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法律援助
1. 鹿邑縣免費法律咨詢地方在哪裡
安徽程韋偉律師為您答復:鹿邑縣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去鹿邑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2. 鹿邑縣岳庄行政村退役軍人服務站是幹嘛的
退役軍人服務站是根據中央、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統一部署成立的,致力全心全意為退伍軍人、軍人軍屬和其他優撫對象服務。
要求退役軍人服務站必須認真履職,為轄區內退役軍人做好相關政策宣傳及服務工作,努力將服務站建設成為「軍人之家」,增強退役軍人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
拓展資料:
國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直屬事業單位。主要承擔退役軍人信訪接待、就業創業扶持、優撫幫扶、走訪慰問、權益保障等方面涉及的事務性工作,提供服務性、延伸性、輔助性保障。
主要職責:
(一)指導省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業務。
(二)指導下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配合各地黨組織做好退役軍人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
(三)協助做好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來訪接待、來信辦理等工作。
(四)負責提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和政策咨詢,收集匯總有關數據資料,分析全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形勢,加強與相關機構合作交流,提供就業創業指導,組織就業創業論壇,協助組織地方開展區域性招聘活動等。
(五)協助開展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政策解答、困難幫扶、權益咨詢、心理疏導、法律服務以及涉退役軍人輿情收集、引導等工作。
(六)協助做好軍屬、烈屬、傷病殘退役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服務等事務性工作。
(七)協助開展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數據採集、資料管理、匯總分析等工作,建好用好大數據資源,服務科學決策。
(八)負責搭建和運行維護全國就業創業、困難退役軍人軍屬幫扶援助平台。
(九)完成退役軍人事務部交辦的其他事務性工作。
3. 鹿邑口碑最好的律師
沒有最好,只有最貴。其實小案子和大案子不同,小案子律師都會做,主要是律師用心不用心,做的細心不細心。
(3)鹿邑法律援助擴展閱讀:
律師(lawyer)是指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等法律服務的人員。
律師須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方可執業。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劃分,律師可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1.性質
就"律師"的任職資質而言,包括:其一,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按現行《律師法》之規定,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及以上學歷"之法律知識或"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法律知識";其二,經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資格;其三,經國家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取得執業證書;其四,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並以此為職業。因此律師是指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的性質就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的法律服務工作者。
2.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
(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4. 河南省周口地區社保中心電話
周口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各科室地址與聯系方式:
編號:ZKG0002
局辦公室
局辦公室職能:綜合協調局機關政務工作;負責綜合性調研工作,負責文秘、保密、機要、檔案、會務、信息、宣傳、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文明創建、接待和後勤保障工作;組織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及成果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工作。
局辦公室負責人:孔飈
局辦公室電話:8223695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03
人事教育(老幹部)科
人事教育科職能:負責局機關和所屬單位的人事、機構編制管理及老幹部的管理與服務工作;負責全系統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負責計劃生育工作。
負責人:程新傑
辦公電話:0394—8288987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04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科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科職能:擬定全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規則;擬定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網路,對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管理和使用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對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提出審核意見;實施社會保險內部審計規則和內部審計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建立並管理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系統,受理投訴舉報,查處基金管理方面的重大違紀案件;認定投資機構運營社會保險基金的資格;負責局機關財務管理及局屬各單位的財務統管工作。
負責人:李傳成
辦公電話:0394—8281958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05
勞動保障監察與法制科
勞動保障監察與法制科職能:擬定勞動保障監督檢查工作規范,指導和監督全市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依法行使勞動保障監督檢查權,對縣(市、區)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指導、監督;負責中央直屬、省直屬和在市工商行政管理機構注冊登記的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指導、參與全市勞動保障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和跨縣(市、區)違法案件的協調處理工作;指導監督全市勞動保障監督機構業務工作,負責全市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培訓和監督;監督檢查全市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執行法律法規和政策情況,指導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工作;擬定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依法行政規則並實施執法監督;承辦局機關行政法律事務,組織處理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負責普法工作及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宣傳工作;負責勞動保障職責范圍內的維護穩定工作及全市企業軍轉幹部維穩工作。
負責人:劉波
辦公電話:0394—8221520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06
勞動就業科
勞動就業科職能:擬定全市城鄉就業的基本政策;擬定全市勞動關系調整的基本規則和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規范;負責集體合同的審查備案;擬定企業招用人員政策,指導全市各類企業的勞動管理;審核並發布全市企業勞動定員定額標准;負責政策性安置和調配工作;負責職業介紹機構審批;參與評定國家、省、市級企業勞動模範;對企業招工簡章進行審查,負責企業招用工備案;負責全市就業准入制度的實施工作。
負責人:李艷琴
辦公電話:0394—8280986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07
職業技能開發科
職業技能開發科職能:擬定全市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的規劃和相關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市在職職工技能培訓;根據國家頒布的職業分類、職業技能標准和行業標准,擬定全市職業技能鑒定的實施辦法;負責全市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資格的認定工作;負責全市職業技能考核和發證工作;核發全市職業資格證書;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勞動預備制度;負責管理全市職業技能競賽和市級技術能手的評選、表彰;負責管理全市技工學校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培訓機構,組織對職業培訓機構的評估、認定。
負責人:馬強
辦公電話:0394--8281238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08
社會保險科
社會保險科職能:貫徹落實養老保險的基本政策並監督實施;擬定縣(市、區)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費率確定辦法和養老金調劑辦法;審核縣(市、區)行業基本養老費率;貫徹執行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項目和給付標准及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政策、個人帳戶管理政策並監督實施;貫徹執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政策及死亡職工遺屬待遇、非因工傷殘職工待遇政策和給付標准並組織實施;擬定補充養老保險規則和政策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全市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負責市直企業、國家、省駐周企業單位職工退休審批工作及縣(市、區)企業職工政策退休、特殊工種退休、因病退休(退職)審批工作;參與企業破產預案、改制方案審核和具體實施工作;負責事業單位轉制和企業破產、改制職工提前退休審批工作。
負責人:李旭
辦公電話:0394—8224841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09
醫療保險科
醫療保險科職能:負責貫徹落實有關醫療保險和女工生育保險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定基本醫療保險和女工生育保險具體規定、制度和發展規劃;對基本醫療保險和女工生育保險政策、規定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市直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葯店進行資格審定,實施監督、檢查和年度資格審查;對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女工生育保險經辦機構實施業務監督和政策指導。
負責人:朱宏
辦公電話:0394—8237138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10
計劃工資科
計劃工資科職能:擬定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計劃並指導實施;依照國家規定的企業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政策,擬定實施細則並監督實施;綜合協調在周外商投資企業勞動工資政策並監督實施;貫徹落實職工福利政策及企業職工工資的宏觀調控政策;提出調節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議;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組織實施企業工資指導線的有關政策,提出調整全市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的有關意見;貫徹落實國有企業經營者工資收入政策;審核市屬企業的工資總額和主要負責人工資標准;負責全市范圍內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標准化工作和統計工作,草擬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的統計公報及發展預測報告。
