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葛朗台律師

葛朗台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9-24 20:36:57

Ⅰ 歐也妮葛朗台中的歐也妮最後和誰結婚了

歐也妮被查理無情的行為嚇呆了,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刺激。最後,她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初級裁判所所長特·篷風,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因篷風只為了錢才追求她,她可以把錢給他,而情感上則讓她自由。幾年後,特·篷風當了法院院長。可是當他當選為索漠城議員的第八天,他死了。歐也妮三十三歲守了寡,她用一百五十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著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挾著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Ⅱ 歐也妮·葛朗台是哪個國家的哪個作家寫的

(法) 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 Balzac· Honore de/Honore de Balzac (1799.5.20-1850)
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

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於法國中部的圖爾城。15歲隨父母遷居巴黎。17歲入法科學校就讀,課余曾先後在律師事務所和公證人事務所當差,同時旁聽巴黎大學的文學講座,獲文學學士銜。20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以筆名發表過許多不成功的劇本和小說。為維持生計,1825-1828年期間先後從事出版業和印刷業,皆告失敗,負債累累。經過探索和磨煉,巴爾扎克走上現實主義文學創作道路。18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學界的地位。183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驢皮記》為他贏得聲譽,成為法國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設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啟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總名定為《人間喜劇》並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宣稱要做社會歷史的「書記」;認為社會環境陶冶人,因此應著力於「人物和他們的思想的物質表現」;要求作傢具有「透視力」和「想像力」;注重對地理環境和人物形體的確切描寫。從1829-1849年,巴爾扎克為《人間喜劇》寫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隨筆等,分為《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個部分。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頭》(1834)、《幻滅》(1837-1843)、《農民》(1845)、《貝姨》(1846)等。

他碩大無朋的腦袋,裝滿了對這個罪惡世界的悲憤,他魁梧健壯的身體,洋溢著對生活的痛苦與歡樂,他的代表作《人間喜劇》揭露了人性中的種種醜陋,他的獨具個性的幻想與寫作,為世界文學史上建立了一座豐碑。<----傳記-文學界-法國《巴爾扎克》

通過《人間喜劇》,巴爾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他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輓歌」,「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恩格斯

