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
⑴ 廣州市法律援助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和規範本市法律援助工作,依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第三條市和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部門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四條市和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和區、縣級市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在本行政區域受理和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監督和檢查法律援助事項辦理情況等法律援助日常工作,指導各街、鎮司法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市律師協會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支持和指導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組織和老齡工作委員會為維護特定群體的合法權益開展法律援助活動。第六條法律援助經費包括法律援助機構人員經費、辦公經費和法律援助業務經費。
法律援助業務經費包括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培訓、翻譯、鑒定等經常性專項經費。
法律援助業務經費由法律援助機構管理,專款專用,法律援助業務經費的使用應當接受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第七條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按照廣東省的補貼標准和上年度辦理的法律援助事項數量核定,實行據實支付和結算。第八條每年的11月9日為本市法律援助宣傳日。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在法律援助宣傳日應當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第九條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和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法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為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服務,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承辦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項。第十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具備以下條件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一)所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在本市審理或者處理,或者本市戶籍人員的法律援助事項在本市外審理和處理;
(二)符合本辦法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或者屬於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人員;
(三)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第十一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根據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法律援助的資源和需求以及公民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能力等因素,按不低於本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5倍確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第十二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按照《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提供證件、證明材料。
下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無需提交經濟困難證明:
(一)由民政部門進行社會救濟的人員;
(二)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已獲得司法救助的人員;
(三)申請支付勞動報酬或者請求工傷待遇的農民工;
(四)義務兵;
(五)因實施見義勇為行為需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人員;
(六)依照有關規定無需提交經濟困難證明的其他人員。第十三條基層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該人民法院所在地或者案件審判地的區、縣級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除基層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人民法院在本市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刑事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依法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按照訴訟階段由案件偵查、起訴或者審判機關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十四條除刑事訴訟案件以外的其他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請,由對該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或者申請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區、縣級市勞動、人事仲裁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請由區、縣級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其他仲裁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請,由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的法律援助申請,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工作單位所在地首次收到法律援助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十五條除人民法院指定辯護以外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辦結後,當事人因該事項的後續法定程序繼續申請法律援助的,由已辦結該事項的法律援助機構繼續受理。第十六條各街、鎮司法所應當接收法律援助申請材料並進行初步審查,在2個工作日內將相關材料和審查意見報送所在區、縣級市法律援助機構。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機構和人員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等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補貼。