負責人:楊婭莉
辦公電話:0394—8277577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11
勞動爭議仲裁科
勞動爭議仲裁科職能:負責管理全市勞動爭議仲裁工作;擬定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和勞動爭議仲裁有關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協調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與企業調解委員會和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建立仲裁員培訓制度,負責全市勞動仲裁員的業務培訓、資格認定;負責市直勞動合同鑒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處理市直及中央、省駐市級機構、跨市區的勞動保障爭議案件和全市重大、疑難勞動爭議案件;負責勞動和社會保障信訪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處理與勞動保障有關的集體上訪、罷工和突發事件。
負責人:張冬雲
辦公電話:0394—8261891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12
勞務輸出服務科工作
勞務輸出服務科職能:貫徹執行國家及省、市政府有關勞務輸出方面的方針政策,擬定我市促進勞務輸出的政策和規劃;指導協調全市農民工的轉移輸出工作;負責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前培訓的任務下達、補貼政策落實等各項工作,指導全市定點培訓機構農民工的培訓、輸出、維權工作;指導協調全市各級各類職業介紹服務機構的勞務輸出工作和職業介紹補貼政策的實施;負責勞務輸出基地建設有關工作;綜合協調我市駐外勞務管理服務機構工作;負責組織農民工有序流動管理工作;負責指導協調對疆專項勞務工作;負責指導協調國際勞務工作;做好農民工聯席會議辦公室各項工作;負責全市勞務輸出、農民工工作的信息統計、發布工作。
負責人:許明華
辦公電話:0394—8234915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13
工傷保險科(周口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工傷保險科職能:貫徹執行國家及省、市有關工傷保險和勞動能力鑒定方面的方針政策;擬定全市工傷保險費用社會統籌政策和行業差別費率;組織實施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葯店、定點康復機構和定點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標准;統籌規劃和選擇全市工傷保險醫療轉診機構、康復機構和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負責全市工傷保險統籌合作醫療機構的資格認定和年審工作;指導市級工傷保險統籌單位工傷職工職業康復工作;擬定工傷保險儲備金的使用方法,並監督經辦機構使用情況;負責工傷認定工作和全市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對全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實施業務監督、工作檢查和政策指導。
負責人:李月梅
辦公電話:0394—8230136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14
紀檢監察室
紀檢監察室職能:負責貫徹落實上級關於紀檢監察的方針、政策和決定,監督檢查全局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遵守、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市委、市政府的決定、命令的情況。對局屬人員實行《黨章》和《行政監察法》規定范圍內的監督;指導全系統紀檢監察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對黨員進行黨紀、政紀教育;監督檢查全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執行情況;督促、協調局屬各單位研究、制定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有效措施;受理對檢查、監察對象的檢舉、控告及其申訴;完成市紀委、市監察局和局黨組、局紀檢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負責人:張明慧
辦公電話:0394—8237076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15
周口市企業養老保險中心
周口市企業養老保險中心職能:負責本轄區內企業養老保險申報登記,養老保險費的征繳、基金管理,待遇審核,編制基金預、決算;承擔統計、信息管理、養老金社會化發放、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及社會保險稽核工作;對所屬各縣(市、區)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實行垂直管理。
負責人:田維志
辦公電話:0394—8232684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16
周口市失業保險管理中心
周口市失業保險管理中心職能:貫徹實施失業保險法律、法規,制定失業保險工作發展規劃,制定促進失業人員就業措施;負責統籌地區失業保險登記和失業保險費的徵收;負責統籌地區失業人員的登記、調查、統計和就業服務;負責市本級失業保險基金的管理;按照規定核定、發放失業保險金,落實其他失業保險待遇;負責撥付失業人員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費用;為失業人員、用人單位和職工提供免費咨詢服務;對縣(市、區)失業保險經辦機構進行業務督導;履行上級規定的其他職責。
負責人:鄭旭平
辦公電話:0394—8225543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17
周口市勞動監察支隊
周口市勞動監察支隊職能: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規章行為的舉報、投訴;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規章行為。
負責人:劉富強
辦公電話:0394—8289393
辦公地址:周口市大閘路與七一路交叉路口
編號:ZKG0018
周口市社會醫療保險中心
周口市社會醫療保險中心職能:負責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支付和管理;負責編制市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預、決算,按時收集、上報各類財務、統計報表;負責在獲取資格的單位中,擇優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葯店,並與之簽訂醫療保險服務協議;負責提出改進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負責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單位和職工提供相關的服務和指導。負責對縣(市、區)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做好相應的配套工作。
負責人:梁曉莉
辦公電話:0394—8200326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19
周口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中心
周口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中心職能:承辦全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業務;負責小額貸款的發放,依託街道、社區建立貸款追償機制;指導下崗失業人員選擇適宜的創業項目,提高創業成功率。
負責人:孫強
辦公電話:0394—8220338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20
周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
周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職能:貫徹執行上級有關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各類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負責全市勞動保障信息網路系統的規劃、設計、運行和維護;負責全市社會保險和勞動就業管理信息系統資料庫的建立及管理工作;負責勞動保障信息發布及信息咨詢工作;負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負責人:楊帥軍
辦公電話:0394--8200579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21
周口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
周口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職能:宣傳貫徹國家、省、市勞動就業培訓方針和政策,提供政策咨詢服務;統籌規劃全市勞動保障部門就業前培訓工作,負責制定全市創業培訓計劃及創業培訓的監督、協調與指導工作;負責全市勞動保障部門就業訓練機構評估、指導與監督工作;制定勞動保障部門就業培訓機構工作考核方案並組織實施;統籌協調全市勞動訓練機構農民工培訓工作,做好全市勞動保障就業訓練機構數據統計及上報工作。
負責人:張鐵柱
辦公電話:0394—8382589
辦公地址:周口市幫傑大道南段
編號:ZKG0022
周口市就業服務中心
宣傳貫徹國家、省、市勞動就業方針政策,提供政策咨詢服務;統籌規劃城鄉勞動就業及下崗再就業計劃;負責下崗失業人員的認定和管理;負責提出再就業資金的預算意見,加強對資金的使用管理和監督;指導全市勞動保障服務信息系統網路建設;負責指導縣(市、區)就業服務及監督檢查工作;組織指導再就業培訓;負責下崗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審批及關系接續;負責小額貸款等優惠政策落實,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負責指導組織就業崗位調查及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再就業及開展再就業援助;負責全市就業組織的認定管理工作;負責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企業、社區就業實體及各類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減免稅認證與管理;制定勞動保障部門就業再就業工作考核方案並組織實施,同時做好就業再就業各類統計及上報工作。
負責人:張紹山
辦公電話:0394—8281860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23
周口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周口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職能:負責組織全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各類企業工人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具體實施考評人員的資格培訓及發證工作;負責對縣(市、區)職業技能鑒定站的指導和管理工作,開展工人職業技能鑒定有關問題的研究咨詢和職業技能競賽活動。
負責人:徐森
辦公電話:0394--8221202
辦公地址:周口市文明路北段
編號:ZKG0024
周口市市直企事業單位離休幹部醫療統籌管理辦公室
協調市直企事業單位離休幹部的醫療統籌和服務工作;擬定市直企事業單位離休幹部醫療統籌辦法和規章制度;承擔市直企事業單位和部分未參加醫療統籌的行政單位離休幹部醫療費統籌的經辦工作。
負責人:張之獻
辦公電話:0394--8262399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25
周口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處
編制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基金的預、決算,制訂管理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會計、審計和統計等規章制度;實施市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的征繳、基金管理、退休人員的退休資格審查、待遇審核、養老金發放及社會化管理等;指導監督縣(市、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的征繳、基金管理、養老金發放等工作運營情況。
負責人:施中嶺
辦公電話:0394—8200105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26
周口市工傷保險中心
