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高新公共法律服務
① 七下蘇教版思想品德復習提綱
初一思想品德期末復習提綱(20—26課)(考試范圍:14—26課)
第20課 法律護我成長
1 為什麼(法律)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
①未成年人年齡小,發展還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權利更容易受到忽視甚至侵害。 ②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護就是保護國家和民族的明天。
2 保護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線是什麼? 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其中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
3 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哪兩部?
(第一部)未成年人保護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21課 護佑生命安康
1 生命健康權是未成年人人身權利中最重要、最起碼的權利。
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既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也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康。
3 未成年人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
①首先要懂得生命的價值,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 ②其次要多學一些衛生保健方面的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③再次,要抵制不良誘惑,糾正不良行為; ④最後,當遭遇危險時,要沉著冷靜,採取最佳的應對措施。
第22課 築起「防火牆」
1未成年人怎樣才能健康成長?
①除了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進行特殊保護外,②更需要未成年人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③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依法保護自己。
2 未成年人如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未成年人應自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覺抵制社會不良影響,自覺與社會各方面的保護相配合,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3 未成年人如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面對不良社會影響,青少年應該怎麼辦?
①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注意自己對真與假、是與非、美與丑的分析和辨別能力;
②其次要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集體活動,自覺把自己置於正面的教育氛圍中,不進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不亂交朋友。
4 在面臨險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怎麼辦?
①要冷靜、沉著、機智,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最佳方法, ②以保護生命為第一原則, ③要依法進行自我保護。
5面對不法侵害哪兩種極端行為是不可取的? 忍讓與報復
6 維護合法權利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種重要方式是什麼? 打官司
7 維護合法權利的途徑有哪些?
①直接找侵權者交涉; ②向有關管理部門申訴; ③運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
8 中學生上網有哪些利和弊?
利:正確上網可以拓寬獲得知識的途徑;可以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有利於培養自己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利於提高自身素質。
弊:容易迷戀網路游戲;浪費時間、影響學習;危害身心健康;甚至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第23課 不以規矩 難成方圓
1 「不以規矩難成方圓」說明了什麼?——做任何事都要有規矩。
2 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則維持,而這一準則需要法律確定和人們的自覺維護。
3 社會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 社會生活秩序、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等。
4 公共秩序有什麼作用?
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
5 如何遵守社會公共秩序?
遵守社會公共秩序要從小事做起;要自覺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和意識;自覺遵守公共場所明文規定的規章制度。
6 社會生活中有哪些違反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
社會生活秩序方面: 到學校滋事鬧事,打110報假警,打120、119電話玩。
公共場所秩序方面: 在廣場、街頭亂扔果皮廢紙,在影劇院、展覽館吵鬧,購物付款不隊。
交通秩序方面: 闖紅燈,亂穿馬路、開車超速,超載運輸。
7 如何減少這些現象的發生?/如何讓人們自覺維護社會秩序?
①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質,強化公民的誠信意識。 ②要加強法治,依法懲治那些不守規則、秩序的行為。 ③還必須將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第24課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1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方針。
進入改革開放的標志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的召開。
2 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標志是——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3(1978年開始)近三十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最快時期,人民收入增長最多時期。
4什麼時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2000年
5 改革開放有什麼意義? 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是我們的富民之路。
6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7 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什麼? 實現和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
8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麼?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
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發展生產力。
10 對外開放有什麼意義?
我國把對外開放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不斷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既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文明成果來加快現代化建設,又走向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開創了世界進入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11 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的原因是什麼?
①堅持改革開放的戰略方針; 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發展生產力;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25課 偉大的旗幟
1黨的指導思想:1921年黨誕生時:馬列主義; 1945年黨的七大:……毛澤東思想;
1997年黨的十五大:……鄧小平理論; 2002年黨的十六大: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始終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②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③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說說現實生活中黨和政府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例。 黨和政府
①引進人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各地積極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地方經濟;
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強農村廣播電視設施建設,發展社區文化,擴大對外文化交流;
③開展扶貧開發工作,實施再就業工程,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免除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
4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要求)是什麼?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①強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②強調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強調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和諧發展。
26課 萬眾一心奔小康
1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
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與發達國家比,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很不平衡。
2 黨的十六大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繪制了21世紀頭二十年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必須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 ②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 ③必須切實加強文化建設;④必須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⑤必須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
4 我們的家鄉有什麼變化?
①大力招商引資,加快東部城區的開發建設; ②引進人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③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已成為新興的旅遊城市;④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豐衣足食、 安居樂業。
5 為什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①艱苦孕育著希望,奮斗孕育著成功。 ②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是一代代人的艱苦奮斗,才有祖國的自立自強、興旺發達。 ③只有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奮力拚搏,才能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才能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6 中學生在生活中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應怎樣從實際生活做起?
從日常學習生活小事做起,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學習上: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攻克難題。 生活上:勤儉節約、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
7 我們青少年現在可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些什麼?
