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社區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守則

社區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守則

發布時間: 2022-08-24 09:57:32

1. 湖北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法律服務和幫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社會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或者法律服務人員,依法為經濟困難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法律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等。

法律服務人員包括法律援助專職律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和法律援助志願者。

受援人,是指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的公民。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加強法律援助隊伍建設;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配合、各負其責的原則,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四條省財政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法律援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資金,多渠道籌集吸收社會捐助資金和社會公益資金,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經費以及相關專項資金應當專款專用,經費使用情況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並向社會公示。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法律服務機構或者法律服務人員為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其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財政、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信訪等國家機關,根據各自職責做好有關法律援助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社區、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並為轄區內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提供幫助。第七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應當結合工作實際,為相關群體提供有關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予以支持和幫助。

鼓勵、支持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依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鼓勵、支持具有法律職業資格和法律專業知識、法律工作經驗的人員參與法律援助活動。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法律援助制度宣傳,普及法律援助知識,提高公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公眾媒體應當將法律援助作為公益性宣傳的重要內容,為法律援助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第十條公民對下列事項需要代理,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助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維護其他勞動保障權益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產生民事權益的;

(七)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主張民事權益的;

(八)因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損害、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產品質量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造成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的;

(九)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

市州、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告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以及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或者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2. 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四川省的法律援助工作,貫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按一定的程序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並實行免、減收費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依法承擔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第三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的具體組織和實施,由法律援助機構負責。上級法律援助機構,指導和監督下級法律援助機構的工作;上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定下級法律援助機構組織辦理有關法律援助事項。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律援助工作的經費,由同級財政列入預算。法律援助機構依法接受的法律援助捐款和籌集的法律援助資金,應用於法律援助,並接受財政、審計、監察、民政等部門和社會組織的監督。
法律援助機構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給予適當補貼。第六條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機構及其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法律和本條例的規定,接受並認真辦理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項,不得拒絕、延遲或中止辦理。
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及法律援助人員履行法律援助職責,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當事人隱私。第七條行政、司法機關和仲裁機構及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應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支持並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法律援助工作成績顯著的有關單位、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對象、范圍和形式第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戶籍或居住地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當事人,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刑事辯護和刑事法律幫助的;
(二)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的;
(三)請求給付撫恤金、救濟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的;
(四)請求國家賠償的;
(五)請求公證與公民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事項的;
(六)其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確需法律援助的。
經濟困難的標准,按照法律援助實施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標准執行。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一)盲、聾、啞人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二)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訴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三)其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獲得法律援助的。第十條外國人、無國籍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偵查起訴階段沒有委託法律幫助人或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請或者根據人民法院的指定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一條法律援助主要採取以下形式:
(一)解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和刑事法律幫助;
(三)民事、行政訴訟代理和仲裁代理;
(四)非訴訟法律事務的代理;
(五)公證證明;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第十二條對接受法律援助的當事人,有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仲裁機構及社會組織,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相應免、減收訴訟、仲裁及其它相關費用。第十三條接受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因經濟狀況改善不再具備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終止其法律援助。第十四條接受法律援助的當事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如實陳述有關事實和情況,積極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及人員開展工作。第十五條接受法律援助的當事人,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更換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五日內作出審查決定。第三章管轄與申辦第十六條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
其他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由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公安、檢察、審判機關所在地或者當事人居住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非訴訟法律事務的法律援助,由當事人向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3. 法律援助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4. 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2014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與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組織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和公證處、司法鑒定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其他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安排人員辦理法律援助。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員和其他組織的人員。第四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主導的維護公民權益機制;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城鄉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省級財政部門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貧困地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其他國家機關應當配合做好法律援助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為轄區內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相應的幫助。
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第六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轄區內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鄉(鎮)、街道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負責轄區內法律援助工作。第七條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是法律援助
服務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或者律師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督,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形式與范圍,應當與其從業資格相適應。第八條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第九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二)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三)依法請求國家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的;
(四)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侵權主張婚姻家庭民事權益的;
(六)因交通事故、醫療損害、工傷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者環境污染等侵權行為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七)因使用偽劣化肥、農葯、種子、農機具和其他偽劣產品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勞動者(雇員)與用人單位(僱主)發生爭議,請求保護勞動(民事)權益的;
(九)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十)依法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第十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5. 南京市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等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江蘇省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法律援助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指導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無償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的行為。
法律服務機構,是指依法注冊登記的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機構。
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專職人員和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志願者等人員。
受援人,是指接受法律援助的當事人。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法律援助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加強法律援助隊伍建設,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做好法律援助申請人的經濟狀況審查等相關工作。第四條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其主管的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的組織實施。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與司法行政部門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銜接機制,對法律援助工作給予支持。
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法律援助相關工作。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採取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法律援助。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法定程序確定承接法律援助主體,並依法簽訂法律援助服務購買合同,明確購買服務的范圍、質量要求、服務期限、資金支付、合同雙方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等。第六條司法行政部門按照職責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提高公眾依法維權的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的公益宣傳。第七條法律服務機構及其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律師協會、公證協會、司法鑒定協會、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應當協助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督促法律援助人員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維護其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合法權益。第八條鼓勵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教師、學生和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或者專業特長的人員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參加法律援助工作。第九條本市依法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章程,籌集、使用和管理法律援助基金。
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向法律援助基金會進行捐贈,共同促進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與方式第十條公民對於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關系請求經濟補償、賠償的;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四)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六)因工傷或者身體遭受嚴重損害請求賠償的;
(七)因生產安全事故、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質量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等遭受重大經濟損失請求賠償的;
(八)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主張權利的;
(九)因婚姻糾紛,遺贈、撫養協議糾紛或者監護權、繼承權等民事權益受到嚴重侵害,請求確認權利或者賠償的;
(十)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第十一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在刑事訴訟中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或者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二)移送審查起訴的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
(三)刑事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第十二條本條例所稱經濟困難標准,按照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二倍執行。
前款所稱經濟困難標准需要調整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和人民團體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

