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發律師函
A. 還記得「發際線男孩」小吳嗎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經歷過一些不良理發店的套路,這些理發店或者是美容院,在你消費的時候總是先說有一個免費的項目可以推薦你試一試,結果到最後做完才發現要支付超高的費用,曾經的一個網紅發際線男孩小吳應該很多人都記得,他就被這樣的套路坑過,不過他最後卻因為這件事情火了起來,並且把自己包裝成明星,如今幾年過去了,他怎麼樣了?
如今發際線小吳在各大平台上已經很少可以看到他了,他和現在很多網紅一樣,只是熱一時,曾經他還在最火的時候表示自己絕對不會進軍娛樂圈,這話語被很多網友嘲諷為太自戀,現在想進都沒人請,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B. 貓毛弄到睡衣上,洗了之後會不會感染細菌
不會
訂閱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能在短時間內將一個默默無聞的素人捧上網紅的高度,贏得廣泛的關注和巨大的利益。但也能在瞬息之間推翻這所有的一切,照出人內心最深處的魔鬼,將其打回原形,成為被輿論唾棄的對象,杭州的網紅小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小吳走紅還沒有半年。當時只有18歲的小吳剛剛參加工作,為了形象更好看,他來到了一家美容SPA店想理一個精神的發型。理發店的套路你應該是清楚的,Tony老師一般都會竭力推薦各種套餐服務,忽悠顧客購買會員卡。18歲的小吳就沒有抵禦住Tony老師的口舌炮彈,體驗了一個「免費的項目」,結果體驗完之後,Tony老師伸手問小吳要39000塊錢,將近4萬啊!
感到受欺騙的小吳一氣之下報了警,在警察的調解下,小吳還是向理發店付了2500塊。
後來,此事被杭州一個民生節目1818黃金眼報道了。在采訪中,小吳的遭遇讓網友氣憤和同情。但更引網友關注的則是小吳的長相,實在太有特色了,尤其是發際線和兩道眉毛,成了網友的歡樂源泉,被P成了各種的表情包,被稱發際線男孩。
事情在網路大肆發酵後,小吳的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理發店道歉,並退回了小吳的所有費用。不僅如此,小吳更是在一天時間內迅速成為了新晉網紅,吸粉無數,影響力巨大。
小吳本來只是一個租房子的業務員,成為網紅後,各種的節目和活動邀請不斷。一開始,小吳堅定得表示自己不想進娛樂圈。
但不久,我們就發現小吳開始頻繁在公眾場合出現,他代言了廣告、參加了《快樂大本營》,還拍了很多的雜志硬照,儼然一副明星做派。
突然的爆紅改變了小吳的生活,年紀輕輕就擁有了以前怎麼都想不到的名氣和財富。也改變了他的心境,最近小吳被爆出一份讓人瞠目結舌的聊天記錄,內容很是少兒不宜。
記錄曝光後,小吳開始說自己只是逗女網友玩,然後又解釋自己被盜號了,後來小吳的經紀人又出來說天是小吳堂哥聊的。最後,小吳發了一則律師聲明,自稱藝人,說網上的對話都是編的。這一連幾波操作真是讓人看不懂啊。
不管事情到底是怎麼樣吧,反正走紅後,小吳肯定是膨脹了,巨大的名利誘惑讓他迷失了方向。
因為發際線帶來的熱度,因為露骨聊天記錄又冷卻了。娛樂圈是一個讓很多年輕人做夢的地方,這里有太多像小吳一樣一夜成名的故事。但娛樂圈也是照妖鏡,沒有過硬的人品和優秀的作品加持,終究只能被拍死在沙灘上。
經過這次事件,希望小吳可以長點心,多充實一下自己的文化知識,培養智商和情商,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得生活吧。
除了發際線小吳,最近杭州又出了一個相親的小吳。
相親小吳28歲,杭州人,是一家培訓機構的數學老師。為了找對象,他在世紀佳緣交了10800元的會員費。然後,世紀佳緣給他安排了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姑娘:上市公司老總的女兒,還是北大研究生。
小吳一聽好啊,見面之後印象也不錯,就對姑娘展開了追求,又買戒指,又送豪禮,三天時間就在姑娘身上花費了將近三萬。
花了這么多錢的小吳才漸漸覺得有些不對勁,一個北大畢業的富二代,怎麼能如此拜金呢?於是找女方核實,女方堅持自己身份是真的,卻不敢拿出畢業證等證據,還說對小吳印象很差,拒絕了他。世紀佳緣的官微也回復女方身份真實,但小吳通過向女方工作單位的調查得知,女方離過婚,還有兩個孩子,也不是北大畢業的。
這事和發際線小吳一樣,也是通過杭州1818黃金眼節目爆出來的,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目前,世紀佳緣終於承認了錯誤,發出致歉聲明,給小吳進行三倍補償,對涉事的朱女士提起訴訟。
事情算是圓滿解決了,希望廣大的單身男女們在網路相親時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再像小吳一樣被騙財了。
小吳的事情因為有節目的推波助瀾,還有很多人誤以為發際線小吳,引起了更多的關注。不知相親小吳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網紅小吳呢?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快速造星的時代,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明星出現,各種網紅更是層出不窮。
但這個圈子紅得快,過氣也快,沒有過人的才貌,過硬的人品和真才實學,就不要做一夜爆紅的美夢了吧。
C. 一天沒和女孩聊天他就生氣了,尤其那種收費的相親軟體
騙子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能在短時間內將一個默默無聞的素人捧上網紅的高度,贏得廣泛的關注和巨大的利益。但也能在瞬息之間推翻這所有的一切,照出人內心最深處的魔鬼,將其打回原形,成為被輿論唾棄的對象,杭州的網紅小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小吳走紅還沒有半年。當時只有18歲的小吳剛剛參加工作,為了形象更好看,他來到了一家美容SPA店想理一個精神的發型。理發店的套路你應該是清楚的,Tony老師一般都會竭力推薦各種套餐服務,忽悠顧客購買會員卡。18歲的小吳就沒有抵禦住Tony老師的口舌炮彈,體驗了一個「免費的項目」,結果體驗完之後,Tony老師伸手問小吳要39000塊錢,將近4萬啊!
