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顧問述職

法律顧問述職

發布時間: 2022-08-06 10:20:15

㈠ 述職報告和履職報告有什麼區別

述職報告和履職報告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叫法不同。

㈡ 如何充分發揮律師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的作用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改制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黨的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並提出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目標與指導方針及相關要求。

多年來我國一直把國有企業(包括國有獨資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改制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國有企業改制的進程日益加快,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毋容諱言的是我國國有企業的改制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新《公司法》的頒布,既為國有企業改制提供了新的主要法律依據,同時也吹響了新一輪國有企業改制的號角。

日益壯大的律師隊伍作為一直重要的社會力量和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生力軍,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和政府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我國國有企業的改制當然離不開律師的積極參與,實踐證明律師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律師如何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以及如何在國有企業的改制中更好地發揮律師的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亟需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筆者力圖從國有企業改制所面臨的問題、律師介入國有企業改制的必要性、律師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方式等方面對律師在國有企業改制的作用進行初步的研究。

一、 國有企業改制面臨的問題

(一) 就我國國有企業改制的現狀來看,其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改制的內容和方式兩個方面。

1、就改制的內容而言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出資主體、職權的缺位,出資人不能有效地履行出資人的職責。

目前,中央及地方已成立相應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國資委代表國家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履行出資人的義務,但由於種種原因國資委並未隨著新《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出台而相應地到位。而且即便形式到位,但國資委的職權、行權仍然存在制度上的缺位,仍是國有企業改制中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國有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國資委能夠到位並能行權,而不是流於形式或變相地某個或某些政府官員「獨斷」,容易形成腐敗或使國有資產受損。

所以國資委的到位不是一個形式的到位,而是一個系統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制度的不健全。目前國有資產經全國人大政治委託給國務院國資委,再到省級國資委、市級國資委,再由各級國資委經過國有獨資投資公司授權或委託給直接經營企業。這樣就導致了名義上是國有企業,實際上則是地方企業或企業成員的企業,直接造成了產權的扭曲、效率的低下和國有經濟收益的降低。所以說國資委到位的實質是真正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僅僅是權利,更重要的是義務。

(2)國有股一股獨大,其他股和員工股難以起到制衡作用,缺乏相應地民主監督機制,不能有效地發揮「合力」的作用。

在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化改造過程中, 「一股獨大」和「內部人控制」的現象仍然嚴重。在不少改制後的公司中,國有股「一股獨大」,股權全部由「集團公司」一家來行使,公司運作實質上呈現為內部人控制,名義上有出資人或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構成的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結構」。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形成權責明確、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部分國有企業當初在進行公司制改造時為滿足《公司法》「兩個以上股東」的要求,由企業內部員工組成持股會或者找到另一方小股東作為一方股東與國有股一起完成公司的工商注冊。這種做法在當時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是特殊時期的特殊做法。但是事實上不管是其他小股東還是持股會相對於國有股委派的公司管理層仍是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其他小股東由於所持股份的原因根本沒有決策權;代表員工持股會的公司工會,從幹部任命體制上決定其必然聽命上級(國有股東) ,甚至聽從於行政領導。因此,員工持股會股東或其他小股東角色虛位,起不到制衡作用,二元股東形同虛設,真正有發言權的也就是國有股一家股東。因此長期以來不少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是政府式的、壟斷式的、家長式的,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

(3)公司權力機構的設置不合理,不能達到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

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必須設立董事會與監事會或執行董事與監事。但是,由於董事會和監事會都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相互之間不具備直接任免、控制的權力,尤其是監事會在法律上只是被賦予了有限的監督權力,沒有罷免董事的權力,缺乏足夠的制約董事行為的有效手段,實踐中《公司法》賦予監事會的監督權常常流於形式。缺乏對公司「內部人」的有效制衡和良好的問責機制,出現了比較普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

第一、關於股東大會的問題

我國國有企業經過公司化改制後,「由於公司產權過分集中,國家股處於絕對控制地位,加之我國證券市場尚不成熟,產權交易市場也未建立,而社會個人股數量和持股比例有限。即使有若干分散的小股東關心公司的長遠發展,一些公司對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資格在持股比例和數量上也作了限制」 ,這種限制使分散的小股東「心有餘而力不足」。股東大會實際變成了國家股東會議或董事會擴大會議,難以形成規范、有效的對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及公司行為的制衡約束機制,沒有體現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的作用。

第二、關於董事會的問題

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董事會對股東負責,受全體股東的委託,享有充分的權力,代表股東進行決策,在公司領導中起著核心作用。但在現實中,許多公司的董事會並沒有發揮其核心作用。董事會的產生具有相當大的隨意性,股東大會沒有召開,董事會就已產生。有的企業雖然從組織形式上完成了公司化改制,但原有的領導班子基本不變地進入了董事會。董事會成員與經理層高度重合,使董事會被經理班子控制,董事代表股東利益的作用失效,董事會形同虛設,不能正常運作。

第三、關於經理層的問題

雖然我國《公司法》確認了對公司經理層人員的選拔和聘任機制。然而事實上,許多改制後公司仍然以國有企業領導幹部管理模式來管理現代公司的經理層人員。這種做法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根本不能相容,它打破了經理層人員與董事會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破壞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之間層層產生、層層制衡負責的機制。從本質上講,經理屬於董事會聘用人員,但在由國有企業轉化而來的公司中,經理往往由政府部門委派,他們不僅是「員工」,更是「領導」。對經理層沒有良好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

