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司高管法律風險ppt

公司高管法律風險ppt

發布時間: 2022-06-21 19:19:57

1. 初創企業都會面臨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一、自己公司的性質跟自己的個人財產有什麼關系
1、實際上是合夥企業,投資人卻誤以為設立和經營的是公司。導致合夥人之間對權利認知錯位,合夥人不知道自己要對企業對外承擔無限責任,也就是會追索到自己的個人財產。
2、自以為設立和經營的是有限公司,實際上是個人獨資企業。「夫妻公司」「父子公司」以及新公司法實施後的「一人公司」是實踐中常見的中小企業組織形式。投資人誤以為「公司是我的,公司的財產也就是我的」,經營中將公司財產與家庭或個人財產混為一體,結果對外發生糾紛的時候可能招致公司人格的喪失,失去「有限責任」的保護,比如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如果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仍舊會追索到股東的個人的財產。
二、注冊資本存在瑕疵,不僅在債務承擔上會波及個人財產,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公司設立時,為了體現「實力」,有些企業家往往希望放大注冊資本,可因為資金不足或考慮公司業務一時不需要那麼多資金,於是採用虛報注冊資本或注冊後抽逃出資的手段。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可能是:填補出資、公司人格否定、構成犯罪等等。
三、融資中的陷阱
企業經營中出現資金不足,是多數企業都會遇到的情形,常見的融資方式由銀行借貸、民間借貸、股東追加投資、吸收新股東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發行公司債券、上市融資(IPO或增發股票)等等。
不同的融資方式還存在不同的法律風險,一次融資在不同環節有不同法律風險。比如銀行借貸,可能陷入「高利轉貸」、「違法發放貸款」、「貸款詐騙」及其他金融詐騙的法律風險黑洞;民間借貸,可能遭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票據詐騙」或其他金融憑證詐騙等等法律風險。企業要做大做強免不了各種形式的融資或資本運作,在融資項目管理中注入法律風險管理的理念,對於法律風險的防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忽略市場交易中的以下法律風險
企業的發展靠的是不斷發生的市場交易行為,不同的市場交易行為,需要確立不同的合同關系,不同的合同關系可能遭遇不同的法律陷阱。事實上,企業最常遇到的法律糾紛就是合同糾紛。中小企業企業對於合同風險的意識相對來說還是較強的。但企業交易行為管理,絕不僅限於合同書本身的管理,一個合同關系既包含了作為主要權利義務界定標準的合同書,還包含著從訂約談判開始,直到合約履行完畢,乃至善後的持續過程。因此,交易行為的法律管理,實際上是一種過程管理。
五、未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國內除了像海爾、北大方正等極少數企業對知識產權有比較系統規范的管理外,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認識到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性,更談不上從戰略上進行規劃,企業關注的仍是有形資產的管理。
由於缺乏戰略高度的規劃,許多企業成果只申請了中國專利而造成技術流失,專利申請後利用率很低,產業化、商品化程度低。此外,還很容易導致陷入專利「陷井」與「雷區」,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不僅要支付高額賠償,甚至導致企業破產。
六、企業整合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在企業整合的每個環節,都潛藏著法律風險。列舉兩個大的方面:
1、股權結構調整企業整合中最重要的是股權結構的調整,股權結構意味著企的控制權和決策的有效性,也意味著公司高管的創業動力。如果事先不進行法律方案的設計、規劃和論證,過程中不進行法律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出現「樹蟲」時不及時進行風險的評估和化解,最終難免出現風險失控的境況。
2、資產整合資產整合涉及權屬界定、處分許可權制、定價、交易、過戶、稅費多種法律關系,同樣潛伏著各種法律風險。