Ⅲ 葛朗台作家故事

……沒太看懂 是作者的故事嗎?作者是巴爾扎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於法國中部的圖爾城。15歲隨父母遷居巴黎。17歲入法科學校就讀,課余曾先後在律師事務所和公證人事務所當差,同時旁聽巴黎大學的文學講座,獲文學學士銜。20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以筆名發表過許多不成功的劇本和小說。為維持生計,1825-1828年期間先後從事出版業和印刷業,皆告失敗,負債累累。經過探索和磨煉,巴爾扎克走上現實主義文學創作道路。18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學界的地位。183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驢皮記》為他贏得聲譽,成為法國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設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啟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總名定為《人間喜劇》並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宣稱要做社會歷史的「書記」;認為社會環境陶冶人,因此應著力於「人物和他們的思想的物質表現」;要求作傢具有「透視力」和「想像力」;注重對地理環境和人物形體的確切描寫。從1829-1849年,巴爾扎克為《人間喜劇》寫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隨筆等,分為《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個部分。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頭》(1834)、《幻滅》(1837-1843)、《農民》(1845)、《貝姨》(1846)等。 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在他二十餘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在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兩千四百多個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給後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珍品.人們不禁要問,巴爾扎克是怎樣利用這樣短暫的時間來創作這么多的世界名著的呢?巴爾扎克有個創作時間表:從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說在椅子上坐十二個小時,專心修改稿件和寫作。然後,從中午到下午四點閱讀各種報刊雜志,五點用餐,五點半才上床睡覺,到半夜又起床繼續工作.法國一位傳記作家介紹時說:「每三天巴爾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裝滿一次,並且得用掉十個筆頭。」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早年
出生 1799.5.20 寄養 1803-1807 效區列蓋公寓 小學 1807-1813 旺多姆教會學校 中學 1814-1815 黎畢德拉學校 大學 1815-1819 巴黎法律專科學校
青年
初試文學 1819-1825 流行小說寫作 從事實業 1825-1828 從事實業,負債累累 文壇新秀 1828-1835 日漸成熟,形成自己風格
晚年
文壇宿將 1835-1850 創作高潮 文學家協會委員時期:1839-1850 巴爾扎克的父親是個農民,為人善變,1789年資產階級大革命時代巧妙鑽營,當上了圖爾師的軍需官,最後混跡銀行界,家庭逐漸興旺起來。 1797年年近50歲的老巴爾扎克娶了年方18歲的銀行家的女兒,這就是巴爾扎克的母親--薩朗比埃。 巴爾扎克雖然是長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溫暖,出生不久便被送到圖爾近郊,由一個憲兵的妻子撫養,幾乎被家人遺忘。稍大一些便被送到旺多姆教會學校寄讀,過著極其嚴格的幽禁生活,學習的制度古板而嚴肅,教師冷漠而殘酷,回到家以後得不到父母的寵愛,有的是接連不斷的白眼和呵斥。巴爾扎克對母親先是害怕,後是冷淡,最後發展到憎恨,他說:"我從來沒有母親,她實在太可怕了。" 巴爾扎克決意到書籍的王國里去尋找他的樂趣。他說:"只有讀書才能維持我的頭腦活著。"1813年巴爾扎克帶著狂歡後的倦怠離開這所學校,於1814年隨父母遷往巴黎。在巴黎,巴爾扎克以超人的忍耐力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了學業,並順利進入大學學習法律。在校期間,去律師事務所當文書。這使他認識到巴黎是可怕的魔窟,了解到很多為法律治不了的萬惡之事,也看到了資本主義法律的虛偽,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在巴黎的聖安東郊區,萊特居耶爾街9號五層樓的一間閣樓是巴爾扎克獻身文學的起點。1820年《克倫威爾》創作的失敗,使他的生計受到了影響,父母也向他發出最後的通牒。為了生存,他決定與"魔鬼"訂立契約,"賣文"為生,發表了許多"日常消費"的浪漫小說,這些小說光怪陸離,雜亂無章,粗製濫造,平庸無奇,但發表時用了筆名。 1825年他又異想天開,與一位出版商合作,出版古典作品,謀求利益,結果欠債達萬余法郎。為了還債,相繼經營印刷廠、鑄字廠,結果是債台高築,沉重的債務令他年輕的夢幻成為永遠,但是商人丟失的無非是錢財,作為文學家,獲得了無比豐厚的創作素材。 1829年3月《朱安黨人》的問世,標志著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的誕生。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這是他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的第一部成功作品。作品無論從結構、表現技巧以及軍事細節方面都顯示出偉大小說家的才華,為巴爾扎克向現實主義道路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1830年到1832年,作為文壇新秀,他接連創作了17個中短篇小說,顯示出驚人的創作速度與才華。以後的歲月,佳作迭出,特別是《高老頭》、《歐也妮 葛郎台》以及《幻滅》的發表。巴爾扎克以其對現實觀察之仔細,對社會本質揭露之深刻,塑造人物形象之生動,藝術手法之高超,使他無可爭議地列入世界文學史一流作家之林。 二十年內他出版了九十幾部作品,每部作品都經過反復的修改,排一次版,校樣要換十幾次。只有具有和他的天才一樣強壯的體制才幹得了這樣多的工作。巴爾扎剋死的時候正五十歲,是由於夜裡工作,熬夜不得不喝過量的咖啡,而患血熱症死的。
[編輯本段]作品一覽
《舒昂黨人》 《高布賽克》 《蘇鎮舞會》 《家族復仇》 《夏倍上校》 《圖爾的本堂神甫》 《十三人的故事》 《歐也妮·葛朗台》 《高老頭》 《長壽葯水》 《驢皮記》 《絕對的探求》 《古玩陳列室》 《賽查·皮羅托盛衰記》 《扭沁根銀行》 《公務員》 《攪水女人》 《幻滅》 《煙花女榮枯記》 《貝姨》 《邦斯舅舅》 《農民》 《老姑娘》 《比哀蘭特》 《阿爾西的議員》 《夏娃的女兒》 《幽谷百合》 《改邪歸正的梅莫特》 《三十歲的女人》 《薩拉金》 《紅房子旅館》 《沙漠里的愛情》 《無神論者望彌撒》 《岡巴拉》 <紅色旅館>
[編輯本段]個人名言
時間是人的財富、全部財富,正如時間是國家的財富一樣,因為任何財富都是時間與行動化合之後的成果。---巴爾扎克 一花凋零, 荒蕪不了整個春天 --- 巴爾扎克 想升高,有兩樣東西,那就是必須作鷹,或者作爬行動物。 --- 巴爾扎克 偉大的人物都是走過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榮的高峰……。 --- 巴爾扎克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乾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 巴爾扎克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 --- 巴爾扎克 直爽最能得人心。 --- 巴爾扎克 誠實,像我們所有的節操一樣,應當分成消極的與積極的兩類。消極的誠實便是西卜女人那一種,在沒有發財的機會時,她是誠實的。積極的誠實是每天受著誘惑而毫不動心的,例如收帳員的誠實。 --- 巴爾扎克 痛苦也有它的庄嚴,能夠使俗人脫胎換骨。要做到這一步,只要做人真實就行。 --- 巴爾扎克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 巴爾扎克 真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決不矜持。 --- 巴爾扎克 一個人只要行為高尚,不管怎樣無知也會得到原諒的。 --- 巴爾扎克 不曾犯過錯誤的青年既不原諒別人的過失,同時當作別人也有崇高的信仰。我們必須有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才能理會拉斐爾的名言:所謂了解是彼此的程度相等。 --- 巴爾扎克 愛情是回憶的寶庫。 --- 巴爾扎克 家庭將永遠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權力和法律的作用是在這兒開始的。 --- 巴爾扎克 婚姻產生人生,愛情產生快樂,快樂消滅了,婚姻依舊存在,且誕生了比男女結合更可寶貴的價值。故欲獲得美滿的婚姻,只需具有那種對於人類的缺點加以寬恕的友誼便夠。 --- 巴爾扎克 婚姻的幸福並不完全建築在顯赫的身份和財產上,卻建築在互相尊敬上。這種幸福的本質是謙遜和朴實的。 --- 巴爾扎克 實篤愛情能夠、也應該有間歇;可是母親的歡樂卻不會衰退,反倒會隨著孩子的需要而與日俱增,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發展。它既是一種激情,也是一項需要;既是一種感情,也是一項義務;既是一種必需,也是一種幸福。--- 巴爾扎克 做母親的學問,就在於懂得默默無聞地、不為人知地發揚自己的優點;她從不炫耀自己,卻時刻忠於自己的事業,每做一件小事都表現出她的美德。 --- 巴爾扎克 愛情是我們心中一種無限的情感和外界一種有形的美好理想的結合。 --- 巴爾扎克 沒有耐性,愛情就不會成功。 --- 巴爾扎克 愛情不只是一種感情,它同樣是一種藝術。一個高尚心靈為愛情而痛苦萬分,永遠是一場好戲。在精神領域里,真正的愛情能產生出不斷的奇跡。 --- 巴爾扎克 實篤一清如水的生活,誠實不欺的性格,在無論哪個階層里,即使心術最壞的人也會對之肅然起敬。 --- 巴爾扎克 在情感的海上,沒有指南針,只好在奇異的事件前面束手無策地隨意漂流。 --- 巴爾扎克 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 巴爾扎克 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如果身邊沒有誠摯的朋友,那準是因為他為人冷酷。 --- 巴爾扎克 一個正直的人在無論什麼地方都應該知道自重。 --- 巴爾扎克 對許多人,書籍與鮮花之重要根本不下於麵包。 --- 巴爾扎克 一個相當標致的女人可以無需裝飾品的幫助,運用藝術的手法,把化妝下降到次要的地位,而突出自己樸素的美。 --- 巴爾扎克 真正的朋友的精神方面的感應,和狗的嗅覺一樣靈敏;他們能體會到朋友的悲傷,猜到悲傷的原因,老在心裡牽掛著。 --- 巴爾扎克 兩顆偉大的心靈,一朝由感情或友情結合之後,全靠外界的刺激把他們的友誼不斷地加強。 --- 巴爾扎克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 巴爾扎克 無知是迷信之母。 --- 巴爾扎克 人之相知貴知心。 --- 巴爾扎克 母親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 巴爾扎克 實篤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 巴爾扎克 革新者要有耐心。 --- 巴爾扎克 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巴爾扎克 尊嚴不是美德,但它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巴爾扎克
[編輯本段]巴爾扎克葬詞
<法>雨果 各位先生: 現在被葬入墳墓的這個人,舉國哀悼他。對我們來說,一切虛構都消失了。從今以後,眾目仰望的將不是統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舉國為之震驚,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國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諸位先生,巴爾扎克這個名字將長留於我們這一時代,也將流傳於後世的光輝業績之中。巴爾扎克先生屬於19世紀拿破崙之後的強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 17世紀一群顯赫的作家,涌現在黎塞留之後一樣——就像文明發展中,出現了一種規律,促使武力統治者之後出現精神統治者一樣。 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華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說得盡的。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麼,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風格,超過塔西陀,上溯到蘇埃通,越過博馬舍,直達拉伯雷;一部既是觀察又是想像的書,這里有大量的真實、親切、家常、瑣碎、粗鄙。但是有時通過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現實,讓人馬上看到最陰沉和最悲壯的理想。 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這部龐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覺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強大行列。巴爾扎克筆直地奔向目標,抓住了現代社會進行肉搏。他從各方面揪過來一些東西,有虛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發掘內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靈魂、心、臟腑、頭腦和各個人的深淵,巴爾扎克由於他自由的天賦和強壯的本性,由於他具有我們時代的聰明才智,身經革命,更看出了什麼是人類的末日,也更了解什麼是天意,於是面帶微笑,泰然自若,進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餘。他的這種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樣陷入憂郁,也不像盧梭那樣憤世嫉俗。 這就是他在我們中間的工作。這就是他給我們留下來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實的作品,金剛岩層堆積起來的雄偉的紀念碑!從今以後,他的聲名在作品的頂尖熠熠發光。偉人們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來負起安放雕像的責任。 他的去世驚呆了巴黎。他回到法蘭西有幾個月了。他覺得自己不久於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國,就像一個人出門遠行之前,再來擁抱一下自己的母親一樣。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唉!這位驚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這位哲學家,這位思想家,這位詩人,這位天才,在同我們一起旅居在這世上的期間,經歷了充滿風暴和斗爭的生活,這是一切偉大人物的共同命運。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沖突與仇恨。在他進入墳墓的這一天,他同時也步入了榮譽的宮殿。從今以後,他將和祖國的星星一起,熠熠閃耀於我們上空的雲層之上。 站在這里的諸位先生,你們心裡不羨慕他嗎? 各位先生,面對著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樣的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秘,並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當一個崇高的英靈庄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的時候,我們的心動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 不,那不是未知之鄉!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已經說過,現在 我也永不厭煩地還要再說——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更來,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恆!我說的難道不是真話嗎,聽我說話的諸位先生?這樣的墳墓,就是不朽的明證!面對某些鼎鼎大名的與世長辭的人物,人們更清晰地感到這個睿智的人的神聖使命,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凈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巴爾扎克的時間表啟示我們: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寫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爭分奪秒的拼搏精神是難以做到的。(見《應用寫作》學術月刊1987年第1期《巴爾扎克的時間表》)他碩大無比的腦袋,裝滿了對這個罪惡世界的悲憤,他魁梧健壯的身體,洋溢著對生活的痛苦與歡樂,他的代表作《人間喜劇》揭露了人性中的種種醜陋,他的獨具個性的幻想與寫作,為世界文學史上建立了一座豐碑。(傳記-文學界-法國《巴爾扎克》) 通過《人間喜劇》,巴爾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他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輓歌」,「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恩格斯
用筆征服第二世界的巴爾扎克
文/安武林 巴爾扎克曾雄心勃勃地宣稱:「他(拿破崙)用劍開創的事業,我要用筆完成。」 巴爾扎克創造了一個完美的第二世界,他征服的精神疆土比拿破崙征服的物質世界要遼闊得多,所以他是一個更偉大的英雄。 巴爾扎克是個孩子,至死都沒有長大。這種強烈的依賴心理持續了他的一生。他 怨恨母親,憤怒地悲鳴: 我從不曾有過母親。他沒有獲得愛,才孜孜追求了一生母愛。母親的嚴厲、自私、冷漠給他造成了難以彌合的傷害,最突出的表現和最充分的證明來自於他對女性的認識:他花費了終生的時間,都在尋找一個「漂亮、有身份的富孀」做他的妻子。他不喜歡年輕、漂亮的姑娘,並認為她們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給予。母親是寬容、理解、體貼並為他解決生活難題的象徵。德·柏爾尼夫人便是其中的一個。當巴爾扎克困苦交加、生活亂成一團糟時,他便迫不及待地給妹妹和朋友們寫信:趕快給我介紹一個富孀。他需要一個母親加妻子的人來替他遮擋塵世的風雨。 巴爾扎克的生活是一團瘋長的野草,沒有秩序,沒有條理。他行事僅憑熱情、瘋狂、沖動和心血來潮。他沒有節制和節儉的美德,這個具有驚人創造天賦和充沛活力的人在生活方面幾乎是個弱者,他在小說里是個天才式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個低能兒。他右手可以憑一支筆賺來二百萬法郎,但左手又可以揮霍掉八百萬法郎。他穿著豪華的衣服,租著高貴的馬車去秘密會見情人德·韓斯迦夫人,回來時分文皆無,不得不向情人借一千金幣做路費。他終生為債務所苦所累,不得不經常更換住所來躲避債主和警察。直到生命終結,他也沒有還清那些高額債務。 巴爾扎克是個天才,他創作的速度和數量在世界文壇上幾乎找不到能與之媲美的人。他創造了幾千個人物形象,可列入不朽性質的就達數百人。對於巴爾扎克來說,世界的黑夜就是他的白天,常人的白天就是他的黑夜。他這種顛倒的作息時間,嚇跑了他僅有的幾個夥伴。他是個瘋狂的暴君。在夜裡,他像拿破崙那樣野心勃勃地創造、征服和統治著他的第二世界。早年的巴爾扎克懷著對榮譽與金錢的渴望,寫了許多讓他一生都臉紅的東西:《論長子長女的權利》、《結婚生理學》、《系領結之術》……我們幾乎搞不清還有什麼東西他沒寫過。 巴爾扎克風塵僕僕地將俄國的德·韓斯迦夫人娶回家的時候,他的生命終結了,帶著許多未圓的夢想。永遠沒有人再驚擾他了。經商的失敗,情場的失意,高額的債務……一切都不再驚擾他了。偉大的維克多·雨果在他的葬禮上說:「眾人的目光現在不是仰望統治者的面孔,而是仰望思想家的面孔。」雨果的悼詞是所有人獻給這位大英雄的心聲。

