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法律援助
① 吳起的人物生平
吳起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詢問吳起為人如何,李悝說:「吳起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連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於是任命吳起為將軍,輔佐樂羊攻打中山國。
吳起擔任將領期間,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親自替他吸吮膿液,你怎麼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當年吳將軍替我丈夫吸吮毒瘡,他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死在敵人手裡。如今吳將軍又替我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啊。」 公元前409年, 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里(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並築城。 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今陝西省華縣),攻克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並築城。 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加以防守。 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 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 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 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吳起規定凡是能夠身著全副甲胄,執12石之弩,背負箭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稅。武卒經過吳起的嚴格訓練,成為魏國的精銳之師。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禦秦國的進攻,修築了吳城(今山西省孝義市西南)。 據《吳子兵法》記載,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土地千里。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餘不分勝負。 魏文侯死後,吳起侍奉他的兒子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和大臣們乘船在西河郡巡視,魏武侯感嘆道:「河山這樣的險峻,邊防難道不是很堅固嗎?」大臣王錯 在旁邊附和道:「這就是魏國強大的原因。如果您再修明政治,那麼我們魏國稱霸天下的條件就具備了。」吳起回答說:「我們君侯的話,是亡國的論調,你又來附和,這就更加危險了。」魏武侯氣憤地說:「你這話是什麼道理?」吳起回答說:「河山的險固是不能依靠的,霸業也從來不因為山河的險固而產生。過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處南面。雖然有這些天險倚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結果大禹流放了他們。夏桀的國家,左面是天門山的北麓,右邊是天溪山的南邊,廬山和嶧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經它的南面。有這樣的天險,但是沒有治理好國政,結果被商湯擊敗了。殷紂王的國家,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漳水和滏水,面對著黃河,背靠著山。雖有這樣的天險,然而國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討伐。再說您曾經親自率領我們佔領、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城牆不是不高,敵兵不是不多,然而能夠攻破它們,那還不是因為他們政治腐敗的緣故嗎?由此看來,依靠河山險固,怎麼能夠成就霸業呢?」魏武侯十分贊同吳起的觀點,說:「我今天才聽到聖人的言論啊,河西政事都委託給你了。」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威信很高。魏武侯繼位後,魏國國相一職空缺,許多人都認為吳起能夠順利當選,但最終魏武侯任命田文為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我與您比一下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死戰,敵國不敢圖謀侵犯魏國,您能和我比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國庫的儲備,您能和我比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拒守西河郡讓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讓韓國、趙國都服從歸順,您能和我比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官位卻在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呢?」田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託付給您呢,還是應當託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應該託付給您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官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魏武侯曾按照吳起的建議在廟堂設宴宴請士大夫,席間設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貴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無功者坐後排,只有酒席,沒有貴重餐具。宴會後又在廟堂門外按功勞大小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則每年派使者慰問,撫恤他們的父母。
