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法律服務人員
1. 拉薩的法律服務市場怎麼樣
拉薩律師比較少。但你會藏語嗎?這邊不會藏語對你來說比較吃虧的,你不能和藏族溝通比較麻煩的,畢竟現在這邊藏族進政府的越來越多了。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2. 拉薩市暫住人員服務和管理條例(200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保障暫住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暫住的歸國藏胞、港澳台同胞、外國人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暫住人員,是指無本市常住戶口,且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暫住3日以上的人員,以及本市公民離開本縣(區)常住戶口所在地到本市其他縣(區)暫住3日以上的人員。第四條拉薩市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
公安、國稅、綜合執法、旅遊、勞動、工商、計劃生育、教育、民政、衛生、建設、房產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第五條暫住人員實行免費暫住登記和《暫住證》管理制度。《暫住證》是暫住人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有效身份證件。
暫住人員取得暫住證後可以享受就業培訓、義務教育、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服務。第六條暫住人員應當遵守國家、自治區和本市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服從管理,自覺維護本市社會秩序。
暫住人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有關機關控告或者申訴,有關機關應當認真受理。第七條暫住人員在本市經濟建設、社會穩定、治安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暫住登記與服務管理第八條公安機關是暫住人員治安管理的主管機關。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公安機關開展服務和管理工作。
暫住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原則。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鄉鎮,以公安派出所為暫住人員管轄區,負責轄區內暫住人員登記、《暫住證》簽發及其治安管理。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鄉鎮,由公安機關派治安民警負責暫住人員登記、《暫住證》簽發及其治安管理。第九條在本市暫住3日以上30日以下的人員,實行暫住登記管理。在本市暫住30日以上的人員,實行暫住證管理。
旅館業經營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旅客住宿登記。旅客住宿登記可視作暫住登記。
未滿16周歲的暫住人員,實行暫住登記,不申領《暫住證》。第十條《暫住證》由拉薩市公安局統一印製,一人一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借、買賣、偽造和塗改。第十一條《暫住證》由公安機關簽發。暫住人員持本人身份證、其他有效證件或證明申領《暫住證》。
《暫住證》一次簽證的有效期最長為1年。暫住證有效期滿後,暫住人員需要繼續暫住的,應當在有效期滿之前10日內向公安機關辦理延期或換領新證手續。
《暫住證》遺失或者暫住登記內容需要變更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辦理補領或者變更手續。第十二條公安機關應當履行以下職責:
(一)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宣傳和貫徹暫住人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對暫住人員進行經常性的法制教育;
(二)依法對暫住人員進行登記、發證和治安管理;
(三)組織、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做好暫住人員治安管理;
(四)為暫住人員辦理登記和《暫住證》時,凡符合規定的,應當一次性辦理完畢;
(五)應當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驗證工作,對未辦理暫住登記、無《暫住證》或者超過暫住期限的暫住人員責令限期登記和補辦。第十三條暫住人員中的學齡兒童應當享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的權利。
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中小學校應當保障暫住人員中的學齡兒童就近接受義務教育。第十四條計劃生育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負責暫住人員的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工作。提供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第十五條為了做好對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履行以下職責:
(一)對暫住人員進行摸底、登記,協助公安機關做好治安、辦證等工作;
(二)積極主動做好暫住人員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服務,維護暫住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的作用,及時化解暫住人員的矛盾糾紛;
(四)組織暫住人員參加社區建設、創建和諧社區等公益活動。
3. 拉薩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訂《拉薩市暫住人員管理條例》的決定(2009)
1、《條例》名稱增加「服務和」的內容。2、《條例》第一條「管理」前增加「的服務和」,「條例」修改為「法」,「有關法律」後增加「法規」的內容。3、《條例》第二條修改為:「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暫住的歸國藏胞、港澳台同胞、外國人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4、第三條增加「且」字,刪除「外來」兩個字。5、《條例》第四條刪除。第五條修改後作為第四條。
即第一款修改為:「拉薩市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公安、國稅、綜合執法、旅遊、勞動、工商、計劃生育、教育、民政、衛生、建設、房產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
第三款「村(居)民委員會」前增加「街道辦事處」。6、增加一條作為修訂後的第五條,該條內容為:「暫住人員實行暫住登記和《暫住證》管理制度。《暫住證》是暫住人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有效身份證件。
暫住人員取得暫住證後可以享受就業培訓、義務教育、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服務。」7、第六條第二款最後一句「辦理」修改為「受理」。8、第七條增加:「經濟建設、社會穩定、治安管理」的內容,刪除「物質文明」的內容。9、第八條第一款修改為:「公安機關是暫住人員治安管理的主管機關。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公安機關開展服務和管理工作。」
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暫住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原則。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鄉鎮,以公安派出所為暫住人員管轄區,負責轄區內暫住人員登記、《暫住證》簽發及其治安管理。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鄉鎮,由公安機關派治安民警負責暫住人員登記、《暫住證》簽發及其治安管理。」10、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在本市暫住3日以上30日以下的人員,實行暫住登記管理。在本市暫住30日以上的人員,實行暫住證管理。」
