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應急法律服務

應急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0-12-17 12:20:08

⑴ 應急聯動服務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城市應急聯動服務系統各項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根據關於城市應急聯動服務工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由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各聯動單位值班室、應急服務分隊組成。以市公安局110警務系統為依託成立市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全天24小時受理公眾緊急電話報警、求助、有關日常服務和效能投訴事項。
第三條應急聯動服務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民滿意為最高目標,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依法履行對外公布的服務范圍內事項的救助搶險、日常服務、效能投訴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第四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具有最高指揮調度權,在受理群眾電話後,有權對聯動單位應急分隊直接指揮,有權將有關情況通報至有管轄權的聯動單位,有權對聯動單位處理情況進行監督指導。
第五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各部門應當建立與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相銜接的工作運行機制,確保及時執行指令。
第六條建立健全應急聯動服務工作程序、內部管理、考核考評、通報檢查、獎懲等各項制度,確保應急聯動服務工作健康持續協調運行。
第七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和各聯動單位接受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檢查監督,不斷改進工作。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八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應當掌握和使用普通話,在受理電話時應當做到:
(一)態度和藹、用語文明。
(二)響鈴三聲必須接聽電話,接聽電話時主動說:「您好,這里是許昌市應急聯動110,我是××號值機員,請講。」
(三)向當事人問明案(事)件的主要情況及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如當事人情緒緊張,要設法緩解其情緒。
(四)按照統一的表格認真登記、存儲,做好接報、指揮、處理工作記錄,並立卷備查。
第九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應當及時下達出警指令,聯動單位和工作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發出的指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拖延救助時間,影響案(事)件的處置。
第十條凡屬於對外公布的聯動服務范圍內的緊急情況,聯動單位接到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下達的指令後,應當迅速前往現場開展處置工作。對其他非緊急救助,聯動單位接到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通報的情況後應當視情況盡快處理,並在處理結束後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重大復雜事項採取書面報告的形式。

第三章應急救助

第十一條應急聯動服務工作應急救助實行「一級受理、一級處理」的原則。
第十二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受理的應急救助范圍:
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社會治安秩序的群體性事件;自然災害、治安災害事故;其他需要公安機關處置的與違法犯罪有關的報警。
發生溺水、墜樓、自殺等狀況,需要緊急救助的;老人、兒童以及智障人員、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員走失,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幫助查找的;突發疾病需要立即救治的;道路、水上交通事故;地震、氣象緊急災害;公眾遇到危難,處於孤立無援狀況,需要立即救助的;涉及水、電、油、氣、熱等公共設施以及特種設備出現險情,威脅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財產安全和工作、學習、生活秩序,需要緊急處置的。
第十三條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接到救助事項後,需要公安部門先期處置的,要首先指定110民警趕往現場,同時向相關聯動部門下達救助指令。需要多個部門協同處置的,要同時向多個部門下達救助指令。各部門要協同作戰,發揮整體優勢。
第十四條對謊報緊急情況或者撥打騷擾電話的,由公安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查處。
第十五條各聯動單位應急力量到現場處理時,應當按規定著裝,配戴明顯的標識,攜帶必要的搶險裝備和設施。
第十六條各聯動單位應急力量到達現場後,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緊急情況妥善處置。處理結束後,應當及時將處理情況向應急聯動服務中心反饋,並做好處理記錄。
第十七條對正在發生的案(事)件,最先到達現場的人員不足以制止或者控制局面的,應當立即將案(事)件情況報告本單位值班室。需要聯動系統其他部門配合的,該單位應急力量現場處置人員或該單位值班室要及時向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報告。應急聯動服務系統指揮中心應當按照工作預案,迅速調集、指揮有關部門趕赴現場增援。