周口市工傷保險中心職能:負責全市《工傷保險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負責核查參保單位工資基數和職工人數,辦理工傷保險登記,保存用人單位繳費和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情況的記錄;承擔工傷保險費的徵收和管理工作;負責全市工傷職工的工傷治療及職業康復醫療費用的支付工作;負責全市工傷保險基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工作,按照工傷認定以及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核定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適時按照規定調整單位繳費費率;負責工傷保險風險儲備金的籌集與使用;指導、監督和檢查縣(市、區)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的業務工作。
負責人:李紅冠
辦公電話:0394—8238386
辦公地址:周口市工農路北段
編號:ZKG0027
周口市技工學校
周口市技工學校職能:負責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就業和工作能力,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根據我市勞動力市場需求,培訓中、高級技能型人才;開展轉崗培訓、在崗培訓、轉業培訓、失業人員培訓以及為再就業工程、鄉鎮企業、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在內的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
負責人:李克彬
辦公電話:0394—8912616
辦公地址:周口市周項路北200米
編號:ZKG0028
周口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
周口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職能:綜合管理全市勞動力市場,制訂勞動力市場運作規范;負責協調辦理市際、省際、國際勞動力輸出、輸入;建立勞務信息網路,發布勞動力供求信息,為企業和勞動者雙向選擇提供場所,具體承辦政策咨詢、信息服務、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業務;管理和指導市直民辦職業介紹機構開展工作;在全省、全國大中城市開設勞務管理服務站並參加勞務協作網活動;負責管理協調各縣(市、區)駐外勞務管理服務站的工作;統籌管理農村勞動力進城經商和民工的有序流動,指導縣(市、區)勞務輸出、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等工作。負責為下崗失業人員、城鄉勞動力等靈活就業人員提供人事代理、勞務派遣等服務。
負責人:王建均
辦公電話:0394—8289110
辦公地址:周口市大閘路與七一路交叉路口
這是周口地圖:
祝你好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秦末農民起義的主要過程
秦二世元年(秦以十月為歲首,二世元年為前210年十月至209年九月)七月,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征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掉押送的秦朝軍官,發動反秦起義,
並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後,義軍首先攻下了蘄縣,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向東西兩面進軍:陳勝吳廣命令符離(今安徽宿州東北)人葛嬰率兵攻打蘄縣以東;陳勝吳廣則率主力西進,先後攻佔了銍(今安徽宿州西南)、酇(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縣)、柘(今河南柘城北)、譙(今安徽亳州)。一路上苦秦已久的百姓紛紛加入義軍,等到陳縣(今河南淮陽)附近時,義軍已經有兵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步卒數萬人。 陳縣是秦朝陳郡的郡治,是當時重要的城市。義軍攻佔陳縣後,陳勝吳廣召集當地的三老和豪傑們商議大事。三老、豪傑都勸陳勝稱王,於是陳勝就被擁立為王,號「張楚」(張大楚國之意,有人認為是國號,有人認為是年號,有人認為是口號)。陳勝起義和稱王的消息傳出後,各地受盡秦朝官吏之苦的人們,紛紛殺掉當地的秦朝官員以響應。於是,陳勝決定部署軍隊,以主力西征,偏師略地,向西、北、南方向三面出擊,以打擊秦朝,擴大勢力:陳勝任命吳廣為假王(假為代理之意),監督諸將向西北攻擊秦朝重地滎陽(今鄭州西北),以打開進攻關中和咸陽的大道;又命銍(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宋留向西南進攻秦朝的南陽郡(其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市),以通過武關進攻關中。命令陳人武臣和邵騷、張耳、陳余北攻趙地,稍後又命令周巿北攻魏地。命令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鄧宗向南攻打九江郡。
之前攻打蘄縣以東的葛嬰,在攻佔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後,私自立楚人襄強為楚王。後來葛嬰聽說陳勝已經在陳縣自立為王,就殺了襄強回來報告。葛嬰到了陳縣後,陳勝殺了他。 滎陽為中原重鎮,吳廣的西征軍攻打到滎陽城下,秦朝防守滎陽的三川郡郡守李由(李斯之子)憑堅城固守,吳廣不能克城,只能將滎陽團團圍住,雙方呈僵持狀態。於是陳勝又任命陳縣的賢人周文(又稱周章)為將軍,向西攻打秦地。周文繞過滎陽一路擴充軍隊,到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時,已經有戰車千乘,士卒數十萬。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挺進到戲(今陝西臨潼東),將軍隊駐紮下來。秦二世得報,不及調兵,於是赦免驪山刑徒和人奴產子,交給少府章邯指揮,抵禦周文。周文兵敗,退出函谷關,停下來駐在曹陽(亭名,在今河南靈寶東北)兩三個月。章邯率秦軍追殺到曹陽,周文再敗,又退至澠池(今河南澠池南)呆了十幾天。章邯軍再次追上周文,大敗楚軍,周文自殺。
周文軍敗後,圍困滎陽的楚軍將領田臧等人互相謀劃道:「周文戰敗後,秦軍必然很快到來,我軍包圍滎陽還沒有攻下,秦軍來後內外夾擊我們,我軍必敗。不如派少許兵力監視圍困滎陽秦軍,以精兵迎擊東進的秦軍。現在假王吳廣驕縱,不懂用兵計謀,無法和他商量計議,不殺了他,恐怕要壞事。」因此幾個將領共同詐稱陳勝的命令,殺了吳廣,將其首級獻給了陳勝。陳勝承認了既成事實,派使者賜給田臧令尹(楚國稱宰相為令尹)的大印,讓他做統軍的上將。田臧於是命令李歸等將領繼續在滎陽城下監視圍困城內秦軍,自己率精兵西去到敖倉(今河南鄭州西北)迎擊章邯所部秦軍。雙方交戰後,田臧戰死,所部潰散。章邯進兵到滎陽,擊敗了李歸所率楚軍並殺死了李歸等。 陽城人鄧說率軍駐守於郟(今河南郟縣,《史記》原作「郯」,在今山東郯城,應誤),被受章邯指揮的另一秦將擊敗,鄧說的部隊潰散逃回陳縣。銍(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伍徐率軍駐守於許(今河南許昌市東),被章邯軍擊敗,伍徐的部隊都潰散逃回陳縣。陳勝誅殺了鄧說。
章邯打敗了許縣的伍徐後,就進攻陳縣,楚國的上柱國(楚國最高等武官名)房君(封號)蔡賜戰死。接著,章邯又進攻陳縣西邊的楚軍張賀部,陳勝親自出城督戰,結果楚軍依然戰敗,張賀戰死。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退到汝陰(今安徽阜陽),隨即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縣東南),其駕車的御手庄賈叛變,殺了陳勝投降秦軍。陳勝死後被葬在碭(今安徽碭山縣南),謚號為隱王。
陳勝死後,他從前的近侍、將領呂臣組織了一支頭戴靑帽的軍隊(蒼頭軍),從新陽(今安徽界首縣北)起兵,北上攻佔陳縣,殺死了庄賈,重新將陳縣納入楚軍控制。
這時,先去被陳勝派遣西進的宋留軍已經攻佔了南陽郡,但聽說陳勝已死,宋留惶恐,南陽郡又被秦軍奪回。宋留不能再西進武關,於是向東回師至新蔡(今河南新蔡),遇到秦軍,宋留率軍投降。秦朝將宋留押送到咸陽,將其車裂處死。呂臣收復陳縣後,秦軍的左右校尉又攻陳,呂臣不敵敗走,但又收拾部隊准備再起。他和鄱陽(今江西波陽縣東北)的大盜、當陽君黥布相互聯合,反擊秦軍左右校尉,大破之於青波(即青陂,今河南新蔡縣西南),再次將陳縣納入楚軍控制。這時,項梁也立熊心為楚王了。
陳勝自稱王到犧牲,雖然只有6個月,但是其所發動的反秦起義,已經如決堤之勢,勢不可擋。秦朝最終被陳勝所分封、派遣的王侯將相們滅掉,這都是陳勝首先起義的結果。 魏國復國
陳勝起義稱王後,被秦朝貶為平民的原魏國寧陵君魏咎,前來追隨。陳勝派原魏國人周市帶兵奪取魏國舊地。成功後,眾人擁戴周市做魏王,周巿不肯;齊、趙兩國派使者擁立周巿為魏王,周巿還是堅持拒絕,聲稱必立魏咎為王。周巿派人去陳縣迎魏咎,開始陳勝不放,但周巿一連五次請求,陳勝終於答應。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為歲首,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一月,周巿從陳勝處迎回魏咎為王,魏國復國,周巿任相國。
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諱改正月為端月),章邯擊敗陳勝後,北上進攻魏國並圍困魏王魏咎於臨濟(今河南封丘縣東)。
秦二世二年四月,臨濟危在旦夕,魏咎派相國周市出使齊、楚兩國求援。齊、楚兩國分別派田巴、項它兩將率軍隨周巿援魏。但章邯擊敗了周巿帶來的援軍,周巿亦戰死。
秦二世二年六月,魏咎為了城中百姓安全向秦軍約定投降。談判成功後,魏咎自焚自殺。
秦二世二年七月,魏咎之弟魏豹逃往楚國(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立熊心為楚懷王,恢復楚國)。楚懷王給予魏豹數千人,令其再奪取魏地。魏豹帶兵重新攻略魏地,打下了20多座城池。
秦二世二年九月,魏豹自立為魏王。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二世三年為前208年十月至207年九月),魏豹率軍救趙。隨後,魏豹領兵跟隨項羽入關。
秦亡後,漢元年(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十二月,項羽想擁有魏地,於是改封魏豹為西魏王,讓其遷到河東(秦河東郡),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齊國復國
陳勝在陳縣稱王後,派魏國人周市北略魏地。周巿平定魏地後,繼續東進到戰國時齊國舊地狄縣。秦朝狄縣縣令率軍民固守縣城。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為歲首,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月,原齊國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和堂弟田榮,趁機率領家奴,殺死縣令。田儋以自己是齊王同族,因此自立為齊王,率兵擊退了周巿。之後田儋趁勢率領起義軍東進奪取了齊國舊地,齊國復國。
章邯進攻陳縣後,陳勝敗逃中被殺,但各地義軍尚不知其生死。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諱改正月為端月),曾名義上歸屬陳勝的義軍頭領秦嘉立原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並領兵到方與(今山東魚台北),欲攻打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的秦軍。秦二世二年二月,秦嘉派公孫慶出使齊國,想聯合齊王一起進攻秦軍。齊王田儋說:「聽說楚王陳勝戰敗,但不知生死,你們楚國怎麼不請示我就立新王?」公孫慶反駁說:「你們齊國也沒有請示楚國就立王了,楚國為什麼要請示齊國才能立王?況且反秦是楚國首先起事,應該號令天下!」齊王怒,於是殺了公孫慶。
章邯擊敗陳勝後,北上進攻魏國並圍困魏王魏咎於臨濟(今河南封丘縣東)。秦二世二年四月,魏咎派相國周市向齊、楚兩國求援。六月,齊王田儋率軍救援魏王咎至臨濟。章邯命令士兵口中銜枚夜襲齊國、魏國的軍隊,齊、魏軍大敗,齊王田儋敗死,田榮收集殘部敗走東阿(今山東陽谷縣東北)。
秦二世二年七月,齊國人聽說齊王田儋已死,就另立了原戰國末代齊王田建之弟田假為新的齊王,並以田角為相國,以田間為大將,以抵禦諸侯。
秦二世二年八月,章邯繼續追擊田榮到東阿,將城池圍困起來。楚國項梁聽說田榮危急,於是率兵來救,於東阿城下大破章邯軍。章邯率部向西敗退,項梁緊追不舍。
田榮解圍後,聽說齊人另立了新君,勃然大怒,於是回師攻擊驅逐新齊王田假。田假不敵,逃到楚國,齊相田角逃到趙國。大將田間之前到趙國求救兵,現在也滯留在趙國不敢回來。田榮於是立已死的齊王田儋之子田巿為齊王,自己做相國,並任命自己的弟弟田橫為大將,重新平定了齊地。
項梁追擊章邯時,秦朝派兵支援章邯,章邯軍勢又盛。項梁於是遣使至趙、齊兩國請求出兵共同對付章邯。田榮卻表示,除非楚國殺了跑過去的田假,趙國殺了容留的田角和田間,齊國才會出兵。楚懷王不肯殺田假,趙國也不願殺田角和田間,因此齊國發怒拒絕發兵相助項梁。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趁項梁小勝後輕敵麻痹發動突襲,項梁大敗身死,楚軍向東敗走。章邯認為楚地已不足擔憂,於是北上進攻趙國,圍趙王歇於巨鹿。趙王向楚國和各路反秦諸侯求救,田榮仍不發兵。但田榮的孤立政策在齊國內部也引發了很多不滿。秦二世三年(秦二世三年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十月,齊將田都反叛田榮,自行率兵前往援助趙國;二世三年十二月,原戰國末代齊王田建之孫田安,也攻下濟北郡幾座城池,率軍投奔援趙的項羽楚軍。
項羽率軍解巨鹿之圍後,又迫降了章邯,然後率諸侯聯軍西行入關中。漢元年十二月(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項羽大封諸侯。因為田榮沒有出兵援助在東阿救過自己一次的項梁,又沒有出兵援助趙國和西攻秦地,項羽對其很不滿,沒有封其為諸侯王,還把田榮立的齊王田巿改封為膠東王,以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為都城。而齊將田都因主動救趙,被項羽封為齊王,以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為都城。田安也因隨從項羽救趙有功,被項羽封為濟北王,以博陽(今山東泰安市東南)為都城。
趙國復國
陳勝在陳縣稱王建政後,大梁人陳余勸說陳勝北略黃河以北之地,並自告奮勇願領兵前往平定趙地。於是陳勝派以前交好的陳縣人武臣為將軍,以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余為左右校尉,給予3000兵士,北攻趙地。
