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與參政
⑴ 律師對社會有什麼好處對國家起到什麼推動作用
一、律師對社會發展的好處和作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律師制度創設的前提和基礎,這就決定了律師制度與構建和諧社會之間的天然關系,也決定了律師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當仁不讓的作用。
1、進行理論研究,提出立法建議與對策,為社會主義城市化發展的相關法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2、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為社會發展發揮息紛止爭的作用。
3、作為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與百姓之間的橋梁,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溝通作用。
如果沒有律師,而一般民眾又因不熟悉法律,難免會對在法院打官司產生厭煩和恐懼,這樣的話通過訴訟實現權利,保護權利的途徑就難以獲得。
4、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識。
5、律師行業應作為一個整體,有組織的參與到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實現社會和諧發展與提高律師行業形象雙贏。
6、律師可以擔任地方政府部門及基層經濟組織的法律顧問,架起這些部門與農民溝通的橋梁。
二、律師對國家起到什麼推動作用
1、推進依法治國:律師是法制中國的生力軍,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等多項任務,可以說,每一項任務都離不開律師的參與。
2、律師是解決社會矛盾和維護秩序穩定的重要力量,推動社會和國家進步。
3、完備的律師服務體系,可以堅定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⑵ 律師行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要求中國律師業快速發展的呼聲很高,但客觀理性地講中國律師業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較快,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遲緩,有些甚至不能維持生存。律師的發展,固然受經濟制約,但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律師制度在政治體制的框架中是作為民主與法制的一種象徵,而非社會民主法制的一種平衡和制約力量,律師制度不能保障律師充分發揮作用,律師政治地位低,致使律師的作用十分有限,也不可能為整個社會所重視和認可。
當前,世界上政治民主化,經濟一體化,社會平民化是國際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各國的政治民主、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都不可能不受國際社會的影響和制約。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更加公平、激烈、復雜的競爭,中國的發展受國際社會的影響必將越來越大。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律師怎麼辦,國家設置什麼樣的律師制度指導律師發展,毫無疑問是什麼重要的。世界經濟表明,凡是民主法制健全的國家,律師必然是國家的民主和法制的重要力量,是國家經濟規則的主要參與者把關者和制訂者。我們應該考慮吸收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改變目前不利於律師業發展的現狀,健全完善中國的律師制度。
一、律師的現狀
(一)律師的政治地位極其低下。
1、有相當多的政府部門不理解律師,歧視律師,不屑於與律師對話,對律師的正常工作不配合,甚至有些政府部門針對律師作出一些限制性的規定,更有甚者,有些對律師正常履行職責維護群眾利益的行為視為與政府作對。
2、律師能夠參政、議政的機會、人數比較少。各地除了少數律師被作為「花瓶」選為人大、政協代表有機會參政、議政外,大部分律師都沒有參政、議政的機會。而被選舉到權力機構當人大代表的律師要比到政協的少得多,使律師發揮不 了職業優勢。就是這些少數被選為參政議政的代表的律師,大多都是少數民主黨派推選的,很少有律師群體推選出來的。
(二)律師的調查取證權利限制過於窄小
律師的調查取證權利限制的過於窄小,不利於律師開展工作,「以事實為根據」的辦理案件和處理法律事務。我國法律賦予律師調查取證權利過於窄小,其具體表現在:
1、賦予律師調查取證權不充分。《律師法》第31條規定:「律師承辦法律事務,經有關單位或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情況。」《刑訴法》第37條也作了相似的規定。這些規定意味著,證人、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同意,律師就無法調查與案件或法律事務相關的證據和情況,律師不具有完備的充分的調查取證權。根據我國的傳統觀念和文化,屈死不打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涉及到案件和法律事務,都唯恐避之不及,誰願意捲入訴訟糾紛漩渦之中。這種規定使律師調查取證處於極為艱難的境地,等同於一般代理人,限制了律師發揮應有的作用。
2、律師部分調查取證權依附於與其相對的控方不合理。在刑事訴訟中,律師作為辯護人與檢察人員形成控辯對立的雙方,從控辯不同的角度出發達到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的目的。但在控辯過程中,雙方為履行職責,難免激烈爭論,觀點對立,相持不下,這就需要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刑訴法》第37條規定辯護律師「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收集與案件有關的材料」。實際這是將律師應有的調查取證權變為「申請權」,轉化為「經」控方同意才能收集的附條件調查取證權,使辯方依附於控方,從形式上講顯然不合理;從地位上講明顯不對等;從結果上講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的。作為控方的檢察人員對辯護的意見出於本能地防範,有的連已收集到的情節輕的證據都不提交,怎麼可能讓其採納辯護律師的意見,收集不利於控方的證據呢?
