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律師
① 高級合夥人律師是什麼意思
高級合夥人律師是律師事務所的高層律師,其工作內容有:
1、為委託人提供有關法律問題的意見;
2、草擬、審查法律文書;
3、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活動;
4、辦理委託的其他法律事務;
5、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6、處理公司內部的治理、股權問題;
7、配合公司制定長期的發展計劃;
8、辦理事務所的其他工作。
高級合夥人一般用於律師事務所。所謂高級合夥人,有可能是這個公司的創辦人,所里的利潤歸他分享。也有可能是所謂的二級合夥人,幫助公司承擔一部分費用。合夥制的律師事務所,會因人數的多少而發生行政劃分的不同。一些較大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會有高級合夥人、普通合夥人、合夥人之分。而高級合夥人屬於律師事務所中行政級別較高的合夥人,除主任外,可以視為是副主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第一百六十八條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第一百六十九條 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② 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制度是怎樣的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應當有三名以上合夥人,創始人應當是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驗的律師。因此,合夥企業中至少有三名合夥律師,也就是說,一個小型合夥企業中可能有三名或五名律師。個體的數量通常很小,至少一個,超過三五個。一般來說,沒有上限。不同的發展理念決定了不同的經營模式,不同的經營模式決定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決定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之間、合夥人與聘請律師之間、聘請律師與聘請律師之間的關系,最終,不同的內部律師關系決定了律師事務所的發展方向和規模。
律師更關心個人利益而不是集體利益,甚至形成了只關心個人利益而不關心集體利益的觀念。律師之間缺乏利益聯系,必然導致團結合作的困難。律師追求個人利益容易發生利益沖突;合夥人對律師事務所資產積累和投資的積極性不高,律師事務所的發展缺乏資金保障。
③ 一個律師可以同時是幾個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嗎
不可以,一個律師只能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執業。
《律師法》第四十七條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一)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的;
④ 什麼是合夥律師事務所
第三章律師事務所
第十四條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律師;
(三)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執業經歷,且三年內未受過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
(四)有符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數額的資產。
第十五條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除應當符合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有三名以上合夥人,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律師。
合夥律師事務所可以採用普通合夥或者特殊的普通合夥形式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按照合夥形式對該律師事務所的債務依法承擔責任。
第十六條設立個人律師事務所,除應當符合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外,設立人還應當是具有五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律師。設立人對律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第十七條申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律師事務所的名稱、章程;
(三)律師的名單、簡歷、身份證明、律師執業證書;
(四)住所證明;
(五)資產證明。
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還應當提交合夥協議。
第十八條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受理申請的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審查,並將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內予以審核,作出是否准予設立的決定。准予設立的,向申請人頒發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不準予設立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
第十九條成立三年以上並具有二十名以上執業律師的合夥律師事務所,可以設立分所。設立分所,須經擬設立分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申請設立分所的,依照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合夥律師事務所對其分所的債務承擔責任。
第二十條國家出資設立的律師事務所,依法自主開展律師業務,以該律師事務所的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
第二十一條律師事務所變更名稱、負責人、章程、合夥協議的,應當報原審核部門批准。
律師事務所變更住所、合夥人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十五日內報原審核部門備案。
第二十二條律師事務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
(一)不能保持法定設立條件,經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條件的;
(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被依法吊銷的;
(三)自行決定解散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終止的其他情形。
律師事務所終止的,由頒發執業證書的部門注銷該律師事務所的執業證書。
第二十三條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健全執業管理、利益沖突審查、收費與財務管理、投訴查處、年度考核、檔案管理等制度,對律師在執業活動中遵守職業道德、執業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二十四條律師事務所應當於每年的年度考核後,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交本所的年度執業情況報告和律師執業考核結果。
第二十五條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賬。
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應當依法納稅。
第二十六條律師事務所和律師不得以詆毀其他律師事務所、律師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
第二十七條律師事務所不得從事法律服務以外的經營活動。
⑤ 律師合夥人制度利潤怎麼分配
法律分析: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應當有三名以上合夥人,創始人應當是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驗的律師。因此,合夥企業中至少有三名合夥律師,也就是說,一個小型合夥企業中可能有三名或五名律師。個體的數量通常很小,至少一個,超過三五個。一般來說,沒有上限。不同的發展理念決定了不同的經營模式,不同的經營模式決定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決定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之間、合夥人與聘請律師之間、聘請律師與聘請律師之間的關系,最終,不同的內部律師關系決定了律師事務所的發展方向和規模。利潤分配,是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按照國家財務制度規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順序,在企業和投資者之間進行的分配。利潤分配的過程與結果,是關繫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護,企業能否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企業必須加強利潤分配的管理和核算。企業利潤分配的主體是投資者和企業,利潤分配的對象是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利潤分配的時間即確認利潤分配的時間是利潤分配義務發生的時間和企業作出決定向內向外分配利潤的時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十四條 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律師; (三)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執業經歷,且三年內未受過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 (四)有符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數額的資產。
⑥ 合夥律師事務所債務承擔方式
合夥企業以其不同的組織形式而具有不同的責任承擔方式。
合夥企業沒有法人資格,包括普通合夥企業、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三種組織形式。
合夥律師事務所債務承擔方式的規定如下:
1、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補充無限連帶責任。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應是一種補充無限連帶責任。
2、有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資合」性的特點出發,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承擔責任。有利於合夥企業進行融資,避免投資者因擔心承擔補充無限連帶責任而對合夥企業望而卻步。
3、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承擔責任的特殊方式。
一個合夥人或者數個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夥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第三十三條 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