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徵收安置補償專項法律服務

徵收安置補償專項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2-09-28 11:06:12

⑴ 雙流縣征地補償安置實施辦法有哪些內容

雙流縣 征地補償 安置實施辦法有哪些內容? 雙流縣征地補償安置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障我縣 征地 工作順利進行,維護被征地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國土資源廳關於調整征地補償安置標准等有關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我縣行政區域內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補償、地上附著(構築)物補償、人員安置、住房安置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我縣實施的征地的主體為雙流縣人民政府,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批准實施征地。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由雙流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各鎮(街道)具體實施。 縣財政、規劃、建設、勞動和社會保障、審計、公安、農業、統計、房管、物價、統籌委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第四條 徵收土地經依法批准,並對當事人依法補償、安置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被征地單位發出通知,具體組織實施的鎮(街道)應當按通知規定的期限交付土地,不得拒絕和阻撓。 第二章 征地補償 第五條 徵收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公告後,被徵收土地所有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征地補償 安置部門核實的有效證明,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定並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各鎮(街道)具體核查征地范圍內農戶人口、地上附著物(構築)物等具體情況,制定征地補償安置實施方案,並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鎮(街道)、村、組予以公告,聽取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實施方案須經縣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報請縣政府批准後實施。 依法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若還存在異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第六條 徵收 集體土地 ,征地部門應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律 法規 和省、市被征地農民 社會保險 相關規定依法為被征地農民購買社會保險, 社保 費由征地部門負責籌集,與 征地補償費 一同下發。參保手續由各鎮(街道)會同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辦理。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大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力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 第七條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及各鎮(街道)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和農業生產水平等綜合指標,我縣分為兩類經濟區,其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根據省、市相關規定,按照《雙流縣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費、安置補助費及青苗費標准》(附件1)執行。 第八條 徵收耕地的青苗補償費按一年種植兩季補償一季計算。詳見《雙流縣徵用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青苗補償費標准》(附件1)。 第九條 徵收土地范圍內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按照具體核實的種類、規格、數量,按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進行補償。詳見《其它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附件2) 第十條 徵收土地范圍內的村、社集體資產補償費,原則按照具體核實的種類、規格、數量,按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進行補償。詳見《被 拆遷 房屋及相關設施拆(搬)遷補償標准》(附件5)。 第十一條 經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可後的成片種植戶,按規定標准補償。