⑵ 什麼是應急產業

應急產業一般指為預防、處置突發事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形成的活動的集合。按類別內劃分,一是救援處置裝容備與技術,二是監測預警診斷設備與技術,三是預防防護產品與技術,四是應急教育培訓咨詢服務等。應急產業具有多行業交叉和服務公共安全的屬性,是新興產業。發展應急產業,有利於國家的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有利於基層的產業結構優化和社會和諧穩定,有利於企業的市場拓展和利潤增長,有利於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⑶ 法國的應急救援工作,主要由什麼民防和民事安全局承擔

法國的國家消防工作由內政部下屬的民防民事安全總局負責(以下簡稱民安總局)。下設民防辦、民安辦,行政管理辦公處,預防和民眾保護處,消防救援處,民防搶險組織處,及兩個中心 (接警處理中心和行動指揮中心)。其中民事安全辦公室主管消防救援工作,負責指導所有民事安全工作和法律修改工作;消防救援處負責滅火工作。
民安總局下設9個區域的災害救援指揮分中心,負責全國95個省的緊急大規模災害事故的調度指揮。民安總局除了防滅火救災工作外,還主管戰時民防工作和核電站安全工作,並負責消防隊伍的組織建設和消防法規的制定修改。法國的這一體制,是將全國的消防和各種災害的防救工作全部統管了起來。別看錶面上消防工作處於內政部民安總局內,但實際上它的作用和地位是很高的。
由於歷史原因,法國的消防隊伍存在著軍隊現役編制,政府職業編制和地方誌願編制三種情況,近年來還在醞釀成立地方合同制消防隊伍,以彌補志願消防隊伍的不足。
(一)軍隊現役消防部隊
全國軍隊現役消防人員共有20800多人(截止2001年),主要集中在巴黎和馬賽兩個市。其中巴黎有1萬人的現役消防部隊,馬賽有9000人的現役消防部隊,其他還有1800人的現役人員分布在全國4個急救行動支隊。
有意思的是,法國的民安總局和職業消防隊中,也有現役人員,只是人數不多。大多是因為缺少官員而由部隊支援過去的。現役消防隊受國防部和內政部雙重領導,晉升由軍方負責(包括軍官調動),業務由民安總局負責。
法國人年滿18歲都要當10個月的義務兵,表現好的又自願留下來的可轉為軍士。轉為軍士要簽合同,簽一次合同管5年,最多可簽5次合同,即干25年。每年從士兵改為軍士的比例一般是2%-3%,軍士可以干到45歲。消防部隊軍官大多數都是從軍士中提拔起來的。軍官服役年限,上尉以下52,少校54歲,中校56歲,上校57歲。
(二)政府職業消防隊
政府職業制隊伍大部分人員授予銜級(銜級標志與現役一樣,只是顏色不同,現役黃色,職業白色),其餘為文職。人員管理和人頭經費,均由當地政府負責。基層職業消防人員一般干到52歲,文職和授銜的指揮人員可干到60歲。
法國的政府職業消防隊原來是由市、鎮一級為單位的,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但是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交通運輸手段的不斷更新,各類災害的危險程度日趨嚴重,人們對安全意識的要求必然增強。因此,要求市、鎮一級消防機構來承擔各類救災任務,愈來愈顯得力不從心。
新的消防法在充分認識到這一嚴酷事實的基礎上,新設立了省級消防救援機構(簡稱SDIS)。對省級消防隊所使用的消防器材,以及消防隊隊員個人裝備的配置也作了重大的修改,補充了許多新的內容,制定了一系列標准。
新的消防法規定,省級消防機構受省長領導。設一個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分別來自省、市、鎮公立公益機構。任期為二年,其領導由選舉產生。省長可參加管理委員會工作的全過程,有權在緊急情況下召開全體會議。
(三)地方誌願消防隊