此措施實行三年後,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南)。 魏國的士卒得知這一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動穿戴盔甲准備抗敵的達數以萬計。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山東省滕縣東)。 田文死後,公叔 出任國相。公叔非常畏懼吳起的才能,他的僕人向他建議說:「吳起為人有骨氣又重視名譽聲望。您可以對魏武侯說您的國土太小,容納不了吳起這樣的人才。當魏武侯問您怎麼辦時,您就建議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吳起,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就一定會迎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打算,就一定會推辭。然後您找個機會請吳起到家裡來做客,在宴會中故意惹公主發怒,當她當面羞辱您,吳起看到公主這樣羞辱您,就肯定不會娶公主了。」公叔採納了他的建議,吳起見到公主如此羞辱國相,婉言謝絕了魏武侯聯姻的邀請。魏武侯從此不再信任吳起。
王錯不斷在魏武侯面前進讒言,魏武侯於是派人召喚吳起。吳起行進至岸門(今山西省河津市南)時,停下車回頭遙望西河郡,眼淚一行行流了下來。他的車夫對他說:「我私下觀察您的心志,把舍棄天下看得就像扔掉鞋子一樣。如今您離開西河郡,卻流下了眼淚,這是什麼緣故啊?」吳起擦去眼淚回答說:「你不知道,如果君侯信任我,讓我盡自己的才能,那麼我就可以幫助君侯成就王業。如今君侯卻聽信小人的饞言不信任我,西河郡被秦國攻取的日子不會久了,魏國從此要削弱了。」吳起於是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一向仰慕吳起的才能,任命吳起為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期間他曾兩次巡視至息縣(今河南省息縣),向屈宜臼詢問在楚國的為臣之道,但屈宜臼對吳起將要在楚國進行的變法持堅決的反對態度。
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具體措施有: 制定法律並將其公布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 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 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 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 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托。 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 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公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楚軍穿越梁門(位於大梁西北的關塞),駐軍林中(位於梁門以北),飲馬於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聯系。趙國藉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 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貴族們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貴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陽城君因參與此事逃奔出國,其封地被沒收。 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 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
吳起在魏、楚兩國軍事、內政方面的成就在戰國時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後任魏國國相的公叔痤在澮北之戰獲勝後主動將戰功讓給吳起的後人,並稱獲勝的原因是受「吳起的余教」。 與吳起同為衛國人的商鞅,受吳起的影響也很大,如在商鞅變法中的徙木立信和什伍連坐法都是仿效吳起的措施。
② 史記 秦本紀 全文 文言文 加 白話文翻譯
字數大超,只能給譯文且是前部分
譯文:
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代孫女,名叫女修。女修織布的時候,有一隻燕子掉落一顆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兒子,名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名叫女華。女華生下大費,大費輔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後,舜帝為表彰禹的功勞,賜給他一塊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賞賜,說:「治水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也是因為有大費做助手。」舜帝說:「啊!大費,你幫助禹治水成功!我賜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飄帶。你的後代將會興旺昌盛。」於是把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他。大費行拜禮接受了賞賜,為舜帝馴養禽獸,禽獸大多馴服,這個人就是柏翳。舜帝賜他姓嬴。