詳見《成片種植戶 搬遷補償 標准》(附件4)、《其它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附件2)、《被拆遷房屋及相關設施拆(搬)遷補償標准》(附件5)。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的不予補償: (一)不具有土地權屬證書或其它有效證明的建(構)築物; (二)搶種、搶栽的農作物、經濟林木和搶建的建(構)築物; (三)有合法批准手續的 臨時用地 項目,其建(構)築物超過使用期限或雖未確定使用期限但已使用兩年以上的; (四)違法違規修建的建(構)築物。 第十四條 土地被徵收後,按規劃需要保留的道路、光纖、水利、電信、電纜等設施,由征地單位負責恢復。 第十五條 征地拆遷具有集體土地權屬證明和其它合法權證的建(構)築物,按規定標准補償。 企業搬遷 涉及的搬遷損失、搬運費及水、電設施遷改費用等,由征地單位按該企業建(構)築物補償總額不超過15%的標准補償。 第十六條 徵收土地各項補償、補助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徵收土地被安置人員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社保費、地上附著(構築)物補償費等有關費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分、平調、挪用、截留。 第三章 人員安置 第十七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全部徵收的,依法撤銷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建制,原有農業戶口全部轉為非農業戶口,符合參加社會保險條件的人員全部按省、市相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未被全部徵收的,按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被徵收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數量計算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人數,農轉非人員按規定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人均耕地低於0.3畝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按省、市相關規定依法辦理。 第十八條 下列人員適用本辦法安置: (一)《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日,被徵收土地的集體經濟組織內享有分配權利的成員; (二)入伍前,戶籍關系在征地范圍內且享有分配權利的現役士兵(含國家規定不予安置的士官); (三)入學前,戶籍關系在征地范圍內且享有分配權利的在校大中專學生; (四)原戶口在征地范圍內正在服刑或 勞動教養 的人員; (五)按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應享受安置的其它人員。 第十九條 下列人員不適用本辦法安置: (一)征地范圍內不享有本集體經濟組織分配權利的人員; (二)回原籍落戶的軍隊復員、專業幹部和按國家政策已進行安置的士官; (三)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軍隊等離休、 退休 、退職回原籍落戶的人員; (四)因企業破產、改制、解體時由原企業已進行了安置的合同工、農代工人員(屬農轉非范圍的,只為其辦理戶口農轉非); (五)已按征地政策享受社會保障的人員; (六)征地方案公告之日起,除按依法婚嫁、生育的人口外,新遷入人員不予安置; (七)按國家相關政策要求不應享受安置的其他人員。 第四章 房屋的補償和安置 第二十條 依法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公告之日,持有集體土地權屬證書或其它有效證明的建(構)築物的被拆遷安置人員,按人均不超過35平方米建築面積進行住房安置;住房安置實行單一貨幣化安置(僅適用於一類經濟區范圍內拆遷安置人員)、統規統建安置和統規自建安置三種方式,被安置人員只能選取其中一種方式進行安置;一類經濟區范圍內按相關規劃要求不得實施統規自建。 被拆遷房屋及相關設施拆(搬)遷補償標准詳見《被拆遷房屋及相關設施拆(搬)遷補償標准》(附件5)。 第二十一條 選擇單一貨幣化安置的,必須以戶為單位進行。貨幣化安置以被拆遷安置人員持有的有效建(構)築物證明記載的房屋建築面積為依據,由征地實施單位與被征地安置戶簽訂貨幣安置合同。選擇貨幣安置的拆遷戶原則上納入新社區管理。 貨幣安置按人均35平方米的標准,參照全縣公布的各鎮(街道)普通 商品房 平均價格的70%進行貨幣化終結補償。被拆遷房屋超過人均35平方米的面積部分,按《其它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附件2)和《被拆遷房屋及相關設施拆(搬)遷補償標准》(附件5)的標准進行補償。 選擇貨幣化安置按安置人口每人40000元進行獎勵。房屋拆除完畢後30個工作日內由各鎮(街道)預付房屋補償和獎勵費用總額的50%,餘款憑安置農戶提供在雙流房管部門備案的 購房合同 或 購房 產權證書後一次性結算。 普通商品房平均價格依據縣物價部門會同縣房管部門公布的價格為准。 第二十二條 選擇統規統建安置的,以被征地人員持有的有效建(構)築物證明記載的房屋建築面積為依據,原拆遷房屋建築面積人均50平方米以內的,以實際面積按統規統建單體工程成本價結算住房安置費用(原拆遷房屋人均不足35平方米的,按35平方米進行補償);原拆遷房屋人均超出50平方米的,多餘建築面積按《其它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附件2)和《被拆遷房屋及相關設施拆(搬)遷補償標准》(附件5)的標准進行補償。 