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法律屬性是
『壹』 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在於
一、保險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共同法律特徵⒈保險合同是雙方或者多方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為。保險合同不是單方的法律行為,即不能由當事人與自己簽訂合同。一般保險合同是由一個投保人與一個保險人訂立的。但任何一方都可以是多數。保險合同還必須是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合同當事人雙方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一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第三者對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能進行非法干預。⒉保險合同是當事人藉以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的協議。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的目的是在於取得對意外損失的經濟補償,或特殊需要時的經濟補救,保險人之所以承保危險的目的是通過危險分擔取得經營利潤和社會效益。⒊保險合同是當事人的合法行為。當事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其合同內容及程序均必須合法,才能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在合同成立生效後,雙方必須依約定履行,否則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二、保險合同與一般合同相比有其不同的法律特徵⒈保險合同是雙務合同合同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區分,可分為雙務合同和單務合同。雙務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均享有權利,同時承擔義務的合同。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反之,只有合同一方享有權利,而他方僅負有義務的合同叫單務合同。保險合同是雙務合同。在保險合同成立生效後,投保方與保險方均須履行約定義務。投保方的義務是支付保險費,防災防損,危險增加的通知等,保險方的義務是提供經濟保障,發生約定事故時履行賠償責任,協助被保險人防災防損等。但是保險合同這種雙務合同性質與一般合同的雙務性質不同。①在一般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可因對方當事人不履行給付債務而拒絕自己債務的履行,也稱「同時履行」原則。但保險合同中投保人不能因為保險人沒有履行給付責任而拒絕交納保險費。因為保險人只承擔經濟保障的義務,是否發生給付責任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又在人壽保險中,保險人一方雖履行提供經濟保障義務,但不能以訴訟請求對方交付保險費,如對方拒絕交付保險費,保險人只能變更、解除或終止合同。②在一般雙務合同中,當事人雙方均可根據自由意志放棄其享有的權利,但在保險合同中,保險有些權利則不允許放棄。至於被保險人則可放棄其權利,如保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放棄向保險人索賠的權利。⒉保險合同為有償合同根據合同當事人雙方的受益情況,可將合同分為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因享有合同權利而必須償付相應代價的稱為有償合同。享有合同權利而不必償付代價的,稱為無償合同。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即投保人要取得保險的經濟保障,必須支付相應的代價,即保險費。在一般的有償合同中,是以「等價有償」為原則,即給付與反給付一致。但保險合同的有償性,只要求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間存在對應關系即可,並不要求雙方所負的給付義務平衡一致。因此,投保人不能因為自己支付過保險費,就要求保險人給予相等的給付,長期人壽保險除外。同時保險人根據數理基礎,准確計算,使所收取保險費與其他提供的經濟保障的程度相適應,也不能高收費低保障。⒊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要式合同是指以履行特定方式為合同成立的要件的合同,非要式合同是指不以履行特定方式為合同成立的要件。根據我國目前有關財產保險合同的規定,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二十五年條規定「財產保險合同,採用保險單或保險憑證的形式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第五條規定「投保方提出投保要求,填具投保單,經與保險方商定交付保險費辦法,並經保險方簽章承保後,保險合同即告成立,保險方並應根據保險合同及時向投保方出具保險單或者保險憑證。」上述兩個規定,對財產保險合同的成立形式要求稍有不同,《經濟合同法》要求出立保險單,《財產保險合同條例》要求保險方在投保單上簽章,但兩者都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規定。保險合同是否要式。其實質意義是涉及合同的效力。非要式合同則在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合同即成立。要式合同則在特定形式成就時才成立生效。