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五條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擇優選擇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第十六條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應當支持和保障本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第十七條國家鼓勵和規范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個人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可以組織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和法學專業學生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等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志願者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健全法律服務資源依法跨區域流動機制,鼓勵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法律援助志願者等在法律服務資源相對短缺地區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九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及時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援助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第二十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財物。第二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對提供法律援助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予以保密。第三章形式和范圍第二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提供下列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務:
(一)法律咨詢;
(二)代擬法律文書;
(三)刑事辯護與代理;
(四)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
(五)值班律師法律幫助;
(六)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形式。
⑶ 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與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突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有眾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別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和普法宣傳的深入,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特殊群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援助案件范圍擴大後,須援助案件數急劇上升。以工傷和勞動合同糾紛為例,2010年羅庄區仲裁委辦理293件,今年辦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凡是農民工的都屬於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於列入區財政辦案補貼經費較少,能夠用於法律援助的資源有限,受到人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僅限於刑事指定辯護案件以及經濟特別困難的當事人尋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許多依法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的事項,我們還無力顧及。
(二)是法律援助隊伍人員編制不足、專職律師缺乏。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託基層司法所設立的,人員由司法所人員兼任。目前我區各基層司法所佔編人員僅1個,既要負責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這無疑增加其工作負擔,影響工作效率。其次,專職律師缺乏,目前羅庄區法律援助中心在崗的只有一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
(三)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質量不高。由於經費的制約,該區訴訟案件辦案補貼發放辦法是2006年制定的,訴訟案件每件補貼500元。2012年制定了非訴調解案件補貼辦法,每件補貼50元,有時連律師支出的交通費都難以沖抵,導致律師辦案熱情低。有些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走過場,准備不認真細致,直接影響案件質量;有的法律援助承辦單位將援助案件大多交由年輕律師和實習律師辦理,缺乏資深律師必要的指導,辦案質量不高。
(四)是經濟困難證明缺乏完善的制度。1、雖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公民如何證明自己達到經濟困難標准,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實踐中的做法是要求公民提供鄉鎮或者街道政府蓋章確認的經濟困難證明。申請人到鄉鎮街道出具證明較為困難,一是街道未必配合;二是街道未必了解情況,也不願出具。2、對於申請人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是否屬實,以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力和財力幾乎無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五)是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和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不完善。1、在《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八條做出了救助應援助,援助應救助的規定,但相互之間的銜接缺乏具體的制度。2、刑事法律援助與法院的配合,在《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二條做出了規定,但目前與公安、檢察尚無明確有效的配合機制。
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不但要向人民群眾宣傳,還要向領導幹部宣傳,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事業,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真正把法律援助事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方面保障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辦案質量方面。應建立資深律師優先辦案制度,根據律師專業優勢,建立資深律師名錄,根據案件分類,優先指派相關專業的資深律師承辦。因縣區律師人數較少,專業面較窄,對有些專業案件指派律師可打破地域限制。
(三)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1、建立最低經費保障標准。法律援助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一項社會事業,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時,應當根據當地人口,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標准。2、積極開辟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但如何接受、由誰接受捐助卻沒有明確。可參照慈善基金和光彩基金的模式,在市、縣(區)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依法募集社會的捐助。也可在慈善基金中設立法律援助專項基金,通過慈善基金會接受社會捐助,並明確政法系統的捐助列入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用於法律援助事業。
(四)建立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九條只是規定,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因此,應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制定統一的經濟困難證明和核實制度。我們的做法是讓村居、鄉鎮街道司法所、民政所參與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並由司法所代為向申請人單位或村居核實。這樣不但了解情況,也方便申請人。