Ⅳ 歐也妮·葛朗台和嚴監生的形象分析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8世紀,中國的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創造了一個嚴監生的形象,一個世紀後,法國的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也創造了一個葛朗台形象,這兩個藝術形象性格頗相似:吝嗇而缺少人情,被人同指為「吝嗇鬼」。這兩者確實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二者的精神深層及其產生條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不妨把他們作跨學科的研究。 一、社會學:沒落的封建社會與上升的資本主義 「文學是人學」(高爾基語),一個作家的文學創造無疑貫穿著作家自己對人生的獨特體味,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傾注了作家個人感受、認識、評價與理想,著眼於一定歷史時期的人的思想、感情、命運、心理沖突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描繪與揭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也不例外地包含著他本人對生活的反省。吳敬梓與巴爾扎克根據自己的社會體驗各自塑造了一個「吝嗇鬼」形象,成為文學史的不朽典型,各自從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某種社會內容。但是,吳敬梓的「吝嗇鬼」與巴爾扎克的的「吝嗇鬼」又有著本質的差異。嚴監生生活於封建階級衰落的中國,葛朗台生活於資產階級上升時的法國,因而,他們的身上各自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民族、階級和個人性格、氣質,各自形成「這一個」。形成這種差異是與這兩位作家的經歷、世界觀、創造方法有關。 巴爾扎克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816—1819年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這是他認識社會的三年,通過律師事務所的窗口,他看到巴黎社會的腐敗與司法界的卑鄙勾當。以後社會上的坎坷經歷使他進一步認識社會,深感金錢的魔力,領略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覺察到社會痼疾:腐朽的、貪婪的、虛偽的、丑惡的。他創作《人間喜劇》是在1829年至1848年之間,正是大資產階級金融貴族統治上升時期,作家生活於「金錢污穢和鮮血同歸一流」的惡濁社會中,認識「金錢肆虐,人慾橫流」的資本主義現實,由於他堅持「真實」、「典型」地「照原樣表現世界」,因而《人間喜劇》實質就是貴族階級的衰亡史與資產階級的發展史的再現。它「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恩格斯語)而《歐也妮·葛朗台》作為《人間喜劇》中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其中典型的藝術形象葛朗台,無疑是作家對這個獨特的社會獨有的觀察與長期的思考的結果。 吳敬梓生於封建的名門望族,「五十年家門鼎盛」,但他卻經歷了由盛到衰的過程,受盡了冷遇,和巴爾扎克一樣,同樣體會到世態炎涼。他接觸到社會各個階層,周旋於官僚、紳士、名流、清客之間,對他們卑污的靈魂有很深刻的認識: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紳的武斷專橫,膏粱子弟的平庸昏饋,舉人的利慾熏心。社會的現實使他逐漸清醒,也促使他形成了自己階級的浪子與叛逆者,是封建社會的自覺批判者與個人性解放、民主思想的追求者。處在復雜動盪、變革的時代使他有機會以廣闊的歷史視角、敏銳的觀察目光冷眼注視著清王朝的黑暗、庸俗、卑劣的種種世相人情,於是憤世嫉俗寫就了《儒林外史》。吳寫《儒林外史》時約在1736—1750年。這時清王朝雖然顯出一派繁盛的景象,但封建社會末世的黑暗腐朽的跡象已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方面顯露出來。它終究已是舊社會的老人,已無法阻住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吳敬梓很清楚歷史這種發展必然性。《儒林外史》中塑的嚴監生的形象即是注入了作家對甘於受金錢奴役的社會現象的揭露、批判和對封建社會行將就木的預言。由於嚴監生的形象蘊含著作家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故能「震動一時,而流傳於一世」(嚴復、夏尊右:《國聞報》附印說部緣起)。人生的經歷與對社會的理解,吳敬梓與巴爾扎克很相似,但是,吳敬梓已從自已的階級分化出來,成為叛逆者,巴爾扎克雖然對資產階級的腐朽深惡痛絕,但最終未能擺脫自己階級對本身的束縛。這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明顯地體現出來。 二、 心理學:焦慮性人格與偏執性人格 嚴監生擁財萬貫,「銀子十百兩」,奴僕、役戶幾十人,但對自己擁有的財產保護能力卻感到力不從心。嚴監生雖然用錢捐得一「監生」,可以與官府一往,但是在政治、經濟、法律上沒有特權,因而對於財產的保護也是提心吊膽,不得不「膽小驚事」,於是,無可奈何之時,只得以破財來保財。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違心破財,又使他產生了銘心刻骨的創痛和恐懼。恐懼,作為一種原始情緒,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從心理角度來看,是一種焦慮的心理。焦慮心理是由於缺少安全保障物而產生。弗洛伊德認為,焦慮是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由於人體內部各部器官的興奮產生,受內部或外部刺激的結果。焦慮有三種:現實性焦慮、神經性焦慮、道德性焦慮。現代教育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焦慮與環境密切相關,焦慮是一種安全擔憂的反應。嚴監生擁有財產,由於沒有堅硬社會地位做他的保障,時常怕別人來霸佔去,他明顯感到外界對他存在著危險而產生恐懼,這是現實的焦慮。他想保財,但又保不了,他想節約,但又不得不浪費,這種由內心沖突而造成持久痛苦的矛盾的心理狀態使他產生了焦慮,「不時哭泣,精神顛倒,恍惚不齊」,「時時憂貧,日日驚事,並不見一天受用」(《卧閑草堂評本》)。得不到宣洩,得不到代償,得不到理喻,又不能自我意控因而時常陷入沖突之中,沒有片刻的輕松,即使臨死時也沒有得到解脫。 葛朗台卻沒有這種焦慮心理,相反,由於他混跡革命,投機商場,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的地位都比嚴監生強得多,況且,由於資產階級法律上形式的平等,這使他對自己的敵手,更會以一種強者的心態傲視著,整個索莫城「個個人都給他鋼鐵般的利爪干凈利落地抓了一下」,有一種勝利的征服滿足感,這時,他是得意的。但是,葛朗台對金錢的追求有一種特別的佔有欲,並且為了達到目的往往不擇手段,象餓虎猛蛇一樣隨時會撲向食物。這雖不是焦慮的心理表現,但已是一種變態心理。他的吝嗇及對金錢的無限佔有欲,就是他這種變態的心理上的反映。 據心理學家研究,人在孤寂時容易形成變態心理。葛朗台對金錢的依戀,無人性的吝嗇在老年時最為明顯。刻板的動作,執拗不讓的性格,冷漠麻木的感情,就是集中的表現。在金庫門前一盯就是幾個小時,不信任別人,雖身體不動,但整個思想身心都在圍繞金錢轉動著。他對金錢有著一種特別的嗜好,並且執著。其實,這就是戀物(金錢)癖。葛朗台老年的表現,這從心理角度來說,這種變態心理是偏執狂是在個性缺陷的基礎上,在心理因素作用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偏執狂心理有以下特徵:穩定性,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冷漠性,有嚴重的情感障礙;沖突性,有明顯的人格缺陷。這種心理,就容易表現為主觀、固執、敏感、多疑、好強,以自我為中心且多幻想。葛朗台在老年時的這種現象表現如:不信任別人,冷漠麻木、缺乏同情心,多疑自私,整天對著金錢充滿幻想並以此達到目的視為滿足,都說明了這種由於人性地要佔有金錢產生的變態心理。 嚴監生為保財但破了財,葛朗台為守財而斂財,靈魂一樣令人憎惡。 三、哲學:破財的吝嗇鬼與斂財的守財奴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私有制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質就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封建主義是「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而資本主義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冷酷的「金錢交易」外,再也沒有任何聯系了。兩位作家在揭示這個充滿污穢和銅臭味的人際關系時,都不約而同地通過人物性格作為契機,對其靈魂進行深刻的解剖,對其深層心態進行詳盡的分析,從而揭開了私有制的社會關系的實質。他們之所以這樣不謀而合,是由於文學規律的決定。 黑格爾認為,「具體活動狀態中的情致就是人物性格」,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美學》第一卷p30),從中提出性格的「整體性」(totaciy)和「豐富性」(richnoss)的統一。理想性格是真正自由的個性,它藉助各種沖突得以展示,文學性格亦然。在「各種沖突」中以文學性格來說,有感於作品中人物面臨二難時的心理危機,這就是矛盾性格。概而言之,大凡成功的文學性格,精神深處總難免矛盾。 在嚴監生的性格里,「保財」與「破財」相互對立,這構成了他的矛盾性格。其原因勒索、毆打案發溜走,他被迫用十幾兩銀子了結,為了達到扶妾為正的目的,給兩老舅多次送錢,設宴款待。這是「破財」。要知道,在嚴監生的性格里是絕對不允許「破財」的,「破財」無異是要他的命。他所以「破財」,實際是為了「保財」,在「破」的過程中,帶著無可奈何的折磨,倍受著刺心的痛苦。這正是「破財」的一方面。「夫妻回在家裡度日,豬肉也捨不得買一斤,每當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裡買四個錢哄他就是了。」到了病時,卻「捨不得銀子吃人參,拿一些常用葯對付,結果病情加重,不日而死。」作家在這里用諷刺手法,把一個嚴肅的東西放在不嚴肅的東西中寫出其荒唐,使人對一個連自己性命都不顧的的荒唐行為感到意外,從而使「吝嗇」二字形象地躍然紙上,這是嚴監生想保財但終破財的矛盾性格的本能體現,可以說是對嚴監生矛盾性格的補充。 在葛朗台的性格中同樣能體現出嚴監生的特徵,但巴爾扎克卻用正劇而非諷刺手法來再現為人物陰險但裝得很和善,為守財而斂財的矛盾性格。葛朗台狡詐冷酷,但善於掩蓋自己,不動聲色,他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可以裝聾作啞,往往在暗中象「老虎」、「巨蟒」出其不意地擊垮對方。他吝嗇成性,以裝窮來掩蓋富有,既使買一支白蠟也認為是傾家盪產的行為,家中由他實行分配定食,捨不得花錢醫有病的妻子,總之,所有需要動用錢的事都忍無可忍,大發雷霆,這個拜金狂為了金錢已泯滅人性,而最終淪為金錢的奴隸,給女兒製造苦難,給家庭製造悲劇。其主導的性格是由於對金錢的佔有欲,而形成其佔有

希望採納

Ⅳ 關於 歐也妮·葛朗台

你好。以下是巴爾扎克的名作《歐葉妮.葛朗台》和《高老頭》的相關資料,希望這些資料能對你理解巴爾扎克的作品有所幫助。
以下是《歐葉妮.葛朗台》的相關資料:
【寫作背景】
19世紀上半葉是法國資本主義建立的初期,拿破崙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徹底敗北,由此波旁王朝復辟,統治一直延續到1830年。由於查理十世的反動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僅僅三天便推倒了復辟王朝,開始了長達18年的七月王朝的統治,由金融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歐也妮·葛朗台》發表於1833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剛過去的復辟王朝在人們的頭腦中還記憶猶新。復辟時期,貴族雖然從國外返回了法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可是他們的實際地位與法國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資產階級已經強大起來。剛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頒布新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向資產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搖搖欲墜的政權。資產階級雖然失去了政治權力,卻憑借經濟上的實力與貴族相抗衡。到了復辟王朝後期,資產階級不僅在城市,而且在貴族保持廣泛影響的農村,都把貴族打得落花流水。復辟王朝實際上大勢已去。巴爾扎克比同時代作家更敏銳,獨具慧眼地觀察到這個重大社會現象。