感到受欺騙的小吳一氣之下報了警,在警察的調解下,小吳還是向理發店付了2500塊。
後來,此事被杭州一個民生節目1818黃金眼報道了。在采訪中,小吳的遭遇讓網友氣憤和同情。但更引網友關注的則是小吳的長相,實在太有特色了,尤其是發際線和兩道眉毛,成了網友的歡樂源泉,被P成了各種的表情包,被稱發際線男孩。
事情在網路大肆發酵後,小吳的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理發店道歉,並退回了小吳的所有費用。不僅如此,小吳更是在一天時間內迅速成為了新晉網紅,吸粉無數,影響力巨大。
小吳本來只是一個租房子的業務員,成為網紅後,各種的節目和活動邀請不斷。一開始,小吳堅定得表示自己不想進娛樂圈。
但不久,我們就發現小吳開始頻繁在公眾場合出現,他代言了廣告、參加了《快樂大本營》,還拍了很多的雜志硬照,儼然一副明星做派。
突然的爆紅改變了小吳的生活,年紀輕輕就擁有了以前怎麼都想不到的名氣和財富。也改變了他的心境,最近小吳被爆出一份讓人瞠目結舌的聊天記錄,內容很是少兒不宜。
記錄曝光後,小吳開始說自己只是逗女網友玩,然後又解釋自己被盜號了,後來小吳的經紀人又出來說天是小吳堂哥聊的。最後,小吳發了一則律師聲明,自稱藝人,說網上的對話都是編的。這一連幾波操作真是讓人看不懂啊。
不管事情到底是怎麼樣吧,反正走紅後,小吳肯定是膨脹了,巨大的名利誘惑讓他迷失了方向。
因為發際線帶來的熱度,因為露骨聊天記錄又冷卻了。娛樂圈是一個讓很多年輕人做夢的地方,這里有太多像小吳一樣一夜成名的故事。但娛樂圈也是照妖鏡,沒有過硬的人品和優秀的作品加持,終究只能被拍死在沙灘上。
經過這次事件,希望小吳可以長點心,多充實一下自己的文化知識,培養智商和情商,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得生活吧。
除了發際線小吳,最近杭州又出了一個相親的小吳。
相親小吳28歲,杭州人,是一家培訓機構的數學老師。為了找對象,他在世紀佳緣交了10800元的會員費。然後,世紀佳緣給他安排了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姑娘:上市公司老總的女兒,還是北大研究生。
小吳一聽好啊,見面之後印象也不錯,就對姑娘展開了追求,又買戒指,又送豪禮,三天時間就在姑娘身上花費了將近三萬。
花了這么多錢的小吳才漸漸覺得有些不對勁,一個北大畢業的富二代,怎麼能如此拜金呢?於是找女方核實,女方堅持自己身份是真的,卻不敢拿出畢業證等證據,還說對小吳印象很差,拒絕了他。世紀佳緣的官微也回復女方身份真實,但小吳通過向女方工作單位的調查得知,女方離過婚,還有兩個孩子,也不是北大畢業的。
這事和發際線小吳一樣,也是通過杭州1818黃金眼節目爆出來的,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目前,世紀佳緣終於承認了錯誤,發出致歉聲明,給小吳進行三倍補償,對涉事的朱女士提起訴訟。
事情算是圓滿解決了,希望廣大的單身男女們在網路相親時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再像小吳一樣被騙財了。
小吳的事情因為有節目的推波助瀾,還有很多人誤以為發際線小吳,引起了更多的關注。不知相親小吳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網紅小吳呢?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快速造星的時代,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明星出現,各種網紅更是層出不窮。
但這個圈子紅得快,過氣也快,沒有過人的才貌,過硬的人品和真才實學,就不要做一夜爆紅的美夢了吧。
D. 論述網路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淺析網路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 隋東平
【內容摘要】隨著網路游戲的出現和發展,針對網路游戲出現的糾紛頻繁發生,特別是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財產成為糾紛的焦點之一。而我國現行法律並沒有針對此問題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加快進行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以保護具有中國特色的網路游戲業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網路游戲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筆者在文中對虛擬財產的提出,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價值,虛擬財產的特徵、舉證責任、游戲終止運營時關於虛擬物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相關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論述。希望對虛擬財產的法律研究以及相關立法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 網路虛擬財產 虛擬財產價值 舉證責任 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黨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並提出「互聯網站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有關調查報告,2003年,我國網路游戲用戶達1380萬戶,比2002年增長63.8%;消費市場規模達13.2億元,比2002年增長45.8%,同時帶動電信服務、IT設備製造等關聯行業增長近150億元。網路游戲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網路游戲所引發的一些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也相繼出現,網路虛擬物品和游戲裝備的法律地位、運營商法律責任、玩家的權益保護等諸多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直接阻礙了我國網路游戲業的健康發展。加快進行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以保護具有中國特色的網路游戲業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網路游戲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但是我國法律,甚至世界各國法律的規定都相對滯後,都在網路游戲財產方面顯露出巨大空白。網路「窟窿橋」急需法律堵「漏」。
隨著網路游戲產業的快速發展,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糾紛不斷出現,國內外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案例層出不窮。關於網路虛擬財產,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定義。而在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和實施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當中,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仍是一片空白。據悉,韓國規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網路財物的性質與銀行賬號中的錢財並無本質的區別。我國台灣有關部門也作出規定,確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財物和賬戶都屬存在於伺服器的「電磁記錄」,在詐騙罪及盜竊罪中均可看作「動產」,被視為私人財產的一部分。在網路游戲中竊取他人虛擬財物將被視為犯罪,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我國虛擬財產的保護現狀
小吳玩某網游已經兩年了,兩個月前,他終於升到了32級道士,這意味著他的角色有了較高的戰鬥力,小吳著實為此高興了幾天。但沒過多久,小吳就發現,32級道士的「道袍」不見了,戰鬥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而讓小吳心疼的是,煉成這個32級道士不但耗費了他許多時間,還為此花了不少錢。算上購買游戲點卡的費用和上網費,升到這個32級道士需要1000多元。小吳找到游戲運營商要求追查,得到的答復是先到公安機關報案,但公安部門卻以找不到法律依據為由拒絕受理。而我國現有法律,如《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均未對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予以明確規定。四川一名青年男子利用高科技軟體在網路上盜竊了100多個《傳奇》游戲的ID號,並把號上的虛擬裝備掛在網上進行現金交易,被眾網友當場抓獲並送到成都黃瓦街派出所,警官只對該男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武漢3名男子在網上賣「兵器」,收到對方「寄」來的游戲幣3000元「錢」,不料還未下網,「錢」已被盜。他們懷疑是被接替其上網的兩名男子所竊取,要求對方還「錢」,遭到拒絕後遂報警。民警稱,網路游戲中虛擬的「錢」,不能等同於真正的錢,不受法律保護,遂對此類「盜竊案」拒絕立案偵查。
