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
A.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的決定(2014)
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合理調配律師跨行政區域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加強對貧困地區和律師資源短缺地區法律援助工作扶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普及法律援助知識,提高公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的公益宣傳。」三、將第八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九)因高危作業、產品質量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十)主張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流轉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一)請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的;
「(十二)主張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三)殘疾人、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請求損害賠償的;
「(十四)省、市、縣(區)、自治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項。」四、將第九條改為第十一條,修改為:「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二)被告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三)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四)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二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強制醫療案件的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六、將第十一條改為第十三條,修改為:「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屬於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政府救助的特困戶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的;
「(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或者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
「(三)依靠政府或者單位給付撫恤金生活的;
「(四)因自然災害、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助的;
「(五)流浪、乞討人員正在接受救助管理機構救助的;
「(六)經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證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150%的。
「省、市、縣(區)、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擴大受援人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申請人住所地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經濟困難標准執行。」七、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四條,修改為:「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訴訟代理;
「(三)行政訴訟代理和行政復議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證代理、司法鑒定代理以及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B. 找什麼部門可以得到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援助應該找的部門
法律援助機構是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法律援助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設有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協調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報告,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盡快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協調、組織本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 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員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在本地區法律援助中心的統一協調下,實施法律援助。 其他團體、組織、學校開展的法律援助活動,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監督。
C. 法律援助的相關問題
海南省法律援助中心
時間:2002-2-9
工作職責
一、制定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D. 海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多元化解糾紛工作,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和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多元化解糾紛,是指通過和解、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訴訟等多種途徑,構建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化解糾紛機制,便捷、高效地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第三條多元化解糾紛工作應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並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當事人意願;
(二)和解、調解優先,多方銜接聯動;
(三)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公序良俗,堅持公平公正;
(四)便民利民,快捷高效;
(五)預防與化解相結合。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防範、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堅持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對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涉及人數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的糾紛,應當加強聯動配合,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糾紛。
