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民律師
⑴ 如何當上一名作家,走上文學創作的道理
[<作家之路——兼談文學創作>是許攸在母校平橋中學上的口頭報告整理]
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平橋中學畢業的學子,很高興與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我本來還是教師,曾在天台中學教了十二年書;後來改行做行政工作,先是在天台廣播電視局(天台電視台)呆了六七年,03年回到教育。回想起來,這些經歷已恍若隔世,擔心自己水平有限,浪費大家的時間。現在大家學習很緊張,時間和精力很寶貴,所以我一定盡自己所能把課講好。不當之處,請同學們提出批評。
今天所講的題目是《作家之路》,順便也談一些創作方面的東西。作家之路是個很大的題目,全國有許多作家,就拿大家公認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來說,全國就有八千多(平均每省200多,主要集中在各省會城市,我們整個台州共10來名;我們天台比較差,全縣省作協會員只有4人,中國作協解放以來一直是空白,我還是建國以來天台第一個中國作協會員,算是填補了天台的一項空白)。在八千多名中國作協會員,也就是通常所講的作家中,我只是其中的一員;而且各人所走的路也不盡相同,很難以偏概全。因此我只能結合自己的學習,再簡單地結合自己所創作的幾部長篇小說,談一些體會。所以與其說是《作家之路》,還不如說是《我的創作之路》更妥貼一些。
總的來說,我覺得要真正成為一名作家並不容易,一般地講都要經過一番艱難不平的跋涉,甚至要跌幾個跟斗;作為自身主觀上,還得狠下一番苦功,俗話說「未經一番寒徹骨,哪得臘梅撲鼻香。」孟子所謂「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這里所說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作家,而不是泛泛所指的那些自封的所謂作家,即一般的「寫匠」。
下面,我就談一些自己的粗淺體會。
一、要從小或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培養興趣(或者說是從小立志)
說起做作家夢,我還是從小學三四年級時開始的,這事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年一個春末夏初的早晨,太陽剛從東山巔升上來,柔和的陽光斜斜地照射過來。早飯後我端了一隻小板凳來到屋外,坐在自家圍牆腳下,膝蓋上放著一本大部頭小說在看。記得很清楚,那部書是《一代風流》三部曲中的《苦鬥》,是歐陽山的作品。在一代風流三部曲中以《三家巷》和《苦鬥》最為出色,當時在全國影響很大。我看的是《苦鬥》。當時有個鄰居路過,大為驚奇,說了句:你人這么小,就看這么大的書啦。
這話她是無心說的,但對我卻影響很大,心裡有點不服氣,人小又怎麼啦,人小就不能看大的書啦。後來發現書中講周炳和區桃的故事很好看,於是就萌發了長大後也寫小說的念頭。這個念頭真的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而且它一直緊緊地縈回在我腦海中,從初中到高中,從高中到上山下鄉,到大學,直到以後正式參加工作,一時一刻也沒有間斷過。也許正是這個念頭支持著我,鼓舞著我,才使我一直走到如今。
這中間,還有一個更鮮明的觀點支撐著我:就是我希望大家都知道我,知道我來過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過我的存在。英國哲學家洛克有個白蠟理論,意思是人的思維就好象在一塊光潔的白蠟上刻了一條痕跡,思想大一點,深度深一點的,在白蠟上留下痕跡就長一點,深一點(洛克的原意是描述人的思維形式和過程,我在這里對他的話作了為我所用的引申,這就是胡適的實用主義或魯迅的拿來主義吧)。我這里說的白蠟理論,指光潔的白蠟就像歷史,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雕刻痕跡,這與中國傳統提倡的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幾乎是相同的意思。