【內容精要】
巴爾扎克的小說真正定型是從《歐也妮·葛朗台》開始的。小說情節曲折生動、布局嚴謹、語言個性化,這些特點都十分突出。全書在不長的篇幅里安排了葛朗台家、侄兒查理、歐也妮與求婚者三條線索,但作者並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開始就把三者扭在一起描寫,至家庭糾紛後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在多線索中顯得條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絕,至於葛朗台老頭富於個性的語言,更令歷來的理論家百談不厭。
在巴爾扎克數量眾多的作品中, 《歐也妮·葛朗台》和他的代表作《高老頭》是姐妹篇,作者本人和評論者,都認為前者是他規模宏大的《人間喜劇》中「最出色的畫卷之一」,比起《高老頭》,這部作品又相對淺顯易懂,多些幽默,更適合年輕人閱讀。葛朗台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作品最大的成就。這個人物最明顯的特徵是嗜錢如命和極端吝嗇。然而,讀者千萬別以為他只是個老式地主和吝嗇鬼,作者塑造的是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起家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形象。他比舊式地主精明,也更兇狠,聚財方式更充斥著血腥味。他靠投機革命發了財,當過行政委員、市長。他任職時期,利用職務,大撈油水,僅十幾年就成為索漠城首富。他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資產者的特徵,他的得勢反映了復辟王朝時期土地、金融資產階級主宰一切的社會現實。然而,單純地塑造這樣一個被拜金主義所滲透的吝嗇鬼形象,並不是巴爾扎克的最終目的。拜金主義只是一種現象,巴爾扎克更為關注的乃是這樣一種現象背後的人生悲劇。葛朗台本身固然就是一個人的悲劇,這個人在金錢的異化下已經變成了一個非人,但更大的犧牲者卻是他的女兒歐也妮。這或許就是小說以她的名字而不是以其父親的名字作為標題的原因所在。歐也妮純真善良,對人充滿溫情,對上帝心懷崇敬,這樣一個美好形象的人生悲劇更能打動我們的心靈。而當我們追究其悲劇的根源時,我們便自然而然地透視到了拜金主義的罪惡,領悟到了巴爾扎克掩藏在其獨具一格的現實主義手法之下的憤怒與同情。

【地位影響】
《歐也妮·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小說創作的一次飛躍。這部小說在人物塑造、環境描寫、故事敘述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此外,作品結構緊湊,步步深入,一氣呵成,各線索之間互相聯系,顯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滾滾洪流直瀉而下,筆勢酣暢,具有濃烈的抒情意味。埃爾·巴爾貝里在《法國大網路全書》巴爾扎克條中是這樣評價的:巴爾扎克寫作這部小說時事先並沒有反復考慮,但小說一出來便受到大家的歡迎,成為現實主義新文學和刻畫內心世界的一篇傑作。《歐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它震撼著每一位讀者,在法蘭西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閱讀指導】
巴爾扎克最出色的畫稿之一

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館的庭院內,默默地站立著一個巨人,這就是巴爾扎克塑像,著名雕塑家羅丹留下的傳神傑作,常常令人想起這位法蘭西民族最光輝的巨匠坎坷的命運,勤奮的一生,剛強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筆鋒。
巴爾扎克經歷了法國近代史上一個動盪的時期。無論是家庭或是社會,都沒有給予他特別優厚的恩惠。不論在哪裡,父母和教師都沒有對巴爾扎克抱什麼希望,更不要說發現他什麼天才。這也難怪,他在一次只有35名學生參加的會考中,竟名列第32。這種成績的學生,會有什麼出息呢?巴爾扎克大學畢業後便進了律師事務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這是「鐵飯碗」。但年輕的巴爾扎克不再甘於平庸了。他不顧家庭反對,辭去職位專心寫作。在一處貧民窟的閣樓上,巴爾扎克開始了作家生涯。迫於貧窮和飢餓,他為通俗小報寫過一些光怪陸離的東西,開辦過印刷廠。這些活動不但沒有贏利,反而使巴爾扎克負債累累。巨額債務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巴爾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但他並未消沉,在他書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崙的小像,並寫下了激勵自己一生的座右銘:「我要用筆完成他用劍所未能完成的事業。」
《歐也妮·葛朗台》是他最優秀的小說之一。據說是他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中的產物。初稿曾寄往遙遠的俄羅斯,中途未曾遺失真是萬幸。巴爾扎克稱此篇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這部小說充分體現了他豐富的藝術實踐和創作的特色。
《歐也妮·葛朗台》以歐也妮的故事貫穿全書,但是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既貪婪又吝嗇的老葛朗台的形象,這是此書的最大成就。巴爾扎克用漫畫式的誇張,真實的細節描寫,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了愛財如命、毫無親情的、吝嗇的葛朗台。在金錢導演下,葛朗台時而憂,時而喜;時而如虎,時而如羊。他的一言一行,一嗔一怒,都離不開他的最高任務:佔有金子,保住金子……
《歐也妮·葛朗台》對於巴爾扎克本人來講,是他小說創作的一次飛躍。葛朗台的形象作為世界文學人物長廊中四大吝嗇鬼之一而流傳後世。這部書對於讀者來說也是巴爾扎克小說中最具可讀性的一部著作,它以諷刺的巧妙運用而吸引著人們。巴爾扎克其他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雖博大精深,卻很難讓人一氣讀下,原因在於他敘述的冗長,技巧的呆板,惟此部除外。總之,巴爾扎克仍以其《人間喜劇》成為當時法國社會出色的書記員。巴爾扎克不僅屬於他的時代,也不僅屬於法蘭西民族,巴爾扎克是全人類的驕傲。 (《世界文學史》)

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了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沖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類痴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為一部傑作呢?除由於巴爾扎克為情節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行動背景外,更由於小說作者創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然在這里「風俗研究」已經與「哲理研究」結合,那麼這些人物形象就不僅是典型化了的個人,而且還是個性化了的典型。
據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漠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於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對索漠的描寫,無非是為了提供 一個人物活動所需的典型場所,它可以是索漠,也可以是別處,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漠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勞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內地人物的典型。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藝術真實的感染力來自他對觀察所得的提煉和加工,來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獲得的認同。老葛朗台的性格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貢只知吝嗇,雖然也愛財如命,但是僅僅熱衷於守財,連放債都捨不得。而老葛朗台卻不只是守財,更善於發財。為了賺錢,他不惜掏空自己積攢的金銀。他精於計算,能審時度勢,像老虎、像巨蟒,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會果斷迅速地撲向獵物,萬無一失地把大堆金銀吞進血盆大口般的錢袋。有人發革命財,有人發復辟財,而他革命財也發,復辟財也發。索漠城裡沒有一個人不曾嘗到過他的利爪的滋味,卻沒有人恨他,索漠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漠的光榮。他實際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上帝,因為他代表了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邊法力的金錢。對金錢的追逐是一種頑固的意念,而小說想證明的偏偏又是這種意念的破壞力量,它摧毀了一個家庭。
在這個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對比十分強烈。與老葛朗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葛朗台太太的聖潔和葛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聖潔的價值觀在金錢統治的社會只有遭到無情的蹂躪。在這陰暗的小天地中,歐葉妮的形象顯得特別美麗明亮,但是這顆明星註定要黯淡下去。
在他對歐也妮形象的描述中,我們也感到了巴爾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氣氛,它是那樣濃郁,那樣感人,所以我們讀罷小說,掩卷遐思時,那垛長著野花的舊牆,那個狹小的花園以及樹陰下那條曾聆聽純情戀人山盟海誓的長凳,仍使我們在浩嘆之餘感到一絲溫馨。 (契訶夫)

以下則是《高老頭》的相關資料:
《高老頭》發表於1834年,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

小說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為背景,主要寫兩個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條商高里奧老頭被兩個女兒冷落,悲慘地死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走上墮落之路。同時還穿插了鮑賽昂夫人和伏脫冷的故事。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繪了一幅幅巴黎社會人慾橫流、極端丑惡的圖畫,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在資產階級的進攻下貴族階級的必然滅亡,真實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特徵。

1、思想意義與人物分析

首先,《高老頭》著重揭露批判的是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大革命時期依靠大飢荒成為暴發戶的高里奧老頭,在妻子死後,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到兩個女兒身上,讓她們從小就過著奢侈、揮霍的生活,滿足她們的一切慾望。後來,他把財產平分成兩份,給了每人80萬法郎的嫁資。金錢換來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兒阿娜斯塔齊嫁給雷斯多伯爵,進入了貴族社會,小女兒但斐那找了銀行家紐沁根作丈夫,成了闊太太。結婚之初,高老頭還是兩個女兒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兒家吃一兩次飯,後來改為一個月兩次,最後竟永遠被拒之於大門之外。這種感情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到了復辟時期,爵位重新成為地位的標志,高老頭的面條商身份不能給女兒的家庭帶來光彩,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錢越來越少了。他想見女兒時或者偷偷從廚房溜進去,或者站在她們馬車經過的道路旁。兩個女兒偶爾也光顧父親居住的伏蓋公寓,目的是為了不斷榨取父親僅有的賴以活命的錢財。兩姐妹用盡心機,各不相讓,幾乎反目成仇。在她們的輪番搜刮下,高老頭當盡賣絕,一文不值,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貧病交加、瀕臨死亡。

高老頭之死是這幕家庭丑劇的高潮。高老頭臨死前想見女兒一面,盡管他哭天喊地,可是誰也沒來,死前的高老頭才悟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真理:「錢可以買到一切,買到女兒。」當拉斯蒂涅為籌款治喪在「紐沁根夫婦與雷斯多夫婦兩處奔走」時,他們以「父親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而拒絕會客。在送葬的行列里,出現的是這兩家「有爵徽的空車」。巴爾扎克的揭露與批判真可謂入木三分,力透紙背。

整個巴黎在金錢的魔力感召下,極端利己主義淹沒了一切道德原則,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下層公寓,圍繞金錢演出的丑劇層出不窮。阿瞿達侯爵為了20萬法郎的陪嫁拋棄了交往多年的情婦;雷斯多伯爵抓住妻子的弱點侵吞了她的財產;銀行家紐沁根則下流到答應妻子「自由」,但要以控制她的財產作為交換。由於覬覦高老頭的財產,伏蓋太太巧裝打扮,故作媚態;為了3000法郎的收入,米旭諾和波阿萊成為官方的密探,對伏脫冷暗下毒手;伏脫冷為了20萬法郎,巧設陷阱,殺害了泰伊番的獨子;拉斯蒂涅在巴黎這個大染缸中,放棄了靠讀書求功名的念頭,決心要在這個「地獄」中去「拼一拼」。

其次,《高老頭》對封建貴族權勢的得而復失,盛而復衰的歷史趨勢,作了細致而深入的描寫。王政復辟時期,爵位重新成為地位的標志,鮑賽昂夫人是「貴族社會的一個領袖」,其府邸是貴族住區「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這「金碧輝煌的客廳里露面,就等於一紙閥閱世家的證書」,拉斯蒂涅初到巴黎就憑著「鮑賽昂太太表弟」這一稱呼在社交界通行無阻。聖日爾曼的沙龍是暴發的資產階級夢寐以求的「聖地」,為了能夠踏進「這個比任何社會都門禁森嚴的場所」,「一個銀行家的太太作什麼犧牲都肯」。資產階級拚命想擠進貴族行列,但貴族社會卻十分鄙薄滿身銅臭的資產者,已經得到封爵的許多新貴族仍舊被拒於他們的大門之外。