鼓勵和支持公道正派、群眾認可的社會人士和其他社會力量依法參與化解糾紛。第五條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多元化解糾紛法律知識,引導公眾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第二章職責分工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揮多元化解糾紛工作的主導作用,將多元化解糾紛工作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規劃,健全協調機制,督促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化解糾紛責任制度,落實化解糾紛工作職責,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化解糾紛。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協調轄區內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派駐鄉鎮檢察室、退役軍人服務站、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人民調解組織,開展糾紛預防、排查和化解。第七條人民法院應當發揮在多元化解糾紛工作中的司法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健全訴訟和非訴訟相銜接的化解糾紛機制,加強與行政機關、仲裁機構、公證機構和調解組織的協調配合,推動在程序安排、效力確認、法律指導等方面的有機銜接。第八條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健全檢察建議、檢察宣告等制度,完善參與化解糾紛工作機制,引導當事人選擇適宜的途徑解決糾紛。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組織多元化解糾紛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導檢查;加強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化建設,推動設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指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工作,促進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銜接聯動;指導行政機關完善行政裁決等工作機制;依法開展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組織、推動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法律援助機構等參與化解糾紛。第十條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完善治安、交通事故調解和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機制,依法協調當事人和解、調解。支持和參與鄉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開展和解、調解工作。第十一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健康、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民政、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旅遊和文化、教育、交通運輸、退役軍人事務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開展行政調解、行政裁決工作,推動、指導和監督本領域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第十二條信訪工作機構應當通過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事項,理順信訪與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和訴訟等制度的關系,暢通信訪渠道,跟蹤、督促和協調信訪事項的辦理。第十三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人民調解組織,組織人民調解員、社區工作者、法律顧問、心理工作者等及時、就地排查和化解糾紛。
人民調解員可以依照有關規定依託人民調解組織設立個人調解工作室。第十四條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歸國華僑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消費者委員會、法學會和行業協會等可以設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參與多元化解糾紛工作。
E. 海口市法律援助辦法(200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根據國家和海南省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公民提供的無償法律服務。
實施法律服務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社會組織指派的所屬人員為法律援助人員。
獲得法律援助的公民為受援人。第三條法律援助遵循公平、公正原則,保障符合條件的公民及時、有效地獲得法律援助。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轄區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區法律援助機構在同級司法行政部門領導下,指導、協調和組織本轄區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不得拒絕承辦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第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實施法律援助,承辦法律援助事務,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第七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法律援助經費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經費實行財政專戶管理,由法律援助機構安排使用,專款專用,接受同級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和形式第八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損害賠償的;
(八)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九)主張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一)市、區人民政府認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項。
公民在刑事訴訟中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依照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第九條本辦法第八條所稱的經濟困難,是指公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
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以海南省人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的數額為准。第十條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訴訟代理;
(三)行政訴訟代理和行政復議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證代理、司法鑒定代理、執行代理;
(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第三章法律援助程序第十一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的有關規定提出申請。第十二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戶籍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縣(市)、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頒發的《農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農村五保供養證書》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經濟困難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第十三條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對公民要求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申請,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的經濟狀況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出具證明;不出具證明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經濟困難證明應當如實載明申請人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家庭財產、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情況。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和審批法律援助申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一)是法律援助事項的申請人或申請人的近親屬;
(二)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
(三)與申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援助事項的受理和審批。