第四、關於監事會的問題

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由股東大會選舉的監事會的職責主要是對董事會和高級經理層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監督約束。由於改制後的公司一般是由國家股占絕對優勢,監事會成員實際上就成了國家股東指定的人員,這就造成監事會很難發揮其監督作用。監事會履職時難以到位,其形同虛設導致了經理和董事會權力的膨脹。公司監事會中缺乏真正的資產代表者,很難做到像關心個人資產那樣去關心國有或法人的資產,同時職工代表監事由於與經理處於垂直的領導關系網之中,難以做到監督作用。在這種體制下,監事會的監督制衡作用就必然會流於形式,「一把手說了算」仍是國有公司中的普遍現象。

第五、「新老三會」之間職責不清

國有企業在改制的過程中,「老三會」與「新三會」之間的關系難以理順,公司管理權力和監督權力的分配與制衡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新三會」有名無實,「老三會」依舊發揮主要作用,或者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原黨代會、職代會與工會「老三會」與現股東大會、董事會與監事會的「新三會」,它們之間的功能模糊,造成了公司的治理功能紊亂。新老機構之間職責不清,互相權力弱化,甚至出現「管理者缺位」等現象,給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帶來了負面影響和不利因素。

(二)國有企業改制方案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在國有產權持有人主持改制的前提下,本企業負責人或董事會制訂提出改制方案的整體目標和框架。這是因為國有產權持有人是國有產權的代表,代表著國有產權的利益;而本企業的人最了解本企業的情況,方案一定要充分結合本企業的實際。

2、利用「外腦」制訂具體方案。改制方案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不僅設計企業財務分析和市場分析,也涉及資產重組和資本營運,還涉及許多法律問題,光依靠企業自身的人員會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外聘機構是獨立的第三人,沒有利益沖突問題。

3、必須堅持依法改制。改制的各個環節都有許多法律問題,也有許多法律文件,要有專業的法律顧問全程參與並協助改制。

4、改制方案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醞釀,廣泛徵求意見,考慮各種不利因素,嚴格依據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種改制政策和優惠政策,並適當留有餘地。

改制方案一般應該包含多種可選擇的模式或同時設計幾套可供企業選擇的改制方案,要保證每種改制模式或每套改制方案對企業長遠發展有利,符合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改制政策和產業政策,有利於保障企業及其員工的長遠利益。

二、律師介入國企改制的必要性

(一)國有企業改制的目標

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國企改制的方針,對指導國企從計劃邁向市場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提出了「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目前國有企業改制應當注意四個轉變——「決策機制的轉變」、「運行規則的轉變」、「企業文化的轉變」和「產權結構的轉變」,而產權結構的轉變又是國有企業改制的中心問題和核心環節。國企改制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導提升到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為主導,這是本質的飛躍。而上述目標的實現需要解決採取一系列的改制措施:

1、真正落實出資人地位和職權,適當分散股權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形成科學而民主的決策機制。

對國有獨資企業而言解決好對國資委的職權和行權問題。而對於混合多元的國有企業則應當在確保國資委到位和正常行權外,還應當積極發揮小股東的作用,解決好一股獨大問題。國有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或國有股「一股獨大」,不利於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必須以投資主體多元化為前提。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確保小股東利益和作用的發揮,這是我國目前情況下解決一股獨大的根本出路。因些在國企改制時,盡量不選擇國有獨資公司的形式。只有國家股比重降低,才能真正確保法人治理結構中的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之間相互制衡的決策與管理、約束機制的正常運行,也才能真正落實公司法人的自主經營權。

國資委代表國務院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權利。所以,國資委工作的核心應是依法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使國有資產的出資人到位。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身份較為特殊,既是政府官員,又是企業家。國資委必須保證他們的經營能力到位、考核標准到位、激勵收益到位和約束監管到位。

2、提高國資委的直接參與度,提升國資委的行權能力。

嚴格按《公司法》的規定明確出資人的職權、規范召集股東會的程序、規定投票的操作規程、細化出資人決議制度的實施辦法、規定國資委的授權方式、授權內容、救濟方式,等等,提升出資人的行權能力;為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應提高中小股東的參與度。在表決程序制度上採取適當保護小股東的利益;出資人還要加大對重大經營活動、內部高層管理者的監督約束力。切實保障出資人的最高決策權、選任董事的權力以及在對外投資、擔保方面的絕對控制權;完善出資人、董事會、經營管理機構的的授權方式和范圍,建立和完善董事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設立董事向股東大會述職制度和股東大會對董事質詢、調查和罷免制度,強化對董事的業績考核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建立權責相統一的運作機制。

3、規范董事會的治理行為。

優化董事會人員結構,在章程中明確規定董事的選聘程序,逐步引入出資人派出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制度,大力推行職工董事制度。健全董事會制度,這是完善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核心。

(1)嚴格按照《公司法》規定的程序召開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組成董事會,徹底消除董事會產生的隨意性,減少董事會與經理層人員的交叉任職,實現決策層與執行層的分離,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改善董事會的構成,優化董事會的結構和功能,提高董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確保董事會集體決策,防止內部合謀行為,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2)在規范的董事會到位後,把國資委目前代為行使的董事會職權交還董事會行使,包括對經理人員的聘任、考核和薪酬決定權並授予重大決策權,使董事會真正成為經理人員的管理主體和企業的決策主體。建立和完善董事的信息披露制度,以確保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更加透明。基於股東會和董事會之間的信託法律關系,公司股東有權利獲悉關於董事活動、薪酬以及商業利益議的相關信息。