前款選擇統規統建安置的被拆遷安置農戶,必須統一申請安置統規統建住房,人均安置35平方米建築面積以內的,按當年全縣公布的統規統建小區單體工程成本價計算;超出35平方米建築面積安置的,按人均不超過15平方米建築面積以當年全縣公布的統規統建小區綜合成本價結算,還可以參照當年全縣公布的 經濟適用房 平均價格人均安置不超過10平方米建築面積住房。 統規統建單體工程成本價(單體工程建築費用)按縣物價部門會同縣建設部門公布的多層建築或高層建築單體工程成本價為依據;統規統建小區綜合成本價(含單體工程成本價以及土地成本、總平和市政配套等費用)按縣物價部門會同縣建設部門公布的多層建築或高層建築綜合成本價為依據。經濟適用房價格按縣物價部門會同縣房管部門公布的經濟適用房價為依據。 被拆遷安置農戶安置方案經公示後報經縣委統籌委和縣國土部門備案,拆遷安置情況接受審計監督,統規統建安置小區建設費用報縣審計部門審計後予以結算。 統規統建安置小區建設涉及的相關工作由縣建設部門牽頭管理,各鎮(街道)為實施主體,嚴格按照市、縣相關規定和基本建設程序,制定完善小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的相關機制,切實保障被拆遷農戶得到妥善安置。 第二十三條 選擇統規自建安置的以被拆遷安置人員持有的有效建(構)築物證明記載的房屋建築面積為依據,對所拆遷房屋及配套設施按《其它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附件2)和《被拆遷房屋及相關設施拆(搬)遷補償標准》(附件5)的標准進行補償。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經相關部門批准後實施,被拆遷戶人均佔用土地面積不得超過30平方米。 第二十四條 搬家和過渡費。徵收土地涉及搬遷戶搬家補助,按拆遷安置人口計算,每人一次性補助300元。確需過渡的,要落實安置方案和措施,保證被拆遷人員在過渡期間的基本居住和生活條件。一類經濟區范圍內的征地拆遷住房過渡費標准每人每月160元,二類經濟區范圍內的征地拆遷住房過渡費標准每人每月140元。征地拆遷住房安置過渡期原則上不能超過12個月。選擇貨幣安置的被拆遷戶可享有半年的過渡費。 第二十五條 拆遷獎勵。對積極配合征地拆遷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拆遷的被拆遷戶,每人給予2000元的獎勵。 第二十六條 原戶口在征地范圍內的現役士兵(含按國家規定不予安置的士官)、在校大中專學生和正在服刑或勞動教養的人員,其房屋被搬遷的,按本辦法房屋補償和安置相關規定辦理。其他應納入房屋安置范圍的被拆遷戶由各鎮(街道)按照相關規定,制定征地補償安置實施細則進行確定。 第五重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且構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規定的,按規定給予處罰。 第二十八條 徵用土地,依法補償安置後,當事人拒不搬遷的,責令限期搬遷;逾期不搬遷的,經縣政府批准後實施幫助搬遷。對逾期不領取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構築)物補償費專戶儲存並交當地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代管,視為已補償。 第二十九條行政相對人對 行政處罰 、強制措施等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 訴訟 。 第三十條 對侵佔、挪用征地補償費和其它相關費用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查處。 第三十一條 實施征地工作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拘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國家和省、市及縣人民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對徵用土地補償和安置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公布前已實施 拆遷補償 安置的征地項目仍按縣政府《關於印發<雙流縣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辦法>的通知》(雙府函【2001】65號)的規定進行補償安置。自本辦法公布實施之日起新啟動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項目適用本辦法。 第三十四條 全縣各鎮(街道)須參照本辦法的相關規定,結合村民自治的要求,研究制定各鎮(街道)征地安置補償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土地補償安置補助標准、人員安置、房屋補償和安置等工作的實施程序及范圍。各鎮(街道)征地補償安置實施細則經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縣政府法制辦備案後,報縣政府批准按項目用地組織實施。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由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雙流縣當地的民眾在了解了政府征地的意向之後,也可以詳細的了解一下本縣出台的征地補償安置實施辦法。這樣,從某種程度上有利於民眾配合政府部門的拆遷工作,對於政府的工作人員來說,在拆遷工作當中所面臨的考驗是來自於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員對待不配合的民眾,要曉之以情動,絕不能暴力拆遷。