3、對律師提供證據的要求過於苛刻。《律師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律師執業活動中,提供虛假證據、隱瞞事實,要吊銷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律規定對律師在執業中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給予懲處是應該的、必要的。但是,必須科學嚴謹,范圍必須嚴格限定。筆者認為,只要不是律師人為地製造的假證據,都不應讓律師承擔責任。現有的法律規定不夠科學嚴謹,對律師要求過於苛刻,造成律師無故被追究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律師執業中的權利經常被非法剝奪
在刑事案件中,偵查、起訴階段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以種種理由反復推辭、甚至被拒絕安排的最為常見,致使律師心灰意冷,很多都不願再接辦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中,律師的閱卷權、質證權以及發表意見的權利也經常出現被非法剝奪或侵犯的情況。特別是在個別權錢交易案件、行政干預案件、涉及領導親戚朋友的案件的庭審中,律師辯律師的,法官判法官的,對一些顯而易見的正確意見都置之不理,司法實踐向社會證明律師作用極其有限,且可輕而易舉地被剝奪干凈。這就是中國律師的現狀。
二、健全完善之思考
中國律師的現狀不利於律師的發展,既有律師制度設置上的問題,也有國家政治體制人事制度上的問題,既涉及《律師法》,也涉及其他基本法,要改變絕非易事。但是,作為律師,無論多麼艱難,都應該努力去探索,去呼籲。筆者以為:
1、建立律師轉入政界和司法界的流動機制。建立了這樣的機制,大批的優秀人才才會有計劃地設計自己,到律師業中磨練發展,既為國家培養法律人才,又提高律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尤其是律師能同政界加強交流聯系,進行經常性的對話,反映社會問題,發揮政治功能作用,實現對偏離於法律的公權和私權的制衡。
建立律師轉入政界、司法界的機制,挑選品質優秀,富有政治才華,具有行政管理和決策能力的律師進入政界無疑能加快實現黨中央「依法治國」的方略;挑選富有辦案經驗、技巧和綜合能力的律師進入司法界,無疑會成為司法界的骨幹力量,加快司法體制的改革。
2、增加律師參政議政的機會和逐步擴大參政、議政人員比例。考慮各級人大、政協應有律師代表並保持一定的比例,尤其是還應有一部分是律師群體選舉產生的代表。律師與社會有著廣泛的接觸,能夠傾聽到各階層不同人士的呼聲,加上熟悉國家法律,一般具有一定的參政議政能力。各級權利機構保持一定比例的律師代表,有利於權利機構作出正確反映和決策。
3、建立刑事辯護律師享有豁免權制度。縱觀國際社會,一些法制健全的國家,都有律師原則上享有一定的豁免權制度,即律師在訴訟中發表的言論無論對錯,均不受法律追究。同時,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不得傳喚律師到庭作證。雖然我國現在政治環境大為改觀,已經不會出現以律師在訴訟中發表反動言論為借口而對律師治罪的情況了。但是對律師進行打擊刁難,甚至迫害陷罪的現象仍屢見不鮮,以至於在一個時期內律師如何維護自己權利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一個檢察官控訴了一個結果被宣告無罪的人,沒見有受到追究刑事責任的,而律師由於無罪辯護被追究包庇的卻時有發生,這不能不說這是中國律師制度的悲哀。保護律師自己的權利,保護律師在刑事訴訟發表言論無論對錯都不受追究,調動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一個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規定律師參與刑事辯護享有豁免權無疑會充分調動律師參與刑事辯護的積極性,提高刑事審判的質量,減少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風險,完全是必要的。
4、強化律師的調查取證權。首先,盡快修改《律師法》,明確規定律師有充分調查取證權。其次,建議立法機構在對其他法律修改前,作出補充規定,與律師法規定一致,待到成熟時,逐步修改相關法律。強化律師調查取證權,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四點:一是規定律師承辦案件和法律事務,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二是律師沒有人為地製造假證據,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三是考慮有些單位和個人拒不配合律師調查取證時,律師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有關證據和材料,律師申請調取與案件有關材料,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接到律師取證申請必須調取。四是已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持有與案件相關的材料,又拒不提供的,為查清案件事實,律師有權申請人民法院責令對方提交,人民法院應該責令對方提交,否則,對方承擔敗訴的責任。
5、建立應有的律師費轉付制度。法律的精髓在於維護權利,維護公平正義,如果當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被迫訴訟而請律師的合理費用不能由對方承擔,即使法律判決全部勝訴了,因付出一部分本不該付出的費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權益也沒有得到全部維護,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過去有一種說法,律師費不是必須應該付出的費用,只要你有理,法院就會判你勝訴,這種說法不符合客觀實際,過於簡單化了,其實質是對律師作用進行抵制。事實上,很多當事人沒有能力把事實講清並舉證,法院的審判人員也不是都掌握所有的法律、法規、規章等。審判中,對所涉及事實證據和法律、法規及規章如何適用,還需要當事人進行辯論,說明法院不是一進入訴訟程序就必然得出公正結論。隨著國家越來越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頒布、實施,當事人不可能全部掌握運用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如缺乏參與訴訟的能力,舉證不能或不力,都可能承擔敗訴責任。而律師作為專業人員,知道如何正確取證和使用證據,適用國家的法律、法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聘請律師是必要的,聘請律師的費用應該由敗訴方承擔。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法治國家,都確立律師費轉付制度。我國由於法律上沒有規定律師費轉付制度,使一些應該訴訟因缺少費用而沒有訴訟的不是少數,律師喪失了不少的業務。國家確立律師制度,就應該使其生存發展有著廣泛的基本的基礎。
6、建立適當的律師法律服務強入制度,推進國家法制化的進程。
目前,解決社會上出現的越來越嚴重的多角債務糾紛、交易中的行賄受賄、暗箱操作等問題,都需要律師法律服務的介入,事前以法抑制這些問題的發展蔓延。因此,建議建立國家投資項目、政府采購、國營企業必須由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強入制度。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強入對於保護國有資產,防止權錢交易等杜絕社會腐敗現象,具有深遠的意義。
⑶ 簡述我國律師管理體制的特點
我國律師管理體制自新中國律師制度設立以來,大體經歷三種形態。