所謂名利名利,名在利前面,想成名成家並不是壞事,如果舉國上下人人都成名成家了,那我們中國恐怕早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道理很簡單,不管是誰要想成名成家,都得拚命奮斗,而奮斗,往往就會對社會有所貢獻,社會就是在大家的不斷奮斗和貢獻中獲得前進和發展的(這就是過去所批判的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也是黑格爾講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它雖不全面,但也是有點道理的,至少不能像過那樣全盤否定)。所以我的觀點不但不反對大家成名成家,反而要支持、鼓勵和扶持,這是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也是對我們每個人自己負責。
我在想,今後我們在座的同學都成名成家了,那我們平橋中學也就更紅火了;為什麼上虞的春暉中學名氣很大,因為那裡出了個大導演謝晉,三味書屋這個小小的私塾到現在大家還念念不忘,因為魯迅在那裡念過書,招牌很硬。總之,一所學校真正成名的原因或基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學生成名成家者人數眾多。
剛才講了一些題外話,但這是我對在座同學的期望和祝願。我就是希望在座的同學都成才,成大才。但要成才,特別是成大才,那麼現在就要立志,打好基礎,這就回到了我講的這個小標題上來:即從小培養興趣,或從小立志的問題。
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是:
二、作家必須是博學家和雜家,必須盡量懂得多一些知識,至少要掌握數門以上學科的知識
確實,作家同時必須是博學家,是雜家,必須盡量懂得多一些知識,至少要掌握數門學科以上的知識,當你去從事創作活動時,就會深切地體會到:知識越多,對你的創作就越有幫助,寫起來就越能得心應手。
這就有了一個抓緊時間打好基礎的問題。在這方面我也有自己的體會。
前面說過,小學時我就有了當作家的念頭,但那時還僅停留在想法上,沒有辦法付諸實施;小學,連字也不認幾個,能當什麼作家?再加上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學校搞開門辦學,學軍、學工、學農,一日到晚都搞這些東西,想讀書也無書可讀。
盡管如此,我還是時刻想著當作家。
初中時我由於自己腦子里有這念頭在支撐,喜歡寫作,可是由於基礎所限,只能是幾下「狗刨刨」而已,根本不成個樣子。真正對我有至關作用和影響的是高中,也即是在這里——平中。在平中這段時間,我確實是化了很大的一番苦功。所以我常說:平中對我的影響很大,在這里我讀了好多書。這是我的由衷之言。那時的平中特厲害,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學科的全縣學科帶頭人都在這里,全縣教育界的精英在這里,像語文的黃雲生、英語的劉新民、化學的朱文彬等都是大學教授級人物(黃雲生——中國作協會員、浙師大教授,全國幼兒文學的領軍人物,我的文學創作最初就是跟他學的。劉新民——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朱文彬——全省首批特級教師,聽說杭大聘請其當教授,他以年高而婉拒);數學的王月治,那時就參加浙江省中學數學教材編寫。還有物理的陳定志,他們都是很有影響的人物。我們同學暗中稱他們為「五虎上將」。
回到我自己的話題上。現在大致總結起來,從平中的高中時代到參加工作初期,我自感有這樣幾個比較明顯的發展和提高階段或過程:
1、精讀幾本書
是精讀,不是瀏覽或泛泛而讀,要盡量讀懂弄通。這話說來容易,但要認真做起來卻難,這首先是需要化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有相當的恆心和毅力。記得在平中讀高中時,對我影響最大的幾部作品是三言二拍(那時可讀的書很少,幾乎找不到小說來看)——這就是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相比之下,凌濛初的二拍質量次一些。那三言是明代大作家馮夢龍的作品,是古代短篇白話小說的精品,也可以說是代表作、典範,裡面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可以說三言不但是文學巨著,而且是一部空前的文學辭典,是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生活的寶庫,裡面有無數有用的營養可供吸收。細讀三言,能極大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品位,使自己的知識和學識達到一個空前的全新境界。
