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法律援助
❶ 「無證收購玉米案」,王力軍非法經營罪,一審請了假律師,是怎麼回事
根據公開的報道,王力軍收購玉米案,一審的確是委託了假律師,不存在的律師,不存在的律師事務所,一審法院對律師身份的審查失職。
冒充律師,代理案件,收取費用,這是刑事詐騙案,當事人可以報案,並依法追究冒充者的刑事責任。也可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冒充者的法律責任,因為無代理資質,無代理許可權,而冒充者本身代理的案件就是非法經營罪,這是極大的諷刺。
關於真假律師判斷,法律工作者判斷,簡要回答如下:
律師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執業范圍是全國,民商事刑事案件代理,可以在律師當地的省司法廳和省律師協會官網查詢和核實。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工作,執業范圍是所在區縣,只能代理民商事案件,不能代理刑事案件,也不能跨區跨縣執業,更不能跨市跨省執業,可以在律師當地的省司法廳和省律師協會官網查詢和核實。
附:
「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回溯: 查不到的律師和律所_新聞頻道_東方頭條
巴彥淖爾市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二所與臨河區法院僅一條馬路之隔,王力軍在這里找了自己的一審辯護律師。(南方周末記者 滑璇/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02月16日《南方周末》)
現在回想起來,王力軍只記得王潤生說過:無意識犯罪。「他基本上就說了這5個字,花了5000塊錢就買了這5個字。」
山東省司法廳官網查詢結果顯示,並無「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也無「王潤生」律師。司法廳稱,官網是實時更新的。
王潤生回應稱,律所為什麼查不到,他不清楚;至於他本人的律師執業證,或許因為注冊晚了,「把我漏報了,沒有上網」。
2017年2月13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中級法院再審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案」。控辯雙方均主張王力軍無罪,法庭決定將擇日宣判。
2016年4月15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王力軍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二萬元。同年12月,最高法院以原判適用法律錯誤為由,發出再審指令。
再審現場坐滿了前來旁聽的人大代表和記者。王潤生沒出現。作為一審辯護人,他為王力軍做有罪但罪輕的辯護。但此後,王潤生連王力軍的電話也找不到了。
在一審判決書中,王潤生是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簡稱「青銀所」)律師。此外,他還有另一重身份:巴彥淖爾市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二所(簡稱「二所」)主任、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在山東省司法廳官網查詢,結果顯示: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不存在;在山東省司法廳注冊的律師中,也沒人叫王潤生。
執業時,律師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最大差異,就是後者不能以辯護人身份參與刑事案件。「無證收購玉米案」,是一起刑案。
王力軍找到王潤生是2016年春天,案子已由檢察院移送法院。一直自信無證收購玉米「不算個事」的王力軍,拿到開庭通知後,從臨河區法院出來直奔二所。
與附近其他幾家法律服務所相比,二所的位置最好,就在臨河法院對面,只隔一條馬路。牆上的公示欄顯示,該所有十幾名工作人員。王潤生的名字在第一排第一個,職務為「主任」。
接待王力軍的,是一名女性工作人員。交了100塊咨詢費,王力軍被告知,如果認定非法經營罪,可能會被判三到五年,還有一至五倍罰金。聽說可能要坐牢,王力軍決定請個律師——二所主任王潤生。
據二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所里接的案子以民事居多,刑事一年只有幾件。王潤生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收案有明確統一的收費標准:民事案件收取標的額的4%;刑事案件,公安、檢察院、法院每階段各5000元
。
剛借錢交完6000元違法所得、5000元保釋金,5000元的律師費在王力軍眼裡不是個小數目。但陪他同去的女兒不肯省這筆錢。她在西安工作,是一本大學的畢業生。
王潤生掏出律師執業證讓父女倆看,兩人隨便一瞥,也沒拿在手裡細瞧。王潤生的律師執業證顯示,他是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
交了錢,雙方簽了刑事辯護委託書,但這份協議王潤生似乎沒給王力軍留底。「我把所有跟案子有關的東西都放在一起,但都沒有這份協議。」王力軍向南方周末記者展示一疊訴訟文件,其中就有與兩名再審律師簽
訂的委託代理協議。
南方周末記者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王力軍與王潤生的刑事辯護委託書上不僅有二人簽名,而且按著王力軍的手印,加蓋了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的公章。
依照刑事案件程序,律師出庭前要向法院提交三樣東西:與當事人簽訂的刑事辯護委託書、律師執業證、律所出具的刑事辯護出庭函。
王潤生提交的刑事辯護出庭函內,抬頭為臨河區法院,落款為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並加蓋公章,右上角還有「【青銀刑字第201600293】」字樣。
到法院調卷後,王潤生很快有了判斷:「我第一反應是,整個案子的偵查情況比較模糊,21萬的非法經營數額不太清楚。別的沒有疑點。」
在王潤生看來,這樣的案子並不復雜,偵查機關早把各種證據准備好了,非常清晰,自己不用再去調查取證。他甚至在開庭前就預測出了一審結果。因為王力軍收購的玉米都賣給了糧庫、澱粉廠等正規銷售渠道,「
沒有賣到黑道上」,非法經營數額雖然高達21萬,但實際獲利只有6000元,「所以我預計他能判緩刑」。
王力軍從王潤生處也曾得到同樣的信息:你這個罪名應該能認定,我不可能承諾給你辯得無罪,只能給你爭取緩刑。
根據臨河區法院筆錄,2016年4月5日一個多小時的一審庭審中,辯護人王潤生的話很少。他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無異議,法庭調查時無發問,對公訴人出示的十多組證據無異議,辯方也無證據出示。
質證時,公訴人提到臨河區糧食局、臨河區工商分局開具的王力軍無經營資質證明時,王力軍忍不住說道:「我沒有辦證資格,只有固定場所才給辦證。」辯護人王潤生依然無異議。
法庭辯論階段,辯護人王潤生說得也不多。他說:「被告人是無意中觸犯了刑法,不是故意犯罪,犯罪後主動投案自首,有自首情節,收購的玉米都賣給了正規渠道,獲利數額較小,請求法院從輕判處。」
當被問到有無新的辯論意見時,辯護人王潤生又說:「王力軍無意識犯罪,希望法庭從輕處罰。」
現在回想起來,王力軍只記得王潤生說過:無意識犯罪。「他基本上就說了這5個字,花了5000塊錢就買了這5個字。」
「無證收購玉米案」曝光後,引起輿論強烈關注,尤其是質疑糧食收購資格審批和市場經濟下的管制。
2017年2月13日的再審,是另一種場面。辯護人是從北京來的律師王殿學、張雪峰,兩人自願為王力軍提供法律援助。律師對檢方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提出多次質疑。比如,王力軍親戚楊某認為王的行為屬於犯罪的
證言,律師認為這與本案無關。
「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回溯: 查不到的律師和律所
2017-02-16 10:19 法治
我要報錯
評論 .
.
..
.
「說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根據的是《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而該條例在2016年2月進行了修訂,不再要求農民個人必須取得糧食收購資格。」王殿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7年2月11日,南方周末記者在二所的辦公室里與王潤生進行了一番對話。當記者提到一審開庭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已修訂時,王潤生反問:那是判決以後的事情了吧?