在我國,網路上的虛擬財產並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究其原因在於現行法律包括《憲法》和《民法通則》只對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予以認可,並沒有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作出明確規定。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網民對虛擬財產的權利也不屬於現有的消費者權利中的任何一項,因此出現了很多玩家在丟失財物後投訴無門的現象。因而為了保護網路游戲者的合法利益,促進網路事業的健康發展,加快解決「網路虛擬財產的合法性認定、制定保護網路虛擬財產的相關性法律法規等關鍵問題」迫在眉睫。
由此可見,當前我國並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對網路虛擬財產進行有利的保護,現實生活中,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糾紛日漸增多並且出現了一系列的惡性案件。網路「窟窿橋」急需法律堵「漏」。
第二、虛擬財產的范圍、特徵及其財產屬性
網路虛擬空間里含有多種虛擬財產,筆者認為主要包括:1、游戲賬號等級2、虛擬金幣3、虛擬裝備(武器、裝甲、葯劑等) 4、虛擬動植物5、虛擬ID賬號及角色屬性等
筆者認為,隨著網路事業的發展以及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糾紛的不斷增加,各種形式的糾紛的不斷出現,網路虛擬財產已經不在完全「虛擬」,侵犯虛擬財產已經突破虛擬空間而向現實空間過渡。具有一定的現實性虛擬財產不只是虛擬的或者獨立存在於虛擬社會中的,而是逐漸與現實社會的真實財產建立了對應或者換算關系。因此,虛擬財產已經具備了現實社會中真實財產的價值。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只是在保護的方式以及手段方面做出不同的規定而已。網路虛擬財產是隨著網路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具有以下特點:
1、無形性(客觀性),虛擬財產在本質上只是一組保存在伺服器上的數字信息,台灣的相關立法稱作「電磁記錄」,其以電磁記錄形式存儲於游戲伺服器上。
2、可轉讓性,虛擬財產既可以通過買賣的方式在玩家和游戲服務商之間轉讓也可以通過離線交易的方式在玩家間轉讓,現實中也存在很多網站進行這種交易活動
3、有價值性,網路虛擬財產也是有價值的,網路虛擬財產的價值包括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4、時限性,網路虛擬財產只存在於游戲運營階段,游戲一旦停止運營,虛擬財產也會隨之消失,因而具有明顯的時限性。
5、依附性,虛擬財產基於特定的虛擬社區空間而存在,基於特定的網路游戲而存在。
同時筆者認為之所以在概念中使用「虛擬」二字,不是指這種財產的價值是虛幻的,更不是指此種財產的法律性質是虛幻的,而是為了與傳統的財產形態提供適當的區分,表明虛擬財產因網路虛擬空間而存在。虛擬財產與傳統形態財產的價值來源存在著巨大差別,存在於不同的形態領域。
虛擬物品的交易,直接表現出了虛擬物品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我們應該承認虛擬財產的價值並予以保護。
對於財產的定義以及其特點,向來有爭議,但是大體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特徵:
1、財產可以是有體物,也可以是無體物。
2、財產並不限於絕對權,可以包括各種權利和利益。
3、財產作為有經濟價值的利益,表現形態可以多種多樣,即可能是權利人直接享有的不能轉讓的利益,也可能是權利人可以轉讓的利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財產的核心在於其價值屬性,同時我們主張虛擬財產又是具有價值的,因而虛擬財產也具有財產屬性。財產之所以具有財產屬性是由於:
⑴ 虛擬財產是有價值的,虛擬裝備、有一定級別的帳號以及其它虛擬財產在網路世界中是具有價值的,能夠滿足虛擬人物在虛擬空間的發展,同時獲得這些財產也是需要耗費一定的勞動的(一般是通過做任務打怪取得)。⑵ 虛擬財產是可以進行交易的,法律並未禁止虛擬財產的買賣,現實生活中進行網路財產交易非常普遍,各大網站也都有專門的欄目進行網上交易。
第三、虛擬財產糾紛的表現形式
1、因游戲數據丟失損害到虛擬財產而引起的糾紛。
2、因使用外掛賬號被封引起玩家與游戲運行商的虛擬財產糾紛。
3、因虛擬物品交易中欺詐行為引起玩家之間的糾紛。
4、因運營商停止運營引發的虛擬財產方面的糾紛。
5、因虛擬財產被盜引發的玩家與盜竊者之間、玩家與運營商之間的糾紛。
第三、關於對虛擬財產進行立法保護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自2003年「中國網路游戲第一案」――李宏晨訴北極冰案以後,因網路游戲糾紛引起的訴訟不斷。但是我國法律,甚至各國法律的規定都相對滯後,不論學理界還是實體法律,都在網路游戲財產方面顯露出巨大空白。網路游戲財產問題,亟待討論;關於保護網路游戲虛擬財產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急需制定。2003年12月25日,一份《保護網路虛擬財產立法建議書》,連同19名律師的聯合署名,通過郵政特快專遞從成都寄往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該《建議書》建議制定一部《網路虛擬財產保護條例》。據悉,法律界人士聯名上書呼籲保護網路虛擬財產,這在全國還是首例。《建議書》中認為,網路游戲目前在中國的年收入已達到10億元人民幣,已經形成了一項龐大的產業,擁有數千萬的消費者。同時,網路虛擬財產本身附著了價值,已經具備了一般商品的屬性,「理應立法進行保護」。
隨著網路和網路游戲的普及,包括虛擬財產在內,網路虛擬世界中的一些現象,應該盡快由立法機關制訂相應的法規加以規范和保護。為維護網路秩序,網路游戲的經營者也應當自覺規范行為,維護網路用戶的合法權益。這種權益不僅包括物質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
雖然此前曾有過玩家因虛擬財產丟失起訴運營商並最終獲賠的案例,同時還有法院「特殊的網路游戲環境,令虛擬物品具有了無形財產的價值,可以獲得法律上的適當評價和救濟」的司法解釋,但我國的現行法律只對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予以認可,並沒有對網路虛擬財產的合法性做出明確規定,而這種狀態勢必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刑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從以上法律條文可以看出,在我國的法律體系內,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無論是在民事領域還是在刑事領域,都受到了法律的保護。2004年《憲法》經過修改後,更是將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的保護明確的列入憲法,體現了我國對公民私權的日益尊重與現代文明社會的法治精神。那麼,網路虛擬財產作為用戶的一種特殊的財產權利,是否可以將其納入到我國法律體系內的財產概念的外延,決定了司法部門是否可以直接適用我國的法律來保護網路游戲者的網增多,同時,因網路游戲糾紛而導致的惡性案件不斷「命喪網吧」的事件不斷,
「屠龍刀」是一種稀有的網路游戲裝備,誰擁有了它就擁有了絕對的「攻擊力」。邱魏將自己的「屠龍刀」借給游戲迷朱曉元後,朱卻高價賣給了另一名網友。2004年10月,邱魏向朱屢屢索要出售錢款不成,竟用尖刀捅死了朱曉元,當晚他向警方投案自首。筆者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國並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虛擬財產予以明確的屆定,也沒有對網路虛擬財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在司法上出現了無法可依的現象。
因而筆者呼籲為了我國網路游戲業的健康發展,加快進行相關的虛擬財產法律制度建設以保護具有中國特色的網路游戲業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網路游戲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第四、虛擬財產的價值評估
網路虛擬財產只存在於特定的網路環境中,其價值也只對特定的游戲玩家而有意義,因而在確定其價值上具有非常大的難度。目前來說虛擬財產的價格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確定:一是游戲開發商在出售虛擬財產時的自定價格,二是玩家之間私下的交易價格。但是,將這兩種價格作為判斷虛擬財產價值的標准都存在一定問題。首先,游戲開發商作為企業經營者,在制定價格時主要考慮的是銷售量,因此其所制定的價格並不能作為虛擬財產價值的確立標准。其次,玩家就虛擬財產進行的私下交易易受感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無序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玩家之間所進行的私下交易是自發產生的,沒有相關有權部門的價格監督和指導,具有極大的隨意性,所以作為標准也是有問題的。