大費生有二個兒子,一個名叫大廉,這就是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這就是費氏。費氏的玄孫叫費昌,他的子孫有的住在中原地區,有的住在夷狄那裡。費昌正處在夏桀的時候,他離開夏國,歸附了商湯,給商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身體長得很象鳥,但說人話。太戊帝聽說了他們,想讓他們給自己駕車,就去占卜,卦相吉利,於是把他們請來駕車,並且給他們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後,中衍的後代子孫,每代都有功勞,輔佐殷國,所以嬴姓子孫大多顯貴,後來終於成了諸侯。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住在西部戎族地區,保衛西部邊疆。中潏生了蜚廉。蜚廉生了惡來。惡來力氣大,蜚廉善奔跑。父子倆都憑才能力氣事奉殷紂王。周武王伐紂的時候,把惡來也一並殺了。當時,蜚廉為紂出使北方,回來時,因紂已死,沒有地方稟報,就在霍太山築起祭壇向紂王報告,祭祀時獲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的字說:「天帝命令你不參與殷朝的災亂,賜給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後,就埋葬在霍太山。蜚廉還有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幸,他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於駕車得到周繆王的寵幸。周繆王獲得名叫驥、溫驪、驊騮、騄耳的四匹駿馬,駕車到西方巡視,樂而忘返。等到徐偃王作亂時,造父給繆王駕車,兼程驅趕回周朝,日行千里,平定了叛亂。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造父族人從此姓趙。自蜚廉生季勝以來經過五代直到造父時,才另外分出來居住在趙城。春秋晉國大夫越衰就是他的後代。惡來革,是蜚廉的兒子,死得早。他有個兒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幾,太幾生了大駱,大駱生了非子。因為造父受到周王的恩寵,他們都承蒙恩蔭住在趙城,姓趙。
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愛馬和其他牲口,並善於飼養繁殖。犬丘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周孝王,孝王召見非子,讓他在汧河、渭河之間管理馬匹。馬匹大量繁殖。孝王想讓非子做大駱的繼承人。申侯的女兒是大駱的妻子,生了兒子成,成做了繼承人。申侯就對孝王說:「從前我的祖先是酈山那兒的女兒,她做了西戎族仲衍的曾孫胥軒的妻子,生了中潏,因為與周相親而歸附周朝,守衛西部邊境,西部邊境因此和睦太平。現在我又把女兒嫁給大駱為妻,生下成作繼承人。申侯與大駱再次聯姻,西戎族都歸順,這樣,您才得以稱王。希望您考慮一下吧。」於是孝王說:「從前伯翳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獲得土地的封賜,受賜姓嬴。現在他的後代也給我馴養繁殖馬匹,我也分給他土地做附屬國吧。」賜給他秦地作為封邑,讓他接管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但也不廢除申侯女兒生的兒子做大駱的繼承人,以此來與西戎和好。
秦嬴生了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去世。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去世。公伯生秦仲。
秦仲即位三年,周厲王無道,有的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滅了犬丘大駱的全族。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後,任用秦仲當大夫,討伐西戎。西戎殺掉了秦仲。秦仲即位為侯王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裡。秦仲有五個兒子,大兒子叫庄公。周宣王召見庄公兄弟五人,交給他們七千兵卒,命令他們討伐西戎,把西戎打敗了。周宣王於是再次賞賜秦仲的子孫,包括他們的祖先大駱的封地犬丘在內,一並歸他們所有,任命他們為西垂大夫。
庄公居住在他們的故地西犬丘,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叫世父。世父說:「西戎殺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決不回家。」於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他弟弟襄公。襄公做了太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繼位。襄公元年(前777),襄公把他妹妹繆嬴嫁給西戎豐王做妻子。襄公二年(前776),西戎包圍犬丘,世父反擊,最後被西戎俘虜。過了一年多,西戎放還世父。七年(前771)春,周幽王因寵愛褒姒(sì,似)而廢除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兒子伯服立為繼承人,周幽王多次舉烽火把諸侯騙來京師,以求褒姒一笑,諸侯們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酈山下殺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營救周朝,作戰有力,立了戰功。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騷擾,把都城向東遷到洛邑,襄公帶兵護送了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平王說:「西戎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歸秦國。」平王與他立下誓約,賜給他封地,授給他爵位。襄公在這時才使秦國成為諸侯國,跟其他諸侯國互通使節,互致聘問獻納之禮。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馬、黃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十二年(前766),他討伐西戎,到達岐山時,在那裡去世了。他生了文公。