秦二世元年八月,武臣自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渡過黃河,一路擴充軍隊,得兵數萬人,武臣被立號為「武信君」。武臣率軍攻佔趙地十餘城,並殺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於是趙地剩下的城池都據城堅守不降。武臣轉向東北方攻打范陽(今山東梁山縣西北)。范陽人蒯通(本名蒯徹,漢避武帝諱改徹為通)游說秦范陽縣令向武臣投降。之後蒯通又作為范陽令的使者勸說武臣,讓他接受范陽令的投降封其為侯,然後讓范陽令到燕趙之地馳游,給那些不降的城池看看。蒯通說如此以來燕趙之地的城池自然都會不戰而降,可以傳檄而定千里之地。武臣聽從了蒯通的計策,讓蒯通賜給范陽令侯印。趙地的各地聽說後,有30多城不戰而降武臣。
武臣等人到邯鄲後,張耳、陳余聽說周文西進到戲(今陝西臨潼東)即敗退,又聽說諸將為陳勝出征略地,卻有很多因讒言誹謗而獲罪被殺,還又怨恨陳勝採納他們的計策、不任命他們做將軍而僅僅只授予校尉之職,於是勸說武臣自立為王。武臣於是自立為趙王,並封陳余為大將軍,封張耳為右丞相,而封邵騷為左丞相。
陳勝得到了武臣自立為趙王的消息,大怒,原想殺盡武臣等人的家眷,但是上柱國房君(封號)蔡賜勸陳勝說,現在強秦尚在,如果殺了武臣等人的家眷等於又給自己製造出一個勁敵,不如乘機祝賀武臣等,而讓他們趕快帶兵西攻秦地。陳勝認為說的對,聽從了蔡賜的建議,把武臣等人的家眷軟禁在宮中,而封張耳之子張敖為成都君。接著陳勝派使者前往祝賀武臣稱王,並命令催促他們發兵向西攻入函谷關。
但張耳、陳余又勸趙王武臣說:「大王您自立為趙王陳勝是不願看到的,只不過是為了讓您替楚國去西攻強秦,才來祝賀。一旦楚國滅了秦,陳勝必然來攻打趙國。希望大王不要向西進兵,而是北略燕地、代地,南收河內地區(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即秦河內郡一帶),以壯大自己的勢力。」趙王認為有理,於是沒有向西進兵,而是派韓廣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秦時本稱恆山郡,漢避文帝諱改為常山),張黶攻上黨郡。韓廣攻下燕地後,在當地民眾的支持下,也有樣學樣,自立為燕王。趙王武臣大怒,率張耳、陳余進攻燕國。但是武臣一次微服出行時被燕軍捕獲,張耳、陳余數次遣使交涉使者都被殺。幸而趙軍中有一小卒,自告奮勇出使燕營,聲稱燕將如殺了武臣則遂了張耳陳余心願,武臣才被放回。
李良平定了常山郡後,趙王武臣又命他攻打太原郡。李良率兵至石邑(今河北石家莊市西南),秦兵扼守井陘關(今河北井陘縣東南),李良不得前進。秦將詐稱秦二世派人給李良一封信,在不封口的情況下遞給李良,勸李良投降為秦效力。李良不信,但又無法破關,就返回邯鄲請求增兵。
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為歲首,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一月,李良回邯鄲時於途中遇到武臣的姐姐外出,她的隨從有騎兵百餘人。李良誤以為趙王外出,拜伏於路邊。武臣的姐姐酒醉,不知李良是大將,僅派騎士來答謝。李良平時自以為是顯貴,這次覺得在自己的隨從面前丟了臉。此時其隨從中有一人又在其中挑撥,而李良先前得到勸降的秦書後本就有些動搖,於是李良大怒,殺了武臣之姐,率軍襲擊邯鄲。邯鄲方面毫無防備,於是一時間趙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騷均被殺,張耳陳余因耳目較多而逃出。
張耳、陳余收集軍隊,得數萬人。其門客中有人勸張耳說,張、陳二人都是外國人,只有立原趙國王室之後才能於趙國立足。於是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諱改正月為端月),張耳、陳余立原趙王後裔趙歇為王。李良率兵攻打陳余,被陳余擊敗,李良敗走後投降了章邯。
章邯在破項梁軍後,渡河北上攻打趙國。秦二世二年後九月(閏月),趙王趙歇與張耳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秦將王離率邊防軍約20萬圍巨鹿。章邯攻佔邯鄲後,將邯鄲城夷平,遷徙其民於河內。之後章邯駐兵棘原(邑名,在漳水以南),在巨鹿以南築甬道,以運糧供給王離軍。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
趙將陳余北收常山郡之兵數萬,駐軍於巨鹿之北。張耳一再催促城外的陳余解圍,但是陳余不敢也無力解圍。數月過後,張耳大怒,派使者張黶、陳澤責問陳余,並以兩人數十年的交情逼迫。陳余無奈,派5000士兵交給張黶、陳澤,命他們嘗試攻擊秦軍圍城部隊,結果全軍覆沒。當時,各國將領來救趙國的有十餘路人馬,趙相張耳之子張敖也北收代郡之兵萬余屯於巨鹿城北,可是他們害怕秦軍強大,都紮下營寨,不敢跟秦軍交鋒。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閏月),楚懷王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數萬北上以解巨鹿之困。楚軍進至安陽(現在山東曹縣東南)後,宋義逗留46天不前進。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項羽矯詔殺宋義。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一說為漳水),小勝秦軍。然後,項羽親率主力渡河(一說為漳水),並下令全軍破釜沉舟,每人只帶三天干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楚軍過河後擊敗章邯軍,章邯後退。齊、燕、魏等各路救趙軍隊皆作壁上觀,待楚軍大破秦軍時,紛紛也沖出營壘助戰,與楚軍一起圍攻王離軍,最後俘獲了秦軍統帥王離,殺死秦將蘇角,迫使秦將涉間自殺。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巨鹿解圍後,趙王趙歇與張耳出城答謝諸侯。張耳見到陳余,責怪他不救巨鹿,並問張黶、陳澤的下落。陳余稱自己給二人5000軍士,他們進攻圍城秦軍時身死。張耳不信,以為是陳余殺了張、陳二人,仍一再追問。於是陳余怒解將軍印交還張耳,張耳開始愣住未接,後在親隨的勸說下,也就順勢拿回了陳余的將軍印,而且接收了陳余的部隊。陳余於是率親信數百人跑到黃河岸邊的湖澤中捕魚打獵去了。兩個多年至交從此反目。
項羽隨後率諸侯聯軍逼降章邯,又率軍入關中,張耳率軍跟從,趙王歇留在趙國鎮守。
秦亡後,項羽改封趙王趙歇為代王,張耳以跟從入關之功被封為常山王,又將陳余所在的南皮(今河北南皮縣北)附近三個縣封給了陳余。
楚國復國
項梁、項羽領導的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項梁和項羽殺死會稽郡太守於吳(今江蘇省蘇州),號召楚國遺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餘人。
項梁、項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勢如破竹,連敗秦軍,起義軍一路上吸收多支起義軍,起義軍人數迅速擴大到六、七萬人。秦二世派章邯率軍前來來鎮壓,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項梁戰死。
章邯敗項梁後,率軍渡河北擊趙,趙地鉅鹿被秦軍所困,項羽率軍北上救趙並與秦軍展開激戰。最後項羽大敗秦軍,全殲秦軍主力。
劉邦投奔項梁
劉邦時任泗水亭長,當時給縣里押送刑徒前往驪山營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劉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給放了,並與之一起逃到芒、碭一帶的山區里。陳勝吳廣起兵後,劉邦亦起兵並攻下沛縣,殺死縣令,劉邦被推舉為沛公。劉邦所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千人,並聽從於項梁的指揮。
項梁戰死後,劉邦趁項羽帶兵渡河救趙之機,帶兵西進關中並攻破武關,直搗到達灞上(今陝西西安東)。這時,秦王子嬰白馬素車,向劉邦的起義軍投降,秦朝滅亡。
韓國復國
韓國貴族張良,在秦國滅韓後立志報仇復國。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東游,至博浪沙(今河南鄭州市東北)中,張良令力士操鐵椎狙擊始皇,但可惜誤中副車。始皇大怒,傳令天下大規模搜索刺客,張良被迫逃亡,藏匿於下邳(今江蘇睢寧縣西北)。在此期間,張良曾於下邳圯橋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謀略大長。後來項羽的叔父項伯犯了殺人命案,躲藏到下邳,曾得到過張良的幫助和掩護。
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也於下邳聚集了少年百餘人起事響應。章邯於陳縣擊敗陳勝後,陳勝出逃不知生死,陳勝部下義軍將領秦嘉於是立楚國貴族景駒為代理楚王,以留縣(今江蘇沛縣東南)為都城。張良率領部屬想去留縣投奔景駒,正巧在路上碰到了劉邦,並且談得投機,於是就沒有去見景駒,而是跟從了劉邦,做了他的部將。後來張良跟著劉邦到了薛縣,項梁等人共立了熊心為楚懷王。張良一向有復國之志,就勸項梁說:「您已經立了楚國的後代,而原來韓國的諸公子中以橫陽君韓成為賢能,可以立其為韓王,以更多地樹立黨羽。」項梁聽從了張良的意見,派他去找到韓成,立其為韓王,並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韓國復國。項梁又給了他們君臣千餘兵馬,讓他們西去恢復韓國舊地。開始韓王成和司徒張良率軍攻下了原韓地的數座城池,但旋即又被秦軍奪回。韓王成和張良只得在潁川郡一帶打游擊。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楚懷王命令劉邦西征。秦二世三年三四月間,劉邦從洛陽往南走出鐶轅邑(今河南偃師東南)時,張良又碰上劉邦並帶兵跟從他,攻下了韓地十餘座城池,並擊破了秦將楊熊所部。劉邦就命令韓王成留守在陽翟(今河南禹縣,秦潁川郡的郡治),將張良帶在身邊繼續西進。
秦二世三年七月,趙將申陽(趙相張耳的部下)率軍西進,攻佔了原韓國的河南洛陽一帶,並迎接接西進的項羽楚軍於河上。
秦亡後,項羽把原戰國時的韓國地區一分為二,繼續封韓成為韓王,建都於陽翟,但不讓韓成留在韓國執政,而是帶著他東歸到了彭城,後來殺了他;又把原韓國的大部分地區分封給了原趙將申陽,建立了河南國,建都洛陽。
燕國復國
秦二世元年(前210年十月至前209年九月)九月,秦末起義後首任趙王武臣,聽從張耳、陳余「不要西進攻秦,抓緊北略燕代、南收河內以自廣」的建議,派部將韓廣北略燕地。韓廣佔領燕國舊地後,在當地民眾支持下恢復燕國。
趙王武臣大怒,乃與張耳、陳余率軍北攻燕地。但趙王武臣一次微服出行,被燕軍捕獲。燕軍欲以趙王換趙國一半領土。張耳陳余多次派使者前往交涉,都被燕國殺死以求地。二人無計可施之間,趙國一小卒挺身而出,跑到燕營,游說燕將說,張耳陳余都志向遠大,能力超群,早想稱王,燕國抓住趙王不放,正合二人心意;燕國殺了趙王,張陳二人正好可以瓜分趙國,並以為趙王報仇為借口攻燕,以二人的能力互相支持,滅燕就容易了。燕將信以為然,於是釋放了趙王武臣。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秦軍章邯、王離大軍進攻趙國(時趙王為趙歇),圍趙王和張耳於巨鹿。
秦二世三年十月,燕國派大將臧荼援救趙國。巨鹿大戰後,臧荼隨項羽西入關中。
秦亡後,燕國被項羽一分為二,韓廣被項羽改封為遼東王;臧荼因隨項羽入關,被項羽封為燕王,都薊(今北京市西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征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發動反秦起義,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王,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項梁和項羽殺死會稽郡太守於吳(今江蘇省蘇州),號召楚國遺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餘人。
項梁、項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勢如破竹,連敗秦軍,起義軍一路上吸收多支起義軍,起義軍人數迅速擴大到六、七萬人。秦二世派章邯率軍前來來鎮壓,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項梁戰死。
章邯敗項梁後,率軍渡河北擊趙,趙地鉅鹿被秦軍所困,項羽率軍北上救趙並與秦軍展開激戰。最後項羽大敗秦軍,全殲秦軍主力。 劉邦時任泗水亭長,當時給縣里押送刑徒前往驪山營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劉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給放了,並與之一起逃到芒、碭一帶的山區里。陳勝吳廣起兵後,劉邦亦起兵並攻下沛縣,殺死縣令,劉邦被推舉為沛公。劉邦所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千人,並聽從於項梁的指揮。
項梁戰死後,劉邦趁項羽帶兵渡河救趙之機,帶兵西進關中並攻破武關,直搗到達灞上(今陝西西安東)。這時,秦王子嬰白馬素車,向劉邦的起義軍投降,秦朝滅亡。 項羽得知劉邦攻破了咸陽之後,遂率兵從巨鹿前往咸陽,殺死了子嬰,並火燒秦宮殿,大火三日不絕。隨後是長達4年的項羽與劉邦爭奪帝位的楚漢戰爭。
6.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皇帝有哪些
劉邦:高祖出身農家,早年當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曾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服徭役。秦末,為沛縣泗水亭長。送本縣刑徒往驪山(今臨潼東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陸續逃亡,就釋放其餘刑徒,自匿於芒、碭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反秦。是年九月,受蕭何、曹參等擁戴下,聚眾沛縣反秦,稱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項梁,屢與項羽協同作戰。項梁死,劉邦被封為武安侯、碭郡長。後九月,奉令收集陳勝、項梁散卒西向攻秦。僅率數千人自碭郡出發,轉戰半年,兵始逾萬。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陽)。自此攻撫兼施,順利挺進至灞上(今西安東南)。漢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陽,滅秦(見秦末農民戰爭)。當項羽率領起義軍和秦軍主力決戰巨鹿時,劉邦受楚懷王(熊心)的派遣,帶領所部向關中挺進。他迫降宛城,攻佔武關,於公元前206年十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分兵把關,欲為關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
