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律師張軍
⑴ 張軍的個人經歷
張軍,1974年10月生,先後畢業於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戲劇學院。
專工昆劇小生,師承著名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岳美緹、周志剛,是俞振飛大師的再傳弟子。從藝近30年來,主演過《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玉簪記》、《白蛇傳》等多部大戲,塑造了昆劇舞台上多個風格迥異的角色。曾獲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表演梅花獎、第十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2002年「聯合國促進崑曲藝術發展大獎」、全國昆劇優秀中青年演員展演「十佳演員」等獎項,並榮膺1999年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2004年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首屆全國文化新人等榮譽,2007 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2009年、2012年獲上海文藝家榮譽獎。曾任上海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現任上海市青聯常委、上海市青年文聯副會長、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副主席。
張軍還長期致力於崑曲藝術的普及和推廣:自1998年至今,由張軍策劃主持的「昆劇走近青年」互動演出和「我是小生」互動講座已在包括美國哈佛大學在內的海內外大中學校舉行了300餘場;此外,他還通過與各種藝術門類的跨界合作來拓展崑曲傳播的渠道,先後同享譽國際的音樂家譚盾、指揮家湯沐海,日本歌舞伎演員市川笑也、台灣歌手王力宏、英國小提琴家Charlie Siem、美國爵士大師Bobby McFerrin等藝術家跨界合作,為崑曲獲得年輕觀眾及在世界范圍的傳播創造了可能性。其中,由荷蘭皇家歌劇院製作、張軍主演的譚盾歌劇《馬可·波羅》還獲得2010年美國格萊美獎提名。
2011年5月,為表彰張軍在崑曲表演藝術方面的深厚造詣和長期以來在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在推動崑曲藝術的傳播方面所做出的積極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 DG of UNESCO)任命張軍「和平藝術家」稱號 。他也是繼中國影星鞏俐和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之後第三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華人藝術家。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於2012年5月觀賞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之後高度贊賞並欣然題詞:「藝術的現代性需要從傳統中汲取靈感和養分」。
年少脫穎而出,矢志堅守崑曲舞台
1986年,張軍從2萬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60個幸運者之一進入上海戲校昆三班學習。戲校的生活艱苦而枯燥,演員舞台上展現的唱腔和身段看似優雅含蓄,可實際上這優美的背後需要年復一年扎實的基本功支撐。拿頂、擰旋子、毯子功、下腰、踢腿······痛楚和傷病是老朋友,麝香虎骨膏和止痛噴霧劑就是家常便飯。昆三班有句訓條:「不舒服」就對了。只有不舒服才是正道,才會有好結果。反過來,偷懶最舒服,可偷懶永遠出不了優秀的崑曲演員。
由於入校和畢業的那段時間正值戲曲的低迷期,畢業後這60人僅剩下了一半,另一半都轉行去做了其他行業。剛畢業時二十歲的張軍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充滿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熱情,他與另外兩位朋友組建了一支流行音樂樂隊唱RAP、跳HIP HOP,一時間名噪上海灘,甚至吸引了一家唱片公司邀請他們簽訂一份十年的合約,幫助他們走上職業流行音樂歌手道路。在這個時候,張軍彷徨了。雖然崑曲與流行音樂給與他的付出回報比完全相反,但當真正面臨永遠離開崑曲舞台時,他才清醒地發現崑曲原來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當中,成為一生無法割捨的情愫。他不禁感慨,流行音樂多他一個不多,但崑曲小生少他一個也許真的就少了。最終,在戲校時的8個小生就只留下了張軍和另外一位同學。
畢業後,張軍順利進入上海昆劇團,他風神俊秀的氣質和扎實的唱功身段讓他很快成為了劇團的重點培養對象。
給大學生講崑曲
從1998年開始,張軍和他的夥伴們開始挑梁演出各種版本的《牡丹亭》和《長生殿》。張軍在排戲演戲之餘一直不忘思索:為什麼崑曲如此優美觀眾卻寥寥無幾?為什麼年輕觀眾不喜歡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普及崑曲,他們跑遍了上海所有的高校。此外,他們還嘗試通過新的渠道來推廣崑曲,比如星巴克、大眾書局這種年輕人聚集的地方都成為了他們的陣地,在表演的同時不忘培養觀眾,在張軍指導下還成立了『蘭韻雅集』上昆會員俱樂部。
台上是風流蘊藉的柳夢梅,台下是個時尚潮人。他選擇用一種時尚幽默的方式給大學生講崑曲。就拿崑曲里的鎮山之寶——湯顯祖的《牡丹亭》來說,「要在當時就能算青春偶像劇了,就跟韓劇似的,一下子能演55集。」這么一說,高雅的崑曲似乎變得親切了許多。
長期以來,張軍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中擁有相當的知名度和號召力。曾涉足過流行音樂的張軍融合了優雅的古典氣質和奔放的現代活力,以年輕人獨特的視角和體驗來詮釋和演繹古老的昆劇藝術。
出版自傳體影像散文集《我是小生》
