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收購前法律服務
律師在企業並購准備階段可以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1)前期調查和咨詢:協助並購公司擬定初步的並購方案和對並購可能涉及的政策、法律提供專業服務。
(2)協助並購雙方簽署保密協議:
(3)盡職調查:盡職調查是指就股票發行上市、收購兼並、重大資產轉讓等交易中的交易對象和交易事項的財務、經營、法律等事項,委託律師、注冊會計師等專業機構,按照其專業准則,進行的審慎和適當的調查和分析。
(4)協助並購公司參與並購談判:在盡職調查有了初步的結論之後,並購當事人進入談判階段,根據調查了解到的實際情況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談判。
(5)協助簽訂並購合同:並購雙方經過談判交鋒達成共識,同時按照規定進行了相應的審計、評估之後,就應簽署集中反映盡職調查、談判、並購公司案的並購合同。
(6)出具相關的法律意見書、履行有關報批手續。
(7)辦理各項變更登記、重新登記、注銷登記等手續,如有關房屋、土地使用權、專利、商標、供水、供電、保險等過戶手續。
(8)處理原目標公司簽訂的重大合同:包括通知締約對方關於合同當事人變更;與締約對方進行合同延期履行磋商;進行賠償或者索賠。
(9)訴訟、仲裁等法律服務,代為清理障礙,做好應訴准備。
(10)協助新公司正常運行:協助制定新公司內部規章制度,辦理公司納稅申報,勞動合同的簽署,辦理相關保險,理順各種行政關系。
(11)協助安置目標公司原有人員:包括協助並購後的公司留住人才和依法安置目標公司富餘員工。
㈡ 在並購的哪個階段應當律師介入
企業並購來是一項重大投資事項,源投資人應當盡早地聘請專業律師介入相關工作,並請律師全過程的介入並購相關工作。
律師在企業並購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可以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1)前期論證階段:在此階段,律師可以為投資人提供國家產業政策、相關法律咨詢,初步論證並購的可行性,同時接受委託對目標公司進行盡職調查並出具盡職調查報告。
(2)商務談判階段:盡職調查完成並形成並購意向後,律師可以代表投資人參加與並購相關的商務談判。協助投資人制訂談判方案,起草談判提綱和協議草稿,通過協商達成並購合同或協議。
(3)交割與交接階段:並購合同簽訂後,律師可以協助投資人辦理股權交割和相關資產交接工作,確保並購合同約定的權利與義務得到完全履行。
㈢ 公司收購的法律風險如何處理
很多的公司由於經營到一定的程度會被宣告破產或者是承擔相關債務,會被收購,那債務問題又該如何處理呢;《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公司原來的債務由合並後的公司繼承,不過可以在收購前和債權人談,達成協議以降低負債金額 ;如果原公司已經要到了破產的地步這個協議對雙方都有利。為了維護收購公司最大的合法權益,減少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被收購公司的債務可以約定處理的。如果真的發生了對外債務,是需要公司承擔責任,然後公司根據協議向以前的股東追償。
㈣ 收購資產需要注意哪幾個方面
法律分析:通常,收購目標企業前,收購方需要對目標企業進行盡職調查,包括但不限於目標企業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資產負債狀況、資產權屬、核心員工、依賴技術、行業所處市場地位、銷售網路、稅收政策等,再對目標企業做以估值,從而判斷是否收購、收購價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九十四條 採取協議收購方式的,收購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同被收購公司的股東以協議方式進行股份轉讓。以協議方式收購上市公司時,達成協議後,收購人必須在三日內將該收購協議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並予公告。在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購協議。
㈤ 企業並購:股權收購中律師要做哪些工作
律師抄的主要工作是對襲被收購企業實施法律盡職調查。法律盡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司經營資質狀況、公司股權結構、出資、股權轉讓的合規性;公司運營的合規性;公司是否涉及重大訴訟;公司歷史沿革方面的合規性等。上述調查完成後,律師應當為收購人出具盡職調查報告。
㈥ 收購資產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資產收購有以下注意事項:
1、資產收購前,應當特別注意購買方是否具有購買能力,出賣方是否具有資產處分權;
2、收購中,關於合同的合法性、意思表示是否真實等應影響合同效力的問題;
3、需要注意的其他問題。
【法律依據】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
投資者自願選擇以要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股份的,可以向被收購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約(以下簡稱全面要約),也可以向被收購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其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約(以下簡稱部分要約)。
第二十四條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收購人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0%時,繼續增持股份的,應當採取要約方式進行,發出全面要約或者部分要約。
第二十七條
收購人為終止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而發出全面要約的,或者因不符合本辦法第六章的規定而發出全面要約的,應當以現金支付收購價款;以依法可以轉讓的證券(以下簡稱證券)支付收購價款的,應當同時提供現金方式供被收購公司股東選擇。
㈦ 政府收購民企資產法律規定
收購民營有限公司法律流程 企業收購,一般是指收購一家公司的控股權,例如30%—51%之間相對控股權或 51%――100%絕對控股權,被收購企業保留法人資格。而通常意義上的股權轉讓往往是轉讓一定的股份,股權受讓方不一定取得控股地位,當股權受讓方受讓所得的股份足以使其掌握絕對控股權時,我們說,這就是一次股權收購。 民企股權收購民企,從操作程序上來說是最簡單的,同時也是最基本的,其包含的幾個股權收購中的最基本的問題在其他收購形式中都會遇到,因此,在本章將就幾個基本問題進行詳細論述。從律師參與、協調操作股權收購的程序上看,主要有以下操作程序: 一、收購目標的選擇是收購兼並中的第一步,目標公司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收購兼並是否能夠取得成功。對於收購目標的選擇,主要是經營者從商業利益角度作出選擇。律師主要從是去評估收購目標公司的法律上的可行性,即該目標公司在法律上能否被收購,有無法律障礙等。這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該項收購適用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性文件?根據規定此項並購是否受禁止、限制?目標公司在被收購時是否要經政主管部門的批准等等。律師需要讓當事人明確上述問題。 二、 在起草有關法律文件之前,律師應該到擬收購目標公司注冊地所在的工商登記部門查閱並復印一下公司的工商登記資料,因為要起草的有關法律文件都必須和工商登記部門存檔的資料保持前後銜接一致,而多數公司對本公司在工商登記部門留檔的資料都不是十分清楚,因此上述查閱非常必要。 三、起草、修改股權收購框架協議或股權收購意向書。 起草股權收購框架協議或股權收購意向書對收購方的利益保護非常重要,但經常被許多當事人忽略,也常常被一些律師所忽視。股權收購框架協議(或稱意向書)實際上是保護收購方在從開始談判到簽訂股權收購合同正式文本期間的利益。這一期間,少則半個月,長則達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特別在融資收購中,這一時間較長,有可能發生各種意外情況,導致收購方的前期努力付諸東流。股權收購框架協議主要規定獨家談判、保密、價格確定依據、違約責任等等。 前幾周時間,筆者曾為一當事人做收購一開發別墅的房地產項目公司的法律服務,因為需要融資大約2-4億元,需要著投資者,導致這一股權收購談判到簽約的時間較長,筆者曾勸當事人簽訂一份框架協議,而當事人認為和擬收購目標公司的董事長關系特好,不必簽。最終,當找到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