★楚漢戰爭
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也引兵入關。 聽說劉邦已定關中,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十二月,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慮及實力懸殊,乃委屈求全,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今臨潼東北)謝過,項羽謀士范增策劃在宴會上刺殺劉邦未成,此是謂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此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不甘心亡秦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占,率軍東出,八月,回兵復取關中。二年三月,進至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聲討項羽殺害楚懷王之罪,發動楚漢戰爭。四月,大敗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其後,親率主力扼守戰略要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成皋(今滎陽西北),與項羽抗爭兩年余,最終迫使項羽訂鴻溝之盟。五年十二月,圍殲楚軍於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靈璧東南),統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於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漢朝。
據《史記]記載,劉邦原只是個市井無賴,平時好吃懶做,愛說大話,貪酒好色,常借錢不還。但當秦末大亂之際,劉邦奮起草莽,提三尺劍取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起於社會下層的皇帝,驍勇無敵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敗在他的手裡,韓信、彭越、英布等一代英傑,先是為其驅使,效命戰場,功成之後,兔死狗烹,又一一喪命於其刀下。
曾與諸將論楚漢戰爭得失,認為自己之所以獲勝,主要在於重用張良、韓信、蕭何。為帝七載,屢次親征,陸續平定燕王臧荼、楚將利幾、韓王信、陽夏侯陳豨、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反叛,並剿滅韓信、彭越兩大功臣。以和親之策結好匈奴,對南越割據政權實行安撫,重視農耕,休兵養民,使社會趨向安定、發展。
曾作《大風歌》,乃千古絕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位政績】
劉邦即位後,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等,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他還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加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他認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於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他還接受婁敬強干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占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於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劉邦年輕時放盪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後,他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陸賈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劉邦於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他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即「漢律九章」。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後,幾次想廢黜呂後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而逝世。
【漢朝大一統的的歷史意義】
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劉備:漢昭烈帝 劉備 (161-223) 官職:皇帝 皇叔 左將軍 宜城亭侯
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漢昭烈帝劉備(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武器:雙股劍
桃園結義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後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生平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十五歲時外出求學,與同宗劉德然、公孫瓚拜盧植為師,並與公孫瓚結為好友。
184年,黃巾民變爆發,受到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劉備組織起義兵,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後因不滿因公到來的督郵行事,將其捉拿,又痛打一頓,然後棄官逃亡。
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毋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賊戰斗有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190年,再被任為高唐縣尉、縣令,更加入了討伐董卓戰役。不久,被賊兵打敗,投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與田楷一同防禦袁紹,因功被封為平原縣令、平原相。
194年,曹操攻打陶謙,陶謙求救於田楷,田楷帶同劉備一起前往相救並擊退曹軍,陶謙特意送四千丹楊兵給劉備,劉備便依附陶謙,屯於小沛,並被表為豫州刺史。194年,陶謙病死,麋竺、陳登迎劉備入主徐州。後被朝廷拜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195年,被曹操打敗的呂布來投,劉備准他屯於小沛。
第二年,袁術攻打劉備,劉備迎擊,但呂布乘機偷襲下邳,劉備惟有改駐海西,途中打敗了楊奉、韓暹、冠徐、揚閑等人。後來呂布迎回劉備,還其妻子,准他屯小沛,不久又聚合萬余兵。呂布感到危險,出兵攻打小沛,劉備敗走,投奔曹操。後曾想再占回小沛,但被高順所敗。198年,劉備跟隨曹操成功消滅呂布。後還許昌,劉備被表為左將軍,曹操對其禮遇有嘉,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漢獻帝因不滿曹操,令其岳父董承帶詔要誅殺曹操,劉備也加入行動,日常在家種菜,減小曹操的壓力。一日,曹操宴請劉備,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劉備聽後,嚇得筷子也跌了,此時剛好打雷,劉備便對曹操說:「聖人雲『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不久,在南方失利的袁術想北投袁紹,曹操便派劉備攻擊袁術,但軍未到,袁術已病死。
199年,劉備乘機占據下邳,並殺死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守小沛,一方面派遣孫干與袁紹連合,並再連同多個地方勢力起兵反曹。曹操曾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但不成功。200年,董承事敗被殺,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大敗,曹操虜獲劉備妻子,及生擒關羽。
劉備逃至青州,青州刺史袁譚親自迎接,並報知袁紹,袁紹也親到鄴城外迎接。待了一個多月後,以前的部下又重新聚會。不久,曹操與袁紹於發生戰爭,汝南黃巾余軍劉辟等向應袁紹叛曹。袁紹便派劉備率軍與劉辟會合。曹操派曹仁攻打汝南,劉備惟有還軍袁紹。劉備正想離開袁紹,便說服袁紹應南連劉表。袁紹派劉備再到汝南與龔都會合。曹操再派蔡陽攻擊劉備,為劉備所殺。
201年,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的曹操南攻汝南,劉備敗走棄城,並派麋竺、孫干與劉表會面,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准他屯於新野。劉表雖禮待劉備,但對其有所顧忌,而且劉備與荊州很多豪傑結交,所以對他不甚信用,也不接受其北伐意見。202年,曹將夏侯敦、於禁等南侵至博望,相方對持,劉備設下伏兵,火燒自營偽退,夏侯敦敦等追殺,為伏兵所破。
207年,三顧草蘆請得諸葛亮加入,得出隆中對的戰略方針。208年,曹操南下,8月劉表病卒, 次子劉琮即位,遣使曹操投降。劉備知道曹操南下後,棄樊城南逃。劉琮的人馬及荊州人都跟隨劉備南逃,到達當陽時,已集十餘萬人,輜重數千輛,一日只能走十餘里,便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先走,到江陵會合。曹操怕劉備先佔領江陵,派五千精騎追趕,兩軍於當陽的長坂遇上,劉備棄妻子先逃,與大軍失散,幸而於漢津遇上關羽船隊,與劉表長子劉琦的萬餘人,一起逃到夏口。剛好魯肅來探聽消息,劉備便派諸葛亮出使孫權,與孫權結盟,並與孫權將領周瑜、程普的部隊戰於烏林,大破敵軍。
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又征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武陵太守金玄被劉備攻劫死,降者疑為其部下。雷緒也率部曲數萬口人投效。後劉琦病死,諸將推舉劉備為荊州牧,孫權也將其妹嫁給劉備。211年,益州牧劉璋為防衛曹操進攻益州,接受張松建議,邀請劉備入蜀幫忙。派法正帶四千人及巨款送給劉備,劉備便親自率軍入蜀。到達涪城,劉璋親自出迎。張松、法正及龐統都提議劉備可乘機殺了劉璋,但劉備不從。劉璋推劉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璋配給劉備士兵,令他攻擊張魯,但劉備卻未有出兵,而是收買民心。
212年,劉備要求劉璋借兵、借糧還軍荊州,援助孫權,但劉璋只給他一半。而劉璋又發現部下張松私通劉備取蜀,雙方決裂。劉備斬殺楊懷,進逼劉璋,劉�、冷苞、張任、鄧賢等堅守涪城對抗劉備,但被攻克。攻至綿竹關,守將李嚴投降。214年,於雒城被劉循擋攻勢,戰事長達一年,幸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入蜀援助,最終劉璋投降,劉備成為蜀主。215年,孫劉開始爭奪荊州,最後決定將其平分,但雙方關系已經惡化。
217年,劉備率軍北上,並於219年夏天,占據漢中,自稱漢中王,同時佔領上庸。同一年冬天,關羽被孫權所殺,相方正式決裂。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劉備也於第二年自立為帝,建立蜀漢。221年,劉備稱為關羽報仇,發兵東吳,但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打敗,最終撤退到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與李嚴。於223年4月病死,謚號為昭烈帝,5月,將屍首由永安運返成都,八月下葬。
劉備現有兩個墳墓。一個是成都市武侯祠內的惠陵;另一處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特徵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172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須,就此曾被劉璋時官吏張裕取笑。為人不太愛說話,喜怒不形於色,不甚愛讀書,喜玩狗馬、聽音樂、穿美衣服、與豪傑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說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放棄殺死自己。
少時的劉備已夢想有日能坐天子的車。劉備雖然有仁德,但他也是有一個野心的群雄。如劉備住在荊州數年,一次與劉表飲酒時,到廁所時見髀里肉生,感嘆自己早年征戰四處、身不離鞍,但現在征戰不在,髀里肉生,感觸落淚。更多次建議劉表北伐,但劉表都不接受。
家庭
祖父
* 劉雄,被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父
* 劉弘,東漢末年官吏。
妻
* 昭烈皇後,甘氏,沛人,劉禪生母,曾於長阪被困,幸得趙雲解救。後病死,謚皇思夫人,後再追謚昭烈皇後,與劉備合葬。
* 麋夫人,麋竺之妹,於劉備在豫州落難時,麋竺將她嫁給劉備。
* 孫夫人,孫權之妹,與劉備結為政治婚姻,後劉備入蜀,孫權接回她,再無記錄。
* 穆皇後,吳氏,吳壹之妹,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後。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後,稱長樂宮。延熙八年病死,與劉備合葬。
子
* 劉封,劉備養子。本姓寇,後因不援助關羽而令他被擒殺,劉備將他問罪,賜死。
* 劉禪,劉備長子。後登上皇位。
* 劉永,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後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 劉理,劉備三子。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早卒,謚為悼王。