地方誌願隊伍是法國消防救援力量的基礎,大部分基層消防救援隊、站是由志願人員組成。法國法律規定,年滿18歲的公民必須服10個月的兵役,但到警察部門服役或當志願消防人員,也可同樣視為服兵役。志願消防隊、站的營房、車庫、訓練場地、車輛和個人裝備都與職業消防隊一樣。只是人員平時不在隊、站住,各干各的事,一旦有情況,由省消防救援大隊通過配給每個人的BP機呼叫,5分鍾內必須趕到隊、站迅速出動。
法國共有約20萬名志願消防隊員,他們在滅火戰斗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志願消防隊隊員的津貼很少,一般隊員的津貼是40法郎/小時,負責人是60法郎/小時。
前些年,志願消防隊制度出現了危機。其原因是加入的人數日趨減少及聘用的時間一再被延長。
新的消防法首先定了志願消防隊的重要作用及合法地位。規定作為一名志願消防隊員,其帶薪休假的天數,與他參加消防隊員的實際工作天數相同。至於社會津貼的計算和可享受的其他福利,由與其服務的年限聯系起來考慮。新消防法熱誠歡迎各界合格人士投身到消防戰線上來。隨著新消防法的實施,一旦成為志願消防隊的成員,其個人利益將會得到充分的保證。
(四)擬建中的合同制消防隊
新的消防法從目前三種消防力量面臨日益繁重的滅火救災任務考慮,提出了要求各省、市、鎮籌建預備役合同制消防隊的設想。這支隊伍必須參加消防公共安全,滅火救援救生的訓練。新消防法規定了預備役合同制消防隊員必須符合的條件、合同期限、及訓練方法等。由於是合同制性質,這種消防隊員與政府消防機構之間的關系實質上就是僱傭關系。
(五)法國的安全委員會
法國從中央到省、市、鎮四級行政機構,均成立了安全委員會(下稱安委會)。國家安委會由勞工、農業、機械裝備、衛生、教育、鐵道、電力、通訊、煤氣等全國性部門和一些大的公共場所的代表以及民安總局的人和巴黎總隊長等約20多人組成,由內政部長領導。委員會的成員每三年一換,由各部門選派。會議通常以內政部長名義召開,但往往是由民安總局局長主持。每月召開一次例會,研究處理各地報告上來的有關消防和教授工作的重大問題,提出修改法律的意見。如果遇有處理不了的事,提交內政部長解決。
省、市、鎮三級安委會一般由民安和警察、城建等部門組成,由省專員和市、鎮長領導。其主要職責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本區域內的安全情況,並提出意見。省安委會還負責建築審核。建築和設計單位首先向所在市鎮長提交申請,然後交省安委會審議。省安委會先提請由國家認可的私人建築審議公司按國家規范先行審核,合格後再開會研究。並報省專員最後審批。消防部門在安全檢查和建築防火審核方面只是配合協助安委會開展工作,不是具體負責部門。省專員和市鎮長是這方面工作的法定負責人。
(六)消防職業教育
法國的消防職業教育分三個層次:一是延續教育、二是學歷教育、三是上崗教育。延續教育即是大學畢業生進消防隊之前必須完成的專業教育,由法國高等消防學院來承擔。學歷教育則分布在巴黎、里昂等城市的5所消防學校來承擔,主要培養沒有學歷的部隊和專職消防隊的人員。而上崗教育由全國95個行政區的消防部門來完成,時間比較短(三個月左右)。
法國的職業消防官員和志願消防官員必須要通過每年1次的全國統一考試錄取和晉升。消防官員的最低銜級是中尉,中尉官員50%招考於現役消防士官,50%招考於社會上具備兩年專科學校文憑的人員。同樣,上尉官員的提升50%招考於消防隊的中尉,50%招考於社會上具備4年本科學歷和工程師職稱證書的人員。兩個50%的融合保證了基層消防官員構成的合理性,適應了科技應用不斷擴大和實戰的雙重需要。法國消防官員晉升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在一個銜級上工作一定的年限,不存在提前晉升情況,表現突出者可以授勛。對於職業消防員和志願消防員的銜級晉升,各省也要組織相應的考試,考試合格才能得到晉升。
(七)法國的防火工作
法國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採用省專員、市、鎮長負責制。在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築施工,審批和安全驗收,都要經過市長的簽字同意,對各企業的消防安全檢查和滅火實地演練也要經過省專員或市長的同意。