探索建立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免審查經濟困難制度。應與民政部門聯系,建立困難群眾資料庫,將城鎮低保、農村低保等群眾納入,凡是困難群眾資料庫中的,申請法律援助均免審查經濟狀況。這樣方便群眾,無需申請人再到村居、鄉鎮街道開經濟困難證明。
(五)民事援助與法院司法救助的銜接應由司法行政機關與法院聯合出台具體規定,就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轉司法救助程序、公函樣式和負責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司法救助轉法律援助,我們的做法是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派代理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直接與申請人簽訂協議,安排律師代理訴訟。刑事法律援助中公檢法司配合機制,應由政法委牽頭盡快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我們與法院的做法是由法院給援助中心出具指定辯護人通知書,援助中心接到通知後,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⑷ 法律援助法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
《法律援助法》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法律援助法》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等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補貼。
⑸ 為什麼要對弱勢群體實施法律援助
弱勢群體是相對於強勢群體而言的,它的存在是任何社會都具有的社會現象,當然對於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來說,也是不可避免會出現的。近年來,我國群體性突發事件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已成為影響治安秩序、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棘手問題。在這些群體性突發事件中,參與者多數是弱勢群體,而且往往是多數人的合理要求與少數人的無理要求相結合,多數人的過激行為與少數人的違法行為交織在一起,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對社會產生全局性的不利影響。由於弱勢群體長期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其生存條件、所處環境與其它群體相比極易使其產生對現狀的不滿情緒,再加上其人權得不到的保障,又無有效的權利救濟措施,在得不到合理宣洩的情況下極易出現犯罪現象。由此可見,能否解決好弱勢群體中的社會矛盾,關系整個社會結構的穩定。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矛盾多發期,大量的矛盾糾紛都直接或間接由弱勢群體引發,因此,維護好弱勢群體的權益,事關國家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
現狀和問題
(一)立法不夠完善
隨著1994年法律援助在中國得到開展並迅速發展,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發展。2003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5號公布了《法律援助條例》。但是首先,《法律援助條例》效力層次不高。從《法律援助條例》的地位看,其畢竟屬於行政法規, 效力層次不夠, 立法層次不高。其次,《法律援助條例》對許多重要的內容未做規定, 特別是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問題還有欠缺。而且其中困擾法律援助發展的機構、經費、人員和部門配合協作等問題並未以法律的形式作出明確規定,極不利於法律援助制度作為一項專門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再次,法律援助范圍過窄。我國法律援助實行援助條件和經濟困難的雙重標准,也即除工傷和拖欠工資等實行綠色通道的案件外的當事人,必須同時符合《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援助條件和經濟困難標准才可以申請到法律援助。而經濟困難標准又是十分嚴格的,一般是參照法律援助實施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執行,這就將大部分的人群擋在了法律援助的大門之外。我國法律援助的援助條件從立法到實踐,呈現出由小逐漸擴大的趨勢,但對於離婚訴訟案件,偵查階段案件等卻未能夠涵蓋,從而將大量的弱勢群體法律援助案件排除了。
(二)法律援助經費嚴重短缺
所謂法律援助經費,是指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所支出的一切必要費用。[1]法律援助經費是法律援助制度的物質基礎和保障。隨著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法律援助經費逐年增加,有力地促進了法律援助的開展。但現實中,法律援助經費的不足也制約了法律援助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的援助經費是財政撥款為主,其他渠道為輔,並且財政撥款渠道不暢通,水平低下。據統計,我國國務院對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撥款每年為50萬元,經濟發達的上海市每年也僅僅有57.5萬元,有些比較貧困的省份尚沒有援助經費。這與我國每年至少需要3億元的法律援助費用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缺口。[2]
(三)現有法律援助機構存在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編制不足、辦案流於形式等問題。
由於經費短缺和地方政府未給予充分重視等原因,基層法律援助機構在實際運行中存在人員不足、素質不高、辦案流於形式等現象。有的地方雖然掛牌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但實際上卻沒有人員編制和實際活動,有的雖然採取司法行政機關內調的人員形式配備,但這些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不能滿足法律援助機構大量繁雜的法律咨詢和訴訟服務的需要,人才缺口很大。
(四)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弱勢群體對法律援助制度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
雖然中央多次發文要求加大法律援助的宣傳和公眾法律教育的力度,有些地方也做了一些,甚至搞得不錯,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就鹿城區而言,絕大多數的法律援助宣傳還停留在辦公室接待和應對檢查的層面,很多就只是在法制日等時候才發放《法律援助條例》和其他小冊子,數量有限,並且只局限在城鎮地區。而弱勢群體集中的廣大農村、邊遠山區、工礦區和民工居住的城郊卻很少涉及。宣傳工作與受眾脫節,致使這些真正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往往沒有機會和途徑知曉法律援助制度,從而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通過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維護。
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對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的立法。