我當時讀三言不是停留在簡單地對故事欣賞上,三言中的故事固然很精彩,很好看,看的時候常常使人忘了吃飯和睡覺。但是我看的時候,特別注重的是每篇小說後面的注釋,努力記熟記牢其中的注釋,尤其是那些典故。三言裡面有大量的典故引用,弄懂弄通了,對自己今後的文學創作和古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
當時這幾部書精讀熟記後,我還摘抄了許多典故,自己的感覺很明顯,覺得在文學和歷史、古典等方面,產生了一個很大的飛躍。盡管是小說,但你通過認真閱讀,對那個時期的社會歷史生活也就有了一個具體形象的認識,感覺自己與古人靠得很近,有時甚至有與古人對話的感覺。
2、盡量提高自己的識字能力
後來我高中畢業,遇到上山下鄉插隊務農。不過我的運氣不算很壞,生產隊對我很照顧,記得那年參加修建里石門水庫北乾渠,隊里安排我掌秤稱岩石,不忙也不吃力,有時還感到有點無事可做。於是我就利用間隙背《新華字典》,反正那時書少,十天半月也找不到一本小說看。閑著也是閑著,我每次從字典上抄摘下一個聲母屬下的內容,有時一頁,有時三頁五頁甚至十幾頁,不管多少,我規定自己必須把它們背下來。這樣前後大約化了二三個月時間,新華字典基本上背下來了。
這看似傻里傻氣的背字典,卻意外地給了我一個莫大的好處:發現此後讀各類書籍,生字很少,一個字的多重意思也大致能了解,尤其是讀古漢語,比原來省力了不知多少,那些原來容易誤讀和誤解的字,現在基本上都能正確對待了。這時我才深切地感覺到自己在知識上,又有了一個重大的飛躍,這是我感覺明顯的第二次飛躍。
3、要成為中國的作家,就應該在古漢語上下苦功
既然要搞文學創作,既然你要成為中國作家,就應該在古漢語上狠下苦功,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可缺失的一環,是成為作家而非寫匠的必經之路。不懂古漢語,不懂古典文學,算什麼作家?這是每個中國作家所應具備的基礎知識。
高考時,我運氣比較好,得了個全縣文科第一名(記得當時平中確實很輝煌,全縣參加高考文科有800多人,第一批上線的僅8人,而平中畢業的就佔了5人,而且前四名都是平中畢業生);可是錄取時我的運氣比較壞,由於省招生辦同志在錄取時工作失誤(那時是手工操作,容易出差錯),原來應該上復旦的我,卻被省里的一所普通師范院校錄取,而且還屬於高分遺留考生擴招的;所錄取的專業也非我志願的中文,是政治專業。那時同現在不一樣,講究服從國家分配,無條件服從,沒有個性可言。這樣原來我所醉心的文學,反而成了業余愛好。
不過現在看來,讀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也不見得是壞事,甚至我有這么一種感覺,它比純粹學中文更好一些。基本上可以這么說,學哲學和經濟學的人,對事物的認知一般要比純粹學中文的人要快、也更深刻一些,對各類價值的判斷,可能也要比純粹學中文的准確些。在我以後的文學創作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盡管原本全力以赴的文學活動,從此變成了業余,但既然你有興趣,就應該把它搞好,爭取出成績。前面我說過洛克的白蠟理論和中國的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如果這項業余愛好正是你的強項,正好足已讓你今後青史留名,你又為何不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呢,你又為什麼不在歷史上留下一點痕跡呢?你想在歷史上留下一頁半面,甚至一行字,你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主觀上為自己,可客觀上對社會有利。完全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幾乎是不可能的,從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等角度上看,這是反人性的。甚至有人說,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與每個人的自私自利有一定的關系,這話不能說全對,但也不見得全錯,在特定的條件下,有它道理的地方。