「修訂是在開庭前兩個月,你當初想過從這個角度給王力軍辯護嗎?」
「我想過,我也說過。法官不採納。」
「別人收糧食咋沒事,別人大部分都有證,或者掛靠在某一個有糧食經營許可證的公司。」王潤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法律上來說我不能做無罪辯護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在那放著呢,還有法律規定,所以
我只能做罪輕辯護。就這么簡單。最後給他判了緩刑。」
一審時,王力軍的一切訴求就是不進監獄,讓他能夠回家種地。王潤生說,王力軍對緩刑的結果很滿意,沒有上訴。但最高法院經過審查後,指令再審。王殿學認為,最高法院主動要求再審的情況十分罕見。
王力軍說:現在才知道我這就不應該判有罪。要是早知道,我就上訴了。
王潤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是青島人,青島大學法律系畢業;在青島的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148法律服務二所兩頭兼職。據他介紹,青銀所有十幾名律師。
中國裁判文書網共收錄「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代理、辯護的12件案件,其中,內蒙古9件、甘肅2件、福建1件,裁判起止時間為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
上述青銀所參與的案件,全部由王潤生、陳正勃代理。裁判文書網上查不到該所其他律師代理的案件。
王潤生以青銀所律師身份出現了9次,某交通肇事案為刑事案件,其他皆為民事案件。陳正勃以青銀所律師身份出現了3次。
王潤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二所十幾名工作人員中,有三名律師,除了自己,還有王飛、鄔瑞。巧合的是,二所也有一名工作人員叫做陳正勃。南方周末記者詢問陳正勃是否也為青銀所律師,王潤生給予了肯定的答
復。
律師執業證顯示,2015年5月18日山東省司法廳向王潤生發證。據他介紹,2001年他從山東到內蒙,一直在做律師的行當,2002年取得律師資格。
南方周末記者在山東省司法廳官網「山東省司法行政網」上查詢,結果顯示並無「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
記者再分別輸入王潤生的姓名、律師執業證號、法律執業資格或律師資格證號,均顯示「暫無符合條件的數據」。陳正勃的信息同樣查不到。
但若換成其他山東律師,只需輸入姓名、證件號等任一項,即可顯示結果。即便是2016年因故未通過年檢的律師,也能查到相關信息。
內蒙古司法廳官網也查不到王潤生與陳正勃兩名律師。
對此,王潤生回應稱,律所為什麼查不到,他不清楚。至於他本人的律師執業證,或許因為2016年回山東注冊時因事耽擱了,「原本應該5月注冊,我7月才去,已經注冊完了。可能因為這個把我漏報了,沒有上網。
」
王潤生還說,「他(陳正勃)估計現在也查不到,他和我一塊去注冊的,也是注冊晚的。注冊得晚,估計系統就不報了。」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山東高院的關系向山東省司法廳查詢,得到的結果也是,沒有「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沒有律師王潤生、陳正勃。記者又通過青島市司法局的內部渠道查詢顯示,查不到青銀所。
對於是否存在系統登記疏漏的情況,南方周末特約撰稿人向山東省律師協會考核監督部咨詢,答復是:不可能。只要他拿了執業證,司法行政網上肯定就有他的登記。
山東省司法廳律師管理處資質管理科給南方周末記者的答復是:山東省司法行政網是實時更新的,如果在這個網上查不到,那就可能沒有這個人。
該查詢系統還提示,2009年全國統一換發律師證後,執業證號以「137」號段開頭;此前的「150」號段執業證號不作為律師身份的證明,致電才可查詢。王潤生的執業證號為「137」號段。
一名知情人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法院的工作人員曾告訴他,網上查不到青銀所,「但這么長時間了,一直沒人把它當事」。
二所與臨河法院不過幾十米遠。王潤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與「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的兩名法官都相識,「有時候他們法院印不了東西,偶爾過來印印東西」。
2016年7月,「無證收購玉米案」經媒體報道引發全國熱議。王潤生當時還很納悶:咋就傳出去了?他為此問過法官,法官說,案子被法院當做典型案例上網做了宣傳。「後來又再審,我感覺他(法官)這是搬起石頭
砸自己的腳。」
裁判文書網顯示,王潤生還以巴彥淖爾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二所法律服務工作者身份,在內蒙古代理民事、行政案件33件,判決起止時間為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
從時間上看,王潤生交互使用著律師、法律工作者兩個身份。
對於專職律師是否可以在法律服務所任職,上述山東省司法廳及律協兩機構的答復一致:不行。「專職就是這個意思,要不怎麼叫專職律師呢?」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簡稱「法工」)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萌芽、80年代發展起來的職業。彼時,中國的律師制度尚不完善,律師奇缺,為了填補農村、城鎮的法律服務空白,一支特殊的法律人隊伍建立起來。
「他們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巴彥淖爾市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很多法工都是退休的公檢法人員,而最近十幾年,過司法考試的做律師去了,有些歲數大的干不動了,巴彥淖爾的法工只出不進越來
越少,現在還有一百多人。
沒有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法工,多在基層法律服務所、鄉鎮法律服務所或司法所執業,手裡拿的是《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
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與律師相比,法工執業受到三大限制:只能接當地人的案子,「好比你是臨河的法律工作者,當事人必須也是臨河的」;報酬標准參照司法部針對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規則,與律師收費完全不同
;不能從事刑事辯護。
然而,三條老規矩,有兩條早已被時代淘汰。比如,法工的收費標准已突破司法部的硬性規定,「不然連調查取證、開庭的車馬費都不夠」;實際接案時,也會有人打破地域方面的限制,基本沒什麼人會管。
唯一剩下的,便是不能為刑事被告人辯護。上述工作人員說:這是一刀切,絕對不允許,只有律師才能接刑案。
盡管如此,南方周末記者還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到了兩份刑事判決書,陝西丹鳳縣、貴州黎平縣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分別成為故意傷害案、危險駕駛案中被告人的辯護人。
會不會是當地律師稀缺由法工頂上?上述工作人員解釋,如果某個地方律師特別稀缺,國家會調配一部分律師去進行法律援助。這樣的事,巴彥淖爾就有過,從市區臨河調律師到相對偏遠的烏拉特中旗接案。
在臨河法院旁邊、二所斜對面,還有另外幾家法律服務所。一個房間里,一名四五十歲的女性法工正為來訪者解答與離婚相關的問題。她的名片上印著「法律本科」及資格證號。
當南方周末記者詢問,這是什麼資格證號時,她說,「就是我們工作用的證」。那是律師?「不是,我們和律師的區別就是不能代理刑事案件。」至於是否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等,她隻字未提。
在許多法律專業人士眼中,法工的地位非常尷尬,「只能吃律師吃剩下的」。尤其在城市,提到法律、打官司,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律師。
「大概90%的人不知道還有法律工作者這么個職業,」上述巴彥淖爾市司法局工作人員說,他們碩果僅存的服務市場,絕大部分都在農村、鄉鎮等地區。
因為「無證收購玉米案」,眾多媒體趕來采訪王潤生。「記者來都是先找我,再找他(王力軍)」。不過,他曾拒絕了內蒙古電視台的采訪;當一名報社記者希望與他合影時,他同樣婉拒,「我不想出名,我就是平
民老百姓出什麼名?我就想平凡地生活。」
(南方周末實習生席莉莉對本文亦有貢獻)
❷ 對於這類案件如何處理
如果法院辦理案件不及時,可以到當地的政法委或者是上級法院反映,督促其盡快解決。
法律援助可以找當地司法局去辦理。
如果證據充分,當然可以再次以僱傭關系另行起訴。
❸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打離婚官司律師電話
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法律是律師合法欺騙的保護傘。離婚官司是最基本官司,不要找大發揚,騙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我就是找的大發揚律師事務所姚莉律師,交錢之後不給起訴。我打的不是離婚官司,給姚莉交錢之後。姚莉認為錢可以用來釣魚了,天天電話上罵我們,還威脅說,要不給錢,以前交的錢也要不回去了。律師居然詐騙啊。看看她的職業道德跟良心,被 gou吃了吧。天天問我要錢。我因為不懂,給錢之後我成了他們繼續收錢的把柄了,我乾脆一點都不給了,也不打算要了,但是跟她沒完,騙人都是外地人騙了,能找見她家,她居然赤裸裸的咋騙,我死了就沒事了,我不死,她還在那住,就算大發揚倒閉了,大發揚人沒死絕,我倒要看看他怎麼騙我。她人品有問題。千萬要打完官司在給錢。不要找姚莉,她什麼都不懂。連你自己網路的都不懂。離婚官司千萬別給錢。開始自己弄。開庭時候再找律師。困難的話直接申請法律援助。大發揚騙人。前車之鑒啊。但願不要大家不要再被騙,我也是聽說大發揚不錯,才去找的大發揚。結果呢,大家找律師千萬小心。本來誰上法庭也是逼不得已,但是把我逼到了起訴律師的地步。最後希望也沒了。這種律師為什麼還活著,那麼多跳樓的怎麼沒把她帶走。
❹ 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有什麼作用么
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有以下作用:
1.其子女在京入托、入中小學就讀,免收借讀管理費;
2.可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購買商品房、批准上市的已購公房和存量房,按有關規定購買經濟適用住房;
3.按照公安部的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可在本市辦理因私出國商務手續;
4.可申請辦理駕駛證或臨時駕駛證以及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
5.可在本市創辦企業,可以企業法定代表人身份申請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和科技項目資助;
6.可列入本市人才培養計劃,並可參加本市有關人才、專家獎勵項目的評選;
7.可參加本市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考試)、執業(職業)資格考試、執業(職業)資格注冊登記;
8.可參加本市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可按有關規定在本市繳存和使用住房公積金。
(4)臨河法律援助擴展閱讀
北京市居住證的相關明細
北京市居住證辦理所需的准備材料如下: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法人)、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外國(地區)、外埠在京設立的非法人分支機構營業執照及組織機構代碼證的原件及復印件(由單位經辦人提供);
2.工作居住證申請表一式兩份(由單位經辦人直接通過系統列印),申請辦理報告(由申請單位撰寫,需註明單位和個人業績、能力、貢獻等基本情況事項);
3.學歷證書、學位證書或職稱證書,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4.申請人在京合法固定住所證明(提供其中一項即可):本人房產證或購房合同;租房協議和租賃稅票單據(由街道租賃房屋稅務徵收部門出具);住單位公房的由房屋產權單位出具房屋產權證明或租賃合同及單位出具的申請人居住證明;居住親友住房的,出具房產證及親友雙方簽署的聲明(網上已提供模板)和雙方身份證;
5.聘用(勞動)合同(由單位提供);
6.在申請單位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本人持身份證到地稅部門列印,稅單註明由本單位代扣代繳並加蓋單位財務章);
7.近期一吋免冠彩色照片一張;
8.誠信聲明(本人簽字、單位負責人簽字,還要加蓋公章);
9.隨往配偶的,需提供結婚證、配偶身份證及配偶在京工作的勞動合同原件、復印件;
10.隨往子女是戶籍地計生政策范圍內生育的,需提供出生醫學證明;是戶籍地計生政策外生育的,需提供所有隨往子女的出生醫學證明及其他可證明與申請人有直系血緣關系的相關材料。
❺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通用11篇)
快樂有趣的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我們一定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不如來好好的做個總結。那要怎麼寫好活動總結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1
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xx周年之際,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在20xx年7月31日召開慶「八一」座談會,統一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各村結合實際,按照會議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現將開展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濃厚的雙擁氛圍
各村認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張貼標語2至3幅,利用有線廣播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爭取民族獨立的豐功偉績,宣傳人民隊伍為建設和保衛新中國作出的巨大貢獻,特別是部隊官兵涌現出的英雄事跡,宣傳黨和國家對老紅軍、老復退軍人、烈軍屬和傷軍等優撫對象的關心、關愛和崇敬之情。
二、利用座談會的形式,加強國防教育和雙擁法規學習
各村組織召開復員軍人、退伍軍人、傷殘軍人原8023部隊退役人員和現役軍人家屬的座談會,組織他們學習了《國防教育法》、《兵役法》等國防雙擁法規,會上表揚現役軍人家屬,同時還對現役軍人「獲獎士兵」給予獎勵,希望他們繼續支持部隊建設,大量宣傳,爭取下半年積極踴躍出一批優秀青年應征入伍。另外,還為參會代表發放了慰問品。
村幹部與退伍軍人進行座談交流中,村幹部要求退伍軍人要積極參與治安巡邏守護及防洪搶險中去,希望他們和積極為本村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真情雙擁重實效,積極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