(一)單一的行政管理體制。主要是在建國初期和律師制度恢復之初。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發出了《關於取消黑律師及訟棍事件的通報》,宣布取締了舊中國的律師制度。1954年7月,司法部又發出《關於試驗法院組織制度中幾個問題的通知》,指定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沈陽等大城市率先進行法律顧問處試點。這一時期的法律顧問處都在大中城市設立,隸屬於律師協會管理,律師協會設在司法行政機關內,同時沒有全國性律師協會,律師是國家幹部。這種管理體制從形式上看,雖然律師協會直接管理律師,但不是帶有自律性的行業管理,而是行政的管理。1979年7月,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對辯護列出專章規定,為律師制度的恢復提供了法律依據。1980年8月,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規定律師的執業機構是法律顧問處,法律顧問處受司法行政機關組織和領導,法律顧問處按行政區劃設立,為國家事業單位,律師為國家法律工作者。《暫行條例》也對律師協會作了專門規定,第一次從法律上確立了律師協會作為律師行業性組織的地位、組織機構和作用,不再沿用建國初期律師協會隸屬於司法行政機關的做法。但由於當時律師制度處於恢復重建時期,全國律師數量不多,普遍建立律師協會的條件尚不成熟,已經建立的律師協會多是設在司法行政機關的律師管理部門內,與律師管理部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律師協會的領導大多由司法行政的領導兼任,不能獨立發揮行業管理職能。這種體制大約延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二)司法行政為主導,律師協會為輔的律師管理體制。-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律師制度恢復重建工作基本完成,全國縣一級行政區域普遍建立了法律顧問處(後更名為律師事務所),律師隊伍有了空前的發展。
(三)司法行政機關監督、指導下的「兩結合」管理體制。
⑷ 青年律師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一、青年律師應當明確律師的職業定位
我國《律師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從《律師法》對律師職業的定位來看,不管青年律師多麼特立獨行或者崇尚自由執業,都應當了解律師職業所具有的政治性。律師隨著國家和社會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法治建設的發展而產生、存在和發展。律師的職責之一就是維護好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促進國家的法治建設。沒有對法治的追求、維護和實現,就不可能有律師職業的存在發展。因此,青年律師應當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了解國家的政治背景與法治發展進程,堅決擁護憲法和法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參政議政、參與立法、執法、政府決策等重大事項,這是廣大律師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履行律師職責,促進律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其次,回到律師職業本身,律師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這就意味著律師職業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律師來源於社會也植根於社會,律師是面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因此,青年在律師開展業務活動時需要積極廣泛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主動融入社會大眾,發現潛在的客戶,拓展更多業務,在為當事人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的同時也積極履行相應的社會職責,努力實現當事人利益、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再次,從我國的司法現狀來看,律師作為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的特殊人才,執業活動具有獨立性。這里所說的獨立性並不是律師在開展執業活動時不受任何約束,而是指律師在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行為規范許可的范圍內,本著尊重事實和法律的精神,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獨立地進行辯護或代理以及獨立地提出意見或建議,律師對於案件所涉及的所有專業問題的判斷來自於自己對事實的掌握和對法律的理解,依賴自己的意志獨立作出,律師自己對這種判斷正確與否負責,對案件當事人負責。
綜上所述,作為青年律師,在選擇律師職業這條路時就應當明確律師的職業定位,明確律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律師是憑借自身的法律知識與技能為當事人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盡最大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二、青年律師應當端正心態,樹立正確的執業觀
不可否認,每一名執業律師都有自己的執業理念與思維方式,在執業活動中也會時不時顯現自身的個性與品格。尤其是青年律師,在入行初期由於對律師職業接觸不深,面對各色各樣的社會問題時往往都帶著一些批判意識和比較激進的想法,在處理相關案件過程中也總是帶著一些想當然的觀點,即使自己不懂但是礙於面子或者避免被指導老師批評教育,時常會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辦理,導致代理的案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青年律師在開展業務活動時,懂得如何端正心態和樹立正確的執業觀,如何在利益面前堅守底線,在當事人合法權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第三人利益交錯或者沖突時尋找平衡點顯得尤為重要。
(一)青年律師應端正心態,擺正位置
初入行業的青年律師,由於沒有案源、缺乏經驗,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些什麼,怎麼去開拓案源,未來怎麼發展?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有些青年律師想到的已經不是怎麼辦好自己代理的案件,如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是這個案件能夠收取多少代理費或者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進而在執業過程中慢慢偏離律師道路,漸行漸遠。
因此,青年律師要端正心態,擺正位置。在選擇律師職業時起就要做好面臨沒有生活保障,沒有案源,沒有執業經驗的心理准備,做好承受壓力經受磨礪的准備。律師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的過程,青年律師執業過程中,要抱著學習的心態,積極主動向指導老師或者同事學習請教,爭取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案件中,這樣才能夠學到其他律師接待委託人,商談委託事項的方式方法。在參與案件辦理時要認真分析案情,查找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研究相關案件的審判觀點,總結經驗。同時,青年律師不能挑肥揀瘦只做有利益分配的案件,而應該從最基礎的做起,從最簡單的、最繁瑣的案件做起,在小案件中慢慢積累案源和辦案經驗。另外,青年律師在自己沒有案源時,要耐得住寂寞,心甘情願地幫助其他律師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並主動參與律師事務所的其他事務性工作,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贏得更多的鍛煉機會。