⒋保險合同是附合合同附合合同也稱附意合同,定式合同。是根據訂立的過程雙方地位來劃分,一種是議商合同,即在訂立合同時雙方平等協商構成合同條款內容的合同。一種是附合合同,這是指合同一方受到嚴格限制,另一方不受任何限制(或限制較少)的合同。這種合同往往是在合同雙方力量嚴重不對等時才出現。經常作法是一方准備好印就的標准合同條款,而另一方在「訂不訂由你」的基礎上表示接受的合同。這種合同表面上也是雙方自願的,但由於種種原因如一方壟斷市場,或實力雄厚,或有國家行政權力支持等等,另一方不得不在既定的條件下接受合同,所以其自由度是有限制的。保險合同也具有附合合同性質。由於保險事業的普遍發展,各國保險業的交叉經營和協作,保險合同逐漸出現技術化、定型化和標准化的趨勢。保險合同的內容即主要條款由保險方一方決定(經其主管部門批准),保險方根據本身承保能力,技術特點,確定承保的基本條件,規定雙方權利義務。投保方只有依保險公司設定的不同險種的標准合同中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不去修改其中已定的條款內容。這種作法省時省力,有利於保險的普遍推行。保險合同之所以具有附合合同的性質,原因是:①保險人掌握保險技術和業務經驗。②保險人有更大的資本實力。投保人往往不熟悉保險業務,很難對條款提出異議。但是保險合同並非全部採取標准合同形式,因此不能說所有保險合同均為附合合同。有些特殊的險種,也採取雙方議商的辦法簽訂,與一般經濟合同與民事合同性質相同。同時,保險合同即使採用標准格式,也允許雙方協商對其中一些條款進行修改、補充或取消。所以說保險合同不是典型的附合合同而是具有附合合同性質。⒌保險合同具有「射幸」性「射幸」的原意是碰運氣的意思。保險合同的射幸性主要表現在保險人的反給付在合同訂立時尚不能確定,而有賴於保險事故的發生。在合同有效期間,倘如發生保險事故,保險標的因而致損,則被保險人從保險人那裡得到的賠償金額可能遠遠超出其所支出的保險費;反之,如無損失發生,則被保險人只付出保險費而得不到保險人的任何反給付。保險人的情況則與此相反,當發生保險事故時,他所賠付的金額可能大於其所收入的保險費;如不發生保險事故時,則只收取保險費而不須賠付。在保險合同中,實際上是投保人以交付保險費為代價將一個可能發生損失的危險事故轉移給保險人承擔,但這危險事故只是將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因此,保險合同的後果是不確定的。可見,形成保險合同的射幸性質是保險事故發生的偶然性。但是保險合同與典型的射幸合同不同。典型的射幸合同有賭博、彩票等。這種合同的一方的給付完全有賴於偶然事件。保險合同的射幸性僅表現在保險人的反給付的偶然性,而保險人提供經濟保障的效果卻是在合同訂立時即確定無疑。至於長期人壽保險,則帶有儲蓄性,不存在射幸性,所以准確地說,保險合同是具有射幸性質的合同。需要說明的是,保險合同這種射幸性質只是就每個保險合同而言的。如就全部承保的保險合同總體來看,總保險費收入與總賠償金額的關系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兩者大體應相平衡。在這方面並不存在偶然性,即不存在射幸性。⒍保險合同是誠信合同合同的訂立,以合同當事人的誠信為基礎。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所簽訂的合同為無效合同,從訂立之日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民法通則》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民事行為無效。可見,誠信是合同的基礎。而保險合同要求當事人的誠信比其他合同更為重要。因為保險事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只有堅持誠信原則,保險合同的履行才能得到保證,也才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所以學者稱保險合同為誠信合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保險經紀 索賠服務
一、保險經紀公司在保險市場中的地位
(一)保險經紀公司的法律屬性與地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百二十六條「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傭金的單位」。
(二)保險經紀公司是客戶利益的代表
保險經紀公司作為客戶利益的代表,對客戶和保險產品都有較多的了解,在代表投保人的利益與保險公司洽談中,能大量的降低委託人因不熟悉保險條款所帶來風險與損失。
(三)保險經紀公司是企業保險顧問
作為企業保險顧問,保險經紀公司有責任和義務為企業提供准確的保險市場信息,為投保人爭取到用最合適的價格去獲得最全面的保險保障。
二、引入保險經紀對企業的意義
(一)有利於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保險經紀公司作為企業的保險律師和顧問為企業服務,可以通過熟悉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為企業解決投保、索賠問題。
(二)科學安排投保,合理轉移風險
保險合同實際是契約化的期貨合同,各保險公司險種,條款的擬訂都是通過科學數據與實踐開發出來的。
(三)降低保費,提高保險利益
通過經紀公司公司辦理保險可以極大降低企業保險費支出。一方面經紀公司可以利用其了解保險市場的特長,運用競爭機制,能夠獲取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
(四)體現公開公正公平
由於企業在確定方案,選擇保險公司和組織共保過程中,通過經紀公司進行招標,避免了保險公司與客戶直接接觸,通過經紀公司的專業服務、公開招標、嚴格按照科學合理的評標標准進行選擇,避免了客戶直接進行選擇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商業賄賂、暗箱操作等問題,充分體現了專業化、公開化、公平化,促使保險市場健康良好的發展。