但是貴族社會的表面繁華後面卻潛藏著危機,隱伏著災難。傲慢的貴族領袖最終卻慘敗在她所鄙夷不屑的資產階級小姐面前。鮑賽昂夫人的情夫「葡萄牙一個最有名最有錢的貴族」竟為了20萬法郎利息的陪嫁,拋棄了她而娶了資產階級小姐洛希斐特。這沉重的打擊,迫使鮑賽昂夫人流著眼淚,焚毀情書,退出社交界,隱居鄉下。在告別舞會上,鮑賽昂夫人的強顏歡笑掩飾不住內心的悲愴,而先前被她奚落的但斐那卻得意非凡。

如果說,鮑賽昂夫人是在資產階級逼攻下走向滅亡的貴族的典型,那麼,拉斯蒂涅則是暴發戶所腐化的貴族子弟的典型。拉斯蒂涅在外省是破落貴族子弟,初到巴黎時是一個窮苦窘迫的大學生,只希望通過苦讀去取得他渴求的功名利祿與美好前程。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與家道中落的故鄉相比,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慾望;伏蓋公寓的惡俗醜陋與貴族沙龍 華麗高雅的鮮明對比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他遍尋家譜,找到了遠親鮑賽昂夫人作為他高攀上流社會的引進人。然而,世道變了,高貴的門第只能幫助他進入上流社會,卻不能幫助他在上流社會紮根。痛心於自己失敗的鮑賽昂夫人教給他的完全是資產階級的教誨:「你越沒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當驛馬騎,把它們騎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丟下來,這樣你就能達到慾望的最高峰。」她讓拉斯蒂涅去追求她一貫蔑視的銀行家太太但斐那。她從個人遭遇中看透了:真正統治這個社會的是金錢。她給初出茅廬的拉斯蒂涅上了啟蒙的第一課。

拉斯蒂涅的另一個啟蒙「教師」是伏脫冷。這個在逃苦役犯對社會本質看得入木三分。他用赤裸裸的語言道破了資產階級的道德准則:「要弄大錢,就該大刀闊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這么回事,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撈油水不能怕弄臟手,只要事後洗干凈」,「在這個人堆里,不像炮彈一樣轟進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鑽進去」。他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銀行家泰伊番趕出家門的女兒,他再派人殺死她的哥哥,這樣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萬法郎的陪嫁,而伏脫冷從中抽取20萬法郎的報酬。雖然拉斯蒂涅拒絕了這個計劃,但使他深為震驚的是,伏脫冷赤裸裸說出的話竟然同鮑賽昂夫人文文雅雅說出的話是一個意思。拉斯蒂涅的經歷和見聞,不斷印證了他們的說教,特別是他們一個遭遺棄、一個被暗算的結局更證實了「有財便是德」這一資本主義法則。

高老頭之死,給拉斯蒂涅上了最為關鍵的一課。他親眼見到高老頭是怎樣被兩個女兒榨幹了財產後遭遺棄。高老頭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們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躚起舞之時。為了籌措醫葯費與喪葬費,拉斯蒂涅奔走於高老頭兩個女兒的府邸間。阿娜斯塔齊夫婦正為錢財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但斐那乾脆以父死悲痛對他閉門不納。從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會的冷酷、自私、忘恩負義,父女、夫妻以及人與人間的金錢關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來。高老頭的慘死印證了鮑賽昂夫人和伏脫冷的教誨,終於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會教育。他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慾火,在埋葬高老頭的同時,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後一滴眼淚」,決心踏進巴黎上流社會的罪惡深淵中去拼搏一番。

拉斯蒂涅是《人間喜劇》中的重要角色,是一個很有概括意義的藝術典型。整部《人間喜劇》寫了他從善良到邪惡、從正直到無恥的變化經歷。《高老頭》通過他的思想發展,揭露了金錢對人的靈魂的巨大腐蝕力量,鞭撻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累累罪惡,

伏脫冷在《人間喜劇》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這是個具有象徵性的惡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現,但卻起著同樣的引誘青年墮落的作用。在《高老頭》里,他是一個被通緝的再逃苦役犯,但他的思想和行動,卻與資產者、銀行家沒有什麼不同。他自願充當拉斯蒂涅的導師,把人間罪惡向他作了鞭辟入裡的分析,指出這個社會「遍地風行的腐化墮落」,人與人的關系就像「一個瓶里的許多蜘蛛」,你吞我,我吞你。因此,他教導拉斯蒂涅:「要追求百萬家財,得用陷阱」,在巴黎社會的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彈一樣轟進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鑽進去。清白老實一無用處。」他本身就是一個資產階級野心家與掠奪者。他夢寐以求的是「把日子過得像小皇帝一樣」,他設計的發財途徑是用20萬法郎買200個黑奴,「有了這筆黑資本,十年之內我可以掙到三四百萬」。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引誘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的女兒,同時設計使泰伊番的獨子在決斗中被殺死,企圖獵取銀行家泰伊番的財產。老於世故又深知黑暗社會底蘊的伏脫冷,用最赤裸裸的語言,把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在拉斯蒂涅面前全盤托出,開始使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感到驚訝、可怕,繼而在他腦海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拉斯蒂涅受多方面影響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而伏脫冷的「道德教育」卻具有提綱挈領的性質。

但伏脫冷又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反面人物。他的形象凝聚著巴爾扎克對法國社會長期的觀察、體驗與思考。他常常通過伏脫冷的口,對社會丑惡進行無情的剖析與鞭撻,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充當了巴爾扎克批判社會罪惡的代言人。作家賦予他以充沛的精力、雄健的體魄、犀利的目光與深刻的分析力。他信奉極端利己主義原則,不顧一切地為自己謀利,同時,他對這個原則又喜笑怒罵,對由此而產生的社會弊端觀察得入木三分。他頭腦冷靜,城府極深,一眼能看穿別人的心思,令人望而生畏;同時他又殷勤周到,坦白直率,和善親熱,讓人捉摸不透。他集冷酷、兇殘、剛毅、深沉、狡猾於一身;他決不低頭屈服,卻善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人物,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但巴爾扎克卻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到詩意的高度,使之成為一個色彩十分豐富的多層次的藝術形象,成為「一首惡魔的詩」,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是巴爾扎克塑造得相當成功的藝術典型。

2、藝術成就

《高老頭》集中表現了巴爾扎克現實主義創作藝術的主要特色。

(1)精細而富有特徵的典型環境。巴爾扎克非常重視詳細而逼真的環境描繪,一方面是為了再現生活,更重要的是為了刻畫人物性格。作品圍繞拉斯蒂涅的活動,描寫了巴黎不同等級、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生活環境;拉丁區的伏蓋公寓,形似牢獄的黃色屋子,到處散發著「閉塞的、霉爛的、酸腐的氣味」,塞滿了骯臟油膩、殘破醜陋的器皿和傢具,這是下層人物的寄居之地。唐打區內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家裡,雖有金碧輝煌的房子、貴重的器物,但「毫無氣派的迴廊」,掛滿義大利油畫的客廳卻「裝飾得像咖啡館」,這顯示了作為新貴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們俗不可耐的排場。聖日爾曼區古老的鮑賽昂府則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氣派,院中套著精壯馬匹的華麗馬車,穿著金鑲邊大紅制服的門丁,兩邊供滿鮮花的大樓梯以及只有灰和粉紅色的小巧玲瓏的客室,這些精雅絕倫的陳設、別出心裁的布置都襯托出上流社會貴族「領袖」的風雅超群。這些精細而富有特徵的環境描寫,有利於展示其對人間性格形成的影響。當拉斯蒂涅從雷斯多夫人和鮑賽昂夫人兩處訪問後回到棲身的伏蓋公寓時,作品寫道:「走入氣味難聞的飯廳,十八個食客好似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飯。他覺得這副窮酸相跟飯廳的景象丑惡已極。環境轉變太突兀了,對比太強烈了,格外刺激他的野心……」已經享受過上流社會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貧賤,最後,他決心弄臟雙手,抹黑良心,不顧一切地向上撲。拉斯蒂涅的墮落是這種特定的典型環境所決定的。

(2)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巴爾扎克不僅塑造了高里奧、拉斯蒂涅、鮑賽昂夫人、伏脫冷等典型形象,而且在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做到了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雷斯多伯爵夫婦和紐沁根男爵夫婦雖然有貴族的頭銜,實際上都是資產者。他們既有追求個人私利的共同特性,又都是獨具個性的典型。銀行家紐沁根心目中只有金錢,他對待妻子尋求外遇的態度很明朗:「我允許你胡攪,你也得讓我犯罪,教那些可憐蟲傾家盪產。」雷斯多伯爵對妻子的美著了迷,雖聽憑她和瑪克勾搭,卻有一定限度,這和他的貴族門第觀念有關。他知道妻子偷賣祖傳鑽石後,想方設法贖回,讓她戴著參加舞會,以維護門第的尊嚴。

阿娜斯塔齊和但斐那都是高老頭的女兒,但兩姊妹各有自己的個性。前者身材高大、結實、黑發,眼睛炯炯有神,進宮謁見過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裡。後者嬌小、金發,極有風韻,自知社會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佔,又遭情夫遺棄,性格憂郁善感,經常懷念童年時代的幸福生活。但她們倆都是虛榮心極強的利己主義者,為了滿足慾望,不惜榨乾父親的積蓄。阿娜斯塔齊向父親要錢,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則用撒嬌哄騙的辦法。

(3)精緻的結構。小說以高老頭和拉斯蒂涅的故事為兩條主要線索,又穿插了伏脫冷、鮑賽昂夫人的故事。幾條線索錯綜交織,頭緒看似紛繁而實際主次分明、脈絡清楚、有條不紊。作品以敘述高老頭被女兒榨乾錢財遭拋棄為中心情節,以拉斯蒂涅為中心人物,通過他的活動穿針引線,將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聯系起來,將貴族沙龍與資產者客廳連結起來。隨著高老頭之謎在拉斯蒂涅眼前展現、解開,情節步步推向高潮。伏脫冷被捕、鮑賽昂夫人被棄、高老頭慘死,拉斯蒂涅都是目睹者、見證人。社會的丑惡證實了他接受的反面教育,高老頭埋葬之日,也是拉斯蒂涅的青年時代結束之時。幾條線索緊密交織、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起著互相深化、互為補充的作用,從而深刻地表現了作品的主題。