2. 高管高危 如何防範職業風險

高管職業風險存在於企業設立、決策、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貫穿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以及高管的職業生涯於永超北京未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在很多人心目中,企業高管是一群收入高、消費高、生活品質高、令人欣羨的光鮮階層。其實,在光鮮的背後,他們面臨著事業和生活的重負,亞健康、抑鬱症、過勞死一度成為這個群體的健康標簽。不僅如此,許多人還不知道自己作為高管所面臨的職業風險時時如影隨形。 隨著企業生存環境的日益國際化、多樣化與復雜化,企業也面臨著包括政治、法律、技術等在內的多重風險,作為決策者和管理者的企業高管因此也負擔著企業和自身的雙重責任。我國公司法對高管規定了嚴格的義務和責任,這在賦予高管人員高收益的同時,也給予了他們更高的風險。 高管人員在公司中承擔著決策和管理職責。決策者直接掌控著公司的發展與命脈,管理者則直接決定著公司的生存與死亡。高管人員在經營管理工作中由於自身能力、經驗等客觀原因難免會出現過失行為,這種職業風險一旦發生,除了會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外,高管人員可能會承擔遠遠高於其職業收入的賠償責任。 高管民事責任主要是賠償損失的責任。公司法明確規定了高管人員應承擔的義務及可能面臨的民事責任風險。首先,公司高管對公司負有忠實、勤勉義務。如果高管有背離誠信、有失注意或者違反法律法規、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向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就在所難免。這種情形下,「認為自己是公司控制人可以阻止公司索賠行為」的認識是錯誤的。公司怠於索賠時,股東是可以越過公司直接起訴高管人員主張賠償責任的。如此看來,這里沒有僥幸。據此,高管人員在執行職務時要有合規、守法的意識,注意做到誠信、審慎和規范。其次,董事會決議違反法律或者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決議,致使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的,參與決議的董事要對公司負賠償責任。為避免這一風險,董事在表決時應當嚴格審核決議的合法合規性,如有異議應當及時表明並記載於會議記錄,這樣就可以免除責任。此外,法律還規定,如下行為是命令禁止的:(1)挪用公司資金;(2)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3)違法提供擔保;(4)自我交易;(5)競業;(6)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7)擅自披露公司秘密;(8)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如果高管在執業過程中有上述任一行為發生,公司可以無條件行使歸入權,即其所得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高管人員並不因其行為對公司不產生實際或明顯損失而免責。在這里,尤其要特別強調的是第(8)項,「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的規定在實踐中是很大的風險空間,未明示者實為風險黑洞,值得高度關注。 相對於民事責任,高管的行政責任尤其是刑事責任則要嚴重得多。高管違法犯罪主要集中於經濟類行為中,常見的行為包括商業賄賂、侵佔公司財產、違法借貸和挪用、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擅自發行股票或公司債券等,這涉及公司出資、投融資、上市、知識產權、稅收、勞資、生產流通、訴訟等諸多領域。另外,如果單位構成違法犯罪的,法定代表人、參與決策的董事、經理、財務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或刑事責任。在我們處理的一起家族企業紛爭案件中,作為總經理的弟弟臨時挪用了公司500萬用於解決公司危機,作為董事長的哥哥因對危機處理結果不滿,就以「侵佔公司財產」為由將弟弟送入了「班房」。可見,風險多緣於「行之不慎」,更有「人之不合」。因此,高管執業要對自己的行為時時檢點和自查。 高管職業風險存在於企業設立、決策、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並伴隨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以及高管的職業生涯。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說高管更是一個高危職業。 由於企業對法律風險控制不夠重視,法律制度構建不完善,絕大多數的企業存在著嚴重的法律運行機制漏洞。不僅如此,為節約運營成本、提高利潤,企業甚至無視法律規定打起了「擦邊球」,這無疑對企業和高管人員都埋下了巨大隱患。因此,為避免因企業或高管自身違法行為導致的不利後果,高管人員應高度重視並積極防範職業風險,提高法律意識、豐富法律知識。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公司是自治性質的機構,公司章程如無違法違規之情形,則其具有「公司憲法」之屬性和地位。因此,高管人員掌握公司章程的規定很有必要,這不僅可以避免因違反公司章程而承擔不必要的責任,更可以利用公司章程的規定保護自己的權利。 綜上所述,高管人員面對專業法律問題、面臨重大決策、甚至違法行為已經發生時,當務必審慎從事前防範與事後補救兩個方面著手,將風險及危害降低到最小。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熱潮,企業海外訴訟的風險也在加大。自2001年以來,中華網、網易、中國人壽、UT斯達康、中航油、新浪、前程無憂等多家中國公司先後在美國遭遇了集體訴訟,所涉及的訴訟費用及賠償金額巨大,無論對企業或高管來講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為此,我國部分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將目光聚焦於在發達保險市場上非常暢銷的「高管責任險」。