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處理法律問題
『壹』 企業中出現了法律問題,應該怎麼去解決
如果企業經常會遇到法律問題,建議找一個法律顧問,幫公司進行一個全面的法律問題梳理。做好公司的規范。
如果公司本來已經比較規范,偶爾遇到一個法律問題,直接委託給律師處理就行了。
總體建議是企業找一個法律顧問比較好。
『貳』 公司法律事務的職責與處理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公司法律事務部的職責:
1、協助公司領導正確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對公司重大經營決策提出法律意見;
2、參與起草、修改公司重要規章制度,並就其合法性進行審查;
3、負責開展並協助公司及下屬分公司、控股公司的打假維權工作,建立科學的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4、參加重大合同的談判和公司規范合同文本的統一制定;
5、負責與公司生產經營管理有關的法律事務咨詢;
6、負責整個公司合同事務管理,並就合同簽訂的審批程序和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7、負責公司及下屬分公司、控股公司法務專員和合同管理員的業務培訓;
8、接受法定代表人的委託,代理公司或下屬分公司、控股公司各類糾紛的調解、仲裁或訴訟;
9、負責外聘執業律師的選聘、聯絡工作;
10、辦理公司領導交辦的其他法律事務。
公司法律事務的處理原則:
公司法律事務部應及時向各分公司、控股公司法務專員或合同管理員傳達公司有關法律事務、合同管理事務的指示,收集並傳發有關法律法規,定期組織法務專員和合同管理員集中學習培訓,開展對重大法律事務和疑難案件的討論,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處理法律事務和合同管理事務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叄』 新公司需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一、公司成立前合同之效力與責任
公司法第七條規定,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在公司成立前,發起人有可能甚至有必要以「公司」的名義與第三方進行交易並簽訂合同,如認繳合同、買賣合同、勞務合同、租賃合同、借款合同等(公司成立前合同)。與此有關的法律問題是:如果公司後來沒有成立或成立後不履行合同,公司成立前合同是否有效?誰應當對其所引起的債務負責?
首先,應認定合同有效。理由是:從發起人和公司角度說,商場如戰場,必須抓住機遇,但公司設立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起人往往需要以公司的名義與第三方進行交易並簽訂合同,以落實各項准備工作。從第三方角度說,他們往往更願意甚至只能同公司而不是發起人進行交易並簽訂合同。因此,為了促進公司發展,保護交易安全,應當認定依法簽訂的上述合同有效。
其次,由於簽訂合同時公司尚未成立,一般來說,發起人應當對其所引起的債務負責。但在一定條件下,公司也有可能對合同債務負責。具體分析如下:
1.發起人的責任。一般來說,如果公司後來沒有成立,或者成立後不履行合同,除非當事人明確約定發起人不對公司成立前合同所引起的債務負責,發起人就應當對合同債務負責。在公司成立後,如果發起人、公司和第三方達成協議,公司取代發起人成為合同當事人,那麼,發起人就不應當對合同債務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合同當事人發生了變更。
2.公司的責任。一般來說,公司不應當對公司成立前合同所引起的債務負責。在公司成立後,如果公司採納了上述合同,公司就應當與發起人對其所引起的債務負連帶責任。自承諾之日起,公司成為合同當事人,當然應當履行義務。承諾可以是明確的,如董事會通過決議追認;也可以是隱含的,如公司在沒有表示異議的情況下接受合同所帶來的利益。
二、公司成立前發起人之信託責任
公司法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誠義務與勤勉義務。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發起人實際上行使經營管理職責,並且往往需要以「公司」的名義與第三方或者以個人名義與「公司」進行交易。為了規范發起人的行為,保護公司的利益,公司法應當規定,在公司設立期間,發起人對其他發起人和公司負有信託責任。公司成立前發起人之信託責任類似於公司成立後董事、高級職員以及控股股東對公司及其他股東的信託責任。
在實務中,有必要嚴格規范公司成立前發起人及其關系人與公司所進行的關聯交易(公司成立前之關聯交易),如發起人向公司提供資金、貨物、服務,出租房屋、廠房、設備,等等。由於這類交易發生在發起人及其關系人與公司之間,它們也被稱為自我交易。由於發起人及其關系人與公司之間存在著利益沖突,這類交易也被稱為利益沖突交易。除利益不一致外,發起人及其關系人與公司之間往往還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在這種情況下,發起人及其關系人就有可能利用信息優勢損害公司利益、謀求個人利益。
然而,與公司成立後之關聯交易類似,公司成立前之關聯交易既有可能損害公司利益,也有可能不損害公司利益,甚至有可能促進公司利益。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不宜採納本身違法規則,而宜採納披露、批准或追認、公平規則。具體來說,在與公司進行交易前,發起人應當向其他發起人披露與交易有關的事項,特別是發起人及其關系人在交易中的利害關系,並取得無利害關系的多數發起人的批准;或者在公司成立後向董事會披露上述信息並取得無利害關系的多數董事的追認。如果發起人沒有履行上述義務,董事會就有權依法撤銷合同,並要求發起人及其關系人返還不當得利,除非發起人及其關系人能夠證明交易是公平的。