好啦,話離題扯遠啦,回到我們剛才的問題上來,你想成為中國的作家,就必須在古漢語上下苦功,上大學時,由於歷史的誤差,我走錯了房間,變成了政治系學生,文學創作從原來專注的變成為業余愛好。但我覺得既然有愛好,就應該把它愛好好,愛好出名堂來,才不會對不起自己。大學畢業後,我到天中教書,教的是政治課;可業余和晚上時間,仍然從事自己的愛好——文學創作。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我經常寫一些短篇,有小說、散文、詩詞、各類隨筆等,還有教學論文,陸續在全國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那時整個天中,就我一人在國家級報刊上連續發表了7篇教學論文)。
那年暑假,是我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個暑假,共有五十多天時間,我又做了一件對我以後有重要影響的事:整個暑假,我幾乎足不出戶,天天窩在家裡,做什麼?就讀一本書——《詩經》,是山東大學教授高亨作注的版本。讀《詩經》時,案頭還放滿了各類辭書:《辭海》、《辭源》、《康熙字典》、許慎的《說文解字》等好多種。我把《詩經》從頭到尾,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查閱下去。一個暑假過去了,《詩經》也讀完了,書上寫滿了各種註解。這時,我感到自己在學問上又出現了一個明顯的飛躍:看古籍基本上已不困難了。
這前後我還陸續讀了《古文觀止》、郭紹虞的《歷代文論選》、劉勰的《文心雕龍》、北大王力的《古代漢語》等等,包括初、高中時讀的唐詩、宋詞、元曲等。可以說,這時我已不是原來的我了。
總之,從《三言》到《新華字典》再到《詩經》,這是我的三大步,每一步一個台階,共是三個台階,對自己以後的學業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
說到這里我特別申明一下:我不贊成在座的同學採取我的笨辦法,現在與那時情況不同,大家都面臨高考的壓力,要根據你們老師的安排,努力完成規定的學業,爭取高考有個好成績。能考上好的大學,不怕今後成不了才。如果你能從我當年下苦功上得到那麼一點點啟發,並把這種下苦功用到現在的學習上去,那就夠了。
4、作家要盡量多的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可能都精通,但至少要做到粗通
你要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作家,不是一個掛著作家招牌,實際混同與街上擺小攤替人寫信的書寫匠,那你就得努力學習,不斷吸收知識,掌握一切你能學到的東西。盡量多盡量廣的熟悉其他學科的知識。人的精力是個常數,我們不可能樣樣都做到很精通,但你要盡量做到粗通其他一些學科知識,諸如政治、經濟、法律、文化、體育、醫學、建築、市場、宗教、歷史、設計、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古典、現代、中國、外國、哲學、美學、邏輯、各類心理學、等等。總之,凡人生活所及的東西,你都應努力懂一些,不敢說精通,至少要粗通。作家,同時是博學家,是雜家。
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努力做到專業有專長外,還應努力做到有關學科均衡發展,盡量不要有偏廢現象。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決沒有無用的知識。盡管有的知識,對於你現在來說不會馬上用到,但你不能判斷它今後就用不到。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因為這門知識你現在也許是無用的,但將來你筆下的人物可能正是掌握你現在認為是無用的東西,因此你必須了解這個無用而又有用的知識。