一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備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律援助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縱觀世界上那些法律援助制度比較發達的國家, 都有健全的法律援助法律體系作保障, 不僅在其國家憲法或憲法性文件中作出有關法律援助的原則性規定, 而且都制定有專門的法律援助法, 如英國有《法律援助法案》、加拿大有《法律援助法》、美國有《法律服務公司法》、韓國有《法律援助法》。[3]筆者認為,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今中國,僅僅依靠《法律援助條例》來調整法律援助關系遠遠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和弱勢群體的需要,亟需盡快制定一部統一完善的《法律援助法》。在該法中應對法律援助的性質和任務,指導原則、機構設置、經費來源、管理主體和管理模式、對象范圍、程序、協作配合機制和責任等等,作出明確而且具體的規定,操作性強且便於執行,同時出台相關的配套規章制度,形成一套比較完善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援助法律體系。
(二)完善以政府財政為主導、多方籌措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
1、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是法律援助作為政府責任的具體體現。可以將法律援助資金列入政府財政預算。按一定標准(可按人均法律援助經費、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及辦案成本等標准進行測算)確定每年法律援助所需要的最低經費數額, 由同級財政按年度撥付, 並在此基礎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逐步增加。從而使法律援助獲得穩定且可靠的經費來源。
2、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廣泛募集社會資金支持法律援助。鑒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才剛剛起步,社會對其認識還不足,而法律援助的經費短缺問題又將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存在,因此為解決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 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還必須動員廣大人民群眾, 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參與, 探索建立資金籌措的社會化、經常化機制, 充分利用社會財力, 發展法律援助事業。只要沒有政治背景, 不附加任何條件, 不是違法資金, 經批准後都可以利用。
(三)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公職律師隊伍,以緩解法律援助機構當前的人才瓶頸。
公職律師是專職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師,他們取得律師資格或律師執業證書,任職於政府並由政府支付薪水,主要辦理本機關法律事務,不得為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公職律師隊伍的建立可以有效解決法律援助機構人才法律素質低、人員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提高援助案件的辦案質量,同時還有效緩解了法律援助經費短缺的問題。
此外,在各地建立公職律師隊伍的基礎上,可以實行跨區域人才共享機制,可以建立較大區域的援助律師人才庫並聯網管理。對於相對落後的地區,可以跨地區選派援助律師進行援助,以解決地區間法律援助人員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四)加大針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宣傳力度
首先,要繼續強化對弱勢群體的普法宣傳。要將《法律援助條例》、《殘疾人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有關的弱勢群體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農民工的政策文件列為普法宣傳的重要內容,採用圖片展覽、新聞報道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宣傳。尤其是要深入農村開展法律宣傳,並將其作為構建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
其次,要加強對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法律援助宣傳, 讓他們在充分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基礎上, 認同和支持法律援助制度。使其在法律援助經費撥付、工作開展、機構建立和人員編制、創造相關社會環境等方面給予支持, 改變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一家維持的局面。
⑹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精選6篇)
在經歷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活動後,這段經歷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一定有不少可以總結的東西吧。可是怎樣寫活動總結才能出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法律知識活動總結(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1
一、及時組織,周密安排
局領導對此項活動高度重視,為加強領導,成立了開展「法律六進」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督辦股,從領導上、組織上保證了這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對學習貫徹《公務員法》、《幹部任用條例》和《幹部教育條例》進行安排部署。
二、廣泛學習,形式多樣
在學習貫徹《公務員法》、《幹部任用條例》和《幹部教育條例》活動中,主要領導率先垂範,在集中學習深刻領會的基礎上,先後兩次組織局幹部職累計18人次參加《公務法》、《幹部任用條例》、《幹部教育條例》學習輔導會。
三、邊學邊落實,務求實效
通過開展「法律六進」活動,不但加強了幹部的自身建設,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強了服務意識和執法水平。增加了幹部憲法意識和法律意識,權利與義務、責任相一致的意識。同時也進一步建立四項制度,有利地提高了機關工作人員和招商幹部的服務水平。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2
根據上級婦女法律援助中心的文件要求和統一安排,結合我社區的實際情況,在社區婦聯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社區婦聯於3月份在全社區組織開展了婦女法律援助宣傳月活動,並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切實開展了各項宣傳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及時部署,精心組織,確保活動順利開展我社區婦聯在接到有關文件後,婦聯領導高度重視,並於3月18日上午及時召開會議,對我社區法律援助宣傳月活動進行專題部署。會上宣讀了「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月活動的通知」,學習了新修訂的《法律援助條例》。會議要求要以這次法律援助宣傳月活動為契機,按照文件精神,切實開展各項宣傳活動,並通過提高認識,規范法律援助程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切實為弱勢群體提供優質的法律援助。
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切實加大宣傳效果我社區婦聯通過採取多種形式,切實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月的宣傳活動。一是召開由社區婦聯幹部及社區居民參加的法律援助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上學習了新的法律援助條例,通過學習大家掌握了修訂後的法律援助條例,對如何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奠定了基礎。座談會上大家還踴躍發言,針對自己的工作實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對下一步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是以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咨詢工作形式為平台,向廣大群眾宣傳法律援助條例,通過面對面的宣傳,使廣大群眾知道了婦女法律援助的范圍、形式,以及如何申請。三是印製大量的婦女法律援助條例的宣傳資料向群眾散發,使廣大群眾更清楚的了解婦女法律援助條例,切實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四是開展開展街頭宣傳,通過散發宣傳材料、組織法律工作者開展街頭免費咨詢的形式,向群眾宣傳法律援助條例,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五是通過開展婦女法律援助案件的代理工作,以案釋法,使弱勢群體從具體的案件中得到幫助,使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的保障。
