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的法律問題
Ⅰ 試比較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主要法律特徵
法律分析:子公司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可以獨立承擔責任,但是分公司不可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Ⅱ 跨國公司母子公司的法律責任問題
1,在子公司具有足夠的或必要灼自主性,是一個獨立自主的自洽體,能獨立作出決定從事各種民事活頓,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時,有限責任的原叫應占優勢,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不負責任。這時,衡浪的標准可以法人應具備的條件為據,如當該子公司具有其經營活動所必要的資產,汀自己的經營管理機構,並根據自己的意思獨立進行活動,承擔責任時,可以認為子公司具有自主性,應獨立承擔責任。 2,當子公司在某些事項上的自主性由於母公司的干涉和支屺,如母公司的錯誤決策,不當指示,而被剝奪,並對子公司或其債權人造成損害時,母公司應對由此造成的特它損害承擔責任。 3,當子公司由於母公司的控制而基本或完全失去自主性時,應讓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直接負責任,、因為這時子公司失去獨立性,實際上與母公司的分支機構的地位差不多。
Ⅲ 跨國公司相關國際法律問題
一、何為東道來國,何為母國自?是否東道國是指業務所在地國家,而母國是注冊登記地的國家?
二、由於各國的民商事實體法及沖突規范不同,特別是沖突規范的復雜性,例如一些國家承認轉致、反致等,而原告向公司注冊地法院、爭議發生地法院以及其他相關法院提起訴訟都是可以的,如果原告或原告代理人仔細研究過各國實體法律及沖突規范,通過精心選擇起訴的法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實現適用母國實體法律的目的,從而使該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Ⅳ 跨國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責任如何承擔
摘要 從表面上看,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一般都是根據有限責任原則組成的各自獨立的法律實體,在通常情況下,讓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並無法律上的根據。
Ⅳ 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法中的法律地位
對於跨國公司法律地位的看法
目前,跨國公司憑借其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優勢,較之一般公司、企業,
跨國公司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交往中的重要參與
者,毋庸置疑,它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主體。
但是關於跨國公司的國際法律地位有很多的爭議,有學者認為跨國公司是國際法
主體,理由是:
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關系,他的活動跨國公司的活動對於國家及國際組
織作為國際法主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及國際法所調整的國際社會秩序均產生重大影
響,使其成為國際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國際社會實踐發展的現實要求。我的觀點:
跨國公司不是國際法的主體,而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受東道主國家法律的制
約。
在學習《國際法》的時候,馬立偉老師提到「王鐵崖老前輩認為,國家是國際法
的主要主體,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的民族也同樣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但否認個人
(包括自然人與法人)
有國際法主體資格。」我贊同此觀點,理由如下:
①國際法主體是指在國際關系中具有國際公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實體,有三
個要件:
A、具有享有國際權利和承擔國際義務的能力
B、具有參加國際關系活動的能力
C、是「實體」
②跨國公司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具有參加國際關系活動的能力,這是肯定的。此外
跨國公司直接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能力尚未獲得現有國際法律的認可,並且無論它實
力再強,他也只是一個公司,其權利與義務不能與國家相提並論,因此它不享有國際
法上的權利,也不能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還不是國際法的主體。
總而言之,跨國公司不是國際法的主體,而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受東道主國家
法律的制約。
Ⅵ 有關跨國公司的問題
跨國公司在當今世界經濟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它們的活動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跨國公司由在母國設立的母公司和在東道國設立的諸多子公司所組成。在法律上,跨國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是相互獨立的法律實體,但是,在經濟上它們又相互聯系著,而且母公司管理和控制著子公司。母公司為了其全球戰略和整體利益,把子公司作為推行其商業政策的工具,甚至不惜犧牲子公司的利益。[1] 在中國,2005年媒體至少對哈根達斯「臟廚房」事件、卡夫餅干含轉基因成分風波等12起跨國公司弱化責任的事件提出了批評。這說明在中國的市場上,跨國公司同樣面臨企業社會責任的挑戰。由此可知,跨國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責任問題,已經成為目前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法律問題之一。對此種法律規避行為,應該進行統一的國際監督和管制,這是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要求。[2]
1、 跨國公司的概念和特點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跨國公司,所以應明確一下跨國公司是什麼,以及它具有什麼樣的特點。這樣更便於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1 跨國公司的概念
什麼是跨國公司,目前在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法律定義。起初,人們把跨國公司稱為「多國公司、全球企業、多國企業」等等。1983年,聯合國跨國公司委員會在擬訂《跨國公司行為守則》時所下的定義為大多數國家接受,其為:跨國公司是指由分設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實體組成的企業,而不論這些立體的法律形式和活動范圍如何;這種企業的業務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活動中心,根據一定的決策體制經營的,可以具有一貫的政策和共同的戰略;企業的各個實體由於所有權或別的因素相聯系,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實體能對其他實體的活動施加重要影響,尤其可以與其他實體分享知識、資源以及分擔責任。[3]