文公元年(前765),文公住在西垂宮。三年(前763),文公帶著七百名兵卒到東邊去打獵。四年(前762),他們到達汧、渭兩河的交會之處。文公說:「從前,周朝把這里賜給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後來我們終於成了諸侯。」於是占卜這里是否適宜居住,占卜的結果說吉利,就在這里營造起城邑。十年(前756),開始建造祭天地的鄜畤,用牛羊豬三種牲畜舉行祭祀。十三年(前753),開始設立史官記載大事,百姓大多受到教化。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討伐西戎,西戎敗逃。於是文公就收集周朝的遺民歸為己有,地盤擴展到岐山,把岐山以東的土地獻給周天子。十九年(前747),得到一塊名叫「陳寶」的異石。二十年(前746),開始設立誅滅三族的刑罰。二十七年(前739),砍伐南山的大梓樹,梓樹中竄出一頭大青牛逃進了豐水。四十八年(前718),文公的太子去世,賜謚號為竫(jìng,靜)公。竫公的長子立為太子,他是文公的孫子。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竫公的兒子登位,這就是寧公。
寧公二年(前714),寧公遷居到平陽,派遣軍隊征伐盪社。三年(前713),與西戎的一支亳(bō,伯)部落作戰,亳王逃往西戎,於是滅了盪社。四年(前712),魯公子翚(huī,揮)殺死了他的君王隱公。十二年(前704),寧公攻打盪氏,攻了下來。寧公從十歲開始登上王位,在位十二年去世,葬在西山。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武公為太子;武公的弟弟德公,與武公是同母兄弟;寧公之妾魯姬子生了出子。寧公去世後,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掉太子,擁立出子為君主。出子六年(前698),三父等人又一起派人殺害了出子。出子五歲即位,在位六年被殺。三父等人又擁立了原太子武公。
武公元年(前697),征伐彭戲氏,到了華山下,住在平陽的封宮里。三年(前695),殺了三父等人,夷滅了他們的三族,因為他們殺了出子。鄭國的高渠眯殺了他的君主昭公。十年(前688),攻打邽、冀戎兩地的戎族,並開始在杜、鄭兩地設縣,滅了小虢(guó,國)。
十三年(前685),齊國人管至父、連稱等殺了他們的君主襄公,擁立公孫無知。晉國滅了霍、魏、耿三國。齊國雍廩殺死無知、管至父等人,擁立齊桓公。齊國、晉國成了強國。
十九年(前679),晉國的曲沃武公滅掉晉侯緡(mín,民),開始做了晉侯。齊桓公在鄄(juàn,倦)地稱霸。
二十年(前678),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平陽。這時開始用人殉葬,給武公殉葬的有六十六人。武公有個兒子,名叫白。白沒有被立為君,被封在平陽。立武公的弟弟德公做了國君。
德公元年(前677),開始住進雍城的大鄭宮。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地是否適宜,占卜的結果是:後代子孫將到黃河邊上去飲馬。梁伯、芮(ruì,銳)伯來朝見。二年(前676),開始規定伏日,殺狗祭祀以祛除熱毒邪氣。德公到三十三歲才登位,在位兩年去世。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長子宣公繼位。
宣公元年(前675),衛國燕國攻打周王室,把惠王趕出朝廷,擁立王子穨(tuí,頹)為帝。三年(前673),鄭伯、虢叔殺死了王子穨,送惠王返回朝中。四年(前672),秦國修建密畤。與晉國在河陽作戰,戰勝了晉軍。十二年(前664),宣公去世。他生了九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宣公的弟弟成公。
成公元年(前663),梁伯、芮伯來朝見。齊桓公征伐山戎,軍隊駐扎在孤竹。
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他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成公的弟弟繆(mù,穆)公。
繆公任好元年(前659),繆公親自率兵征伐茅津,取得勝利。四年(前656),從晉國迎娶了妻子,他是晉太子申生的姐姐。這年,齊桓公攻打楚國,打到邵陵。
五年(前655),晉獻公滅了虞國和虢國,俘虜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xī,奚),這是由於事先晉獻公送給虞君白玉和良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應了。俘獲了百里傒之後,用他做秦繆公夫人出嫁時陪嫁的奴隸送到秦國。百里傒逃離秦國跑到宛(yuān,淵)地,楚國邊境的人捉住了他。繆公聽說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贖買他,但又擔心楚國不給,就派人對楚王說:「我家的陪嫁奴隸百里傒逃到這里,請允許我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他。」楚國就答應了,交出百里傒。在這時,百里傒已經七十多歲。繆公解除了對他的禁錮,跟他談論國家大事。百里傒推辭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您來詢問?」繆公說:「虞國國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國了。這不是您的罪過。」繆公堅決詢問。談了三天,繆公非常高興,把國家政事交給了他,號稱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傒謙讓說:「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簡)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沒有人知道。我曾外出遊學求官,被困在齊國,向(zhì,至)地的人討飯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齊國國君無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過了齊國發生政變的那場災難,於是到了周朝。周王子穨喜愛牛,我憑著養牛的本領求取祿位,穨想任用我時,蹇叔勸阻我,我離開了穨,才沒有跟穨一起被殺;事奉虞君時,蹇叔也勸阻過我。我雖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實在是心裡喜歡利祿和爵位,就暫時留下了。我兩次聽了蹇叔的話,都得以逃脫險境;一次沒聽,就遇上了這次因虞君亡國而遭擒的災難: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於是繆公派人帶著厚重的禮物去迎請蹇叔,讓他當了上大夫。