①認真學習、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②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為本地經濟文化建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8 我們將來准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些什麼?
①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服務群眾; ②關心社會,樂於奉獻,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我也學蘇教哦O(∩_∩)O~
② 高新技術企業增值稅有什麼優惠政策
企業所得稅優惠:
1、高新技術企業對其來源於境內、外所得可以按照15%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總產值70%以上的,經稅務機關核定,減按10%的稅率徵收所得稅。
2、新設高新技術企業在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內取得的所得,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可享受兩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3、企業為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經費投入,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4、高新技術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可稅前扣除的比例提高至8%,超過部分,可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可以按照其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5、企業購進並專門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低於100萬元(含100萬)的可一次性在稅前扣除;單位價值高於100萬元的,允許按不低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折舊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選擇採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進行加速折舊。
6、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我國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軟體生產企業的工資和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稅前扣除;即征即退的增值稅款(實際稅負超3%的部分)用於研發軟體產品和擴大在生產的,可作為不徵收收入。
(2)蘇高新公共法律服務擴展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一條所稱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是指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
第三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第四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實際管理機構,是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員、賬務、財產等實施實質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機構。
第五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三款所稱機構、場所,是指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場所。
參考資料:網路-企業所得稅
③ 用史實說明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是怎樣逐步融入國際社會的
一)中國正在逐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
過去20多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從封閉走向開放,並逐步擴大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主動參與者。世界銀行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少數幾個最大的贏家之一。中國的國際貿易規模在過去22年裡擴大了約22倍,世界排名從開放之初的第3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9位,年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從80年代初的不到20億美元,上升到現在的400億美元左右,從1993年以來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資東道國,如今累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已達3500億美元。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中國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吸收外國投資與擴大國際貿易,有力地促進了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推動了國內經濟體制改革,提高了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增強了綜合國力,使中國在國際經濟與政治事務中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之所以在經濟全球化中贏得主動,是因為中國政府從本國的比較優勢出發,制定了正確的對外開放戰略,並一以貫之地加以實施。總體而言,中國的比較優勢主要是其低廉的勞動力與土地,成體系的製造業基礎和潛在的巨大市場規模;比較劣勢則主要是一些重要技術開發能力弱、某些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和經濟體制中存在的缺陷。中國並行地在汽車、石化等「制高點」領域實行:進口替代」戰略和在勞動密集型部門實行「出口導向」戰略。這兩種戰略的同時實施,使中國避免了其他單純實行「進口替代」戰略的發展中國家所出現的國際收支嚴重失衡惡果。為了克服體制上與國際規則不接軌的劣勢,中國在經濟特區、開發區等局部地區率先實行與國際接軌的體制和優惠政策,這種局部突破的策略有效地促進了吸引外資與國際貿易的擴大。
上述開放戰略雖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成本也相當高。例如,汽車、石化等「制高點」產業由於長期受到過度保護,其國際競爭力一直較低;出口導向部門具有「大進大出」的特點,與國內經濟聯系少,對國內經濟的帶動作用有限;國內市場的部門分割與地方保護現象普遍存在,大國經濟的優勢難以發揮;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在稅收、市場准入、投融資等諸多方面存在著普遍的差別待遇,嚴重影響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等等。
中國加入WTO以後,在新的國際環境下,以往實行的「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並行的戰略將有必要調整,逐步轉向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謀求競爭優勢的戰略。競爭優勢的基礎是比較優勢,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較多的研究。人們通常強調的是中國勞動力供給充裕、價格相對較低的優勢,國家幅員遼闊,某些資源供給充足的優勢等。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值得重視的優勢。