回憶起來,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全國第四屆文代會召開,全國文聯主席周揚在會上提出:作家要學者化。盡管這要求很高,但我始終認為是有道理的。你看那些大師,諸如錢仲書、沈從文、郭沫若等,哪一個不是作家又是教授、學者?而細看我們現在的許多所謂作家,一日到晚坐在屋子裡,只會寫那些不痛不癢的文字,還多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看了讓人惡心。這算什麼作家?你再去看人家曹雪芹,在《紅樓夢》里涉及到多少知識,有心理學的,有佛教道教的、有中醫中葯的、有園林和房屋建築設計的、有裝璜裝飾的、還有政治的、經濟的、化妝的、服飾設計的、工藝的等等。稱《紅樓夢》為網路全書,我認為一點都不過分,而像曹雪芹那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作家。
我也一直努力這樣去做。
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桃源夢》(近40萬字)出版後,因為內中涉及許多中醫中葯的知識,當時電視台那些主持人很奇怪:這個許局長怎麼懂中醫呢?後來有位中醫學院畢業的部門領導,就開玩笑專門找我書中的漏洞,可找來找去找不出來,因為四診八綱(望聞問切、陰陽寒熱表裡虛實)、藏象方劑(君臣佐司、湯頭方劑)等,在理論上我都知道一點,有些甚至記得比他還熟,因為他畢竟已多年未行醫,許多東西早已淡忘了;後來他要與我比把脈,一用到實踐上來,我肯定不行,只好趕快高掛免戰牌。嘿嘿,我看到了夾起尾巴的重要性。
長篇小說《大明虎將》,分上下二部,共91萬字,描述一代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的故事,這是一部全景式的古代軍事大題材的作品,裡面除了古代軍事知識外(如行軍扎營、陣式、兵器等),還涉及當時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服飾、官僚體制、倭寇的生活習性等。這些都需要化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盡量弄懂它,寫出來才不致於出洋相。為此我專門查閱了六百萬字的資料,還到有關的故事發生地進行實地考察。
《大明虎將》曾被台州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為震動浙江文壇,書籍被多家單位所收藏,如桃渚抗倭紀念館、山東蓬萊戚繼光故里、省作協資料庫、以及多家圖書館、博物館等,還漂洋過海到了韓國。浙江省作家協會專門召開《大明虎將》研討會,省作協主席黃亞洲、名譽主席葉文玲、副主席汪浙成、副書記、秘書長鄭曉林、副秘書長金學種以及浙江文壇各路領軍人物二十多人到場參加研討。文學院院長盛子潮當眾宣布:《大明虎將》是浙江文學院研究新的文學體裁的兩個範本之一(電視劇小說。另一個是黃亞洲的《日出東方》)。
《再見小城》是一部現代題材的長篇小說,47萬字,榮列浙江省現實主義精品工程。主人公是律師,內中大量涉及法律、用地政策、以及城市建設,如城建規劃、建築設計、餐飲服務等。不用說,我自己必須掌握這些相關知識。
《兵家亞聖》分上下二部,60萬字,描述戰國時代吳起的故事。裡面涉及到當時的稱謂、生活用具、職務(比如相邦)、飲食等,非常復雜。也涉及許多東西那時是否已經有了,如樓房、鎖、秤、錢幣等,有些成語那時是否產生,否則讓戰國的人說唐朝的話,就會鬧笑話。
總之,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掌握的知識越多就越好越有利,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有人曾問我對韓寒的看法,我的評價很難說,對這類人,說心裡話
我是看不上眼的。我只
太長了給你鏈接
⑵ 針對你所欽佩的一名領導者,運用某種領導理論分析其領導風格拜託各位了 3Q
林彪(1906-1971) 林彪是十大元帥中爭議最多的人物,愛之者崇拜為天神,貶之者罵他是欺世盜名。這同時反映了中國現代史研究的復雜性和林彪在中國現代歷史上的重要性。說不清楚林彪,則毛周劉鄧和王張江姚等人就不可能完全說清楚也。 林總生於湖北黃岡,原名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蓉、育榮。據說早年還叫過林大勇——這個名字只配當個連長,幸虧1925年到黃埔後改名「林彪」,此名從姓名學角度來分析,通脫清俊,智勇雙全,亂世能統百萬兵,治世卻須防霹靂。他們林家真是非同小可,一門堂兄弟三人都是中共政治局資格的。八路軍一共三個師,林育蓉(林彪)任115師師長,林育英(張浩)任129師政委,毛澤東說:「如果林育南還活著的話,八路軍這三師就由你們林家全包啦!」可惜林育南1931年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殺害,林育英(張浩)1945年在延安病逝,毛澤東朱德親自抬棺。