(五)不增加企業成本
保險經紀公司作為企業的保險顧問,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免費為企業服務。是企業不在編、免費的、專業風險管理專家團隊。
(七)專業索賠服務
保險經紀人在企業出險後,立即趕赴現場,協助客戶減少損失,可向企業提出專業建議,協助企業准備相關索賠資料,協調事故責任認定和最終賠償結果的達成,以解決企業索賠難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叄』 保險公司真的會給參保人帶來保障嗎保險公司的真實屬性是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針對保險公司的了解不一樣,對保險公司屬性不了解,因此經常會對保險代理人工作人員造成抵觸,或者較為抵觸保險營銷工作人員,這種念頭或者作法全是可以了解的,可是商業保險實際上已經融入到大家的日常日常生活,商業保險也是大家生活保障的一部分。保險公司一般指商業服務保險公司,例如安全、人壽保險和人民財險等,並不包括非商業的政策性商業保險。
保險公司做為依據保險法和破產法建立的商業保險類非銀金融企業,是屬於技術專業從業保險營銷的專業性組織,不僅要認真落實有關商業保險類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與此同時還需要受銀監會的監管和管理方法。在參保人員產生理賠時,保險公司都能依照保險合同的承諾,積極主動執行本身的賠償義務,可以給參加人產生真真切切的確保,較大水平地確保了社保繳納人的權益和相對的工資待遇確保。
『肆』 保險適用的法律有哪些
最主要的就是《保險法》;然後還有《保險營銷員管理規定》和《保險代理機構內管理規定容》,這兩個屬於法規性質;此外,還涉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部分內容。
『伍』 保險公司是個什麼性質的單位
保險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單位。
保險公司是利用公司組織形式的保險人,業務是經營各種保險業務。 保險關系中的保險人,擁有收取保險費、建立保險費基金的權利。而且當保險事故發生時,有義務賠償被保險人的經濟損失。
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合約、主要風險保障的公司。保險公司是就是經營保險業的經濟組織。保險公司,是通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而且依法登記注冊的商業保險公司,包括直接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
擴展內容
現行《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應當採取國有獨資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股份有限保險公司,除保險法有特別規定的外,適用我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
保險公司的其他組織形式,如相互保險公司等,可以根據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的情況,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
根據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機構體制改革方案的報告》,今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將改建成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保集團"),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改建後的中保集團下設三個子公司,即中保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保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分別經營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和再保險業務。
中保集團將體現商業化原則,堅持集團化經營和實行分業經營。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保險業
『陸』 保險公司究竟什麼性質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從上面名字就應該可以看出,保險公司和銀行一樣,同屬股份制公司的金融機構,獨立運營,自負盈虧。銀行類由銀監會監督管理,保險由保監會監督管理,證卷、股票等由證監會監管。他們的社會只能是相同的。對社會的責任和信用也是相同的,受國家法律保護。我國保險分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你說的保險公司,一般人是指商業保險公司。
你所說的保險象傳銷是保險業務中一些不規范的,即建議做保險業務先從你身邊親戚朋友做起,包括增援。這種營銷模式其實是關系營銷、服務營銷的健康運作。保險對於每個人都是有好處的,但又不可大量去購買,不能影響生活。所以在建議親戚朋友購買保險的時候一定先為他們考慮好,是否保障已經健全。還有購買餘地沒有。對於剛進入保險公司的,建議在1年內不要做親戚朋友的保險。先確定自己能不能在這個行業呆下來再作其他考慮。
『柒』 保險公司分支機構訴訟主體資格
民事訴訟法對分公司訴訟主體地位的規定,是對分公司在作為被告情況下的程序處理,兩條規定看似沖突,其實質具有內在統一性。
首先,公司法在法律屬性上屬於實體法的范疇,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類似問題作出了規定。
