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大德律師網

大德律師網

發布時間: 2022-06-16 22:43:58

① 企業應該如何做網路推廣

一般企業做網路推廣是分為三種:1、把企業品牌化,2、做企業的產品或服務,3、兩者都想兼有!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不是簡簡單單發幾個外鏈就認為可以成功了。可以去公號騰哥副業訓練營上了解更多信息,企業要想做好網路推廣,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確定客戶群體需求
②鎖定市場受眾、消費群體
③網路策劃的具體運作
④網路營銷的費用預算
⑤網路營銷的效果評估

② 道教網:道教內分為那些職位,分管那些事物

道教的稱謂

道教稱謂,可以分為道教法壇、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宮觀及叢林執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壇

道教法壇:即道教舉行宗教活動的宗壇。基本上可以分為醮壇、籙壇和戒壇三類。

醮壇:即道教舉行齋醮科儀的法壇。醮壇之上參加科儀的道士,稱為「醮壇執事」,主要有:

高功:又稱「法師」。是齋醮科儀中為主的執事。根據齋醮規模的不同,有時一位,有時三位。

經師:是齋酷科儀中誦念經法、擊打法器的執事。全真派醮壇一般要用八位,稱為「八大經師」。

提科:負責提音接韻。

表白:負責奏陳表文。

其他還有侍經、侍香、侍燈等。

籙壇: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經籙的法壇。稱為「萬法宗壇」。籙壇設有三師:

傳度師:舉行授籙科儀的主持者。

監度師:一般由正一派世襲的張天師擔任。

保舉師:負責保送正一道士參加受籙。

戒壇: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壇。稱為「玄都律壇」。授戒由傳戒律師和八位大師共同完成。

傳戒律師:又稱「傳戒本師」、「律師」。由傳戒叢林的方丈擔任,負責為戒子講說戒律、傳授戒法。律師的選拔非常嚴格,必須受滿三壇大戒,接過「方丈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榮膺此職。

傳戒八大師為:

證盟大師:負責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說教義經典、經懺威儀等。

監戒大師:負責監察戒子言行,不許違規犯戒,對不法者有權責罰。(以上傳戒律師、證盟大師和監戒大師,又稱戒壇「三師」,是戒壇最主要的三位。)

保舉大師:一般由傳戒叢林的監院擔任,負責保舉戒子參加受戒。

演禮大師:負責傳授戒子登規演禮及戒壇威儀等。

糾儀大師:負責為戒子糾正禮儀規范。

提科大師:負責戒壇誦經拜懺諸事。

登篆大師:負責為戒子取道號,填寫「登真籙」(即戒壇考揭之後按名次排列所編紀念冊)。

引請大師:又稱「迎請大師」。負責主持戒壇齋醮科儀,擔任高功。

三、道教徒

道教徒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職業人員。

道教徒現在泛稱「道士」或「道人」,不過多用於書面語。言談中多稱「道長」,尊稱「仙長」、「道爺」等,俗稱「老道」。道教相信通過修煉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稱道士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為木製黃冠(一雲道教衣冠與黃帝之時相同),因而又稱「黃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則稱「女冠」(偶爾也稱「女黃冠」)。現在一般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觀,稱為「道童」。道童先須在廟內出力苦行,培養功行,又稱「行行」(讀xingheng)。冠巾拜師之後,方可成為正式道士。現代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稱。全真派道士擅長齋醮,尊稱「法師」。道士散居民間從事齋醮活動者,稱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家室,又稱「火居道士」,俗稱「連家道」。台灣道教基本上全屬正一派,其中從事度生一類吉慶醮事者稱為「紅頭道士」,從事度亡一類喪葬儀典者稱為「烏頭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稱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對於隱居修煉的道士,尊稱「大隱」或「高隱」。歷史上著名的高道,過去的皇帝多封贈以「先生」、「真人」或「天師」之號。「天師」原是古代對有道者的尊稱,東漢時稱傳道者為天師,張道陵創立正式道教稱為天師,其後代子孫世襲「張天師」稱號。道教歷史上功績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為「宗師」或「大師」。

道士之間互稱「道友」,亦稱「同道」或「同參」,尊稱「道兄」或「師兄」,無論乾道、坤道都如此稱。結伴修道的人稱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稱為「道侶」或「煙霞侶」。在家信仰道教的群眾,稱為「居士」或「信士」。