秋天,繆公親自帶兵攻打晉國,在河曲與晉交戰。晉國驪姬製造了內亂,太子申生被驪姬所害,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出逃。
九年(前651),齊桓公在葵丘與各地諸侯會盟。
晉獻公去世。立驪姬的兒子奚齊,他的臣子里克殺了奚齊。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殺死了卓子和荀息。夷吾派人請秦國幫他回晉國。繆公答應了,派百里傒率兵去護送夷吾。夷吾對秦國人說:「我如果真能登位,願意割讓晉國的河西八座城給秦國。」等到他回到晉國登上了君位,卻派丕鄭去向秦國道歉,違背了諾言,不肯給秦國河西八座城,並且殺了里克。丕鄭聽說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繆公商議說:「晉國人不想要夷吾為君,實際上想立重耳為君。現在夷吾違背諾言而且殺了里克,都是呂甥、郤(xì,細)芮的主意。希望您用重利趕快把呂甥、郤芮叫到秦國來,如果呂、郤兩人來了,那麼再送重耳回國就方便了。」繆公答應了他,就派人跟丕鄭一起回晉國去叫呂甥、郤芮。呂、郤等人懷疑丕鄭有詐謀,就報告夷吾,殺死了丕鄭。丕鄭的兒子丕豹逃奔到秦國,勸繆公說:「晉國君主無道,百姓不親附他,可以討伐他了。」繆公說:「百姓如果不認為合適,不擁護晉君,他們為什麼能殺掉他們的大臣呢?既然能殺死他們的大臣,這正是由於晉國上下還是協調的。」繆公不公開聽從丕豹的計謀,但在暗中卻重用他。
十二年(前648),齊國管仲、隰朋去世。
晉國大旱,派人來秦國請求援助糧食。丕豹勸說繆公不要給,要繆公趁著晉國荒歉去攻打它。繆公去問公孫支,公孫支說:「荒歉與豐收是交替出現的事,不能不給。」又問百里傒,百里傒說:「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麼罪?」繆公採納百里傒、公孫支的意見,最後還是給晉國糧食了。水路用船,陸路用車給晉國運去糧食,從雍都出發,源源不斷地直到絳(jiàng,降)城。
十四年(前646),秦國發生飢荒,請求晉國援助糧食。晉國就此事徵求群臣的意見。虢射說:「趁著秦國鬧飢荒去攻打它,可以大獲成功。」晉君聽從了他的意見。十五年(前645)晉國發動軍隊攻打秦國。繆公也發兵,讓丕豹率領大軍,親自前往迎擊。九日壬戌日,與晉惠公夷吾在韓地交戰。晉君甩下自己的部隊獨自往前沖,跟秦軍爭奪財物,回來的時候,駕車的戰馬陷到深泥里。繆公與部下縱馬驅車追趕,沒能抓到晉君,反而被晉軍包圍了。晉軍攻擊繆公,繆公受了傷。這時,曾在岐山下偷吃繆公良馬的三百多個鄉下人不顧危險驅馬沖入晉軍,晉軍的包圍被沖開,不僅使繆公得以脫險,反而又活捉了晉君。當初,繆公丟失了一匹良馬,岐山下的三百多個鄉下人一塊兒把它抓來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們,要加以法辦。繆公說:「君子不能因為牲畜的緣故而傷害人。我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灑,會傷人。」於是就賜酒給他們喝,並赦免了他們。這三百人聽說秦國要去攻打晉國,都要求跟著去。在作戰時,他們發現繆公被敵包圍,都高舉兵器,爭先死戰,以報答吃馬肉被赦免的恩德。於是繆公俘虜了晉君回到秦國,向全國發布命令:「人人齋戒獨宿,我將用晉君祭祀上帝。」周天子聽說此事,說「晉君是我的同姓」,替晉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繆公的夫人,她聽到這件事,就穿上喪服,光著腳,說:「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以致還得讓君上下命令殺他,實在有辱於君上。」繆公說:「我俘獲了晉君,以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現在天子來求情,夫人也為此事而憂愁。」於是跟晉君訂立盟約,答應讓他回國,並給他換了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給他牛羊豬各七頭,以諸侯之禮相待。十一月,送晉君夷吾回國;夷吾獻出晉國河西的土地,派太子圉(yǔ,語)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把同宗的女兒嫁給子圉。這時候,秦國的地盤向東已經擴展到黃河。
十八年(前642),齊桓公去世。二十年(前640),秦國滅了梁、芮二國。
二十二年(前638),晉公子圉聽說晉君生病,說:「梁國是我母親的家鄉,秦國卻滅了它。我兄弟眾多,如果父君百年後,秦國必定留住我,晉國也不會重視我,而改立其他公子。」於是子圉逃離秦國,回到晉國。二十三年(前637),晉惠公去世,子圉即位為君。秦君對圉的逃離十分惱恨,就從楚國迎來晉公子重耳,並把原來子圉的妻子嫁給重耳。重耳起而推辭不肯,後來就接受了。繆公對重耳更加以禮厚待。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國派人告訴晉國大臣,要送重耳回國。晉國答應了,於是派人護送重耳回到晉國。二月,重耳登位成為晉君,這就是晉文公。文公派人殺了子圉。子圉就是晉懷公。
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帶,藉助狄人的軍隊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鄭國。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晉國、秦國通告了發生禍難的情況。秦繆公率兵幫助晉文公護送周襄王回朝,殺死襄王的弟弟帶。二十八年(前632),晉文公在城濮打敗楚軍。三十年(前630),繆公幫助晉文公包圍了鄭國。鄭國派人對繆公說:「滅掉鄭國,其結果是使晉國實力增強,這對晉國是有利的,而對秦國卻無利。晉國強大了,就會成為秦國的憂患。」繆公於是撤軍,返回秦國。晉國也只好撤軍。三十二年(前628)冬,晉文公去世。