其次,民事訴訟法的立法是建立在尊重客觀現實與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主體資格,公司法是對公司內部管理關系的分配。
最後,在以民事訴訟法為基礎,分公司作為被告參加訴訟,法院依據公司法判決分公司承擔民事責任後,並不免除總公司的責任,總公司仍要對不足部分負有清償義務。
在當事人只選擇分公司作為被告的情況下,法院可以直接判決分公司承擔法律責任。在當事人選擇總公司,而不以分公司為被告的情況下,要以分公司的責任能力大小區別處理,分公司如果具有較強的償付能力,應當告知當事人變更訴訟主體,或依職權追加被告,如果有特殊的法律規定,比如以保險公司、銀行為被告的訴訟,應當適用專門規定,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在以分公司與總公司為共同被告的情況下,分公司如果沒有較強的支付能力,在判決分公司承擔責任的同時,可以確定總公司承擔補充責任。
一、分公司的概念界定及訴訟地位
依照現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分公司是公司在其住所地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僅僅是一個外設機構,它不具有企業法人的資格。一般意義上,在公司的分類中,依管轄和被管轄的關系,可以分為總公司和分公司。具體說分公司是指由總公司依法定程序設立的,在其營業執照核準的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的、其經營後果最終由總公司承擔的企業法人分支機構。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各地都設立了分公司,跨國設立分公司也很常見。隨之在往裡的經濟貿易中也產生了許多法律問題,按照我國現行民事實體法的規定,法人分支機構不是民事主體,不能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然而,依據《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是民事訴訟主體。《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二條,對「其他組織」定義為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1)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企業……(4)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5)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6)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7)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第五十三條規定「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按照以上規定我們可以將法人的分支機構分為以下幾大類,下面將分別闡述其訴訟地位。
(一)非依法設立或者雖然依法設立,但是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根據現行法律規定來說,這類分公司沒有進行過工商登記,其不具有對外從事經營活動的獨立資格,而僅是作為公司的某一職能部門或者機構以公司的名義對外簽訂協議開展一定的經濟活動,它在很多方面都受到總公司的管轄,比如說在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都要受到總公司的制約,其在經濟上和法律上沒有獨立性,所以沒有訴訟主體資格。重要的是這類分支機構的資產與公司的資產完全混同,不能分割,其行為就是公司的行為,如果原告直接起訴該類分公司,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該類分公司是沒有訴訟主體資格的,要求原告變更訴訟請求,將總公司列為被告,同時由總公司承擔相應責任。
(二)中國人民銀行、各專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在《關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分支機構訴訟主體資格的說明的函》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民事責任問題的復函》中,中國人民銀行明確規定,「凡因保險合同發生糾紛訴諸法院解決的,簽訂保險合同的分支機構應該作為訴訟主體起訴或應訴」;「
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在總行授權范圍內開展業務時,與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生糾紛引起民事訴訟的,應以分支機構作為訴訟主體,而不應以其總行作為訴訟主體」。因此,該類分支機構,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參加訴訟並獨立承擔責任。
(三)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這類分支機構在工商部門領取了營業執照,同時在法律上經過行政機關的行政確認,因而取得了開展對外經營活動的資格,對於公司來說,其有相對獨立的財產,具有相對獨立的人格,屬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二條中規定的其他組織范疇。按照《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該類分支機構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即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原告,也可作為民事訴訟的被告。但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捌』 保險公司定損是什麼性質和法律效力