一個優勢是大國市場的規模經濟。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且處在經濟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長階段,人均收入正接近1000美元。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中國已經和正在進入對具有顯著規模經濟效應的家電、汽車、電子通信等產品的需求迅速擴張期。這一市場條件有可能使某些相關產業形成世界上特有的規模經濟效應,其中既包括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也包括由於產業聚集而形成的外部規模經濟。由此而產生的低成本不僅會使國內消費者受惠,也有助於提高這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另一個優勢是具備了重點發展加工組裝製造業的有利條件。一些年來,中國經歷了以輕紡工業、重化工業為重心的發展階段,目前正在進入一個以加工組裝製造業為特徵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可以提供加工組裝製造業所需要的資本、勞動力(特別是技術人員和熟練勞動力),利用有較高水平且相對成熟的技術,生產出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逐步提升的產品。從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走勢看,一批有較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的加工組裝產業也會向中國轉移。近年來,頗具規模的計算機組裝加工基地在中國的珠江三角州地區快速形成,已經顯示了這一趨勢。一般認為,汽車產業是中國加入WTO後受沖擊較大的領域之一;但據我們的研究,在經過必要的調整後,在今後10年左右,中國極有可能成長起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如果上述比較優勢能夠成功地轉化為競爭優勢,在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新形勢下,中國完全有可能在國際分工格局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
(二)中國政府的職能轉變:已經取得的進展
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有力地推動了國內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為了避免國內經濟體制與國際通行的市場規則的不一致,中國在經濟特區等局部地區率先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符合國際慣例的經貿規則。特區不僅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而且是市場化改革的實驗田。中國政府將特區的成功經驗向更大范圍推廣,形成了開放與改革良性互動的局面。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政府職能的轉變方向和界定依據逐步得到明確。1993年《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機構,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同時,要培育市場體系、監督市場運行和維護平等競爭,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國有資產和監督國有資產經營,實現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政府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國民經濟,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段論述概括了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在政府經濟職能上的認識進展,同時也指出了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方向。按照這一基本方向,一些年來政府職能發生了多方面的積極變化。
——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框架初步建立。計劃、財稅、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基本形成了計劃、金融、財政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調控機制。國家計劃突出了宏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大幅度消減了指令性計劃指標,強調計劃指標要少而精,總體上是預測性和指導性的。財稅體制正在由計劃經濟下的生產建設經營性財政向現代市場經濟下的公共財政轉變,以分稅制為核心的新財稅體制初步形成。金融體制擺脫了計劃經濟時期「財政的出納」的窠臼,正在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構建現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調控監管體系。政府通過綜合運用財政稅收政策、貨幣信貸政策等經濟手段以及法律手段調節經濟運行,有效地治理了先後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和一定程度上的通貨緊縮趨勢,逐步積累了在經濟轉軌過程中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有益經驗。
——培育、規范、監管市場體系取得一定進展。中國政府在不斷發展商品市場的基礎上,逐步培育生產要素市場,努力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日益明顯。2000年,在社會商品零售額中,按市場價銷售的比重已高達95%,比1995年提高6個百分點。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超過1000家,股票總市值48000多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7%,成交金額60800億元。外匯市場、勞動力市場和技術市場獲得長足發展。90年代以來,相繼頒布實施了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公司法、商業銀行法和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對風險較大的期貨市場和證券市場,通過健全上市規則、交易規則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強了風險防範和監管機制。政府在規范、監管市場主體、市場組織形式和市場交易行為等方面,正在走向制度化軌道。
——政府以往直接管理國有企業的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政企分開邁出較大步伐。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經商辦企業的做法,已經改變。政府各部門解除了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直屬企業的行政隸屬關系,不再直接管理企業。電信、電力、鐵路、民航等壟斷性行業的改革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在加強所有者監督職能方面,政府採取了向重點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派駐監事會,以及向資產經營機構和大企業授權經營國有資產等措施,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家提出「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正在對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多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生了重要變化,國內生產總值中非公有制經濟所佔份額接近1/4。中國政府已經承諾,加入世貿組織後,政府不對國有企業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保證各類企業之間的平等競爭。
——在管理涉外經濟方面逐步向國際慣例靠攏。外貿、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通過降低關稅、減少配額、取消出口補貼,及實行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等,初步形成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外貿、外匯運行機制。引進外資的地域和行業限制逐步放鬆,各級政府在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依法管理外商投資、簡化辦事程序、改善投資環境等方面作出積極努力。