鄭國有個人向秦國出賣鄭國說:「我掌管鄭國的城門,可以來偷襲鄭國。」繆公去問蹇叔、百里傒,兩個人回答說:「路經數國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襲擊別人,很少有佔便宜的。再說,既然有人出賣鄭國,怎麼知道我國的人就沒有把我們的實情告訴鄭國呢?不能襲擊鄭國。」繆公說:「你們不懂得,我已經決定了。」於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率兵。軍隊出發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對著軍隊大哭。繆公聽說了,生氣地說:「我派兵出發,你們卻攔著軍隊大哭,這是為什麼?」二位老人說:「為臣不敢阻攔軍隊。部隊要走了,我倆的兒子在軍隊中也將前往;如今我們年歲已大,他們如果回來晚了,恐怕就見不著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來對他們的兒子說:「你們的部隊如果失敗,一定是在餚山的險要處。」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國軍隊向東進發,穿過晉國,從周朝都城北門經過。周朝的王孫滿看見了秦國的軍隊以後說:「秦軍不懂禮儀,不打敗仗還等什麼!」軍隊開進到滑邑,鄭國商人弦高帶著十二頭牛准備去周朝都城出賣,碰見了秦軍,他害怕被秦軍殺掉或俘虜,就獻上他的牛,說:「聽說貴國要去討伐鄭國,鄭君已認真做了防守和抵禦的准備,還派我帶了十二頭牛來慰勞貴國士兵。」秦國的三位將軍一起商量說:「 我們要去襲擊鄭國,鄭國現在已經知道了,去也襲擊不成了。」於是滅掉滑邑。滑邑是晉國的邊境城邑。
這時候,晉文公死了還沒有安葬。太子襄公憤怒地說:「秦國欺侮我剛剛喪父,趁我辦喪事的時候攻破我國的滑邑。」於是把喪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軍作戰,發兵在餚山阻截秦軍。晉軍發起攻擊,把秦軍打得大敗,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晉軍俘獲了秦軍三位將軍返回都城。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繆公的女兒,他替秦國三位被俘的將軍求情說:「繆公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們回國,好讓我國國君能親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們。」晉君答應了,放秦軍三位將軍歸國。三位將軍回國後,繆公穿著白色喪服到郊外迎接他們,向三人哭著說:「寡人因為沒有聽從百里傒、蹇叔的話,以致讓你們三位受了屈辱,你們三位有什麼罪呢?你們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這個恥辱,不要鬆懈。」於是恢復了三個人原來的官職俸祿,更加厚待他們。
三十四年(前626),楚國太子商臣殺了他的父親楚成王,接替了王位。
秦繆公這時候再次派孟明視等率兵攻打晉國,在彭衙交戰。秦軍作戰不利,撤軍返回。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國。由余,祖先是晉國人,逃亡到戎地,他還能說晉國方言。戎王聽說繆公賢明,就派由余去觀察秦國。秦繆公向他炫示了宮室和積蓄的財寶。由余說:「這些宮室積蓄,如果是讓鬼神營造,那麼就使鬼神勞累了;如果是讓百姓營造的,那麼也使百姓受苦了。」繆公覺得他的話奇怪,問道:「中原各國藉助詩書禮樂和法律處理政務,還不時地出現禍亂呢,現在戎族沒有這些,用什麼來治理國家,豈不很困難嗎!」由余笑著說:「這些正是中原各國發生禍亂的根源所在。自上古聖人黃帝創造了禮樂法度,並親自帶頭貫徹執行,也只是實現了小的太平。到了後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依仗著法律制度的威嚴來要求和監督民眾,民眾感到疲憊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相怨恨,篡奪屠殺,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於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啊。而戎族卻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了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聖人治理國家啊。」繆公退朝之後,就問內史王廖說:「我聽說鄰國有聖人,這將是對立國家的憂患。現在由余有才能,這是我的禍害,我該怎麼辦呢?」內史王廖說:「戎王地處偏僻,不曾聽過中原地區的樂曲。您不妨試試送他歌舞伎女,藉以改變他的心志。並且為由余向戎王請求延期返戎,以此來疏遠他們君臣之間的關系;同時留住由余不讓他回去,以此來延誤他回國的日期。戎王一定會感到奇怪,因而懷疑由余。他們君臣之間有了隔閡,就可以俘獲他了。再說戎王喜歡上音樂,就一定沒有心思處理國事了。」繆公說:「好。」於是繆公與由余座席相連而坐,互遞杯盞一塊兒吃喝,向由余詢問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後命令內史王廖送給戎王十六名歌妓。戎王接受,並且非常喜愛迷戀,整整一年不曾遷徙,更換草地,牛馬死了一半。這時候,秦國才讓由余回國。由余多次向戎王進諫,戎王都不聽,繆公又屢次派人秘密邀請由余,由余於是離開戎王,投降了秦國。繆公以賓客之禮相待,對他非常尊敬,向他詢問應該在什麼樣的形勢下進攻戎族。
三十六年(前624),繆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人,派他們率兵進攻晉國,渡過黃河就焚毀了船隻,以示決死戰斗,結果把晉國打得大敗,奪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為餚山戰役報了仇。晉國軍隊都據城防守,不敢出戰。於是繆公就從茅津渡過黃河,為餚山戰役犧牲的將士築墳,給他們發喪,痛哭三天。向秦軍發誓說:「喂,將士們!你們聽著,不要吵嚷,我向你們發誓。我要告訴你們,古人辦事虛心聽取老年人的意見,所以不會有什麼過錯。」繆公反復思考自己不採納蹇叔、百里傒的計謀而造成的過失,因此發出這樣的誓言,讓後代記住自己的過失。君子們聽說這件事,都為之落淚,說:「啊!秦繆公待人真周到,終於得到了孟明等人勝利的喜慶。」