總之,我社區婦聯在婦女法律援助宣傳月活動中,以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開展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此次活動散發了各種宣傳材料,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使更多的群眾了解了婦女法律援助條例,宣傳效果明顯。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3
近年來,xx鎮充分發揮密切聯系青少年的優勢,大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為切實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進一步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進一步全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路,培育安全、和諧、健康的青少年成長環境。鎮團委重點針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這一特殊群體的身心特點和實際需求,組建社區矯正志願者隊伍開設一個法律講堂進社區活動,做好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幫教、服務工作,促進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
為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法律講堂上開展了形勢多樣的活動。一是針對未成年矯正對象法制觀念淡薄、法制意識不強等特點,由志願者為他們講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憲法》等相關法律知識,通過列舉大量生動案例,引導這些未成年矯正對象學法、知法、守法。二是針對未成年矯正對象律援助需求相對強烈的情況,由區法律援助中心的社區志願者為未成年矯正對象家長開設《法律援助基本常識》講座,向現場家長介紹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如何申請法律援助等,積極引導他們的孩子在遇到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正確訴諸法律途徑救濟。此次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宣傳了法律知識,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提供了思想保障,促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4
為了加強學校法制建設,提高學生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校認真貫徹落實市、區教育局的通知精神,開展了「法制進校園」宣傳系列活動。各項活動的開展,推動了我校依法治校的進程,使學生增強了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逐步提高了學生的法律素質。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現將「法律進校園」活動完成情況匯報如下:
一、健全法治體制,誓做維護校園穩定的護航員
接上級指示精神後,校領導班子立即集體學習文件,及時安排部署,成立了學校「法治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袁校長為組長,劉書記和兩名副校長為副組長,行政其它人員及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同時,還特聘請了雙灤分局劉柏峰同志為我校的法制副校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加強對學校法治工作的研究、督辦和管理,建立學校法治工作校長負責制,落實各項工作的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並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制定法治進校園實施方案,確定工作任務,整治重點,對工作進行具體安排部署,制訂了《全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計劃》、《全校依法執教貫徹落實lt;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gt;五年計劃》、《全校師生依法執教責任制實施和檢查方案》《全校教職工法制建設年度通用考核標准和專用標准》以及年度法制宣傳教育實施方案,確保法制培訓工作扎實推進。領導小組成員按照職責分工層層抓落實,層層簽訂「五五」普法,依法行政責任狀,做到任務落實到人。真正做到學校依法管理、教師依法執教、學生自覺守法,為全面推進全市法治化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領導小組定期集中組織全校師生,班子成員認真學習。加強法制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制主題教育活動。學校法制教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課程標准》規定的法律知識學習內容以及學校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
體制的健全,為創建和諧穩定的校園提供了可靠地保證,打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班子成員和教職員工紛紛表示,誓做維護校園穩定的「護航員」。
二、搭建多種平台、爭做普及法律知識的宣傳員
通過搭建各種平台,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師生法制教育宣傳網路。主要做法:
1、在教學樓前懸掛法制宣傳橫幅。強化師生法律意識,升旗儀式上利用「國旗下講話」對全校師生進行法制教育。
2、利用校園廣播站第七節大課間廣播時間,法制辦公室選拔學生幹部定期廣播,進行法制宣傳。
3、利用每周一第七節課班會,建立學法律、知榮辱、明是非陣地。各班召開「法制教育」主題班會。學校為每班印發了宣傳材料,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學校領導進行了檢查。各班學生人人參與討論,班主任大力宣傳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了學生知法、學法、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各班每個學生辦一期法制教育手抄報。
4、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了「法在我心中」演講比賽。
5、藉助《品德與社會》課程這個教學的平台,對學生進行法律和思想教育,通俗地、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毒品的危害教育,讓學生從小學會拒絕毒品,珍惜生命。
6、搭建警民關系平台,特邀請法制副校長劉柏峰同志在全校大會上做「法律知識」和「中學如何防盜防騙、維護自身安全」的報告,提高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安全防犯意識。
7、為了更好地讓小學生學法、知法、守法,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們組建了學生普法志願隊伍,深入街道小區,構建社會平台,用自己的學到的法律知識進行宣傳。還要求學生回家要經常跟父母交流,讓學生、家長相互問答有關常識性的法律問題,讓他們充當「家庭法律小衛士」。讓法制深入人心,走進千家萬戶。
通過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法律進校園」活動,在校園中營造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增強學校領導、廣大師生的法制觀念和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學校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的法律素質得到明顯增強,人人爭做普及法律知識的宣傳員。