——政府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職能有所加強。隨著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入口、資源、環境和社會保障對現代化建設的壓力日益增大。適應這種形勢,中國政府制定和實施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並積極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目前,中國人口出生率已經降到一個較低水平。政府實行了嚴格的資源管理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一定成效。政府加強了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將應用型科研機構推向市場。普及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和改革高等教育體製取得明顯進展。與新體制相適應的包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政府自身改革取得一定進展。首先,確立了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基本方賂,提出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的目標,並努力付諸實施。按照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政府依照國家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重視和加強了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和行政監察工作,建立並逐步完善公務員制度和廉政建設制度。其次,政府機構改革逐步深入。1998年以來,從國務院到地方政府,相繼開始了力度較大的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這次改革強調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按照精簡高效、權責一致的原則,較大幅度地調整和精簡機構和人員編制;重點加強綜合經濟部門和執法監管部門,精簡撤並專業經濟部門,適當調整社會管理部門。機構改革後,國務院組成部門從40個減少到29個,部門內設機構精簡了1/4。移交給企業、社會中介機構和地方的職能200多項,人員編制減少一半。機關工作作風和效率有了一定改進。各級地方政府也進行了相應精簡,職責許可權進一步明確。再次,政治民主化向前推進。更多地聽取專家、公眾意見和接受媒體監督,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通過直接選舉區、縣人民代表和農村基層政權領導,以及推行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等,基層民主政治得到發展。公益組織和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的自主治理機制也逐漸發育,在爭取公共利益、協調經濟社會矛盾以及補充、替代和監督政府職能等方面,開始發揮積極作用。(三)政府職能轉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各級政府的職能轉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同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從總體上看,政府自身改革仍然落後於經濟體制轉軌的進程,政府職能轉變力度也小於機構改革的力度。政府職能轉變和自身改革在有些情況下是主動推進的結果,在另一些情況下則是迫於形勢壓力,缺乏遠見、深度和系統性,治標不治本。在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自主治理的關繫上,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尚待解決。
——政府對微觀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直接干預依然過多,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尚未形成。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經濟轉軌時期又有某種擴展的行政審批制依然廣泛存在,特別是企業設立、領導人任免、投資、外貿等領域的行政審批亟待清理、削減。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某些政策的實施又產生了強化行政審批和個案處理的副作用。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股票發行以及兼並收購等資產重組活動中,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往往出於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甚至長官意志,對企業進行不適當的行政干預。例如,強行要求效益好的企業在投資、擔保貸款、資產重組等方面照顧劣勢企業,甚至向企業攤派政府的行政性支出。國有經濟布局不合理、戰線過長的問題依然突出,對其進行戰略性調整的力度不夠,進展遲緩。對非公有經濟的限制依然過多,公乎競爭環境尚未形成。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混淆不清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如何構建新型的國有資產管理運營體系,已成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滯後。在投融資領域,存在著政府以直接干預微觀投融資活動達到宏觀調控目標的傾向,其結果往往達不到宏觀調控的預期目的,同時又加強了政府對投融資活動的不正常的干預。不少部門和地方政府仍然過多地承擔著投融資主體的職能,花費大量精力爭資金、爭項目,投資決策依賴於行政機關的層層審批,不按科學嚴謹的、市場化的投資決策程序辦事,缺乏嚴格的投資風險責任機制,屢屢造成重大的投資失誤。
——規范、監管市場秩序的力度不夠。一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仍不健全。例如反壟斷法遲遲沒有出台,難以運用法律手段打破行政性壟斷;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至今沒有最終建立,難以保證上市公司質量。二是執法不嚴,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已有的法律、規章和制度形同虛設。三是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分割不斷變換手法,阻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這些因素導致了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騙匯和走私活動猖獗,社會信用關系紊亂,逃廢債務現象相當普遍,建築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的問題嚴重,等等。
——一些政府部門出現利益集團化和非公共機構化傾向,公共服務職能弱化,乃至體制性腐敗加劇。政府改革中專業經濟部門陸續撤銷以後,綜合經濟部門、執法監督部門和社會公共管理部門的公共服務職能需要加強。但是,目前一些政府部門在制定規劃、方案和法規時,或在處理部。門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時,往往受到本部門或所管轄的行業利益的局限,對國家利益、公眾利益考慮不夠,甚至作出違背這些利益和法定程序的行政決策。隨著市場化改革向壟斷性行業的逐步深入,相關領域的部門利益、行業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矛盾正在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同一部門兼有決策、執行和監督職能的狀況,容易強化部門的既得利益,使某些行政主管部門比地方政府更加留戀行政審批權。由於對微觀經濟活動設置了過多的行政審批事項,使體制性腐敗難以得到有效遏制,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甚至愈演愈烈。