法國的法律規定,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是全國的安全宣傳教育日,由各省的消防救援指揮中心組織開展有關的活動。每個城市的市長也都要親自參加。
法國各私營業主對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他們認為必須自覺遵守消防安全規定,不按照消防規范進行相應的設計和防火管理是無法理解的。各公司制定了消防水源、消防重點部位和如何報警的制式掛圖,掛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各消防重點保衛單位的消防安全人員,對各種自動報警設施、各種消防固定滅火設施及機械防排煙設施都能夠熟練使用。各企業每年都要進行1次防火安全的自查,並將檢查情況形成書面報告報到市安全工作委員會。國家的法律對防火的設計規范進行了詳盡的規定,一些危險性較大和人員集中的場所還規定必須設置與消防救援指揮中心聯系的專線報警電話,以保證災害時迅速報警。
基層防火工作由省市兩級政府負責。防火檢查工作以聯合工作委員會名義進行,每次檢查都以工作組的形式出現,消防監督個人單方面檢查無效。檢查組由省議會代表、市長代表、警察代表、相關部門代表、防火員和建築師等組成,聯合檢查、共同簽字後方才有效。對列入一至五級的重點單位每兩年進行檢查一次,每次檢查後提出的問題要填寫檢查記錄表,並限期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後由單位自己向檢查人員報告,不必進行復查。消防部門也不直接進行處罰,而是由聯合檢查組發現問題後,由消防部門向省市長寫出報告,同時交一份給檢察院,由檢察院依法處理。停業整頓只能由省市長決定,其他任何人無權下令停業。
據了解,法國計劃今後將基層防火工作全部交給省、市政府,消防部門不再設專職防火員。這樣,防、滅火工作實質上就分開了。防火工作由各級安全委員會管理,滅火工作歸地方民安總局消防隊。
(八)滅火裝備和搶險救援
法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六位,其中消防產業的比重在西方各國中是首屈一指的。消防廠商每年都要推出一批滅火新裝備,其中最有名的是消防車輛和滅火劑。
法國北部的里爾市,針對本市機構和核電站保衛任務重的特點,加強配備了機場專用消防車、核輻射偵檢車、核輻射受害人員傷害程度檢測車、防輻射專用裝備等;貢比涅市、克雷伊市針對化工企業較多的特點,配備了大型的泡沫和沖洗器材裝備車;桑利市針對森林火災撲救任務繁重的實際,裝備了越野能力強的森林滅火專用車和大噸位水罐車。其他靠近河流、海岸的城市消防站都配有水上救生器材裝備車。此外,許多細微之處也體現了其技術裝備的合理性,值得我們借鑒。如他們使用的水槍、水炮設置了多種流量的控制檔位,可進行多種射流形式的變換;其反作用力小,可以由一名消防員靈活操作,他們使用的消防水帶介面要比我國國內的長,可以避免高壓供水時脫口現象的發生;水泵的功率較大,主戰車可同時出6支水槍;手持電台體積大、功率強,通信效果好,防水性能和抗震性能好。
法國為撲救森林火災和其他緊急救援的需要,在全國統一建立了20個直升機基地和一個撲救森林火災的專用飛機基地,由民安總局直接指揮。法國民安隊伍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威信不斷提高,深受政府的重視和人民的愛戴。每年法國國慶閱兵式消防隊與其他軍隊一樣參加,並有一個徒步方隊和一個特種消防車方隊。
每當例行的總統授勛儀式舉行時,消防部隊總有成員列在其中。有時別的部隊沒有受勛者,法國總統就單獨給消防官兵授勛。法國內政部長雖然管理著治安等重大社會任務,但對消防工作十分重視,每年都要親自主持幾次民安會議來討論消防工作,由此可見法國消防部隊的地位非同一般。
參考資料: http://www.88xf.net/article_show.asp?id=7&class1_id=5