我國《保險法》 第二十三條規定:「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情形復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保險人應當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屬於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協議後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合同對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
保險人未及時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除支付保險金外,應當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所謂「核定」,大致包含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對於保險事故是否發生給予核實;2、對於保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確定,也就是定損;3、對於是否存在免責情形給予確定。
所以,保險公司的定損員要確定的是一種金錢總量。 保險公司不是汽車修理廠,定損員也不是修理工或者技術員,不可能也不應該要求定損員在發生事故後去檢查受損車輛每一處細微、去考慮汽車哪裡可能受損、用電腦察看汽車的內部情況、找出事故發生的原因等等,所以定損員通常不太可能了解具體事故給汽車造成的損傷和潛在影響等等。
可是不了解這些損傷,就無法確定修理費用,也就無法確定保險賠償金數額,所以,必然需要人對之進行全面、謹慎的檢查、檢測、確定車輛損失細節等。確定最終需要的修理費價目、總額等,從而確定保險公司的保險賠償金總額。由此可見,單從損失的范圍看,就可能存在不同人、不同認識上的沖突。
此外,現實中很多修理廠存在著以次充好、高價低配的情況,所以,保險公司可能會對配件、修理費用價格進行必要的限制, 這就會與修理廠的價格產生矛盾。另外,有些被保險人希望在4S店對車輛進行修理,可是保險公司卻希望在具有一定資質的普通修理廠進行修理,能省點錢就省點錢,這種不同的服務商價格肯定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利益角度出發,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定損結果。
《保險法》第23條將定損規定為保險公司的一項法定義務,而沒有規定為一種法定權利,是有一定道理的。
從保險公司、被保險人都是保險合同的關系主體,法律地位平等。保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有義務向保險公司報告自己的大致損失是什麼、是多少?而保險公司也有義務進行損失核定,提出自己認為的損失是什麼、是多少?兩種觀點都是各自的看法而已,都無法逼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都沒有法律約束力。
實踐中,對於保險公司定損結果,被保險人也可以接受,這實際上是雙方協商一致的後果,是協議約定損失數額,並不是保險公司有什麼威權。但是,如果被保險人不接受保險公司的定損結果,則保險公司也沒有什麼辦法。
反過來也一樣,被保險人也無權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接受自己的損失結果。
如果雙方協商不成,則審理的法院可以根據相應證據,合理認定被保險人損失數額。也很有可能另行組織資產評估機構,對於被保險人的損失情形給予第三方中立的核定,這實際上是司法鑒定,鑒定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可以作為定案的依據。
『玖』 保險是什麼性質
保險公司(insurance company),是採用公司組織形式的保險人,經營保險業務。 保險關系中的保險人,享有收取保險費、建立保險費基金的權利。同時,當保險事故發生時,有義務賠償被保險人的經濟損失。
保險公司銷售保險合約、提供風險保障的公司。保險公司是指經營保險業的經濟組織。保險公司,是指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並依法登記注冊的商業保險公司,包括直接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主要類型:
股份保險公司
股份保險公司類似於其他產業的股份公司,由發起人根據《公司法》設立,由此具體規定了公司發起人的人數、公司債務的限額、發行股票的種類、稅收、營業范圍、公司的權力、申請程序、公司執照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司組織由三個權力集團組成,即股東、董事會、高級經理人員。
相互保險公司
相互保險公司也是一種公司組織形式,但是一種非營利公司,沒有股東,公司為保單持有人(投保人)擁有。因此投保人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公司所有人,又是公司的客戶。股份保險公司的股東並不一定是公司的顧客,相互公司的投保人作為所有人可以參加選舉董事會,由董事會任命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專事公司的業務經營與管理。投保人能以取得"紅利"的形式分享經營成果。
專屬保險公司
由工商企業自己設立,旨在為該企業、附屬企業以及其他相關企業的風險保險或再保險的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