在王書記帶領下,鎮幹部和村幹部一起到個別復退軍人家中進行走訪和慰問。如:對金山村老復員軍人吳文高、吳家村的老復員軍人吳天萬進行了走訪慰問,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生產情況,並與他們倡談了國家對優撫對象政策的落實情況和國家經濟建設,並希望他們積極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好帶頭作用。
總之,通過廣播和走訪座談等形式的廣泛宣傳和了解,弘揚了先進,交流了思想,增進了友誼,使全鎮復員、退伍軍人度過了一個祥和、愉快的「八一」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2
為慶祝「八一建軍節」,近日,市司法局開展了愛國主義普法教育宣傳活動。
市司法局組織法律服務工作者深入到各鄉鎮街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國防法》、《軍事設施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咨詢活動,通過設置宣傳欄、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單等形式,為過往的群眾和軍人家屬提供一個免費咨詢法律知識的平台,並向前來咨詢的群眾解釋國家現行的政策及相關法律規定,提高群眾對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法律知識教育的認知,引導群眾自覺維護國防利益,增強國防意識,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市司法局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活動,營造出濃厚的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氛圍來感染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在家邊就接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揚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3
在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使空軍部隊汽車連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憲橋社區開展了軍民聯手共度「八一建軍節」節前走訪慰問活動。
憲橋社區副主任李小玲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前往空軍部隊汽車連,給他們送上慰問品。慰問活動中,慰問小組和官兵們進行了親切交談,詢問部隊工作、官兵生活情況,參觀部隊設施建設情況,共建軍民魚水情。慰問組在交談中充分肯定空軍部隊官兵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並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時向全體官兵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此次慰問活動是本著互相互助、優勢互補,加強協作共同提高的原則,進一步加強了互動交流與合作,促進了軍民共建和諧發展,使社區的雙擁工作逐步形成規范化和常態化,充分體現軍愛民,民擁軍的和諧氛圍。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4
為感謝復員軍人、傷殘軍人為黨和人民作出的貢獻,關心他們的生活,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州農委、州國土局在職黨員一行4人組成慰問組在河南街道白菊社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帶著慰問品,走訪慰問了轄區的復員軍人、傷殘軍人、軍烈屬及子女共7戶,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慰問組一行人首先來到老軍人徐貴永家,86歲的徐叔叔看到慰問組的到來非常的開心,立即跟慰問組一行人等講述當年的歲月生活,隨後慰問組詳細詢問了他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叮囑他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感謝他為國家建設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希望老軍人們能繼續把吃苦耐勞、勇於奉獻、擁黨愛國的精神延續下去。最後慰問組一行人又走訪慰問了刁建英、許興龍、趙京相、李玉順等6人,並祝福他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
此次「八一」建軍節慰問活動,發揮了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加深了老軍人及軍烈屬和社區工作人員間的溝通,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心中。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5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萬二社區工作人員頂著炎炎烈日,走訪慰問了社區3名重點優撫對象、3名抗美援越老同志和4名現役軍人,向他們送去了慰問金,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帶到他們的心中。
在革命傷殘軍人曹忠家,社區工作人員首先向他致以節日的問候,並將慰問品發放到他的手中,詢問了他的身體狀況和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了解他對本社區雙擁工作開展情況的看法,請教對雙擁工作開展的意見和建議。而軍屬們對社區的關懷和幫助也表示感謝,將繼承和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為和諧社區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現役軍人陳超家裡,工作人員與他的父母交談,了解陳超在部隊的情況,對其在部隊里的出色表現給予極大的肯定。工作人員還詢問了陳超父母的身體狀況,對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送子參軍、保衛祖國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抗美援越老軍人徐鳳石家,工作人員與其聊天,認真聽取他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感謝他為社區的和諧安定做出的貢獻。
整個慰問活動充分體現了「軍愛民、民擁軍」的軍民魚水情,在今後的工作中,萬二社區會繼續幫助有需要的軍人及其家屬,一起為和諧社會建設與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6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周年來臨之際,為激發全鎮居民在新形勢下雙擁工作的政治熱情,扎實做好優屬工作,木蘭鎮以多種形式慶祝「八一」建軍節。
1、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鎮武委會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各社區書記、民兵連長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雙擁政策、法規宣傳活動,激發廣大群眾參與雙擁工作的積極性。
2、深入開展慰問活動。鎮武裝部牽頭,聯合民政、殘聯等部門,組織鎮、村幹部深入村組,對傷殘軍人、復員軍人進行慰問,關心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慰問三屬、傷殘、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等21人次,發放優待金2200元。
3、召開慶祝建X年座談會。7月28日,鎮黨委、政府組織復員軍人代表、現役軍人代表、機關退伍軍人代表30餘人召開慶「八一」座談會。座談會上,代表們聽取了鎮黨委政府今年的工作匯報,了解了全鎮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參會代表紛紛表示,要繼續保持和發揚軍隊的優良傳統,嚴格按照黨委政府的要求,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全力支持、配合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以實際行動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爭做表率,敢為先鋒,積極為「田園小鎮、錦綉木蘭」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組織「八一國防習武日」活動。組織鎮機關退伍軍人、各社區民兵幹部共70餘人開展了「八一國防習武日」活動。通過此次習武活動,提高了全鎮民兵幹部的國防意識,增強了民兵幹部戰鬥力。繼續發揮民兵幹部軍民聯系的紐帶作用,圍繞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訓練出一支在抗洪搶險、應急救援、社會維穩等方面,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民兵隊伍。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7
為了發揚光榮傳統,加強鞏固軍政軍民團結,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根據《中共xx縣委辦公室x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20xx年「八一」建軍節系列活動的通知》(x黨辦發〔20xx〕x號)文件安排,我局扎實開展雙擁工作,現將「八一」期間雙擁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落實責任
我局高度重視「八一」期間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八一」期間活動安排。為了確保「八一」各項活動開展順利,我局召開會議,統一認識,制定了詳細的《xx縣司法局20xx年「法律服務進軍營擁軍擁屬促和諧」活動方案》,將具體活動層層落實,確保各項活動開展順利。
二、開展活動,形式豐富
一是學好政策理論。利用周一周五政治理論學習日組織單位幹部職工學習雙擁相關政策,提高新形勢下對雙擁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自覺性和能力水平。
二是開展法治講座。在「八一」建軍節當天,司法局聯合寧夏永川律師事務所律師深入xx縣消防中隊開展「法律進軍營」專題講座,圍繞法律援助及婚姻法的相關內容為消防官兵答疑釋惑,增強消防官兵學法用法意識。
三是贈書法治文化書籍。司法局通過結合自身實際編寫法治文化系列書籍,包括《xx縣人民調解案例選編》、《xx縣法律援助案例選編》、《公民法律實用寶典》等百餘本贈送給消防中隊官兵,將進一步豐富消防官兵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滿足消防戰士學習法律知識的需求。對增強官兵法治意識、提高官兵法律素質起到積極作用。
四是加強載體宣傳。局機關及各基層司法所通過電子屏和懸掛宣傳雙擁標語,切實營造良好宣傳氛圍;積極收集整理資料,製作展板,充分展示司法行政開展雙擁工作的具體情況;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及時推送雙擁政策、以案釋法等具體內容,切實為「八一」建軍節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雖然我局此次活動中做到了周密部署,有效落實,開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不足。下一步將從以下幾方面落實工作:
一是創建活動經常化。今後我局將積極總結經驗,借鑒其他部門好的做法進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經常性開展雙擁活動,為創建活動打好基礎。
二是創新活動形式。結合自身特色,不斷挖掘形式和做法,多開展喜聞樂見的雙擁活動,不斷豐富「法律進軍營」的形式,不斷豐富擁軍內涵、擴展擁軍領域、提高擁軍質量。
三是抓好雙擁制度建設。進一步優化雙擁工作制度,將具體工作納入規范化、經常化軌道,切實將雙擁工作不斷鞏固推進。在一起。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8
為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xx周年,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關系,巴彥淖爾市通過召開軍政座談會、雙擁文藝演出和走訪慰問等形式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的雙擁活動,加深了軍地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全市慰問駐軍(駐訓)部隊、優撫事業單位、優撫對象贈送慰問金和慰問品。現將有關活動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領導重視,分級負責,慰問活動計劃周密
今年是我市實施推進"1559"發展思路開局之年,同時也是爭創全區雙擁模範城"三連冠"的關鍵一年,為認真搞好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xx周年慶祝活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全市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大好局面,努力開創巴彥淖爾市雙擁工作新局面,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於7月25日,巴彥淖爾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駐市和臨河區軍警部隊官兵現場觀摩了全市重點項目臨河區示範點。
7月26日,市委書記、巴彥淖爾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何永林,市長段志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存梓,市政協主席張永勝,市領導馬麟、斯慶、張明中、紀強、周玉林以及巴彥淖爾軍分區參謀長翟吉雲帶著市幾大班子的親切關懷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冒雨來到駐前旗空軍某部隊,親切看望並慰問廣大官兵,向子弟兵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為他們送去電視機、洗衣機、凈水器等生活用品,共價值5萬元。
從7月下旬開始,巴彥淖爾電視台一套新聞聚焦欄目循環播放《雙擁花兒別樣紅》專題節目,將我市雙擁個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家喻戶曉,形成人人參與雙擁工作,人人重視雙擁個工作的濃厚氛圍。8月1日在巴彥淖爾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慰問信》市委、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向駐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全體官兵,全市紅軍老戰士、軍警離退休幹部、烈軍屬、殘疾軍人和轉業、復員、退伍軍人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
二、全市聯動,深入宣傳,營造良好擁軍氛圍