三、完善校園警務室,甘做促進校園平安發展的調節器
學校法制辦和政教處,建立健全「校園警務室」,嚴格落實校園內部保安巡邏措施;加強學校護校值班人員的思想素質教育,作到24小時值班,加強校園周邊地區治安巡邏,營造良好治安環境。法制辦和政教處成員,甘做促進校園平安發展的調節器。他們協助門口保安,及時清理校園周邊的小商小販,整頓上學、放學期間接送孩子車輛的擁堵,打擊校園周邊社會閑雜人員和小偷的囂張氣焰,不斷凈化校園治安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小商小販少了,社會閑雜人員少了,門口接送孩子的車輛秩序井然了,學生的城管法律意識增強了。全校師生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創建「和諧校園」的工作中去。
通過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我校學生基本上都樹立了知法、守法光榮,違法、犯法可恥的觀念,我們堅信有上級部門領導的指導和支持,加上學校各部門的嚴格管理,班主任的積極配合,全體師生的積極進取和不解努力,《法律進校園》活動將會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今後,我們學校將繼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常識,使法律教育經常化、規范化、行為化,共建和諧校園。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5
經過法律小組在周末參與的實踐活動中,我感慨頗多,我們見到了法律在社會中真實一面,實踐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況還在我腦海里迴旋,它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在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之後,我覺得我真的成長了。它讓我真正明白了人生的意義。通過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有助於大學生提高自我素質,增加應對現實中各種挑戰的能力,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完成大學期間的各項發展任務,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通過課程的學習,將有助於我們青年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華,並在當代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擺脫了低級趣味的人,無愧於時代與民族的重託,真正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同時,我也成功地開展了思修的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法律小組選取了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中的「大學生與誠信道德」這一內容作為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我之所以選擇誠信這一主題主要是因為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流傳下來,亘古不變。對於推動社會主義濟濟的深入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然而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社會中的誠信確成為了稀有資源,商業中的欺詐,各種考試的作弊,假幣充斥,騙人的行為隨處可見,擾亂了社會的市場經濟秩序,違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則。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也一度出現危機,受到極大關注,這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加強道德修養,養成誠信的品質,對當代的大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這次的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知識並將之與社會相結合的信心和毅力。對於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們,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在這里我們真正的鍛煉了自己,為以後踏入社會做了更好的鋪墊,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更加積極的參加這樣的活動。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這次實踐活動意義深遠,對我們的幫助享用一生。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並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我們要抓住培養鍛煉才乾的好機會;提升我們的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同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當代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質如何不僅關繫到自身的前途與命運,更關系的社會主義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大學生誠信度不斷下滑的嚴峻形勢下,我覺得作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非常必要。活動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的發展聯系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也更體味到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法律知識活動總結6
一、領導重視、組織得力
此次「共建百所法律學校」普法宣傳活動收到了我院領導的高度重視。苗檢親自參加了「共建百所法律學校」活動的啟動儀式,諸暨市團市委副書記也親臨此次活動的啟動儀式並作講話,政治處壽杭軍主任為此次活動全程指導,王忠達副檢察長、辦公室張林標主任、行裝科酈伯朝科長、監所科宣建文科長等都直接過問、溝通協調此次活動的前期聯系以及組織情況。我院團支部在活動准備期間,特意為此次活動召開了團支部團體會議,廣泛徵求團員青年對此次活動的意見、建議,並安排具體人員負責具體事務。華政也有1~2名帶隊老師進行指導,從製作vcr以及計劃書中也可以看到此次活動的具體組織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可以說,領導重視下的前期組織准備工作,保證了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團結協作、走進群眾
我們雙方的第一次見面就開展深入座談,明確共建目的,雙方的互動取得較好的成效,為建立長久的共建關系打下基礎。之後,我院團支部與華政團員青年聯手,通過開展和法律有關的各項活動(主要是宣傳和教育),向社會各個角落普及法律知識。我們走近看守所,與看守所領導座談,與10名在押人員促膝長談,對45名在押人員調查問卷,通過關注服刑人員撒播法律知識種子;我們作為團員青年參觀了曾任中國共青團前身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的俞秀松烈士故居和烈士紀念碑,緬懷先烈,回顧團史。雖然這次系列活動開展的活動有限,但活動富有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是「傳播法律火種,真情服務社會」的實質表現,取得了「體驗生活,接收教育、增長才幹」的良好效果。
三、重視宣傳、社會反響好
為了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我院團支部在全體會議上降到了宣傳的一塊,落實了部分信息員,確定三條路線拓展宣傳,擴大了我院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第一條線————外部,我院的活動總結在諸暨電視台的新聞欄目中的報道;
第二條線————單位區域網,將活動的內容、照片及時上傳到單位內網,並打算將此次活動的部分視頻上傳到單位內網上,為團員青年活動營造氣氛。