1.2 跨國公司的特徵
1.2.1 跨國性
跨國公司的跨國性主要是指其以本國為基地而從事跨越國界的經營之特徵,而非要求其組成實體必須具有不同的國籍。[4] 組成跨國公司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必須設在不同的國家,它的基本模式是母公司與子公司、總公司與分公司。一般情況下,是指母公司或總公司設在某國,並以母國作為企業集團的基地,而在別的國家(也稱東道國)設立子公司或自己的分支機構即子公司。
1.2.2 戰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
因為跨國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分設於不同國家,所以跨國公司制定戰略時,不再從某個分公司、某個地區著眼,而是從整個公司利益出發,以全世界市場為角逐目標,從全球范圍考慮公司的生產、銷售、發展政策和策略,以取得最大限度和最長遠的高額利潤。例如:在中國,國外跨國公司都十分重視運用知識產權戰略與策略鞏固和發展自身的競爭優勢,並以此為手段搶佔世界市場的制高點。特別是隨著跨國公司採取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技術—專利—標准」戰略,以及策略性技術聯盟的出現,跨國公司利用知識產權優勢謀求市場競爭更大優勢和更大利潤的特徵更加明顯和突出。[5]
1.2.3 公司內部一體化
跨國公司的法律人格問題,應當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母公司以及組成跨國公司的諸實體的法律人格問題;另一方面是跨國公司能否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問題。[6] 從中央控制和內部一體化的活動等方面看,可以說,跨國公司具有企業的特徵,是一個經濟實體;但不是一個法律實體。
2、 跨國公司的歷史發展及其重要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凡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的過程,跨國公司也不例外,既然分析研究跨國公司就要從它的發展過程說起。近幾十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們的活動對世界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它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並且加快全球一體化的腳步。
2.1 跨國公司的歷史起源
跨國公司並非「古已有之」,而是資本主義在壟斷階段高度發展的產物,它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現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積累和集中過程進一步加強,在許多生產部門,特別是新興工業部門形成少數大企業的統治。由於寡頭統治,競爭對手旗鼓相當,壟斷組織只有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將資本轉移到國外去謀求出路,而那些具有廉價原料和勞動力以及有著廣大市場的國家和地區,也就自然而然成為壟斷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目標。[7] 此外,隨著科學技術新成果在通訊、交通、運輸、生產等部門的廣泛應用,國際間的經濟交往越來越密切,生產社會化程度的越來越提高,加強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再加上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日益激烈,規模經濟的需要以及大企業加速向多種經營發展,跨國的生產活動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2.2 跨國公司的作用
據統計,現在約4萬家跨國公司及其25萬家國外分支機構組成的跨國生產與服務網
絡日益擴大,正在形成一個由跨國公司組織和管理的國際生產體系。跨國公司是國際經濟行為的核心組織者,並成為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推動者。跨國公司是技術開發的主要承擔者,常常將資本、技術、培訓項目、貿易和環境保護等結合在一起,進行一攬子有形和無形的綜合資產,這些綜合資產刺激了經濟增長。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綜合利用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組織管理能力使其成為潛在的、效率很高的生產組織者。因此,就經濟影響來說,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配置、提高母國與東道國競爭力並且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跨國公司集諸種經濟活動於一身還意味著,東道國的政策需要相應地在廣泛的范圍內對這些公司可能作出的潛在貢獻和作出敏感反應。在政策和制度方面,跨國公司生產的區域戰略加快了區域一體化的趨勢,一旦某些國家被納入了這種區域生產網路,政策上更深地卷人一體化的壓力也就由此產生了。這意味著鄰近地區國家間更大程度上的政策協調與政策趨同。跨國公司作為一個與世界經濟有許多聯系的一體化組織結構內的代理機構,作為國際經濟活動的直接協調者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8]
3、 跨國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責任及其法律依據
回想一下上面提到的哈根達斯「臟廚房」事件、卡夫餅干含轉基因成分風波等12起跨國公司弱化責任的事件,我們不得不關注跨國公司母公司的責任問題。
對跨國公司母公司的責任問題,目前各國有以下不同的做法和觀點:(1)嚴守有限責任原則說。這種觀點認為,母公司與子公司一般是各自獨立的法律實體,根據法人的有限責任原則,在內部上,股東僅以出資額為限,而公司則以全部資產承擔責任。換言之,母公司與子公司,兩個公司相對獨立。母公司不應對子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2)整體責任說。這種觀點認為,應把跨國公司看作一個統一的實體,該實體中任一組成部分所造成的損害均可歸咎於該實體的整體。也就是說,無論哪個子公司,只要違法,其責任都由設立其的母公司負責。(3)單一企業說。該說認為,母公司雖然在法律上是相互獨立的法人,但如果從有關因素看,子公司不具有經營自主權,母子公司構成了單一企業,母公司就應對其子公司的債務負責。即承認母公司與子公司是兩個獨立的法律實體,在例外情況下,如果子公司受母公司的支配和控制,已不具有獨立性時,法院可以認為子公司僅僅是母公司的「化身」,從而適用揭開公司面紗(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否定公司人格獨立,由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對此,我國《公司法》做了這樣的規定:「外國公司對其分支機構在中國境內進行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但是,在具體的債務清償時,先以其撥付給分支機構的運營資金清償,不足部分再由母公司清償。筆者認為,對跨國公司實行有限責任原則仍具有重要意義,應該在對跨國公司實行有限責任原則的同時,在特殊情況下「揭開公司面紗」。