律師在拆遷補償過程中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北京拆遷律師賈啟華,在拆遷時,律師可以幫助當事人協商賠償,找對方的違法點,針對違法行為提起訴訟等。

⑶ 事關房屋補償、安置費!德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新辦法來了!

德 州 市 人 民 政 府關於修改《德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的決定
德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德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德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號)作如下修改:
一、刪去第四條第四款。
二、將第十一條第四項中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第二十七條第三款中的「規劃」、第四十四條中的「城鄉規劃」和第五十二條第三款中的「規劃」修改為「國土空間規劃」。
三、將第二十五條修改為「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前款所稱類似房地產,是指與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權利性質、檔次、新舊程度、規模、建築結構等相同或者相似的房地產。」
四、刪去第二十七條第二款。
五、刪去第二十八條。
六、刪去第三十二條第一款中的「一次性」 。
七、刪去第三十三條第二款中的「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一次性給予三個月補償;」。
刪去第三十三條第三款。
八、將第三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給予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按照補償協議約定的過渡期限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刪去第三十四條第三款。
九、刪去第四十六條第二款。
十、將第五十一條中的「應當自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十日內」修改為「可以自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十日內」。
十一、將第五十二條第一款中的「應當自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十日內向市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修改為「可以自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十日內向市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此外,對條文順序和個別文字作相應調整和修改。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德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德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號)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德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2019年8月10日德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號發布根據2021年1月13日《德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德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的決定》修正)
(上下滑動查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
第三條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補償公平、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 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跨行政區域的,由所涉縣(市、區)人民政府分別負責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確需市人民政府徵收的,由市人民政府負責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第五條 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由市人民政府負責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並對本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和體育、公安、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文化和旅遊(新聞出版廣電)、審計、行政審批服務、市場監督管理、城市管理、稅務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合房屋徵收部門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第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下列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委託應當簽訂書面委託合同。
(一)對房屋徵收范圍內的房屋、構築物和附屬設施進行調查登記;
(二)與被徵收人就房屋徵收補償進行協商;
(三)組織被徵收人選取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以下簡稱「評估機構」);
(四)依法組織拆除被徵收的房屋、構築物和附屬設施;
(五)房屋徵收部門委託的其他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徵收補償過程中不得營利。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許可權、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七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房屋徵收與補償必要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的預評估、評估、聽證、鑒定、房屋拆除、法律服務等費用計入徵收成本。
財政、審計部門應當依法對徵收補償費用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審計。
第八條 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市、縣(市、區)房屋徵收部門以及房屋徵收實施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業務知識的培訓。
第九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投訴、舉報。接到投訴、舉報的人民政府和部門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十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對國有土地上房屋依法進行徵收: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非因前款所列情形,不得對國有土地上房屋進行徵收。
第十一條 依照本辦法第十條規定徵收房屋的,由政府確定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單位向房屋徵收部門提出房屋徵收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擬徵收房屋范圍;
(二)符合公共利益具體情形的說明;
(三)徵收補償資金和產權調換房源情況的說明;
(四)建設項目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專項規劃的證明文件;屬於第十條第四、五項的建設項目,還應當提交發展改革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證明文件。
第十二條 房屋徵收部門經審查,認為房屋徵收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結合房屋產權等實際情況,擬定房屋徵收范圍報本級人民政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決定啟動房屋徵收程序的,應當合理確定房屋徵收范圍,並在房屋徵收范圍、政府網站發布房屋徵收預公告。
第十三條
自房屋徵收預公告發布之日起,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書面通知民政、自然資源、行政審批、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暫停辦理徵收范圍內的下列手續。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一)新建、改建、擴建房屋及其附屬物;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房屋權屬分割和抵押;
(四)新增工商營業登記或者其他社會組織登記;
(五)分立公有房屋承租關系;
(六)其他可能導致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
第十四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和評估機構實施調查登記和預評估,確定相關文書送達地址、被送達人及聯系方式等,被徵收人、房屋承租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登記內容包括:
(一)被徵收人基本情況;
(二)徵收范圍內房屋的地址、權屬、用途、結構、建築面積等情況;
(三)徵收范圍內房屋土地權屬、用途、面積等情況;
(四)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附屬設施、附屬物情況;
(五)未經登記建築和臨時建築等情況;
(六)被徵收房屋出租、抵押、查封情況;
(七)被徵收人擬選擇的補償方式;
(八)徵收范圍內及就近地段房屋交易價格情況;
(九)因房屋徵收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等情況;
(十)被徵收人是否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情況;
(十一)其他需要調查登記的情況。
