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惠民生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

法律援助惠民生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

發布時間: 2022-06-28 02:28:25

① 未成年人可以提前申請法律援助

未成年人可提前接受法律援助。在司法活動中對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或者人民法院應當給予幫助,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一條
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理,並適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司法活動中對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或者人民法院應當給予幫助,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②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

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第五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③ 在我國,還有哪些法律是專門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包括沒有責任能力的嬰幼兒和限制責任能力的青少年。《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我國政府一貫重視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並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作出了巨大努力。 在家庭保護方面,我國法律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責任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同時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 在學校保護方面,學校不得歧視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為。 在社會保護方面,鼓勵各種社會組織和公民開展多種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鼓勵新聞媒介和作家、科學家、藝術家及其他公民創作或提供有益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作品,各級政府也應積極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及設施。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傳播有毒有害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不適宜的活動場所。我國法律還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按規定招收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未成年人的,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的勞動或危險作業。國家還規定,對流浪乞討或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由民政等部門負責送交監護人或兒童福利機構收養。法律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不得隱匿、毀棄未成年人的信件,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 在司法保護方面,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應設立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辦理;對審前羈押和審後判決服刑的未成年人,要與成年人分別看管、關押;對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未滿18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新聞媒介不得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判決前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對受過刑事或行政處罰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不得歧視

我國憲法、刑法、民則通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確規定 另外,我國還特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從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個方面具體規定了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責任

④ 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國家立法保障,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最重要。

《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第四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第五條 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第六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第七條 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具體機構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八條 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保護未成年人有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家庭保護
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路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
第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
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第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第十四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展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第十五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第十六條 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
第三章 學校保護
第十七條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未成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發展。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十九條 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青春期教育。
第二十條 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
第二十一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學校、幼兒園安排未成年人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三條 教育行政等部門和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根據需要,制定應對各種災害、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傷害等突發事件的預案,配備相應設施並進行必要的演練,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第二十四條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在校內或者本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應當及時救護,妥善處理,並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五條 對於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
依法設置專門學校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專門學校的辦學條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專門學校的管理和指導,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協助和配合。
專門學校應當對在校就讀的未成年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
專門學校的教職員工應當關心、愛護、尊重學生,不得歧視、厭棄。
第二十六條 幼兒園應當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進幼兒在體質、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諧發展。
第四章 社會保護
第二十七條 全社會應當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開展多種形式的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並採取措施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的和流動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義務教育。
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適合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並加強管理。
第三十條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文化館以及影劇院、體育場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校在節假日期間將文化體育設施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社區中的公益性互聯網上網服務設施,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網服務。
第三十二條 國家鼓勵新聞、出版、信息產業、廣播、電影、電視、文藝等單位和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以及其他公民,創作或者提供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作品。出版、製作和傳播專門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內容健康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國家給予扶持。
國家鼓勵科研機構和科技團體對未成年人開展科學知識普及活動。
第三十三條 國家採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國家鼓勵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推廣用於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新技術。
第三十四條 禁止任何組織、個人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
第三十五條 生產、銷售用於未成年人的食品、葯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不得有害於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標明注意事項的,應當在顯著位置標明。
第三十六條 中小學校園周邊不得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第三十七條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吸煙、飲酒。
第三十八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用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執行國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第三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優先救護未成年人。
第四十一條 禁止拐賣、綁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
禁止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
第四十二條 公安機關應當採取有力措施,依法維護校園周邊的治安和交通秩序,預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佔、破壞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場地、房屋和設施。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救助場所,對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責任;公安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護送流浪乞討或者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場所,由救助場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顧,並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領回。
對孤兒、無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以及其他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
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不得虐待、歧視未成年人;不得在辦理收留撫養工作中牟取利益。
第四十四條 衛生部門和學校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衛生保健和營養指導,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條件,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衛生部門應當做好對兒童的預防接種工作,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積極防治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加強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強對幼兒園、托兒所衛生保健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
第四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發展托幼事業,辦好托兒所、幼兒園,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興辦哺乳室、托兒所、幼兒園。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和訓練幼兒園、托兒所的保教人員,提高其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能力。
第四十六條 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不受侵犯。
第四十七條 未成年人已經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再升學的,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職業教育,為他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
第四十八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有關部門教育和挽救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預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及其監護人或者其他組織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投訴,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五章 司法保護
第五十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在司法活動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五十一條 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理,並適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在司法活動中對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或者人民法院應當給予幫助,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問題的,應當聽取有表達意願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見,根據保障子女權益的原則和雙方具體情況依法處理。
第五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
第五十四條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五十五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並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第五十六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應當保護被害人的名譽。
第五十七條 對羈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應當與成年人分別關押。
羈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應當對其進行義務教育。
解除羈押、服刑期滿的未成年人的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
第五十八條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網路等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以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五十九條 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與犯罪行為的預防,依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執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責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三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教職員工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四條 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五條 生產、銷售用於未成年人的食品、葯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標明注意事項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六條 在中小學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的,由主管部門予以關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允許未成年人進入,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七條 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八條 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的,由勞動保障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六十九條 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七十條 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職責,或者虐待、歧視未成年人,或者在辦理收留撫養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一條 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⑤ 法律援助的未成年有哪些幫助