3.1 對跨國公司實行有限責任原則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一國,原因有以下幾種:(1)有利於鼓勵跨國公司前來投資。如果一國法律規定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適用無限責任原則,這樣就會讓大部分企業望而卻步,不利於一國引進外資。(2)有利於鼓勵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投資的合作,因為採用有限原則可以使外國投資者分散投資風險,同時也可以保護東道國的投資者,合營企業的方法可以使東道國的合營者學到跨國公司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由於廣大發展中國家需要這些,所以這種方式更是發展中國家所樂意接受的。有限責任原則有時可能對債權人的保護有失公正,但現階段其在經濟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仍是其他制度所無法代替的,利大於弊。(3)有限責任原則在公司法律制度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對外國投資者的保護,各國一般都實行國民待遇原則,即跨國公司在投資方面享有與東道國的投資者相互平等的權利與義務。很多發展中國家為了鼓勵外國投資者前來投資,甚至對外國投資者實行較本國投資者更優惠的待遇。如果一國對本國的投資者實行有限責任,對跨國公司卻實行其他更嚴厲的制度,如要求跨國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等,勢必阻礙外國投資者前來投資。因此,筆者認為,對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在總體上實行有限責任原則仍然是權宜之策。
3.2 「揭開公司面紗」的特定情況
目前各國在運用「揭開公司面紗」來處理母公司對子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問題時,是基於衡平、正義的考慮。我國的《公司法》雖然沒有對公司獨立人格制度作出規定,但我們在實踐中完全可以根據民法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可適用。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把握「特定情況」:(1)母公司濫用對子公司的控制權,造成子公司徒有其表,沒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利益;這種情況下,子公司的活動完全是代替母公司,母公司理應承擔責任。(2)子公司資本不足,即子公司的資產總額與其所經營的性質及隱含的風險明顯不對稱或不成比例;(3)母公司操縱子公司實施有損子公司利益的行為。如果跨國公司存在上述情況,一旦子公司的債務超過其本身的清償能力,必定會使其債權難以實現,母公司就應該對子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3.3 母公司對子公司債務責任的法律適用
跨國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住所或注冊地經常位於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應使用何國法律來追究母公司的責任?這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此問題應從兩個方面來加以認識和解決:一是直接適用東道國的法律來解決子公司的獨立人格問題;二是子公司人格被否定以後,原子公司因合同或侵權行為而產生的債務應根據合同或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原則來確定應適用的准據法。[
Ⅶ 跨國公司作為國際經濟法主體的法律問題是什麼
國際公司是復一定范圍內的國制際經濟法主體:國際司法,國際組織相關規定的證明。承認起有限的國際經濟法主體地位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其行為,促進全球財富更加公平的分配,有利於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在國際經濟法發揮調整作用的過程中,享受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的主體,就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對於跨國公司,強調的是其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以及其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行為,這也證明了它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Ⅷ 論述:如何認識跨國公司的法律地位急急急!!!
跨國公司並不是一個法律實體,只是若干公司的集合,作為一個整體跨國公司並不具備國際法或者國內法上的法律主體地位,也不具備國際經濟法主體資格。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對跨國公司的調整是將其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來進行的。跨國公司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其所在國各具獨立的法律地位,由於關聯企業所產生的問題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強化來解決。
Ⅸ 跨國公司的法律地位
樓主你好, 1、跨國公司是國內法主體而非國際法主體; 2、國際法主體是直接擁有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人格,國家是國際法主體。 3、跨國公司是由具有不同國籍的、受所在國法律管轄的子公司組成的。國際上不存在私人的「國際公司」,也沒有國際公司法律對其支配調整。跨國公司是內國公司,受所在國法律管轄已成為公認的法律准則。 4、當今的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僅是所在國的法人,受所在國法律管轄,而且是否給其外交保護,也是由國家自由決定,這種權利不能轉讓。 母公司與子公司關系: 1、控制關系 子公司雖然是獨立的法人,可以在自己的經營范圍內從事各種經營活動,但其自主性是有限的。母公司在子公司的股東會上起主導作用,子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實際上是母公司決定。 2、投資關系 母公司擁有子公司,除了極少數通過協議控制外,基本通過投資實現。母公司與子公司間的投資關系分為兩種情況。 a.子公司的資本全部由母公司投入, b.母公司與其他公司共同投資於子公司,但母公司投資所佔比例使其可對子公司實際控制。 3、財務關系 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實行獨立核算,母、子公司在財務上是相互獨立的,但是母公司可以調劑資金的名義,通過正當或不正當手段從其子公司「抽血」。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直接影響著母公司的收益。 4、管理關系 雖然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母公司與子公司名義上生產和經營等各方面各自享有自主的權利,但事實上存在管理與被管理關系。通常,母公司除了自身直接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外,其主要職責還是對所屬子公司的領導和管理。 我就幫你說明這幾點,不知是否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