「崑曲王子」張軍的第一本自傳體影像散文集《我是小生》 ,2008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新鮮問世。張軍通過這部散文集,用文字描述了他個人的戲劇人生,著名學者於丹教授為該書傾情作序。
《我是小生》以「分享」為主旨,通過昆劇小生的四個家門「巾生」、「窮生」、「官生」和「雉尾生」的展開,分別對應張軍的「舞台和理想」、「彷徨與現實」、「人生和抱負」、「情懷與追求」四個部分。描繪了上海昆劇舞台歷經世紀交替後的積淀和變遷,講述了一名昆劇小生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磨礪與不悔,也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對生活、對理想、對自我的認知,激揚感人且淡定從容。
成立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
通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崑曲走近青年」活動在年輕人中積累起相當人氣的「崑曲王子」張軍,2009年拋開上海昆劇團副團長的職務,成立了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 。在提倡文化體制多元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張軍認為自己只不過「在這個大潮到來時勇於舉手」,呼應「時代需求」。
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是中國目前唯一的民營職業昆劇院團,成立於2009年9月22日。中心以振興和繁榮昆劇事業為宗旨,探索多元化的藝術生產和傳播方式,並從創作演出中心、教育研究中心、傳播推廣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四個方面進行功能定位。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張軍崑曲藝術專項基金同期成立。中心製作出品的演出項目包括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水磨新調·Kunplug」張軍新崑曲音樂會、「生生不息」紀念俞振飛逝世20周年蔡正仁師生傳承展演等,還先後受邀赴美國、德國、瑞士、法國、荷蘭、挪威等地演出,受到海外觀眾和媒體的好評。
中心大事記:
2009年9月22日,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成立。
2010年2月4日,中心受邀赴德國漢堡音樂廳上演「上海藝術節」壓軸大戲——精華版《牡丹亭》。
2010年4月,張軍做客哈佛大學進行《給崑曲一個未來》演講,傳播崑曲文化。
2010年6月,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在上海朱家角正式開演,該劇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外文化展演劇目。
2010年8月28日,在南京成功舉辦個人專場。
2010年11月18日、19日,「新古典主義」系列專場之《得失寸心知》 於賀綠汀音樂廳上演。
2011年5月14日、15日,攜手兄弟劇團優秀演員上演崑曲喜劇串燒《閨秘》。
2011年5月26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稱號。
2011年7月,我國首張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公益銀行卡——「張軍崑曲藝術基金靈通卡」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舉行首發儀式。
2011年9月1日,張軍崑曲藝術中心委託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培養的「昆六班」學員正式入學。
2011年9月,《「生」「生」不息——張軍崑曲藝術展》在外灘18號舉行。
2011年9月,由賈樟柯監制、宋方導演的以張軍為主人公的紀錄短片《語路》公映。
2011年12月,「水磨新調·Kunplug」張軍新崑曲音樂會首演,「昆六班」學員們首次亮相。
2012年6月1日,與著名京劇演員史依弘聯手打造的「白描版」《2012牡丹亭》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
2012年9月22日,為祝賀中心成立三周年,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上演100場,《尋夢·牡丹亭》電影紀錄片在滬隆重首映。
2012年10月10日,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在崑曲誕生地江蘇崑山成功首演並落戶亭林園,成為國內第二個常演基地。
2012年11月,「水磨新調·Kunplug」———2012張軍新崑曲校園音樂會在同濟大學大禮堂上演。
2012年11月29日-12月2日,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世界巡演首站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成功上演六場 。
2013年3月15日,中心優秀青年演員「90後杜麗娘」張冉在湖南郴州成功舉辦首個崑曲個人專場。
2013年5月,張軍重排並主演譚盾歌劇《馬可·波羅》,作為享譽歐洲的挪威卑爾根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
2013年7月17日-20日,張軍帶領全國11位崑曲優秀小生首次集結上海,共同參與「生生不息」-俞振飛逝世20周年蔡正仁師生傳承展演。
2013年10月25日、26日,「水磨新調·kunplug」3D全息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學院上演,是中國國內首次將「3D全息聲音」技術與舞台藝術相結合。
2014年6月12日、13日,作為中法建交50周年重要演出活動,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世界巡演第二站在法國巴黎Domaine de la Celle Saint-Cloud城堡成功上演。
⑵ 中國駐外大使館級別一覽表
我國駐外外交人員的職務分為外交職務和領事職務。