(3)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改革董事會成員任命方式。

首先,因為在任董事們傾向於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提拔和選任新的董事,為避免獨立董事的選舉流於形式,可以考慮這樣幾種方法: ①獨立董事必須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可以考慮差額選舉),不得由董事會任命。②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指定某一董事為獨立董事,該董事必須符合獨立董事最低限度的條件。③設立一個獨立董事任命和提拔委員會,獨立董事的任命都必須經過正式的程序來產生,應規定退休年限等。

其次,應該賦予獨立董事足以真正起到監督效力的某些職權。如業務監督權、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集權、公司代表權和特殊情況下的起訴權等。董事會的組成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未來,為了使其最大限度地代表股東利益,應嚴格按《公司法》選擇董事會成員,盡量避免採用政府部門任命的方式,徹底解決政企不分問題,使董事會的權力直接受制於股東大會。同時還要實行嚴格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其中最基本的是對經理人員的市場約束,包括商品(或服務) 市場、資本市場、經理人才市場的三重約束。當前最重要的是建立經理人才市場,對經理人員形成一種壓力,使之產生危機感、樹立強烈的事業心,規范其經營行為,最大限度地使所有者和經營者目標利益趨同。

4、建立對公司經理層有效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選拔聘任機制。

必須根據經理層人員的經營管理績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包括實行基本工資、年度獎金、長期激勵(如股票期權)相結合的薪金報酬制度。在公司法人治理機構中,基於經理層人員擁有的巨大權力,在現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尚不健全的現狀下,必須通過公司法和其他相關法律,將經理層人員行為置於規范的法人治理機構中,通過股東的訴權、董事會的決策權及監事會的監察權,約束經理層人員在執行過程的行為無序狀態。

5、提高監事會監督行為能力。

新《公司法》的修訂,大大強化了監事會的地位和作用,給予法律上的保障。監事要進一步提法律意識與自主意識,進一步完善監事會獨立監督職能,在條件許可下可逐步引入獨立監事制度。嚴格按《公司法》規定的選舉程序選舉監事組成監事會。監事應忠誠公正的履行職責,不但要認真檢查公司財務,保障公司利益和公司業務活動的合法性,還應監督、糾正董事和公司經理層的行為,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股東大會報告。繼續發揮外部監事會的作用。改善和強化外部監事會對企業的監督工作,以保證企業依法經營,提高財務數據的准確性和公司運作的透明度。

增強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人員行為合法性的監督。可以規定監事會對董事及經理人員違反法律法規、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決議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並要求糾正;並提請股東大會予以處罰;建立健全監事會對有關問題的提案權;對不稱職的董事有權向股東大會建議罷免等。

6、妥善安排和處理新老「三會」的關系。

實行公司制改造的目的是打破傳統的企業制度模式,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國際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堅持「三權分立」的原則,建立規范有效、良性運轉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確立「新三會」的公司治理主體地位。「老三會」應逐漸淡出公司治理,使其向「業余性質」方向發展。老三會與新三會的相近職能應逐步向新三會轉移、並軌,著力發揮「新三會」的作用。可考慮實行一套人員、多塊牌子的辦法,但應避免「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兼職。當前,特別要充分發揮董事會對公司重要問題的統一決策作用,即在一個企業只能有一個決策中心。廢除黨政聯席會或者是有經理層全體參加的「董事會擴大會議」來決策公司重大事項的做法。要建立規范的可以追究董事責任的董事會議事規則, 實行集體決策、個人負責。

(二)律師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必要性

而上述目標的實現和問題的解決不是行政機構通過行政手段就能夠解決的,因為涉及到許許多多的法律問題,需要有法律專業人士參與。對此黨和政府也注意到了律師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重要性。

——1992年7月23日,國務院《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第四十六條就規定政府應當採取建立和發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措施,為國有企業提供社會服務。

——1998年2月6日印發的[1998]外經貿計財發第84號文第一次明確了在國企改制(該文中特指內部職工持股試點)中律師「起主協調作用」,把律師推向了改制的最前沿。

——1999年8月23日,財政部、司法部財管字[1999]264號《關於律師事務所介入國有資產產權法律事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就律師事務所介入國有資產產權法律事務的意義、原則、要求等,作出了規定,明確了律師事務所介入國有資產產權法律事務。

—— 2003年7月13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認定工作規則》第六條規定:「在清產核資工作中,企業需要申報認定的各項資產損失,均應提供合法證據,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和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第八條規定:「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是指律師事務所、專業鑒定機構等出具的經濟鑒證證明或鑒證意見書」。

——2003年12月31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財政部《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決定或者批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應當審查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

——國務院國資委2005年末出台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企業改制必須對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見書。法律意見書由審批改制方案的單位的法律顧問或該單位決定聘請的律師事務所出具。」

因此,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成為國企改革的必備文件。律師的參與也相應成為國企改革的一個法定環節。這是由於律師的職業特點和作用決定的。律師的本質屬性是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為了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最終是為了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律師肩負著維護法律權威促進司法公正、平衡公平效益促進社會穩定、抑制權力(權利)濫用保障公民權利、參與政治生活實現社會正義的社會功能。因此律師能夠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律師參與國企改制能有效的防範法律風險。

國企改制要求改制應符合公司法、會計准則和其它法律法規的要求,國企改制的政策性和法律性特徵決定了其必然存在著一系列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這些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主要集中在國有資產評估、國有資產轉讓、報表的調整與納稅影響等幾個方面。律師參與國企改革,可以為改革提供准確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依據,有效地規避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保證國企改制的規范化運行。只有規范化運行,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2、律師參與國企改制,能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現實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