(二)青年律師應重視職業道德的培養,嚴格遵守執業紀律
青年律師應當嚴格恪守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是因為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會一直伴隨律師執業的全過程,並且會對律師的執業品格與職業素養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法律服務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有些同行為了贏取客戶而進行低價競爭或者對案件結果進行承諾,這些行為尤其應當引起青年律師的重視。青年律師執業初期的壓力確實非常大,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理由。既然選擇做律師,就必須恪守執業紀律,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具體來說,就是青年律師在接待當事人的過程中,要時刻受到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約束,按照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解答當事人的問題,不得就案件作虛假承諾;在與當事人達成委託意向後,也要依法依規嚴格收案收費,做好案件登記與委託手續的辦理;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律師要堅守誠實信用,勤勉盡責地為委託人提供法律服務,盡最大努力維護好委託人的合法權益,嚴格履行保密義務;在處理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仲裁機關之間的關系時要嚴格遵守執業紀律,時刻牢記職業道德,根據法律賦予的執業權利,依法開展調查取證,參與庭審活動,律師不得為了自己案件的勝訴而與法官、檢察官進行非正常的接觸,更不能為了贏得官司採取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偽造證據的等非法手段,致使審判、仲裁等出現錯誤。此外,青年律師在處理與同行關系時也要嚴格恪守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不得為了取得案件的代理而詆毀律師同行,而應當以端正誠信的態度及方式處理與同行之間的關系,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互相尊重事實,堅持以事實為依據,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提出有利於己方當事人的主張,共同營造良好的庭審環境,維護司法權威。
(三)青年律師應當堅持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核心,理性處理好各方的利益沖突
律師的主要職責是接受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或辯護人參加訴訟,接受當事人的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等。單從律師執業的目的來看,律師就是以自身的專業法律知識和技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這是律師執業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目的。然而,從更深層次的方面來看,律師接觸到的大部分案件都是社會性的問題,涉及到國家政治、社會經濟、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代理案件的結果不僅直接關繫到各方當事人的切身利益,還關繫到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法治建設的進程。因此,就律師的職業特性而言,律師在代理案件過程中除了直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之外,還應尋求最合理的方式解決各方利益的沖突,盡量兼顧各方利益。也就是說,律師在代理案件時,絕不能為了達到己方當事人的目的而罔顧事實,甚至利用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損害他方的利益或置他方利益於不顧,這樣的行為即使為當事人贏得了利益最大化,但是卻摻雜著雜質。而如果律師在代理案件過程中出現自身執業權利受到侵犯時,則應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理性地維權,如侵害仍未消除或者困難仍未解決,則可向相關主管部門申訴或要求給予合理解釋。畢竟,律師是法律專業人士,在代理案件過程中除了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外,也應當學會在執業活動中准確把握並處理好與當事人、法院、檢察院等各方之間的關系,明確律師的職業使命與社會責任,努力做到代理結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三、青年律師應明確專業方向,不斷提升專業技能
由於歷史文化、教育水平、經濟及地理原因,西部地區的法律服務市場還是以一般的民事和刑事訴訟案件為主,青年律師仍以傳統訴訟案件為主要業務領域,金融證券、股權轉讓、知識產權等非訴訟法律業務領域接觸較少,而高端非訴訟業務,如IPO、公司海外上市、上市公司收購、境外公司投資並購等業務更是難以接觸。可以說現在已經不是市場決定律師的專業方向,而是律師的專業方向決定未來的市場。
青年律師要走好專業化的路子,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執業初期即確定發展方向,選擇適合自己並且是自己感興趣內心喜歡的法律業務類型,即所謂的專業化定位。這就需要考慮諸多主客觀因素。主觀方面如原有專業法律知識及法律實踐能力、其他行業的專業知識、已有的社會關系領域及本所專業案源來源情況等等。客觀方面如本地區法律服務市場的需求、本地區的旅遊、礦產等資源優勢、國家法律、政策的規定等。比如,廣西的青年律師在制定職業規劃時,必須考慮清楚自身的專業優勢及所處的地緣環境。不能一開始就拋開傳統訴訟業務不做,盲目選擇高端業務方向,畢竟全廣西高端的非訴業務還是相當有限的,而且這些業務對專業能力及團隊配合的要求非常高,絕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下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西部地區產生了大量區別於傳統訴訟業務的專業化服務需求。而要滿足這些需求,沒有專業化的知識體系和服務能力,僅憑傳統的民商事訴訟知識和經驗,是根本不可能適應的。因此,青年律師應根據自己的特長,除了鞏固原有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最大限度地對原有的專業理論知識進一步拓寬。例如,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業務為職業目標的青年律師,應利用業余時間增加自己對這些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的認知程度。又如,以從事涉外法律業務為職業目標的青年律師應充分提高外語的語言能力,全面了解外國法及國際法律法學知識,爭取熟練掌握多種語言,以便進一步與外國客戶溝通,拓展更多的國外客戶。同時,不斷提高法律業務的實踐能力。律師的任何業務工作都離不開實踐,青年律師的成功之路也必須以實踐作為基石。總之,青年律師只有精通某個領域或者某個專業的法學知識,熟悉該方面的法律法規,並不斷學習發達地區律師的相關辦案經驗和技巧,才能更好地開拓思路,跟上時代步伐,在激烈的法律服務競爭中開拓出自己的市場,才能為當事人提供更具有專業性層次的法律服務,成為處理某個專業領域法律問題的專家。
四、青年律師不僅要有法律思維,還要有互聯網思維
