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崗位可以搞法律服務嗎
A. 公益性崗位具體是做什麼的待遇怎麼樣能轉正嗎年輕人干好不好
首先,你要說明你是什麼考試,如果是通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進去的,是有編制的,不存在轉不轉正的問題,公益性崗位可以網路有解釋。
法律分析:法院是沒有公益律師的,法院只是審判機構。公益律師都是法律援助,是由司法局從律師事務所選出來的熱心於法律援助的律師。
但是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等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補貼。
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
第十四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C.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嗎
基層法律服務抄所是依據《基層法襲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依法自主執業,其執業活動不受干涉,財產權益不得侵范,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或者鄉鎮、街道司法所的委託,協助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
從性質上來講,並非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它只是參照事業單位運作,而且他是自主經營,是有盈利性質的,不是公益性質的,本質上來講他相當於律師事務所,只是裡面的工作人員沒有律師資質,屬於中介機構性質。
D. 能搞公益打官司嗎
民事訴訟要求有適格當事人,一般個人或一般的公益組織不能成為民事訴訟的主體,法律不支持以公益之名個人提起訴訟,法院不會立案的。
E. 公益性崗位具體是做什麼的待遇怎麼樣能轉正嗎
公益崗位: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政府出資開發,以滿足社區及居民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一般是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營利性的服務崗位,包括各級政府投資開發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設施維護、社區保安、保潔、保綠、停車看管等。各級機關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崗位,以及適宜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的其他公益性崗位。
公益崗位待遇:
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可獲得勞動保障部門按月提供的崗位補貼,額度為最低工資標準的70%。
他們實際上還有一種待遇,也可稱為潛在的收入。就是國家為他們繳納社會保險給予補貼,即這筆本該個人出的那部分錢,給予不超過應繳額度2/3的補貼。目前多數人可獲得三年的補貼。
關於是否能轉正:
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人員應簽訂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執行。
F. 公益性崗位兼職違法嗎
法律分析:違法。公益性崗位是由政府投資、政策扶持或社會籌資,以實現公共利益和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為主要目的非營利性公共管理和社會公益性服務的崗位。經營性、贏利性或有財政來源的以及非公共服務性的崗位不能被確定為公益性崗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的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公益性崗位,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G. 公益性崗位可以在外兼職嗎
法律分析:公益性崗位是指由政府出資開發,以滿足社區及居民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一般是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營利性的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主要包括社會公共管理類崗位、城市社區公益性崗位、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務崗位以及其他崗位。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的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公益性崗位,其勞動合同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及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
H. 公益律師是否是法律援助
不一定哦,要看不同案件的性質了
我是法律援助但是不是公益律師,畢業的大學生在高院實習服務
I. 律師都能從事哪些志願公益法律服務工作
1、律師志願者可以開展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等志願者活動,充分利用律師資源和發揮律師的專業優勢,通過法律宣傳、法律咨詢、訴訟和非訴訟代理、擔任基層政權組織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街道、社區法律顧問、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擔任調委會副主任或委員等方式,為廣大群眾提供以無償為主的公益法律服務。
2、律師進社區,要為社區居民、組織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著力化解社區各類矛盾糾紛,減少不和諧、不穩定因素,為社區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推進社區建設發展。主要是為街道、社區居委會充當法律顧問,協助街道、社區訂立、修改、審查各類合同、化解合同糾紛;協助處理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征地拆遷的法律事務,解決城市管理和建設中涉及社區公共利益和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向特困人群、軍烈屬、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提供無償和低償的法律咨詢、民事調解、民事案件代理等法律服務;積極參與接訪活動,運用專業法律知識,把矛盾糾紛吸附在當地並及時化解,保持地區社會穩定。
3、律師進學校,要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法律咨詢、法律宣傳、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工作,主動為特殊、困難未成年人當事人提供義務法律幫助,積極辦理未成年人案件,主動承辦更多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保障不符合政府法律援助條件的家庭相對貧困的未成年人獲得律師的法律幫助,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4、律師進農村,要圍繞發展農村經濟、推進農村建設、加強和改善農村社會管理、維護農民權益等問題,積極為農村基層加強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建議;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法律問題的研究,為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服務;要努力為農村各類經濟實體服務;要為農民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法律幫助;要認真做好農村土地徵用,資源糾紛,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服務,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5、開展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活動,可以由司法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實施,也可以通過律師所與司法所結對子等形式實施。司法行政部門要認真履行組織、指導和協調職能,為律師開展社區法律服務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律師協會要履行業務指導職能;基層司法所要為律師走進社區牽線搭橋,配合市、區(市、區)司法局積極協調街道(鎮)黨工委、辦事處、社區(農村)居(村)委會,為律師進社區、進農村提供工作場所、辦公設備,在社區、農村工作站設立法律服務聯絡員,具體承辦、落實律師進社區、進農村的時間、內容等工作,為有法律服務需求者及時提供聯絡或轉介服務;律師事務所認真履行服務職能,要堅持便民利民、熱情服務的原則,注意處理好社區、學校、農村法律服務與律師日常業務的矛盾。
J. 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
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
嚴格用人管理。用人單位應遵守國家勞動保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證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的基本權益。
1、人事勞動和財政部門負責公益性崗位審批、安置以及崗位等各項補貼的審核發放和監督檢查,用人單位負責對公益性崗位開發和就業人員的管理。
2、凡無正當理由兩次不服從安排到公益性崗位就業的人員,不再作為就業困難對象給予幫扶。
3、對他人採用冒名頂替等辦法從事公益性崗位,並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金補貼的,經核實後,追回已發放的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金補貼,並收繳核銷持證人員的《再就業優惠證》。
4、非職工過錯等原因,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協議的,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停止享受政府給予的崗位補貼。但由財政部門繼續為其補貼社會保險費,直到合同期滿。
5、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人員,自動離職、累計請假兩個月以上(含兩個月)或者違反用人單位規定被提前解除勞務協議的,本人不得享受在公益性崗位上的就業待遇。
6、對自動離職、退休、解聘或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及時向人事勞動保證部門和財政部門上報,由財政部門停發公益性崗位等各項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