各旗縣區領導分別組成慰問組,對駐地基層連隊和老紅軍、老英模等重點優撫對象進行了走訪慰問,向部隊官兵、重點優撫對象贈送了慰問品和慰問金。在走訪慰問的同時,各級領導採用座談會、談心等形式與涉軍群體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傾聽他們的要求,並盡最大可能解決他們的問題。針對個別重點維穩群體和個人,組織人員多次上門做工作,講解宣傳國家政策,盡力為他們排優解難,預防上訪尤其是集體上訪事件的發生,確保了我市的涉軍群體保持相對的穩定。
三、嚴密組織,全民參與,雙擁活動開展有聲有色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各級黨委、政府紛紛邀請部隊官兵參加座談,徵求對地方黨委、政府的意見和建議,解決部隊訓練、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八一"期間,市雙擁成員單位、各旗縣區的成員單位、企事業單位組織召開了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傷殘軍人、軍烈屬慶"八一"座談會並慰問了駐軍部隊。旗委宣傳部、旗雙擁辦、旗文明辦還專門組織了駐軍部隊開展了"軍民聯誼活動",使部隊廣大官兵度過了一個美好節日,同時增強了他們獻身國防事業的信心;"八一"晚上,後旗旗委宣傳部、旗文聯在政府廣場舉行了《軍民團結心向黨。慶祝"八一"建軍節》文藝演出,極大地豐富了官兵和廣大市民的文娛生活。據統計,全市共組織座談會9場,組織慰問演出8餘場,參加觀看的部隊官兵及優撫對象2000餘人。
駐軍部隊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實踐愛民光榮傳統。各部隊大力開展"1+1"扶貧幫困活動,組織人員走訪慰問了駐地貧困戶、特困戶、軍烈屬和傷殘軍人,同時深入到敬老院、光榮院等地看望慰問孤寡老人,與他們共慶"八一".各部隊結合實際,在履行好自身職責的前提下,以舉辦軍民聯歡會、軍地聯誼會等形式,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活躍了駐地文化生活,營造了和諧喜慶的氛圍,增進了軍民魚水情誼。
通過建軍xx周年"八一"慶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密切了我市軍政軍民情誼,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雙擁活動的積極性,加強了軍政軍民團結,有力地推進了我市雙擁工作"融合式"發展,為巴彥淖爾市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新的貢獻,為巴彥淖爾市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9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8周年,7月30日下午,長春南關區松竹梅社區與西五派出所的民警們以及轄區內的軍屬們、社區黨員、社區文藝隊在社區活動室舉辦了「警民同慶建軍節、和諧共建松竹梅」聯歡會活動。
活動隨著社區老年合唱團演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正式拉開帷幕。西五派出所董政委演唱的《為了誰》、轄區退伍軍人代表演唱的.《我是一個兵》,將慶八一軍民聯歡會氣氛拉向高潮。來自社區少兒藝術團的小朋友們表演了電子琴合奏、少兒拉丁舞,從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一個個優美歡快的舞蹈、一曲曲高昂美麗的歌聲中,抒發出了軍警民魚水情意深、和諧社區一家人的景象。大家在軍歌聲中振奮,在民族歌曲中陶醉,在舞蹈中享受美,大家用各種文藝形式表達了對軍人的敬意和節日的祝福,整台晚會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氣氛,文藝節目深受大家的喜愛。
本次活動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社區建設營造了一個和諧的人文環境,譜寫了新時代軍愛民、民擁軍、軍警民團結一家親的壯麗和諧的新篇章。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10
為了使轄區的軍屬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XX社區居委會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八一建軍節。
首先是在7月29日,XX社區電影放映隊的工作人員來到廣電總局武警中隊,為大家放映了電影《生死狙擊》,提前為大家帶去了節日的歡樂和祝福。
第二是在「八一」前夕,根據鎮政府統一安排,7月30日上午,社區黨支部書記XXX帶領工作人員開展「八一」建軍節慰問活動,走訪慰問現役軍人家屬以及社區退伍志願軍人,對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周書記一行親切慰問了現役軍人的家屬,給他們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慰問和關懷。並了解了他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感謝他們為保家衛國作出的貢獻。軍屬們紛紛表示感謝黨對軍屬的關心,表示要做孩子的堅強後盾,讓他們安心在部隊工作。
7月30日下午兩點,XX社區邀請全體現役士兵家屬以及社區退伍士兵召開八一建軍節座談會,感謝大家多年以來對於社區工作的支持,同時為他們送上了節日的慰問,祝願他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節日愉快。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 篇11
為慶祝建軍節的到來,結合我街的實際將"創先爭優"活動與街道共建互助聯合會緊密結合,拓寬主題思路,多角度、多形式開展活動,以開展"雙擁共建促和諧"行動為主題,本著資源共享,社區共建的原則,把愛心獻給為我國國防的建設,為保衛國家安寧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通過文化擁軍、情感擁軍、服務擁軍等形式,將紀念活動組織的扎實生動又富有實效,現將靈山街道黨工委在八一期間開展的活動總結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
雙擁工作長期以來都受到街道辦事處黨工委領導的高度重視,今年八一前夕,黨工委領導組織召開雙擁工作專題會議,要求要在"八一"節期間,要將雙擁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二、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一)"愛心進軍營"系列活動
(1)志願服務進軍營
八一期間,鋼繩社區與鞍鋼雙山醫院靈山門診的醫護工作者組織了一支志願者服務隊伍,走進軍營為部隊官兵進行健康體檢,並接受了官兵們的醫療咨詢,受到了官兵們的熱烈歡迎。
(2)文藝節目進軍營
靈山街道紅旗社區走進靈山消防隊送去了一台"慶八一雙擁共建、軍民魚水一家親"慰問演出。社區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妻子》,贊美了軍人妻子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軍民同台獻藝,節目異彩紛呈,受到消防官兵的熱烈歡迎。整個聯歡會體現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雙擁共建促和諧的濃厚氛圍。
(3)溫馨關愛進軍營
為了切實做好軍地人口和計劃生育"雙管雙助"工作,解決軍人家屬和營區流動人口在生產、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困難與問題,促進軍地人口計生工作的健康發展,2010年7月28日,靈山街道黨工委在共建部隊靈山消防隊開展了"真情關愛服務"進軍營活動。
通過此次活動,向部隊官兵宣傳計生政策知識、生殖健康知識,深受官兵們的歡迎。
(4)體育活動進軍營
八一期間,街道黨工委組織開展軍隊和地方乒乓球友誼賽,增進地方和部隊的友誼,增強軍民身體素質,促進團隊凝聚精神。 7月28日,街道黨工委組織共建部隊官兵以及轄區乒乓球愛好者,開展乒乓球友誼賽,隊員奮力拚搏,觀眾吶喊助威,比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
7月29日,紅拖社區組織轄區中小學生來到靈山消防隊,參觀了消防隊里先進的消防車及各種消防設備,觀摩了消防戰士們的消防演練,看到戰士們如履平地似的迅速爬上四層樓高的訓練塔,同學們禁不住嘖嘖稱奇。同時,開展了趣味競技體育友誼比賽。 系列活動的開展,加強了學生對軍人的了解,增進了學生對軍人的愛戴之情。
(二)"真情獻給第二故鄉"系列活動
(1)開展了退伍人員奉獻在社區活動。使部隊退伍人員能夠積極參與街道黨工委及各社區的志願服務活動,他們把社區群眾當親人,積極主動關心幫助社區的困難老人,為他們打掃衛生,和老人們聊天,積極參加社區的環境整治活動。
20xx年7月30日,我街退伍人員和各社區的工作人員、社區義工志願者共50餘人,參加了"真情獻給第二故鄉"主題活動。退伍人員幫助社區清理整治環境衛生,清理雜草和小區內三堆雜物,經過同志們辛勤的勞動,使我們的小區衛生環境整潔如新。
社區居民對退伍人員的此舉贊美有佳,他們稱退伍人員雖然已經離開了部隊,但他們還無私的為人民奉獻,這正是雷鋒精神的體現。
(2)開展了軍營青年大學生進社區活動。八一期間,紅拖社區請來靈山消防隊的姜隊長等2名官兵,走進社區為轄區居民和青少年兒童召開了以"與祖國共進,與陽光同行"為主題的報告會。
此項活動是開展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載體,以"理想信念"為教育核心,以構建和諧社會,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教育主線,以"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為教育主題。通過活動培養我市少年兒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少先隊員的"陽光心態",文明舉止,為造就建設和諧崑山的"陽光型"人才貢獻力量。引導"陽光少年"們立志與祖國共奮進,與家鄉同發展。
通過此次活動,體現了軍地互助共同關注民生,關愛生命,防範未然,為構建和諧社區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深入開展辦實事解難題系列活動
在八一節期間,各社區組織人員對轄區內老戰士等各類優撫對象進行了走訪慰問,同時,在靈西社區分部舉辦了老戰士"八一"座談會。 座談會上,社區主任首先向老戰士們致以了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並向他們匯報了上半年的社區工作,同時,詢問了老戰士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希望大家在保重身體、安度晚年的同時,積極發揮余熱,保持和發揚革命本色,主動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區建設活動。到會的優撫對象暢所欲言,氣氛熱烈,對社區的工作表示滿意,並感謝街道雙擁組以及社區對優撫對象的關心。 街道黨工委將在良好的雙擁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雙擁活動的創新發展,將雙擁工作做得扎實有效,樹立好靈山街道黨工委這一光輝旗幟。
;❻ 巴彥淖爾市9月14號交通事故,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上審理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死亡的,賠償項目和下列標准:
1,由於費用
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如果必要的話,這些款項而產生的醫療待遇損失的工作時間,收入減少的結果(第17條)。
喪葬費(第27條)
按照與去年同期的座位上對工人的月平均工資6個月累計上訴法院。
死亡賠償(第29條)
根據所在地的法院提出上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居民標准,按二十年。依賴
按照每年人均消費支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與座椅的上訴法院對的生活費(第28條)。受養人是未成年人的,計算至18歲的年齡,家屬無勞動能力,無其他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60歲以上,75歲以上年齡每增加一歲的同比回落;,五計算。
家屬受害者應承擔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的扶養義務。眷家屬,部分的人認為應該是負擔得起的,只賠償受害人的賠償義務。眷屬幾個人,全年總賠款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
,精神損害撫慰金(第18條)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最高法院確定解釋的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問題「予以確定。
其他合理費用及其他費用(第17條第3款)
遇難者親屬的葬禮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申請損失的工作時間。
❼ 農村牧區人口能不能參加城市職工社保
一)農牧民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收入仍占絕對比重。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均超過當年全區農牧民純收入水平(2989元),也超過當年全國農民純收入水平(3225元),比2001年分別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長15.9%、16.2%、19.5%、13.4%,比全國平均增速8.3%高出7.6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11.2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從收入來源情況看,收入結構比較單一,一產業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達到62%、56%、57%和81%。
(二)非農收入貢獻加大,但地區間差異明顯。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非農收入(包括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分別達到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比2001年增加了580元、1125元、1268元、565元,對五年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43.5%、54%、33%,比「九五」時期都有較大增長,但和全國平均水平(65%以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另外,從四市非農經濟發展來看,呈現不平衡狀態。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非農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為37.8%、43%、43.7%、19.4%,與2001年相比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增加了11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7.9個百分點,呼和浩特市下降7.9個百分點。