⑷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應急辦法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

⑸ 怎樣處理應急突發事件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共性特徵,提出如下應急處置機制。

(1)發現與報告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現場人員在進行先期處置的同時,迅速向相應工作組報告。

●工作組人員接到報告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判定事件程度及是否需要社會救助,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進行相應處置,並立即向領導小組報告。

●根據事故的態勢和程度,工作組按照領導小組指示,在事發8小時內向上級或地區主管部門報告,聯系社會救助。

(2)先期處置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的有關部門在報告同時,應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若事態無法控制,有關部門應立即組織現場人員進行疏散,同時開展現場救援和現場保護。

●涉及到人員傷病時,應立即聯系急救部門。

(3)應急響應

●對於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突發事件,相應工作組要及時啟動相關預案,在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或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組織開展現場處置工作。

●需要多個相關工作組或部門配合時,由主管該突發事件的工作組牽頭,其他工作組或部門予以協助,共同參與處置。

●各部門組織人員疏散,協助社會救助機構開展救助。涉及到有人員傷病時,協助急救部門進行救助。

(4)應急結束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後,由工作組報請領導小組批准後宣布應急預案終止,並做好現場收尾工作,寫出情況報告。

⑹ 危險化學品應急咨詢服務協議必須簽訂嗎

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要與供應商簽定合同,各地執行政策情況不同,有的地方就不與供應商簽訂安全協議,法律法規上面沒有規定。

⑺ 國家公共突發事件處理應急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第三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設立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組成,國務院主管領導人擔任總指揮,負責對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第四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擔任總指揮,負責領導、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突發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第五條 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第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防治突發事件相關科學研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流行病學調查、傳染源隔離、醫療救護、現場處置、監督檢查、監測檢驗、衛生防護等有關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國家對邊遠貧困地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給予財政支持。

第七條 國家鼓勵、支持開展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反應處理有關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八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嚴格的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理責任制,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療衛生人員,給予適當補助和保健津貼;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第二章 預防與應急准備

第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類指導、快速反應的要求,制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請國務院批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第十一條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突發事件的監測與預警;

(三)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四)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技術和監測機構及其任務;

(五)突發事件的分級和應急處理工作方案;

(六)突發事件預防、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第十二條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

第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好傳染病預防和其他公共衛生工作,防範突發事件的發生。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對公眾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專門教育,增強全社會對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

第十四條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事件預防控制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定機構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第十五條 監測與預警工作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別,制定監測計劃,科學分析、綜合評價監測數據。對早期發現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報告程序和時限及時報告。

第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保證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儲備。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路的建設,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葯物、技術、設備和人員,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設置與傳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或者指定具備傳染病防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傳染病防治任務。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定期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

第三章 報告與信息發布

第十九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規范,建立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系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四)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第二十條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第二十二條 接到報告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報告的同時,應當立即組織力量對報告事項調查核實、確證,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調查情況。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

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接到通報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應當及時通知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已經發生或者發現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公布統一的突發事件報告、舉報電話。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舉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的情況。接到報告、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立即組織對突發事件隱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理。

對舉報突發事件有功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獎勵。

第二十五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的信息。必要時,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信息。

信息發布應當及時、准確、全面。

第四章 應急處理

第二十六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類型,提出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建議。

第二十七條 在全國范圍內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啟動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並向國務院報告。

第二十八條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省、自治區、直轄市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第二十九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負責突發事件的技術調查、確證、處置、控制和評價工作。

第三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根據危害程度、流行強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及時宣布為法定傳染病;宣布為甲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決定。

第三十一條 應急預案啟動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做好應急處理准備,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應急預案啟動後,突發事件發生地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採取有關的控制措施。

醫療衛生機構、監測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應當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相互配合、協作,集中力量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葯品、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證及時運送。

第三十三條 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有權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以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第三十四條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可以對食物和水源採取控制措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突發事件現場等採取控制措施,宣傳突發事件防治知識,及時對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損害的人群採取應急接種、預防性投葯、群體防護等措施。

