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利益沖突
㈠ 律師利益沖突規則
法律分析:一、絕對利益沖突(絕對利益沖突的情形,即使當事人同意也不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不得與當事人建立或維持委託關系:
1.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或代理與本人或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的。律師辦理訴訟或非訴業務,其近親屬是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的。
2.曾經親自處理或審理過某一事項或案件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審判人員、檢察人員、仲裁員,成為律師後又辦理該事項或案件的。
3.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同時擔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但在該縣區域內只有一家律師事務所且事先徵得當事人同意的除外。
4.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同時擔任爭議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員為一方當事人,本所其他律師擔任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5.在非訴訟業務中,除各方當事人共同委託外,同一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同時擔任彼此有利害關系的各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6.在委託關系終止後,同一律師事務所或同一律師在同一案件後續審理或處理中又接受對方當事人委託的。
7.其他與上述情形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為應當主動迴避且不得辦理的利益沖突情形。
二、相對利益沖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託人並主動提出迴避,但委託人同意其代理或繼續承辦的除外。
1.接受民事訴訟、仲裁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託,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3.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非訴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託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4.律師事務所與委託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託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擔任該託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5.在委託關系終止後1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託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託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二十三條 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健全執業管理、利益沖突審查、收費與財務管理、投訴查處、年度考核、檔案管理等制度,對律師在執業活動中遵守職業道德、執業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㈡ 一個案子有利益沖突的三個人找一個律師可以嗎
法律分析:一個案子有利益沖突的三個人不可以找同一個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三十九條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律師辦理刑事案件規范》 第七條 律師不得接受同一案件兩名以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參與刑事訴訟活動。
㈢ 律師利益沖突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利益沖突"是一個舶來的概念,描述的是這樣一種情形:受不特定或特定人士委託的代理人違反了忠實於不特定社會公眾利益或特定委託人利益的義務,在執行代理職責過程中濫用了委託關系和代理權,使委託人的利益受損而使自己獲益(包括直接受益和間接受益)。利益沖突可以分為直接利益沖突和間接利益沖突兩大類型,即委託人與受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和同一受託人的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㈣ 律師方面有關利益沖突和迴避的問題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於2017年修訂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范》(以下簡稱專「《律師職業規范》」)屬,該規范第四節(從第四十九條至第五十三條)均為利益沖突審查條文。其中第四十九條規定:「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利益沖突審查制度。律師事務所在接受委託之前,應當進行利益沖突審查並作出是否接受委託決定」。
該條再次印證筆者在開篇處提及律所建立利益沖突審查制度的必要性。經過審查後,若發現辦理委託事務的律師與委託人之間存在利害關系或利益沖突的,則不得承辦該業務並應當主動提出迴避。
(4)律師利益沖突擴展閱讀:
同一律師事務所或同一律師同時」出現的頻率為四次、其他三種情形也離不開「同一案件」這個關鍵,也涉及到近親屬關系問題。
這些情形下律所不得接受當事人委託,因為彼此之前的利害關系比較明顯,同一案件利益對立雙方同時出現在一家律所,兩位代理律師抬頭不見低頭見,很難保證案件信息的保密性,亦很難實現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
㈤ 律師利益沖突有哪些情形如何迴避
律師執業利益沖突的類型
利益沖突的理論分類有兩種,即同時性利益沖突和連續性利益沖突。同時性利益沖突包括律師與委託人的利益沖突、現行委託人和現行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兩種;連續性利益沖突也分為現行委託人和前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由於律師的職業流動導致的推斷性利益沖突。下面作簡要分析。
(一) 律師與委託人的利益沖突。該類沖突的表現多樣,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1、 感情沖突。最典型的例子是律師與委託人之間產生或存在戀情的時候,很難判斷律師勤勉忠誠的代理行為究竟是出於職業的職責和道德還是出於對情人的保護。這樣的話律師就有可能基於私人的利益而進行違反執業規則的活動。
2、 商業交易。當律師接受代理委託人的事項是以取得委託人的某種商業利益(如股權、債券等)為對價時,律師代理行為的純潔性就值得懷疑。
3、 為委託人提供經濟幫助。其可能後果是:(1)剛入行的律師大多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向委託人提供經濟幫助,所以此舉容易導致老律師對新律師的不正當競爭。(2)容易導致委託人在選擇代理人時受此利益勸誘,而不是考慮律師的業務水平。(3)根據代理活動進行到某一階段時的成果,律師已經能夠取得一定的收益,而繼續下去將有較大風險,那麼律師就可能不去最大限度地考慮委託人的利益,而選擇停止代理活動。
(二) 現行委託人與現行委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有利益沖突的雙方當事人可能尋求同一名律師為其進行代理;另外,律師代理某委託事項過程中,與現行委託人有利益沖突的對方當事人請求該律師為其代理另一事項,律師若是接手後一委託,就難以保證對兩個委託人的保密和忠誠義務。
(三) 連續性利益沖突。律師在前一代理所獲取的信息,如果違反保密義務,將其用於後一代理並且有損害前委託人的可能,就可以判斷前後代理存在連續性利益沖突,或者說前後兩個案件具有實質聯系。例如,律師甲完成委託人A的代理事項不久,A與B發生糾紛,B委託律師甲代理其起訴A,若允許甲接受代理,甲就可能利用在前代理獲取的對A不利的信息來攻擊A。