(三)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十分薄弱。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為1047元、1018元、1365元、463元,比2001年增加378元、590元、883元、243元,除巴盟外其他三市農牧民得到的工資性收入均超過全區平均水平,鄂爾多斯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工資性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都達到了50%以上,鄂爾多斯市達到60%以上,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二三產業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均在15%以下,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微弱。
可以看出,目前內蒙古西部非農經濟發展,主要是以輸出人力資源獲取勞務收入為主,真正經營性非農收入很少,非農經濟發展仍處於較低水平狀態。
二、影響內蒙古非農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產業結構嚴重農牧化。內蒙古人均耕地8.3畝,是全國的人均耕地的3倍;人均草牧場122畝,位居全國首位。農牧業資源具有比較優勢,一產業具有較高的比較效益。調研所及的四個市第一產業收入都占絕對優勢,非農牧收入只佔19%到43%。巴彥淖爾市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雖然逐年下降,但2005年仍高達81%,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第一產業尤其是種植業。即使工業化較快的鄂爾多斯市目前農牧民仍有近六成收入來自第一產業,非農收入比重較全國平均水平還低16個百分點。呼市近年由於奶牛養殖業的迅猛發展,一產業占農牧民收入的比重還有較大幅度上升。嚴重農化的產業結構,說明了內蒙古農村非農行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思想觀念相對滯後。農牧業資源豐富帶來另一個問題是農牧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推進非農業產業經營過程中,部分基層領導就農業抓農業,對於二、三產業的發展在思想上認識不夠,一些地區農牧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不高。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新興村農民劉金牛認為現在生活「豬肉不誤吃,燒酒不誤喝,日子過得順溜」,「兒子出去不省心、女兒出去不放心」,不如留在身邊。
(三)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融資困難。內蒙古縣域經濟發展較慢,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帶動作用十分有限。包頭固陽縣域內缺乏馬鈴薯加工企業,商品薯全部以鮮薯外運,該縣金山鎮紅崖灣村農民僅鮮薯運費一項就比在當地銷售多支出90多萬元。同時,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受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不僅發展壯大困難,有的生存也成了問題。鄂爾多斯東勝區的移民村和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有創業計劃的農牧民都反映貸不到款,貸款沒有渠道;國家設立的創業貸款只給城市下崗職工,而農牧民就地興辦二三產業或進城創業都不能享受該項貸款。此外,對合法經營的農村牧區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等優惠政策沒有完全落實,有的地方仍在收取管理費。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基礎工作落後,外出打工組織化程度低,進城務工環境仍有待改善。農牧民務工的組織領導系統、信息系統、維權系統未完全建立,農牧民打工70%靠自發,政府組織職能不到位。農牧民工子女上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仍未納入打工城市統籌范圍。呼市賽罕區的雙樹村村民說,劃歸市區後,所交養老保險費與原城市居民一樣多,但領取養老保險金少200多元,原城市居民是每月650元,他們只能領到418元。賽罕區大台什烏盟籍打工村民子女上學不能享受到教育「兩免一補」。為城市蓋樓房的烏盟人,打工十幾年也買不到當地一套住房,只能租南房居住。在北京等外地城市打工的農牧民再到其他城市或返鄉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帳戶不能跟著轉移,社保基金管理有待進一步改善。
(五)農村牧區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滯後。全區職業技術學校很多已並入普通學校,現有的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缺乏與專業相適應的教師、實驗室、實訓場地、教學儀器設備,辦學成本較高,難以滿足教學要求。鄂爾多斯市旗縣區前些年教育改革把職業技校都並入普通高中,致使各旗縣區沒有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而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使鄂爾多斯技工用工缺口大大增加,其他三市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情況。四市農村牧區相當一部分中、高考落榜生重新回到農村牧區務農,增加了農牧民的數量,需要社會高度關注,加強就業培訓,但目前除鄂爾多斯市外,對這部分新增農牧民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還沒有做出有效安排。
目前國家對農牧民轉移培訓的補貼量小、標准低,難以滿足對農牧民進行有效培訓的需要。由於農牧民自籌能力弱,而大多數旗縣區又沒有安排轉移培訓的配套資金,每人300元的補助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只能開展一些引導性和簡單工種培訓,難以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開展訂單、技能性要求高的培訓,導致培訓質量不高,效益不明顯。據呼市教育局測算,2006年市教育局直屬的6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中住校的農村學生每年每人支付的學費、生活費約3900元,而2006年國家和自治區資助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最高每生1000元。「陽光工程」只有國家補貼300元,時間是15天到3個月,根本滿足不了掌握就業本領的需要。四市都有召不到生源的現象,有的十五天的培訓,時間過半、人走一半,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另外培訓資源分散,有關農牧民的培訓工程分散在科技、教育、勞動就業、扶貧、農牧業等多個部門,四市呼籲整合農牧民培訓資源。
三、有效增加非農收入的對策建議
繼續堅持自治區七屆、八屆黨代會以來形成的戰略思路,解決農牧業問題在非農牧產業上下功夫、解決農村牧區問題在加快推進城鎮化上下功夫、解決農牧民問題在減少農牧業人口和轉移農牧民上下功夫。充分運用第二次農業普查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制定發展規劃,做出科學決策。徹底摸清內蒙古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結構、產業結構和農牧民收入結構、投資意向等家底。從調查情況看,有效增加內蒙古農牧民非農牧收入。
(一)繼續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化」互動戰略,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把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作為今後五年的重點工作,努力提高二三產業中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在農村牧區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收入在農牧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重點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制定綜合配套政策措施,使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有規劃、有目標、有重點、有措施、有檢查、有考核,並列入各級政府農村牧區工作的考核指標。
二是以發展縣域經濟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把帶動農牧民收入增長最直接最就近的縣域經濟作為最重要的載體和平檯布局謀劃農村牧區經濟。將非農牧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著眼於農村牧區勞動力的轉移和增收,圍繞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農牧民轉移培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村牧區人口的轉移創造條件。合理區劃農牧業資源,實施禁止開發區內的農村牧區人口轉移工作。
三是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巴彥淖爾市和呼和浩特市的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帶動下的一產業有旺盛的生命力。巴彥淖爾市2005年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就超過了全國農民平均收入的水平,達到3400元左右;呼和浩特市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也達到近3000元,功在產業化。要通過發展農村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帶動關聯產業群的發展,將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化為農民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二)大力改善進城務工農牧民就業環境,維護農牧民工合法權益,拓寬勞動就業渠道,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要制定農村牧區人口轉移的具體優惠政策,使轉移後的農村牧區人口降低進城後的生存成本,在生活、就業、住房、社會保障、子女入學入托等所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綜合出台加強部門協調的意見,責成農牧民工辦出台政策,並牽頭監督現行農牧民工工作政策執行情況:由自治區勞動保障廳執行的《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等18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自治區發改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的通知》(發改價格[2004]1405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教育廳執行的《關於教育系統貫徹<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教職成[2006]6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科技廳執行的《關於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中有關科技培訓和產業發展工作要求的通知》(國科辦農社字[2006]26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司法廳執行的《關於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發通[2004]159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財政廳執行的《關於將農民工管理等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支出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預[2003]561號)等5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農牧業廳執行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農科教[2004]4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資廳發法規[2006]28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執行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改進和加強對農民工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發[2006]287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工商局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工商個字[2006]75號)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局執行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令第三號)等4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團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等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對實施狀況進行評估、完善配套銜接、營造農牧民工務工的整體良好氛圍。
教育廳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教育「兩免一補」覆蓋到進城農牧民與在村農牧民同享的政策辦法及加大教育資源投資力度,讓農牧民工子女能上得起學的問題。社保局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穩定就業的農牧民工納入所在城鎮的社保范圍,同時允許保留和參加戶籍所在地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政策措施。建設廳和發改委、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為農牧民建設適用住房問題。農牧民工辦和農牧業廳要依法保障進城務工農牧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
(三)加強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培養新型農牧民。
要抓好農村牧區職業教育,變以追求升學為主要目標為追求就業為主要目標。擴大職業教育規模,設置實用的專業課程,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實用技術,畢業後能盡快就業。