在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產權界定、交易定價、產權糾紛調處、成本核算與管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預提和攤銷費用、計提和處理資產損失等各項工作中,律師可以協調企業如實提供真實情況,協助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正確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依法維護出資人的合法權益,及時處理國有資產處置中的各類法律關系,審查投資人資格、資信狀況、受讓國有資產或國有股權的能力,以及提供擔保的真實性、合法性;參與國有資產(股權)拍賣、招標或協議出售工作,從法律、政策上嚴格把關,規范操作、堵塞黑洞、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效避免低價處置和低估賤賣國有資產等現象,確保國有資產的正確流轉和良性重組。

3、律師參與國企改制,能有效節約改製成本。

律師可以幫助企業根據法律政策的規定和企業自身情況選擇改制模式,處理好資產重組及人員調整中的各項法律問題,審查、制定改制方案及其他法律文件,保障法律文件的合法、有效,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書對於主管部門審核、審批改制方案,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律師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律師的服務功能80%是在非訴訟領域。律師對非訴訟法律事務參與度的高低,是城市法制化進程的一個衡量標志。律師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就是進行非訴訟服務——防範風險、減少訴訟、保證交易的安全,因而被稱為「法院前面的人」。

4、律師參與國企改制,能有效保護員工利益和維護社會穩定,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改制方案必須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聽取職工意見;職工安置方案更是必需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方可實施。律師的參與有利於這些方案的審議和通過。

中央政府文件要求改制中一次性用國有資產解決國企員工身份置換(經濟補償金的支付)及其歷史遺留問題(內退職工、下崗待崗職工、離退休人員工資福利補差、離退休人員醫葯費暖氣費補貼、員工集資、企業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等)。改制後的企業也要按規定按時足額交納社會保險費,及時為職工接續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關系。這些問題不僅極易引發糾紛,而且有可能形成群體事件,造成社會安全隱患,成為改制中一道繞不過去的難關。在國有凈資產數額不足的條件下,支付經濟補償金與改製成本更是難中之難。保護員工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協調國家、經營者和員工的關系,保障改制的順利進行便成為律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能以犧牲職工利益為代價換取企業改制一時的成功。損害職工的利益,造成職工無法再就業,無法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將不利於社會穩定,也不利於構築和諧社會。

三、律師參與國企改制的方式

2004年在上海市國資委的支持下,上海市律協制定了《上海市國有企業改制律師業務指引》,同時籌備組建國企改制上海律師法律服務團,最終有491名律師加盟。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體現了政府要求國有企業在改制中加強引進法律服務的願望。該指引非常詳細地列出了改制工作中律師業務流程、工作要點、盡職調查與法律意見書、職工安置和職工權益保障、國有企業改制爭議的律師質詢報告等。正如朱洪超老師在接受《上海國資》記者采訪時所說:「通過這樣一個對業務的《指引》,我們為每個律師事務所提供了最基本的標准和規范。也為國有企業提供了參考,以前很多企業認為律師只要出個法律鑒定書就可以了,並不知道還有這么多內容。」「上海成立『國企改制上海律師法律服務團』,在全國來講是第一次。出台《上海市國有企業改制律師業務指引》,上海也是第一個做。這對其他地方是一個借鑒。這是一個比較科學的方法, 國企改制要做得好, 必須要引進法律中介服務,律師的作用,對國企改制有很大影響。」

當前相當多企業在企業改制中,只是基於相關政策的規定,在中間某個環節或最後階段才不得不引入律師服務。企業應當更重視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全過程服務,特別是擬改制初期就應當引入律師服務。改制中律師不應該只是「消防員」,更應該是一位「設計師」。律師事務所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和雙方的約定,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國有企業改制方面的法律服務。不同的服務方式,律師投入的精力和介入的程度不同,服務的內容和承擔的責任有別,相應地,收取的服務費用也不同。最常用的服務方式如下:

1、主協調式律師

在這種服務方式之下,律師全程參與改制過程,在委託人的配合下全面主導改制工作組的活動,協調各中介機構的活動。這種服務方式具體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 從實體和程序的不同角度為改制方案的設計和具體操作把關,確保整個改制進程遵循國家頒布的改製法規和政策,不偏離法制軌道。

(2) 在國家有關改制的法規和政策框架內設計合法的、兼顧各方利益又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改制方案。在「依法改制」的原則指引下,設計出兼顧國家、經營者團隊、普通職工、投資者等各方利益的綜合改制方案。

(3) 指導改制企業對改制方案的操作實施,隨時協助處理改制操作中的各種疑難

㈢ 黨政一把手為什麼是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

黨政一把手為什麼是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

姜明安

2017年03月07日08:37 來源:人民


黨政一把手要對自己在推進法治建設方面應履行什麼職責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中央發布的上述《規定》,除了明確各級黨政一把手作為「推進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地位和責任以外,另一項主要內容就是確定黨政一把手在推進法治建設方面各自的職責。因為只有職責明確了,各級黨政一把手們才可能在推進法治建設方面扎扎實實去真抓實干。真抓實乾的前提首先是要明了「真抓」抓什麼,「實干」干什麼。正因為如此,中央發布的上述《規定》特別以具體列舉的方式分別確定黨委主要負責人和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應當履行的主要職責。