對於虛擬財產價值的認定筆者建議應該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1、由我國信息產業部牽頭,組成一個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游戲開發商、游戲高手等共同參與的機構,制定一套虛擬財產的認定和評估體系。
2、通過計算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計算虛擬財產的價值,虛擬財產的取得必須是玩家經過一定的勞動而取得的,網路虛擬財產中凝結著人類的勞動,通過游戲高手以及運行商的合作共同計算出虛擬財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確定其價值。
3、根據玩家的投入成本計算出具體虛擬財產的價值,其中玩家必須出示合法的具有說服力的證明。
4、由於大多數的虛擬財物並不直接體現現實價值,具體到不同游戲中的虛擬財物的價值,應當跟游戲本身的性質、運營狀況、運營商的運營成本密切相關的,因此需要綜合各項因素對虛擬財物的價值進行各案分析後確定。」筆者認為,應當將網路虛擬財產價值的評估,交由獨立於服務商與用戶自發市場外的專業機構來進行,這樣才能給網路虛擬財產的價值有一個公正而准確的認定。
第五、關於虛擬財產主體的劃分與確認(虛擬財產的歸屬)
網路虛擬財產的主體到底是誰的問題也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虛擬財物是玩家在游戲中取得的,其取得方式與狀態由游戲的規則所確定,屬於游戲內容的一部分,網路虛擬財產本身是由游戲開發商開發和設計出來的,而游戲軟體和程序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因此網路虛擬財產的所有權主體是游戲開發商,而玩家所擁有的僅僅是根據網路游戲服務合同本身所代表的網路虛擬財產的使用價值。因此其所有權屬於運營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權。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虛擬財產的主體應為游戲玩家,網路虛擬財產的取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勞動,虛擬財物、經驗值等是玩家通過自身努力所取得,而經營商只是存儲這些數據。通過玩家在游戲中升級攻關獲得;玩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且還伴隨著大量購買游戲裝備的費用;另一種就是玩家直接從游戲運營商手中購買,或者從虛擬的「貨幣」交易商場以及私下交易上獲得。因此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是玩家,這些虛擬財物的所有權是屬於玩家的。
筆者認為,虛擬財物雖然作為一種「電磁記錄」產生於特定游戲運營商的伺服器,並且通常只能存儲在該特定伺服器上,但是虛擬財物的產生和變化並不由運營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運營商服務時自身特定行為的結果,具體虛擬角色和財物的種類和數量則是完全取決於玩家自身的活動。運營商只是提供游戲時段的服務及相應的保管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虛擬財物的所有權應當歸屬於玩家。
同時筆者認為:當一款網路游戲開發出來時游戲開發者對整個系統擁有知識產權,但游戲一旦投入運營以後,玩家就可以通過參與游戲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游戲中的虛擬財產的所有權。這時,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 而運營商只是在伺服器上保存這些數據,並沒有對其任意修改的權利。這樣規定也有利於保證游戲的穩定性,規范運營商的行為和保護玩家的合法權益。
第六、關於虛擬財產糾紛中舉證責任的分擔
在現存的網路財產糾紛中,普遍存在著網路中取證難的現狀,突出的就是雙方的舉證責任問題。在網路游戲中,玩家是消費者,相對服務商來說,玩家是弱勢的。服務商在網路游戲合同中,不但具備了經濟、技術上的優勢,而且在游戲的維護經營中也起著操控全局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玩家一旦發生網路虛擬財產喪失的情況,因為技術上與經驗上的弱勢,玩家根本無從判斷自己的網路虛擬財產的滅失是因為服務商外的第三人侵權還是因為服務商的過失操作所造成的,玩家無法判斷對自己利益的侵害是由於服務商的違約還是第三人的侵權而導致的。這時,玩家往往將訴求本能的投向服務商。此時,根據公平原則,服務商基於技術、人力、財力、游戲運營控制上的優勢,應當對其自身不存在游戲維護、管理上的過錯而承擔舉證責任,若舉證不能,應當推定服務商存在過錯,要承擔敗訴的後果。相反,若服務商可以證明自己不存在任何過錯或證明用戶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則相應的應該免責。在這種情況下,服務商承擔的是一種類似「過錯推定」的責任。同時,對用戶而言,其也要就自身的債權的合法性,以及債權受到侵害的事實,而盡一般的舉證責任,服務商也應當予以必要的協助和配合。通常玩家在提起訴訟請求前都要面臨著兩項基本的舉證義務:第一,網路中的ID與現實中的你是否是同一個人?第二,你所訴稱的裝備、等級、程度等等信息是否是真實存在過?
對於第一個主體身份的確認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因為一般玩家在加入某款網路游戲的時候,都會擁有相應的用戶名和密碼,而且此用戶名和密碼是非公開的,在注冊時需要填寫相應的能夠證實自己真實身份的資料,比如身份證號碼、電子郵箱地址等信息,而這些信息網路游戲運營商一般都會妥善保管,不易丟失。
對於第二個信息真實性的舉證問題,卻是相對困難的。因為玩家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所有的數據資料都記錄於游戲運營商的伺服器上,自己並沒有保存。目前,我國相關游戲運營商大都不會定期保存玩家的游戲歷史數據,也很少協助玩家重現游戲數據。正因為如此,大量的網路游戲糾紛中的玩家與游戲運營公司很難協調一致來處理糾紛,往往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玩家把游戲運營商告上了法庭。筆者認為,從技術上來看,游戲運營商有能力協助玩家保存歷史數據,防止數據丟失;而從法律上來看,游戲運營商由於收取玩家的費用,也有義務保存歷史數據,防止數據丟失並重現游戲數據。所以,筆者建議今後應該通過制定一定的游戲規則對網路游戲進行規范,並明確網路游戲運營商應負擔的法律義務。筆者認為:(1)對涉及虛擬物的訴訟,服務商應配合法院取證工作、提供相關的電磁記錄數據; (2)對玩家證明其游戲主體身份的證據,服務商否認的,由服務商負責舉證; (3)因虛擬物滅失引起的玩家起訴服務商的侵權訴訟,由服務商就其致使虛擬物滅失的行為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第七、關於游戲運行商終止游戲運行時的責任與義務
任何事物的均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不可否認的是,網路游戲產業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甚至可以說網路游戲產業仍處於起步時期。然而為了更好的維護廣大玩家的利益,促進我國游戲產業的健康發展,對於游戲運行商終止游戲運行時的責任與義務的設定,筆者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游戲終止現在通常的做法是,在游戲結束前,運營商向所有玩家統一提供若干免費的游戲時間。這種統一的解決方法並沒有體現出運營商對玩家個體的賠償責任,只是完全從運營商自身利益出發,節省了運營商的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免費的游戲時段僅僅給玩家提供了補償預付款失效時段內游戲服務的可能而並沒有真正的賠償,而對玩家因虛擬財物的喪失而蒙受的經濟損失更是沒有的彌補。這種做法顯然損害了游戲玩家的合法權益。隨著網路游戲運營變化、終止等事件的不斷發生,在法律上規范網路游戲運營各方的行為,保障玩家的合法權益已經確確實實成為立法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
(1)網路游戲產品的期限性決定了網路虛擬財產的期限性,在合同未約定期限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服務商一旦決定終止游戲的運營,那麼需要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要對用戶盡提前的告知義務,否則服務商要對用戶承擔違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服務商應當賠償用戶因合同終止而導致的直接債權利益的喪失,對網路虛擬財產的價值衡量應該以用戶利益被侵害時為標准進行計算,盡管在度量上可能難以把握,但是不能以此為由不予賠償。
(2)網路運行商必須對游戲終止的原因做出合理合法的解釋,有關部門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介入調查。
(3)成立相關的價值評估部門,對因游戲運行終止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認定,同時督促游戲運行商對玩家的損失進行賠償。