公安、民政、自然資源、行政審批、市場監督管理、稅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被徵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戶籍、不動產登記、工商登記、個人住房以及納稅情況等信息。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根據調查登記、房屋預評估結果對徵收補償費用進行合理測算。
第十五條
被徵收房屋的用途和建築面積,以不動產權屬證書和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為准。不動產權屬證書與不動產登記簿記載不一致的,除有充分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第十六條 對未經權屬登記的房屋,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提請本級人民政府組織自然資源、城市管理等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
第十七條 被徵收人、房屋承租人不配合調查登記的,房屋徵收部門依法進行證據保全後,可以通過不動產權屬登記檔案或者現場勘測結果進行調查登記。
第十八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房屋調查登記、認定和處理結果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公示。被徵收人對房屋調查登記、認定和處理結果有異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及時復核、處理。
第十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根據調查登記和費用測算結果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
徵收補償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房屋徵收部門、房屋徵收實施單位;
(二)房屋徵收范圍、徵收依據、徵收目的、簽約期限等;
(三)被徵收房屋的基本情況;
(四)補償方式、補償標准和評估辦法;
(五)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單套建築面積、套數,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認定;
(六)過渡方式和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標准;
(七)補助和獎勵等。
第二十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
對徵收補償方案存在異議的單位、個人,應當在公示期內持本人身份證明和不動產權屬證明向本級房屋徵收部門提出意見。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超過半數的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徵收補償規定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代表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聽證工作由市、縣(市、區)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情況及時公布。
第二十一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組織相關部門或者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擬實施的房屋徵收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或者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認為應當集體審議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第二十二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落實房屋徵收補償費用,確保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實行產權調換的,應當落實產權調換房源。
第二十三條 房屋徵收事項符合法定條件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提請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自作出房屋徵收決定之日起三日內在房屋徵收范圍內發布公告,並書面通知有關部門。公告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一)徵收補償方案;
(二)現場接待地點和聯系方式;
(三)被徵收人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
(四)監督舉報電話等事項。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三章 補 償
第二十四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補償內容應當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臨時安置補償;
(四)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補償。
被徵收房屋價值中包括房屋裝飾裝修價值以及附屬於該房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價值。
第二十五條 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前款所稱類似房地產,是指與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權利性質、檔次、新舊程度、規模、建築結構等相同或者相似的房地產。
第二十六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房屋屬於公共租賃住房、公房管理部門直管住宅公房或者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在租賃關系存續期間,被徵收人未與房屋承租人達成解除租賃協議但符合房屋承租規定的,應當對被徵收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補償方式。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徵收人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簽訂房屋租賃合同。
對認定為違法建築或者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徵收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貨幣補償。
第二十七條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應當以所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與被徵收人的房屋進行產權調換。產權調換房屋和被徵收房屋的價值均依照本辦法的規定進行評估確定。雙方結清差價後,該產權調換房屋的所有權歸被徵收人所有。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應當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八條 徵收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包括在建工程),執行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法規的規定。
被徵收人與抵押權人達成書面協議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按照協議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達不成協議,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補償款辦理提存公證並通知被徵收人和抵押權人;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可以變更抵押物。
徵收被查封的房屋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徵收事項書面告知查封機關。
第二十九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包括其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只有一套住宅房屋,且該房屋建築面積低於四十六平方米的,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按照建築面積四十六平方米進行貨幣補償;選擇產權調換的,提供不低於建築面積四十六平方米的安置房。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符合本條第一款規定條件的被徵收人,在房屋徵收范圍內進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於十日。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市行政區域內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的變化情況,對最低面積補償標准適時予以調整,並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條 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直接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不再輪候。
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也符合享受最低面積補償條件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徵求被徵收人意見,由被徵收人選擇住房保障或者享受最低面積補償。
第三十一條 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
被徵收房屋內有大型設施、大型生產設備、大宗物品和特殊設備的,其搬遷費由按照本辦法選定的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第三十二條 徵收住宅房屋,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
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按照補償協議約定的過渡期限支付臨時安置費;選擇房屋徵收部門提供的周轉用房的,不支付臨時安置費。
