律服務、服務保障措施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事項。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便利、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服務資源,促進資源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獲取、監督、評價公共法律服務和對公共法律服務提出建議的權利。第六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宣傳,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章管理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統籌指導,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管轄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推進,會同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標准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各項制度和措施;

(二)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流程;

(四)監督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

(五)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六)與公共法律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做好立項審批、經費保障、服務運行、隊伍建設等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十條人民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三章服務提供第十一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居)民委員會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實體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以及網路平台。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建設情況,組織編制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服務指南,明確各類各級平台提供的服務事項、承辦機構、辦事流程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編制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等服務;

(二)公證、仲裁、司法鑒定、律師等法律服務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關業務咨詢,引導相關服務;

(四)具備條件的,提供監所遠程視頻探視等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第十四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律咨詢服務;

(二)引導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

(三)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告知社區矯正政策以及救助幫扶途徑等;

(四)組織協調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顧問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

⑹ 湖南省基層法律服務所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滿足城鄉基層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根據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指依法設立,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面向城鄉基層提供法律服務的組織。
本條例所稱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指依法取得執業證書,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執業的人員。第三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服務,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恪守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正確實施。
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法開展法律服務受法律保護。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第五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法律服務需求和方便群眾的原則設立。第六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名稱,由該所所在地的縣級行政區劃名稱、字型大小、法律服務所三部分組成。
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字型大小,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第七條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規定的名稱和章程;
(二)有三名以上專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三)有固定的執業場所和必要的開辦資金;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八條申請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向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章程;
(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身份證明和資格證明;
(四)執業場所使用證明和資信證明;
(五)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第九條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設立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出具意見,並報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審核。
設區的市或者自治州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報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准予設立或者不準予設立的決定;准予設立的,頒發司法部統一製作的執業證書,並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備案;不準予設立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條基層法律服務所變更名稱、負責人、執業場所或者解散、撤銷的,應當向原批准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第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公開業務范圍、收費標准和工作守則,建立健全統一收案、派案制度和財務制度。第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經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可以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
(一)擁護憲法,遵守法律法規,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具有高中或者中專以上學歷。第十三條符合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一)項條件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經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可以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
(一)具有法學本科以上學歷的;
(二)具有法學專業大專學歷,並從事法學教育、研究或者在國家機關專職從事法制工作滿二年的;
(三)具有非法學專業大專以上學歷,並從事法學教育、研究或者在國家機關專職從事法制工作滿五年的。第十四條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並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實習滿一年或者具有律師資格、公證員資格的人員,可以向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或者其授權的下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申請核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書。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予頒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書: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三)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書的。第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業務范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服務,可以依法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第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服務,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同時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層法律服務所執業;
(二)私自接受委託或者收取費用;
(三)收受當事人的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的利益;
(四)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
(五)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
(六)干擾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或者仲裁機構依法行使職權;
(七)向有關國家工作人員和仲裁人員行賄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
(八)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九)泄露國家秘密;
(十)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⑺ 貴州省社會法律咨詢服務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社會法律咨詢服務的管理,規范社會法律咨詢服務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貴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是指除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外,依法經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向社會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中介組織。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工作。第四條未經司法行政部門批准,任何組織不得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咨詢服務。
公民個人不得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咨詢服務。第五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從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國家法律的尊嚴,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
依法從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受法律保護。第二章機構及執業人員第六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業務范圍是:
(一)解答法律詢問;
(二)代為草擬、審查、修訂有關法律事務文書;
(三)擔任法律顧問;
(四)代理法律許可的其它非訴訟法律事務。第七條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五名以上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執業人員;
(二)有固定的執業場所和必要的辦公設施;
(三)有法定最低限額的注冊資本;
(四)有健全的財務制度;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條件。第八條申請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按以下規定和程序辦理:
(一)申請人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申請,報省司法行政部門審批,省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
(二)申請人自接到批准文件後三十日內,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逾期不登記的,原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三)申請人登記注冊後,將登記注冊材料的復印件、開戶銀行及帳號上報省司法行政部門備案,並領取《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執業許可證》和《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執業證書》;
(四)申請人應當在開業前,到所在地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在領取營業執照後三十日內,按征管范圍到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第九條申請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書;
(二)章程;
(三)申請人的學歷證書、身份證明、簡歷;
(四)執業場所使用證明;
(五)法定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六)財務管理制度;
(七)其它必要的材料。第十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變更名稱、住所、章程等重大事項或要求停止、解散的,應當向原批准機關提出申請,獲批准後三十日內,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機構登記,並報原批准機關備案。第十一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享有以下權利:
(一)依法從事本條例所規定的各項業務;
(二)依照規定收取法律咨詢服務費;
(三)依照規定決定內部機構設置、人事用工、工資福利、獎懲等事宜;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益。第十二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管理本機構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二)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三)保守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四)依法納稅;
(五)接受司法行政部門的指導、監督、管理和工商、財政、稅務、物價、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第十三條申請領取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執業證書的執業人員,必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依法服務,秉公辦事,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具有律師資格;
(二)具有法律專業大專以上學歷;
(三)實際從事法律專業工作五年以上。第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頒發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執業證書: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受過刑事處罰的,但過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開除公職、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或者社會法律咨詢服務執業證書的;
(四)國家機關現職工作人員;
(五)其他依法不宜頒發執業證書的。

