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步坦律師
① 買學區房進共建的「偽名校」師資並不完全一樣
知名中小學的入學名額是「稀缺資源」,多少人擠破腦袋都得不到。但一些樓盤銷售員卻告訴你一條捷徑:買房,就可以就讀名校在小區里開設的分校。
名校「掛牌」,樓盤「攬客」
今年7月25日,武漢萬科金色城市小區售樓部前,幾百名市民在高溫下舉著橫幅要求開發商兌現承諾,確保其子女就讀小區內小學和幼兒園。現場氛圍緊張,不少警察前來維持秩序。
據了解,2013年,這家開發商與武漢市洪山區政府投資3000萬元,引進華師附小建設華師附屬金色城市小學。同樣的模式還引進了武漢市育才幼兒園建立分園。不少業主告訴記者,買房時,銷售人員向他們承諾,幼兒園和小學是小區建的,可以保證業主子女就讀。
但是,今秋兩所學校卻招生「吃緊」,業主需要搖號來爭取少量名額。對此,開發商代表潘見說,小區是按照規劃要求配建的幼兒園,建成後移交教育部門管理。「我們只是說業主有就讀的資格,並沒有說一定能就讀。」
樓盤銷量猛增 學校冠名賺錢
事實上,「樓盤名校」模式在一些城市相當普遍。有名校的樓盤,其「學區房」就算高價,也不愁賣。
武漢市百瑞景小區就是這種模式的受益者。2011年,百瑞景對外宣傳,名校武漢小學將在此建立新校區,「購精裝小戶即可入讀武漢小學」。消息傳出後,購房成交量明顯增加,曾出現過數百人徹夜排隊購房的情景。
不僅銷量,價格也隨之攀高。2011年在此買房的武漢市民高先生說,他買的一期精裝房每平方米單價1.1萬元,比當時周邊類似商品房貴1000-2000元。據此計算,百瑞景小區總住宅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相比同地段樓盤,增加了一筆可觀的銷售收入。
對學校而言,這也不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首先是不菲的「冠名費」。洪山區教育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開發商每年需支付給名校兩三百萬元。
其次是高昂的學費收入。一位家長說,他孩子就讀武漢小學百瑞景校區,每年學費在8000元左右,比公立小學高數倍。記者調查發現,武漢大多數分校都是這一價格水平,而許多公立學校各種費用加起來不到千元。
花了大價錢,進了「偽名校」
在利益驅動下,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看到這一增加銷量提升價格的「招數」,紛紛與知名小學合作建設分校。在熱火朝天的「聯合共建」背後,捆綁的是商家與學校兩家的經濟利益。
記者了解到,武漢小學百瑞景校區,對外名稱是武漢第一寄宿學校,其實是武漢小學參與建設的民辦學校。盡管與武漢小學是相同的教學管理模式,但家長告訴記者,兩校師資並不完全一樣。
另一方面,「樓盤名校」入學名額不能滿足需求。
洪山區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說,為了短期利益,一些開發商開設分校的規模並不大,只能解決有限的就讀人數。剛開始時,這種矛盾並未凸顯,開發商借名校之名迅速高價賣房,但大部分業主入住後,名額不足、分布不均的矛盾開始暴露,而樓盤已售罄。
不少大型小區都面臨著適齡兒童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規模的問題。除了金色城市小區,百瑞景小區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樓盤共六期,後幾期的業主就遭遇了招生名額限制。
對
此,武漢金衛律師事務所主任宮步坦認為,規劃部門應在審批階段嚴格把關,對於建設小學幼兒園規模偏小的樓盤,應要求開發商建設相應體量的學校。並增加學前
及中小學校教育用地的規劃設計;同時,教育部門要抑制中小學與房企合作開設分校的沖動,對社會辦學規模、教學管理等進行監督。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9-2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