《規定》具體列舉的黨委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應當履行的主要職責包括下述六項:一是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定期聽取有關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將法治建設納入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二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高黨內法規制度的執行力;三是嚴格依法依規決策,落實黨委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加強對黨委文件、重大決策的合法合規性審查;四是支持本級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督促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和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依法辦事,不得違規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五是堅持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建設;六是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形成濃厚的法治氛圍。


《規定》具體列舉的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應當履行的主要職責亦有下述六項:一是加強對本地區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有關重大問題,為推進法治建設提供保障、創造條件;二是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依法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三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推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四是督促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行政,推動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糾正行政不作為、亂作為;五是自覺維護司法權威,認真落實行政機關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六是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組織實施普法規劃,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


《規定》就各級黨政一把手推進法治建設的上述職責予以具體明確規定對於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和任務的實現顯然是非常必要的。否則,職責不清,責任不明,何以形成推進的動力。


黨規對黨政一把手是否全面和忠實履行職責應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


如前所述,各級黨政一把手對於法治的態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建設法治國家目標和任務的關鍵。為了保障法治機制中這一關鍵環節真正發揮其功能和作用,《規定》不僅確定了各級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的地位、責任和明確規定其推進法治建設應履行的職責,而且還創設了對這種地位、責任和相應職責進行監督的保障機制。因為,如果沒有監督保障,即使《規定》確定了其地位、責任和相應職責,也都可能只是徒具形式而難以產生實際的效果。正是慮及於此,《規定》對各級黨政一把手是否全面和忠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設定了三項監督保障機制:一是要求黨政主要負責人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上級黨委應當對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開展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二是要求上級黨委將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作為考察使用幹部、推進幹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據;三是要求有關監督部門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黨政主要負責人,依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有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予以問責。


《規定》確立的這三項監督保障機制:檢查督查、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追責問責,對於各級黨政一把手切實履行其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具有直接的覊束和督促作用:任何黨政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如果在推進法治建設方面不作為,不履行「第一責任人」應履行的職責,輕則由其上級黨委找其誡勉談話,給其政績考核減分,重則追責問責,可能要求其引咎辭職或直接予以免職。這種責任的「壓力」自然可轉化為促使其重視法治,推進法治建設的動力。


當然,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的動力並非完全源於監督問責機制的「壓力」,對於大多數黨政一把手來說,在很多情況下,其重視法治,推進法治建設的動力主要不是源於監督問責機制的「壓力」,而是源於他們內心對法治的信仰,源於他們的法治理念。這種源動力應該是更根本,更有效和更可靠的動力。因此,為了保證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自覺履行其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各級黨組織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各種途徑加強對黨政主要負責人的法治理念教育,不斷培植他們內心的法治信仰,使他們從「組織要我實行法治、推進法治」 逐步轉化為「我想實行法治,我要推進法治」,從源於外部壓力不得不重視法治、推進法治轉化為由於內心嚮往而自然和自覺地重視法治、推進法治。


不過,這種轉化需要一個較長或很長的時間過程,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加強教育、培訓、激勵、引導和健全、完善監督責任機制兩者都是同樣必要的,兩者必須雙管齊下。對於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增長較快的黨政一把手們,對他們也許應該更多地採用激勵措施;對於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在其內心中生長太慢或者根本生長不起來,偏好人治,習慣於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黨政一把手們,對他們也許應該更多地適用監督責任制約機制。總之,無論如何,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正處在進行時而非完成時的當下歷史階段,通過激勵和制約雙重機制或者其他措施促進各級黨政一把手積極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都是必須的,因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是否嚴格履責關系中國整個法治的成敗。


(作者為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

㈣ 企業負責人任命書怎麼寫

企業的負責人可能是董事長,總經理一類的人。如果事情管理不過來時,可以指定多個負責人來管理企業的相應事物,具體的負責人負責自己管理的區域。企業負責人任命書應包括企業負責人的信息、任期時間、公司信息、法定代表人前面以及簽訂的時間等等。企業負責人任命書模板如下:

一、企業負責人任命書

1、 根據《公司法》和本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經公司會議決定同意任命 _________作為XXXX有限公司責任人,全權處理XXX公司所有一切事務,任期_________年。

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二0XX年 月 日

2、據《公司法》和本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經本公司股東會表決一致同意通過:

同意任命_______同志(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__ )為公司的負責人,全權處理並負責XXXXXXXXXXXX公司的業務收集整理系及具體工作安排等一切事宜。

公司名稱:

法定代表人:

20XX年XX月XX日

二、企業負責人崗位的職責

1、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在任期內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行業主管部門的規定,依法執業,向董事會及股東會負責或報告工作,確保股東出資收益率不低於社會平均收益率;

2、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宗旨,誠信服務,保證本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在股東會授權下可對外投資或調整企業發展的方向,並考察洽談或形成意向報批後吸收其他合夥人;

3、主持制定和組織實施企業發展規劃,人才發展規劃,各項規章制度和企業重大決策;

4、代表企業對內外簽訂各項合同、協議和合約,也可部分授權其他人草簽,條件具備時補簽認可。嚴格作好企業風險防範,維護本企業合法權益;

5、兼任企業技術負責人代表企業對外簽發重大咨詢成果報告(結算審核、標底、招標代理500萬元以上或特殊項目)。

對各級負責人或咨詢員的所有與技術有關的工作有權以技術負責人的身份作出讓其立刻更改指令或行為的權利,對自己發出的指令而且實際執行的後果承擔責任或風險;兼任咨詢員同時當某企業部門負責人不在崗時,代為行使其職責;

