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為收購公司法律風險
Ⅰ 公司並購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公司並購存的法律風險具體如下:
1、因政治環境而導致的風險;
2、估價風險,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無法具體化;
3、財務風險,並購前後的經濟市場變更幅度大所產生的法律風險;
4、公司並購存在的其他法律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條
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第一百七十四條
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
Ⅱ 公司收購的法律風險如何處理
很多的公司由於經營到一定的程度會被宣告破產或者是承擔相關債務,會被收購,那債務問題又該如何處理呢;《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公司原來的債務由合並後的公司繼承,不過可以在收購前和債權人談,達成協議以降低負債金額 ;如果原公司已經要到了破產的地步這個協議對雙方都有利。為了維護收購公司最大的合法權益,減少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被收購公司的債務可以約定處理的。如果真的發生了對外債務,是需要公司承擔責任,然後公司根據協議向以前的股東追償。
Ⅲ 股權收購潛在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一)擬收購股權本身存在權利瑕疵
收購行為的直接對象,就是出讓方持有的目標公司的股權。如果出讓方出讓的股權存在權利瑕疵,將導致收購交易出現本質上的風險。通常情況下收購方也對出讓方出讓的股權做一定的調查核實,例如在收購前通過工商檔案記錄對出讓股權查詢。
但是,在具體交易過程中,曾經出現股權有重大權利瑕疵,但在工商並未辦理登記手續的實際案例。
因此,除工商檔案查詢外,還可以通過對目標公司內部文件查閱(如重大決策文件、利潤分配憑證等)及向公司其他股東、高管調查等各種手段予以核實,並通過律師完善相應法律手續,鎖定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最大程度的使真相浮出水面。
(二)出讓方原始出資行為存在瑕疵
在股權收購後,收購方將根據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向出讓方支付收購款,進而獲取股權、享有股東權利、承擔股東義務。因為收購方不是目標公司的原始股東,有理論認為收購方並不應當承擔目標公司在出資設立時的相關法律責任。因此,股權收購中,收購方往往對此類風險容易忽視。
但是,根據《公司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的相關規定,如出讓方存在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的情況,受讓方有可能基於此種情況而與出讓方承擔連帶責任。在股權收購中,受讓方應當特別注意出讓方是否全面履行完畢出資義務,同時可以通過就相關風險及責任分擔與出讓方進行明確的約定,以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
(三)主體資格瑕疵
目標公司主體資格瑕疵主要是指目標公司因設立或存續期間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而導致其主體資格方面可能存在的障礙。如目標公司設立的程序、資格、條件、方式等不符合當時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其設立行為或經營項目未經有權部門審批同意、其設立過程中有關資產評估、驗資等不合法合規、目標公司未依法存續等。
是否存在持續經營的法律障礙、是否存在其經營資質被吊銷、其營業執照被吊銷、目標公司被強制清算等情形均可能導致目標公司主體資格存在障礙。
(四)主要財產和財產權利風險
股權收購的常見動因之一,往往是處於直接經營目標公司資產稅收成本過高的考慮而採用股權收購這一方式,進行變相的資產收購。在此種情況下,目標公司的主要資產及財產權利就成為收購方尤為關注的問題。
對於目標公司財產所涉及的收購風險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目標公司擁有的土地使用權、房產、
Ⅳ 有人要收購我准備注銷的商貿公司有什麼法律風險
有人要收購抄我准備注銷的商貿公司有什麼法律風險?
只要你公司沒有債權債務了,人家要收購的話,是闊以的,只要簽好股權轉讓協議後,在額外簽一份債權債務交割書比較好, 轉讓之前原投資人承擔一切債權債務責任,轉讓後由新投資人承擔一切債權債務責任。。。。。。
Ⅳ 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如下:
1、股權代持協議效力遭否定
即使股權代持協議能夠證明實際出資人和名義出資人之間存在股權代持關系,當股權代持協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仍然會被認定無效。
2、股東身份不被認可
代持股關系應當基於委託關系形成,委託關系為雙方法律行為,需雙方當事人有建立委託關系的共同意思表示,簽訂委託合同或者代持股協議,對未簽訂合同但雙方當事人有事實行為的,也可以依法認定存在委託代持股關系,並以此法律關系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和義務。
3、股權被處分
顯名股東因其未能清償到期債務而成為被執行人時,其債權人依據工商登記中記載的股權歸屬,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對該股權強制執行。
4、名義股東風險
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股權代持關系時,在實際出資人怠於履行出資義務時名義股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5)代為收購公司法律風險擴展閱讀:
規避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方法
1、簽署完善的股權代持協議。股權代持協議是法院認定股權代持關系的重要依據,只有當股權代持關系得到證明,實際出資人的股東權利才可能得到保障。在股權代持協議中,不僅需要寫明股權代持關系,還需要明確約定股東權利行使方式、違約責任等重要條款。這不僅是對實際出資人股東權利的保障,也可以成為名義股東在實際出資人怠於履行出資義務時的求償依據。
2、為防範股權被處分,實際出資人可以代持股權進行抵押。實際出資人可以要求名義股東將代持股權抵押給實際出資人,並辦理登記。這一操作可以保證實際出資人在法律上鎖定代持股權,避免代持股權被名義股東處分,或被名義股東債權人強制執行。
3、為取得股東資格,股權代持最好取得公司其他股東的同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規定,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記載於公司章程並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為避免無法主張成為顯名股東,可以在最初約定時取得其他股東的同意,並在代持協議上簽字確認,日後可成為其他股東同意的依據。