道士入道之後,沿用原來姓氏,表示繼承中華民族古老傳統,不背親,不絕倫,不忘祖宗。入道之後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個字由宗派字譜上取,第二個字由師父按照教義來取,組合起來就構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號,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問訊道士姓氏稱「仙姓」,問訊名字稱「上下」,問訊宗派稱「仙派」。道士所居住室,稱為「丹房」或「丹室」。道士壽終,稱「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尋師訪道,稱為「參訪」,現在各地道教團體之間的訪問團,也稱「參訪團」。道士外出遨遊,稱為「雲游」。到其他道觀留住,稱為「掛單」。在某所道觀入道的道士,稱為這所道觀的「法眷」。

四、道教宮觀

道教宮觀是對道教廟宇的通稱,簡稱「道觀」。早期道教廟,有「治」、「靖」、「廬」之稱。現代尚有宮(如山西芮城縣永樂宮)、觀(如北京市白雲觀)、廟(如河南省篙山中嶽廟)、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東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遼寧省本溪市雲光洞)、館(如香港蓬瀛仙館)、府(如江西省龍虎山天師府)、台(如陝西省周至縣樓觀台)、閣(如寧夏自治區平羅縣玉皇閣)、殿(如上海市欽賜仰殿)等名稱,其他還有室、堂、房、壇、樓、舍、池、岩等稱。

道教宮觀的組織形式,分為子孫廟和十方叢林兩種:

子孫廟:又稱「小廟」。這種廟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傳。但是不得懸掛鍾板,沒有傳戒權利,一般不接納別處道友前來掛單。假如子孫廟懸掛鍾板,則稱「子孫叢林」或「子孫常住」,具有半「十方叢林」性質,允許道友掛單。

十方叢林:又稱「十方常住」。這種廟宇懸掛鍾板,日常作務以鍾板為號令,具有傳戒特權。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孫廟收的徒弟前來掛單留住而組成道眾,在叢林互相參學。因此叢林的道士流動性很大,道門有諺「鐵打的叢林,流水的道友。」

現在道教的叢林,和過去有些不同。許多十方叢林,也在冠巾收徒。解放之後,除了一九八九年底北京市白雲觀舉行過開壇傳戒,其他十方叢林還沒有恢復傳戒活動。從前道士前往叢林掛單需要背誦道教經典,現在只要具備手續證明即可。
五、叢林執事

道教叢林,有著一整套系統的管理體制,道士在叢林中分別擔任不同的執事,各負其責,共同維護叢林的正常秩序。叢林各執事稱謂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叢林之最高領導者。亦稱「住持」。《莊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方,道也。」《大戴禮記·本命》:「丈,長也。」即對有道長輩的尊稱。方丈具有開壇傳戒、普度弟子的職責,方丈的選拔也很嚴格,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而且接過「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嚴,受全體道眾擁戴,始許選為方丈。又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常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

監院:俗稱「當家」。道教叢林主持一切事務者。監院由全體道眾推選,可以連選連任。如果本叢林無此人才,亦可到其他宮觀去請。監院若不稱職,方丈有權撤換之。《三乘集要》:「監院乃常住之首領,道眾之宗主,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廉恭,寬宏大量,弱己衛眾,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者,乃可當此大任。」

監院之下,設有「三都五主十八頭」,即:

都管:輔助監院統領叢林一應大小事務。《三乘集要》:「都管乃常住之總統,必才智兼全,方能主之。凡一應大小事務,一年四季散單(即發錢)、出入帳目、往來人情,無不提理。」

都講:負責講說經典、威儀等。《三乘集要》:「都講管理圜堂缽堂(道眾靜修之舍)、諸經講義、威儀等事。非有道學之士,不可當此任也。」

都廚:負責管理道眾食堂。《三乘集要》:「都廚乃管理廚房各項派遣,大眾三餐,日日清單多寡,以免剩齋糟踐,倘有添減單客,分派萊羹,各件齋餚。須要秉公之士,以當此任。」

以上為「三都」。

靜主:管理圈堂。《三乘集要》:「靜主管理圓堂修行坐靜之人,常談聖真言教,不言雜語。非通道德之士,不可任矣。」

堂主:管理十方堂(或稱「雲水堂」,道士掛單之所)及缽堂。《三乘集要》:「堂主管理雲水客來,掛單之士,並管缽堂持戒威儀規范,監察不許犯戒違律等事。必須明達正真之士,乃可任也。」

殿主:管理殿堂事務。《三乘集要》:「殿主乃恭潔精虔之士,時當灑掃,殷勤香燈,虔潔供器,謹慎時刻照管,並監理經師。」

經主:負責經堂誦經。《三乘集要》:「經主當選洞明經典、法律、科儀、規范、忌諱、禮法,非高明精潔恭虔之士,不可任也。凡修奉經典,關系教門興頹,未經師傳者,不許入經堂。」