第三十三條 因徵收非住宅房屋給被徵收人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給予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按照補償協議約定的過渡期限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
第三十四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被徵收人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費、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書面補償協議。
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簽訂時,被徵收人應當同時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交被徵收不動產權屬證書原件等書面資料。
第三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依法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包括以下情形:
(一)無合法證明材料確認房屋產權合法所有人的;
(二)產權人下落不明的;
(三)產權人死亡,無繼承人繼承,或者繼承人不明確的;
(四)因產權關系正在訴訟、仲裁且尚未經合法生效裁判文書確認的;
(五)其他無法確定房屋所有權人的。
第三十六條
因被徵收人不同意測繪、評估機構進場等原因導致房屋徵收的測繪、評估無法正常進行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進行證據保全後,會同測繪、評估機構以不動產權屬登記、外圍實地勘測佔地面積和房屋狀況等合理方式估定相關參數,以相關參數作為房屋徵收的測繪、評估工作依據,確定被徵收房屋補償金額並作出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有類似被徵收房屋的也可以比照類似被徵收房屋的補償金額予以確定。
第三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與被徵收人簽訂書面補償協議或者依法作出補償決定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
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三十八條
對按期簽訂協議、搬遷的被徵收人,房屋徵收部門可以給予搬遷獎勵。被徵收人屬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本市戶籍居民的,房屋徵收部門可以給予適當的困難補助。
第三十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四十條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應當委託具備相應建築工程施工資質的建築業企業實施拆除,並將拆除工程施工合同和揚塵防治專項方案等有關資料報送同級房屋徵收部門備案。
第四十一條
被徵收人搬遷且房屋拆除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被徵收房屋、土地注銷登記申請,並將房屋徵收決定、補償協議或者補償決定以及被徵收房屋清單、不動產權屬證書等資料原件移交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法辦理房屋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注銷登記。
第四十二條
被徵收人選擇產權調換,非因被徵收人原因無法回遷原址的,被徵收人遷出後其子女(尚未入學就讀的學齡前兒童)的義務教育入學,在過渡期限內可一次性選擇在原戶籍所在地學區學校入學,或者在產權調換房屋所在地學區學校入學。
前款所規定的情形無法滿足被徵收人子女入學要求的,由被徵收房屋所在地縣(市、區)教育和體育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統籌保障。
第四十三條
房屋徵收決定公告後,徵收范圍內需要遷移公共設施或者管線的,廣播電視、通訊、電力、國防光纜、供水、燃氣、供熱等管線所屬單位,要按照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在規定期限內自行遷移。
第四十四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搬遷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搬遷義務的,可以自被徵收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法向被徵收房屋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四章 徵收評估
第四十五條 被徵收房屋和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應當由依法備案的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第四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房屋徵收決定作出後,向社會發布徵收評估信息,評估機構可以在報名期限內向房屋徵收部門提出房屋徵收評估作業申請。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評估作業申請進行審查,將符合條件的評估機構名單、評估機構選定方式等相關事項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布,並告知被徵收人有協商選定評估機構的權利。被徵收人協商選定評估機構的期限為十日。超過半數的被徵收人共同簽字認可的評估機構,視為共同協商選定。
被徵收房屋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可以組織被徵收人協商選擇評估機構。
第四十七條
被徵收人在公告協商期內自行協商不成的,房屋徵收部門在上述期限屆滿後三日內,組織採取逐戶征詢、集中投票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隨機方式選定評估機構。
採取集中投票、抽簽或者搖號等方式選定評估機構的,候選的評估機構應當不少於三家,並通過公開報名的方式確定。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提前三日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公告公開選定的時間、地點和候選評估機構名單。房屋徵收部門應當邀請被徵收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代表等參與監督,並由公證機構對選定過程和結果進行現場公證。
第四十八條 評估機構確定後,房屋徵收部門與其簽訂房屋徵收評估委託合同,並將確定的評估機構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公布。
評估機構應當按照房地產估價規范,委派相應數量的注冊房地產估價師開展實地查勘、撰寫估價報告等評估工作。
第四十九條 評估機構應當按照委託合同的約定,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分戶初步評估結果。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分戶初步評估結果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於五日。
公示期間,評估機構應當安排注冊房地產估價師對分戶初步評估結果進行現場說明解釋;存在錯誤的,應當予以修正。
公示期滿後,評估機構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受委託范圍內被徵收房屋的整體評估報告和分戶評估報告。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分戶評估報告轉交被徵收人,由被徵收人簽收;被徵收人拒不簽收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於送達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條
被徵收人或者房屋徵收部門對評估報告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向作出評估報告的原評估機構書面申請復核,評估機構應當在十日內出具復核結果,復核不另行收費。
第五十一條
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十日內向市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市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應當自收到鑒定申請之日起十日內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核,出具鑒定結論。鑒定結論認為評估報告存在錯誤的,評估機構應當改正錯誤,重新出具評估報告。
鑒定費用由委託人承擔。但鑒定改變原評估結果的,鑒定費用由原評估機構承擔。
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成立由注冊房地產估價師以及價格、房地產、土地、國土空間規劃、法律等方面專家組成的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規定法律責任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第五十三條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有擅自變更補償標准、擅自轉讓受委託房屋徵收業務、委託不具備相應施工資質的施工隊伍實施拆除等行為的,由有關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政務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被徵收人採取偽造文書、惡意串通等方式騙取徵收補償,採取聚眾鬧事、妨害交通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 評估機構及其房地產估價師有擅自轉讓估價業務、未按期出具復核結果等行為的,由評估機構主管部門依法查處。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六條
德城區、陵城區、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的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標准和獎勵、補助辦法由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市發展改革、財政部門制定,並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及時予以調整。
縣(市)的上述費用標准和獎勵、補助辦法由各縣(市)自行制定。
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依法作出房屋徵收公告的項目,仍按照原公告的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執行。
法規規章解讀