第三條線————檢察系統,此次活動將在浙江檢察網上得到宣傳,還打算通過信息方式上傳到上級院。「共建百所法律學校」活動還制定、張貼了「明德揚法魂崇法建百校」、「明德崇法至誠學法立身守法正義護法」等宣傳標語的橫幅,我院團支部要求每位參加活動的人員都統一穿制服、戴檢徽,華政人員整個活動也穿統一服裝、佩戴校徽、團徽等,做到了「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展示了政法人員、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總之,在這個互相收益、互相促進的活動中,我們雙方人員都增長了才幹、豐富了知識、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⑺ 安徽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法律保護,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的當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被告人減、免收費提供法律服務的法律保障制度。第三條 法律援助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指導、協調、監督並組織實施本轄區的法律援助工作,受理並確定法律援助事項,指派承辦人員,管理、籌集法律援助資金。第四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
法律援助人員是指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和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及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五條 法律援助經費的來源包括財政預算撥款和依法接受的捐贈款。政府應當逐步加大對法律援助事業的投入。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用於法律援助,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六條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工作。國家機關、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社會團體和法律院校經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設立法律援助服務組織。
鼓勵法律服務組織和法律服務人員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第七條 對從事法律援助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法律援助人員,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 對象和范圍第八條 法律援助的對象是:
(一)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
(二)經濟困難的優撫對象;
(三)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收養人員;
(四)因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經濟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的人員;
(五)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孤寡老人、孤兒;
(六)其他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人員。
經濟困難的標准,參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生活標准確定。第九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第十條 法律援助的范圍是:
(一)請求獲得刑事辯護、刑事訴訟代理;
(二)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
(三)請求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事故等損害賠償;
(四)請求國家賠償;
(五)請求給付撫恤金、救濟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
(六)請求辦理與公民人身、財產相關的公證事項;
(七)確需法律援助的其他法律事項。第三章 管轄第十一條 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由案件處理機關所在地與該機關同級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十二條 本省跨地區的法律援助案件,由共同的上級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有關法律援助機構共同辦理。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根據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需要,可以委託異地法律援助機構代為調查取證、送達法律文書,所需費用由委託方承擔;受委託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辦理。第四章 程序第十四條 當事人需要法律援助的,應當向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五條 當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者有關的社會組織代為申請。當事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由其近親屬或者有關的社會組織代為申請。
代為申請的,代為申請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與申請人關系的證明。第十六條 申請法律援助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有效身份證件;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有效證明,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經濟困難證明;
(三)與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材料;
(四)保證所提交材料真實的聲明。第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或者代為申請人所提供的材料不完備或者有疑問的,可以要求其補充或者說明,也可以進行調查。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接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對申請人的身份、經濟狀況、申請援助的事項進行審查,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或者代為申請人。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給予法律援助的,應當與受援人或者代為申請人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決定不予法律援助的,應當說明理由。
⑻ 安徽省法律援助條例(2016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第三條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公民,可以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第四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使更多的公民獲得法律援助,平等享受法律保護。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根據地方財力和辦案量合理安排經費。