增加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投入,提高職業教育補助標准。建議將戶籍在農村牧區、參加中高考的初高中落榜生全部送到職業技術學校上學,使其將來具備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技能,其學費由政府買單。據自治區扶貧辦多次調研結果,培訓一名市場認可、能夠就業的技術工人,最起碼需要1000―1500元的投入。鄂爾多斯在國家補貼300元的基礎上,將陽光工程的補貼由市、旗縣兩級擴大補貼600元,達到每人900元。建議自治區再增加補貼300元,使有條件的地方,轉移培訓的補貼達到每人1200元。
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將民營學校納入國民教育;將現有分散在各部門的針對農牧民培訓的資源整合使用,產生合力,要建立農牧民工培訓的聯席會議制度,使農牧民工培訓有組織、有機構、有經費、有場所、有保障。
(四)深化農村牧區經營體制改革,發展現代農牧業,充分挖掘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內蒙古農牧民人均佔有耕地草牧場等農牧業資源有較大的相對優勢,即使實現超過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第一產業仍然是今後相當長時間內蒙古農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最現實的選擇。要在穩定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依法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牧業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農牧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貢獻率,努力提高農牧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率。充分挖掘內蒙古農牧業資源優勢和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
(五)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支農支牧力度;切實解決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融資難的問題;加快轉變縣鄉政府職能改革,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環境。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徵用土地對農牧民的補償政策,加大退耕還林補貼、糧食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和良種補貼,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幅度,規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嚴防農牧民的負擔反彈,使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不留死角,增加農牧民政策性和財產性收入。
自治區財政要拿出一定數量資金對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農村牧區農畜產品加工、流通中小企業進行貼息貸款,促其發展壯大,為農牧民增加非農收入拓展渠道。
縣鄉財政改革後,核心任務就是轉變政府職能,鄉政府不再承擔稅收任務,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務上,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❽ 想知道: 呼和浩特市 科技廳宿舍樓 在哪
A)農民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的收入仍然占絕對比重。 2005年的電話,包,鄂,巴基斯坦,和4個直轄市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以上水平的純收入在該地區的農牧民(2989),全國農民純收入水平(3225),比2001年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長15.9%,16.2%,19.5%,13.4%,比上一年增長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3%高了7.6%,7.9%,11.2%和5.1%。從收入來源的情況,收入結構相對簡單,行業的收入占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2%,56%,57%和81%,分別為。
(二)非農業的收入貢獻增加,但區域差異顯著。 2005年的調用,封裝,湖北,巴基斯坦,和四個直轄市(包括財產和轉移性收入),分別為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580元,比2001年增加非農業收入,農民和牧民, 1125元,1268元,565元,五個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43.5%,28%,54%,33%,比「九五」期間有更大的增長,但全國平均水平(65%)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從四個城市的非農業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呈現出不平衡。非農業收入的通話純收入的份額,包,鄂,巴基斯坦,2005年在4個城市佔37.8%,43%,43.7%,19.4%,2001年相比,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市,同比增長了11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7.9個百分點,呼和浩特,環比下降了7.9個百分點。
(三)工資性收入是增加非農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的發展是非常弱的。 2005年的電話,包,鄂,巴基斯坦,和四個直轄市農牧民的工資性收入,1,365元,1,018元1047元,463元,378元,比2001年增加590元,883元,243元,除了巴盟外的其他三個城市的農民和牧民工資性收入超過該地區的平均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鄂爾多斯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非農業收入,工資性收入所佔的比例達到50%以上,鄂爾多斯市,60%以上的工資性收入是增加非農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二,三產業的收入占非農業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不到15%,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微弱。
可以看出,非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人力資源輸出的基礎上,內蒙古西部,勞動收入為主,實際經營非農業收入小,非農業經濟發展仍處於較低水平狀態。
二,主要影響因素的非農業收入的增長,內蒙古
(一)產業結構嚴重的農業和畜牧業。在內蒙古,這是3倍的國家的人均耕地人均耕地8.3畝,人均草牧場122萬畝,居全國第一。農業和畜牧業資源具有比較優勢,產業具有較高的比較效益。研究診所和4個城市產業銷售收入佔主導地位,占非農業和畜牧業的收入只有19%至43%。巴彥淖爾市產業收入的比例在下降,但2005年仍高達81%,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第一產業,特別是養殖。工業化和快速鄂爾多斯市農牧民仍然有近劉稱從第一產業收入,非農業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的比例。呼和浩特近年來,由於乳製品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個產業的農民和牧民的收入份額中的比例有較大幅度上漲。嚴重的農業產業結構,在內蒙古的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
(B)的思想落後。另一個問題是,農產品資源豐富的思想根深蒂固的農民和牧民的內容。部分基層領導在推進業務的非農業產業的過程中,就農業抓農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思想認識不足,一些地區的農民和牧民的農民工積極性不高。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農民劉金牛,銀鎮新興村腦包正生活在「豬肉不誤吃,誤喝了燒酒,生活順溜」,「兒子出去不用擔心,女兒,不信任,這是更好的留。
(c)發展二,三產業在農村地區的融資難問題。內蒙古,縣域經濟發展緩慢,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的主導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包頭市固陽縣域缺乏馬鈴薯加工企業,商品薯新鮮的土豆外運,金山鎮紅崖灣村,全縣農民僅鮮薯貨運1比在當地的銷售超過90萬的額外支出。同時,農村牧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資困難等問題困擾,不僅難以發展壯大,一些生存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問題。東勝區鄂爾多斯移民新村商業計劃書,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銀腦包鎮的農民和牧民反映獲得貸款,貸款渠道;國家建立了商業貸款只對城鎮下崗失業工人,農牧民,在地方設立二,三產業,農民創業無法享受貸款的流動性,在農村和牧區合法經營的小商小販,除另有規定外,由國家,企業登記,領取稅款和服務費的優惠政策。此外,還沒有完全實現,而且在某些地方仍然收取管理費。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基礎工作落後,在家庭以外工作的組織程度,農民的環境有待改善。組織領導進城務工的農民和牧民保護制度,信息系統,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農民和牧民工作,70%的自發的組織,政府職能不到位。農業和畜牧業的農民工子女上學,養老保險,原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尚未包括在工資全市統籌。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雙樹村分類的城市繳納養老保險費高達原來的城鎮居民,但在不到200元的退休金,每月650元,他們不僅可以收到418元。賽罕區站神武門聯盟成員的工資村民子女上學不能享受教育「兩免一補」。蓋建築物的城市烏蒙人工作十年買了一套當地的住房,你只能租南房總市生活,工作在北京和其他城市,農民和牧民海外,然後到其他城市或回家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賬戶不能按照轉移社保基金管理應進一步改善。
(五)農村,牧區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滯後,很多的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在該地區已被納入普通學校,現有的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缺乏適合專業教師,實驗室,訓練場地,教學設備,運營成本比較高,難以滿足教學要求。在該地區各縣(市)幾年前,在鄂爾多斯市教育改革納入職業學校的高中,導致在該地區的所有縣,沒有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和技術,加快產業化步伐大大提高了鄂爾多斯技工用工缺口也從其他三個城市不同程度的存在類似的情況。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和牧區的四個城市中,高考的學生到農村和牧區農業,增加農民和牧民的數量,需要社會的關注程度高,加強就業培訓,除鄂爾多斯市,這部分新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的農牧民還沒有作出有效的安排。
少量的國家的補貼轉移培訓的農牧民,低標准,它是難以滿足需要有效的培訓農牧民自我融資能力弱的農民,牧民和在該地區的大多數縣沒有安排轉移培訓,配套資金,每個$ 300補助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只能進行一些行業培訓的領導和簡單的,它是很難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開展訂單,高技能的培訓要求,培訓質量,效率並不明顯。 2006年城市教育局直屬的6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住在校園里,呼和浩特市教育部門估計,農村地區的學生,每人每年交學費,生活費用約3,900萬元,而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國家,自治區在2006年資助家庭學生助學金,每名學生1000元。「陽光工程」,只有國家補貼300元,從15天到3個月的時間,根本不能滿足需要掌握的就業技能。四個城市已經叫不到學生的現象,大約有15天的培訓,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有一半的人走了,並大大降低了培訓質量。
其他培訓農牧民工程的培訓資源分散,分散在各部門的科學技術,教育,就業,扶貧,農業,畜牧業,和四個直轄市,呼籲為一體的農牧民的培訓資源。建議 BR />
第三,有效增加非農收入,要繼續堅持自治區第七次,第八次黨代會以來形成的戰略思想,解決農業和畜牧業二充分利用在非工作在農牧產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努力解決農村和牧區的問題,努力減少農業人口和農牧民轉移,解決農民和牧民。農業普查的結果,制定發展計劃的基礎上,做出科學決策。農村牧區內蒙古勞動力就業結構,產業結構和收入結構,投資意向徹底找出的家庭財產。從事實判斷,有效地增加非農業和牧民增收的農民和牧民在內蒙古。
(一)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三化」互動戰略,拓寬農牧民的收入來源。
首先,要加快工業化進程中的農村和牧區。在未來五年要推進工業化為重點的農村牧區多年來,努力提高二,三產業的勞動力在農村和牧區的比例和提高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農村和牧區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例,加快工業化進程中的農村和牧區農牧民的收入。重點農畜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制定一個全面的政策措施,農村和牧區二,三產業的發展規劃,目標,重點,措施,檢查,評估和評價指標,包括在農村和牧區各級政府工作。