而林育蓉年紀最小,一生的戲劇性也最大。 育蓉剛到學齡,中國就已經進入民國時代了,男女風氣逐漸開化。在武昌上中學時,已經接受革命思想的林育蓉有個比他大1歲的早戀對象叫陸若冰,長得白皙嬌艷,亭亭玉立。本來二人是老鄉,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可育蓉同學覺得自己不善言辭,就以筆代口,給人家寫了若干比較露骨的情書,結果遭到了露骨的拒絕——陸若冰當時喜歡的是已經成家的林育南。200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紅色情書》中有3封是林育南給陸若冰的。此事對彪哥的感情傷害比較大,但可能對林彪軍事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刺激意義。林彪軍事思想的核心就是絕對周密的部署,沒有絕對的把握就不能發起總攻,而一旦發起總攻就要不惜一切代價,窮追猛打直到把敵人打垮。可見早戀的失敗對於男人的成長是頗有正面價值的。陸若冰後來嫁給革命者肖昌年,但肖昌年不幸犧牲,而陸若冰的哥哥、中共早期領袖之一陸沉,卻叛變後當了國民黨的特務,1940年因內訌被藍衣社殺死。陸若冰建國後在全總工作,直到90年代還深情回憶林育南。 而林彪在家裡其實也已然訂親。育蓉在幼兒園時代,體弱多病,腦袋上又長了跟阿Q同類性質的貴恙,恰似陶淵明說的「黃發垂髫」。按照當地風俗,老人就找了個比他小3歲的女孩來當童養媳。可這女孩也是個病秧子,三天咳嗽兩天發燒的,林家便將此女退回。到育蓉7歲那年,家裡又正式給他訂了一門娃娃親,媳婦是比他只小一天的汪靜宜——原名汪伯梅。 林彪早戀失敗後,聽別人總誇他那沒過門的「媳婦」很漂亮,就跟父母提出要把汪靜宜娶過門。可他父親跟二諸葛一個毛病,查了查皇歷說,今年不宜栽種,娃呀,咱明年再說吧。幸虧他老爸的這句話,否則中國就少了一位曠古軍事奇才了。林彪自由戀愛和包辦婚姻,兩頭皆不能稱心如意,郁悶之下,就考入黃埔軍校,與家裡斷了聯系(一說林彪1926年被父母騙回,差點強迫成婚)。直到抗戰初期,家裡才知大名鼎鼎的紅軍神將、平型關大捷的民族英雄林彪,就是他們家的育蓉啊,於是就要把汪靜宜送到延安來成親。此時的林彪,接受了新時代的思想洗禮,已經不是魯迅胡適李大釗那一代人了,怎能答應這個?就把自己已然結婚的照片寄回去,斷絕其念。可汪靜宜那痴情姑娘,卻苦等了林彪一輩子,直到1963年因肺病去世,枕下還壓著林家的聘禮。林彪聞訊後嘆道:「天下竟有這樣的奇女子!」小汪不懂得,革命沒有回頭路,為天下人求解放的人,自己卻往往最不自由,能留下個名字就算是幸福了。 1937年,林彪在延安娶了陝北姑娘張梅,生女林曉琳。張梅是延川人,本名劉新民,號稱「陝北一枝花」,因為還不到20歲,活潑好動,大概還處於當今很時髦的「無知少女」階段,不懂得關照老公過於高深的內心,與木訥深沉的林彪格格不入。後林彪負傷去蘇聯治療,二人情冷緣斷,終於離異。張梅後來在蘇聯嫁給徐介藩(1910-1983)。徐是老黃埔生,蘇軍參謀,1948年歸國,又任駐蘇參贊。1952年入朝,任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回國後擔任哈軍工裝甲兵工程系主任,曾抗拒總政主任譚政大將的批評,兩人大拍桌子。後遷到西安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任副院長,晉升少將。70年代後期,張梅調到北京,在總參某部工作,離休後在京安度晚年。 林彪是十大元帥里最年輕的,20多歲就成了名聞天下的常勝將軍,30多歲就成為當時進步青年的偶像,戀他追他的美女很多。而林彪卻在莫斯科看中了學戲劇的孫維世(1921-1968)。 20歲的孫維世,長得春花映月,秋水驚鴻(此乃灑家專為孫維世發明的兩個成語),她是孫炳文的女兒,也就是朱德第三位妻子陳玉珍的表妹。孫炳文為革命犧牲後,周恩來夫婦收她為乾女兒。(有些鑽牛角尖的朋友認為:這不是占朱老總的便宜么?)斯大林說林彪價值15個將軍,千軍不換。可孫維世說是不願中斷事業,任憑林彪迂迴穿插,就是不肯跟林彪回國(大概林總此時的軍事造詣還未到爐火純青的境地)。這位人稱「紅色公主」的孫維世,不知是真的不喜歡林彪,還是另有所願。美女加才女不可怕,美女加才女再加孤傲,則往往薄命。從林黛玉到孫維世,永遠如此。孫維世1946年回到哈爾濱,受到林彪總司令盛宴招待。到北京後便成了戲劇大腕,政壇一景。