F. 海南省律師協會的協會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海南省律師行業管理行為,促進海南省律師行業的發展,發揮海南省律師協會作用,保障會員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海南省律師協會(以下簡稱本會)是依法設立的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依法實施行業自律管理。
第三條 本會名稱和住所:
中文名稱:海南省律師協會
英文名稱:HAINAN LAWYERS ASSOCIATION, 縮寫:HNLA
住所:海南省海口市海甸島人民大道56號海南律師會館。
第四條 本會宗旨:團結和教育會員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忠實於律師事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加強行業自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堅持信念、精通法律、維護正義、恪守誠信的律師隊伍,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而貢獻力量。
第五條 本會受海南省司法廳的監督和指導;受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指導。
第二章 職 責
第六條 本會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二)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制定律師工作的發展規劃、方針,制定並完善律師執業規范、准則和律師行業管理制度;
(三)開展律師業務研討,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提高律師整體執業水準和社會形象;
(四)加強對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教育、檢查和監督;
(五)組織實施律師執業前的培訓和執業中的繼續教育;
(六)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處分;
(七)調處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在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
(八)宣傳律師工作,出版律師刊物;
(九)組織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開展社會公益活動;
(十)負責對律師進行考核,協助和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對律師事務所進行考核;
(十一)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申請律師執業人員進行考核和管理;
(十二)鼓勵和支持律師參政、議政;
(十三)組織律師開展對外交流;
(十四)參與立法活動,向有關部門提出法制建設及律師制度建設的建議;
(十五)協調與相關司法、執法和行政機關的關系;
(十六)受理對會員的投訴或舉報,對會員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調查取證,作出行業處分或向司法行政機關提出行政處罰的建議;
(十七)設立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領導並支持工作站工作;
(十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本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三章 會 員
第七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規定,在海南省司法廳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律師,為本會的個人會員。在海南省司法廳依法取得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的律師事務所,為本會的團體會員。
通過本會團體會員申請律師執業的實習人員,為本會的預備會員,接受本會的管理。
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經批准設立的外國律師事務所駐瓊代表機構及代表,以及經批准設立的港、澳及其他地區律師事務所駐瓊代表機構及代表,受邀可以成為本會的特邀會員。
第八條 個人會員的權利:
(一)享有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
(二)享有依法執業保障權;
(三)在辦理重大或復雜疑難案件時,可獲得本會支持與指導;
(四)參加本會組織的學習和培訓;
(五)參加業務研討和經驗交流活動;
(六)使用本會的圖書、資料、網路和信息資源;
(七)對本會的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批評和建議;
(八)通過本會向有關部門反映意見。
第九條 個人會員的義務:
(一)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
(二)遵守律師職業道德、執業紀律和行業規范;
(三)接受本會的指導、監督和管理;
(四)依法履行法律援助及其他法律規定的義務;
(五)自覺維護律師職業聲譽,維護會員間的團結;
(六)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計劃;
(七)按規定交納會費;
(八) 接受並履行本會作出的懲戒決定;
(九)《律師法》、其他法規規章和行業規范規定的相關義務。
第十條 團體會員享有第八條第(二)項至第(八)項的權利,並享有對本所律師進行考核的權利。
第十一條 團體會員的義務:
(一) 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
(二) 教育、指導本所律師遵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三) 組織本所律師參加本會的各項活動;
(四) 依法履行法律援助及其他法律規定的義務;
(五) 制定、實施律師事務所內部的規章制度;
(六) 為本所律師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提供必要條件;
(七) 參加律師執業責任保險;
(八) 接受並履行本會作出的懲戒決定;
(九) 按規定繳納團體會員會費;
(十) 組織本所律師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執業水平,降低執業風險;
(十一) 接受本會的考核、指導、監督和管理,承擔本會委託的工作。
第四章 律師代表大會
第十二條 律師代表大會是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每三年舉行一次。必要時,經理事會決定,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
第十三條 律師代表大會代表由本會會員推選產生。律師代表大會代表應是取得律師執業證書、在本省執業三年以上、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未受過行政處罰或行業處分的執業律師。
律師代表大會代表實行常任制,任期三年,可連選連任。
第十四條 律師代表大會的職責:
(一)制定、修改並監督實施本章程;
(二)決定本會的工作方針、任務及其他重大事宜;
(三)審議和表決會長所作的工作報告;
(四)審議和表決理事會的財務工作報告;
(五)通過會費的收繳標准和管理辦法;
(六)選舉理事;
(七)審議和表決由主席團提交的其他事項;
(八)其他應由律師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的事項。
第十五條 律師代表大會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舉行。律師代表大會作出的決定和決議,應經出席大會二分之一以上的代表通過。
本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律師代表大會代表應當出席律師代表大會,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在代表大會上行使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提議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本章程或大會授予的其他職責。
第五章 理 事 會
第十七條 理事會是律師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由律師代表大會選出的理事組成,對律師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任期三年。
第十八條 理事應從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較高業務水平,執業三年以上,具有奉獻精神,熱心律師行業公益活動的律師代表大會代表中選舉產生。理事任期三年,與當屆理事會任期相同。可連選連任。
第十九條 理事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 決定舉行律師代表大會;
(二) 執行律師代表大會的決定、決議;
(三) 選舉會長、副會長;
(四) 經會長提名,決定聘用秘書長;
(五) 根據需要,聘請名譽會長和顧問;
(六) 討論本會年度工作總結及決定新一年的工作要點;
(七) 審議通過本會的年度財務收支報告;
(八) 推選及提議本省參加全國律師代表大會的代表;
(九) 組織實施下一屆律師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與選舉事宜;