(4)可以由游戲運行商開發其它游戲同時將即將終止的游戲的玩家的所有資料在自願、公平的原則下進行平移。
第八、結語
網路游戲產業的飛速發展,迫切要求對網路虛擬財產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任何權利的實現都離不開法律的保障與救濟,即只有通過法律禁止與制裁侵犯權利的行為的發生,權利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實現。為了減少私力救濟事件的發生,將侵犯虛擬財產的行為納入法律的調整范圍極其必要,制定保護虛擬財產的法律勢在必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網路游戲市場正在迅速的擴張發展。由規模不斷擴展的游戲產業帶來的一系列法律問題與立法的滯後性之間的矛盾,在網路游戲產業領域內得到了較為明顯的體現。只有加快對網路虛擬財產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立法步伐,在司法上得到認識上的統一並積極引導,才能全面,有效的調整網路虛擬財產這一特殊的法律關系,使網路游戲產業在社會主義法治的軌道內實現平穩、健康、有序的發展。正如網路游戲需要游戲規則一樣,服務商與玩家(用戶)這兩大群體間的利益也需要規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與網路虛擬財產這一新事物相關的、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一定會應運而生,游戲玩家的合法權益必將得到法律的維護,中國的游戲產業也一定會得到健康、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紅月」玩家李宏晨在2003年2月17日發現自己一個ID中所擁有的裝備全部丟失。雖然他與運營商多次聯系,但都被拒絕。為此,他提出代理商北極冰公司賠償他丟失的各種裝備,並賠償精神損失費10000元等訴訟請求。2003年8月27日和11月5日,北京朝陽區法院分別開庭審理了此案。
[2] 參見王利明著,《物權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204頁。
[3]《網路游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及其各方關系問題之分析》鄧張偉、戴斌、謝美山 出處:www.chinaeclaw.com
[4]壽步在虛擬物品法律保護圓桌會議上的主題發言提綱
http://www.netlawcn.com/second/content.asp?no=1289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E. 女子取快遞被造謠事件兩人被立案偵查!你對造謠事件怎麼看
記者12月26日從浙江省人民檢察院獲悉,在檢察機關的建議下,此前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的「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當事人郎某、何某已被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以涉嫌誹謗立案偵查。2020年7月,被造謠的谷女士到小區快遞點取快遞時,被附近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視頻。郎某隨後與朋友何某「開玩笑」,編造「女子出軌快遞小哥」等聊天內容,發至微信群。隨後謠言通過不斷轉發,在互聯網發酵。谷女士發現該情況後報警。
8月13日,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發布警情通報,稱郎某和何某捏造聊天內容,並截圖發至微信群,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依據相應法律規定,警方對二人分別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10月26日,谷女士向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於12月14日決定立案,並依法要求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提供協助。
檢察機關認為,在此期間,相關視頻材料進一步在網路上傳播、發酵,案件情勢發生了變化,郎某、何某的行為不僅損害被害人人格權,而且經網路社會這個特定社會領域和區域得以迅速傳播,嚴重擾亂網路社會公共秩序,給廣大公眾造成不安全感,嚴重危害社會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應當按公訴程序予以追訴。
12月25日,根據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檢察院建議,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對郎某、何某涉嫌誹謗案立案偵查。
檢察機關表示,將恪守客觀公正立場,會同相關司法機關推進該案得到依法公正處理。
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事件調查
12月14日,吳妍(化名)收到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書:「經審查,起訴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本院決定立案審理。」
8月初,一段小吳被偷拍的視頻在網路流傳,編造的聊天截圖演繹出「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故事。4個月過去了,被網路謠言折磨的小吳提起刑事自訴,讓法律給她一個「說法」。
10月26日,小吳委託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鄭晶晶向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訴狀及證據材料,要求以誹謗罪追究郎某和何某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12月14日,記者來到網曝事發地點,見到郎某的父親。他說,事情已過了很久,「最初就是個玩笑,後來的傳播我們也沒想到。」他說,最近有很多媒體來跟進此事,兒子已不在店裡經營了。記者輾轉聯繫上郎某,他表示已經知道訴訟的事情,「一切以法院判決為准吧。」
維權存難點,讓「鍵」下守法成為習慣
4個月後,小吳依然沒能走出這一事件的漩渦。「一次地震出來,會有無數次餘震。雖然大家都知道我是被冤枉、被誹謗的,我是受害者,但這一負面新聞的陰影一直跟著我。」小吳對記者說。
11月,小吳認為自己已調整好,可以開始新的工作,但在多次求職過程中,無論哪家公司面試,都離不開上一家公司的離職原因。小吳說,自己說出原因後,洽談會無法繼續。「社會好像還沒准備好去接納我,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況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表示,此類案件維權難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主體難以確定,有時難以明確侵害人,需要平台協助;二是相關事實證據不易固定,網路上的文字視頻可能會被刪除;三是由於參與人數眾多,大家都有法不責眾的錯覺,認為事後難以追責。
「要強調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在網路上辱罵、誹謗他人與現實中一樣,都要承擔法律責任,都有可能構成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薛軍說。
鄭晶晶說,在實踐中,部分人可能會咨詢律師,選擇民事侵權的救濟途徑;但還有很多人考慮到侵權行為不嚴重、維權成本過高,往往選擇放棄司法救濟。很多受害者甚至不知道法院可以受理刑事自訴案件,往往自認倒霉。
如何治理網路謠言和暴力,是信息時代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業內人士認為,要加強必要的普法宣傳活動,讓普通公民能充分認識到網路謠言的危害,讓身處網路空間的每一個人將「鍵」下守法當成一種習慣,保護自己和他人不受網路謠言和暴力的侵害。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F. 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已結束偵查,這件事情的始末是怎樣的
吳妍(化名)收到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書:“經審查,起訴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本院決定立案審理。”一段小吳被偷拍的視頻在網路流傳,編造的聊天截圖演繹出“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故事。4個月過去了,被網路謠言折磨的小吳提起刑事自訴,讓法律給她一個“說法”。一個謠言帶來的個人災難一切都源於4個月前的一場“意外”。“就像是你每天正常走在馬路上,突然被廣告牌砸到一樣。”小吳對記者說。一位朋友提醒小吳,有人在網上傳播“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消息,女主就是她。小吳驚呆了。事後得知,她到樓下取快遞時,被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視頻。郎某隨後與朋友何某“開玩笑”,編造聊天內容,發至微信群。通過不斷轉發,謠言在互聯網發酵。消息已傳到小吳所在的公司,所有的領導、同事都看到了。小吳當天就報了警。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記者來到網曝事發地點,見到郎某的父親。他說,事情已過了很久,“最初就是個玩笑,後來的傳播我們也沒想到。”他說,最近有很多媒體來跟進此事,兒子已不在店裡經營了。記者輾轉聯繫上郎某,他表示已經知道訴訟的事情,“一切以法院判決為准吧。”