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抄權益襲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一個重點,中國的法律援助機構一項重視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把未成年人作為優先提供法律援助的對象。為此,司法部與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了《關於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專門規定了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法律援助律師。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人民法院發出制定辯護通知,法律援助機構就會為其提供法律援助。除此之外,法律雖未做出明確規定,但只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幫助,而其監護人為其聘請律師的,就可以優先獲得法律援助。

⑥ 如何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治屏障

現狀:未成年人保護還存在薄弱環節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需要國家、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名公民的自覺行動,但歸根結底要靠法治來保障。」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表示,目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治保障還不夠健全,一些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問題十分突出。例如,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缺失,容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對象;父母嚴重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虐待子女,行政和司法缺乏有效的發現和干預機制;校園內的體罰、虐待、性侵事件時有發生;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屢禁不止;網路不良信息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有立法方面的原因,如一些法律沒有明確保護未成年人的義務主體和法律責任;也有法律實施方面的原因,特別是一些行政部門不能完全做到依法辦事。對此,要努力構建涉及未成年人的法治體系,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個法治環節共同推進。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表示,從當前情況看,未成年人教育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夠均衡,學校法制教育重視不夠,家長在教育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社會教育缺乏系統規劃等等。對此,要健全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推進家庭教育科學化是基礎,落實素質教育是關鍵,補齊社會教育短板是保證。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教授說,過去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回家會變壞,現在卻發現孩子在家裡更容易變壞。因為虛擬世界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和人格的影響甚至超越了某些家庭教育的影響,有必要將社區和虛擬空間納入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的范疇。
針對一些地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形式不重實效的問題,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提出,應當通過動漫、微電影、網路視頻等傳播方式豐富教育手段,切實增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司法:設置重重「防火牆」
在未成年人保護上,各地公、檢、法、司主動回應社會關切,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雲騰說,1984年10月,上海市長寧區法院創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少年法庭,開創了少年司法的先河。近年來,該院建立完善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制度、未成年人心理干預機制、未成年人安置培訓基地等,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雜志社總編輯劉桂明對安徽省池州市公安局創建的「平安校園」服務平台表示贊賞,目前池州市5所大中院校、79所中學、232所小學、171所幼兒園,以及公安、教育、食品葯品監督、城管等部門都接入了「平安校園」服務平台,做到了「沒有被邊緣的學校,沒有被忽視的隱患」。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史衛忠表示,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和「標簽效應」,同時給予外來涉罪未成年人平等的司法保護,2004年起,上海市檢察機關將辦案專業化與幫教社會化相結合,建立起一套多方參與的涉罪未成年人社會觀護體系,走在了全國前列。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陳連福表示,目前,刑訴法規定的限制適用逮捕措施、社會調查、合適成年人到場、社區幫教等制度在執行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達成共識,協調一致。建議建立多部門橫向聯系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溝通意見,促進對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的全程化和有效性。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坦言,近期發生的南京母親餓死女童案件,廣州親生母親長達七八年虐待親生女兒致死等案件,說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特別是監護監督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為加強對處於困境的未成年人的權益保障,民政部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擬於今年出台指導性意見,建立未成年人監護行政監督干預與司法裁判銜接工作機制。
制度:親職教育、干預、監護制度一個都不能少
與會者認為,在保護未成年人方面,我國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有些規定零散、缺乏剛性,難以發揮作用,像親職教育、干預制度、國家監護制度等都需要提上議程,制定出台,發揮效用。