⑻ 四川省基層法律服務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保障基層法律服務所依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根據國家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指在鄉鎮、城市街道設立的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有償法律服務的中介組織。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指依據本條例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證從事法律服務的人員。第四條基層法律服務所通過開展法律服務工作,宣傳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維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促進基層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第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服務工作,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照職責管理、監督、指導本行政區域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第二章基層法律服務組織第七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實行自收自支,獨立核算,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第八條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是:
(一)應聘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當事人委託,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三)接受當事人委託,參與仲裁活動和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接受被告人委託,或經人民法院指定,擔任不需要偵查的、告訴才處理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辯護人;
(五)根據雙方的意願,主持調解訴外糾紛;
(六)解答法律詢問,代寫法律文書。第九條基層法律服務所可以受公證機關委託,協助辦理公證事項;也可以接受當事人申請,為內容單一、權責明確、標的額小、履行期短的協議或合同辦理見證。第十條基層法律服務所開展法律服務的收費標准由省物價、財政、司法行政部門共同制定。第三章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第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
(二)品行道德良好,辦事公道,作風正派;
(三)年滿20周歲以上,身體健康;
(四)有法律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或者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並經市、州以上司法行政部門三個月以上法律知識培訓,省司法行政部門統一考試,取得合格證。
受過刑事處罰的,被開除公職未滿五年的,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或者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不得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第十二條符合本條例第十一條第(一)、(二)、(三)項條件的下列離退休人員,可申請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一)離任2年以上的法官、檢察官;
(二)曾專門從事法律研究、法學教育二年以上;
(三)曾專門從事立法業務工作二年以上。第十三條符合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條件,申請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人員,應當向縣(市、區)司法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縣(市、區)司法行政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在30日內作出核准或不予核準的決定。予以核準的,發給由司法部統一製作的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證;不予核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第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只能在一個基層法律服務所執業。開展服務時,須持當年有效執業證和所在法律服務所的介紹信,實行亮證服務。第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符合律師條件的,可依法取得律師資格,履行律師職責。第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據本條例開展法律服務工作,享有下列權利:
(一)受法律保護,不受非法干涉;
(二)查閱、復制與承辦案件有關的材料,人民法院應提供方便;
(三)擔任不需要偵查的、告訴才處理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辯護人時,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通信、經人民法院同意並派員在場的情況下,也可以會見在押的被告人;
(四)就案件有關的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收集證據;
(五)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或其他合法理由,在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公告發布前,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推遲開庭時間;
(六)對堅持無理要求、故意隱瞞重大情節、提供虛假證據的當事人,可以拒絕接受委託或者解除委託合同。第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私自收案、收費和接受當事人的財物;
(二)不得壓制、侮辱、刁難當事人和損害當事人或者顧問單位的合法權益。
(三)不得指使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作虛假陳述,不得參與或指使他人提供虛假證據;
(四)不得以任何方式和手段干擾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或仲裁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五)不得以不正當手段爭攬業務,不得接受同一案件雙方當事人的委託;
(六)對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工作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守秘密。

熱點內容
保安勞動法無法保證 發布:2025-01-19 02:05:21 瀏覽:315
民法典與與生態環境 發布:2025-01-19 01:21:19 瀏覽:439
中國合同法起草 發布:2025-01-19 01:08:06 瀏覽:180
法律與道德的案例 發布:2025-01-18 23:50:09 瀏覽:277
違反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8 23:45:42 瀏覽:414
刑法什麼罪名 發布:2025-01-18 22:44:36 瀏覽:570
依規章行事 發布:2025-01-18 22:20:52 瀏覽:710
如何堅守道德 發布:2025-01-18 21:48:53 瀏覽:893
道德上負擔 發布:2025-01-18 21:18:01 瀏覽:131
法學類6 發布:2025-01-18 20:49:49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