G. 77歲母親為殺人犯兒子伸冤11年是怎麼回事
12年來,張明在獄中給母親寫了100多封信,韋蜀勛也給兒子回復了100多封信,信中,張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媽媽,您一定要相信您的兒子絕不是那種窮凶極惡的人,我相信早晚會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韋蜀勛淚眼模糊,「還是好人多!」
為了給小兒子伸冤,她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耗盡積蓄,現在獨居在大兒子的單位房內。大兒子爭氣,但是被單位遠派到海南工作多年,張明申訴需要用的專家鑒定費價格不菲,也都是大兒子掏的錢。可就在去年,大兒子也被查出扁桃體癌,母親再也不好意思麻煩他了。「我現在每個月有軍工廠1000多元的退休工資,管自己肯定夠用了,為張明奔波的費用就要能省則省。」
苦海中的母親
2005年6月初的一通急促電話,徹底摧毀了韋蜀勛原本平靜的生活。十幾天前,河北人李某和他的女性朋友郝某,通過中間朋友介紹,來津找張明購買二手車,並請張明開車送他們去河北石家莊。原本看似一切如常,韋蜀勛沒有想到自己等來的是「你兒子殺人了」的噩耗。
「我當時整個人都懵了,腦中一片空白。」
一審判決的時候,韋蜀勛站在法院審判庭的門外沒敢進去,此前律師已經給她交過底,可能會判死刑。她伏在門口聽,當聽到「死刑」的字眼之後就癱坐在樓梯上。此後一段時間,韋蜀勛回憶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體重一下子掉了20斤。」
韋蜀勛沒見到張明,直到2006年下半年,他才在河北高陽縣看守所胡所長的「特批」下,第一次見到出事後的兒子。
在這之前,韋蜀勛已經跑了很多次冤枉路,受了一個母親不該受的罪,但都比不過一句「不讓見」的閉門羹讓她陷入絕望。她坐長途車到縣里,遇到路壞了或者下雨了,她就下車走過那段泥濘的道路,有一次泥巴把鞋子都粘掉了,深一腳淺一腳,好不容易走到看守所,對方卻說「今天有衛生檢查,見不了。」她只好默認白跑一趟,後來當地人笑話她「你不知道住一宿轉天再去啊。」
在胡所長的幫助下,她終於見到了朝思夜想的兒子,所長提前叮囑她見面別激動,她說自己已經麻木了。
「可是,我老遠就聽到張明腳鐐子拖在地上的聲音。」每一次聲響都聽得清清楚楚,深深刺痛著母親的心。
張明服刑初期經常鬧情緒,經過母親的勸慰和時間的流逝,張明慢慢地平靜下來,反過來安慰母親:「媽媽,咱們經歷了這場磨難,今後有再大的難處也能忍過去了。」兒子還對母親說:「您來一次走了,我得難受好幾天。您這么大的歲數還得來看我,這次如果河北高檢提起抗訴就有希望,如果河北高檢回復不予認定,那下一步還得去北京找最高檢。真要是那樣的話,媽媽您就別找了,等我刑滿釋放後我自己去找,我這個案子就是冤的,我相信一定有翻案的那一天。」張明在獄中改為無期,再改為有期,經過一次減刑後,目前的剩餘刑期是13年。但是他一直喊冤,從未停止。
身為母親,韋蜀勛不會丟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只要有一絲線索,有一線希望,她都想要去抓住。2013年,經朋友引薦,她聘請了天津三實世紀綜合律師事務所童新政律師為代理律師,此後,她和童律師兩次回到案發地點,拿著鐵釺一鍬一鍬地砸下,只想要印證指控中「張明兩個小時殺人肢解藏屍」根本不可能做到。
2014-2015年間,她先後找到案發現場附近的農場主趙某、飯店老闆霍某,張明同監室的哈某以及案發後去找張明送修車錢的朋友吳某,他們也都是當時結案的關鍵性證人。可是,對於十年前的證詞,這些已經重新擁有了新生活的證人們卻始終語焉不詳,用一句「記不清了」搪塞過去。
但韋蜀勛為找到他們費盡了力氣,張明的朋友吳某,案發後曾證實「車上有血,張明稱其用刀將他人刺傷。」
韋蜀勛不信,「年輕時候小吳可是在我家住過,管我叫老娘的人。」只想找到他再問個明白。為此,韋蜀勛先後找過吳某父親的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吳某妹妹開的美容美發學校,吳某打過工的洗浴中心,聽聞他在大胡同做生意,又挨家挨戶在大胡同找了好幾天,依舊杳無音訊。在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韋蜀勛獲得了一些有用的線索,可是由於吳某的重名太多,她最初不慎找錯成另外一個同名同姓的人,一整天守在別人家門口,最終被別人罵著鼻子趕走。
大兒子擔心,勸她別再找了。韋蜀勛怎麼肯放棄,愣是找到了在河北承德打工的吳某,他一見到韋大娘就嚷著說:「老娘,怪我那時候太年輕,膽也小,人家一嚇我,讓我怎麼說就怎麼說……」
原本以為看到了希望,「恨啊,我當時要是帶個錄音筆把這話錄下來就好了。」韋蜀勛對記者說,本已答應要告訴她當時情況的吳某,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就再也不肯見韋蜀勛了,只一再說自己忙。
真相不在他人的嘴中,韋蜀勛斷了這條念想。
母親的「朋友圈」
韋蜀勛不懂法律也不會上網,但在當年,讀過高中的韋蜀勛是個有文化的人,她樣貌清秀,在衛生院里工作。別人給她介紹了個對象,那個年代,她就毅然決然拋下在天津的一切,隨丈夫去了山東山區里的一家兵工廠,一待就是13年,大兒子、小兒子相繼出生。大兒子考上大學,小兒子張明卻初中輟學,對小兒子,她總有很多愧疚。
1985年,韋蜀勛帶著張明回到天津,她當過臨時工、賣過煎餅果子,生活艱苦,但母子情深,生活也就是幸福的。可是,文化水平低、為人義氣,在母親韋大娘看來,這些都給張明日後埋下了「禍根」。
韋蜀勛今年78歲了,張明案發前她已經與丈夫分居,大兒子遠在海南,小兒子仍在獄中。她孤身一人,無法像一般的老大娘那樣愉快地跳廣場舞、上老年大學、帶孫子,她的人際圈是律師、獄警、信訪人員,也包括記者,都成了她生命中的聯系,也是一種支撐。
她生活的內容是不斷寫信、寫材料,韋大娘不會用電腦,所有申訴材料都是她一筆一劃寫成,字跡清秀卻飽含淚水。她給全國人大、最高法、最高檢信訪辦寫信,都石沉大海。她也去北京,兩年多跑了10趟最高法信訪辦,聊起來發現身旁一個南方人一年跑了40趟都沒有排上隊,她沉默了;她又去最高檢,工作人員告訴她,按照規定應先由河北省高檢提起抗訴。
她還有一點捱板,某一次申訴,需要張明的委託書,她就急得給監獄打電話,後來連工作人員都看不下去了,「大娘,我都點你半天了,你就不知道自己手寫一封么?」慢慢的,韋蜀勛學「聰明」了,不抽煙的她還隨身帶煙,帶一整條的黃金葉。
但河北省高檢控申處的座機號,大概是這世界上最難打通的電話之一,只有童律師,每月去一次石家莊,能見到控申處處長高穎茹本人。
童律師每去一次,就回來告訴韋蜀勛「最新情況」,「高處長已經親自看過案卷了,表示確實有問題。」「但是高處長忙啊,一個處室只有4個人,積壓了180個案子,院里不配備人手根本忙不過來。」「高處長還對我說了,看到網上好多人罵她,罵她就好了,才能引起院里重視。而她本人,明年3月就要正式退休了。」
到底能有什麼辦法讓河北省高檢動起來?對於現在唯一的希望,韋蜀勛一籌莫展。童律師也有很多案子要忙,律師並不是只有她這一位當事人,而她的世界裡好像就僅剩下這一件事了。
朋友幫她找到一位天津市檢察系統的檢察官,對方建議:讓張明找駐監獄的檢察官反映情況;去河北省政法委信訪辦反映問題;上網讓更多人了解到她的不幸。
張明稱找不到人,韋蜀勛也不會上網,看起來只有第二種辦法可行,韋蜀勛重新燃起了希望,徹夜整理起材料。而且這次,有朋友答應要陪她一起去河北,她終於不再形單影只。
為了替兒子伸冤,她以一個母親的力量獨自苦苦支撐。2013年8月,最高法工作人員建議她找到一位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可以走最高法代表委員聯絡室的途徑以省去排隊的等候,回津後,她找了整整一年,竟真的通過大兒子所在單位的一位上屆代表,找到了願意幫助她的人——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教授張鳳寶。張教授同情韋大娘的遭遇,在看過材料之後認為確實存在很多疑點,「在他的能力范圍之內能幫就幫」。2014年他陪同韋蜀勛一起赴京遞交材料,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又再次為大娘呼籲。
2016年7月,河北省最高法以報告形式回復張鳳寶委員,對於他所關注的張明故意殺人一案,「認定原判定罪量刑並無不當,應予維持。」
回歸
韋蜀勛關注每一起沉冤昭雪的案情,聶樹斌案、徐輝案、念斌投毒案、雲南盧榮新案……有時候她在電視里看到案情,就拿筆記下來,有時候是鄰居看到報紙報道,也給她送過來。其中某些案件,她覺得和自己的兒子情況很像。
78歲的韋蜀勛想去看看身體,雖有城鎮醫保,但還是捨不得看病的錢。每隔半個月,她才敢給大兒子打一個電話,既怕老大擔心自己,也擔心大兒子的病情,更怕麻煩老大。「哥哥也是支持申訴的,相信弟弟有冤。但是他的癌細胞被查出已經轉移到肺部。好在老大精神頭不錯,還在堅持上班,畢竟,不上班就沒法養活一家人。」韋蜀勛還惦念著讀小學六年級的孫子,最想聽到孫子的聲音,「他現在太胖啦,要運動,但是成績很不錯,班上前幾名,和他爸爸一樣聰明。」
只有提到孫子的時候,韋蜀勛臉上才又見到了難得的笑容。她一直都是位母親,慈眉善目,為兒操勞,但有生之年,她是否還能如這普天下的母親一樣,在餘生盡享天倫呢?