先是給影劇界的風流小生金山做導演,金山便與張瑞芳離了婚,娶了孫維世。金山號稱中國一流美男子,表演藝術有口皆碑,但生活方面是著名的浪子,曾經同時追求過中國影劇界的四大名旦——白楊、舒綉文、張瑞芳、秦怡。周恩來沒有去祝賀乾女兒的婚禮,鄧穎超去了,送的卻是一部《婚姻法》。不久,金山到朝鮮慰問,竟然膽大包天,把金日成的女秘書給搞了,闖下政治大禍。彭德懷饒他一命,回國被開除黨籍。當然,後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藝術家,特別是在《風暴》中扮演的施洋大律師,堪稱一絕。孫維世則在政治漩渦里把自己玩了進去,文革中周恩來親手簽字逮捕了她,以「蘇聯特務」的罪名慘死獄中。這些事兒說起來太沉重,隨便議論又顯得站著說話不腰疼,網上的許多傳聞都是海外「民主人士」以訛傳訛,多數沒有可靠的根據,禁不起推敲考證。咱以後再慢慢掰扯吧。 被孫維世拒絕後,林彪終於明白,他需要的不是把他僅僅當成偶像的女革命小資,而是一個真心願意為他付出生命的女革命戰士。用郁達夫的話說,我要的是「一副白熱的心腸!」所以,當後來林彪重病躺在擔架上,從昏迷中睜開眼睛,看見美麗的福建女郎葉群,手持短槍,護衛在旁,他確認,這個女人,才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 葉群本名葉靜宜,1914年生,小林彪8歲。畢業於北師大附中,曾是電台播音員,奪過演講大賽的狀元,可謂「聲色俱佳」,號稱延安八大美女之一。據說曾經跟《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實味談過戀愛,文革時傳得很厲害。她聽林彪說家裡有個娃娃親叫「汪靜宜」,十分惱火,就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葉群」,她願意為林彪獻出一切。享譽世界的年輕的「紅軍之鷹」林彪,便娶了革命戰友葉群同志——還是沒逃出「靜宜」的陰影。生下女兒林立衡,兒子林立果,皆一代才俊。可惜林總晚節未保,此事至今疑團重重,恐怕五十年內難以真相大白。結果林彪被國人痛罵數載,還拉上我家孔聖人陪綁,真真令人扼腕。我至今最喜歡的兒童歌曲之一,就是那首「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壞東西。」因為這首歌不但曲調歡快、歌聲清脆,而且歌詞極為幼稚荒誕,特別適合兒童和廣大無腦人演唱也。 不過林彪在葉群生日所贈的手書:「發不同青心同熱,生少同衾死同穴」(出自田漢《關漢卿》中的「蝶雙飛」),不但表達了一種絕俗的情愛觀,而且還當真以絕俗的方式實現了。葉群回贈曰:「教誨恩情永不忘,他年定隨到黃泉。」真是讓人讀了,心中五味俱全。一百年後之人評價起來,必有一番公論也。 林彪有點像蔣介石,喜歡引用別人的詩文,這是因為他自己文韜遠遠不如武略,特別是詩詞寫得比較差。1966年寫的《西江月·重上井岡山》,可能是他最好的「文藝作品」了:「四十年前舊地,萬千往事縈懷,英雄烈士啟蒿萊,生死艱難度外。壯志堅信馬列,豈疑星火燎原。輝煌勝利喜開顏,鬥志不容稍減。」這水平無法跟陳帥葉帥比,連朱德劉伯承也比不上,可能也就比賀龍強吧。不過卻樸素明白,既是緬懷,又是辯誣,還是明志。毛澤東罵林彪「一個娃娃懂什麼」,其實是罵中有愛,帶有父親對兒子般的感情。林彪軍事上政治上老謀深算的另一面,是在個人生活上頗有些娃娃氣了。包括發表《林彪聲明》跟女兒斷絕關系,還有一個堂堂副統帥,居然親筆寫了一份證明,向黨中央證明葉群跟他結婚時,確實是處女,這種事讓人聽起來,哭笑不得,感覺只有行為藝術家才幹得出來,怎麼也不能跟一個天才元帥掛上鉤。看來人若在某個領域太有才了,在日常生活上就難免弱智一些。林彪晚年鑽研中醫,可以給自己開方抓葯,但卻到死都認不清人民幣的元角分。我們熟悉的那些偉大的科學家,煮手錶的煮手錶,撞電線桿的撞電線桿,大概就跟彪哥屬於同一類型吧。
⑶ 數罪並罰時,對犯罪人判處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多少年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十、將刑法第六十九條修改為:「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數罪並罰現在最高可判刑二十五年。
縱橫法律網
劉新民律師
⑷ 數罪並罰時,對犯罪人判處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多少年