(4)對比手法的廣泛運用。藝術上的對比手法在《高老頭》中運用得十分廣泛。伏蓋公寓與鮑賽昂府的強烈對比,不僅促使拉斯蒂涅個人野心的猛烈膨脹,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聲威的豪門大戶還是窮酸暗淡的陋室客棧,一樣充斥著拜金主義,一樣存在著卑劣無恥。高貴莊重的鮑賽昂夫人與粗俗強悍的伏脫冷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文質彬彬,一個直言不諱,但不同的語言卻又揭示了同樣的道理,而他們兩人看透社會的理論又與自己生活中的慘敗成為反襯,更加深了悲劇的意味。此外,還有高老頭女兒的窮奢極欲與高老頭的貧苦窘困的對比,鮑賽昂夫人退隱時熱鬧的場面與凄涼心情的對比等等。這種鮮明對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Ⅵ 《葛朗台律師追妻[娛樂圈]》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葛朗台律師追妻[娛樂圈]》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MHFdTMVN8dUK7JkR8aeYvw

提取碼: 9snk
簡介:《葛朗台律師追妻》作者:藍十六。
作為A市最火的「黃金鑲鑽石」級的極品優質男,
高風居然躲過眾多鎂光燈的追蹤,
低頭捧著一大束「花」走進了明星見面會的後台,
直接闖入當紅明星崔帆的專人更衣室。

Ⅶ 歐也妮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家發生了哪些事,請簡要敘述

葛朗台的侄子查理因為父親破產自殺而來投奔他。查理和歐也妮一見鍾情,葛朗台為了阻止這段戀情把查理送到印度去經商。歐也妮把自己的積蓄全給了查理,葛朗台對此大發雷霆,把歐也妮關了起來,葛朗台妻子傷心得一病不起。律師說,妻子一死,歐也妮有權繼承財產。葛朗台只好和女兒和好,並極力討好妻子。

Ⅷ 葛朗台律師追妻[娛樂圈]_by藍十六_txt全文閱讀,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HtynizqN1scUIKfOiXTWA

提取碼: qhjt

小說名稱:葛朗台律師追妻[娛樂圈]
作者:藍十六
類型:言情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162233字
簡介:該小說講述了娛樂圈大小姐X偽禁慾系摳門律師,作為A市最火的黃金鑲鑽石級的極品優質男,高風居然躲過眾多鎂光燈的追蹤,低頭捧著一大束「花」走進了明星見面會的後台,直接闖入當紅明星崔帆的專人更衣室。

Ⅸ 《歐葉妮.葛朗台》如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

ElfDN朋友,你好。以下是巴爾扎克的名作《歐葉妮.葛朗台》的相關資料:
【寫作背景】
19世紀上半葉是法國資本主義建立的初期,拿破崙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徹底敗北,由此波旁王朝復辟,統治一直延續到1830年。由於查理十世的反動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僅僅三天便推倒了復辟王朝,開始了長達18年的七月王朝的統治,由金融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歐也妮·葛朗台》發表於1833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剛過去的復辟王朝在人們的頭腦中還記憶猶新。復辟時期,貴族雖然從國外返回了法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可是他們的實際地位與法國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資產階級已經強大起來。剛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頒布新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向資產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搖搖欲墜的政權。資產階級雖然失去了政治權力,卻憑借經濟上的實力與貴族相抗衡。到了復辟王朝後期,資產階級不僅在城市,而且在貴族保持廣泛影響的農村,都把貴族打得落花流水。復辟王朝實際上大勢已去。巴爾扎克比同時代作家更敏銳,獨具慧眼地觀察到這個重大社會現象。

【內容精要】
巴爾扎克的小說真正定型是從《歐也妮·葛朗台》開始的。小說情節曲折生動、布局嚴謹、語言個性化,這些特點都十分突出。全書在不長的篇幅里安排了葛朗台家、侄兒查理、歐也妮與求婚者三條線索,但作者並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開始就把三者扭在一起描寫,至家庭糾紛後立即推向高潮,又突然收尾,在多線索中顯得條理清晰,主次分明,令人叫絕,至於葛朗台老頭富於個性的語言,更令歷來的理論家百談不厭。
在巴爾扎克數量眾多的作品中, 《歐也妮·葛朗台》和他的代表作《高老頭》是姐妹篇,作者本人和評論者,都認為前者是他規模宏大的《人間喜劇》中「最出色的畫卷之一」,比起《高老頭》,這部作品又相對淺顯易懂,多些幽默,更適合年輕人閱讀。葛朗台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作品最大的成就。這個人物最明顯的特徵是嗜錢如命和極端吝嗇。然而,讀者千萬別以為他只是個老式地主和吝嗇鬼,作者塑造的是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起家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形象。他比舊式地主精明,也更兇狠,聚財方式更充斥著血腥味。他靠投機革命發了財,當過行政委員、市長。他任職時期,利用職務,大撈油水,僅十幾年就成為索漠城首富。他兼有大土地所有者和金融資產者的特徵,他的得勢反映了復辟王朝時期土地、金融資產階級主宰一切的社會現實。然而,單純地塑造這樣一個被拜金主義所滲透的吝嗇鬼形象,並不是巴爾扎克的最終目的。拜金主義只是一種現象,巴爾扎克更為關注的乃是這樣一種現象背後的人生悲劇。葛朗台本身固然就是一個人的悲劇,這個人在金錢的異化下已經變成了一個非人,但更大的犧牲者卻是他的女兒歐也妮。這或許就是小說以她的名字而不是以其父親的名字作為標題的原因所在。歐也妮純真善良,對人充滿溫情,對上帝心懷崇敬,這樣一個美好形象的人生悲劇更能打動我們的心靈。而當我們追究其悲劇的根源時,我們便自然而然地透視到了拜金主義的罪惡,領悟到了巴爾扎克掩藏在其獨具一格的現實主義手法之下的憤怒與同情。

【地位影響】
《歐也妮·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小說創作的一次飛躍。這部小說在人物塑造、環境描寫、故事敘述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此外,作品結構緊湊,步步深入,一氣呵成,各線索之間互相聯系,顯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滾滾洪流直瀉而下,筆勢酣暢,具有濃烈的抒情意味。埃爾·巴爾貝里在《法國大網路全書》巴爾扎克條中是這樣評價的:巴爾扎克寫作這部小說時事先並沒有反復考慮,但小說一出來便受到大家的歡迎,成為現實主義新文學和刻畫內心世界的一篇傑作。《歐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它震撼著每一位讀者,在法蘭西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閱讀指導】
巴爾扎克最出色的畫稿之一

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館的庭院內,默默地站立著一個巨人,這就是巴爾扎克塑像,著名雕塑家羅丹留下的傳神傑作,常常令人想起這位法蘭西民族最光輝的巨匠坎坷的命運,勤奮的一生,剛強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筆鋒。
巴爾扎克經歷了法國近代史上一個動盪的時期。無論是家庭或是社會,都沒有給予他特別優厚的恩惠。不論在哪裡,父母和教師都沒有對巴爾扎克抱什麼希望,更不要說發現他什麼天才。這也難怪,他在一次只有35名學生參加的會考中,竟名列第32。這種成績的學生,會有什麼出息呢?巴爾扎克大學畢業後便進了律師事務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這是「鐵飯碗」。但年輕的巴爾扎克不再甘於平庸了。他不顧家庭反對,辭去職位專心寫作。在一處貧民窟的閣樓上,巴爾扎克開始了作家生涯。迫於貧窮和飢餓,他為通俗小報寫過一些光怪陸離的東西,開辦過印刷廠。這些活動不但沒有贏利,反而使巴爾扎克負債累累。巨額債務像噩夢一樣纏繞著巴爾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但他並未消沉,在他書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崙的小像,並寫下了激勵自己一生的座右銘:「我要用筆完成他用劍所未能完成的事業。」
《歐也妮·葛朗台》是他最優秀的小說之一。據說是他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中的產物。初稿曾寄往遙遠的俄羅斯,中途未曾遺失真是萬幸。巴爾扎克稱此篇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這部小說充分體現了他豐富的藝術實踐和創作的特色。
《歐也妮·葛朗台》以歐也妮的故事貫穿全書,但是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既貪婪又吝嗇的老葛朗台的形象,這是此書的最大成就。巴爾扎克用漫畫式的誇張,真實的細節描寫,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了愛財如命、毫無親情的、吝嗇的葛朗台。在金錢導演下,葛朗台時而憂,時而喜;時而如虎,時而如羊。他的一言一行,一嗔一怒,都離不開他的最高任務:佔有金子,保住金子……
《歐也妮·葛朗台》對於巴爾扎克本人來講,是他小說創作的一次飛躍。葛朗台的形象作為世界文學人物長廊中四大吝嗇鬼之一而流傳後世。這部書對於讀者來說也是巴爾扎克小說中最具可讀性的一部著作,它以諷刺的巧妙運用而吸引著人們。巴爾扎克其他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雖博大精深,卻很難讓人一氣讀下,原因在於他敘述的冗長,技巧的呆板,惟此部除外。總之,巴爾扎克仍以其《人間喜劇》成為當時法國社會出色的書記員。巴爾扎克不僅屬於他的時代,也不僅屬於法蘭西民族,巴爾扎克是全人類的驕傲。 (《世界文學史》)