孫
* 劉璇,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 劉瑤,劉禪二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琮,劉禪三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瓚,劉禪四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被劉禪逐出宮,蜀亡後自殺。
* 劉恂,劉禪六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璩,劉禪七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胤,劉理長子,封為哀王。十九歲卒。
* 劉輯,劉理次子,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鄉侯。
曾孫
* 劉承,劉胤之子,封為殤王,二十歲卒。
* 劉玄,劉永之孫,蜀亡後投降,避過永嘉之亂,居於四川成都。
評價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元:「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干:「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鍾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昭烈皇帝:「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諸葛亮上表劉禪:「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
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三國志先主傳》中對劉備的描述:
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備語錄:
劉備脫孤時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曹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曹相反,事乃可成。
劉備,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劉備(161~223)
中國三國時期漢國(習稱蜀國)開國君主。漢昭烈帝 。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朝皇室疏宗。早年販履織席為業 ,好交結豪俠。靈帝末年,從官府進行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投靠公孫瓚。徐州牧陶謙為曹操所攻,備率兵相救,陶謙死,劉備據其遺命,代為徐州牧。與盤踞壽春的袁術相拒,為另一軍閥呂布所乘,敗歸曹操。很為曹操看重 。因謀殺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統眾數萬人。建安五年(200),被曹操擊破,往依袁紹。官渡之戰後南奔劉表。因聲望日高,劉表對他有所防備。十三年,曹操南伐,劉表去世,子劉琮降。劉備逃至夏口,採納諸葛亮之議,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見赤壁之戰),據有荊州之地。十六年,率軍數萬人應益州牧劉璋之請,西入蜀。後劉備攻下成都,推翻劉璋統治,奪得益州。二十四年,擊斬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率軍親征,無功而還。劉備遂佔領漢中,為漢中王。同年 ,關羽被殺,荊州為孫權奪去。蜀國規模自此基本確定。
劉備知人善任,有名將關羽、張飛為左右手;自得諸葛亮,信任專一,言聽計從,措施得宜,故能在地狹民少的蜀地,開創與魏、吳鼎立局面。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都成都。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孫權遣使求和,不許。次年,兩軍決戰於夷陵,因戰略錯誤,且相持七八個月,蜀軍疲憊,士氣低落,為吳國大將陸遜所敗 ,損失慘重。劉備逃歸白帝城。第二年病重,託孤於丞相諸葛亮,不久卒。
劉秀:中國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秀,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欽曾任南頓令。公元25~57年在位。赤眉、綠林起義爆發後,地皇三年(公元22年),劉秀與其兄劉演為恢復劉姓統治,起事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組成舂陵軍。地皇四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劉玄北都洛陽後,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後歸附劉秀,成為他的有力支柱。此後,劉秀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編了河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擴充了實力,因此,關西稱劉秀為銅馬帝。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玄立劉秀為蕭王,派使者召他去長安。耿弇對劉秀說:「如今劉玄當皇帝,山東(指崤山以東)諸將各干各的,劉玄的皇親國戚在長安橫行霸道,百姓反而懷念王莽,由此可見劉玄必敗。應當由您來定天下。」劉秀很欣賞這一建議,於是托詞河北未平而不去長安,從此同劉玄分手。隨後,耿弇協助劉秀鎮壓銅馬、青犢等農民起義軍。劉秀稱帝後,授建威大將軍、封好疇侯,率部擊敗鄧奉、延岑等割據勢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請求攻齊,並保證平齊。五年,奉命討伐齊地的張步。以劇縣(今山東昌樂西)為都城的張步命其將費邑率軍駐歷下(今山東濟南),分一部駐祝阿(今濟南西),在泰山至鍾城(今泰山北)一線列營數十,准備迎擊耿弇。耿弇避開張步的泰山防線,渡過黃河,進攻祝阿,破城前網開一面,讓守軍逃向鍾城。鍾城守軍也跟著潰逃,費邑命其弟費敢退守巨里(今屬濟南)。耿弇兵臨巨里城下,命令加緊准備攻城器械,揚言三日後攻下巨里。又在從歷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設伏兵,准備圍城打援。三日後,費邑果然來援。耿弇聞訊大喜,率部居高臨下襲擊援軍,陣斬費邑,取其首級向巨里城內示威。費敢及其部屬嚇得棄城逃歸劇縣。耿弇將守軍四十餘營壘全部攻佔。張步令其弟張藍率精兵兩萬守西安(今山東淄博東北),另派萬餘人守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 。耿弇進軍西安和臨淄之間的畫中。西安城小而堅,臨淄大而難守。耿弇揚言五日後攻西安,到時卻突然襲擊臨淄,半日而下。張藍棄西安而撤回劇縣。張步見臨淄一失,劇縣難守,便集中 20萬軍隊進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穩,收復臨淄。耿弇聞訊後上書已到達魯(今山東曲阜)的光武帝說:「臣據臨淄,深溝高壘。張步從劇縣來攻,疲勞飢渴。欲進,誘而攻之,欲去,隨而擊之。臣依營而戰,精銳百倍,以逸待勞,以實擊虛,旬日之間,步首可獲。」隨即派一支部隊到淄河引誘張步來攻。張步追至臨淄東門外,耿弇乘其與守軍激戰時,自率精兵側擊張步營壘,予以重創。戰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揮刀斷矢,繼續戰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張步要撤,事先設伏兵於張步的退路,掩殺張步軍,一直追到鉅洋水(今山東壽光西)。此時,光武帝來到前線慰勞,大會群臣說:「過去韓信破歷下,現在耿將軍攻祝阿,這都是齊地的西面,功勞相當。但韓信襲擊已降,耿將軍獨拔勁敵,其功又難於韓信。三年前耿將軍就下此決心,可謂有志者事竟成。」會後,耿弇繼續追擊張步,迫使張率10萬人投降。耿弇戰功卓著,先後攻克46郡300餘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於鄗(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劉秀打敗了赤眉農民軍,控制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建武六年統一了關東,使河西的竇融歸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後平定天水、巴蜀。經過12年時間,劉秀終於完成了統一事業。
善於識人的光武帝將運籌帷幄的鄧禹比喻成張良,將秉公執法、長期鎮守後方的寇恂比喻成蕭何,將性格剛毅、文武雙全的賈復比喻成曹參,將忠勇無敵與殺罰果斷的吳漢比喻成周勃,而在他心中,功高蓋主的戰神將軍韓信的位置非耿弇莫屬了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他雖封功臣為侯,賜予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預政事。對諸侯王和外戚的權勢,也多方限制。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一方面進一步抑奪三公職權,使全國政務都經尚書台,最後總攬於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強監察制度,提高刺舉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許可權和地位。又令全國共並省400多個縣,吏職減省至1/10。與此同時,劉秀還採取了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建武六年下詔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起西漢後期和戰爭期間有所減輕。他前後九次下詔釋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使流民返回農村,促進生產。他統治的時期,史稱中興。
建武十五年,劉秀針對當時「田宅逾制」和隱瞞土地戶口的嚴重現象,下令全國檢核土地戶口。郡縣守、令不敢觸動貴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過程中「多為詐巧,不務實核」,「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結果,激起各地農民的反抗,郡國的豪強大姓也乘機作亂。對此,劉秀採取了不同的對策。對於農民的反抗斗爭是進行分化和鎮壓,對於大姓兵長,則在處死度田不實的十幾名郡守之後,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強地主讓步。光武帝在其統治末年還「宣布圖讖於天下」,企圖以儒家學說與讖緯神學的混合物作為思想武器,加強對人民思想的統制。
------------------------------
統一政權的重建
東漢政權建立後,立即出動大軍渡河南征。首先是掃盪更始政權在各地的殘余勢力,然後集中主力鎮壓赤眉軍。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陽。這年十月,劉秀由河北至洛陽,遂定都於此。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天,鄧禹率部到達關中地區,趁赤眉軍撤離長安到扶風(今陝西興平)的時機進入長安。不久,赤眉軍復還長安,擊敗鄧禹軍,迫使其撤出關中。但這時赤眉軍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一方面,關中地
7. 關於鄧姓的歷史和現狀
關於鄧姓的歷史資料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尋根問祖是炎黃子孫們永遠割捨不斷的情結,
姓氏又是每一個人
的標志。我姓鄧,但我卻不知道鄧姓的來源,根在哪裡、始祖是誰、
有哪些名人、
往昔如何,
今日怎樣……所以我對鄧姓的歷史和現狀作
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
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上網瀏覽。
2
、
詢問家長。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體內容
網路
鄧姓的來源
據《元和姓纂》記載,鄧氏源自曼氏。
曼氏是被顓頊帝賜姓為曼的少昊金天氏
的後代,他們所建立的鄧國是殷時的諸
侯國,直至公元前
678
年才為楚國所滅,
鄧國國君的後代遂以國為氏,稱為鄧氏。
另據《鄧氏族譜序》記載,南唐李後主
之子李從鎰曾被封為鄧王,後來為逃避
宋太祖的追殺而改姓了鄧,成為鄧氏的
又一支來源。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體內容
四、
結論。
為鄧姓贏得美名的,
當首推當代偉人鄧小平,
他是中國共產黨第
一代、第二代的主要領導人物,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我國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除了鄧小平之外,
歷史上還出
現了很多的鄧姓名人,例如春秋時鄭國的政治家、法家先驅鄧析,西
漢時蜀中富豪、大夫鄧通,東漢大司徒鄧禹,三國時魏國名將鄧艾、
蜀漢大將鄧芝,宋代思想家鄧牧,元代書法家鄧文源,清代書法家鄧
石如,清末兩廣總督鄧廷楨、海軍將領鄧世昌、詩人鄧輔綸、著作家
鄧顯鶴等。如今,
以人口多寡來算,鄧姓是中國第三十六大姓。據不
完全統計全國約有
702
萬鄧姓人口,佔全國人口總數的
0.54
%。
編輯於 2015-05-21
查看全部3個回答
5條評論
留下評論,萬一火了呢
濱濱數碼1
好贊
熱心網友1
福噓噓
查看全部5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帶鄧姓的100分名字大全周易取名 帶鄧姓的100分名字大全 2020新生寶寶取名
帶鄧姓的100分名字大全,起名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起名的漢字屬性要符合您的金木水火土屬性缺項,帶鄧姓的100分名字大全,金木水火土分析過程嚴謹,起名連起來順口,叫起來好聽!
