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解說詞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解說詞

發布時間: 2022-09-23 04:10:48

㈠ 光明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幹嘛的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為老百姓提供標准化、精準化、便捷化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統籌司法行政各項服務職能部門。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職能:

1、擔任法律顧問

2、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

3、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4、主持調解糾紛、經濟、勞動爭議、生產經營性糾紛及具有財產利益性質的民間糾紛;5、解答法律咨詢

6、代寫法律事務文書。

7、協助辦理公證。

8、協助司法助理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



自2022年2月10日起,光明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服務大廳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如下:

一、進入光明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服務大廳的人員,除查驗健康碼及行程碼,落實體溫檢測、全程佩戴口罩等措施外,需提供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對來自中、高風險區域所在地區的人員,防控措施按照省、市疫情防控有關安排執行。健康碼顯示紅碼或黃碼、體溫檢測異常的人員,不得進入大廳。

二、來訪群眾應自覺遵守、維護來訪秩序,服從工作人員引導,嚴格保持一米線安全距離排隊辦理申辦事項,業務辦理完畢後離開服務廳,不逗留、不聚集。不得在來訪接待場所周圍聚集。集體來訪的,可選派一名代表進入來訪接待場所反映問題。

㈡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幹嘛的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其任務是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活動,並進行相關的管理、培訓、服務等,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和指導。

通過協助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對各職能部門以及鎮(街道)法律服務資源整合功能,實現對鄉鎮(街道)法律服務力量統一調派,優化法律服務資源配置。

工作職責

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服務,法律咨詢公證服務、法治宣傳;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指引尋求律師、基層法律服務等服務事項,對法律服務事項辦理情況進行跟蹤服務。指引人民調解服務,解答相關咨詢,組織協解重大的、跨區域的矛盾糾紛。受理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務工作投訴、意見建議。

㈢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公共法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需求而組織提供的法律服務、服務保障措施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事項。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便利、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服務資源,促進資源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獲取、監督、評價公共法律服務和對公共法律服務提出建議的權利。第六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宣傳,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章管理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統籌指導,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管轄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推進,會同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標准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各項制度和措施;

(二)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流程;

(四)監督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

(五)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六)與公共法律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做好立項審批、經費保障、服務運行、隊伍建設等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十條人民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三章服務提供第十一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居)民委員會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實體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以及網路平台。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建設情況,組織編制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服務指南,明確各類各級平台提供的服務事項、承辦機構、辦事流程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編制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等服務;

(二)公證、仲裁、司法鑒定、律師等法律服務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關業務咨詢,引導相關服務;

(四)具備條件的,提供監所遠程視頻探視等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第十四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律咨詢服務;

(二)引導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

(三)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告知社區矯正政策以及救助幫扶途徑等;

(四)組織協調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顧問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

㈣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包含的內容

法律分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具體包括:一是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均衡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加強欠發達地區公共法律服務建設,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權益。二是促進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專業化,積極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黨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促進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國家重大經貿活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提供法律服務。三是創新公共法律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健全管理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四是加大保障力度,推進制度建設,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經費保障,加強科技保障。五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加強督查指導,注重宣傳引導。

法律依據:《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第一條 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推進全面依法治省進程,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法律服務活動,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為滿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

㈤ 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務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提升城市軟實力,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平台建設、服務提供與促進,以及相關保障、監督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為滿足各類主體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居(村)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多元化專業化公共法律服務。第三條(基本原則)

本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建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整合優化各類法律服務資源,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促進共建共享,提升服務效能。第四條(政府職責)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法治政府建設規劃,制定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第五條(部門職責)

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協調推進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指導、監督、管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提供,並對有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教育、文化旅遊、農業農村、民政、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六條(街鎮、居村責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為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

居(村)民委員會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指導下,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七條(群團組織責任)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等群團組織結合各自職責,做好聯系、服務對象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行業協會責任)

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行業協會應當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組織、指導和監督本行業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開展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第九條(社會參與)

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法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公益法律服務。鼓勵和支持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公益宣傳,介紹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獲取渠道,提高社會公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第十條(平台范圍)

本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網路平台、熱線平台,推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第十一條(實體平台)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包括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以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務場所。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應當設置清晰醒目的統一標識,方便社會公眾獲取公共法律服務。第十二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建設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

(二)法律咨詢服務;

(三)法律援助服務;

(四)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信息查詢;

(五)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有條件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律師遠程視頻會見服務。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

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與居民、村民相關的法治宣傳教育;

(二)家事、侵權、債務、相鄰關系、物業管理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咨詢服務;