化主:負責募化。《三乘集要》:「化主以助常住不足之處,或興工,或添培各款,全仗此任。須要熟記因果,能言之士,對答應付,盡心協力,觀其形勢,謹慎恭敬,當此大任。」

以上為「五主」。

庄頭:分為「內庄頭」與「外庄頭」。內庄頭負責各種農具之保管與維修,外庄頭負責組織勞作,及四季莊稼耕種收獲之事。

庫頭:管理倉庫財物。《三乘集要》:「庫頭所管一切齋品,海味山珍,油鹽醬菜,及器皿財物,金銀珠玉等件。必須公直清廉之士,司當此任。」

堂頭:管理齋堂(即食堂)。負責齋堂香火、化供出食、擊點讓齋,過堂道眾如有碗響筷落,堂頭有權壓簽罰之。

鍾頭:負責早上開靜、晚上止靜之時擊大鍾。擊鍾須念「鳴鍾渴」。

鼓頭:負責早上開靜、晚上止靜之時擂大鼓。擂鼓須念「天尊聖號」。

門頭:負責開關山門及出入稽察。常住公物不許私自帶出山門,夜間不得擅開山門。

茶頭:負責燒水烹茶。早上開靜燒水,晚上止靜封火。

水頭:負責打水。

火頭:負責灶火。

飯頭:負責做飯。

菜頭:負責做菜。

倉頭:管理原糧(即未經加工的糧食)。

磨頭:負責磨糧食。

碾頭:負責碾穀物。

園頭:負責看管菜園。

囿頭:負責打掃廁所。

槽頭:負責喂牲口。

凈頭:負責灑掃庭除。

以上為「十八頭」。

十方叢林,還設有其他重要執事:

總理:協助監院、都管統理內外公務。《三乘集要》:「總理常住大事,兼內外缽堂事務,協理當家、都管,總司大眾功過,賞罰秉公無私。」

知客:負責接送來往賓客及參訪道友。《三乘集要》:「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也。」

巡照:監察叢林內外一切事務。《三乘集要》:「巡照必須廣博正烈,乃可司之。常住內外一切事務,可行可止,監院寮房,規令森嚴,協理知客、莊主司其權,每逢朔望催眾上殿,雲集畢率眾朝渴方丈。」

巡寮:主管叢林人事安排。《三乘集要》:「巡寮乃辦理常住一切公幹,安排執事,巡察一切雜事,查管眾知事,抽補升遷,提調機密。」

海巡:負責查理公事及調解糾紛。《三乘集要》:「海巡乃查理執行一切公事,經堂齋堂、各殿香燈、各寮雜件、竄寮口角、透露常住不公之類。須秉公之士,可任矣。」

監修:負責廟宇維修並兼管庄農。《三乘集要》:「監修乃整修一切,興工造置樓房殿閣或河堤牆垣等類。並兼理庄頭常住庄農。」

公務: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貸還貸諸事。《三乘集要》:「公務主理填寫田地房租,催討四境租課,一切欠貸,銀錢貨物,討理陰地擴經理地界、山樹一切等件。」

迎賓:亦稱「號房」。負責對掛單道友進行考問、登記。《三乘集要》:「迎賓乃接待十方往來雲水,細查來歷,恐混不法之徒,假扮庄嚴,冒充玄裔,須仔細抽問經典、宗派三代及口音,一切等查,如若不虛,寫明年貌身軀,送上客堂再問。須精明之士,可當此任也。」

主翰:負責書寫文稿、繪圖等事。《三乘集要》:「主翰乃筆墨精明,善寫各款,大小概書,又能補葺箋窗,畫圖成象,山水異物,花草之類。須清高翰香、洋水清雲之士,可任也。」

書記:負責書寫表疏、信函。《三乘集要》:「書記當選洞明道典之士,可任此也。凡一切表疏申狀,必須依科書格式虔誠恭寫。不可自作聰明致冒瀆聖真,違者罰。兼書一切信函。」

典造:又稱「典座」或「點造」。負責辦理齋饈飲食。《三乘集要》:「典造乃精修神前供獻,調理客飯飲食。非勤潔之十,不可當也。」

賬房:管理賬目。《三乘集要》:「賬房乃管理各簿,進出總司,銀錢支銷,公事費用,賬目清白。凡一月對神清算一回,賬簿清明,分支不漏。」

其他還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見前介紹),連同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庫頭、總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監修、公務、迎賓、主翰、書記、典造、賬房等,又稱道教十方叢林「二十四位大執事」。