第三十五條 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預案的規定,採取衛生防護措施,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有權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對地方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第三十七條 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盡快組織力量制定相關的技術標准、規范和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條 交通工具上發現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採取應急控制措施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其負責人應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點,並向交通工具的營運單位報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點和營運單位應當立即向交通工具營運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採取相應的醫學處置措施。

交通工具上的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由交通工具停靠點的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取控制措施。

涉及國境口岸和入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貨物、集裝箱、行李、郵包等需要採取傳染病應急控制措施的,依照國境衛生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

醫療衛生機構內應當採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採取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

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立即對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需要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團結協作,群防群治,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居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第四十一條 對傳染病暴發、流行區域內流動人口,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預防工作,落實有關衛生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需要治療和轉診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資金,保障因突發事件致病、致殘的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四條 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構採取醫學措施時應當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對突發事件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完成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要的設施、設備、葯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運輸和儲備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調查不予配合,或者採取其他方式阻礙、干涉調查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突發事件調查、控制、醫療救治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拒不履行應急處理職責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紀律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的;

(二)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及時採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突發事件監測職責的;

(四)拒絕接診病人的;

(五)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

第五十一條 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阻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進入突發事件現場,或者不配合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的,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在突發事件發生期間,散布謠言、哄抬物價、欺騙消費者,擾亂社會秩序、市場秩序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軍隊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⑻ 法律服務保險注冊商標屬於哪一類

法律服務保險屬於商標分類第36類3601群組;
經統計,注冊法律服務保險的商標達62件。
注冊時怎樣選擇其他小項類:
1.選擇注冊(因信用卡丟失而產生的通訊費(電話、傳真、信件)及文件補發費的保險,群組號:3601)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2.選擇注冊(向顧客提供他人信用資料(金融信息),群組號:3602)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3.選擇注冊(收入保障保險,群組號:3601)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4.選擇注冊(債務咨詢(金融),群組號:3602)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5.選擇注冊(應急援助貸款,群組號:3602)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6.選擇注冊(寵物保險,群組號:3601)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7.選擇注冊(保險,群組號:3601)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8.選擇注冊(提供支付酒店費用的金融服務,群組號:3602)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9.選擇注冊(物品購買後價格下降保險,群組號:3601)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10.選擇注冊(身份證被盜保險,群組號:3601)類別的商標有2件,注冊佔比率達3.23%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與救授規定了哪些制度

問:為什麼要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

答: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較多的國家。各種突發事件的頻繁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許多應急管理制度。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對法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我國目前已經制定涉及突發事件應對的法律35件、行政法規37件、部門規章55件,有關文件111件。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有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初步建立。同時,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應對突發事件的責任不夠明確,統一、協調、靈敏的應對體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行政機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夠強,危機意識不夠高,依法可以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不夠充分、有力。三是,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制度、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一些突發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預防,有的突發事件引起的社會危害未能及時得到控制。四是,社會廣泛參與應對工作的機制還不夠健全,公眾的自救與互救能力不夠強、危機意識有待提高。為了提高社會各方面依法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時有效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迫切需要在認真總結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經驗教訓、借鑒其他國家成功做法的基礎上,根據憲法制定一部規范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共同行為的法律。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提高依法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客觀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問: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體現了什麼樣的基本思路?

答:一是,重在預防,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從制度上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及時消除風險隱患。突發事件的演變一般都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從本質上看是可控的,只要措施得力、應對有方,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突發事件應對法把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發生,作為立法的重要目的和出發點,對突發事件的預防、應急准備、監測、預警等制度作了詳細規定。

二是,既授予政府充分的應急權力,又對其權力行使進行規范。突發事件往往嚴重威脅、危害社會的整體利益。為了及時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需要賦予政府必要的處置權力,堅持效率優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以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協調指揮各種社會力量。因此,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了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可以採取的各種必要措施。同時,為了防止權力濫用,把應對突發事件的代價降到最低限度,突發事件應對法在對突發事件進行分類、分級、分期的基礎上,明確了權力行使的規則和程序。