——中央和地方的責權利關系尚未理順。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有:(1)國家財權財力在中央和地方間的分配關系尚不合理。一方面,中央財政可支配的財力明顯低於國外平均水平。不少地方挪用工資和養老金搞建設,把欠帳留給中央和省級政府,不利於中央政府實施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也不利於通過轉移支付手段幫助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國家稅收立法權過於集中於中央,稅權劃分缺乏穩定的法制基礎,難免導致地方政府變通國家稅法、越權減免稅和濫用收費權。(2)在分權過程中,一些應當下放給企業的權力沒有落實到企業。中央政府放給企業的一些自主權,往往被地方政府截留,不少地方政府遲遲不願向企業放權,在政企分開方面落後於中央政府。(3)行政性集權一分權一收權的框框還沒有根本突破,按市場經濟規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經濟職能、責任和權利的框架還不清晰。人們習慣於按計劃經濟下「先集權、再分權」的思路考慮問題,還沒有確立市場經濟下「分權優先、集權居後」的觀念。經濟體制改革的方案以及國家制定的優惠政策,大多按行政層次、行政區劃進行試點再逐步推廣,或者限制在一定行政區劃的范圍內實施。這樣往往增加行政層次,例如計劃單列市的設置就使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更加復雜。中央政府對不同地區實行差別性優惠政策,不利於加強區域經濟聯系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適當的分權容易導致宏觀經濟失控、地區差距擴大和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反過來又可能成為重新集權的誘因。
——依法行政的統一性和透明度不高。首先是經濟體制改革進程與立法進程不協調,影響執法效果。目前中國在制定有關市場主體、市場行為和宏觀調控的法律法規方面已經取得長足進展,但是由於經濟體制轉軌和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執法效果往往不理想。例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實施經常遇到行政性壟斷的阻礙。其次是執法落後於立法。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違法不究的行為缺乏有力的監督制約,人治大於法治的現象在許多地方時有發生,嚴重損害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再次是部門、地方政府的法規甚至內部文件與國家法律存在矛盾。在行政執法實踐中,出現內部文件的權威大於部門法規,部門法規的權威大於國家法律的現象。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處理矛盾和問題時,往往先依據本地內部文件和法規,然後才考慮中央政府的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法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法院在審理案件時,不是以國家法律法規而是以內部文件甚或長官意志作為判決依據。此類問題較多地表現在企業改制和涉外經濟糾紛等方面。
(四)加入WTO對中國政府提出的新挑戰
應當說,在經濟轉軌的復雜環境中,中國政府的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能夠取得已有的進展是很不容易的。國際社會對此也作出了積極評價。改革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時間內是難以避免的,只能通過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求得解決。中國加入WTO,對政府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戰,甚至在某些方面規定了政府改革進展的時間表,這就大大增強了加快政府改革的緊迫性。
加入WTO是中國政府和人民自主的、主動的選擇。之所以作出這種選擇,是基於對國際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解,對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潛力的認識和信心。對現階段的中國來說,WTO和經濟全球化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一方面,加入WTO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例如,中國可以抓住當前國際產業轉移的時機,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可以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加入WTO後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於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國內經濟勢必面臨國際市場的強大競爭壓力。中國傳統的優勢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會受到其他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強的挑戰。在吸引外資方面,我們面臨周邊國家強有力的競爭。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承諾了開放市場的義務,「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相結合的戰略將難以像過去那樣繼續實施。國際上有的研究報告指出,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的經濟競爭力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加入WTO後能否有效提升自己的經濟競爭力,將對中國構成嚴峻考驗。加入WTO後,對中國現行經濟體制將會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其中最為直接和突出的是各級政府面臨的挑戰。
——對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提出新要求。加入WTO,實質上是按照統一的市場經濟規則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能否通過進一步開放市場和引人競爭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關鍵在於國內市場機制能否充分發揮作用。中國經過2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初步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框架,但國企改革、建立國內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等方面還相對滯後。如果這些領域的改革不能加快並取得顯著成效,擴大開放市場就可能未得其利,先受其害。
——對合理把握市場開放進程,趨利避害,實現以開放促發展提出了較高要求。加入WTO後,中國政府要履行所承諾的開放市場時間表,所涉及的問題包括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放開貿易經營權、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這些變化大部分將在2005年以前實現,時間緊迫。市場開放將會引入競爭壓力,有利於提高國內的資源配置效率;但開放過快,也可能使國內產業受到過大沖擊,引發一些經濟和社會問題,對開放與改革進程產生不利影響。這就要求政府在擴大開放前加快國內改革,提高國內企業和市場對外部沖擊的適應能力,同時合理把握市場開放進程,採用得力措施化解開放市場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負面效應盡可能降低。
——對政府在開放條件下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入WTO後,中國經濟更深地融入全球經濟之中,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分享全球分工之利,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受到來自國外的沖擊。從理論上講,一國政府難以同時兼顧獨立的貨幣政策、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三個目標,政府只有具備較強的在開放條件下穩定本國宏觀經濟的能力,才可能為本國企業創造一個較平穩的市場環境。同時,面對種種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要求政府在危機治理、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上表現出更強的能力。