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刑法規定:
判決宣告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第69條)
判決宣告後,刑罰執行完畢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第70條)
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之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第71條)
(4)劉新民律師擴展閱讀
數罪並罰的量刑幅度理由如下:
1、懲罰的需要
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犯罪人,社會危害性與人身危險性都非常嚴重。我國刑法中,有期徒刑最高為十五年,只有三個以上的單罪數罪並罰,總和刑期才會達到或者突破三十五年。而且過失犯罪的最高刑一般只有七年有期徒刑。如果犯罪人所犯之罪都是過失犯罪,其數罪並罰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可見,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犯罪人是在一段時間內反復觸犯刑法,而且每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都比較大。對於此種犯罪人,應當判處相對比較重的刑罰,才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其數罪並罰量刑的起點應該是二十年有期徒刑,而不應是十五年有期徒刑,甚至更低。
2、刑罰體系協調的要求
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對犯罪人所判的刑罰與其罪行和刑事責任相適應,從而實現重罪重罰、輕罪輕罰。不同的刑種也應當輕重相互銜接,彼此呼應。重刑種的最低刑期應該大於或者等於次一級輕刑種的最高刑期。比如有期徒刑的最低刑期大於拘役的最高刑期;無期徒刑應最短執行的刑期,也與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接近。那麼,在數罪並罰的兩個層次中,也應體現出這種首尾銜接。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和在三十五年以下的,不應只在最高點上有所區別,而應在最高與最低之間相互銜接。
3、在解釋方法上可以被接受
從邏輯上來說,二十年以上、二十五年以下包含於最高刑以上、二十五年以下。所以筆者所主張的這種解釋是縮小了刑法條文的字面意思,屬於縮小解釋。從效果上講,這種解釋提高了量刑幅度的最低點,是對被告人不利的解釋。
⑸ 徐州劉新民不守信用欠錢不還,誰知道他的准確地址
請您首先注意保管相關憑證 物證 人證 借貸合同等
由於法律追訴有時間限制 請您必要時候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申請訴訟中止
及時取證 特別是注意防止對方抽逃資金 轉移資產 可向您起訴的法院向吉首基層法院申請財產保全
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由於您不知道對方是否使用真實身份證 所以公安機關比對比較麻煩 是否屬於吉首也未知 因此您可以向法院或公安機關報案 交由相應機關處理 如受理不被接受 可申請復議(30日內提出 10日內答復)或直接起訴
注意第三人參與的情況
請使用法律手段解決您的借貸合同糾紛
⑹ 白小航個人簡介
上個世紀香港電影界非常繁榮,而當時黑幫也進入到娛樂圈當中,有很多公司老總都有黑色背景,這樣才能牢牢壓制住手下的藝人,向華強就是藉助自己在黑幫中的勢力才能在香港娛樂圈屹立多年,就連成龍,李連傑等國際巨星都不敢得罪向華強。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北京混混竟然敢砸向華強的場子,還揚言見一次打一次,這位混混究竟有多厲害?
而白小航這樣的風雲人物最終並沒有什麼好結果,據說在一次打架斗毆中被人打死,就連兇手都沒有找到,大家怎樣看待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