(十) 提議修改章程等重大事項;
(十一)決定設置專門、專業委員會及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指導、監督各專門、專業委員會及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開展工作;
(十二)決定對會員的表彰獎勵辦法或處分辦法;
(十三)必要時,決定是否舉行律師代表大會臨時會議;
(十四)律師代表大會所授予的其他職責。
第二十條 理事會議每年四次,一般每季度一次。
經會長辦公會議決定或三分之一以上理事書面提議,應當舉行理事會臨時會議。
理事會議的舉行,應報告海南省司法廳。
第二十一條 理事會議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始得舉行。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和決議,應經出席會議二分之一以上的理事通過。
第二十二條 理事每年連續兩次無故、累計三次不參加理事會議者,其理事資格自動取消,由理事會公示。
第六章 會長 會長辦公會議
第二十三條 本會會長、副會長由理事會在理事中選舉產生。會長是本會的法定代表人,對外代表本會。會長任期三年,與當屆理事會任期相同,可連選連任,但不得超過兩屆。
副會長任期三年,與當屆理事會任期相同,可連選連任。
第二十四條 會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代表本會對外從事職務活動;
(二)主持律師代表大會;
(三)召集並主持理事會、會長辦公會議;
(四)代表理事會向律師代表大會作工作報告;
(五)檢查、督促理事會決定和決議的執行;
(六)提名秘書長人選;
(七)簽署律師協會有關文件;
(八)行使理事會授予的職責;
(九)章程規定或律師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責。
副會長協助會長開展工作。
第二十五條 本會實行會長辦公會議制度,會長辦公會議由會長、副會長組成,秘書長列席會議。會長辦公會議是律師協會日常事務決策機構,對律師代表大會和理事會負責。
第二十六條 會長辦公會議行使下列職權:
(一)督促、落實理事會部署的工作;
(二)決定本會日常工作事項;
(三)批准設置秘書處的工作部門及其負責人;
(四)決定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由站長及各專門、專業委員會負責人和組成成員名單;
(五)經秘書長提名,決定聘用副秘書長;
(六)提請理事會審議不需提交律師代表大會通過、修訂或廢止的行業規范及規章制度;
(七)其他應當由會長辦公會議決定或提請理事會及律師代表大會審議的事項。
第二十七條 會長辦公會議由會長召集並主持,會長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會長指定的副會長召集並主持。
第二十八條 本會會長、副會長、理事名單應報海南省司法廳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備案。
第七章 秘書處 專門專業委員會
第二十九條 秘書處是本會常設的執行機構,負責具體落實律師代表大會、理事會和會長辦公會議的各項決議、決定,並承擔本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條 秘書處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若干名。秘書長由會長向理事會提名、經表決通過後聘任。副秘書長由秘書長提名,經會長辦公會議通過後聘任。
第三十一條 秘書長在會長的領導下負責秘書處工作;秘書長列席理事會議和會長辦公會議。
第三十二條 秘書處實行秘書長負責制。秘書長履行下列職責:
(一)主持秘書處日常工作;
(二)組織實施律師代表大會、理事會和會長辦公會議的各項決定和決議,擬定執行與落實的具體方案。
(三)擬定秘書處部門和崗位責任的設置方案;
(四)組織制定和落實秘書處各項規章管理制度;
(五)提請會長辦公會議聘任或解聘副秘書長、秘書處部門負責人及其他工作人員;
(六)完成理事會、會長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三條 本會設立若干專門、專業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為本會履行職責的專門工作機構;專業委員會,負責組織律師開展理論研討和業務交流。
本會可以在會員以外聘請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士擔任本會有關專門、專業委員會的顧問。
第三十四條 各專門委員會和專業委員會主任及委員的選任辦法和工作規則由理事會制定。
第八章 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
第三十五條 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是本會在本省根據需要派駐在各市、縣的工作機構。隸屬於本會,接受所在市、縣司法行政機關和海南省司法廳的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六條 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的名稱為「海南省律師協會某市、縣工作站」。工作站由站長、副站長及若干工作人員組成。
第三十七條 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履行以下工作職責:
(一)制定本會派駐市、縣工作站的年度工作計劃,並報本會理事會備案;
(二)協助本會維權委員會依法維護所在市、縣律師執業權利;
(三)協助本會紀律委員會做好投訴調查、處理等工作;
(四)根據需要組織所在市、縣律師培訓;
(五)宣傳所在市、縣律師工作;
(六)組織所在市、縣律師進行文體活動;
(七)開展與所在市、縣律師行業有關的其他活動;
(八)完成本會理事會布置的其他工作。
第九章 獎勵與處分
第三十八條 本會對模範履行會員義務並對律師事業和社會事業有突出貢獻的會員進行獎勵;對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執業紀律和律師行業規范的會員給予必要處分。
第三十九條 本會對會員獎勵、處分的辦法,由本會理事會具體制定。
第十章 經 費
第四十條 本會經費來源包括:
(一)會費;
(二)社會捐贈;
(三)會員贊助;
(四)本會舉辦的事業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四十一條 本會經費主要用於下列開支:
(一)向全國律師協會交納團體會費;
(二)工作和業務研討會議支出;
(三)執行機構的各項支出;
(四)律師國內和國際交流活動;
(五)律師輿論及宣傳;
(六)專門委員會、專業委員會活動;
(七)維護律師合法權益、獎懲會員;
(八)為會員提供學習資料、開展業務培訓和出版刊物;
(九)設立會員互助基金;
(十)會員福利事業和文體活動;
(十一)秘書處辦公經費及人員開支;
(十二)經理事會通過的其他必要支出。
第四十二條 會費按年度收繳;本會會費的收繳標准及管理辦法由理事會擬訂,律師代表大會通過後實施。報海南省司法廳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備案。
第四十三條 本會應加強對會費的管理,制定會費的預、決算方案,接受理事會監督。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四十四條 本章程由理事會負責解釋。
第四十五條 本章程由律師代表大會修改。
本章程的修改,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律師代表大會代表出席,並經出席會議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過。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所列二分之一、三分之二,不包括本數在內,其他所列數字,應含本數。
第四十七條 本章程自通過之日起施行,報海南省司法廳、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備案。
G. 海南經濟特區律師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律師依法執業,規范律師管理工作,維護法律服務秩序,優化營商環境,發揮律師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經濟特區從事律師執業以及與律師管理相關的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將律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和促進律師工作健康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指導、監督,並會同有關國家機關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對律師事務所的執業和管理活動實施年度檢查考核,建立健全對律師事務所負責人談話提醒制度和問責機制,督促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加強對本所律師執業活動的日常管理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服務機構及人員實行統一管理。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法律服務需求,科學編制律師行業發展規劃,實現律師行業的均衡發展和合理布局。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律師行業誠信管理,建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信用信息記錄和查詢制度,公開律師、律師事務所基本信息,並將律師、律師事務所獎懲、失信等信息記入誠信檔案。第七條律師應當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在執業中,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律師依法執業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律師依法執業的權利。第八條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參與信訪、調解、社區工作等其他公益性法律服務。