Ⅵ 公司並購有哪些法律風險
企業並購存在的法律風險
1、合同管理風險
目標公司對於與其有關的合同有可能管理不嚴,或由於賣方的主觀原因而使買方無法全面了解目標公司與他人訂立合同的具體情況;尤其是企業以信譽或資產為他人設定了擔保而沒有檔案資料反映,甚至連目標公司自己都忘得一干二凈,只有到了目標公司依法需要履行擔保責任時才會暴露出來。凡此種種,這些合同將直接影響到買方在並購中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在簽訂並購合同時不將這部分風險考慮在內的話,在風險可能變為現實後將毫無疑問地降低目標公司的價值。
2、訴訟仲裁風險
很多情況下,訴訟的結果事先難卜或者說無法准確地預料,如果賣方沒有全面披露正在進行或潛在的訴訟以及訴訟對象的個體情況,那麼訴訟的結果很可能就會改變諸如應收帳款,從而改變目標公司的資產數額;而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訴訟對象在判決的執行前進行破產清算,甚至會使目標公司作為資產的債權減小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3、客戶關系風險
兼並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利用目標公司原有客戶,節省新建企業開發市場的投資,尤其是一些對市場依賴比較大的產業,或者是買方對目標公司的客戶這一資源比較關心的情況,目標公司原客戶的范圍及其繼續保留的可能性,則會影響到目標公司的預期盈利。從另一角度講,缺乏融洽的客戶關系,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目標公司交割後的運營。
4、人力資源風險
勞動力是生產力要素之一,只是在不同的行為作用大小有所不同。目標公司人力資源情況也具有相當的風險性,諸如富餘職工負擔是否過重、在崗職工的熟練程度、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以及並購後關系雇員是否會離開等都是影響預期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
5、交易保密風險
正因為並購交易的雙方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所以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及目標公司的信息作為減小風險的一個主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因此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風險,那就是一方提供的信息被對方濫用可能會使該方在交易中陷入被動,或者交易失敗後買方(尤其是在同一行業內)掌握了幾乎所有目標公司的信息,諸如配方流程、營銷網路等技術和商業秘密,就會對目標公司以及賣方產生致命的威脅。
6、資產價值風險
公司並購的標的是資產,而資產所有權歸屬也就成為交易的核心。但是所有權問題看似簡單,實現上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比如,公司資產財實是否相符、庫存可變現程度有多大、資產評估是否准確可靠、無形資產的權屬是否存在爭議、交割前的資產的處置(分紅、配股)等都可能會使買方得到的資產與合同約定的價值相去甚遠。
7、法律變動的動態法律風險
隨著我國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包括並購法律在內的有關法律、法規都將逐步出台,相對於已經存在原規范市場主體的法律、法規,國家對於公司並購的法律法規、政策都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地修訂或頒布新的法律法規、政策。而企業的一項並購行為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並購行為並不能短時間內完成。因此,企業並購過程中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變動也是應當考慮的風險之一。
8、商業信譽風險
企業的商譽也是企業無形資產的一部分,很難通過帳面價值來體現。然而目標公司在市場中及對有關金融機構的信譽程度、有無存在信譽危機的風險,則是反映目標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信譽不易,改變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就更難。兼並一個信譽不佳的公司,往往會使並購方多出不少負擔。
9、注冊資本問題
目前,隨著新公司法對注冊資本數額的降低,廣大投資人通過興辦公司來實現資產增值的熱情不斷高漲。但是,根據我們的辦案經驗,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下的公司都有一些注冊資本問題。我們辦理了大量因出資瑕疵而低價轉讓股權的問題、虛假出資怎樣進行破產的問題等等。所以,在打算進行收購公司時,收購人應該首先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詢目標公司的基本信息,其中應該主要查詢公司的注冊資本的情況。在此,收購方需要分清實繳資本和注冊資本的關系,要弄清該目標公司是否有虛假出資的情形(查清出資是否辦理了相關轉移手續或者是否進行了有效交付);同時要特別關注公司是否有抽逃資本等情況出現。公司法解釋三第19條繼受股東因發起人股東未出資要承擔連帶責任。
10、知識產權疏忽侵權風險
企業收購方通常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之間成為侵權方,這種情形應避免。為此,除查清目標公司是否存在侵害他人的情形外,並購後應繼續做好與產品開發相關的專利檢索,避免訴訟風險。
Ⅶ 幫朋友代持公司股份有法律風險嗎
法律分析:1、代持股協議可能無效的風險;2、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的風險;3、未經公司過半數股東同意,不能變更為顯名股東的風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五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第二十六條 名義股東將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出資人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處理。
Ⅷ 企業並購後的風險有哪些
企業並購存在主要有以下風險:
1、違反法律規定的法律風險,例如,信息披露、強制收購、程序合法等;
2、違約引發的法律風險;
3、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法律風險;
4、企業並購存在的其他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條
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第一百七十四條
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