廣告2019-11-08
鄧姓的歷史發展
源出一源於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給叔父曼季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今天湖北襄陽鄧城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兩周時期,鄧國是周王朝南方較為重要的諸侯國之一,歷經西周、春秋,一直延續了有六百多年,後鄧況徙居南陽新野。遞傳到曼公第47代孫禹公,禹公中興漢室,輔佐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因「雲台首功」而受封為「雲台二十八將之首」。漢和帝劉肇在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孫女鄧綏進入了劉氏東漢王朝權力中心,直至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後。我鄧氏家族也成了東漢王朝最具權勢的外戚家族。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東漢時歸南陽郡管轄,故我支鄧氏在東漢因禹公「雲台首功」、「禹公十三子,後世皆可法」被稱為南陽郡鄧氏。 自曼季之後,鄧國歷鄧晁侯→鄧徽侯→鄧慶侯→鄧恆侯→鄧昆侯→鄧忠侯→鄧輝侯→鄧浩侯→鄧煦侯→鄧杞侯→鄧熹侯→鄧怡侯→鄧沛侯→鄧壁侯→鄧淳侯→鄧衡侯→鄧略侯→鄧宣侯→鄧尚侯→鄧粹侯→鄧明侯,計二十二代(這22代存在杜撰的重大嫌疑 ,而且這些祖先都不姓鄧,而是姓曼,也因此可以完全推斷這22代根本不足信。),經六百餘年,連續世襲侯爵,這是鄧氏先世的鼎盛時期。亡國之後的鄧侯子孫,為紀念故國便以國名為姓氏,稱鄧氏,史稱鄧氏正宗,亦稱曼姓鄧氏。源出二源於蒙古族,屬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珠爾奇氏,亦稱朱爾奇氏、珠勒沁氏,源出成吉思汗四世祖合布勒的長子斡勤巴兒合黑,以長子地位挑選百姓中最勇敢善戰者單建主兒乞氏族,在元朝時期為蒙古主兒乞氏部落,世居薩爾哈占(今新疆河薩爾托海鄉薩爾哈仁村)。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urki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珠爾奇氏多冠漢姓為鄧氏、朱氏。源出三源於滿族,屬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 《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⑴.滿族德敦氏,滿語為Den Hala,滿語「站」,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鄧氏、杜氏等。⑵.滿族棟阿氏,亦稱東鄂洛氏,滿語為Dongga Hala,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後多冠漢姓為鄧氏、佟氏。⑶.滿族董佳氏,亦稱董家氏、棟佳氏,滿語為Do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董佳城(今遼寧新賓)、嘉木湖(今遼寧新賓)、嘉哈(今遼寧新賓夾河村)、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鄧氏、董氏、陳氏等。源出四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漢化改姓為氏。今壯族、哈尼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鄧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鄧氏,世代相傳至今。 《姓氏急救篇注》說:「鄧,古國名,本曼姓,其後稱鄧氏。以國為姓,是為得姓受姓之始。早在炎黃二帝時,一個以鄧(登)命名的遠古部落就已出現在今山東荷澤市巨野縣一帶。這一部落的首領鄧伯溫曾在黃帝時加入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並跟隨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的子孫本來姓姬。鄧姓雖然也屬黃帝子孫,但由於該姓源於帝嚳的兒子契的系統,所以人們認為鄧姓源於子姓。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曹圉(音語,Yu),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主壬,娶妻名扶都,扶都見白氣貫月,感而生天乙,是為成湯。成湯為聖王,創立了商朝。入商以後,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分封到了鄧地,建立鄧國。《路史·後紀九》記載:「初,武丁封叔父於河北蔓(今天湖北襄陽鄧城),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優、鄧其出也。」《世本》說:高宗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為鄧侯,後因氏焉」。成湯傳19世至小乙,小乙之子武丁,是個開拓性的君主,將商朝的版圖大大擴展。武丁佔領當今河南省的地區,在漢水、淮河之間分封了很多小侯國。武丁封其叔曼季於今天的湖北省襄陽市團山鎮鄧城,稱其地為鄧。曼季立國於潁川昭陵之間,國名為鄧國。因此,曼季是鄧姓的遠古始祖。進入春秋後,鄭庄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鄧氏女,並積極參與國家政事,表現出較高的見識和才能,展示了鄧國豐厚的文化底蘊。《春秋·桓公七年》載:「鄧侯吾離來朝。」鄧侯到魯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動,通過訪魯,提高了鄧在東周列國中的政治地位。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國派往鄧國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國使者在鄧國南境遭到(夏阝)(you)國人襲擊,財物被掠,人被誅殺。楚王聞訊大怒,派斗廉率領楚巴聯軍攻打(夏阝)國。鄧國知道後則派了養甥和聃甥率軍援助(夏阝)國,爆發了「楚巴與鄧之戰」,經過三次進退後,楚巴聯軍採用前後夾擊的戰術,打敗鄧國。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發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戰爭。15年後,當楚文王率軍借道鄧國北上攻打申、呂二國時,作為文王舅舅的鄧國侯設宴招待了這位實力強大的外甥。這時,鄧國以騅甥、聃甥和養甥為代表的一批大夫,極力主張乘機殺掉楚文王。但鄧侯固執己見,不聽勸告。結果,楚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攻打鄧國。鄧國最後終於被楚國滅掉。亡國之後的鄧侯子孫和鄧國百姓為了紀念鄧國,便紛紛改姓鄧氏。如鄧扈樂在周宮廷內任卿士,鄧廖為良將於楚,鄧季為賢大夫於吳。 鄧姓發源於今天河南鄧州,大舉南遷於東晉之時,而播遷入閩、粵則早於漢代。漢代中期,鄧況自楚徙居南陽新野。至東漢初,因族人為光武帝劉秀的中興漢室立下大功及與東漢皇室的親戚關系,一躍而成為東漢最顯赫的家族。但至東漢安帝時,有人誣告鄧弘等曾反對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滿,因而使鄧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難。此後,南陽鄧氏不斷外遷,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肅者。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有南陽鄧叔攸遷至福建寧化石壁鄉,後又分支泉州等地(這一說法存在重大謬誤,西晉良吏鄧攸在「永嘉之亂」,沒有避居今福建寧化禾口石碧村,更談不上是鄧氏最早入閩始祖。 )東晉十六國時,中原鄧氏大舉南遷,分布於江南許多省份,以江西、江蘇居多。總之,鄧姓早期主要還是以河南省境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遷入的地方是今山東高密縣一帶。與此同時,已有鄧姓南遷入今四川、廣東等地。至晉代,鄧姓的子孫在北方已落籍於山東、河北、陝西、山西、甘肅、安徽等地;在南方已遷居到今江蘇、湖南、四川等地。至唐代,南陽鄧氏分衍出的支派更多,分別居於甘肅、山西、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區。宋代時鄧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廣西等地。明代福建人鄧顯祖移居台灣,此後,閩粵鄧氏又有一些人向台灣遷徙,進而又有徙居海外者。當代鄧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區、長江流域及沿海一帶,其中江西、湖南、河南為最,四川、廣東、福建、江蘇次之。
1贊·122瀏覽2016-05-13
鄧氏起源和現況的調荃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實質內涵博大精深。在中華姓氏當中,鄧姓不屬於大姓,在全國近13億人口當中,鄧姓人群大約佔了0.54%,總人口在700萬左右,在中國姓氏當中排名第34位。 然而,鄧姓歷史淵源極為深刻,歷代名人紛至輩出,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創造了中華姓氏文化光輝燦爛的奇跡。 鄧姓最早發源於中原。早在炎黃二帝時,一個以鄧(登)命名的遠古部落就已出現在今鄧州一帶。這一部落的首領鄧伯溫曾在黃帝時加入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並跟隨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到了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兒子分封到了鄧地。入商以後,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封到了鄧地,並建立了鄧國。 武丁的叔父本姓曼,名德陽。曼姓是少吳之子的姓氏。少吳是黃帝的兒子,東夷部落的首領,號金天氏,以鳥為圖騰。少吳有二十四個分支,主要活動在今山東境內,至今曲阜尚有一座少昊陵。少昊之子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因有功被少昊賜曼姓,一直下傳到殷商,曼姓在鄧地立國後,鄧國也被稱為鄧蔓或鄧曼。西周時期,鄧與周王室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鄧國版圖被視為周王朝的南部領土。鄧與周王室存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系。到了春秋時期,鄭庄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鄧氏女,並積極參與國家政事,表現出較高的見識和才能,展示了鄧國豐厚的文化底蘊。周恆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國派往鄧國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國使者在鄧國南境遭到鄰國人襲擊,財物被掠,人被誅殺。楚王聞訊大怒,派斗廉率領楚巴聯軍攻打鄰國,鄧國知道後則派了養甥和聃甥率軍援助鄰國,爆發了「楚巴與鄧之戰",並打敗鄧國。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發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戰爭。 十五年後(前688年),當楚文王率軍借道鄧國北上攻打申、呂二國時,作為文王舅舅的鄧國侯明淵設宴招待了這位實力強大的外甥。這時,鄧國以騅甥、聃甥和養甥為代表的一批大夫,極力主張乘機殺掉楚文王。他們認為,將來滅掉鄧國的必為此人,如果不果斷地殺掉他,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然而,鄧侯明淵卻說:「如果這次殺了楚文王,人們會唾棄我的,不吃我祭神所剩下的食物了。"大夫們堅持進諫道:「如果鄧國一旦被滅掉,鄧國的土地和五穀神靈都得不到祭享,鄧侯哪裡還會有祭祀餘下的東西供給賓客呢?"鄧侯明淵固執己見,結果楚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楚軍毫不留情地攻打鄧國。周鰲王四年(前681年),鄧國終於被楚國滅掉。亡國之後的鄧侯子孫和鄧國的黎民百姓,為了紀念鄧國,便紛紛改姓鄧氏。 鄧州有個吾離村,有座吾離冢。吾離也是鄧姓的始祖人物。他的兒子為鄧祁候。楚國滅了鄧國之後,吾離的妹妹鄧曼是楚文王的的母親,亦即為楚武王的夫人。因為西周之間存有甥舅關系,所以亡國只是更號易幟,鄧氏民眾雖然沒有遭受戰爭以及亡國劫難,但是,有的民眾卻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遷徙,擇居於華廈大地。由於他們「系承曼姓,望出南陽」,所以「南陽堂」的匾額,常常出現在全國鄧姓人家的廳堂之上。 由於鄧氏的得姓始祖曼,是殷商第十四代君主祖丁的幼子,而殷商的王室又是黃帝軒轅氏的子姓後裔。因此,鄧姓家族屬黃帝世系。 自鄧曼受封南陽,賜鄧氏以後,分封食采,世襲侯爵。歷晁(2)-徽(3)-慶(4)-恆(5)-昆(6)-忠(7)-輝(8)-浩(9)-煦(10)-杞(11)-熹(12)-怡(13)-沛(14)-壁(15)-淳(16)-衡(17)-略(18)-宣(19)尚(20)-粹(21)-明淵,計22代,經600餘年,連續世襲侯爵,這是鄧氏先世的鼎盛時期。 春秋時,楚文王夫人是鄧曼子孫之裔女。鄧氏22世侯爵明淵稱文王之子為甥,楚文王三子獲悉楚將伐鄧,便向鄧侯淵明傳報,明淵不聽外甥之言,以致鄧國為楚所滅,鄧侯明淵成了亡國之君。 明淵之後的鄧氏世系遞演為:史(23)-和(24)-耀(25)-侃(26)-或(27)-晃(28)-萼(29)-監(30)-愷(31)-安(32)-襄(33)-淪(34)-銘(35)一文仲(36)一灝乎(37)一縉光(38)一成(39)一玢。從明淵痛失侯爵至玢,歷430餘年,南陽鄧氏在沉寂中復甦。從鄧史到鄧耀一連三代都為布衣。至鄧侃,時值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執政。鄧侃幾經努力,開始躋身仕途,在徐州為官。25年後,其子鄧或秉承父志,奮發向上,在周敬王時封中丞大夫。