律師、律師事務所擔任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法律顧問、參與信訪接待和處理、參與調解等事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列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第九條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依法登記成立,為律師提供服務。
律師協會應當建立和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議事、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
律師協會對任何非法妨礙律師執業、侵犯律師合法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控告和檢舉。有關部門對律師協會的控告和檢舉應當受理,並函復律師協會。
對律師協會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其章程作出的錯誤決定,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可以責令其改正或者撤銷。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在執業中的違法、違反執業紀律和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投訴。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應當及時處理,並向投訴人反饋處理結果。第二章律師執業許可第十一條申請律師執業的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向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師執業申請登記表;
(二)律師資格證書或者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三)居民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四)律師協會出具的申請人實習考核合格的材料;
(五)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請人的證明。
申請特許律師執業,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律師執業申請材料之日起二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准予執業的決定。准予執業的,應當自決定之日起二個工作日內向申請人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並將相關信息通報律師執業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門;不準予執業的,應當通知申請人並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三條律師變更執業機構執業,應當向轉入的律師事務所所在地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受理部門應當對變更申請及提交的材料審核。不準予變更的,應當通知申請人並書面說明理由;准予變更的,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個工作日內為申請人換發律師執業證書。
H. 海南經濟特區律師執業條例(2011修訂)
第一條為保障律師在本經濟特區依法執業,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維護法律服務秩序,發揮律師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經濟特區從事律師執業以及與律師執業相關的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律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指導、監督,並會同有關國家機關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服務機構及人員實行統一管理。
未經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批準的法律服務機構及人員不得從事有償法律服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支持和配合律師行使執業權利。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對律師事務所負責人談話提醒制度和問責機制,督促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加強對本所律師執業活動的日常管理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對律師事務所的執業和管理活動實施年度檢查考核。考核實施細則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據國家相關規定製定。第五條律師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在執業中,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在執業中的違法、違反執業紀律和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控告和檢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應當及時處理,並向控告人和檢舉人反饋處理結果。第七條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參與信訪、調解、社區工作等其他公益性法律服務。第八條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在本經濟特區律師事務所實習滿1年並經考核合格的人員,或者通過考核取得律師執業資格的人員,可以在本經濟特區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法律規定不得兼任執業律師的人員除外。第九條申請律師執業的人員應當向所在地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律師執業申請登記表;
(二)律師資格證書或者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三)居民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四)律師協會出具的申請人實習考核合格的材料;
(五)律師事務所同意聘用意見。
申請特許律師執業,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第十條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律師執業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內作出初審意見,報送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請審核的律師執業申請材料之日起10日內予以審核,作出是否准予執業的決定。准予執業的,應當自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申請人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不準予執業的,應當自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一條律師變更執業機構執業,應當向轉入地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受理部門應當對變更申請及提交的材料出具審查意見,並連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准予變更的,審核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0日內為申請人換發律師執業證書;不準予變更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0日內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二條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可以由律師合夥設立、個人設立或者由國家出資設立。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經濟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社會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對律師事務所的設立實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鼓勵律師、律師事務所在欠發達地區設立律師事務所或者分所。第十三條設立律師事務所,由申請人向擬設立地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律師事務所名稱;