北京市海淀區法院院長魯為說,「問題少年」大多是「問題父母」的產物,許多犯罪少年家庭「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因此,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家庭親職教育制度,即明確規定青年夫婦在做父母之前和犯罪未成年人的父母,必須接受相關培訓,以切實提高其在養育後代、科學教育方面的能力,強化其監護責任。
「還應當建立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制度。」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指出,面臨生存困難、監護困境和成長障礙的未成年人權益遭受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將流浪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問題納入了政策議程,應該以此為基礎,將監護干預的對象從流浪未成年人擴大到整個處於困境的未成年人,為處於監護缺失或監護失當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性監護指導、補充性監護干預、替代性照料撫育等社會保護服務,幫助未成年人過上穩定的生活。
全國婦聯協調處處長張彥紅主張建立國家監護制度。她說,我國立法比較強調親屬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但是對監護人監護能力的規定卻不甚明確,對公權力介入監護的舉措規定得不具體,對有過錯監護人的懲戒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雪梅也表示,我國法律規定,在法定監護人死亡或者喪失監護能力,又沒有其他人員擔任監護人的情況下,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擔任監護人。這一規定已嚴重脫離社會實際,建議取消,建立國家監護制度。國家監護制度應當規定,民政部門對監護人監護有困難的,應當提供必要幫助,保障監護職責實現;對監護人死亡或者喪失監護能力,又沒有其他人員可以委託監護的,由民政部門直接擔任監護人,以充分體現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職責。
立法:找出短板,打上「補丁」
盡管我國已出台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且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繼承法、收養法等都對未成年人保護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但與會人員認為,現有法律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打上「補丁」。
《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雜志社總編輯牛凱表示,未成年人介於兒童和成年人之間,已具備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增強等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利因素。因此,在相關立法中應當明確對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教育的內容,通過預防未成年人被害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止未成年人從受害者向犯罪者「惡逆變」。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吳宗憲提出,依據法律,未成年犯罪人會被取消學籍。這一規定還有待完善,建議修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時,在取消學籍之前設置法定的警告、訓誡程序,提醒學生如果不懸崖勒馬,將面臨開除學籍的後果。這種程序的設置,可以促使不良未成年人停止不良行為,為其繼續接受學校教育提供緩沖。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綜合處處長趙海表示,我國應當制定專門的兒童福利法,建立適度普惠的兒童福利制度。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秘書長馬國華對此表示贊同,並提出了具體的制度設計:明確兒童福利管理機構,改變目前機構分散、職能分割的局面;明確兒童福利案件處理程序,兒童醫療保障制度、安置措施以及社會力量參與兒童福利的途徑等。
馬國華還主張,最高人民法院應盡快出台司法解釋,提高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法律責任意識。對未履行或未恰當履行監護責任的監護人,依法撤銷其監護資格。具體內容應當包括:在未成年人監護缺位情況下,確定成年人監護職責主體;明確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主體;在離婚案中增設未成年人需求和家庭情況的評估。
黃爾梅提出,被害人是未成年人,侵害行為尚未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屬於自訴案件,但是如果侵害者是該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的,由誰來提起訴訟?誰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馬國華的建議是,賦予未成年人獨立的訴權。
馬國華還建議,通過立法或司法解釋,為依法保護被性侵的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新的刑法修正案有望在今年出台。目前較為便捷可行的方法是制定「刑法修正案(九)」時,廢除嫖 宿幼女罪;將強 奸罪名中幼女的年齡提高到16歲,同時增加對未滿16歲男童侵害的規定;擴大對猥褻的懲戒范圍;增加兒童色情製品的內容。

⑦ 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有哪些特殊保護

成年和未成年的保護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傷害未成年人判罰重些

⑧ 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意義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符合法律規定事項的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⑨ 給我點 給未成年人撐起法律的保護傘 的資料

費元吉本報記者李強 實習生張蘋

遭受侵害

誰來維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案例一:少年張王輝9歲時因電擊致雙手和左腿截肢,當時責任方未按有關規定給予賠償,使他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就在這時,唯一能照顧他生活的父親因車禍去世,張王輝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2004年,當接到他請求法律援助的電話後,市法律援助中心當即指派吳小林律師承辦此項援助。吳律師一面走訪有關部門和事發現場,掌握證據,全力為張王輝傷害索賠,同時又積極為張王輝父親交通事故處理提供法律幫助。經過近半年艱苦細致的工作,張王輝終於獲得賠償12萬余元,同時當地政府還給了他享受終身低保的待遇。