如何認定公司成立前之關聯交易中的不當得利?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買賣合同為例,某甲以50萬元的價格購買房屋。十年後,他成為發起人,並以100萬元的價格將該房屋出售給「公司」。如果此時該房屋的市場價格是100萬元,就不存在不當得利。然而,如果發起人及其關系人在成為發起人之後才取得了其所出售給「公司」的財產,在認定不當得利時,就應當計算「公司」所支付的價格與發起人購買房屋時所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額。舉例來說,在成為發起人之後,某乙以50萬元的價格購買房屋,然後以1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發起人就獲得了50萬元的不當得利。
三、公司設立瑕疵之法律後果
從法理上講,只有符合法定程序,公司才能有效設立。公司有效設立的法律後果是,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瑕疵則意味著,公司設立不符合法定程序,從而不能有效設立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發起人就應當以個人財產對「公司」的債務負責。
在我國,一些理論與實際工作者主張借鑒美國公司法的公司設立瑕疵說,在一定條件下免除發起人對設立瑕疵「公司」債務的連帶責任。其目的是保護善意發起人的合法權益,並防止有關當事人惡意逃避合同義務。
根據美國公司法,即使公司設立不完全符合法定程序,發起人仍有可能受到有限責任制度的保護。具體來說,根據事實上的公司(相對於法律上的公司而言)說,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一個企業可以被視為一個公司,即使該企業並未取得法律上的公司地位。這些條件包括:(1)有與公司有效設立有關的法律(如成文公司法);(2)有遵守上述法律的誠信努力(如提交公司注冊證書、交納登記費);(3)企業實際行使了公司的特權(如以公司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事實上的公司說主要是為了保護善意發起人的利益。但由於現代公司法極大簡化了公司設立程序,此說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現在,美國許多州成文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注冊證書的登記是公司設立的結論性證據。不過,如果發起人向政府提交了適當的公司注冊證書,而政府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沒有進行登記,企業仍有可能成為事實上的公司。
此外,根據禁止反言公司說,如果一個人將一個企業按照一個公司來對待,那麼,他以後將被禁止否認該企業是一個公司。禁止反言公司說主要是為了防止各方當事人惡意逃避合同義務。它既適用於對「公司」負有債務的外部人,也適用於對外部人負有債務的「公司」。由於類似的原因,現在,美國有些州已經明確廢除了禁止反言公司說。
鑒於我國公司法已經大大簡化了公司設立程序,並且對善意當事人與惡意當事人的認定有一定的困難,似乎沒有必要採納上述公司設立瑕疵說。這樣更有利於規范公司設立行為,並降低其法律後果的不確定性。不過,如果公司設立瑕疵是公司登記管理機關的過錯所引起的,就應當承認企業的法人地位,並允許發起人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肆』 公司財務糾紛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公司財務糾紛怎麼處理,公司因財務問題產生糾紛的,應該依據公司章程的規定處理,如果糾紛不能協商處理的,可由股東表決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 公司聘用、解聘承辦公司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決定。
公司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就解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表決時,應當允許會計師事務所陳述意見。
第一百七十條 公司應當向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第一百七十一條 公司除法定的會計賬簿外,不得另立會計賬簿。
對公司資產,不得以任何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伍』 公司內部糾紛如何法律解決
法律分析:遇到勞動糾紛解決如下:
1、沒簽合同、沒買社保、隨意降薪,這些以前看似平常的動作,都是違法的,企業要賠償勞動者相應的損失。一旦合法利益受到損害,只要及時收集證據,運用法律武器,就能避免吃虧。
2、遇到勞動糾紛可以直接到當地勞動局反映情況,經審查後符合規定的,勞動監察部門會進行調查,責令企業作出改正,甚至進行處罰等。一般2個月內可以完成。維權成本幾近於無。
3、發生勞動爭議後,可選擇4種方式解決:
(1)勞動者用人單位協商;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用人單位協商成和解協議。