③ 律師咨詢

你好,我是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根據你的情況,為你分析如下內:
你們之間容的糾紛是一起典型的侵權糾紛。由於你媳婦的行為,導致老闆娘抽風的毛病復發,是侵犯了老闆娘的健康權。
公安介入後,應該是對你們進行了調解,也就是你所說的私了,達成了三千元的賠償協議。公安對此有無進行筆錄?當時去醫院檢查的結果到底是怎麼樣的?有沒有對她的病情進行相關鑒定?
根據我國民法的相關規定,侵權行為與侵權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的,侵權者要承擔侵權責任。這個責任主要是對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
但你的案子,最重要的是老闆娘的病應該是你媳婦侵權行為發生之前就應該存在,你媳婦的行為只是導致了病的復發,並不是得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認為你並沒有責任將她的病徹底冶好。你只需要對這一次復發的結果承擔責任就好了。
而且你可以找公安問一下,達成的三千元補償是一次性的,還是以後有損失還要承擔?最好找到公安的筆錄,看看當時是怎樣記載的,這非常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④ 佛教就好比一場網路游戲,不要沉迷其中浪費時間、荒廢了人生。創造佛教的人也是個有權有勢的人。

先回答提主問題,你說釋迦牟尼佛是為了征戰別人國家?請問你哪裡聽說的?要了解佛法請看佛教典籍,釋迦牟尼是放棄了王位出家修行,這是佛弟子都知道的,什麼時候變成征戰別人了?對不起,那是你自己的想法,與佛教無關。還有,佛教經典唐朝就已經翻譯差不多了,唐朝時候就已經有觀世音菩薩了。何來明朝時候才有?再有,佛菩薩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還有,你說佛教好比一場網路游戲,請問佛教是教你攀比充錢,還是教你怎麼對付對手,怎麼殺怪了?明明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你卻自以為是的比喻,按照你的說法,一切宗教都是網路游戲。那你去西方說說看,看看科技進步發達的西方人怎麼說?美國總統就職都要手按聖經宣誓,你和他說你的宗教就是和網路游戲一樣看看?請不要以你自以為是的想法看,多自己思考,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似是而非的想。

