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中心制定經濟困難標准
1. 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範本市的法律援助工作,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法律援助機構,是指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確定的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專門機構。第三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所在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對符合規定的各種法律援助事項提供經費保障。經費保障的具體辦法,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確定。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五條除《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外,經濟困難的公民還可以對下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
(一)在簽訂、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過程中受到損害,主張權利的;
(二)因工傷、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受到人身損害,主張權利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主張權利的;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第六條本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逐步擴大受援范圍,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權益。
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的標准,應當高於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數額。具體標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法律援助對象經濟困難的標准,應當向社會公開。
經濟困難證明由法律援助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經濟困難證明應當包括本人的勞動能力、就業狀況以及家庭成員、家庭月(年)人均收入、家庭財產等內容。第七條公民因見義勇為導致訴訟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
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第八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向義務人或者被請求人所在地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屬於本市高級或者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范圍的,應當向市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按照前款規定,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受理申請的,申請人應當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如果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公民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本市律師事務所以及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可以為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提供幫助。第九條訴訟或者仲裁法定時效即將屆滿,當事人需要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機構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及時進行審查,以確定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第十條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可以委託區、縣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區、縣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有特殊原因的,也可以移送市法律援助機構辦理。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發生受理爭議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指定受理。第十一條受援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如實陳述案件事實,提供有關證據材料,並協助辦案人員調查取證。第十二條受援人提出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實際情況的要求,經解釋仍堅持不合理要求,致使法律援助活動難以繼續進行的,經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審查同意,可以中止該項法律援助。
除《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受援人採取虛假陳述等欺騙手段獲得法律援助的,經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審查核實,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並視情追索其應承擔的法律服務費用。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辦案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及時向受援人通報法律援助案件的進展情況,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由於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人員的過錯給受援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賠償。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時,憑法律援助機構的證明,依法調查取證和查閱、調取、復印相關資料,本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予以協助,並免收或者減收相關費用。
2. 廣東省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公民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規范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和經濟困難的審查認定。第三條本規定所稱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申請人的家庭屬於低收入戶;
(二)申請人個人及家庭沒有本規定第七條規定的價值較大的資產。
前款所稱低收入戶,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按收入等級劃分的低收入戶。
低收入戶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統計年鑒公布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數據為准。縣(市、區)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未開展城鄉住戶調查的,按上一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執行。第四條下列申請人為符合本規定第三條規定的低收入戶條件:
(一)屬城鎮居民的,其個人及其家庭成員在申請日之前12個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城鎮居民低收入戶上一年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標准;
(二)屬農村居民的,其個人及其家庭成員在申請日之前12個月的人均純收入,低於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農村居民低收入戶上一年度的人均純收入標准。
前款所稱的家庭成員,是指申請人的配偶和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具有法定贍養關系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具有法定扶養關系的兄、弟、姐、妹,具有法定撫養關系的子女、養子女、繼子女、非婚生子女等。第五條下列各項應當計入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可支配收入或者純收入:
(一)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工資性收入;
(二)種植、養殖、個體經營等扣除成本後獲得的經營性凈收入;
(三)利息、股息與紅利、租金、知識產權等財產性收入;
(四)養老金或者離退休金、辭退金、人身傷害以外的賠償、保險、提取的住房公積金、征地補償等轉移性收入。第六條下列各項不計入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可支配收入或者純收入:
(一)優撫對象按規定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護理費;
(二)政府頒發的對特別貢獻人員的獎勵金、補貼金等;
(三)勞動模範退休後享受的榮譽津貼;
(四)工傷人員的護理費;
(五)因公(工)死亡人員及其家屬享受的一次性撫恤金、喪葬費;
(六)按規定由個人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統籌費;
(七)政府和社會給予貧困在校生的救助金、生活補貼和在校學生獲得的獎學金、助學貸款等;
(八)人身傷害賠償中各項賠償費用;
(九)政府和社會給予的臨時生活救助金;
(十)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不列入家庭收入項目的。第七條本規定第三條所稱的價值較大的資產包括:
(一)別墅、高檔住宅;
(二)有兩套以上的城鎮房產且已超過政府公布的當地人均居住面積;
(三)汽車(經營性運輸工具除外);
(四)足以按規定的最低法律服務價格購買其必需的法律服務的現金、儲蓄存款、有價證券、高檔消費品、收藏品等其他個人及家庭資產。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於每年上半年根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提供的統計數據,公布適用於各市、縣、區的城鎮居民低收入戶上一年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低收入戶上一年度的人均純收入。
最低法律服務價格以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省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公布的標准為准。第九條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視為經濟困難:
(一)享受五保戶、特困戶救濟待遇的;
(二)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其家庭被認定為「低收入困難家庭」的;
(四)因意外事件、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其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
(五)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
(六)被政府列為扶貧對象的;
(七)被工會組織認定為特困職工或者建立特困職工檔案的;
(八)被婦聯組織認定為單親特困母親家庭的;
(九)被殘聯組織認定為困難殘疾人家庭的;
(十)重度殘疾且無固定生活來源或者一戶多殘的;
(十一)因民事訴訟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且獲得批準的;
(十二)持經濟困難證明材料申請並獲得法律援助之日起,一年內再次申請法律援助的;
(十三)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應當視為經濟困難的。
前款所稱經濟困難證明,包括家庭成員證明和家庭經濟狀況證明,家庭經濟狀況證明包括家庭收入證明和家庭資產證明。
3. 關於法律援助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有關規定有哪些
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回難沒有聘答請律師的;2、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公訴案件的自訴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注意公民因經濟困難需要法律援助的,要提供經濟困難的證明。
4. 法律援助申請中的經濟困難如何認定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申請中的經濟困難認定首先需要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申請人經濟困難。
一、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人均收入符合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申請事項的對方當事人是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人的個人收入符合經濟困難標準的。
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依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第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申請人經濟困難:
一、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人均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申請事項的對方當事人是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人的個人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三、申請人持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真實有效的。因此,符合前述三種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申請人就能夠被認定為經濟困難人員。