從執業律師的角度來說,法律思維即根據案件的情況,按照法律的邏輯歸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法律思維很大程度上要求律師在接觸案件時要學會透過案件的表象發現其內在的問題,不能只看到一方的損失及傷害就感性地作出片面結論,而應當將法律事實從感情與混亂的表象中剝離出來,通過理性的思考,作出正確的判斷。對於青年律師來說,法律思維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堅定的規則思維、理性的邏輯思維,嚴密的證據思維,這些思維方式將會伴隨著青年律師的一生,並且在執業活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法律思維主要還是體現在律師處理案件及解答法律問題的過程中,它對於律師專業品牌和形象的推廣作用仍然非常有限。隨著我國網路信息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思維」已成為各行各業追捧的熱詞。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律師的工作環境已經完全被改變,律師的工作地點已不局限於律所,而可能在家裡、車上、咖啡廳等地方;律師的工作方式已不局限於電話或者面談,而是可以通過網站留言、微信聊天、語音或視頻聊天等方式。律師的案件來源也不再只是熟人介紹或口碑相傳,而是只要有互聯網思維和法律需求的客戶隨時隨地都可能成為你的客戶。因此,律師尤其是青年律師更應該與時俱進,積極發現互聯網給來的技術革新,不斷培養互聯網思維,准確定位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和自己的客戶,努力塑造專業品牌和形象,不斷更新執業技能,藉助互聯網宣傳推廣自己,不斷贏得自己在法律服務市場中的一席之地。
⑸ 如何成為一名律師.如何成為高收入的律師
首先,律師是一個職業。既然是職業,自然就不能迴避它首先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為此,律師也漸漸成了一些人渴望躋身其中挑戰一番的黃金行當,一種希望抓住機遇拼搏一回的好職業。
其次,律師是一個行業。作為行業,自然也會有其運行規則、規章制度、保障體系、管理模式、監督機制、辦事機構等。我國律師制度恢復重建20多年來,律師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管理模式越來越科學,管理制度越來越規范,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律師」也由一個空洞的名詞發展成了洋洋十萬大軍,律師的管理也已由一種自發的個人管理發展成了自覺的行業管理。
再次,律師是一個專業,無庸諱言,律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一個職業化色彩很濃的行業。專業,只有專業才是一個律師的基礎和源泉。從廣義上說,這個專業就是法律,也就是一個律師應具備的法律背景、法律知識、法律信仰、法律智慧;從狹義上講,所謂專業就是覆蓋在法律的天空下,不斷涌現的分門別類的需要律師提供服務的客體,於是就出現了刑事辯護、民事代理、經濟仲裁、投資談判、資本運營、房地產、知識產權等大大小小精而又細的專業分工。所以說,律師是靠專業吃飯的,是以專業取勝的。
最後,律師是一個產業。現在,中國律師行業發展到今天,從業人員已達12萬人,執業機構已有1萬余家,業務收費已超過80億元。在中國,律師成為了一個產業是一個必然趨勢。我們應該看到,這個產業的概念應包括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的含義。經濟上,律師的產業化除了本身經濟發展指標,還應包括律師在市場經濟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及由此帶來的重要影響;政治上,則強調律師參政議政的前途和途徑,要求律師能早日有效地進入國家決策部門,參與市場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決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律師最終應該成為一項事業,一項值得奮斗終身的事業。
的確,律師不是一個最賺錢最瀟灑的職業,但卻是一個最能發揮你聰明才智,挖掘你的無形潛能的職業,是一個最具自律性的行業,是一個最富挑戰性的專業,是一個最有前途的朝陽產業,是一項最有成就感最具有挑戰性的事業。
在了解「律師是什麼」之後我們就應該真正了解「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律師」的條件和前提了。結合有關的書,我提出六個前提條件和要求與大家共勉:要成為一名律師尤其是一名合格的律師,應具備一種能屈能伸的品格(道德標准)、一種能進能退的思維(思想標准)、一種能文能武的智慧(知識標准)、一種能內能外的協調(溝通標准)、一種能長能短的表達(口才標准)、一種能快能慢的敘述(寫作標准)。也就是說要敢於思考、善於溝通、勤於學習、精於研究、勇於創新、長於協調。要誠心立業,用心執業,規范從業。因為律師實際上應當上軍師、設計師、醫師、教師、協調員,是法律之師、文明之師、正義之師、律己之師,所以律師要當專家、出大家、成行家、敢當家,要有政治家的高瞻遠矚,要有戰略家的深謀遠慮、要有企業家的獨當一面。
律師這種職業,最能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最能挖掘你的潛能。它能給你充足的自由度、寬裕的發展空間,讓你盡顯個人魅力。做一名律師吧!它會使你的人生光彩生輝。
⑹ 我國律事時務所的形式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崔清新 李薇薇)據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21日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律師事業獲得長足發展,目前我國的執業律師約有13萬人,共有律師事務所12428家。
趙大程在此間召開的環太平洋律師協會第17屆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介紹說,目前在約13萬執業律師中,專業律師達11.7萬多人,兼職律師8000多人,公職律師2400多人,公司律師1200人,軍隊律師1700人。
他說:「盡管與經濟發達的國家相比,中國律師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仍然較低,但已與社會對律師法律服務有效需求的增長基本適應。」
在我國12428家律師事務所中,合夥制律師所有8598個,合作律師事務所1892個,國家出資設立的律師所1674個,個人律師所264個。趙大程指出,我國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出現了一批專門或主要從事證券、金融、房地產等業務的律師事務所。
同時,我國律師執業權利也越來越為社會所認識,並受到尊重和保護。趙大程說,《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律師法》等法律法規基本覆蓋了律師職業活動及律師管理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和環節,保障了律師執業活動和律師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他說,律師還積極參政議政,協助推動國家和地方立法。目前全國有430名律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1226名律師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國家和地方的各類立法活動也越來越重視征詢律師意見。
⑺ 律師職業特點總結
律師職業特點總結
律師職業特點總結,這個是以對於已經參加法律考試並且車成功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而且在法律案件中接受委託人委託或者指定,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職業人員,下面是律師職業特點總結。
律師職業特點總結1
律師的優點也是很明顯的,比如:工作時間自由、收入高,而且還可以成為一個終身職業。
為什麼說律師可以是一個終身職業呢?