再回答另一個:
每天轉發朋友圈求點贊的學佛人,要麼是藉助網路騙錢,要麼就是相似學佛,就我認識幾個學佛很好的朋友,從不在朋友圈發這些。其次,西藏的佛法只是接著佛法的名義的外道,根本屬於外道,所以別將其歸類到佛法。再次,那些去完寺廟,回來依舊毛病很多的人,這不奇怪。去了寺院參加法會,不會一下子把你自己原來的毛病都消除。也不是參加的人,全部都內心真正有修行,鳥窠禪師對白居易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歲孩童也識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改變自己的心,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做樣子,佛法是要做的,只有嘴上講沒有用。你看見的佛教徒爭斗惡口,而我遇到的佛教徒都是謙虛慈悲,佛法教化,在於令人因教奉行,自修內省,因為見別人沒做好,便將一切歸咎於佛教,這也是偏頗之見。
你舉諸多例子證明學佛人的不好,那我也舉學佛人的諸多好:
虛雲法師,壽120歲,一生教化無數,自在往生。
見月律師:一生持戒精嚴,多遭多難,但心不易,為律宗大德。
倓虛法師:一生磨難很多,依然堅行不輟,壽八十有餘,安然往生。
朱炳南居士:前身軍人,後皈依佛教,一生護教盡心盡力,臨終起坐念佛,安然往生。
諦閑法師:天台宗大德,法利眾生甚多,修持精進,壽七十有餘,臨終端坐往生。
不久前往生的夢參法師,壽102歲,一生多難,因不改信仰入獄30餘年,不改其志,修行精嚴,安然往生。
你舉的例子,幾乎全部是在家人,也多是皇帝,明星,他們雖然信的很真切,但真正修行又有多少呢?中國歷代皇帝,無非爭權奪利,一怒蒼生血,三宮六院嬪妃無數,每日還要治理國家,真要按照佛法修行,每天能有多久?真正修自己內心的又有多少?
武則天一生為皇位造業無數,淫慾熾盛,殺人不少,難道因為迎佛骨就把她所做的全部免除?那佛法和世間外道有何不同?
南唐後主李煜,本來就寄情詩詞,於國家疏於治理,學佛要麼出家一心修行,要麼在家盡好本分,再持五戒。李煜一樣都沒做到,亡國倒要怪罪到佛法上,何其可笑!
歷代皇帝,哪個能做到不殺生,哪個做到不飲酒,哪個做到不妄語,哪個做到不邪淫,哪個做到不偷盜,須知不予而取即是偷盜。
連佛教的五戒都做不到,如何能夠叫做信的很好?自己做了一大堆惡事,受報應倒怨佛法不靈,中國人就是如此。
迎佛骨有大功德,自然不假,但佛教的根本在於戒,定,慧,按照這個標准去看那些人,恐怕都不算是真佛弟子,只是在佛法中結緣而已。
智者大師的弟弟,在家做將軍,壽命將盡,智者大師教導他修止觀,延壽康健,臨終安詳。如何佛法不靈?
歷代念佛求生凈土,預知時至者多矣,多是平凡人,而非帝王將相,明星。在世間人看帝王將相具有代表性,然而不知他們才是於佛法最外行者,安住在世間光環榮譽中,幾人能真正修行佛法?
所以想知佛法如何,去看專業的公認的高僧大德,他們才是踐行佛法的代表,他們早四點起,晚九點睡,過午不食,誦經持咒,打坐修心,守著佛陀的戒律,這才是真正佛法的代表,不是這個皇帝,那個明星學了佛後如何如何,也可以看出你對佛法不了解,只是從別人身上去似是而非的看,對於佛法到底要求人怎麼做,教理怎麼樣根本不清楚,也不信,所以你只是為了找佛法的缺點,所以你會按照你的認知專門找那些不好的來駁斥,而自動忽略那些真正的。
真的學佛人,於因果,教理無可疑惑,這些已經不是問題,如果你肯不帶偏見的學一學佛法,我想會有新的認識。
還有,基督教的人也會拿這些來反駁佛法,認為上帝為人治病,讓人免死,佛法有的人還遭遇困境,會不好的死,所以不必要信。如你所說,護法有善報便言感應,護法有惡報便言消業。
佛法的看法,從來都是三世看,而並非拘泥這一世,而看一個人,也從不是看一時,也要看一世。佛入滅不是因病,不知你從哪裡看到的。阿難尊者是以神通力入火光定而入滅,而非你所認為的「自焚」。琉璃王滅釋迦族是因為往昔因緣,今生報復,因果不昧。佛教誡: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正是佛法最偉大之處,佛不是黑道老大,你恭敬我我就護著你,你對別人做的惡事就可以一筆勾銷,你自己做的還要自己受,學佛一方面是消業,一方面也要懺悔自己所做的惡業,修行令清凈,成就佛菩薩果位,再發願度眾生,而不是只是為了這一世我無災無難,歡樂幸福,這才叫靈驗。學佛不吃苦,如何離三界?如果一切不好的都要離開,好的全都是我的,我以前傷害別人對不起別人都因為我學佛而沒了。這才正是最自私最人本主義的想法,真正學佛人是如此想:我過去做了那麼多對不起人的事,我殺害、傷害眾生,我真的慚愧,我要懺悔,我要修行,我以我修行的功德迴向他,我知道他恨我,我不吝惜自己身命,我願意還他,只要讓他放下怨恨,讓我們之間的惡緣消除,我也發心要利益一切眾生。我要努力修行,不顧身命,放下一切對世間的貪愛,成就佛菩薩果位,再來度脫一切眾生,這才是真學佛人所思所想。
還有,你說的學佛先學做人,這句話非常對,一個佛弟子,真正去修行,必然要與人為善,奉獻自己幫助別人,不惡口罵人,不給人臉色,不對人發脾氣,柔和的安慰人,照顧人。
但是一來很多人學佛不久,很多習慣不是說改就改,二來可能也是學了一點增加自己的知識,而不在生活中實踐,這樣也於事無補,而且沒有人能夠看透一個人的內心,學佛終歸是修自己,自己修的如何只有自己清楚,也沒必要去非要責怪別人,誰又知道今天一身煩惱的學佛人,來日不是修有所成的人呢?只要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並且努力用佛法去修自己,這已經值得贊嘆。

⑤ 北京市律師事務所排名前10位有哪些

律師事務所排名前10位的主要有北京瀛台律師事務所、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北京創法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北京大德律師事務所、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熱點內容
關於教師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16:46:25 瀏覽:230
2014年法規答案解析 發布:2025-04-22 16:45:27 瀏覽:91
婚姻法變通規定 發布:2025-04-22 16:44:21 瀏覽:673
收入證明規避法律責任聲明模板 發布:2025-04-22 16:44:19 瀏覽:778
司法部法律援助制度意見 發布:2025-04-22 16:43:41 瀏覽:511
上海法律碩士院校 發布:2025-04-22 16:43:36 瀏覽:607
法律咨詢委員會任職發言 發布:2025-04-22 16:35:44 瀏覽:536
廣東省省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2 16:29:43 瀏覽:141
現代法治的集體法規 發布:2025-04-22 16:28:54 瀏覽:951
刑法修八 發布:2025-04-22 16:23:53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