(2)當事人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3)當事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當事人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於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依法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糾紛;
(三)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勞動關系是否已經解除或者終止,以及應否支付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發生的糾紛;
(四)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後,請求用人單位返還其收取的勞動合同定金、保證金、抵押金、抵押物發生的糾紛,或者辦理勞動者的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等移轉手續發生的糾紛;
(五)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發生的糾紛;
(六)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待遇而發生的糾紛;
(七)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發生的糾紛;
(八)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發生的糾紛;
(九)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的糾紛。
『陸』 公司之間債權債務問題如何通過法律解決
法律分析:1、選擇正確管轄法院提交起訴狀。
我國《民事訴訟法》 第24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第25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2、等待法院受理,受理後提交相關的所有證據。
3、公司要積極參加庭審,必要時可聘請專業的律師代為訴訟。
4、等待法院判決。
5、必要時申請財產保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它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的案件,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
『柒』 創業公司不同階段會有哪些法律問題
創業公司不同階段會有的法律問題如下:
一、初創期
1、創業團隊在公司注冊前,需要簽訂「股東協議」,這是未來公司運營的基石。由於初始創業者大多都是關系密切的親戚、同學或朋友,往往羞於談及權力、利益、責任分配問題,而且在准備創業時更注重如何在外部開拓業務而不重視內部建構,公司基礎打不好,其它都是空中樓閣,微不足道。
2、創業者可以就各自占創業事項多少利益比例,各自承擔的債務比例,各自的工作內容,如何引入新的創業夥伴和退出機制等問題都做出明確約定。一旦發生法律糾紛,這是保護所有人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在制定協議環節建議咨詢專業律師。
二、成長期
1、企業經歷過創始期的艱難,終於存活下來,有穩定的客戶,開始步入正軌,進入成長期。這個時期的公司內部管理相對規范,這個階段公司主要協調對外商業關系,所以對法律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合同事務方面。比如,需要和經銷商簽訂「產品銷售合同」或「買賣合同」,服務業需要和客戶簽訂「服務合同」或者「咨詢合同」。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需要簽訂「貸款合同」,或者從股東處貸款需要簽訂「股東貸款協議」。
2、公司在這個階段可能會引入新的投資者,甚至是VC/PE這樣的專業投資者。如果只是一般的投資者,那麼只需要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即可但如果是VC/PE,需要簽訂一系列復雜的「投資協議」並調整公司架構。這個時候需要專業律師來協助公司處理專項法律服務。
三、成熟期
1、經歷了前幾輪大浪,能留下的企業已經是百經沙場的高手了,有實力去吞並小公司或者引入大量投資實現規模擴張,這個階段主要體現在融資投資兩個方面,企業融資主要是利用資本市場即股票和債券融資。
2、企業擴張主要是採用多元化投資、戰略投資、並購擴張三種商業模式,會涉及投融資方案設計與法律風險分析,擬定「股權收購協議」或「資產收購協議」,這些合同的條款都非常復雜,而且簽約前需要律師和財務人員進行盡職調查,所以公司需要聘請有經驗的並購律師,提供關於並購的專項法律服務。
3、除了外部律師外,公司內部也需要建立法務部處理日常事務,處理商務談判,法律文件草擬,勞動關系處理等,並做出法律風險預警。
四、上市期
上市階段需要和投資銀行、會計師、律師、公關公司簽訂非常復雜的專業服務合同,這個階段公司肯定已經聘請了專業的證券律師。
『捌』 公司法務處理事務的技巧
訴訟對法務來說,並不陌生。但法務面對訴訟,卻不僅意味著打官司。訴訟,從技能上看,顯然是執業律師更為擅長。法務的重點應該放到處理企業的訴訟事務上。對於簡單、重復或需要緊密結合企業商業意圖的訴訟,法務仍應掌握其基本策略。
『玖』 公司中處理法律的一般是什麼部門阿
法律事務部門。參與決策,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法律上的可行性、合法性分析和法律風險分析。預防糾紛。解決已發生的法律問題。 協助企業職能部門辦理有關的法律事務並審查相關法律文件。收集、整理、保管與企業經營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資料,負責企業的法律事務檔案管理