因為現行的《律師法》並沒有限定律師的退休年齡,獨立執業的社會律師什麼時候不幹律師了,完全由自己決定,但你能不能做律師,能不能把律師職業堅持到底,又是另外一回事。
律師都需要面臨哪些問題呢?
1、律師有門檻
執業律師需要先參加完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然後在律所實習一年,通過考核後拿到律師執業證才能正式執業。(其中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報名條件比較嚴格,2018年法考改革後最低本科以上學歷才能報考,甚至有的需要研究生以上學歷才能報名)
2、律師執業難度高
對於很多剛執業的律師來說,雖然已經做好了吃苦的准備,但收入低工作辛苦,只是律師執業難度中的一方面。
還有一些問題比較殘酷,就是律師行業需要遵循二八定律,80%的案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剩餘的20%的案源由這80%的人瓜分,甚至更殘忍不足20%的案源。
而且律師的成長之路競爭也是很激烈的,需要遵循三五八定律,三年、五年、八年如果還是沒有什麼發展的話,也可能會被淘汰。
再者我國律師執業的整個大環境也不是很好,國民法律意識薄弱,很多人不太理解相關法律規定,所以律師執業中經常會和一些人的思想出現沖突。
3、律師職業道德,思想觀念和利益取捨
對於律師來說,在執業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很多誘惑,尤其是在律師沒有案源的時候,這些誘惑找上門就會讓很多律師難以取捨,一念之差就會陷入萬劫不復。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比較復雜,在思想觀念和利益面前很多時候難以取捨,律師就要果斷的做出選擇了,要為更長遠的利益著想。
律師職業特點總結2
就職業個性而言,律師貼近民眾、仗義執言、能言善辯等職業特點,與政治人角色的個性要求頗為吻合,律師確實是成為政治家的最佳候選角色之一。在西方語境中,律師的確是一種與政治親密接觸的職業角色,是事實證明最有可能躋身於政界乃至權力中心的一種職業角色。西方律師往往能夠躋身於政界乃至進入權力中心擁有顯赫的政治地位。
但是,鑒於中國現行政治體制的傳統慣性,以及中國律師職業群體自身政治訴求的慾望偏低等因素,從整體上講中國律師仍將長期遠離政治權力中心。
即使已有屈指可數的律師有幸當選為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身兼參政議政督政的政治人角色,這也並不意味中國律師暢通了進入政治職業共同體的渠道,這些兼職政治人角色的律師依然大體上屬於體制外的准政治人(在這點上與某些以勞模身份當選的人大代表情形比較類似)。可以說,從政對處於權力邊緣的絕大多數中國律師而言依然是敬而遠之、遙不可及的事情。
從總體上講,律師這一職業群體在當代中國仍然屬於經濟上相對富裕而又要疲於自我維權的「弱勢群體」。中國律師一方面在法庭上「為權利而斗爭」,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為改變執業中的不公正境遇而進行自我維權。當前中國律師的相對弱勢地位是諸多歷史的和現實的復雜因素造成的,這也與中國律師群體整體的成熟、真正實現行業自治等諸多條件息息相關。
律師職業特點總結3
1、壓力大。做律師要比從事其他工作的壓力更大,因為委託人是把他處理不了的事情交辦給律師,這樣在心理素質、辦事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職業要求就比委託人高,從而導致很大壓力。一件普通經濟糾紛可能涉及一個企業的存亡,一樁刑事案件可能涉及一個人的生死,重大非訴項目中的一個失誤就可能引發巨額索賠。
2、節奏快。委託人把事情交給你辦時都很著急,包括訴訟、非訴業務。律師的工作節奏必須滿足委託人的需求,同時還得保證案件質量,令委託人滿意,這是一種非常有壓力的快節奏。
3、知識面廣、知識更新快。即使專業化的律師,每天面對的法律問題類型也不是一樣的。今天面對的是建築業,明天可能面對IT業,如果你對客戶行業根本不了解,就沒法承辦業務,你就必須用最短的時間去了解這個行業,至少是皮毛,才可能去承辦業務。同時,國家的法制進程很快,不斷有新的法律法規政策出台,就要求你不斷地去學習。
4、獨立性強,特別是訴訟業務。律師在承辦一個訴訟案件時,往往主要依靠其自身的法理知識、訴訟技巧和經驗能力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其他律師太多的介入,這就導致律師的獨立性較其他行業更為突出。這樣的執業特點易造成有組織、無紀律的工作習慣。很多律師雖然在某一律師事務所名下執業,但其實與事務所之間沒有特別緊密的關系,這種鬆散游離狀態是非常危險的`
什麼樣的律師事務所適合你,沒有對錯好壞之說,關鍵是你想干什麼,想選擇什麼樣的律師事務所。如果去應聘,應當對律師事務所重點考察如下一些因素:
(一)薪酬體制。律師事務所大體分為提成制和薪金制。提成制的生存壓力大,挑戰大,但機會可能會多一些;薪金制比較穩定,有基本保障,專業化訓練機會多,但工作要服從事務所的安排,自身成長的東西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這兩種體制各有利弊,關鍵是適合你。
(二)團隊情況。應考察事務所有無業務部門的劃分,有無明確的專業分工,部門內合作情況如何。這些是判斷你進入律師事務所後,所里對你的專業化發展有無支撐、能否提供平台的重要方面。專業化發展一方面要靠自己,另一方面更要藉助外力。比如,你喜歡知識產權,也希望在知識產權方面有所發展,可你選擇的律師事務所沒有這方面的業務來源和專業支持,那就沒有意義了。