——對政府管理機制提出了新要求。加入WTO後,要求政府機構更加精簡和人員更加精幹,決策更加科學,政策更具透明度,廉潔程度提高,效率進一步改進。只有如此,才能創造出有利於增強中國經濟競爭力的「軟環境」,使中國在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中居於有利地位
④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
焦作新區是體現城鄉統籌、產業協調、產城融合發展的復合型功能性區域,空間上涵蓋城市、農村和生態用地。規劃區空間范圍以焦作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西部工業集聚區為基礎,逐步向外圍拓展,西至中站區與博愛縣陽廟鎮、蘇家作鄉西邊界,東至規劃建設的東海大道,北至西部工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邊界,南至濟焦新高速,遠期規劃面積180平方公里。在行政區劃上,焦作新區共涉及中站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博愛縣、武陟縣和修武縣。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45平方公里;中站區面積24平方公里;博愛縣面積50平方公里,包括陽廟鎮和蘇家作鄉部分區域;武陟縣面積20平方公里,包括了寧郭鎮和三陽鄉部分區域;修武縣面積41平方公里,包括高村鄉、周庄鄉部分區域。
李虹 黨支部書記、局長(2010年9月任職)
陳文和 黨支部委員、副局長
殷萍 黨支部委員、副局長
劉海霞 黨支部委員、副局長
趙廣磊 副局長
李虹簡介: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河南省鄭州市人,1981年5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199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5月~1987年9月,在焦作市蔬菜公司工作;1987年10月~1990年4月,在焦作市飲食服務公司工作;1990年5月~2010年8月,任焦作市國土資源局解放分局副局長、局長職務;2010年9月至今,任焦作市國土資源局高新分局局長。
【機構設置】現內設辦公室、政工股、規劃與地籍測繪股、法制信訪股、用地及耕地保護股、礦產資源股、高新國土資源中心所7個職能股室。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高新區耕地面積為2018.73公頃,園地31.76公頃,林地76.19公頃,其他土地13.31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717.41公頃,交通用地213.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39.94公頃;其他用地71.3公頃。
【基本農田保護】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全年完成異地補充耕地61.4891公頃(合922.34畝),堅決做到「佔一補一」、「先補後占」。建立基本農田統計台賬和保護檔案,更新設立了保護標志牌,50公頃保護區全部落實到地塊、村委。著手研究制定《高新區基本農田保護補貼辦法》,對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的村集體和保護責任人發放「基本農田保護補貼」,切實提高保護責任人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地政地籍管理】加強地籍變更調查工作,堅持月清季累,加大實地核對力度,著力在強化基礎數據轉換上做文章,切實增強地籍數據現勢性、翔實性和可利用性。規范土地登記行為,認真做好土地登記工作。全年共登記發放《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201宗,其中分割登記191戶。
【土地利用管理】加強批後監管,促進集約用地。建立了項目批後監管台賬,完成了2010年度經濟開發區集約利用評價更新工作;全年共盤活使用存量建設地24.8969公頃。對兩宗閑置用地下達了《繳納土地閑置費通知》;申請市政府收回國有建設用地1宗;對1宗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建設項目進行查處。
2010年,共組織上報劃撥供地手續1宗;完成掛牌出讓土地7宗,出讓面積30.775公頃(合461.63畝),實現土地出讓金34972萬元。土地支撐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顯現。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上報國務院批准城市批次一個,批准農用地轉用面積128.406公頃(合1926.09畝);上報省政府實施徵收面積90.6892公頃(合1360.34畝)。上報城市建設用地徵收一個批次,面積68.6566公頃(合1029.85畝)。積極推進農村生產生活安置項目建設。完成了永興屯、楊庄、仇化庄、秦屯等農村安置小區的農用地轉用報批。完成了永興屯香菇市場、大北張五交化市場、秦屯銀河汽貿等9個生產安置項目的用地報批的前期工作。
【地質環境與儲量管理】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填補業務空白。成立了礦產資源股,制定了《高新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加強日常與汛期地質災害巡查工作,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國土資源規劃】2010年,新一輪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市政府審批備案。
【國土資源規劃科技管理】2010年,上報申請了「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科技成果」一個科技項目立項;申請了「焦作市國土資源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科技項目鑒定,並通過省專家組評審鑒定。
【人事教育】全年共組織集中理論學習30餘次。加強業務培訓。全年共組織45人次到省國土資源廳、市國土資源局參加各類業務培訓;組織全體人員進行了3期法律法規知識考試。
【國土資源宣傳】2010年,強化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優化依法行政環境。制定了《2010年高新區國土資源法制宣傳工作方案》,藉助《中國國土資源報》、《焦作日報》、《高新區快訊》等媒體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新政法規。不定期組成送法小分隊,深入農戶,現場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充分利用各類主題日開展宣傳。在「5·12」防災減災日前後,製作了一批形象生動、內容實用的宣傳版畫發放到學校、企業和農村。2010年6月初,為配合市局紀念第20個全國土地日,先行與河南理工大學政法學院的師生們攜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土地法律法規知識辯論賽。在市國土資源局舉辦的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辯論賽中,榮獲了二等獎的好成績。組織開展「6·25」土地日專題宣傳活動,設立咨詢台,製作宣傳版面兩幅,發放《中國國土資源報》宣傳特刊100份,宣傳單200餘張,接受群眾法律咨詢10餘次。
【信息化建設】2010年,以硬體助推信息化建設。購置6台電腦設備,全部實現內外網隔離,高配置完全滿足建設用地監督管理系統等業務審批系統的運行要求。指定專人管理網站,定期更新,增添欄目,完成了分局網站的升級改版工作。
【信訪工作】2010年,立足於構建和諧信訪,堅持把信訪維穩工作當作一項民心工程來實施,通過暢通信息渠道、嚴格信訪制度、健全調解網路、加大宣傳力度、服務農民安置項目等注重引導、預防的工作方法,以維護民利為宗旨,誠心誠意為群眾排憂解難,有效化解了涉地信訪。全年共接待群眾來電來訪20批56人次,受理信訪案件5起,市國土資源局轉辦案件2起,全部處理到位,結案率為100%。在「兩會」、「世博會」、「十一」、十七屆五中全會等重大節日和活動期間未發生赴省、進京上訪事件。2010年2月獲河南省國土資源系統「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開創了高新區國土資源信訪工作新局面。