6、兼任企業市場負責人或委託代理人以企業名義對外進行市場拓展、業務聯系、合約條款洽商或有權利形成意向書,經企業技術、經濟以及負責人同意後組織合同草簽工作;

7、主持或授權委託技術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進行重大業務項目的咨詢,決定執業中重大決策問題,業務質量問題,風險問題的處理;

8、協調和處理企業部門之間,從業人員之間的利益關系,培育企業團隊精神;

9、代表企業或委託代理人代表企業以起訴人和被起訴人的身份到庭或出面處理有關糾紛和爭端,對外協調聯系處理與政府部門的關系;

10、領導組織處理意外緊急事故,並領導制定和實施緊急方案;

11、組織並實施企業年檢,企業資質申報和升級;

12、兼任企業經濟負責人負責3000元以內的開支審批,按規程的規定提出或審批本企業的咨詢收費標准、收費額度或價格以及重大財務收支和分配辦法,報股東會批准後組織實施。

特殊情況時可以企業經濟負責人的身份對於過高或過低的服務價格及1萬元以內的開支做出決定,事後應向董事會或其他股東做出充分的說明獲得諒解和理解;

13、按規程的規定提出或審批人員任免、獎懲、招聘、解聘等事項,對於副負責人及其他各級負責人的任何與工作有關的行為有權作出讓其立刻更改指令或行為的權利,並對自己發出的指令而且實際執行的後果承擔責任或風險;

14、直接上級為董事會,當與董事會的意見不一致時,應努力說服股東會使其改變董事會的意見,不能說服時保留意見執行董事會的指令。

(4)法律顧問述職擴展閱讀

企業負責人履行第一職責

法治建設從主要依靠總法律顧問推動,向企業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轉變;法治工作從法律部門單兵作戰,向企業各部門協同配合、共同參與轉變;法律管理從以風險防範為主,向風險防範、合規管理和法律監督一體化推進轉變。

央企法治要在促進企業法人治理、依法合規經營、依法規范管理、完善法律管理職能、加強法治隊伍建設五個方面取得突破。企業要築牢依法合規經營的底線,央企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將法治央企建設要求納入企業業績考核體系,將總法律顧問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寫入公司章程,推動落實總法律顧問由董事會聘任。總法律顧問須列席董事會,對審議事項進行法律把關,同時,央企總法律顧問須定期向國資委述職。

堅持統籌兼顧,合理確定企業負責人薪酬水平。無論對組織任命的國有企業負責人,還是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都要在綜合考慮有關群體工資水平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其薪酬水平。

推動形成企業負責人與企業職工之間的合理工資收入分配關系,調節不同企業負責人之間的薪酬差距,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㈤ 公司法務專員崗位職責是什麼

法務專員崗位的工作職責:

  1. 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為公司經營決策意向進行法律調研和法律審核,提供選擇方案和相應法律依據,保障公司經營決策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 建立公司合同管理制度,規范合同的簽定、審核、管理和履行等環節。針對不同類別客戶制定公司的標准合同文本。

  3. 完善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在合法性的前提下,使公司權利最大化。必要時可採取措施進行適當的法律規避。

  4. 建立客戶資信等級評估系統,進行客戶調研和資信評估,實施等級分類,建立客戶管理檔案,保障交易安全。

  5. 、建立健全公司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體系。從公司研發、銷售、客服、經銷商包括客戶等環節進行規范保護。

  6. 開展法律培訓,針對管理、研發、銷售等不同人群進行相應的模塊化法律培訓,增強大家的法律意識,豐富相關法律知識和實踐技巧。

  7. 負責公司的應訴和訴訟事務。

  8. 協助人力資源部處理公司內部的勞務糾紛。

法務專員職責與工作任務:

職責一:職責表述:法務管理。

  1. 起草、審查和修改公司各類法律文件文書及合同。

  2. 負責對公司規章制度、產品進行法律審核,審核公司的合同、制定標准合同。

  3. 負責集團總部及下屬公司重大合同的審查、修訂、備案,對各類合同提出法律意見。

  4. 負責保管、年審或續期公司部分證件,包括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國稅地稅許可證等。

  5. 專利申請、處理知識產權法務。

  6. 代表公司處理何磊訴訟或非訴訟法律事務,為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7. 對集團及下屬各部門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提出糾正意見,協助有關部門予以整改。

  8. 統一辦理集團法律授權工作。

  9. 管理外聘律師、法律顧問。

職責二:職責表述:法律服務

  1. 協助組織集團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論證和法律保障。

  2. 為集團總部及下屬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提供相應的法律咨詢,並出具法律意見書。

  3. 組織實施對集團員工的法律宣傳、培訓工作。

職責三:職責表述:員工通用職責

  1. 認真執行集團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 服從上級指揮,接受有關人員檢查監督,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