(三)律師事務所登記表;
(四)律師事務所章程;
(五)設立人的名單、簡歷,身份證、學歷證書、律師執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六)資產證明;
(七)住所證明。
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還應當提交合夥協議、選舉負責人的決議。
I. 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企業和個人捐助法律援助活動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第三條省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
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第四條省、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設立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和審查法律援助申請;
(二)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
(三)具體承擔對法律援助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
(四)指導和協調社會組織、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第六條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和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鼓勵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志願者活動。
鼓勵律師及其他法律專業人員自願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第八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請求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主張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九)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損害賠償的;
(十一)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項。第九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一條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
(三)經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證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擴大受援人的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申請人住所地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第十二條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訴訟代理;
(三)行政訴訟代理和行政復議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證代理、司法鑒定代理、執行代理;
(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J.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海口市法律援助辦法》的決定(2009)
一、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根據國家和海南省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二、第二條第一款修改為:「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公民提供的無償法律服務。」該條第二款修改為:「實施法律服務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社會組織指派的所屬人員為法律援助人員。」三、第五條修改為:「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不得拒絕承辦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四、第七條修改為:「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法律援助經費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經費實行財政專戶管理,由法律援助機構安排使用,專款專用,接受同級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五、第二章的標題修改為:「法律援助范圍和形式」。六、第八條修改為:「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 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損害賠償的;
「(八)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九)主張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一)市、區人民政府認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項。」七、第九條修改為第八條第二款:「公民在刑事訴訟中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依照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八、刪去第十條。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九條:「本辦法第八條所稱的經濟困難,是指公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
「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以海南省人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的數額為准。」十、刪去第十一條。十一、第十二條調整為第二十一條,修改為:「受援人在受援期間因經濟狀況改善,不再符合受援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終止法律援助。
「受援人違反法律援助協議,使協議難以繼續履行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終止法律援助。
「有其他依法應當終止法律援助情形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後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並書面告知受援人。」十二、第十三條調整為第十九條,該條第二款修改為:「受援人有證據證明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應當予以更換。」十三、第十四條調整為第十條,修改為:「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訴訟代理;
「(三)行政訴訟代理和行政復議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證代理、司法鑒定代理、執行代理;
「(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十四、第十五條調整為第十一條,修改為:「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的有關規定提出申請。」十五、刪去第十六條。十六、刪去第十七條。十七、第十八條調整為第十二條,修改為:「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戶籍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縣(市)、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頒發的《農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農村五保供養證書》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經濟困難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