【第十次全市衛星遙感執法監察】扎實開展第十次衛星遙感執法檢查和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活動。將兩項專項工作有效結合,同部署、同推進。2010年3月初,提請管委會召開了「高新區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暨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大會」,聯合多部門組建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入村莊、企業等地方廣泛宣傳,會同紀檢監察等部門,堅持「查事查人相結合」,整體工作推進有力。
全年共組織巡查100餘次,下達停工通知書37份。其中,當場制止23宗,立案查處14宗;下達處罰決定8宗,正在查處6宗。
【國土資源協管員隊伍建設】加強國土資源協管員隊伍建設。在兌現各項補助和獎勵政策的基礎上,嚴格管理制度,全年共扣減協管員補助8人次,分別扣減補助20~50元;申請管委會解聘1名協管員。全年共召開了土地協管員工作會議3次、組織集中培訓2期,在強化協管員自身素質的同時,也為群眾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服務。
【「項目服務年」活動】成立了「項目服務年」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活動實施方案,在《高新區快訊》等媒體上多次刊登項目服務年信息,編制項目服務年簡報22期。形成了政府支持、國土主抓、部門配合、群眾擁護的良好局面。
開展走訪企業活動,發放項目服務年徵求意見表20份,徵求好的意見建議10餘條。通過走訪,解決了一些企業長期存在的困難。突出項目報批跟蹤服務工作,採取「前期督促」、「過程把關」、「全程緊盯」等手段,最大限度發揮科室所的合力作用,確保項目「快報出、快批回」。
會同區招商、經濟發展局等相關部門,科學謀劃供地、做地計劃。召開用地座談會兩次,每季度固定進行用地意向交流,形成了「區—分局—市局」的季報制度。
⑤ 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范圍是什麼
第一、核心知識產權
(1)認定條件: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注冊的企業,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2)條件解讀:此要件重點在「擁有」和「核心」,企業必須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其中近三年是指申報當年以前的連續三年,不含申報當年。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以及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和形狀的外觀設計(主要是指運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的方法,經過研究與開發過程得到的外觀設計)、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
獨占許可是指在全球范圍內技術接受方對協議約定的知識產權(專利、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權,在此期間內技術供應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該項技術。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所指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須在中國境內注冊,或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圍內獨占許可權利(高新技術企業的有效期應在五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期內),並在中國法律的有效保護期內。
第二、高新技術領域
(1)認定條件:產品(服務)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包括: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葯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2)條件解讀:高技術企業必須從事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活動,所形成的產品(服務)應屬於《重點領域》規定的范圍。脫離了這個范圍,從事其它領域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不能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即申報企業所從事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技術方向。
第三、人力資源構成
(1)認定條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2)條件解讀:研究開發人數的統計主要統計企業的全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企業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來鑒別。對於兼職或臨時聘用人員,全年須在企業累計工作183天以上。 其中,企業科技人員是指在企業從事研發活動和其他技術活動的,累計實際工作時間在183天以上的人員,包括直接科技人員及科技輔助人員;企業研究開發人員主要包括研究人員(主要從事研究開發項目的專業人員)、技術人員(具有工程技術、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在研究人員指導下參與試驗、測試等工作的人員)和輔助人員(參與研究開發活動的熟練技工)三類。
第四、研發費用投入
(1)認定條件: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A.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 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6%。
B.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 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 C.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 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2)條件解讀:企業應達到一定的研發投入強度,重點在研就開發活動確認和研究開發費用歸集兩個方面。研究開發活動是指企業為獲得科學與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活動。企業申報的研發活動(項目)判斷方法有行業標准判斷法、專家判斷法、目標或結果判定法(輔助標准)三種。
研究開發項目是指「不重復的,具有獨立時間、財務安排和人員配置的研究開發活動」。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是以各個研發項目為基本單位分別進行測度並加總計算的。 企業在申報實務操作中可以依據指標數據倒推提報企業的研發項目,對應填報申請書的《二、企業研究開發項目情況表》。
而研究開發費用的范圍包括直接研究開發活動和可以計入的間接研究開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申報企業應設置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用研究開發費用輔助核算賬目,提供相關憑證及明細表。
企業在申報實務操作中可以依據指標數據倒推,歸集所填報項目的研發費用,並由中介機構出具專項審計報告,對應填報申請書的《五、企業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
第五、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
(1)認定條件: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2)條件解讀: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是指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開展研發活動,形成
符合《重點領域》要求的產品(服務)收入與技術性收入的總和,並由中介機構出具專項審計報告。