刪除第九條第二款。
第九條第三款修改為:「旅館業經營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旅客住宿登記。旅客住宿登記可視作暫住登記。」
增加一款作為第九條第四款:「未滿16周歲的暫住人員,實行暫住登記,不申領《暫住證》。」11、刪除原《條例》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12、原第十五條第一款修改後作為第十條:「《暫住證》由拉薩市公安局統一印製,一人一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借、買賣、偽造和塗改。」
原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後作為第十一條的第一款:「《暫住證》由公安機關簽發。暫住人員持本人身份證、其他有效證件或證明申領《暫住證》。」
原第十五條第二款作為第十一條第三款。「《暫住證》遺失或者暫住登記內容需要變更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辦理補領或者變更手續。」
刪除原第十四條第三款「凡領取《暫住證》的,應交納《暫住證》工本費。收費標准執行自治區物價、財政部門的規定。」的內容。13、原第十六條修改並增加一項後作為第十二條:「公安機關應當履行以下職責:
(一)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宣傳和貫徹暫住人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對暫住人員進行經常性的法制教育;
(二)依法對暫住人員進行登記、發證和治安管理;
(三)組織、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做好暫住人員治安管理;
(四)為暫住人員辦理登記和《暫住證》時,凡符合規定的,應當一次性辦理完畢;
(五)應當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驗證工作,對未辦理暫住登記、無《暫住證》或者超過暫住期限的暫住人員責令限期登記和補辦。」14、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三條,該條兩款,第一款為:「暫住人員中的學齡兒童應當享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二款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中小學校應當保障暫住人員中的學齡兒童就近接受義務教育。」15、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四條為:「計劃生育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負責暫住人員的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工作。提供計劃生育技術服務。」16、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為了做好對暫住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履行以下職責:
(一)對暫住人員進行摸底、登記,協助公安機關做好治安、辦證等工作;
(二)積極主動做好暫住人員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服務,維護暫住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的作用,及時化解暫住人員的矛盾糾紛;
(四)組織暫住人員參加社區建設、創建和諧社區等公益活動。」
4. 法律服務人員指那些人
從事基層來法律服自務工作,應當具備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
具備律師資格、公證員資格或者企業法律顧問資格的人員,也可以申請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法律職業,是指以長期全職從事法律相關工作。法律職業人員是指長期全職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法律從事人員。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等。廣義的法律職業還包括仲裁人、調解人、公證人、司法鑒定人員等。
5. 央金的簡歷
5歲時隨父母工作調動來到拉薩,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學業,中學就讀漢語班。1981年高中畢業,考上了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成為那一年考上西南政法學院的5個藏族學生之一。
剛進校時,壓力比較大,整天埋頭看書。經過努力,頭一年就考了前幾名,以後就一直是班裡的學習委員。在學校期間還入了黨。
1985年大學畢業選擇回西藏工作,被分配到了自治區司法局公證律師管理處。
1985年10月,西藏的第一個法律服務機構——拉薩市法律顧問處成立,央金做兼職律師,從此開始律師生涯。
1990年國家開始試行律師體制改革,鼓勵律師從機關走向市場後,央金1993年從國辦所離職出來,成立了西藏第一個合作制的律師事務所,那一年29歲。
她弟弟群培從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法律專業畢業後,開始是在自治區團委工作,後來,央金把他動員過來一起當律師。2005年群培留學回來以後,就提出應該做一些法律援助這樣的公益事業。2006年,經過自治區司法廳批准,央金注冊成立了西藏央金法律援助中心,這是西藏第一家由律師個人開辦的法律援助中心。
2007年,又成立了西藏農牧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專門為農牧民工維權提供法律服務。
2009年,又籌備成立了西藏法律援助基金會。
截止2010年,央金所在律師事務所承辦了各類案件3000多件,辯護意見採納率達到約80%;先後為160多家企、事業單位擔任常年法律顧問,為顧問單位及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達數億元。央金還擔任了拉薩市政府的常年法律顧問 。
6. 拉薩市行政執法監督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和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督促和保障本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證法律、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及《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行政執法監督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各級行政機關(含法律、法規授權或者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委託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組織,下同)及其執法人員,均應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行政執法監督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其所屬行政機關和下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並對發現的問題依法進行處理的活動。
本辦法所稱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市人民政府所屬行政機關、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所屬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第四條拉薩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全市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