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了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沖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類痴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為一部傑作呢?除由於巴爾扎克為情節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行動背景外,更由於小說作者創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然在這里「風俗研究」已經與「哲理研究」結合,那麼這些人物形象就不僅是典型化了的個人,而且還是個性化了的典型。
據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漠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於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對索漠的描寫,無非是為了提供 一個人物活動所需的典型場所,它可以是索漠,也可以是別處,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漠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勞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內地人物的典型。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藝術真實的感染力來自他對觀察所得的提煉和加工,來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獲得的認同。老葛朗台的性格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貢只知吝嗇,雖然也愛財如命,但是僅僅熱衷於守財,連放債都捨不得。而老葛朗台卻不只是守財,更善於發財。為了賺錢,他不惜掏空自己積攢的金銀。他精於計算,能審時度勢,像老虎、像巨蟒,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會果斷迅速地撲向獵物,萬無一失地把大堆金銀吞進血盆大口般的錢袋。有人發革命財,有人發復辟財,而他革命財也發,復辟財也發。索漠城裡沒有一個人不曾嘗到過他的利爪的滋味,卻沒有人恨他,索漠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漠的光榮。他實際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上帝,因為他代表了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邊法力的金錢。對金錢的追逐是一種頑固的意念,而小說想證明的偏偏又是這種意念的破壞力量,它摧毀了一個家庭。
在這個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對比十分強烈。與老葛朗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葛朗台太太的聖潔和葛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聖潔的價值觀在金錢統治的社會只有遭到無情的蹂躪。在這陰暗的小天地中,歐葉妮的形象顯得特別美麗明亮,但是這顆明星註定要黯淡下去。
在他對歐也妮形象的描述中,我們也感到了巴爾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氣氛,它是那樣濃郁,那樣感人,所以我們讀罷小說,掩卷遐思時,那垛長著野花的舊牆,那個狹小的花園以及樹陰下那條曾聆聽純情戀人山盟海誓的長凳,仍使我們在浩嘆之餘感到一絲溫馨。 (契訶夫)
根據巴爾扎克自己在小說末章節附註明的日期,《歐葉妮·格朗台》完成於一八三三年九
月。但是巴爾扎克在一八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訴苦說:他的《歐葉
妮·格朗台》還差一百頁沒有寫完。我們能否作這樣的推測:九月完成的是小說的初稿,到
十一月巴爾扎克還在修改或重寫。巴爾扎克是慣於在印刷廠的校樣上修改原稿或重寫的,有
時竟多達十五、六次。他把一篇作品歷次修改的校樣訂在一起,作為厚禮送給知心朋友保
存;他說:「這是我繁重勞動和忍性求精的證據。」《歐葉妮·格朗台》想必也經歷了同樣
的周折。不過可以肯定:小說在一八三三年十二月已經改畢,因為那年聖誕節巴爾扎克應邀
赴日內瓦與韓斯卡夫人一家見面,行前他曾致函韓斯基先生,問他可不可以把近作《鄉村醫
生》和《歐葉妮·格朗台》兩書的原稿呈韓斯卡夫人惠存。
一八三三年對於巴爾扎克來說無論在創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是關鍵的一年。在生活上,
那年聖誕他與韓斯卡夫人暗中定情;在創作上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年九月,也就是《歐葉
妮·格朗台》初稿完成的時候,他向妹妹自信地宣告:「我要統治歐洲文壇了,而且不會受
到挫折!我只須再努力奮斗兩年,就能超越一切企圖束縛我的手腳、阻礙我前進的人!」①
他的自信產生於他醞釀已久的一個巨大的設想:他想把已寫的和將寫的全部作品合成一個
「整體建築」,他稱這個建築為「我的瑪德萊娜大教堂。」一八三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
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把這個設想具體化為宏偉的計劃:
他的「瑪德萊娜」將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風俗研究』將全面反映社會現狀——
社會結出的各種果。……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解釋產生這些感情與形成這種生活的
原因,說明社會與人賴以存在的條件。……繼因果之後還要有『分析研究』……因為列舉了
「果」,分析過「因」之後,就該著手探討原則了。……所謂原則,就是作者本人。」②正
如安德烈·莫洛亞所說,巴爾扎克在一八三二年前一直分別在兩個領域探索。一個領域是寫
哲理小說,如《驢皮記》、《路易·朗貝爾》,另一個領域是《私人生活場景》。自一八三
二年起,他實現了兩者的結合。斯蒂汶·茨威格認為促成這兩者結合的,是他發現了一個秘
密,那就是「如果能從確當的視角觀察當代的生活,也能寫出新鮮活潑、內容豐富的作品。
重要的不是題材和布局,而是內在的動力……動力不存在於文風和結構,而是存在於人物描
寫本身。」③換句話說,過去,在講故事的人和思想家之間,站著一個現實生活的觀察家,
而現在,這個觀察家能夠用具體生活來裝載自己的思想和講出動人的故事。據斯蒂汶·茨威
格分析,巴爾扎克在這方面的第一個成功是《夏倍上校》,第二個成功則是《歐葉妮·格朗
台》。
①參見斯蒂汶·茨威格《巴爾扎克》英譯本,紐約維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引自安德烈·莫洛亞《巴爾扎克傳》中譯本第二九九頁,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
③參見斯蒂汶·茨威格《巴爾扎克》英譯本第十章《巴爾扎克發現他的秘密》,紐約維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所以說,《歐葉妮·格朗台》完成之時,巴爾扎克正踏進創作的成熟期;他的「瑪德萊
娜大教堂」式巨著構思就是成熟的標志。雖然那還不是他後來的「人間喜劇」的恢宏計劃,
但至少已初具「人間喜劇」的基本構架。巴爾扎克從那時起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事業,發現了
自己的天職所在:要像一個歷史學家那樣如實地描繪十九世紀的社會風俗。沿著這條道路走
下去,他終於在十年後能這樣雄壯地自鳴得意:「世界上有四個大有作為的人:拿破崙、居
維葉、奧康奈爾,我將成為第四位。第一位曾威震歐洲,他締造了軍隊!第二位通曉地球的
奧秘!第三位成為一個民族的化身!而我將在頭腦里裝下整個社會。」①
①《人間喜劇》前言。轉引自安德烈·莫洛亞《巴爾扎克傳》第三六一頁。

或許巴爾扎克自己並沒有認識到《歐葉妮·格朗台》在他整個創作中的重要地位,一向
以思想家自居的巴爾扎克總認為像《路易·朗貝爾》那樣的哲理小說遠比《歐葉妮·格朗
台》這類「寫得不錯的暢銷的小書」(巴爾扎克語)有價值。但是事實上巴爾扎克的哲理小
說大多像那些書中所描寫的苦心探求宇宙真諦的思想家、藝術家們一樣,由於野心過大往往
遭到慘敗。斯蒂汶·茨威格曾公允地說過,巴爾扎克的哲理小說「並沒有達到藝術的最高水
平,而只是作為最高喘息的結果。」①「路易·朗貝爾中途夭折,格朗台老頭卻能永存不
朽」。②確實,《歐葉妮·格朗台》由於本身的美學價值,堪稱巴爾扎克的傑作之一;在巴
爾扎克的作品中,像《歐葉妮·格朗台》那樣結構簡潔、主題完整的作品,確實不多。
如果我們抱著閱讀一般小說的態度來讀這部小說,我們或許會被小說一開始長達三十來
頁的描寫嚇住。但是心急的讀者千萬不可跳過去不讀,因為這一大段描寫對整部小說至關重
要。巴爾扎克在不厭其詳的描寫中對索繆的街市、房屋、世態人情作了歷史的、社會的翔實
分析,對老格朗台的身世、家庭、以至於居所格局、社會關余作了深入的介紹,這一切是為
了把小說人物置於一個有充分現實依據的社會結構中去,讓他們在一個統一的世界中活動。
「居維埃能依據一根骨頭恢復某個動物的原形,巴爾扎克則可以從一件物品、一幢房屋出
發,再現人物、城市甚至整個民族的面貌。」③
①見斯蒂汶·茨威格《巴爾扎克》英譯本第十章,紐約維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安德烈·莫洛亞語。
③參見安德烈·莫洛亞《巴爾扎克傳》中譯本第二七四頁。

小說的故事是以歐葉妮·格朗台的生日集會開始的,巴爾扎克這時讓小說中的人物一一
登場。於是夫妻關系、父女關系、母女關系、主僕關系以及圍繞著百萬富翁獨生女兒的婚姻
問題而在克呂旭家族和格拉珊家庭之間展開的微妙而尖銳的勾心鬥角,全都在格朗台公館的
客廳里逐一鋪示,直到不速之客格朗台家的侄少爺敲響門環,就像一塊石頭忽然掉進水潭,
頓時激起新的波瀾,於是小說像多幕劇一般從第一幕轉入以下幾幕,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
隨著劇情的演進而發展,逐漸推向高潮,繼而又走向結尾。然而縱有千變萬化,人們始終活
動於索繆回聲清脆的狹巷和幽暗寒傖的格朗台公館。環境和人,物質與精神在這里是同一事
物的兩面,相互制約,彼此襯托。
《歐葉妮·格朗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一位天真美麗的獨生
女兒,她受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
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沖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
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這類痴情
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為一部傑作呢?除由
於巴爾扎克為情節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行動背景外,更由於小說作者創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
物形象。既然在這里「風俗研究」已與「哲理研究」結合,那麼這些人物形象就不僅是典型
化了的個人,而且還是個性化了的典型。
據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繆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
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於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
對索繆的描寫,無非是為了提供一個人物活動的典型場所,它可以是索繆,也可以是別處,
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繆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勞
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內地人物的典型。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藝術真實的信服
力來自他對觀察所得的提煉和加工,來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獲得的認同。
老格朗台的性格是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只知吝嗇,雖然
也愛財如命,但是僅僅熱衷於守財,連放債都捨不得。而老格朗台卻不只是守財,更善於發
財。為了賺錢,他不惜掏空自己積攢的金銀。他精於計算,能審時度勢,像老虎、像巨蟒,
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會果斷迅速地撲向獵物,萬無一失地把大堆金銀吞進血盆大口般的
錢袋。有人發革命財,有人發復辟財,而他革命財也發,復辟財也發。索繆城裡沒有一個人
不曾嘗到過他的利爪的滋味,卻沒有人恨他,索繆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繆的光
榮。他實際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上帝,因為他代表了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邊法力的金錢。對金
錢的追逐是一種頑固的意念,而小說想證明的偏偏又是這種意念的破壞力量,它摧毀了個家
庭。
在這個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對比十分強烈。與老格朗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格朗台太太的
聖潔和格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聖潔的價值觀在金錢統治的社會只有遭到無情的蹂躪,格朗
台太太臨死時胸懷坦盪,因為死對她意味著苦難的終結,她只心疼從此拋下女兒一人在世上
受苦。在這陰暗的小天地中,歐葉妮的形象顯得特別美麗明亮,但是這顆明星註定要黯淡下
去。小說的扉頁題贈值得我們注意。巴爾扎克把這本小說題贈一位名叫瑪麗亞的女子,並說
書中女主角的形象以她為原型。根據安德烈·莫洛亞的考證,她的真名叫瑪麗-路易絲-弗
朗索瓦·達米諾瓦,出身於一個上層法官家庭,是基·杜·弗勒內依的妻子。巴爾扎克曾跟
他的妹妹談起過她,說「她是造物主創造的最天真的女人」。一八三三年,二十四歲的弗勒
內依夫人腹中懷著巴爾扎克的孩子。所以巴爾扎克在題辭中把她的名字比作庇護家庭的黃楊
枝。但是《歐葉妮·格朗台》的主題又偏偏是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有意思的是,巴爾扎克為
了追求韓斯卡夫人,把這本小說的原稿交給韓斯卡夫人保存。他當然不會跟韓斯卡夫人提到
這位痴情女子,但他向韓斯卡夫人誇大了他與卡斯特里候爵夫人的關系,以表示願為韓斯卡
夫人犧牲他的舊情。從這里,我們難道沒有在巴爾扎克的身上看到負心的格朗台侄少爺的影
子嗎?巴爾扎克固然是那個社會精明的觀察家,但畢竟屬於那個社會。他在描繪那個只講利
害、無情無義的社會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對「一筆財產,一個貴族女人」的庸俗追求。然
而,在他對歐葉妮形象的描述中,我們也感到了巴爾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氣氛,它是那樣
濃郁,那樣感人,所以我們讀罷小說,掩卷遐思時,那垛長著野花的舊牆,那個狹小的花園
以及樹蔭下那條曾聆聽純情戀人山盟海誓的長凳,仍使我們在浩嘆之餘感到一絲溫馨。
女僕娜農的性格也是巴爾扎克人物長廊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外表的醜陋和內心的單
純,反差如此強烈,使我們在為她的忠心感嘆的同時,不免產生幾分害怕。她的義忠固然代
表了舊的倫理,但她不是舊的倫理的殉葬者。巴爾扎克在小說結束時讓我們看到娜農對金錢
社會的適應,看到她身上有老格朗台的影子,尤其是在她成為高諾瓦葉太太之後。

Ⅹ 史上四大吝嗇鬼,一個比一個強!