法律援助經費專款專用,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並向社會公布。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確定由鄉(鎮)、街道司法所承擔法律援助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以及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做好法律援助相關工作。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安排或者指派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和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願者。第八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安排或者指派,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第九條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
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十條鼓勵社會通過依法設立的法律援助基金會或者其他形式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依法設立服務機構、提供志願服務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鼓勵法律服務組織和法律服務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第十二條對法律援助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的范圍和形式第十三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爭議請求給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
(六)請求賠償與交通、工傷、醫療、食品葯品安全、環境污染、產品質量等相關的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
(七)請求賠償因高危作業造成損害的;
(八)請求賠償因使用假劣農葯、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造成農業生產損失的;
(九)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主張民事權益的;
(十)因見義勇為自身權益受到損害,主張民事權益的;
(十一)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流轉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主張民事權益的。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事項作出補充規定。第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情形之一且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書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案件,應當通知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⑼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法律援助工作主要擔負法律援助工作管理職能和法律援助服務職能「雙重職能」,其職責主要有: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2、負責制定法律援助工作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規范性文件;
3、負責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法律援助工作;
4、負責籌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資金,檢查經費使用情況和社會效益;
5、負責法律援助專業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
6、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調查研究、對外交流等工作;
7、負責法律援助工作信息、統計和檔案管理工作;
8、負責向政府和上級部門報告法律援助工作開展情況,並提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建議;
9、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社會力量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10、負責協調跨省、跨地區的法律援助事務;
11、負責受理、審批、指派、承辦法律援助案件;
12、負責「12348」法律援助熱線咨詢和接待工作;
13、負責承辦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法律援助工作事宜。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⑽ 江西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適用本條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依法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等。
法律援助人員包括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和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助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法律援助捐助資金依法接受審計監督。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並對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和協調。第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環境保護、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檔案、信訪等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做好與法律援助有關的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為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提供幫助。第六條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律師每年應當承辦至少兩件法律援助案件,但法律援助機構未指派或者安排的除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資源,合理調配法律援助人員跨行政區域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第七條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鼓勵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參與法律援助志願者活動。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法律援助宣傳,普及法律援助知識,提高公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將法律援助作為公益性宣傳的內容,為法律援助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第九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請求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產品質量事故以及醫療損害賠償的;
(八)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維護合法權益的;
(九)依法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第十條刑事訴訟中,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經濟困難的;
(二)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一級或者二級智力殘疾的;
(三)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四)人民檢察院抗訴的;
(五)案件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第十二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