法律分析
企業法律事務部是企業統一處理企業法律事務的專門法務機構。其具體職責有:
(一) 參與決策,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法律上的可行性、合法性分析和法律風險分析。
(二) 預防糾紛
1、協助集團企業總經理及各下屬企業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對企業及各下屬企業中容易出現漏洞和滋生腐敗現象的部門加強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
2、參與企業重大經濟活動的談判工作,提出減少或避免法律風險的措施和法律意見。
3、審查、修改、會簽經濟合同、協議,協助和督促企業對重大經濟合同、協議的履行。
(三)解決已發生的法律問題
1、處理或委託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處理集團企業及各下屬企業處理訴訟案件、經濟仲裁案件、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等訴訟和非訴訟法律事務。
2、查處集團企業及各下屬企業員工的嚴重違法違紀行為,對有涉嫌貪污、受賄、瀆職、失職等嚴重違法行為的員工,經企業總經理批准,負責協助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3、負責處理企業重大或復雜債權債務的清理和追收工作。
(四) 協助企業職能部門辦理有關的法律事務並審查相關法律文件
1、協助企業職能部門辦理企業開業注冊、合並、分立、兼並、解散、清算、注銷等工商事務及公證、抵押等法律事務並審查相關法律文件。
2、協助企業職能部門辦理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管理事務並審查相關法律文件。
3、協助企業相關職能部門辦理合作單位(客戶)的資信調查事宜,發表聲明、啟事等事務。
4、協助企業證券、融資部門及外聘的專業證券律師辦理企業上市的相關法律事務及上市後的企業依法規范經營、管理事宜。
(五)收集、整理、保管與企業經營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資料,負責企業的法律事務檔案管理。
(六)與司法機關及有關政府部門保持溝通,為企業創造良好司法環境。
(七)協助集團企業及各下屬企業進行相關法律宣傳、教育、培訓。
(八)處理集團企業總經理交辦的其它事務。
並且應該是能夠具備幫助企業避免法律風險的能力才可以的。但公司也並不一定就要成立一個比較有規模的法律部門,完全可以到一些比較知名的律所專門聘請法律顧問也是非常可取的做法。相比於公司聘請法律顧問需要付出的代價,公司一定要掂量清楚,肯定是比違反法律的後果更合適。
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 一、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作如下修改:將第一百四十二條修改為:「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減少公司注冊資本;「(二)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並;「(三)將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四)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五)將股份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六)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公司因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當經股東大會決議;公司因前款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收購本公司股份的,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授權,經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董事會會議決議。「公司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收購本公司股份後,屬於第(一)項情形的,應當自收購之日起十日內注銷;屬於第(二)項、第(四)項情形的,應當在六個月內轉讓或者注銷;屬於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情形的,公司合計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數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百分之十,並應當在三年內轉讓或者注銷。「上市公司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上市公司因本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當通過公開的集中交易方式進行。「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為質押權的標的。」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