三是,對公民權利的限制和保護相統一。突發事件往往具有社會危害性,政府固然負有統一領導、組織處置突發事件應對的主要職責,同時社會公眾也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不僅需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積極參與有關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還需要其履行特定義務。因此,突發事件應對法對有關單位和個人在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准備、監測和預警、應急處置和救援等方面服從指揮、提供協助、給予配合、必要時採取先行處置措施的法定義務做出了規定。同時,為了保護公民的權利,突發事件應對法確立了比例原則,並規定了徵用補償等制度。

四是,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的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實行統一的領導體制,整合各種力量,是提高突發事件處置工作效率的根本舉措。借鑒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

⑽ 大興區司法局的法律援助

為了及時、高效、妥善處置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最大限度地維護貧困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經局黨組研究決定,特製定法律援助工作應急預案。
一、組織領導
成立區法律援助工作應急領導小組,下設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領導小組組長由司法局焦守強局長擔任,副組長由主管法律援助工作的領導袁小平同志擔任,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由區法律援助中心和區司法局法援指導科兩個部門組成,法律援助中心負責人劉愛軍任辦公室主任,法援指導負責人張靜芬任副主任,各鎮、街道以及社會團體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長為成員。
二、應急工作體系及工作職責
按照整合資源、發揮優勢、方便快捷的原則,建立以區法律援助應急領導小組為龍頭,以區法律援助中心和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為支撐,以社會團體法律援助工作站為補充,以村(社區)法律服務室為基礎,以社會律師和公職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為承辦案件主體的法律援助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法律援助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各負其責,互相配合。具體職責:
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主要負責法律援助應急工作的組織實施。第一時間審批、指派突發法律援助案件;負責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的督辦;召集法律援助應急領導小組會議;協調解決法律援助突發事件。
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以及工作人員負責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的咨詢接待和受理,妥善處理事件,第一時間向應急辦公室報告。
法律援助公職律師、轄區各律師所律師及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負責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的承辦工作。
三、 運行機制
法律援助突發應急案件處置工作在法律援助工作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由應急辦公室根據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上報的情況,按照「先急後緩、統一協調、及時指派、審報結合」的原則,快速處置。特別重大的突發法律援助案件由應急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會商,統一協調解決。
四、應急處置辦法
(一)及時報告:法律援助中心及各鎮(街道)、社團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村(社區)法律服務室的工作人員和律師所、法律服務所在日常接待工作中,遇有突發法律援助事件發生或5人以上重大疑難的群體法律援助案件,應當在第一時間內向區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報告,從知悉突發事件到上報,時間最遲不得超過30分鍾。
(二)快速處理:法律援助工作應急辦公室在接到報告後,應在第一時間指派律師事務所或法律服務所承辦,做到當天受理、當天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人員當天介入,對於重大或疑難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應急辦公室立即上報領導小組,並視情召集承辦案件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其所在法律服務機構負責人集體討論,確定辦案思路,協調有關部門解決。
(三)反饋信息:在辦理應急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承辦律師與應急辦公室及時互通情況,對辦理中出現的重要情況及時溝通,法律援助突發事件承辦結果應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
(四)落實督辦:法律援助應急辦公室明確一名工作人員對指派的法律援助突發案件進行督辦,對突發事件處理結果應及時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大興區司法局
2008年5月5日

熱點內容
不滿14歲犯法受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9 15:10:59 瀏覽:316
國本立法 發布:2024-12-29 14:45:54 瀏覽:580
俄羅斯立法機構 發布:2024-12-29 14:45:50 瀏覽:371
訴訟法司法考試講義 發布:2024-12-29 14:44:22 瀏覽:432
建築公司項目部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9 14:42:37 瀏覽:999
法官類小說 發布:2024-12-29 14:41:49 瀏覽:376
建設法治政府的主要途徑 發布:2024-12-29 14:39:09 瀏覽:594
法院人民調解程序 發布:2024-12-29 14:27:38 瀏覽:687
原勞動法關於病假工資規定 發布:2024-12-29 14:22:08 瀏覽:660
律師深化改革 發布:2024-12-29 14:20:33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