高管責任險,即「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Directors &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屬於職業責任保險中「過失與疏忽保險(Errors andOmissionsInsurance)」的一種,是指公司董監事及高管在履行其職務行為過程中,因其疏忽、過失、誤導性陳述或違反職責等不當行為導致公司或第三人遭受經濟損失而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時,由保險公司按約定賠償的保險。通常由公司出資,為高管人員投保。通過投保高管責任險的方式較為有效地轉移高管的職業風險,是目前發達國家上市公司普遍採用的一種做法,投保的比例也較高。有數據表明,世界各國高管責任險的保費收入估值為每年92.5億美元左右,95%以上的美國上市公司購買了高管責任險,某些行業的投保率甚至達到100%,加拿大公司的購買比例為86%,在我國香港購買比例也超過了70%。然而這一險種在我國內地市場的投保比例則不超過2%,大多數公司目前仍持一種積極關注、謹慎購買的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國內市場,該險種的保費釐定、責任界定仍存在一定的困難。有專家分析指出,這一險種將會成為一種能持續增長和具利潤潛力的保險產品,市場潛力巨大。相信隨著我國法律體系及管理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在不久的將來,高管責任險在我國內地市場對高管職業風險的規避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企業應注意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企業法律風險,確切地說,亦可稱為法律性風險,是指企業預期與未來實際結果發生差異而導致企業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並因此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企業法律風險的相關法律知識。
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表現與影響
在長期從事企業法律實務的過程中,我與一些企業家朋友剛接觸時,經常聽到他們講,我們企業目前沒有什ô官司,等到我們打官司時再來請你們。在他們心目中,律師就是打官司的,企業沒有官司,也就不需要律師,也就不需要法律的介入。同時相當一部分律師也在向經營者傳遞著一種信息,「有事了找我」。企業家和律師都缺乏法律風險的防範和控制意識。這種對防範和控制企業法律風險的無知和漠視,是制約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大量企業「死於非命」的直接原因之一。
企業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企業設立、運營中的法律風險
在設立企業的過程中,企業的發起人是否對擬設立的企業進行充分的法律設計,是否對企業設立過程有充分的認識和計劃,是否完全履行了設立企業的義務,以及發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應的法律資格,這些都直接關繫到擬設立企業能否具有一個合法、規范、良好的設立過程。可以說,一個專業的法律方案設計及規范的企業設立過程是企業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企業設立之初,就存在著法律上的瑕疵,那ô必然會為企業在日後的運作過程中埋下深遠的法律隱患。這種企業設立過程中的法律瑕疵,雖然並不一定在短期內引發法律Σ機,但只要得不到消除,必然會作為一種法律風險長期存在,一旦發生,對企業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個致命打擊。
企業的股權結構是否合理、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完備、監督控制機制是否健全、高管人員之間的權力如何制衡等,如果這些問題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解決不好,很可能會「禍起蕭牆」,內部出現爭端和擎制,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法律風險
合同是市場經濟中各類企業從事商務活動時所採取的最為常見的基本法律形式。可以說,合同貫穿於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只要有商務活動,就必然要產生合同。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考慮更多的是合同利益而非合同風險。合同在避免交易行為不確定性的同時,也可能由於合同約定的缺陷而為當事人埋下法律風險。所有的企業都是在與各類不同的主體不斷的交易中獲取利益,合同在企業經營中的廣泛應用,決定了合同訂立、履行中的法律風險廣泛存在。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很多企業已經重視合同的訂立,在要約、承諾過程中,都聘請律師參與,請律師起草合同文本。
但是對於很多商務合同而言,簽訂好合同文本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環節。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的來往函件、備忘¼、會談紀要、傳真、電子數據等都是寶貴的證據,都要注意整理和保存。相對於合同文本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的法律風險類型更多,范圍更廣,管理和防範的難度更大。
三、企業並購法律風險
在全球范圍內,企業並購逐漸成為現代投資的一種主流形式,而這一復雜的資產運作行為必須置於健全的法律控制之下,才可充分發揮企業並購的積極效果。我國目前有關企業並購的法律法規仍不完善、不系統,甚至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缺陷,因此企業並購產生的法律風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從法律風險的角度看,企業收購並沒有改變原企業的資產狀態,對收購方而言法律風險並沒有變化。因此,企業並購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兼並中。企業兼並涉及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稅收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且操作復雜,對社會影響較大,潛在的法律風險高。