小說是生活的寫照,素材大都源於生活的點滴和日常的觀察。

真實歷史人物中,哪些人最吝嗇,恐怕眾說紛紜。最主要的是:因為年代久遠而缺乏考據。

但小說里的人物,不論時光流轉,還是滄海桑田,始終保持著原本的姿態。

說起吝嗇鬼,潑留希金、葛朗台、夏洛克、阿巴貢,這四名是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前兩位善於投機倒把,後兩者專放高利貸。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莫里哀《慳吝人》里的阿巴貢,巴爾扎克《人間喜劇》里葛朗台,以及果戈理《死農奴》(也被譯作《死靈魂》)里的潑留希金,書寫了歐洲歷史的進程。

他們四人有著貪財吝嗇的共同點,也有著不同的性格。然而,最終的下場,無一例外是悲劇的。

從他們的故事中,可以摸索到一條非常清晰的線索:但凡社會格局動盪,王權更替,總會涌現出一批這樣的人物,利用各種手段,達到迅速斂財的目的。

夏洛克是個資產階級高利貸者,因安東尼奧破壞行規,免息借錢,而耿耿於懷。因此他借機報復,設下圈套,用他身上的一磅肉來代替商船的抵押。

在法庭上,夏洛克為了致安東尼奧於死地,好讓自己的高利貸行業繼續蓬勃發展,從而聚斂更多財富,堅持要從對方胸前割下一塊肉。此等兇狠殘暴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就好比如今的討債集團,追不到款,也要拿一條胳膊來抵債。

聰明(詭辯)的鮑西婭答應了夏洛克的條件,允許其從安東尼奧身上割肉,但不能留下一滴血,因為合約中未寫明。鮑西婭作為法律顧問,體現了律師行當的精明,使得夏洛克無從下手,敗下陣來。

安東尼奧免息借錢,陷同行於窘境,的確有違商業規則。但夏洛克仍要將他鏟除,不惜當著法官的面,拒絕三倍賠償,固執地堅持要對方割肉,可見其為人兇狠。

《威尼斯商人》創作於十六世紀末。

十六世紀初,英國是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大力提倡工商業發展,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逐漸由商業重農業,國家進入轉型軌道。同時為打壓貴族,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達成暫時的聯盟,展開圈地運動。

十六世紀中後期,通過伊麗莎白一世非凡的統治才能,不僅使經濟繁榮,政治格局也相對穩定。

然而在十六世紀末,隨著圈地運動的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突出,資本階級聚斂大量財富,手工業者和貧民的經濟狀況日漸堪憂。又因澇災酷寒,使得農業歉收,物價飛攀。此時的資產階級力量強大,放高利貸者也在這一波天災人禍中迅速壯大隊伍,涌現出許許多多夏洛克類型的人物。

他們為了得到更多利益,自然無法容忍安東尼奧這樣無視行業規矩的人存在。

莎士比亞用他非凡的筆力,勾勒出這一波動時期的社會狀況,無愧於大師之名。

阿巴貢也是個放高利貸的,還是個鰥夫。他眼裡只有錢,不光對家人和僕人十分吝嗇,對自己同樣如此。他經常餓著肚子上床,半夜因為餓得睡不著,便去馬棚偷吃蕎麥。

他視婚姻為交易,將女兒作為交易的工具,讓兒子娶有錢的寡婦,叫女兒嫁有錢的老爺。

當他掩埋在花園里的錢被人取走,便呼天喊地,痛不欲生。這一幕活脫脫地描繪出一個守財奴形象。

此外,他放貸手段狠毒,趁別人亟需用錢時,私抬利息,用一大堆破銅爛鐵替代借貸資金,從中獲取豐厚利潤。

《慳吝人》是莫里哀創作的一部喜劇,於一六六八年首映。

路易十四在一六六一年執政,當時法國頻臨破產,積重難返,經濟狀況極度混亂。

營私舞弊的官員數不勝數;

包稅制盛行,肆意征稅導致農民窮苦不堪;

官爵買賣歷來有之,雖可短期增長收入,卻使得官員兀雜,財政支出不堪重負。

放高利貸者在社會極度動盪之際,進一步壓榨窮苦人民,使他們本就艱辛的生活,負擔更加沉重,進一步激化了資產積極和平民階級的矛盾,加劇時局的混亂。

《慳吝人》是一部古典主義喜劇,「三一律」的表現形式令作品結構嚴謹,沖突集中,劇情跌宕起伏。但也因為劇情過於緊湊,人物扁平化特徵濃重,人物性格鮮明卻單一,非好即壞。

與前兩位有所不同,葛朗台是共和黨人,曾經擔任過法國索繆城市長,握有充足的人脈關系。因拿破崙稱帝,被取消職務,成了一名投機商人,是當地首富。

葡萄酒、酒桶、黃金、地產等等,只要是有利可圖的買賣,他都不惜一切代價。

他眼光精準,嗅覺敏銳,下手果決,堪稱投機商人的典範。

且他為人狡詐,對覬覦他財產想攀親的鄉紳,對妻子女兒,一視同仁,將金錢奉為信仰,藐視親情。

妻子重病卧床,他都不捨得花錢請大夫治病。

最終,他徹底淪落為金錢的奴隸。

直至闔眼的那一刻,雙目仍緊緊停留在滿屋的金子面前,一轉不轉。

巴爾扎克用朴實的文字,刻畫出一個好像活在我們面前的葛朗台。只消讀一遍《歐也妮·葛朗台》,老葛朗台的形象便會牢牢在腦海中紮根,永世難忘。

小說在1834-1835年間完成,故事的時間跨度很長,從法國大革命到拿破崙稱帝。

一七九二年,法國大革命進入尾聲,平民階級推翻封建主義王朝,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次年,將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內特送上斷頭台,徹底宣布法國封建主義王朝的覆滅。

1804-1806年間,拿破崙加冕稱帝,為收拾法國大革命遺留下的爛攤子,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措施。因政府參與,導致政策朝令夕改,一切為政治服務。

政策的頻繁變動,使得大量投機商人嗅到商業契機。貴族已然落魄,新興資產階級抬頭,但貴族的頭銜依然令人垂涎。

結果導致資產階級與貴族相互勾結,共同謀求獲利。

物價時而高飛,時而低潛,瞬息萬變,全憑寡頭與政府操縱,令人捉摸不定。

這是一個銀行家與資本家瘋狂的年代,葛朗台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在當時的索繆城,巴黎,整個法國,有無數個葛朗台類型的人物。

巴爾扎克用他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這一幕社會的悲劇,用那支朴實得不能再朴實的筆鋒,詳細記載下一部真實深刻的《人間喜劇》。

而《歐也妮·葛朗台》,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篇。

和葛朗台一樣,潑留希金也是個投機商人,是《死農奴》里的一個俄國六等文官。

他利用關系,以賄賂的手段,買通大小官員,收買已死去但尚未注銷戶口的農奴,當做活人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

此類方式相當於我們當今社會,人死後戶口未注銷,騙保,冒領退休工資類型。

只是當初制度漏洞頗多,且上下通氣,里應外合,故而被潑留希金逮住機會,專發死人財。

潑留希金是俄國沒落地主,實為富豪,卻整天形似乞丐,吃穿用度卻極端寒傖,迂腐的思想使他極度自虐。

衣著殘破、蓬頭垢面、滿屋蒼蠅,臭得讓人惡心。這些都是他吝嗇和迂腐的表現。除了對金錢的佔有欲,似乎已喪失了活著的意義。

女兒成婚,他送去的祝福是——詛咒;兒子寫信索要錢財,除了詛咒,他還奉上斷絕父子關系的大禮,簡直毫無人性可言。

潑留希金是四位吝嗇鬼中最具有階級意識形態的一個,也是當時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

十九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俄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動的時期。

當時俄國仍是一個封建農奴制社會,工業化進程受到阻礙。與此同時,英國已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法國與德國的工業化也進入快速軌道。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並未意識到危機,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地主庄園紛紛破產,農民災難不斷加深,封建農奴制的危機日漸嚴重。

果戈理用自己自己的敏銳觀察力,迅速捕捉到社會變動的風向標,將自己的思考注入《死農奴》這部書中。

上述四位吝嗇鬼,都具有貪婪、吝嗇、守財奴,視錢財如生命的共同特徵。

但因為國家環境,社會環境,時代背景等因素,各有特色。夏洛克的兇狠,阿巴貢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潑留希金的迂腐,都給我們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通過四個不同時代背景的簡述,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出些許規律:

凡社會動盪,時局波動時引發的階級矛盾,都很容易被商人嗅到發財的契機。

但這種發財,基本都是以損害他人的利益為前提,飽受道德的譴責。

終日沉溺於財富,令他們成為金錢的附屬品,淪為金錢的階下囚,逐漸泯滅人性,行屍走肉般地活著,毫無生存意義。

熱點內容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發布:2025-01-18 06:16:35 瀏覽:329
讀完勞動法感悟 發布:2025-01-18 05:53:41 瀏覽:571
新版勞動法對請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1-18 05:52:09 瀏覽:205
中美法學教育差異 發布:2025-01-18 05:32:42 瀏覽:811
刑事訴訟法第97條規定 發布:2025-01-18 05:25:08 瀏覽:239
司法所法律援助介紹信 發布:2025-01-18 04:53:05 瀏覽:908
復工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4:33:25 瀏覽:158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