三十七年(前623),秦國採用由余的計謀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個屬國,開避了千里疆土,終於稱霸於西戎地區。周天子派召(shào,紹)公過帶著鉦(zhēng,征)、鼓等軍中指揮用的器物去向繆公表示祝賀。三十九年(前621),秦繆公去世,安葬在雍。陪葬的人達一百七十七人,秦國良臣子輿氏名叫奄息、仲行、針虎的三個人也屬陪葬者之列。秦國人為他們悲痛,並為此而作了一首題為《黃鳥》的詩。君子說:「秦繆公擴展疆土,增加屬國,在東方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方稱霸了西戎,但是他沒有成為諸侯的盟主,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死了就置百姓於不顧,還拿他的良臣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遺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沒有做到這些,更何況還奪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斷定秦國不可能再東進了。」繆公的兒子有四十人,他的太子(yīng,嬰)繼承王位,這就是康公。
康公元年(前620)。前一年,繆公去世的時候,晉襄公也去世了。晉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國之女所生,住在秦國。晉卿趙盾想擁立他為君,派隨會來接他,秦國派兵把雍護送到令狐。而晉國已立了襄公的兒子,反倒來攻打秦軍,秦軍戰敗,隨會逃奔到秦國。二年(前619),秦攻打晉國,攻佔了武城,為令狐之戰報了仇。四年(前617),晉國攻打秦國,攻佔了少梁。六年(前615),秦國攻打晉國,攻佔了羈(jī,基)馬。兩軍在河曲交戰,把晉軍打得大敗。晉國人擔心隨會在秦國會給晉國造成禍患,就派魏讎(shòu,壽)余詐稱叛晉降秦,與隨會共謀返晉,用蒙騙手段籠住了隨會,隨會於是回到晉國。康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兒子共公繼位。
共公二年(前607),晉國的趙穿殺了他的君主靈公。三年(前606),楚莊王強大起來,向北進兵,一直深入到洛邑,詢問周朝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輕重,圖謀奪取周朝的政權。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兒子桓公繼位。
桓公三年(前601),晉軍打敗秦軍,俘虜了秦國的將領赤。十年(前594),楚莊王征服鄭國,往北又在黃河岸上打敗了晉軍。就在這個時候,楚國稱霸,召集各諸侯舉行盟會。二十四年(前580),晉厲公剛剛即位,與秦桓公訂立了以黃河為界的盟約。桓公回國後就背棄了盟約,與狄人合謀一塊兒攻打晉國。二十六年(前578),晉國率領諸侯攻打秦國,秦軍敗逃,晉軍一直追趕到涇水邊上才返回。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景公繼位。
景公四年(前573),晉國的欒書殺了他的君主厲公。十五年(前562),秦軍救鄭國,在櫟(lì,力)邑打敗晉軍。這時候,晉悼公成為盟主。十八年(前559),晉悼公強大起來,多次召集諸侯會盟,率領諸侯攻打秦國,打敗了秦軍。秦軍敗逃,晉兵在後面追趕,一直渡過涇水,追到棫林才返回。二十七年(前550),秦景公到了晉國,與晉平公訂立盟約,不久就背叛了盟約。三十六年(前541),楚國公子圍殺了他的君主自立為王,這就是楚靈王。秦景公的同母兄弟後子針(zhēn,針)得寵,而且富有,有人說壞話誣陷他,他害怕被殺,就逃奔到晉國,帶著錙重車上千輛。晉平公說:「您這樣富有,為什麼還要逃亡呢?」後子針回答說:「秦君無道,我害怕被殺害。想等到他的繼承人登位再回去。」三十九年(前538),楚靈王強大起來,在申地與諸侯會盟,做了盟主,殺了齊國的慶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兒子哀公繼位。後子針又回到秦國。
哀公八年(前529),楚國公子棄疾殺了楚靈王,自立為王,這就是平王。十一年(前526)楚平王來迎娶秦女做太子建的妻子。回到楚國,平王見女子漂亮,就自己娶了她。十五年(前522),楚平王想殺死太子建,建逃跑了;伍子胥逃奔到吳國。晉國國君家族的權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個家族世代為晉卿,勢力強大,想策動內戰,因此好長時間秦、晉兩國沒有打仗。三十一年(前506),吳王闔閭(hé lǘ,合陽平呂)與伍子胥攻打楚國,楚王逃往隨地,吳軍於是進入郢都。楚國大夫申包胥來秦國告急求援,一連七天不吃飯,日夜哭泣。於是秦國就派兵車五百輛去援救楚國,打敗了吳國軍隊。吳軍撤走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早死,沒能繼位,夷公的兒子繼位,這就是惠公。
③ 吳起是一個怎樣的人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起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取秦國的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但吳起的變法損害了楚國貴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舊勢力的報復。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殺害吳起。
吳起著有《吳子兵法》一書,由於他在軍事理論上的貢獻,後人將孫武、吳起並稱為」孫吳」。唐肅宗時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吳起為廣宗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司馬遷著《史記》時,將孫武和吳起合立於《孫子吳起列傳》。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時,將李悝和吳起合立於列傳中。