6. 社區法律援助是指什麼

社區法律援助一般指的是,負責指導、協調、監督並組織實施社區法律援助工作,實現法律對社會的管理功能,擴大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覆蓋面,緩和社會矛盾。

擔負社區內法制宣傳和法律咨詢服務,解答法律問題,依法維護居民合法權益。負責調處、處理各類民間糾紛;審查或代理受援的民事、經濟糾紛、自訴案件;受理社區群眾來信、來訪接待服務。

(6)社區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守則擴展閱讀:

社區法律援助具體實踐:

向社區居民宣傳法治理念、講解法律知識,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法律援助。

解答了居民關心的電信詐騙、撫養與贍養、繼承等法律問題,為廣大居民解讀相關法律知識,提供公益法律咨詢服務。

通過一一解答,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對法律援助的知曉率,進一步增強了群眾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制觀念。社區工作人員也會為居民送去了法律宣傳知識手冊,進一步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識。

法律援助歷程:

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法律援助制度建設、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由於起步較晚,我國法律援助還有許多需要完善之處。

從制度本身看,我國法律援助規范體系包括法律援助條例、律師法、刑事訴訟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援助條例,其制定實施讓整個法律援助工作得以規范化。但是,這一條例屬於行政法規,效力位階較低,還不能充分發揮引領和規范作用。

從援助力度看,地域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經濟較發達地區法律援助力量較強,而經濟較落後地區法律援助力量相對薄弱。從援助人員角度看,律師等相關人員參與法律援助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

目前,法律援助案件經費增長較慢,多數地區按照統一標准補貼,沒有充分考慮案件的實際情況,有時甚至會出現法律援助人員自己貼錢的現象,影響了法律援助人員的積極性。解決這些問題,讓法律援助更加有力有效,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相關體制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律援助進社區 便民服務暖人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治理之道:讓法律援助更有力

7.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財物,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及時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
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教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咨詢。

8. 法律援助辦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標準是什麼

唯法為尊!有律師執業資格,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一顆熱忱為人的心,不計報酬能吃苦。

作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做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就一定要始終牢記肩負的使命,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胸懷大局、心繫群眾,不畏艱辛,不懼困苦,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法律援助工作者這一稱號。

一、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使命

法律援助工作直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讓困難群眾平等享受法律保護,享受社會公平正義;要始終把保障公平正義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工作的確切定位

要必須充分認識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屬性,一是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做到唯法是尊,不能引導當事人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維權;二是要有強烈大局意識。在法律援助咨詢和案件受理審批過程中,要增加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三是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盡心竭力為他們提供幫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要注重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崗位自學、集中培訓等形式,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努力提高依法執業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9. 成都市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及時獲得法律服務和法律救助,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指導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無償法律服務和法律救助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其他法律服務機構執業人員。第四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事業的財政投入機制,並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由法律援助機構管理,專款專用,依法接受財政、審計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第五條市和區(市)縣司法行政部門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並對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的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第六條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獨立運行、規范便民的法律援助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託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備工作人員。
具備條件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可以設立法律援助工作聯系點。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律師等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並對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八條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及其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或者安排,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等自律組織的監督。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服務的形式,應當與其從業資格相適應。第九條司法機關、有關行政部門和仲裁機構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支持並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做好相關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可以根據各自的工作特點,開展法律援助工作,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業務指導。
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教師、學生和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或者專業特長的公民可以在法律援助機構注冊,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參加社會法律援助工作。
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利用自身資源參與法律援助活動。第十條鼓勵社會組織和公民為發展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贈。捐贈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專門賬戶,接收社會組織和公民對法律援助事業的捐贈。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並接受財政、審計、司法行政部門和捐贈人的監督。第十一條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對象和范圍第十二條公民有下列事項,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的;
(二)請求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因勞動爭議糾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給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
(六)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求司法保護的;
(七)因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產品質量事故、環境污染事故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造成人身傷害請求賠償的;
(八)請求刑事辯護和刑事法律幫助的;
(九)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第十三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按照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不足居住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二倍確定。第十四條公民因維護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原因提起公益訴訟的,或者公民因實施見義勇為行為、實施志願服務行為產生訴訟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限制。
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依照國家、四川省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熱點內容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
舊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發布:2025-01-21 03:14:08 瀏覽:167
法國民法典離婚 發布:2025-01-21 02:18:53 瀏覽:992
承諾製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2:14:31 瀏覽:444
廣告公司法 發布:2025-01-21 02:11:33 瀏覽:751
民法通則83條內容 發布:2025-01-21 02:03:26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