5. 申請法律援助符合經濟困難的標準是哪些
1、犯罪嫌疑抄人在被偵查機關第襲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2、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公訴案件的自訴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注意公民因經濟困難需要法律援助的,要提供經濟困難的證明。
6. 法律援助中心收費標準是多少
法律援助是不收取費用的。法律援助是指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只要符合法律援助的申請條件,均可以作為法律援助的對象。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法律援助的申請條件:
1、申請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經濟困難應參照法律援助實施地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2、民事訴訟中,申請人對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等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3、刑事訴訟中,下列情形均可申請法律援助: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4、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5、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7. 深圳市法律援助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根據《法律援助條例》《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為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輔助性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為不符合無償法律援助條件但是符合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活動。第四條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並對法律援助機構及其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第五條設立市、區法律援助協調指導委員會,負責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協調指導委員會由司法行政、公安、人力資源保障等部門和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律師協會等社會團體組成。由市、區人民政府或者市、區人民政府委託司法行政部門召集。
法律援助協調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行政部門,負責處理委員會的日常事務。第六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正獨立、講求效率,對受援人體恤關懷,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援助服務。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本條例規定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安排並監督法律援助人員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第八條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依法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第九條行政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有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協助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第十條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第十一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由市、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范圍第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無償法律援助:
(一)符合本市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
(二)申請事項依法在本市審理或者處理;
(三)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第十三條經濟困難標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並發布。
經濟困難標准不得低於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第十四條人民法院依法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偵查機關被第一次訊問後或者自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即可申請法律援助,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前六個月平均月工資在本行政區域最低工資標准兩倍以下的勞動者,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無需提供經濟狀況證明,但是應當提供收入水平證明。第十五條對因情況緊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或者涉及人數較多的案件,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受理並先行指派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第十六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就法律援助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直接決定予以辦理。第三章申請與審查第十七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於區級受理機關辦理或者請求事項義務人是區級機關的,申請人應當向辦理機關或者義務人所在地的區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於市級受理機關辦理或者請求事項義務人是市級機關的,申請人應當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不服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裁定上訴的案件,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其他法律援助事項,申請人應當向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區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法律援助事項經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裁決或者人民法院裁判後,受援人要求繼續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向有受理權的法律援助機構另行申請。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區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將法律援助事項轉請市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一)因短時間內案件較多,區級法律援助機構不能及時辦理的;
(二)因案件情況疑難、復雜,區級法律援助機構難以獨立完成的。
當事人直接向市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且符合前款規定情形的,市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予以受理。
8. 福州市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獲得平等的法律保護,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福建省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是指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規定的公民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及依法成立的其他法律服務機構。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員和從事法律援助的志願者。第四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縣(市、區)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監督和檢查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等。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託司法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依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第七條鼓勵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或者專業特長的志願者,參加法律援助機構組織的法律援助工作。
對法律援助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或者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條件和形式第八條公民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且申請事項依法在本市審理或者處理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法律援助。第九條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標准,按照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不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確定。
因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發生糾紛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的標准按照申請人個人收入不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確定。第十條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請求刑事辯護或者刑事代理的;
(二)請求國家賠償的;
(三)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四)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五)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六)因勞動爭議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給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
(七)因交通、醫療、食品葯品安全、產品質量、環境污染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主張民事權益的;
(九)因實施見義勇為請求獎勵或者主張民事權益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第十一條法律援助採取以下形式:
(一)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刑事代理;
(三)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四)行政復議、勞動爭議仲裁代理及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公證證明;
(六)司法鑒定;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形式。第三章申請和受理第十二條申請法律援助,按照下列規定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一)屬於民事、行政案件的,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二)屬於刑事案件的,向承辦案件機關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三)屬於勞動仲裁、公證的,向有權處理的勞動仲裁機構、公證機構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四)屬於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的,向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事由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按照前款規定,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因法律援助事項的受理發生爭議的,由市法律援助機構指定。
市法律援助機構在必要時,可以指定縣(市、區)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事項,也可以要求縣(市、區)法律援助機構將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項移送市或者其他的法律援助機構。
9. 法律援助要填經濟收入,一般低於多少可以申請
法律援抄助要填經濟收襲入,一般低於多少可以申請
這個各地標準是不一樣的
比如滬司發法制[2006]13號文件,本市法律援助對象困難標准確定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5倍;
(二)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三)農民工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不再審查其經濟困難條件;
(四)公民因見義勇為導致訴訟或者仲裁需要法律援助的,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