韋蜀勛說,只有一個字,等。
記者手記:遲到一年的後續
在2016年5月16日的報道中,記者曾寫下,新聞117將持續追蹤這一事件。然而這一等,便又是一年,案情卻依舊沒有任何進展。
去年春天,我在律師事務所里第一次見到韋蜀勛,這一年,我們之間沒有斷過聯系,大娘經常給我打電話。
作為記者,我總想多問她事情有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以及河北高檢的最新回復,但是沒有,她說:「就是有些情況想再和你念叨一下。」
她說的很多疑點,因為反復聽過多次,有時候不等她說下句,我大概已經知道她要說什麼,這里僅指她申訴材料里曾經提到過的內容。
雙方就都陷入了沉默。後來我們就聊別的,她告訴我張明最近在獄中狀態不錯,她告訴我要去海南過春節,我讓她多注意身體。
我們也見過多次,在報社的傳達室,在報社的沙發區,在她的家中,她也給我寫信,至少寄了兩三封。
第一次去她家中,看了很多材料,翻拍了近百張照片,韋大娘堅持挽留我一起吃中飯,便在廚房裡忙活了起來,三菜一湯,她說是家常便飯,但還是能看出精心做了兩條魚。那頓飯很香,是母親做菜的味道,但我吃得卻是味同嚼蠟,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她,我說,除了報道,給您申請個「輕松籌」頁面吧,說不定有好心人願意幫助您。但她最終還是婉拒了,「大兒子說能靠自己的時候不要麻煩別人。」
後來,我陪她去了一趟保定探監,那是她第一次坐津保高鐵,返津後她一直堅持要給我車票錢,我沒收。希望能以此彌補一些我的愧疚之情。但那一次,我聽到了張明的聲音,聲音低沉,他在電話那頭說,感謝我幫助他的母親。
河北高檢的電話我也打過,一次次的忙音讓我放下電話轉身就開始忙新的工作。這讓我覺得慚愧,以至於這篇後續報道一拖再拖,成為我心中的疙瘩,卻是無法迴避的責任。
希望河北省最高檢能盡快啟動司法程序,重新認定這起疑點重重、不斷喊冤的案件,把案件事實的認定建立在扎實的證據基礎之上。只有如此,才能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才能提振人們對全面依法治國的信心。只有如此,才能讓真相回歸,給母親以交代。
H. 培訓機構不肯退還學費,學員該怎麼辦
一般很難退啊,打官司也難打,看看如下網上摘錄就會有所理解啦:大學生退學能退學費嗎?省首例退學費糾紛引發高校管理權爭議[2006-11-818:02:00|By:呂淮波]大學生退學,學校不退學雜費。為了拿回學費,原集美大學學生吳同學將母校告上法庭,引發了全省首例要求退還學雜費的教育服務合同糾紛案。記者日前從集美區法院獲悉,此案最終以庭外和解結束。吳同學撤回起訴,但集美大學最終退了多少學費,雙方都不願透露。這起退學退費糾紛至此已告一段落。但是,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應當如何界定?這個問題依然爭議不止。有關專家認為,這一案件牽涉到高校自主管理權以及雙方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等問題,凸顯了相關法律空白。■導報記者陳捷李學清大學生:退學就該還我學費吳同學原來是集美大學職業技術學院二年級學生。2004年8月,吳同學按時向學校繳納了該年度的學雜費11100元。到11月時,小吳不想再學這類技術課程了,他想回家鄉上海找工作。11月份,他向學校申請退學,學校同意了他的退學申請,但未同意退還學雜費。吳同學說,當初選擇學校和專業時,由於並不詳細了解學校的真實情況,進入學校後,現在他對自己的選擇感到遺憾,覺得自己不合適自己的學院和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當有權對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作出重新選擇。吳同學說:「學校不退學費既不公平也不合理,學校是強者,學生是弱者,學費退與不退都是學校一方說了算,可我們交的學費總不能就這樣蒸發了吧。」去年底,吳同學為了拿回學費,狀告母校集美大學,請求判令集美大學退還剩餘課時的學雜費等共計9267元。集美區法院受理了此案。集美大學:學校規定不退學費針對吳同學的起訴,集美大學為自己辯解說,學校與學生之間是教育管理與被教育管理的教育行政關系,退學審批行為當屬學籍管理規定的行政行為,不具有協議性質,並非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合同關系;高等學校的學費屬國家行政事業性收費,繳退費應按規定執行,而現行的國家法律和相關部門的規章制度中均沒有學生退學可以退回學費的規定。另外,國家行政法規賦予高等學校自主管理權,有權制定和實施各項管理制度,集美大學依據國家行政法規授權制定的《關於退學、試讀、留級學生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集美大學學生交費管理法》等文件均明確規定退學的學生,其學雜費和住宿費不予退還;國家財政撥款約占高等學校教育經費的五分之四,而學校依法從學生中收取的學費僅占教育經費的五分之一,學生中途退學,學校卻不能補招其他考生,勢必浪費學校的教學資源,給學校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費2000元,學校已代吳同學實際開支,因此,吳同學現在要求返還學費,屬於無理要求。蘇敏昌集美區法院法官:法律空白引發爭議不斷小吳起訴至法院並經法院開庭審理後,當事人雙方進行了協商,並最終在庭外達成和解,學校退還吳同學部分學費,吳同學同意撤回起訴。本案雖最終得以和解,然而本案主審法官蘇敏昌認為,由此引發的法律問題令人深思。學費該不該退?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從公平合理的角度看,也是各執一詞。蘇敏昌認為,高等學校與學生之間在很多時候表現為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如日常教學安排和學位學籍管理等,但並非所有關涉高等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均屬教育行政管理關系,本案中的學生中途退學要求退費糾紛,法院即應將其作為一種新類型的民事糾紛予以受理。蘇敏昌還提出,國家行政法規賦予高等學校一定的自主管理權,卻未明確其單方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對學生均有約束力?或者需經過何種程序方為有效?學校與學生之間到底是管理與被管理的教育行政關系,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合同關系?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由於現行的國家法律法規對此未作出相應的明確規定,法律的空白使案的法官在斷案中的不一致,影響了司法權威,也嚴重製約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此,蘇敏昌法官建議,立法界和司法界均應予以共同關注,並盡快從理論和實務上予以完善。廖益新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公高校多重身份是問題根源廖益新教授認為,學生與高校之間出現這樣的糾紛,主要是由目前我國高校的多重身份引發的。他說,高校與學生之間有多層關系。首先,學校、尤其是公學校作為高等教育的機構,履行為國家和各行業培養後備幹部和人才,教育和管理學生等行政和社會職能。其次,學生與學校之間還有一種關系,學生繳納學費接受教育服務,雙方也存在著一種教育服務合同關系。這種合同關系決定,雙方同樣要遵守有關合同法的一些基本原則。高校錄取學生後,雙方形成一種實際上的契約關系,如果學校事先沒有告知學生,學校有退學不退費的規定,又同意了學生的退學申請,那學校就應該退還學費,不過可以扣除學生已消費的教育服務相應的成本費用。但是,如果學校事先已經明確告知學生,學校規定中途退學不能退還學費,那麼學校可以不予退還。在我國,學校既然是一個事業單位法人,就應該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權。高校在不違反國家教育法的情況下,有權作出退學不退費的內部管理規定,因為在目前國家撥款與高校的學經費需要存在較大缺口的現實情況下,高校也需要通過適當向學生收取一定的學雜費,來維持學校運作。學校在招生簡章中事先明確向考生告知學校有這種規定,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合同要約。如果學生覺得不公平,你可以選擇不報這個學校而改報其他沒有此種規定的學校。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民教育收費管理暫行法(徵求意見稿)》,民學校學生退(轉)學,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退還學生一定費用。但公學校與學生之間並不是純粹的合同關系,《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規定,教育首先要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公學校的教育經費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收繳的學費要上繳財政,學校並不是學費的真正所有者。學校還擁有相當大的行政權力:如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授予學歷、學位證書等。廖教授說:「在高校與學生的一些糾紛上,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還不是很具體。今後學校越來越多,學生有了的選擇後,這類事情可能會更經常發生。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好在立法進一步明確、細化相關規定。否則,僅靠高校單方面制定內部規定,有的學生又不買賬,很容易產生法律糾紛。」林志銘福建凌一律師事務所律師:本案應當適用《合同法》高校與學生之間既存在教育服務合同關系,也存在行政法律關系。這兩種法律關系是相互平行的,分別受我國民法和行政法的調整。本案中,學生要求退回學費,在法律性質上屬於要求解除教育服務合同,並退還服務價款。在這個問題上發生糾紛,屬於民事糾紛,應當適用《合同法》。如果學生能證明其要求退學退費是因為學校的教學質量差,使其不能實現高等教育服務合同的目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屬於學校違約,應當退還學費。