外交職務分為特命全權大使、代表、副代表、公使、公使銜參贊、參贊、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隨員。
領事職務:領事是政府派駐外國,維護本國利益,保護本國公民及法人合法權益的官員,駐外領事館是其工作機構。駐外大使館通常設立領事部,指派外交官員負責領事事務,或兼任領事官員。領事職務分為:總領事、副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隨員。
外交銜級設七級:大使銜、公使銜、參贊銜、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三等秘書銜、隨員銜。
駐外外交人員的外交銜級,根據其在駐外外交機構中擔任的職務、公務員職務級別和外交工作需要確定。
大使本人在國內的級別最高者是副部(目前約有10來人)、司、副司級。公使及公使銜參贊一般是司、副司級;參贊是副司、正處級;一、二等秘書為處、副處級;三等秘書、隨員為正、副科級。
總領事屬司、副司級;副總領事是副司、正處級;領事多為處、副處級;副領事、領事隨員則屬科、副科級。
大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大使」,是最高一級的外交使節。由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兩個等級(公使、代辦)的外交使節更高的禮遇,有權請求駐在國元首接見,與駐在國高級官員談判。
公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或「全權公使」。公使為外交使節的第二等級,由國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禮遇僅次於大使,但實質地位、職務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同大使相同。
臨時代辦:在外交代表大使或公使缺位或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被委派代理其職務的外交人員,稱臨時代辦。臨時代辦由外交人員中等級最高者擔任,他以臨時代辦的名義行使使館首長的職權。
參贊:使館中職位低於大使的外交官。參贊分為公使銜參贊、
⑶ 美國聯邦律師張軍哪裡人
」聯邦「 律師?來頭真不小?什麼是 「聯邦」律師?
⑷ 山西高院決定再審前律師張軍案,他為什麼被判
因為他幫村民打官司後,被指教唆村民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被捕。此後,他曾因涉受賄罪、詐騙罪、教唆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罪三項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很長時間。之後,法院撤銷受賄罪、詐騙罪,以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罪,改判張軍幾年有期徒刑。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清白,並一直堅持申訴。這個事情怎麼說,作為普通人,我們也沒有資格去評判誰對誰錯。
雖然人生的路上多磨難,但是如果我們在人生之路上,多些思考,多些自省,多些揣摩,自然也就會多些人生的智慧。鏟除一切阻礙,輕裝上陣,追逐夢想,讓美夢成真。知道我們做事時最怕什麼么,後悔,不管做什麼都不要後悔,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那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世上沒有後悔葯可吃,如果你後悔了,說明你還是不夠成熟,自己做的事自己扛,自己的苦果自己吃,所以萬事莫後悔,只要做了,就要勇敢的去承受結果。
⑸ 被人騙去買房融資怎麼辦
必須保留證據,第一時間報警處理,然後讓警方一舉摧毀這個詐騙團伙,以防更多人上當受騙。
⑹ 張軍的人物簡介
女,1967年11月出生,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地基基礎和地下工程,橋梁與結構工程學院岩土教研室主任。1989年7月本科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系工民建專業, 1992年6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系岩土工程專業, 2004年12月博士研究生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2年7月碩士研究生分配到長沙交通學院水建系岩土教研室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00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州交通廳進行短期工作訪問。
⑺ 有朋友擔保就可以成為美國新移民了嗎
你好,為新移民親友做綠卡申請的財務擔保人,簽署I-864表「財務擔保書」(Affidavit of Support)時須慎重,如果被擔保人違規申領聯邦丶州或地方福利,擔保人或聯合擔保人都有可能成為被政府追債對象。
南加華人居民張先生(化名)數年前為一位親戚的移民申請做財務擔保人,但親戚來美後不久,向社會安全局提供不實財務資料,取得聯邦現金補助,當社安局發現問題,向該名綠卡持有人追回超過萬元的補助款項時,發現其本人早已不知所蹤,遂向當初簽署擔保書的張先生追債。
律師薄尚樂指出,1996年聯邦通過的「非法移民改革與移民責任法案」(Illegal Immigration Reform and Immigrant Responsibility Act)開始執行的I-864表,旨在防止聯邦福利被濫用。該擔保書被視作擔保人與聯邦政府之間簽署的一份民事合約,被擔保人在成為公民前,如違規申領政府福利補助,就有導致擔保人被追債的風險。
律師張軍指出,移民法要求申辦依親綠卡,必須簽署I-864「財務擔保書」,防止被擔保人移居美國後成為公眾負擔,占據SSI丶紅藍卡等聯邦福利資源,擔保關系有效期沒有最高上限,理論上為直到被擔保人取得美國公民身分或過世,才可以解除。
有華人新移民抱怨,有熟人為親友辦綠卡時,個人財力不足而上門求助,要求作為聯合擔保人(co-sponsor)簽I-864,出於人情難卻,只得應允,但求萬一發生追債狀況,政府可以按擔保人與被擔保人的關系親疏遠近,來區別對待。