四、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沒有站在企業生存之根、發展之源的高度來認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和經濟價值。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權利,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要求相關法律給予特別規定。在知識產權領域,保護和侵權是一對孿生兄弟,企業稍有疏忽,自己的知識產權輕易地被別人侵犯,同時,稍有不慎,自己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無論是侵權還是被侵權,都將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央視一套」、「春晚」等被搶注即是極好的例子。如果從企業自身找原因的話,決策層和顧問律師風險防範意識欠缺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
在我國,與人力資源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是《勞動法》和國務院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¼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困惑混亂調整和規范,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企業為了長遠發展,往往會花費很大代價來培養業務骨幹、技術骨幹,這些骨幹員工掌握著企業大量的客戶資料、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核心機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骨幹員工的期望值也會水漲船高,一旦企業不能滿足個人的要求,多以跳槽相威脅。員工的高跳槽率與對企業的低忠實度是目前困擾很多企業最為突出的人事問題。跳槽骨幹員工往往會帶走企業寶貴的客戶資源、商業機密、技術機密,這些員工的流向一般不會脫離原來所從事的行業,或者選擇自己創業,或者選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很快就會成為企業新的競爭對手,逐步來蠶食企業的資源和市場。骨幹員工的跳槽往往會給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六、 企業財務稅收法律風險
近些年來,企業涉財涉稅案件大量涌現,從一定側面可以看出,企業在財務稅收方面的法律風險日益增高。在我國目前的財稅政策環境下,很難分清楚合理避稅與偷稅©稅的界限,如果處理不當,企業很可能要蒙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甚至要負相應的刑事責任,作為法定代表人也可能蒙受牢獄之災。
企業存在的上述六個方面法律風險,給企業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概括:
1、法律風險帶來的結果都是商業性的損失。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法律風險的發生,或者導致企業花費增加,或者失去商機或者商業優勢,嚴重時則導致企業徹底喪失競爭力,從市場上敗下陣來。
2、法律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是連鎖反應。由於企業經營行為的連續性,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現法律問題,必然引發企業一系列經營活動受到損害。在企業存在大量類似法律行為時,企業的法律風險很可能會導致同類事件同時爆發的可能性,例如:企業由於一個借款合同的遲延履行,將可能引起企業眾多債權人的集體恐慌,導致企業經營資金鏈條斷裂,從而喪失緩解經營資金壓力的可能性。一些法律風險的發生,可能引發企業商譽的極大損害,從而導致企業失去公眾認同感,即使化解了法律風險,企業若想恢復到原來的商業信譽也將會非常困難。
3、法律風險對企業的損害程度難以估量。法律風險一旦爆發,企業自身往往難以掌控,很可能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災難。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福成認為,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必須了解市場規則、運用市場規則、遵守市場規則,否則,就要付出高昂代價甚至被逐出市場。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安然、世通、中海油等公司案件,都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市場經濟怎樣表現為法治經濟和規則經濟。這些鮮活的案例也一再警示人們:如果管理者不具備依法治企的能力和素質,缺乏相應的法律風險防範和控制意識,不僅難以具備領導一個現代企業的資格,而且也會使企業遭受到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
中外企業成敗的經驗和教訓證明,市場經濟中商機無限,既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加豐厚的競爭回報,也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多潛在的法律風險。因此,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和控制機制,重視和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是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創造市場競爭優勢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提高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減少法律風險的發生,已成為企業家們「鏖戰」市場必不可少的「安全盾牌」。