(三)人民調解服務;

(四)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區司法行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結合實際需要,在樓宇、園區等區域內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場所,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

㈥ 廈門經濟特區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遵循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廈門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提供的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第三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各類法律服務資源。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政策銜接、財政保障、平台建設等工作。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制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明確公共法律服務項目種類、服務內容、服務提供方式、服務提供主體等,並向社會公布。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更新調整。第六條司法行政部門牽頭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關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農業農村、信訪、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綜合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各部門、各平台之間功能互通、信息共享、高效聯動。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大數據的開發與運用,預測法律服務需求發展趨勢和社會矛盾風險,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第八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等協會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村(居)民委員會按照規定做好相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九條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途徑的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第十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數量、環境條件以及公共法律服務發展的需要,合理確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布局和規模。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第十一條實體平台是指市、區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及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鎮(街)、村(居)設置的集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場所。第十二條實體平台應當配備辦公用房和服務場地,依託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等現有資源建設,有條件的也可以獨立設置。

服務場地應當按照相應標准設置,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標識統一的要求,方便社會公眾獲取信息、尋求幫助,完善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第十三條實體平台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按照職責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律事務辦理指引等服務。

實體平台可以引入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專業調解等服務,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各類別公共法律服務集中進駐,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務。第十四條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由市司法行政部門統一建設和管理,提供法律咨詢、信息查詢、法律事務辦理指引等服務。第十五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制定本市公共法律服務指導標准,明確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的服務范圍、辦事指南。第十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推進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相互貫通,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第十七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與政府公共服務、訴訟服務、檢察服務、緊急求助等公共服務熱線建立協作聯動機制,提升協同處理能力。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時,對屬於相關單位辦理事項的,應當及時引導或者轉送並告知服務對象。接受轉送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辦理並向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反饋情況。第三章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第十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增加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推動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普惠、均衡發展。

㈦ 公共法律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三十條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應當加強資源整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充分發揮統籌服務功能,為公眾提供書報閱讀、影視觀賞、戲曲表演、普法教育、藝術普及、科學普及、廣播播送、互聯網上網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並根據其功能特點,因地制宜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㈧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決定

一、公共法律服務應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堅持改革創新、統籌協調。二、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法律顧問、調解、仲裁、司法鑒定、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等方面。三、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由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充分發揮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農業農村、信訪等部門職能作用,在規劃編制、政策銜接、標准制定實施、服務運行、財政保障等方面加強整體設計、協調推進。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評體系,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省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服務站、服務室等實體平台和熱線、網路平台建設納入全省重大建設項目。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

(一)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市、縣、鄉、村四級實體平台建設。加強以司法所為依託的鄉鎮和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規范化建設,配備獨立的辦公用房、業務場所和不少於三名的工作人員,轄區人口較多的鄉鎮和街道,可以適當增加工作人員;

(二)加強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建設。統籌建設和集中運營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實現與12345政務服務、12368訴訟服務、12309檢察服務等公共服務熱線平台聯動;

(三)加強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和信息化建設。將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納入一體化政務平台統籌建設,實現與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和其他省級公共服務平台互聯互通。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法治宣傳教育、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政府法律顧問、法律風險評估、法律問題專家論證、法治人才培養、法律服務志願者招募以及仲裁、公證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等政府購買力度,並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負責統籌整合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服務資源,依託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提供下列服務項目: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免費服務;

(二)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公證、司法鑒定、法律顧問等有償服務;

(三)具備條件的,提供仲裁、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監所遠程視頻探視等拓展服務。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將下列事項納入財政預算統籌保障:

(一)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經費;

(二)廣場、公園等法治文化宣傳陣地和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基地建設經費;

(三)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路平台駐場法律服務人員補貼費用;

(四)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路平台,公共法律服務自助終端、移動端和APP等建設運營的專項經費保障。

省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機制,將涉及省人民政府支持的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等必要經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統籌保障,統籌利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等資金渠道,加強公共法律服務經費保障,並對欠發達地區予以傾斜。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落實下列補貼經費:

(一)人民調解以案定補、專職人民調解員聘用等人民調解補貼經費;

(二)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值班等法律援助補貼經費;

(三)村(居)法律顧問服務、律師駐點服務等律師服務所必需的補貼經費;

(四)司法鑒定必需的工作經費。十、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和信訪部門應當針對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申訴和再審律師代理、公證參與司法輔助、司法鑒定管理與辦案銜接、律師參與信訪等工作,在業務銜接、場所提供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