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機構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具體負責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其在行政執法監督方面的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有關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擬訂行政執法監督的有關制度及行政執法監督年度工作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三)審查下級人民政府和本級政府所屬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四)對重大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進行審查;
(五)協調行政執法中的爭議,並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意見;
(六)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違法、不當行政行為的投訴,並負責移送有關部門處理或提出處理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
(七)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情況;
(八)負責培訓行政執法人員及行政執法監督人員,審核行政執法人員的上崗資格,統一管理行政執法證件;
(九)負責組織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管理公示制及錯案追究制等行政執法監督制度;
(十)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行政監察機關、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履行監察、審計職責,對行政執法活動進行專門監督。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可根據需要,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行政機關中聘請行政執法監督員。
行政執法監督人員經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培訓考核合格後,領取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統一印製的《行政執法監督證》。
行政執法監督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應向被檢查、調查的單位和個人出示行政執法監督證件;被檢查和調查的單位、個人應如實反映情況,並按要求提供有關資料。第七條行政執法監督須遵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合法、及時、准確、有效的原則。第八條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所屬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自發布之日起20日內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同時送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審查。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審查中發現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與法律、法規和規章相抵觸的,應提請市人民政府予以撤銷、改變或責令改正。第九條各級行政機關對本機關負責組織實施的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應在施行期滿1周年後的30日內將實施情況書面報本級人民政府,同時抄送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書面報告內容應當包括:
(一)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學習宣傳情況;
(二)相配套措施和制度的制定情況;
(三)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
(四)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
(五)對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本身的意見和建議;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第十條各級行政機關作出下列重大行政處罰決定時,必須在作出決定的同時報本級人民政府備案,並將有關備案材料送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審查。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在審查中發現處罰有違法或不當行為的,在收到備案材料7日內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發出《行政執法糾正建議書》。
(一)對非經營性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個人罰款超過500元、單位罰款超過1000元的;
(二)對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罰款超過10000元或沒收的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價值超過30000元的;
(三)責令企業停產、停業的;
(四)吊銷企業營業執照或者經營許可證的;
(五)行政拘留的。
各縣(區)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行政處罰,按本條規定向市人民政府備案。
7. 拉薩市暫住人員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暫住人員管理,保障暫住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等有關法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暫住人員以及招用、留宿暫住人員和出租房屋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部隊、其他組織、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均須遵守本條例。
在本市行政區域居留的港澳合同胞、外籍華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暫住人員,是指無本市常住戶口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暫住3日以上的外來人員,以及本市公民離開本縣(區)常住戶口所在地到本市其他縣(區)暫住3日以上的人員。第四條本市對暫住人員實行嚴格管理、加強服務、依法保護的方針,嚴格執行暫住人員治安管理和計劃生育管理制度。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暫住人員管理工作的領導,並負責組織、協調縣(區)和鄉鎮、人民政府以及各有關部門對暫住人員的治安和計劃生育工作進行綜合管理,實行管理責任制。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組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及其有關機關做好暫住人員的管理工作。第六條暫住人員應當遵守國家、自治區和本市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服從管理,自覺維護本市社會秩序。