  3. 作好記錄以及記錄的保管和移交工作。

  4. 按要求參加培訓活動,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

  5. 定期向直接上級述職。

  6. 保守集團秘密。

  7. 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並及時復命。

㈥ 黨政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應履行哪些職責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部署要求,推動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根據有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縣級以上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
第三條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反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堅持統籌協調,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權責一致,確保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第四條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應當切實履行依法治國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責,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法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把本地區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第五條黨委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應當履行以下主要職責:
(一)充分發揮黨委在推進本地區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定期聽取有關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將法治建設納入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
(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
(三)嚴格依法依規決策,落實黨委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加強對黨委文件、重大決策的合法合規性審查;
(四)支持本級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督促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和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依法辦事,不得違規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
(五)堅持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建設;
(六)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形成濃厚法治氛圍。
第六條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應當履行以下主要職責:
(一)加強對本地區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有關重大問題,為推進法治建設提供保障、創造條件;
(二)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公職律師制度,依法制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三)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推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四)督促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行政,推動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糾正行政不作為、亂作為;
(五)自覺維護司法權威,認真落實行政機關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
(六)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組織實施普法規劃,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
第七條黨政主要負責人應當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上級黨委應當對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開展定期檢查、專項督查。
第八條上級黨委應當將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作為考察使用幹部、推進幹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據。
第九條黨政主要負責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應當依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有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予以問責。
第十條中共中央、國務院工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縣級以上地方黨委和政府工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本規定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本規定自2016年11月30日起施行。

㈦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宣傳教育
(一)突出學習宣傳憲法。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宣傳教育,重點學習宣傳憲法確立的我國的國體、政體、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內容,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組織國家工作人員在憲法宣誓前專題學習憲法。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教育引導一切組織和個人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准則。
(二)深入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和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任務。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五大功能區域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等全國全市大戰略在我市的深入實施,及時跟進普法內容和依法治理重點,使推進重點工作的過程成為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的過程,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我市相關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大力宣傳與市場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培育產權意識、契約精神;大力宣傳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聯系的法律,讓權責一致、誠實信用等基本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大對我市立法、執法、司法活動以及守法和違法典型的宣傳報道力度。突出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定過程的宣傳報道,使立法過程成為凝聚社會共識的過程;持續學習和宣傳已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充分發揮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在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的規范和保障作用。及時宣傳報道我市執法和司法活動中的典型案例,以案釋法、以案宣法。加大力度宣傳守法模範的先進事跡和違法典型的法律後果,發揮守法模範的激勵作用和違法後果的警示作用。二、切實推動全社會法治素養普遍提升
(四)推動全民學法守法用法。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市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市民都要接受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深化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開設社區「法律診所」,推動普法與服務更深層次的結合。廣泛開展「點贊公民--千萬市民學法律」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點單式、訂制式普法。加強城鄉基層群眾法治宣傳教育,特別是加強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城市流動人口的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群眾依法維護權益、表達訴求、化解糾紛,提高參與基層自治和其他社會管理活動的意識與能力。
(五)強化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持把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嚴格執法作為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堅持正面激勵和反面警示相結合,健全完善領導幹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長效機制,把法治教育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嚴格落實新提任領導幹部法治理論知識考試和年度法治理論知識考試制度,組織領導幹部旁聽法庭審判,在行政訴訟中推動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進一步落實。健全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落實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推動領導幹部依法履職制度建設。樹立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建立黨政主要負責人述職述廉述法「三位一體」制度,堅持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內容。
(六)加強青少年法治意識和法律常識教育。組織實施國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制訂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社會實踐課程指導方案。在全市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法治教材納入免費教科書發放目錄。出台高等學校法治教材指導目錄,將法治教育列入高校非法學專業和職業學校一年級必修課程。全面加強中小學法治教育師資培養,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引導法律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在學校、社區等設立青少年法律服務站,加強市和區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設和網路建設,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法治環境。三、豐富和創新法治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
(七)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把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法治文化項目作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常設項目,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推廣,培育法治文化精品,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加強法治文化宣傳陣地建設,提高全市法治題材廣播電視節目(欄目)、公益廣告以及其它法治文化產品的供給量和保有量以及在黃金時段的播出率,充分利用公共服務和活動場所因地制宜地建設法治文化宣傳載體。充分發揮重慶「法治講壇」「幹部周末講堂」「夢想課堂」「百姓課堂」等平台作用,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建立和完善學法用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宣傳表彰制度。
(八)發揮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的法治宣傳示範作用。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把法律規定變成引領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范。深入推進法治區縣、依法行政示範單位等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類社會主體依法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九)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創新。遵循現代傳播規律,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載體陣地和體制機制等創新。結合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分類實施法治宣傳教育,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等活動,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戒形式主義。全面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加強普法網站和普法網路集群建設,積極運用微博、微信、微電影、客戶端等開展新媒體普法服務,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信息資源資料庫建設,實現公共數據資源的開放和共享。大力完善城鄉公共活動場所法治宣傳教育設施,加強行業窗口、服務大廳、交通場站等公共場所法治宣傳固定設施建設,積極運用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服務窗口觸摸屏、公交移動電視屏等推送法治宣傳教育內容。

㈧ 公司法務專員崗位職責

法務專員崗位的工作職責:

  1. 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為公司經營決策意向進行法律調研和法律審核,提供選擇方案和相應法律依據,保障公司經營決策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 建立公司合同管理制度,規范合同的簽定、審核、管理和履行等環節。針對不同類別客戶制定公司的標准合同文本。

  3. 完善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在合法性的前提下,使公司權利最大化。必要時可採取措施進行適當的法律規避。

  4. 建立客戶資信等級評估系統,進行客戶調研和資信評估,實施等級分類,建立客戶管理檔案,保障交易安全。

  5. 、建立健全公司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體系。從公司研發、銷售、客服、經銷商包括客戶等環節進行規范保護。

  6. 開展法律培訓,針對管理、研發、銷售等不同人群進行相應的模塊化法律培訓,增強大家的法律意識,豐富相關法律知識和實踐技巧。

  7. 負責公司的應訴和訴訟事務。

  8. 協助人力資源部處理公司內部的勞務糾紛。

法務專員職責與工作任務:

職責一:職責表述:法務管理。

  1. 起草、審查和修改公司各類法律文件文書及合同。

  2. 負責對公司規章制度、產品進行法律審核,審核公司的合同、制定標准合同。

  3. 負責集團總部及下屬公司重大合同的審查、修訂、備案,對各類合同提出法律意見。

  4. 負責保管、年審或續期公司部分證件,包括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國稅地稅許可證等。

  5. 專利申請、處理知識產權法務。

  6. 代表公司處理何磊訴訟或非訴訟法律事務,為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7. 對集團及下屬各部門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提出糾正意見,協助有關部門予以整改。

  8. 統一辦理集團法律授權工作。

  9. 管理外聘律師、法律顧問。

職責二:職責表述:法律服務

  1. 協助組織集團重大經營決策的法律論證和法律保障。

  2. 為集團總部及下屬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提供相應的法律咨詢,並出具法律意見書。

  3. 組織實施對集團員工的法律宣傳、培訓工作。

職責三:職責表述:員工通用職責

  1. 認真執行集團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 服從上級指揮,接受有關人員檢查監督,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

  3. 作好記錄以及記錄的保管和移交工作。

  4. 按要求參加培訓活動,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

  5. 定期向直接上級述職。

  6. 保守集團秘密。

  7. 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並及時復命。

㈨ 布政司是什麼官

布政司是衙門名,全稱「承宣布政使司」官名叫布政使。

明清兩代才有布政使司這個衙門機構,又叫藩司衙門。級別為三品,地方的一種高級官吏。地位僅次於總督和巡撫,專管一省或數個府的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官員考核、溝通督撫與各府縣。

(9)法律顧問述職擴展閱讀:

布政使了是朱元璋設計的,用來代替元朝行省制度的機構最高負責人,這也就是布政使最早的由來,但是這個時候的布政使已經沒有了元朝行省的負責人參知政事那樣的獨立處理政事的權利了。

布政使最開始的時候的權利就與清朝的巡撫的權利是差不多的,在那個時候也就是地方的最高長官了,但是隨著權利的逐漸分化,他的地位也就是一路走低了。

後來清朝也就繼承了明朝的官制,而巡撫也就成為了各個省份的最高長官了,他可以負責一個省份之內的政事、稅收、刑獄和軍隊的事情,這可以說是是封疆大吏了,而這個時候布政使也就成為了他的下屬官職了,受到了巡撫的控制了,而他分管的也就是民生這些省內的政務了。

㈩ 年度法治考核登記表中個人述法怎麼填

主要有四個大項共十個小項。

一、大項是推進依法執政情況。

主要針對黨組(黨委)考核三方面內容:

1、年度研究部署推進法治建設工作情況。包括黨組(黨委)是否將法治建設納入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年度總體工作計劃並抓好落實;是否落實每半年至少在黨委會上研究一次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以及解決相關法治問題的成效和經驗教訓;

2、落實依法依規決策情況。是否建立依法依規決策機制和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制度(黨政各部門是否全部聘用法律顧問以及法律顧問參與決策情況);

3、法治建設組織領導情況(是否成立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機構,人員經費是否落實到位等推進情況等)。

二、大項是推進依法行政(或公正司法)情況。

主要針對政府機關和司法機關考核兩方面內容:

1、規范權力運行、促進依法履職情況。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定與公開、規范行使情況,行政審批制度執行和完善情況;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情況;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是否規范,重大執法決定法治審核制度執行情況;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是否建立銜接機制等。

2、維護司法權威情況。包括政府機關是否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訴訟權利情況;是否依法及時全面履行以行政機關為被執行人的民事、行政案件生效判決情況;是否全面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案件出庭應訴制度等。

三、大項是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情況。

著重考核三方面內容:

1、普法工作規劃保障情況。包括組織實施普法規劃,落實普法工作組織領導、協調指導和經費保障等;

2、「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情況。對推行「板塊式」普法的有關單位是否落實板塊普法工作制度進行重點考核;全面考核各部門是否建立法治宣傳機制以及開展「法律六進」情況;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等普法宣傳活動開展情況。

3、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情況。

縣區是否建成法治文化廣場(公園),鄉村法治文化長廊和櫥窗建成率是否達到50%;全市各單位是否建成有法治文化宣傳版面、櫥窗、園地等陣地。

四、大項是領導幹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

著重考核兩方面內容:

1、領導幹部嚴格依法辦事情況。是否帶頭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司法權威,是否違規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

2、落實學法用法制度情況。黨組(黨委)中心組是否建立學法制度;領導幹部年度參與集體學法情況;是否參加年度學法用法考試及成績;各級政府年度舉辦領導幹部法治專題培訓班情況等。

(10)法律顧問述職擴展閱讀:

為確保述法考核與述職評測相一致,在考評檔次劃分上,可以考慮對領導班子設定「好」「較好」「一般」「差」四個檔次,領導幹部一般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檔次,並對各檔次設立不同的評價標准。

考核的結果在於運用,這是述法考核的目的。根據考核結果,樹立在相同條件下優勝劣汰、優進劣退的用人導向。在考核結果運用上。

要體現三個方面:

1、對各單位考評結果檔次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

2、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業績評定、獎懲、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存入領導幹部政績檔案,並作為對各地各單位平安建設考核的重要依據;

3、對單位實施獎懲措施,對考評結果為「好」的單位在全市通報表揚,對考評結果為「差」的單位實行一票否決,並責令其限期內整改,整改情況書面報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