一、政策背景
2019年8月10日,市政府出台政府規章《德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市政府令第4號,以下簡稱《辦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並通過了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會的備案審查。《辦法》對規范我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民法典》出台和《山東省規章清理辦法》實施,部分條款需要修改。
二、決策依據
國務院《法規規章備案條例》(國務院令第337號)和《德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規定》(市政府令第5號)。
三、出台目的
進一步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進一步提高政府立法質量,維護法制統一。
四、重要舉措
按照要求,對照國家和省的最新規定對《辦法》中有關條款進行修改,起草了《修改決定(草案)》,主要包括:
1.刪去有關條款。刪去第四條第四款關於經濟開發區作為徵收主體的規定、第二十七條第二款關於公攤補助的規定、第二十八條關於「住改商」徵收補助的規定。
2.修改有關條款。修改第二十五條關於房屋補償標準的規定、第三十二條關於支付搬遷費的規定、第三十三條關於支付臨時安置費的規定,第三十四條關於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補償的規定、第五十一條和五十二條關於對評估報告復核的規定。
3.根據國家和省的最新規定進行修改。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將有關條款中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規劃」統一調整為「國土空間規劃」;根據2020年7月24日新修改的《山東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刪去第四十六條關於推薦評估機構的規定。
此外,對條文順序和個別文字進行相應調整和修改。
來源: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⑷ 海口發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日前,海口市人民政府印發《海口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辦法》,就被徵收房屋補償條件、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補助獎勵進行了說明。