其中,技術性收入主要包括技術轉讓收入(企業技術創新成果通過技術貿易、技術轉讓所獲得的收入)、技術承包收入(包括技術項目設計、技術工程實施所獲得的收入)、技術服務收入(企業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數據系統等為社會和本企業外的用戶提供技術方案、數據處理、測試分析及其他類型的服務所獲得的收入)、接受委託科研收入(企業承擔社會各方面委託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及新產品開發所獲得的收入)4類。
第六、指標評測
(1)認定條件: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2)條件解讀:四項指標是用於評價企業利用科技資源進行科研創新、經營創新和取得創新成果等方面的情況,採取加權記分方式進行評測打分,申報企業須達到70分以上。 ①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0分)。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指標評測的是企業擁有的專利、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不含商標)。同一知識產權在國內外的申請、登記只記為一項。若知識產權的創造人與知識產權權屬人分離,在計算知識產權數量時可分別計算。專利以獲得授權證書為准。
②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此項指標評測企業最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同一科學技術成果在國內外的申請只記為一項;技術成果轉化的判斷依據是企業是否以技術成果形成了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購入或出售技術成果以正式技術合同為准。此項評價可計入技術訣竅,但價值較小的不算在內。
③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20分)。主要以申報企業是否制定了研究開發項目立項報告;是否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是否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的研發活動;是否設有研發機構並具備相應的設施和設備;是否建立了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獎勵制度等共計5 項指標進行評測。申報企業要就上述指標項提供輔助材料說明。
④總資產和銷售額成長性指標(20分)。此項指標是對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總資產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的評價(各佔10分),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總資產增長率=1/2(第二年總資產額÷第一年總資產額+第三年總資產額÷第二年總資產額)-1銷售增長率=1/2
(第二年銷售額÷第一年銷售額+第三年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1此項指標計算所依據的數據應以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財務報表為准。在計算會計年度內,企業未產生銷售收入或成長性指標為負的按0 計算;第一年銷售收入為0的,按兩年計算;第二年銷售收入為0的,都按0計算。
時間:2018年4月第一批
2018年7月第二批
總得來說,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幾個核心點,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和研發費用。
⑥ 我發的蘇高新的新聞為什麼要刪
昨天,蘇高新集團舉辦銀企合作項目推介會,拋出了包括獅山重建項目等在內的六個近期推出的重大項目,並邀請區內17家銀行參加。 據介紹,伴隨著高新區二次創業的不斷推進,按照「新、快、高、美、和」的總體要求,加快打造區域特色,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全面提升區域開發建設水平,是高新區近階段工作重點,一批重大項目將相繼實施。作為高新區的開發建設主體,蘇高新集團將承擔多個重點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是高新區新一輪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蘇高新集團未來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推介會上,蘇高新集團所屬企業總經理分別對獅山商務廣場、獅山重建、生物醫葯產業園、馬澗山水房產、蘇州樂園兒童世界、滸關站前廣場等項目進行了重點介紹,這些新項目新增融資規模超過50億元。蘇高新集團總經理紀向群介紹說,這些項目符合蘇州市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和加快城鄉一體化改革的發展方向,是推進高新區新一輪大發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蘇高新集團未來實現持續增長的有力保障。其中,獅山重建項目更是此次新項目中的一個重大亮點,它不僅首次將動遷房建成了高層,而且這一動遷房與普通商品房已沒有區別,大大改善了動遷居的住房條件。 另外,像獅山商務廣場、滸關站前廣場等項目區位優勢明顯,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較強的盈利能力。而參加此次推介會的17家銀行對這些項目都十分感興趣,普遍認為這六個項目無論在資金收益還是在資金安全方面,都有可靠的保證,並形成府、銀行和企業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相關鏈接:部分項目介紹 獅山商務廣場:項目位於蘇州高新區獅山路、長江路交界處,輕軌一、三號線換乘中心旁,佔地4.69萬平方米。按規劃建設一個城市綜合體,分兩期建設。一期為賓館及公寓式酒店,總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分別為一座400間客房的五星級商務酒店和一座200間套房的公寓式酒店,預計2012年底正式營業。二期設計規劃為精品購物中心與辦公樓,總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預計2013年底正式營業。項目將建設成為高新區CBD的地標性商業綜合體,同時也是結合輕軌最緊密的地下商業空間。 獅山重建項目:為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蘇高新集團與獅山街道聯合推進「城中村」改造,堅持「府主導,策推動,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門別類,市場運作」的原則,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777.5畝,共涉及動遷戶1570戶。重建區項目包括安置房、鄰里中心和其他區配套設施,預計總建築面積33.14萬平方米,總投資14.5億元,計劃建房源2600套以上。重建項目主體計劃在2013年底基本完成,其餘土地進行市場商業化運作。 蘇州高新區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園:為2009年蘇州高新區的重點建設項目,主要承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及其他院所產業化項目、蘇州創業園畢業項目和引進國內外相關領域內的重大科研成果項目。產業園規劃用地約1000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6億元。產業園將依託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建立生物醫葯孵化器實驗平台、醫療器械檢測平台、醫療器械研發平台,提供從注冊咨詢、項目申報、投融資、會務培訓、物業、交通、生活配套一條龍的專業服務。 滸關站前廣場:作為蘇州市一級換乘樞紐站(城際站、軌道3號線起點站、碩放機場專線起點站三站換乘樞紐),規劃總面積5500畝,包括商業金融和商務辦公用地、行辦公和文化事業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居住用地、濱水休閑和公共基礎設施及綠化用地等。開發地塊規劃建築以高層和小高層為主,總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左右,總投資在120億元左右。項目規劃定位為蘇州西北片區的中心,輻射范圍包括高新區滸通片區、相城區的望亭鎮、黃埭鎮、金閶新城及高新區中心城區與科技城片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