身亡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推翻吳起。貴族們號令士卒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處,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貴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君王的屍體屬重罪,將被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51]陽城君因參與此事逃奔出國,其封地被沒收。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
死後
吳起在魏、楚兩國軍事、內政方面的成就在戰國時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後任魏國國相的公叔痤在澮北之戰獲勝後主動將戰功讓給吳起的後人,並稱獲勝的原因是受」吳起的余教」。與吳起同為衛國人的商鞅,受吳起的影響也很大,如在商鞅變法中的徙木立信和什伍連坐法都是仿效吳起的措施。
④ 全國大腕的募捐有多少
昨日下午,秦衛京的爺爺和父親 從縣教育局裡走出來,一臉失望。
昨日,來自西安的未成年人法律義務援助律師盧軍,和在學校被燒傷幼童秦衛京的爺爺、合陽縣農民秦建義等人一同來到合陽縣教育局,討要募捐知情權。
幼童不幸被燒傷
教育局出面募捐
秦建義是合陽縣坊鎮中雷村人。去年2月22日下午,秦建義在中雷村小學上學前班的孫子秦衛京獨自到廁所,當從廁所走出來時,滿身是火,被其他家長發現,經家長和教師共同撲救,秦衛京身上的火被撲滅,但其已經被大面積燒傷。送醫院後,確診全身皮膚90%三度燒傷,並出現燒傷性休克,需要幾十萬醫葯費。
秦建義告訴記者,由於家裡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有關責任方也以沒有能力為由未給予解決。合陽縣教育局則以秦衛京燒傷急需醫葯費為由,當年3月在全縣師生中發起了募捐活動,後來分6次共給了他們4.5萬元。
傷童家長希望
知道捐款情況
秦建義說,縣教育局幫助秦衛京募捐,出發點是好的,但募捐到的錢,都不是主動轉給他們,每次都是他到縣城要,甚至跑幾次,才能給一些。特別是去年11月15日最後給的5000元,他光為此到縣城跑的路費達到500元。秦建義說不清楚到底募捐了多少錢,好像要得緊了就給,要得不緊了就不給了。縣教育局的周副局長曾告訴他,當時就不是以秦衛京一個人的名義募捐的。秦建義認為,募捐來的錢給其他患病學生用也行,但到底捐了多少錢,怎麼支配的,他要弄明白,不能讓募捐的錢挪作他用。 特別是他的孫子秦衛京雖然花了20多萬元才保住了命,但春節後還要做胳膊粘連手術,需要3萬元,這筆錢還無著落。
教育局負責人:將請審計部門審查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秦建義和律師來到合陽縣教育局。經教育局辦公室負責人聯系,下午在辦公室見到了周副局長。周副局長說,由於秦建義向縣領導反映孫子燒傷的事,在縣領導的指示下,將縣教育局往年年底舉行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提前到了3月份,雖然此事是由秦衛京引起的,但當時募捐倡議中說得清楚,是用於扶助患病、貧困的師生。所以,一部分錢給了其他3名學生。周副局長拿出當時的倡議書和去年11月13日給合陽縣政府信訪辦的匯報材料。
倡議書上雖然前面大篇幅提到秦衛京急需救助的情況,但在後面聲明募捐的錢要扶助患病和貧困的師生。募捐截止日為當年3月底。
給信訪辦的匯報則談道,共募捐到56418.6元,除給秦衛京4萬元外,還分別給甘井中學、城關中學、知堡中學3名學生5000元、3000元、2000元,另外迎「六一」、慰問貧困師生支付6000元。
周副局長特別解釋,在給信訪辦匯報後,秦建義又來了,因募捐的錢已所剩無幾,還是動用教育局的經費,才給他湊了5000元。
律師提出能否看一下募捐的賬目。周副局長說,他們將請審計局工作人員來查賬。
援助律師:受捐者有權了解募捐情況
為秦衛京義務提供法律援助的陝西金鏑律師事務所律師盧軍告訴記者,關於這件事情雖然沒有直接的法律規定,但可以參照相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受贈人應當公開接受捐贈的情況和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社會監督。此處提到的受贈人,可以是中間受贈人,而非一定是最終受贈人。所以,合陽縣教育局可視同中間受贈人。由於這次募捐和秦衛京有關,秦衛京的監護人自然有權了解情況。教育局替貧困人員募捐本來是好事,但要透明,不然就會引起別人質疑。
⑤ 陝西的勞動仲裁部門在哪
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位於西安市鹽店街東口,聯系電話:029-87635941,郵編為710002。
西安市雁塔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位於西安市永松路3號太白小區東門斜對面雁塔區勞動市場2樓,聯系電話:029--88245719,郵編為710065。
西安市新城區勞動仲裁委位於西安市韓森寨十字東南角(西安市新城區人力資源中心大樓二層),聯系電話:029-87459492,郵編為710043。
西安市蓮湖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位於西安市團結東路6號(西安市蓮湖區人力資源中心大樓二層,市勞動公園南門東側),聯系電話:029—62966500轉833或824,郵編為710002。
西安市碑林區勞動爭議仲裁委位於西安市碑林區端履門卧龍寺旁邊(與碑林區公證處在同一棟辦公樓),聯系電話:029--87251530,郵編為710001。
西安市灞橋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位於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新醫路87號,聯系電話:029-83524621---803,投訴電話:83524621,郵編為710038。
(5)合陽法律援助擴展閱讀:
勞動仲裁的基本程序為:
1.爭議發生後一年內申請仲裁,遞交仲裁申訴書
2.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3.仲裁庭開庭五日前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4.開庭,明確請求,答辯,調查事實,舉證質證,辯論,陳述。
5.調解
6.調解不成,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