重點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驅動農民收入增長的最直接和最近的縣域經濟,農村牧區經濟作為最重要的載體和平檯布局規劃。非農牧產業作為優先的發展,縣域經濟。轉移焦點的勞動和收入的農村牧區,各地的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農民和牧民轉移培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努力打造條件的農村牧區人口轉移。區劃合理,農業和畜牧業資源,實施禁止開發區域內的農村牧區人口轉移。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巴彥淖爾,呼和浩特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踐已經證明,行業龍頭企業的活力。巴彥淖爾市2005年行業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農民收入水平的農牧民達到3400元,呼和浩特行業農民的收入,農牧民達到了近3000元,在工業化,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轉化為農民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的支柱產業,在農村地區,主導產品帶動相關產業群的發展,通過發展。
的意見」([2006] 6號)系兩個政策性文件的實施的教育系統及配套措施,由自治區科技廳關於實施<農民工問題的解決,國務院意見的技術培訓和產業發展工作的通知「(NSC農業社會字[2006]第26號),3個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執行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司發出通過發[2004] 159 2)等政策性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財務部進行有關移民工人和有關資金管理的范圍包括預算支出(FB [2003] 561號),5個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該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的問題霍爾執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農科教發[2004] 4號),3個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實施的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關於實施的通知(廳,國有法規[2006] 28號),這兩個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落實人民銀行中心支行中國,兩個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自治區工商局改進和加強對農民工金融服務的指導呼和浩特「中國人民的中國銀行(銀發[2006] 287號)執行「的實施的的通知(商業和工業字[2006] 75號)的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的實施,自治區,直轄市安全生產監督局「的安全培訓要求的生產和經營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令第3號)4個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青年團執行自治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未成年人的意見「 (發[2004] 8號),等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一套完整的收斂,創造良好的氣氛和田園農民工整體。
</教育部門和財務部,研究和解決教育「兩免一補」覆蓋到村的農牧民進城務工的農民和牧民在一個共享的政策方針,提高教育資源的投資和牧區移民兒童可以去學校社會保障局,財政廳研究和解決穩定就業和牧區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的城鎮,同時允許保留和參與的住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農村和牧區,養老保險的政策和措施。系的建設和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農牧民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和田園外來務工人員根據法律,農業和畜牧業廳保護農民的農業和畜牧業農民的土地承包和經營權。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勞務收入。
(三)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農民和牧民,培養新型農民和牧民。
應放在農村和牧區職業教育,改變繼續升學為主要目標,為追求就業為主要目標擴大規模的職業教育,盡快畢業後設置實用的專業課程,使學生掌握實用技術和就業。
增加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投資以提高職業教育補助金的標准。建議戶籍在農村和牧區,那些未能參加高考的初中和高中的行列,發送到職業技術學校上學,這將有進入城鎮二,三產業的技能,他們的學費由政府買單。自治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扶貧和研究成果,培訓後的就業市場認可能夠熟練的工人,至少有1000 - 1500輸入。鄂爾多斯每人300元,陽光工程補貼的市,縣在擴大補貼600元至900元的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建議自治區增加補貼300元,條件轉移培訓補貼1200元的人。
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的民辦學校納入國民教育,現有資源整合分散在各部門的培訓農牧民,從而在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培訓和牧區農民工和牧民組織農民工培訓,組織,經費,場所,安全。
(四)深化農村牧區改革的協調一致的努力,業務,現代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以及充分的內部增長的潛力挖掘和牧區產業。內蒙古農業資源的農民和牧民人均耕地面積的牧場和其他大的比較優勢,甚至達到超過平均國家人均純收入的農民,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第一產業仍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要渠道,農民和牧民在內蒙古和最現實的選擇。為了促進土地的牧場合同經營權流轉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穩定性和完整性,並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的規模化經營,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組織化程度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和管理,積極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貢獻率,努力提高農業和畜牧業的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全點擊內蒙古農業和畜牧業資源優勢,在農牧產業增加的潛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畜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牧區。
(E)的信,以實現國家的各種優惠的農業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支持對農業的支持,動物的飼養工作,有效地解決農民和牧民成立第二和第三產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加快改革轉型縣和鄉鎮政府職能,創造良好的環境,以改善農牧民非農業和畜牧業的收入要全面落實征地補償政策的農牧民,提高退耕還林補貼,糧食直補,購買農機具補貼和良種補貼,價格控制農業生產資料生產增長的農業生產,規范市場,嚴格防止農牧民負擔的反彈,使惠農政策的落實,不留死角,政策和財產性收入增加,農民和牧民。
自治區財政拿出一定量的資金,成立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農業和畜牧業在農村和牧區的農牧民產品加工,中小企業貼息貸款的分配,以及促進其發展和成長,為農牧民增加非農業收入的渠道拓展。
縣財政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政府職能轉變,鄉鎮政府不再承擔的稅收任務,而應著眼於農牧民致富提供服務,以提高農業和畜牧業的中國和非洲的牧民增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發展。
❾ 要起訴離婚,想請一下哪裡有法律援助中心
建議你起訴臨河縣國土資源和房屋局,他們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房證變更為你丈夫的弟弟為房主,是違法行政。
❿ 內蒙古的經濟現在處於什麼現狀將如何發展
一)農牧民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收入仍占絕對比重。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均超過當年全區農牧民純收入水平(2989元),也超過當年全國農民純收入水平(3225元),比2001年分別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長15.9%、16.2%、19.5%、13.4%,比全國平均增速8.3%高出7.6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11.2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從收入來源情況看,收入結構比較單一,一產業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達到62%、56%、57%和81%。
(二)非農收入貢獻加大,但地區間差異明顯。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非農收入(包括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分別達到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比2001年增加了580元、1125元、1268元、565元,對五年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43.5%、54%、33%,比「九五」時期都有較大增長,但和全國平均水平(65%以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另外,從四市非農經濟發展來看,呈現不平衡狀態。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非農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為37.8%、43%、43.7%、19.4%,與2001年相比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增加了11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7.9個百分點,呼和浩特市下降7.9個百分點。
(三)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十分薄弱。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為1047元、1018元、1365元、463元,比2001年增加378元、590元、883元、243元,除巴盟外其他三市農牧民得到的工資性收入均超過全區平均水平,鄂爾多斯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工資性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都達到了50%以上,鄂爾多斯市達到60%以上,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二三產業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均在15%以下,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微弱。
可以看出,目前內蒙古西部非農經濟發展,主要是以輸出人力資源獲取勞務收入為主,真正經營性非農收入很少,非農經濟發展仍處於較低水平狀態。
二、影響內蒙古非農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產業結構嚴重農牧化。內蒙古人均耕地8.3畝,是全國的人均耕地的3倍;人均草牧場122畝,位居全國首位。農牧業資源具有比較優勢,一產業具有較高的比較效益。調研所及的四個市第一產業收入都占絕對優勢,非農牧收入只佔19%到43%。巴彥淖爾市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雖然逐年下降,但2005年仍高達81%,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第一產業尤其是種植業。即使工業化較快的鄂爾多斯市目前農牧民仍有近六成收入來自第一產業,非農收入比重較全國平均水平還低16個百分點。呼市近年由於奶牛養殖業的迅猛發展,一產業占農牧民收入的比重還有較大幅度上升。嚴重農化的產業結構,說明了內蒙古農村非農行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思想觀念相對滯後。農牧業資源豐富帶來另一個問題是農牧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推進非農業產業經營過程中,部分基層領導就農業抓農業,對於二、三產業的發展在思想上認識不夠,一些地區農牧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不高。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新興村農民劉金牛認為現在生活「豬肉不誤吃,燒酒不誤喝,日子過得順溜」, 「兒子出去不省心、女兒出去不放心」,不如留在身邊。
(三)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融資困難。內蒙古縣域經濟發展較慢,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帶動作用十分有限。包頭固陽縣域內缺乏馬鈴薯加工企業,商品薯全部以鮮薯外運,該縣金山鎮紅崖灣村農民僅鮮薯運費一項就比在當地銷售多支出90多萬元。同時,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受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不僅發展壯大困難,有的生存也成了問題。鄂爾多斯東勝區的移民村和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有創業計劃的農牧民都反映貸不到款,貸款沒有渠道;國家設立的創業貸款只給城市下崗職工,而農牧民就地興辦二三產業或進城創業都不能享受該項貸款。此外,對合法經營的農村牧區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等優惠政策沒有完全落實,有的地方仍在收取管理費。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基礎工作落後,外出打工組織化程度低,進城務工環境仍有待改善。農牧民務工的組織領導系統、信息系統、維權系統未完全建立,農牧民打工70%靠自發,政府組織職能不到位。農牧民工子女上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仍未納入打工城市統籌范圍。呼市賽罕區的雙樹村村民說,劃歸市區後,所交養老保險費與原城市居民一樣多,但領取養老保險金少200多元,原城市居民是每月650元,他們只能領到418元。賽罕區大台什烏盟籍打工村民子女上學不能享受到教育「兩免一補」。為城市蓋樓房的烏盟人,打工十幾年也買不到當地一套住房,只能租南房居住。在北京等外地城市打工的農牧民再到其他城市或返鄉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帳戶不能跟著轉移,社保基金管理有待進一步改善。