律師事務所基本上有三種類型。一是大型綜合所:管理規范,業務綜合,內部律師專業化,團隊整齊,合作緊密。二是小而精型所:規模不大,專作某一項領域,專業性強,在該領域內業績卓著。三是鬆散型所:律師們在一起,確定一個提成比例或上交數額,誰也不管淮,可能規模很大,甚至上百人,但關系很鬆散,談不上團隊。選擇時應當仔細甄別和選擇。
(三)律師事務所對律師的支持。應當考察事務所對律師有無業務培訓、疑難案件討論會議、資料庫等支持。比如一些律師事務所,將全部案件案例、通用合同等整理匯總,放在內部管理軟體的資料庫當中,既方便律師使用,又有提示作用,這對於律師,特別是剛入行律師的支持是非常大的,可以有效縮短學習半徑,避免浪費時間,減少執業風險。
四)實習制度。看事務所對於剛入行的新人是否安排有專門合夥人負責培養指導,這種一對一的入門培養方式對於新人的健康快速成長很有裨益,與那種粗放式的培養方式效果很不一樣。
(五)風險控制、質量控制體系。現在法律要求越來越嚴,法律服務市場越來越成熟,行業風險也就越來越大。你承辦一項律師業務,做得好不好,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等,都需要律師事務所有一個完善的外部控制體系幫助你督促你。有些律師事務所專門設有「主辦律師制度」,以保障案件的承辦質量。
每一份法律文件的出具或法律事項的處理都必須經由主辦律師審查,由主辦律師負責。這樣,年輕律師就可以隨時獲得資深律師的悉心指導,迅速提升案件承辦質量,日積月累,將受益匪淺。
(六)晉升機制。應當了解律師事務所有無明確的晉升機制,你的事業目標有無可能去發展和實現。
⑻ 談談辯護律師在刑事偵查階段的權利保護
1.明確程序性刑事辯護的法律地位
所謂程序性刑事辯護是指:在刑事辯護中以有關部門的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程序違法為由,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意見,以及要求訴訟程序應予補充或者重新進行的辯護方法。 程序性辯護是一種很重要的辯護方法,美國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中,著名律師艾倫·德肖微茨(Prof.Alan Dershowitz)在為辛普森辯護時,抓住的辯護要點就是警方為證明辛普森有罪而人為地製造了一個襪子上有血跡的假證。事實上,沒有這個假證,其他證據仍然可以證明辛普森有罪,但警方「畫蛇添足」的假證被辯護律師抓住,並在法庭上充分證明,給陪審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辛普森可能殺了人,但是警方在證明辛普森殺人的過程中也確實製造了一個假證。而警方既然能製造第一個假證,是否有可能第二、第三個證據也是偽造的呢?這就是陪審團成員最後作出辛普森無罪結論的重要原因。正如美國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所言:「權利法案的大多數規定都是程序性條款,這一事實決不是無意義的。正是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的人治之間的基本區別。」 然而在我國卻很少有辯護律師運用這種方法,原因是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根本得不到法庭的認可和採納。
英國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義不但應當得到實現,而且還應以人們看得到的方式得到實現(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一個「重實體、輕程序」的國家,偵查機關違法偵查的現象普遍存在,但通過這種違法方式取得的證據卻總能得到法庭的最終認可,並據此作出判決。這不但完全背離了刑事訴訟的根本目的,更有違司法公正的基本原則。正如德肖微茨所言:「司法正義——不管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或是其他任何種類的,都不僅僅是目的,而且還是一種程序;為了使這一程序公正地實行,所有被指控犯罪的人都必須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 而單一的實體性辯護方式則有使刑事辯護的廣泛存在受到懷疑的危險。 刑事辯護制度是程序正義的體現。「在堅持程序正義的同時,實現實體真實發現的要求,是刑事訴訟的目的。」 因此建議我國法律明確「程序性辯護」的法律地位並充分肯定其法律意義。
2.建立律師轉入政界的流動機制,法官從律師當中產生