如果學生僅僅因為其自身的原因而要求退學,那麼屬於學生違約,學生應當向高校承擔違約責任,在補償高校因其退學而產生的的損失以後,學費如還有餘額,也應當退還學生。在本案中,雙方協議解除教育服務合同,因此不存在哪一方違約的問題。但是雙方對退還學費問題沒有約定,從公平合理的角度,學校如果不能證明其有損失,就應當退還學費。高校的自主管理權,是針對高校與其行政主管部門(例如教育部)之間的關系而言的,而不是針對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言的,指的是高校有權在其行政主管部門頒布的法規之外,自己再制定一些學校的規章制度,而不是指高校有權對學生進行一切管理,學生不得提出任何異議。隨著高等教育的市場化,學生與高校之間的民事糾紛可能逐漸增多,這要求在審判實踐中,重視學生的個體權利,正確對待學生與高校之間的平等關系,不要推諉矛盾,而作出公平的判決。此外,在高等教育的立法中,應當多多的傾聽作為納稅人的學生家長的意見,以使高等教育這一納稅人支持下的公共服務更能體現公民的利益。相關鏈接徐長青(吳同學代理律師):代理詞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吳*的委託,指派徐長青律師參加委託人與集美大學之間的訴訟活動,現就本案發表如下代理意見,敬請法庭參考:一、學校侵犯受教育者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29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義務包括:「遵守法律、法規」,「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並公開收費項目」。該法第42條規定,受教育者享有權利包括:「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該法第81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原告2004年僅在被告處接受教育不足三個月,卻要求全年的費用,財產權利受到不應有不公平的損害,被告依法應承擔返還費用的民事責任。二、原告、被告就教育與接受教育內容形成合同關系。原、被告之間的爭議,不是學籍、學位、學歷、退學的問題,也不是管理與被管理過程中發生矛盾的問題,而是被告終止教育服務後,費用如何清算的問題,是平等主體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1、原告報考學校,接受教育,系依法自主行使憲法、法律規定的民事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9條進一步規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被告作為成年人,其需要和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原告這種受教育權既不來源於行政機關,也不能被行政機關人為限制、剝奪或妨礙。報考和進入被告處接受教育是原告自主行使受教育權的行為,並不是某行政機關命令、要求、指定等具體行政行為下的結果。原告這種受教育的權利與學校提供教育的義務是對等的,與被告地位也是平等的。2、被告招生,提供教育服務,是被告自主民事行為,並不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11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學,實行民主管理」。第32、33、34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社會需求、學條件和國家核定的學規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調節系科招生比例」。「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高等學校根據教學需要,自主制定教學計劃、選編教材、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因此,在招生方案、招生比例、學科專業、教學計劃、教材教學等完全是被告自主決定的情況下,被告提供的教育服務不能認定為國家或行政機關的行為,其地位與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均系平等民事主體,認為教育機構地位高於受教育者的主張不能成立。3、原告與被告就教育與受教育形成合同關系,此關系並不因國家法律涉及或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而改變性質。在我國,幾乎每個行業都應當依照法律規定運營,並接受主管部門監督管理,如醫院由衛生主管部門監管,房地產企業由建設部門監管,各個部門也紛紛出台部門規章和規範文件,但不能據此就認為各個行業自身的行為就是行政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54條規定「高等學校的學生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學費」。第64條規定,「高等學校收取的學費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這些規定系國家法律對學費的規定,這與其他法律對行業的管理並無本質不同,絕不能因為國家法律提到學費,就武斷得出收學費的行為就是行政行為,從邏輯上就不通,否則醫院收取醫葯費、公司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業務收入豈不是因為應遵守財政部、稅務總局的規定統統變成行政行為?而且從第64條規定看,收取學費的是學校,管理、使用學費的也是學校,學費本就是學校事業性收入的重要部分,如何收學費、退學費卻變成行政行為?4、被告應當依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公或政府扶持,並不能否定被告民事主體地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30條規定,「高等學校自批准設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高等學校的校長為高等學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學校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即使政府對被告進行經費扶持,被告法律地位並不因此改變,其民事活動也不能因此變成行政行為。否則,國有獨資企業(如許多國有銀行、醫院)的收費行為豈不全都變成了行政行為?因此,被告應當對其終止教育服務後的後果承擔民事責任,不能推卸給相關教育主管部門。三、學校制定的內部規定必須合法,並讓受教育者知曉,這是受教育者遵守的前提。1、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合法,否則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53條第二款規定,「高等學校學生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因此,學校雖有權發布「通知」、制定管理法,但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對受教育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否則其內容無效。就住宿費而言,被告2000年元月30日《關於退學、退學試讀、留級學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規定,退學學生一學期住宿超過兩個月的,不退該學期住宿費;2004年印發各院、單位的《集美大學學生繳費管理法》(下稱「法」)又規定,只要是退學者,則其全學年住宿費不退。這種單方隨意出台規定、任意剝奪學生權利的做法不應支持。就學費而言,被告終止提供教育服務後理應將剩餘款項退還,但「通知」和「法」均要求該整個學年兩個學期的學費全部扣留,顯然毫無公平而言。要求學生被迫接受這些規定既不合法,也不合理。2、被告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公布或讓受教育者知曉。從我國立法法的規定來看,即使是法律、法規、規章也必須經過公布才可生效,被告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也必須公布讓學生知曉才可生效,不能自己單方制定,等待需要時再拿出來作為處理學生糾紛的依據。本案中,被告的「通知」是發給「各院、系、各有關單位」,從未告知學生或提示學生知曉有關學費退還的規定,被告2004年7月向「各學院(系)、各有關單位」印發《集美大學學生繳費管理法》,但並沒有向學生公布。稍後,被告開始印製《學生手冊》,欲將相關規章制度集中規定在《學生手冊》中,但這本7月份開始印製的手冊,截至原告退學時還未分發到原告手中,被告以此作為依據顯然於法無據。四、其他問題1、被告在答辯中認為原告造成學校損失,但並沒提出證據支持損失的存在,也未確定和提供損失的數額,更沒有提出反訴請求,因此這種主張不能免除被告責任。2、本案不存在案由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規定(試行)》只列出當事人訴爭的法律關系部分,而當事人的爭議部分由受理法院根據當事人的具體爭議確定」。「《規定(試行)》將案由分為四部分五十四類300種……為了便於司法統計,根據具體情況,少數案由列出一些特殊或者常見多發的若干項(用阿拉伯數字加圓括弧表示),但此種案由並不限於所標明的幾項。人民法院在案件中應當直接適用種案由或其中的某一項」。因此被告認為「合同糾紛案由中不存在教育合同糾紛」是錯誤的,其進一步主張原、被告權利義務不對等更無依據。綜上所述,在提供教育和接受教育方面,原、被告之間地位是平等的,原告要求退學實際是請求解除合同,被告同意原告退學後,合同終止履行,被告無需再提供教育服務,退還原告預交一年費用中的剩餘款項,方不違反民法公平合理之原則。謹請法院依法判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謝謝!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徐長青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