薄尚樂提醒民眾,由於擔保書的實質是擔保人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民事合約,依據民事管理,追債不分親疏遠近,而是「追得到誰就追誰」,因此即便只是做聯合擔保人,也要慎重考量。
目前移民局提供的為外籍人士做財務擔保,除了I-864表,還有I-134表,但兩者有很大區別。
律師方孝偉指出,在1996年之前,財務擔保書通用I-134表,但I-134表不具備法律制約效力,導致許多依親綠卡持有人一到美國就申領福利,擔保人不需要為被擔保人給美國社會帶來的財務負擔,負上法律責任,因此從1996年聯邦開始對依親綠卡申請者執行具有法律制約力的I-864表。
張軍表示,I-134目前主要適用於學生丶探親等非移民類簽證的財務擔保, 更多的是擔保人對被擔保人基於財務幫助和支持的意願承諾,但不具備法律上的義務。
望採納謝謝! 本司加拿大技術移民30萬人民幣,不成功不收費!!
⑻ 絕密檔案哪一期講的張軍
美國是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三權是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且相互制衡,行政權對應的是總統,立法對應的是國會參眾兩院,司法對應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當然這是指國家層面,美國是聯邦制,各州也保留了相應的權力,比如說行政,州長不是美國總統的下屬,不對美國總統負責,他(她)只對本州人民負責。
⑼ 求我去美國的途徑
1:申請技術移民是最好的方法,因為你的學歷是學士,達到了技術移民的要求,如果你能考托福成績的話,我建議你去申請技術移民,技術移民費用很低。
2: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申請技術移民,你還可以走親屬移民這條路,我說的親屬移民就是你找個美國公民或持美國綠卡的人結婚,馬上就可以拿到臨時綠卡,三年後如果沒離婚就可以轉為永久綠卡了,這是非常有效的捷徑。
3:投資移民,這是專門針對有錢人的移民方式,投資移民說白了也就是「買個綠卡」,現在的美國投資移民最少投資20萬美元,投資一年後即可獲得綠卡。
以上答案均為本人動腦筋手寫,如果您滿意,請採納,如有不明白之處,歡迎繼續咨詢!
⑽ 張軍的人物經歷
1985年,張軍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
1988年,獲得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
1990年,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國際暑期學院(ISSE))結業;
1992年,獲得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
1992-1995年間分別獲得「英國文化委員會」(British Council) 和「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US Committe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提供的獎學金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 和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88-1993,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助教、講師;
1993-1997,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1997-至今,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1994,10-1995,5 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1997,9-1998,3 任英國倫敦經濟學院STICERD 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1998,3 任丹麥奧胡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訪問教授
1998,11-1999,1 任日本東京都立大學經濟學部招募研究學者
1999,7-8, 任日本青山學院國際政治與經濟系IMBA 講座教授
2000,6-8, 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00,9-2001.9 任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2002.6-8 任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
2002,9-2003,1 任韓國慶北國立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2003,1 任香港嶺南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問研究員
2003,6-8 任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
2004,6-7 任韓國全南國立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
2005,6-9 任芬蘭赫爾辛基聯合國大學「經濟發展世界研究院」(WIDER)訪問研究員。
2005,7-2006,12 任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共存」數字教學項目特聘講座教授
2006,4- 任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經濟」長江特聘教授
2007,5-8 任加拿大女王大學政策研究學院訪問研究員
2007,1 2 任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研究員
2008,3-5 任美國耶魯大學高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