4. 法人代表有些什麼法律風險如何防範法人風險

(一)民事責任法律風險
(1)、因經營過錯向公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公司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3)、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制裁等
(二)刑事責任法律風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規定,如果按照罪名計算,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他高管犯罪主要集中在經濟類犯罪,其中比較常見可能觸犯的罪名包括:偷稅罪、虛報注冊資本罪、抽逃出資罪、虛假出資罪、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非法經營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製造或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私分國有資產罪、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等等。
(三)行政責任法律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9條的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00條的規定:「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等

5. 私募基金中合規高管有什麼法律風險

要是違規公司被吊銷基金牌照
法人和高管會被列入黑名單里
可以到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看,昨天我還看了下
有不了解的再問我希望幫助你望採納

6. 國企高管如何避免刑事風險

一、 需要了解的幾個概念(一)、何謂刑事法律風險:所謂刑事法律風險,是指刑事責任主體因違反國家刑事法律導致承擔刑事責任或者刑事制裁的風險,也可以說是刑事責任主體所實施的行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分則規定的情形從而可能受到刑事處罰的風險;這種風險一但從「可能」變成「現實」,往往會給企業及企業高管帶來致命的打擊。(二)國企高管的范圍:所謂國企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國有企業中從事經營管理的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217條規定: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筆者認為我們通常所講的「高級管理人員」應做廣義的理解;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法律並沒有明確將公司的董事和監事列入高管人員,但客觀上公司的董事和監事履行著相應的管理或監督職權,可以根據公司的章程將其列入高管人員。由於公司章程可以擴大公司高管人員的范疇,因此,公司其他重要門部的負責人同樣也可以成為公司的高管人員,也就是說國企高管不限於法律的規定,可以根據公司章程的約定由企業內部按照管理體制加以確定。二、 目前現狀簡析目前,在國有企業領域的經濟犯罪屢見不鮮,我們經常在報紙、電視、網路等褚媒體中看到某某國企高管落馬的報道,沖擊著我們的視野,敲打著我們的神經。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主動談及防範刑事法律風險,特別是國有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更是很少有人主動談及防範刑事法律風險,他們認為如果自己主動提及此事,會被別人懷疑自己是不是「犯了什麼事」;更有甚者認為在大庭廣眾之下談防範刑事風險,是主動規避犯罪,是挑戰社會,是不光彩行為,擔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有的高級管理人員自己做事「光明磊落,身正不怕影子斜」,認為刑事犯罪離自己太遠,只要自己不主動去實施犯罪,就不會有什麼風險,也就沒必要主動防範。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十分危險的;關於國企高管犯罪的情況總結起來大致存在兩種:一種是為了企業和個人利益,積極主動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另一種陷入刑事風險則是被動的、無意的。很多時候,企業高管們雖然能堅決杜絕第一種情況的發生,但是由於他們認識上的偏差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忽視了可能給自己引發牢獄之災,或者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的法律風險。往往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例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總經理陳同海受賄案,河北三鹿集團及其原董事長田文華等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深圳能源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勞德容濫用職權案等等,大量鮮活的案例令世人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為了明晰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在經營中的犯罪「紅線」,正確識別刑事風險點,避免陷入無意或被動犯罪,是我們每一位國有企業高級管理者必須嚴肅認真對待的頭等大事。