案例二:5年前,小學生廖惠因在上學時受到同學毆打,致大腦受傷,經多次治療效果都不佳。廖惠父母均為下崗職工,無力承擔繼續治療的費用,眼看唯一的女兒將受到終身影響,他們心如刀絞。在多次找校方和學生家長協商解決無果的情況下,去年,他們提出了援助申請。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後經過律師和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近半年、數十次協調、取證和有關部門的配合,終於同學校、學生家長達成了賠償協議。

為受到身體傷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為走入迷途的刑事犯罪少年提供法律援助,為生活困難的貧困孩子提供法律援助。近年來,我市通過法律援助進社區、兒童法律援助團現場受理等多種渠道,方便未成年人進行法律援助咨詢,切實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法律援助

為少年兒童成長保駕護航

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經常會遭受來自社會不同方面的傷害,包括醫療事故、交通事故、意外傷害等。但往往因為責任方不履行賠償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面臨終止治療、輟學甚至生存危機。為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市司法部門組織法律援助律師、基層法律服務人員積極開展社區法律援助工作,全市所有社區都與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建立了結對援助關系。去年,成立了女律師服務婦女兒童法律援助團,每月20日,律師團的女律師輪流在市婦聯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建立了由11名律師組成的青少年法律援助骨幹律師隊伍和由23名大學生組成的青少年維權法律援助志願者隊伍,每月22日,骨幹律師輪流值班,接待青少年法律咨詢

5月31日,星期二。律師張建福按時來到御營社區法律援助咨詢點值班。按照規定,每周的這天,綿陽科大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們都要輪流來到這里接待青少年法律援助咨詢。當日,記者從市司法局了解到,我市法律援助訴訟案件平均每年1200餘件,其中涉及青少年維權案件佔全部案件的8%,高於全國平均5%的比例。由於嚴把了辦案質量,確保了未成年人援助案無一投訴舉報。

相關鏈接

近年,我市加強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建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程序制度、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制度、重要案件集體討論制度;全市共建立法律援助中心11個,各部門、組織、鎮鄉法律援助接待站和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120餘個,為未成年人申請法律援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0年以來,全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各類青少年法律援助事項5600餘件次,其中訴訟案件750餘件。

⑩ 法律援助為未成年人提供哪些幫助

您好:
未成年人是有權利申請法律援助的,在列明的可以申請的法律援助案件里,除了以法人為援助對象,其他情況都有可能性。針對未成年嫌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由檢察機關與法律援助中心聯系,再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人
1、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具備法定條件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些法定條件是:
(1)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權利或法律允許行使的權利;
(2)為主張、確認、維護、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需要法律援助;
(3)因經濟困難確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2、符合法律明文規定的法事人,即可經過法院指定獲得法律援助。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盲聾啞等殘疾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審判中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被害人也可申請法律援助
依照我國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該負責人說,目前,市檢察院一分院已與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簽署了《聯合開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檢察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確因經濟困難而無力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並連同書面告知書一並送達被害人。
只要符合法律援助的相關條件,未成年人也是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是為了無法獲得委託人的人能夠正常享有為自己辯護的能力和條件,來為其指定律師為其進行辯護或是給予幫助。

熱點內容
大學作文道德 發布:2025-01-24 19:24:28 瀏覽:433
刑事訴訟法證人強制 發布:2025-01-24 19:13:28 瀏覽:839
最新四川省消防條例 發布:2025-01-24 17:15:06 瀏覽:44
民用航空飛行條例 發布:2025-01-24 17:15:01 瀏覽:405
別人為我死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24 17:03:05 瀏覽:244
反恐怖主義法立法宗旨 發布:2025-01-24 16:55:15 瀏覽:518
中國合同法以成文法形式出現 發布:2025-01-24 16:21:33 瀏覽:132
我國立法上關於補強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1-24 16:15:30 瀏覽:440
論述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 發布:2025-01-24 16:00:55 瀏覽:749
交通法規39條 發布:2025-01-24 15:54:57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