「律師的社會地位很高,收入也很高,是人們所嚮往的崇敬職業。」這只是對西方國家律師的一種表述。在英國被稱為「BARRISTER」的大律師不僅經過大法官的提名,可由英國授予皇家大律師(QUEEN'S COUNSEL)的稱號,而且還有更多的機會被任命為高等法院法官和上訴法院法官。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由於法官是從人數很少的並且與律師公會有著緊密交往的高級律師中選任的,所以保證了英國法官具有世界上最公正、無私的素質。 在美國,被統稱為「Lawyer」的律師不僅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而且因經濟收入高而成為美國的富裕者。美國的律師資格是向上晉升的階梯。迄今為止,美國有23位總統出身於律師,國會中有60%以上的議員曾執行過律師職務,法官、檢察官一般都由具有律師資格的人擔任。 而在我國,律師能夠參政、議政的機會人數很少,各地除了少數律師被作為「花瓶」選為人大、政協代表有機會參政、議政外,大部分律師都沒有參政、議政的機會。而被選舉到權力機構當人大代表的律師要比到政協的少得多,使律師發揮不了職業優勢。就是這些少數被選為參政、議政的代表的律師,大多都是民主黨派推選的,很少有律師群體推選出來的。 尤其在立法過程中,幾乎沒有律師發言和抗爭的機會。於是有了專門封殺律師的306條、有了《律師法》送審稿中「賦予律師辯護豁免權」條款的被取消、有了《律師法》共計五十三條,六十九款中的「5條律師必須」、「8條律師不得」、「11條律師應當」、「15條暗含律師『必須』、『應當』、『不得』意思的條款」;而規定「律師可以」、「律師有權」的條款,兩項相加只有「9」-——不過是限制律師權利條款的一個零頭,以致於共和國歷史上第一部律師法被人稱為「律師管製法」。
律師在司法公正和人權保障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特殊價值,律師制度存在的價值也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更重要的應是政治意義上的。人們對律師職業的認同,將從停留在原來的律師僅僅是以其專業化的匠人般竟技能力,滿足社會現實的需求這樣的低層次認識上升到這樣應有的高度:律師是一個國家各個層面的社會組織及國家機構管理人才的不可替代的、獨特的後備資源。律師的活動空間將不僅僅限定於目前狹義的司法程序以及非政治性的社會事務之中,律師將闊步走向的各個社會領域(當然包括政治領域),律師在維系和改善社會結構方面的潛在政治功能將會越來越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並日益彰顯(而不能保障律師最終走向政治領域,並成為政治權力格局中一支重要力量的律師制度,絕對是畸形的律師制度,這樣的制度只能是莫名其妙的怪胎)。
我國的法官也是向上晉升的階梯:司機、勤雜工(內地也稱 「通訊員」 )——書記員(又被尊稱為「書記官」)——助理審判員——審判員(法官)——審判長、副庭長、庭長……他們也要進行考試;但是先進後考;對此曾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敢想像,倘若一個醫院的醫生、護士、葯劑師均是先進後考,那麼這個醫院的醫療水平會是什麼狀況!」
法官從律師當中產生,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司法人員和律師的心理對壘——「司法人員雖然為文化層次的低下而自感苦惱,但因對案件握有決定大權而在律師面前趾高氣揚;律師雖然身為在野法曹自覺低人一等,但同時以持有大學文憑和律師資格而置司法人員於不屑。」 而且能盡快扭轉某些司法人員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律師替壞人說話,律師同司法機關作對」的陳腐觀念。大批優秀的法律專業人士也才會願意選擇到律師業中磨練發展,這樣不僅為國家儲備了大量優秀的法律人才,而且會使律師的社會地位、法官的社會地位大幅度地提升,尤其是法官的專業素質問題將不再成為令業內人士堪憂的問題。法官的素質提高了、地位提升了,法院的公信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回歸了,社會主義法治的進程也就理所當然地加快了。
台灣學者黃東熊指出:「雖曰刑事訴訟具有發現真實與保障人權之兩個目的,但其終極目的,則為追求正義。」 法律的目的在於實現正義,而平等則是正義理解的前提。在刑事訴訟中,辯護權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辯護權的有無及廣泛程度是衡量一國刑事訴訟制度是否符合公正、科學的標准。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主要是由辯護律師輔助完成的。辯護律師的各種權利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不僅是辯護權能否得以實現的基礎,更是一國司法文明進步的基石。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律師界自身不斷的努力(包括每位律師都能潔身自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及道德修養),也需要立法上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尤其需要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協助與配合,需要司法工作人員拋開行業偏見及部門利益,淡化自身名利及個人好惡,真正從大局出發,嚴格依法辦事,自覺將法律規范和職業行為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司法公正」進而實現「社會正義」。
⑼ 律師與公檢法三機關及行政機關的關系如何定位。也就是律師與國家機關的關系
律師都要掛靠律師事務所執業,而律師事務所是由司法局管理的(當然,司法局下屬事業單位——法律援助中心也有律師)。司法局與公、檢、法共同組成了政法系統(政法委所管理的四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