三、 國企高管可能承擔的刑事責任及原因分析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擔任要職,管理企業的運營,掌控企業的資源,是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肩負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社會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等重大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這部分人決定了其所在企業發展的方向與速度。他們的行為不僅僅可能導致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更為嚴重的是刑事責任;關於國企高管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主要存在於《公司法》、《刑法》等法律中;而僅僅一部《刑法》涉及國有企業高管的罪名就達88個之多,企業從設立到終止的全過程,比如在企業設立、企業治理、企業生產經營、企業用工、知識產權管理、國企改制、融資並購、企業解散、稅務管理等各領域,其高管都可能因為實施了不法行為而構成犯罪,從而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之所以可能導致承擔刑事責任就其根本原因是高管們法制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不強所致。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刑法》總則中規定的兩個條文:第三十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三十一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刑法實行的是雙罰制,國有企業高管就是法律規定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其當然要承擔刑事責任。 從刑法分則來看,國有企業高管可能涉嫌的罪名大都集中在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比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虛報注冊資本罪」、「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等等;但是在第五章侵犯財產罪中的幾個罪名也應引起重視:比如刑法第271條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272條規定: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諸如以上法律規定,往往會因為企業高管的「疏忽」招致牢獄之災;筆者曾經在江蘇某中級人民法院辦理的一起刑事案件就非常值得高管們反思:李某擔任某國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於缺乏法律意識私設小金庫,將小金庫里的錢款借給了單位人員買房子,還將單位用於招待的煙酒用於兒子的婚宴,並且私自收受別人饋贈的代金券現金等,因此他檢察院提起公訴,同時觸犯了挪用公款罪、貪污罪、受賄罪,盡管其涉案金額總計不到20萬元,卻被數罪並罰判處有期徒刑11年,如果他稍加註意規范自己的行為,不至於觸犯刑律。四、刑事風險預防措施國企高管刑事責任風險的問題不僅關繫到自身的人身權、財產權,關繫到企業的正常運作和發展,也關繫到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宏觀全局, 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壯大,企業及其高級管理人員在經營過程中種種犯罪「因子」極有可能聚合成「核彈」,隨時可能「爆炸傷人」。許多企業高管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在日常可以說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他們自以為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盤根錯節的社會關系,甚至還有自己的「保護傘」,因此他們往往把法律當「兒戲」。在他們的潛意識里,也許還存在著「沒有花錢擺不平的事」的錯誤意識。因此他們肆無忌憚,一而再、再而三地給自己「製造枷鎖」。還有一部分靠自己「闖出來」的企業高管,把企業當成一手帶大「孩子」,為所欲為,他們缺乏對法律的必要的敬畏,心存僥幸,天真地認為「法網恢恢,疏而有漏」。當然,也有一些企業高管,他們確實既不懂法,又無法預見或者判斷當時行為後果的嚴重性,結果非常令人遺憾地走上了犯罪道路。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可以看出:重視開拓、重視權力,而輕視法律、輕視規則,這是非常危險的。前面我們提到的幾位企業高管一生馳騁商海,甚至製造了商界一個又一個的神話,然而,面臨司法機關調查時,財富大廈卻轟然倒塌。有多少名噪一時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落得個鋃鐺入獄、最終身敗名裂的下場,究其原因還是法律風險意識不高,也就是說法律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不強是他們可能受到刑事追訴的最主要原因;以上說了那麼多,相信各位國企高管已經從中找到了避免刑事風險的最佳答案了,那就是:加強法律學習、提高法律意識,聘請一位律師作為本企業的法律顧問或聘請多位律師成立一個法律顧問團為企業和企業高管保駕護航。