(四) 推斷性利益沖突。其中有兩種情況,一是轉所的律師,由於可能獲取了原律所委託人的信息(許多律所都有案件討論制度),若接受原律所委託人的對方當事人委託,就可能對原律所委託人不利。例如,律所A的律師甲接受了原告的委託之後,律師乙從A所轉到B所,而被告找到B所要求律師乙為其代理此案。二是曾經是政府官員或司法人員、仲裁員的律師,因其可能獲取了原任職部門的管理對象的信息,在代理的事務屬於其在原任職部門經辦過的事務時,就可能對對方當事人不利。這就是所謂「旋轉門問題」。
也有學者根據律師與本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及其律師之間是否具有直接的利益關系,將利益沖突分為直接利益沖突和間接利益沖突。直接利益沖突是律師與本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及其律師之間存在著直接和利害關系,使得律師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必然損害一方當事人的權益從而造成該當事人利益損失的利益沖突行為;間接利益沖突是指律師與本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及其律師之間存在一定的利害關系,使得律師在為本方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有可能造成一方當事人利益損失的沖突行為。注這種分類雖過於抽象,但在處理和規制利益沖突行為時具有指導作用,對直接利益沖突的處理是禁止,而對間接利益沖突的處理是指導,允許委託人對利益沖突的豁免。
㈥ 律師迴避規則與利益沖突規則的區別
律師迴避制度是出現下列情況1、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託,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3、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託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利益沖突是指不同利益主體基於不同需要在爭取利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糾紛和利益爭奪的一種對抗性的互動過程。這種矛盾狀態只有藉助利益主體間的關系才能真正形成並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得到解決。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四十八條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利益沖突審查制度。律師事務所在接受委託之前,應當進行利益沖突審查並作出是否接受委託決定。
第四十九條辦理委託事務的律師與委託人之間存在利害關系或利益沖突的,不得承辦該業務並應當主動提出迴避。
第五十二條委託人知情並簽署知情同意書以示豁免的,承辦律師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應對各自委託人的案件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將與案件有關的信息披露給相對人的承辦律師。
㈦ 律師利益沖突規則
法律分析:律師的利益沖突規則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利益沖突規則的本體,二是利益沖突規則的例外或者豁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㈧ 律師執業利益沖突規則
法律分析:一、絕對利益沖突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不得與當事人建立或維持委託關系: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或代理與本人或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的。律師辦理訴訟或非訴業務,其近親屬是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的。曾經親自處理或審理過某一事項或案件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審判人員、檢察人員、仲裁員,成為律師後又辦理該事項或案件的。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同時擔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但在該縣區域內只有一家律師事務所且事先徵得當事人同意的除外。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同時擔任爭議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員為一方當事人,本所其他律師擔任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在非訴訟業務中,除各方當事人共同委託外,同一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同時擔任彼此有利害關系的各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在委託關系終止後,同一律師事務所或同一律師在同一案件後續審理或處理中又接受對方當事人委託的。其他與上述情形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為應當主動迴避且不得辦理的利益沖突情形。2、絕對利益沖突的情形,即使當事人同意也不行。
二、相對利益沖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託人並主動提出迴避,但委託人同意其代理或繼續承辦的除外。接受民事訴訟、仲裁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託,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律師事務所與委託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託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擔任該託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在委託關系終止後1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託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託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三十八條 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和其他人不願泄露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但是,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事實和信息除外。
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第四十條 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私自接受委託、收取費用,接受委託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二)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
(三)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的權益;
(四)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
(五)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
(六)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
(七)煽動、教唆當事人採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
(八)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
㈨ 律師在執業時,發生利益沖突應怎樣解決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