(五)農村牧區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滯後。全區職業技術學校很多已並入普通學校,現有的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缺乏與專業相適應的教師、實驗室、實訓場地、教學儀器設備,辦學成本較高,難以滿足教學要求。鄂爾多斯市旗縣區前些年教育改革把職業技校都並入普通高中,致使各旗縣區沒有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而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使鄂爾多斯技工用工缺口大大增加,其他三市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情況。四市農村牧區相當一部分中、高考落榜生重新回到農村牧區務農,增加了農牧民的數量,需要社會高度關注,加強就業培訓,但目前除鄂爾多斯市外,對這部分新增農牧民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還沒有做出有效安排。
目前國家對農牧民轉移培訓的補貼量小、標准低,難以滿足對農牧民進行有效培訓的需要。由於農牧民自籌能力弱,而大多數旗縣區又沒有安排轉移培訓的配套資金,每人300元的補助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只能開展一些引導性和簡單工種培訓,難以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開展訂單、技能性要求高的培訓,導致培訓質量不高,效益不明顯。據呼市教育局測算,2006年市教育局直屬的6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中住校的農村學生每年每人支付的學費、生活費約3900元,而2006年國家和自治區資助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最高每生1000元。「陽光工程」只有國家補貼300元,時間是15天到3個月,根本滿足不了掌握就業本領的需要。四市都有召不到生源的現象,有的十五天的培訓,時間過半、人走一半,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另外培訓資源分散,有關農牧民的培訓工程分散在科技、教育、勞動就業、扶貧、農牧業等多個部門,四市呼籲整合農牧民培訓資源。
三、有效增加非農收入的對策建議
繼續堅持自治區七屆、八屆黨代會以來形成的戰略思路,解決農牧業問題在非農牧產業上下功夫、解決農村牧區問題在加快推進城鎮化上下功夫、解決農牧民問題在減少農牧業人口和轉移農牧民上下功夫。充分運用第二次農業普查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制定發展規劃,做出科學決策。徹底摸清內蒙古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結構、產業結構和農牧民收入結構、投資意向等家底。從調查情況看,有效增加內蒙古農牧民非農牧收入。
(一)繼續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化」互動戰略,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把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作為今後五年的重點工作,努力提高二三產業中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在農村牧區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收入在農牧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重點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制定綜合配套政策措施,使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有規劃、有目標、有重點、有措施、有檢查、有考核,並列入各級政府農村牧區工作的考核指標。
二是以發展縣域經濟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把帶動農牧民收入增長最直接最就近的縣域經濟作為最重要的載體和平檯布局謀劃農村牧區經濟。將非農牧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著眼於農村牧區勞動力的轉移和增收,圍繞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農牧民轉移培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村牧區人口的轉移創造條件。合理區劃農牧業資源,實施禁止開發區內的農村牧區人口轉移工作。
三是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巴彥淖爾市和呼和浩特市的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帶動下的一產業有旺盛的生命力。巴彥淖爾市2005年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就超過了全國農民平均收入的水平,達到3400元左右;呼和浩特市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也達到近3000元,功在產業化。要通過發展農村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帶動關聯產業群的發展,將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化為農民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二)大力改善進城務工農牧民就業環境,維護農牧民工合法權益,拓寬勞動就業渠道,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要制定農村牧區人口轉移的具體優惠政策,使轉移後的農村牧區人口降低進城後的生存成本,在生活、就業、住房、社會保障、子女入學入托等所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綜合出台加強部門協調的意見,責成農牧民工辦出台政策,並牽頭監督現行農牧民工工作政策執行情況:由自治區勞動保障廳執行的《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等18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自治區發改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的通知》(發改價格[2004]1405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教育廳執行的《關於教育系統貫徹<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教職成[2006]6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科技廳執行的《關於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中有關科技培訓和產業發展工作要求的通知》(國科辦農社字[2006]26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司法廳執行的《關於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發通[2004]159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財政廳執行的《關於將農民工管理等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支出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預[2003]561號)等5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農牧業廳執行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農科教[2004]4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資廳發法規[2006]28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執行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改進和加強對農民工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發 [2006]287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工商局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工商個字[2006]75號)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局執行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令第三號)等4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團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等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對實施狀況進行評估、完善配套銜接、營造農牧民工務工的整體良好氛圍。
教育廳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教育「兩免一補」覆蓋到進城農牧民與在村農牧民同享的政策辦法及加大教育資源投資力度,讓農牧民工子女能上得起學的問題。社保局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穩定就業的農牧民工納入所在城鎮的社保范圍,同時允許保留和參加戶籍所在地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政策措施。建設廳和發改委、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為農牧民建設適用住房問題。農牧民工辦和農牧業廳要依法保障進城務工農牧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
(三)加強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培養新型農牧民。
要抓好農村牧區職業教育,變以追求升學為主要目標為追求就業為主要目標。擴大職業教育規模,設置實用的專業課程,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實用技術,畢業後能盡快就業。
增加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投入,提高職業教育補助標准。建議將戶籍在農村牧區、參加中高考的初高中落榜生全部送到職業技術學校上學,使其將來具備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技能,其學費由政府買單。據自治區扶貧辦多次調研結果,培訓一名市場認可、能夠就業的技術工人,最起碼需要1000―1500元的投入。鄂爾多斯在國家補貼300元的基礎上,將陽光工程的補貼由市、旗縣兩級擴大補貼600元,達到每人900元。建議自治區再增加補貼300元,使有條件的地方,轉移培訓的補貼達到每人1200元。
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將民營學校納入國民教育;將現有分散在各部門的針對農牧民培訓的資源整合使用,產生合力,要建立農牧民工培訓的聯席會議制度,使農牧民工培訓有組織、有機構、有經費、有場所、有保障。
(四)深化農村牧區經營體制改革,發展現代農牧業,充分挖掘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內蒙古農牧民人均佔有耕地草牧場等農牧業資源有較大的相對優勢,即使實現超過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第一產業仍然是今後相當長時間內蒙古農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最現實的選擇。要在穩定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依法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牧業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農牧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貢獻率,努力提高農牧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率。充分挖掘內蒙古農牧業資源優勢和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
(五)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支農支牧力度;切實解決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融資難的問題;加快轉變縣鄉政府職能改革,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環境。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徵用土地對農牧民的補償政策,加大退耕還林補貼、糧食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和良種補貼,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幅度,規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嚴防農牧民的負擔反彈,使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不留死角,增加農牧民政策性和財產性收入。
自治區財政要拿出一定數量資金對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農村牧區農畜產品加工、流通中小企業進行貼息貸款,促其發展壯大,為農牧民增加非農收入拓展渠道。
縣鄉財政改革後,核心任務就是轉變政府職能,鄉政府不再承擔稅收任務,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務上,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