7. 公司高管犯罪要怎樣防範

公司高管人員經濟犯罪應從七方面加以防範
第一,公司高管人員自身應該嚴格遵守《公司法》及《刑法》的規定。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該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未經股東會或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的;
(四)違法公司章程,未經股東會或者董事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第一百五十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刑法》中關於公司高管人員犯罪的規定,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高管人員利用職權收受賄賂,主要涉及刑法中的受賄罪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二是高管人員利用職權,挪用資金為他用,或者侵吞公司財產,即所謂的職務犯罪。三是公司高管人員在對外交易過程中容易實施的合同詐騙罪。
第二,公司高管人員應轉變經營觀念。可以說,改革開放的過程是傳統經濟體制向現代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在不斷的改革中,公司高管的經營觀念也應當隨之轉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公司高管人員作為公司的領軍人物,必須樹立起正確的競爭觀念,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自身素養。
第三,完善公司董事會結構,加強中小股東的日常監督。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之所以失靈,不僅與獨立董事自身無法獨立有關,更重要的是獨立董事與公司之間沒有利害關系,不可能產生正向的激勵。因為獨立董事不對企業經營的成敗真正地承擔最終責任。與其高成本地推動「獨立」董事介入公司,不如讓更在意公司經營的中小股東有更多的發言權。建立保護中小股東的機制,確保中小股東的知情權對制約公司高管行為將產生更加直接的效果。除此之外,中小股東權益的保障不能僅停留在公司分類表決機制上,還必須落實到參與具體經營過程的審查上。
第四,鼓勵建立大股東問責制,出現問題,追究大股東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出發,公司高管犯罪是代理制度被扭曲的結果。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越多,其所佔有的董事會席位也越多,在選舉聘任高管中有較大決定權的大股東,對自己提名的公司高管應該負有一定的監察責任。如果某大股東所提名的高管在任期內犯罪並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應該在處罰高管個人的同時,對大股東追究不作為責任和連帶賠償責任。
第五,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降低違法經營風險。一個公司存在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公司潛在風險而不自知。要科學地處理各種違法經營風險,首先就必須知道風險的所在,就必須定期對公司進行「法律體檢」,從公司的內外部進行全方位的風險檢查,從而建立一套完備的風險預警機制,以降低違法經營風險。
第六,加大防範違法經營風險資金的投入。一個公司要創造幾百萬元的利潤,可能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要經過多年的辛苦經營才能實現,而要避免幾百萬元的違法經營風險損失,可能就只需花費幾千、幾萬元就可以予以避免,由此可見,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啟用違法經營法律風險資金是企業預防違法經營風險的最佳方式之一。
第七,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幫助公司排除法律風險。