此後幾代,鄧氏族人仕途坎坷,官職不顯。直至公元前314年,鄧文仲才任河東(治所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宰,並岡官調,開始播遷繁衍,從新野遷居河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鄧成任滄州刺史,其子鄧玢浩封為大夫。 漢高祖時(公元前206年)41世中書大夫鄧敏生二子,長子為通,次子為遠。鄧通,西漢蜀郡南安人,本以行船為生,人稱黃頭郎。據傳,漢文帝夜夢有黃頭郎推他上天見玉帝,然後派人找到了鄧通,兩人相見恨晚。因此,鄧通深得文帝寵幸,官至上大夫。漢文帝賜給鄧通嚴道銅山,並允許他鑄造錢幣,富堪敵國。其後百餘年,歷奎(43)-廣漢(44)-錦(45)-明。漢朝皇帝幾經換代,鄧氏族人仍有不少輔佐漢朝者。鄧廣漢,漢宣帝時為長樂府中丞大夫。鄧明,平帝時為御史大夫,時年僅l8歲。東漢開國元勛鄧禹,即是西漢末大臣鄧明的長子,南陽鄧氏第47代世祖。 河南鄧州不遠處有個地方叫新野,新野有一個漢桑城,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小的城。新野是鄧姓主要郡望之一。它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名人。如東漢房子侯鄧晨,娶劉秀的姐姐為妻;江漢的高密侯鄧禹,在劉秀的二十宿將中排在首位;蜀國的車騎將軍鄧芝,是鄧禹的後代;還有魏國的征西將軍鄧艾、漢獻帝奮威將軍高樂鄉侯鄧展,可謂是群眾璀璨,萬古流芳。 第47代世祖鄧禹(2—58),東漢新野人,字仲華。是鄧氏家族史中一面光輝燦爛的旗幟。自小聰明好學,與年長七歲的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劉秀是同窗好友。劉秀起兵反莽後,拜鄧禹為軍師。鄧禹為劉秀「延攬英雄,取信於民,立高祖之業而奪天下"。劉秀對其言聽計從,把他視為劉邦身邊的張良。劉秀於建武元年稱帝,號漢武帝。定都洛陽,統一全國,輝炳東漢。由於鄧禹功高蓋主,被迫交出兵權,回鄧尉山隱居。歷代百姓對鄧禹敬若神明。 三國時期劉備帳下的鄧芝(?-251),是鄧禹的後代,封陽武亭侯,官至車騎將軍。曹操麾下的鄧艾(197—264),封萬城亭侯,征西將軍,為一代各將,幫曹操率軍滅蜀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然而,鄧艾的功績反倒成了他遭殃的禍根。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偏偏鄧艾不知,終被司馬昭殺害於四川。 北宋時,成都有鄧綰(1028—1086)、鄧詢武父子二人。今福建客家鄧姓,湖南、江西鄧姓,均為鄧綰之後。他們都大顯身手,為國建功立業。鄧詢武為宋神宗熙寧年問進士,宋徽宗時擔任吏部侍郎,刑部尚書,恩典為宰相。 江蘇的鄧姓有位傑出的人物鄧廷楨(1775—1846),江寧人,嘉慶進士。他先後擔任過安徽巡撫,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和陝甘總督。曾與林則徐一起禁煙,整頓海防,建築炮台,在廈門擊退來犯的英艦。後來遭受投降派陷害,與林則徐同被革職並充軍伊犁。 廣東的鄧姓大多是客家人。宋末元初,鄧禹的後裔鄧向、鄧升、鄧華山、鄧綰,都是廣東南雄鄧氏開基祖。 大約在宋寧宗慶元年間(公元1195年前後),鄧姓由福建寧化遷往廣東梅縣鬆口,鄧志齋被奉為入粵始祖。他生有九子,分別取名「文、行、恭、敬、仁、義、禮、智、信。」他的子孫散居廣東蕉嶺、饒平、陸豐、惠州等地。 進入台灣的鄧姓,大多在明、清兩代。他們的祖籍在福建、廣東和江西。他們使用的堂號主要是南陽堂,也有使用安定堂、高密堂的。他們把東漢高密侯鄧禹奉為始祖。 台灣的鄧姓記載是從鄧顯祖入台開始的。鄧顯祖江西撫州宜黃人,他先到達福建,後來隨鄭成功入島,住在新化一帶,死後葬在八卦山。 鄧姓在台灣的人數,已進入一百個大姓之列。 鄧姓發展到唐宋之際,南唐後主李璟第八子李從鎰,被封為鄧王,為躲避宋太宗的詔捕,其子天和逃至江蘇,以父封鄧王為姓。因此,至今江蘇省境內的鄧姓多為李從鎰的後裔。 鄧姓移居福建最早是在西晉末年,始祖乃鄧攸。 鄧攸(?一326年),號伯道,東晉平陽襄陵人。現在南方客家又鄧姓,是傳自其侄鄧綏。並遷播至香港、台灣、越南等海外。而客家歷史名人鄧綰,即為鄧綏傳人。鄧綰(1028—1086年)為宋成都雙流人。為北宋官吏,進土第一。熙寧三年(1070年),通判寧州(今甘肅寧縣),時王安石變法。綰與安石政見相同,曾上時政十篇支持變法,歷任集賢閣校理、同知諫院,遷侍御史知雜事、判司農寺,協助安石推行新法。熙寧七年(1074年),續知陳州、湖州,旋遷翰林學士,官至御史中丞。熙寧九年(1076年)因在宋神宗趙頊面前進諫,被頊帝責以有失中丞直諫,故貶於虢州(今河南盧氏縣)。趙瑣崩,趙煦即位為哲宗,降召鄧綰出知州。鄧綰秉性剛烈,厭倦公牘,不願出任,假託病故,取道浙江直下福建,寄跡於泉州仁輔試劍鄉。鄧綰的後裔主要分布在今龍岩市長汀、上杭、連城等縣,並遷播至廣東、江西等。 鄧姓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偉大的氏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當中,鄧姓創造了中華姓氏光輝燦爛的文化。各地鄧姓的郡望以及堂號就是鄧姓氏族文化的歷史縮影。 鄧姓郡望主要有南陽、安定、平陽、長沙、陳郡等。 南陽郡 戰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宛縣,即今河南南陽市。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間地。此支鄧氏以居新野而著稱,開基祖為鄧況。 安定郡 置於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治所在高平,即今寧夏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寧夏中衛、中寧、同心、固原等地。東漢移治臨涇縣(今甘肅鎮原縣東南)。西晉移治安定縣(今甘肅涇川縣北涇河北岸)。其開基祖為東漢武威太守鄧世龍。 平陽郡 三國魏正始八年(247年)置郡,治所在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金殿)。轄境相當於今山西霍縣以南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北魏移治於白馬城(今臨汾市)。開基祖為西晉鄧攸。 長沙郡 戰國秦置郡,治所在臨湘縣(今湖南長沙市),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改為國。東漢復郡。轄境相當於今安徽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浙江天目山以西,浙江新安江江北地區。其開基祖為東晉荊州刺吏鄧祭。 陳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陳縣(今河南淮陽)。西漢改為淮陽國。東漢章和二年(88年)改陳國,獻帝時改為陳郡。三國魏改為陳國,後復為郡。西晉初廢,惠帝時復置。轄境相當於今河南淮陽、太康、西華、鹿邑、柘城等地。支鄧氏,為晉代廣州刺史鄧岳之族所在。 與郡望相關聯的堂號,堂聯,也具有氏族極強的特徵。無論何時何地,人們一看堂號和堂聯就能知道此家族姓什麼,祖籍何處及其他族姓特徵。 鄧姓堂號有南陽堂、高密堂、角宿堂、首宿堂、守藝堂、執藝堂、平壽堂、謙恕堂、遺經堂、三登堂、萃渙堂、承啟堂、十賢堂、敦本堂、嗣藻堂、錦文堂、杖策堂、兩秀堂、集文堂、雍睦堂、報本堂、敦睦堂、繼述堂、世德堂、崇孝堂、積善堂、繩武堂、孝思堂等。 因鄧姓源於南陽,且東漢南陽鄧氏世代顯貴,鄧姓便以「南陽堂」為堂號。鄧禹在劉秀統一過程中功勞巨大,被封高密侯。永平中,畫中興功臣28人圖象於雲台之上,有二十八宿之稱,而鄧禹位居諸將之首,在二十八宿中為第一宿。 鄧姓的通用堂聯是: 東漢家聲遠,南陽世澤長. (望採納,謝謝)
10贊·339瀏覽
歷史上鄧姓的名人有哪些?
鄧姓的始祖,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氏的後裔。曼氏,是我國最早的少數原始姓氏之一。傳說幾千年前,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曾賜少昊金天氏的一個有功德的兒子為曼氏。曼氏開姓之後,世代繁衍,並分出許多支系,而鄧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時,鄧氏一支發展成以鄧為名的侯國。鄧國歷史悠久,直至戰國時代,才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便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將此姓傳了下來,就是鄧氏。對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說:「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姓氏書記載鄧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陽」。這與最初的鄧國位置是相吻合的。從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鄧氏始終繁榮滋長在現在的河南境內,在後來的繁衍之中,鄧姓一直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全國各地播遷。鄧姓之人,無論分處天南地北,皆以「南陽」的堂名傳家,這正表明了宗於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陽發展的這支鄧姓,據《鄧氏家譜》載,已有114代傳人,漢文帝時,官至上大夫的鄧通,是鄧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劉秀的軍師鄧禹,是鄧氏的第47世祖;三國時魏將鄧艾,是鄧氏的第54世祖;晉時鎮國將軍鄧羌,是鄧氏的第62世祖。中國的鄧姓,大多源於這一系源。
19贊·436瀏覽2019-11-12
歷史上鄧姓的名人快快快!
望採納 鄧世昌:廣東省番禺人,海軍名將,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在黃海海戰中,雖彈盡艦傷,仍下令加快速度猛撞敵艦吉野,不幸被魚雷擊中,與全艦官兵250人壯烈犧牲。 鄧石如:清代傑出書法家、篆刻家,其書法以篆字成就最高。篆刻,突破陳規,自開面目,世稱"鄧派",也稱"皖派"。 鄧禹:東漢大臣。明帝即位任太傅,為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鄧芝:蜀漢官拜大將軍20餘年,曾於劉備死後奉使入吳,說服吳蜀結好共抗曹魏。 鄧 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思想家,自稱「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釋、道三教正宗,他有《伯牙琴》、《洞霄圖志》行世。 鄧子龍:豐城(今屬江西省)人,明代抗倭名將,1598年援朝抗倭,戰死釜山南海。 鄧析:春秋戰國時鄭國大夫,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刑名家、法家先驅。他創辦私學,以所作《竹刑》(一部寫在竹簡上的法律)教人,宣傳法治。並且是"名辯學"的倡始者。 鄧 通:蜀郡南安(今屬四川省)人,西漢時蜀中以鄧氏錢遍天下而聞名,為鄧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鄧 禹:南陽(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名將,跟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西。天下平定,功勛顯赫,封高密侯。後繪圖雲台,居二十八將之首,為鄧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鄧 艾:義陽棘陽(今河南省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名將,官任鎮西大將,率軍滅蜀漢,為鄧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鄧 芝:河南省新野人,鄧禹的後裔。三國時蜀國名將。他為將軍二十餘年,賞罰分明,善恤卒伍,是歷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潔的軍事將領。 鄧 攸:平陽(今山西省襄汾)人,東晉晉元帝時南遷前後聲譽卓著的名臣。 鄧 韍:字文度,號梓堂,江蘇省常熟人,明代學者,工山水,能詩文,好宋儒書,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鄧 發:廣東省雲浮市(今雲城區)附城鄉石塘村人,早年外出廣州、香港等地謀生。1925年參加領導省港大罷工,並當選為工人代表。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國發黨廣東省黨部北伐青年工作隊隊長。協助陳延年、鄧中夏、蘇兆征等組織宣傳隊、運輸隊和救護隊,且隨北伐軍出征中原。廣州起義失敗後轉赴香港搞地下工作。經過長期革命斗爭鍛煉,鄧發已成為中國工運領袖之一。1931年夏,鄧發任中央局委員、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保衛局局長,並參加了舉世矚目之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結束後,在陝北任糧食部長。1937年抗戰爆發,任八路軍新疆辦事處主任。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黨校校長。1946年4月8日,鄧發、王若飛、秦邦憲、葉挺等同志在重慶乘飛機返延安途中,在晉西北興縣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難。 鄧廷楨: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清代名將,歷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曾率軍阻擊英艦於廈門,後受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一同被充軍伊犁,三年後被重新起用,著有《雙硯齋詩鈔》。 鄧中夏:湖南省宜章縣人,中共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曾領導長辛店鐵路工人、開灤煤礦工人和省港工人大罷工,1933年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