暫住人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有關機關控告或者申訴,有關機關應當認真辦理。第七條暫住人員在本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暫住登記與治安管理第八條公安機關是暫住人員治安管理的主管機關,負責暫住人員登記和治安管理工作。
設有公安派出所的城鎮,以公安派出所管轄區為暫住人員管轄區,負責轄區內暫住人員登記、《暫住證》簽發及其治安管理。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鄉、鎮,由公安特派員負責暫住人員登記、《暫住證》簽發及其治安管理。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暫住人員登記、《暫住證》簽發及其治安管理由縣公安機關直接辦理。第九條暫住人員在本市暫住30日以下的,應按規定申報暫住登記。
暫住人員應當在到達暫住地之日起5日內,按照戶籍管理規定持本人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到暫住地公安機關辦理暫住登記。對符合條件的,由公安機關予以暫住登記,核發《暫住證》。
賓館、酒店、飯店、招待所、旅館等旅館業經營者,應當按照公安部《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的規定,做好旅客住宿登記。旅客住宿登記可視,作暫住登記。第十條擬在本市暫住30日以上,已滿16周歲的下列人員,在申報暫住登記的同時,應當申領《暫住證》:
(一)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僱用的人員;
(二)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運輸業的人員;
(三)從事商業、飲食業、修理業、服務業的人員;
(四)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人員;
(五)其他省、市或者地區在本市設立的辦事處工作人員;
(六)無本市常住戶口,在本市具有房屋產權的人員;
(七)其他需要申領《暫住證》的人員。第十一條探親、訪友、旅遊、就醫、出差、朝佛等人員,按照規定申報暫住登記或者旅客住宿登記,不申領《暫住證》。第十二條假釋、保外就醫或請假回城的勞教、少年管教人員,應當在到達暫住地24小時以內,持勞教、少年管教單位證明或者假釋證件,到暫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報登記,不申領《暫住證》。第十三條申報暫住登記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暫住在居民家中的,由戶主或本人攜帶戶主的戶口簿和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到暫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報登記。
(二)暫住在機關、部隊、建築工地、企事業單位內部的,由所在單位的辦公室、保衛部門或者僱主憑暫住人員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證件登記造冊,到暫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報登記。
(三)在單位或者居民個人出租房屋居住的暫住人員,由房屋出租人或者暫住人本人持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到暫住地公安派出所申報登記。
(四)暫住在旅館業經營場所,按本條例規定需申領《暫住證》的,由本人持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和住宿證明,到暫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
未取得《暫住證》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其出租房屋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勞動行政機關不予核發《外來人員就業證》。
8.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哪裡上班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部門為:省級或其授權的下一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符合《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的執業條件,經核准執業登記,領取《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在基層法律服務所中執業,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職責是依據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開展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基層法律服務是自80年代初中期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種法律服務工作。在當時,律師極為稀少的情況下,它主要通過建立法律服務所,利用貼近基層、便利群眾、服務便捷、收費低廉等優勢,面向基層社會提供法律服務。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形成競爭關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實施之前的2000年,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的規定和有關實施意見,廣泛開展了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調整整頓工作,對現有司法行政機關批准設立的各種形式的基層法律服務所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檢查,並在調整整頓的基礎上按新的管理體制重新辦理設立登記。 2000年,司法行政機關繼續採取多種措施,提高人員整體素質。根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建立了規范的執業資格認定和執業准入控制制度。2000年12月24日,司法部組織了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國務院對所屬各部門的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由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項目,依法繼續實施;對法律、行政法規以外的規范性文件設定,但確需保留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規定事項的行政審批項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其中第75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部門為:省級或其授權的下一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第二次修正的《民事訴訟法》第58條明確規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律師一樣均可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民事訴訟。這是我國立法機關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依據。這對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調動基層法律工作者的積極性,防止不具有訴訟代理人資格的公民參與訴訟具有重大意義
9. 法律服務所的人員構成
由兼職律師提供法律服務。
由鄉、鎮、辦事處法律服務所在職法律工作者從事法律服務。
由公證員擔任法律服務。
由退、離休政法人員從事法律服務工作。
由法人內部在職人員從事法律服務。
由上述人員自由聯合的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