8. 公司的法律風險管理是什麼要怎樣規避

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經營中不懂法律規則、疏於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所造成的經濟糾紛和涉訴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已發生的重大經濟損失。如債務拖欠,合同詐騙,盲目擔保,公司治理結構軟化監督乏力,投資不作法律可行性論證,項目運作缺少法定決策程序,企業決策人治化,輕易挪用資金,難以識別保險單、票據、信用證詐騙,國際貨物運輸中的詐騙風險,國際投資與國際合作中引發的反壟斷反傾銷訴訟,重復引進技術,項目開發不作商標專利檢索,項目合作及房地產業務中不審查土地合法性,不正當競爭給企業帶來的身敗名裂等等。
如何規避企業經營法律風險: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識、切斷法律風險發生根源。
所謂企業法律風險,就是指企業經營中不懂法律規則、疏於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所造成的經濟糾紛和涉訴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已發生的重大經濟損失。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就像市場機遇無處不在一樣。「改制、並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產銷行為……」,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也日趨復雜多變,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如果還只是停留在這種事後救火的法律救濟方式上來維護合法權益,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企業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識,但不可以沒有法律意識。筆者認為,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完全是可以事前預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故」還是頻繁發生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不夠強,防範法律風險的意識還不夠深,在法律風險防範上的投入還不夠多(包括精力和金錢的投入)。據統計,美國企業平均支出的防範法律風險的費用占企業收入的1%,但是中國呢?大多數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法律風險防禦能力很弱,因法律風險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就更高。
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經營存在法律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注意它,防範它,任其發展。因此,注重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進一步熟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法律知識並對企業進行法律風險的安全檢查,把隱藏在企業內部的法律風險及時發掘出來,事先採取防範或預防機制規避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切斷法律風險發生的根源。
二、防患於未然,定期進行法律風險評估。
企業要「長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和風險防範規避機制,預先知道風險的所在並進而設法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隨著我國法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律的不斷完善,我們的企業管理者也應進一步轉變觀念,法律意識要有一個大的提升,即從「救火」意識到「防火」意識;從法律救濟意識到法律防範意識;從依法維權意識到依法治企意識。總之,要使我們的法律意識完成一個從被動意識到主動意識的提升。
企業應當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在內部確定一個運轉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財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牆」,將企業經營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資格風險、財務隱蔽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產權結構構成風險、訴訟仲裁風險、產權交易及投資風險、法律法規的動態風險、匯率變動風險、合同管理風險、商業信譽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地域及客戶關系風險等法律風險擋在企業發展之外,從依法治企上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企業的管理者們應每年定期為自己的企業進行法律風險評估。所謂法律風險評估,是指通過法律及相關行業專家對目標企業進行法律風險事項調查,並出具《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的意向預防性法律防範可行性建議。通過審查企業的組織結構、股權結構、治理結構、公司章程、公司各項許可證照、內部管理制度、業務流程、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對外重大合同簽署的決策和流程、勞動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知識產權等項目分別進行調查和評估,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潛在法律風險和潛在的訴訟。通過《法律風險評估報告》,及時把企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披露出來,以引起企業管理者的足夠注意,並進而在法律顧問團隊的幫助下,及時採取適當措施,最終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
三、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警、防範規避機制,切實提升法律風險防禦能力。 企業「走出去」,法律須先行。「駕駛技術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 再大再強的企業也要防範法律風險。企業的各種行為都會存在法律風險,任何類型的法律風險都會造成商機的喪失;被廣泛宣傳的法律風險事項會對企業的商譽帶來極大的損害。當這種損害發生時,會存在另一種風險,公司業務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商譽的損害會使商業夥伴喪失信心,繼而引起收入下降,投資者喪失信心,最後導致股票價值下跌。
美國波音公司,該公司總部有500名高管人員,其中法律顧問有232個,佔了約46%,而去年有關部門所作的「中國100強企業法律風險調查」表明,大部分中國企業對「走出去」的法律風險未有清楚認識,中國企業法律風險防範的費用支出僅是發達國家企業的1/50。
預警機制應當建立在分析的基礎之上,法律風險防範機制強調前瞻性,強調防患於未然,重視法律風險防禦能力的提高,以切實減輕企業的損失。通過風險分析評估,風險控制管理、風險監控更新等方法,來發現、識別經營生產和管理活動中的潛在法律風險。
四、准確把握風險源,最大限度規避法律風險。
調查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都普遍積極地採取規范的法律風險防範措施,其中准確把握風險源不失為一個亮點。對於我們運輸企業而言,企業存在一天,風險就伴隨一天。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權衡間,風險與危機共存,其中以下幾點法律風險源尤為值得關注。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指在合同談判、訂立、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利益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融資類合同、合作類合同和施工承包類合同、材料供應類合同涉及金額巨大。尤其是如果未能經過有效的法律風險評估和控制,極可能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給雙方當事人留下糾紛隱患。
並購轉讓中的法律風險:企業兼並涉及公司法、競爭法、稅收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且操作復雜,對社會影響較大,潛在的法律風險較高。其中的一些關於特種行業的經營權轉讓標的大、價值評估難、轉讓手續繁瑣、廉政風險大,雖然規范了轉讓程序和要求,但操作中的法律風險仍然巨大。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要求相關企業管理機構給予特別關注。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國務院制定的相關勞動用工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是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體系。作為老牌的公路運輸企業屬勞動密集性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錄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
財務稅收法律風險:企業的涉稅行為因為涉及遵守財務、稅收等法律法規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未來利益,例如有些企業多交了稅或少交了稅,或者因為涉稅行為而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運營管理法律風險:作為運輸企業在運營管理中,車輛、安全等管理工作中,涉及管理瑕疵引發的侵權法律風險,收取服務費引發的合同糾紛風險,以及在交通事故中引發的人身和財產損害賠償等法律風險。

熱點內容
山西片片刑法 發布:2025-01-24 22:39:34 瀏覽:68
勞動法中的四個關系體 發布:2025-01-24 22:37:44 瀏覽:873
公司網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4 22:36:19 瀏覽:188
合同法108條釋義 發布:2025-01-24 22:35:15 瀏覽:328
評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4 22:14:30 瀏覽:846
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法治 發布:2025-01-24 21:59:08 瀏覽:617
軍隊法律援助咨詢熱線電話 發布:2025-01-24 21:53:51 瀏覽:968
司法考試藏文 發布:2025-01-24 21:36:52 瀏覽:507
於輝律師 發布:2025-01-24 21:10:38 瀏覽:876
勞動法章節試題 發布:2025-01-24 20:38:26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