根據該辦法,被徵收房屋符合以下條件的按本辦法有關規定予以補償:有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或合法批建手續的;沒有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或合法批建手續,經區人民政府集體研究認定應當給予補償的。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相關認定辦法。

同時,該辦法還再度明確三種情形將不予補償:超過批准使用期限或有關批准文書中註明因建設需要應無條件拆除的臨時建(構)築物;拆舊建新房屋的批准文書中,明確要求應當拆除而未拆除的房屋;被認定為違法建(構)築物等。

徵收住宅類房屋的,被徵收人可以選擇產權調換,也可以選擇貨幣補償。選擇產權調換的,安置房面積和應安置面積相等部分不核算差價:

安置房面積小於應安置面積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結算。

安置房面積超過應安置面積的,超過應安置面積10平方米(含10平方米)以內的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結算;

超過應安置面積10㎡以上至20㎡(含20㎡)以內的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的1.2倍結算;

超出應安置面積2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的1.5倍結算。

被徵收人超出應安置面積選取單套安置房的,只能選取超出應安置面積最小值的安置房戶型。

選取多套安置房的,合計面積不得超過應安置面積30平方米(含30平方米),且按合計面積的超出部分結算。

被徵收房屋為帶公攤面積的單位住宅樓或商品住宅樓,選擇產權調換的,最大應安置面積為被徵收房屋套內面積,按被徵收房屋套內面積1:1對應安置房套內面積進行調換和結算。

住宅類房屋的被徵收人選擇產權調換安置房,自行安排臨時安置的,按照選擇的產權調換面積(最大不超過應安置面積)給予25元/平方米/月,每戶最低不低於1000元/月的臨時安置補助。

辦法明確兩種搬遷支出補助費:選貨幣補償的,搬遷補助費按相應的被徵收房屋面積乘以22元/㎡計算;選調換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按相應的應安置面積乘以22元/㎡計算(含2次搬遷)。搬遷補助費一次性支付,每戶不足500元的,補足至500元。

《海口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工作,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人合法權益,加快房屋徵收補償工作順利推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市城市發展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因公共利益需要實施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區人民政府依法履行徵收職責,負責本轄區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工作。區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轄區的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工作。

市房屋徵收主管部門是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的管理部門,對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

市發改、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綜合行政執法、公安、政府服務中心、教育、市場監督、民政、稅務、人社和審計等其他相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第四條 被徵收房屋符合以下條件的按本辦法有關規定予以補償:

(一)有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或合法批建手續的;

(二)沒有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或合法批建手續,經區人民政府集體研究認定應當給予補償的。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相關認定辦法。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補償:

(一)超過批准使用期限或有關批准文書中註明因建設需要應無條件拆除的臨時建(構)築物;

(二)拆舊建新房屋的批准文書中,明確要求應當拆除而未拆除的房屋;

(三)被認定為違法建(構)築物。

區人民政府對徵收補償調查認定和報送數據的真實性、准確性、合法性負責,不得在編制和報送徵收補償安置概算時,將不予補償的房屋或建(構)築物納入概算。

第二章房屋徵收補償安置

第六條 徵收住宅類房屋的,被徵收人可以選擇產權調換,也可以選擇貨幣補償。

第七條 徵收住宅類房屋,符合本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條件的,按證件記載面積補償安置;符合本辦法第四條第(二)項規定條件的,按區人民政府認定的房屋面積補償安置。選擇貨幣補償的,按被徵收房屋評估價給予補償。

選產權調換的,符合本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條件房屋的應安置面積為證件記載的房屋面積;符合本辦法第四條第(二)項規定條件房屋的應安置面積為區人民政府認定的房屋面積。

選擇產權調換的,安置房面積和應安置面積相等部分不核算差價。安置房面積小於應安置面積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結算。安置房面積超過應安置面積的,超過應安置面積10平方米(含10平方米)以內的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結算;超過應安置面積10平方米以上至20平方米(含20平方米)以內的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的1.2倍結算;超出應安置面積2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照安置房成本價的1.5倍結算。被徵收人超出應安置面積選取單套安置房的,只能選取超出應安置面積最小值的安置房戶型。選取多套安置房的,合計面積不得超過應安置面積30平方米(含30平方米),且按合計面積的超出部分結算。

被徵收房屋為帶公攤面積的單位住宅樓或商品住宅樓,選擇產權調換的,最大應安置面積為被徵收房屋套內面積,按被徵收房屋套內面積1:1對應安置房套內面積進行調換和結算。選取的安置房套內面積超出應安置套內面積的部分,應加上其對應的公攤面積,按照本條第三款規定辦理結算。

第八條 被徵收房屋為非住宅類房屋(以權屬證書記載為准)的,按房屋性質用途評估補償。

第九條 被徵收房屋屬於單位職工居住或按房改政策購買的本市單位公有住房,按以下方式處理:

(一)職工原經省或市房改辦批准按完全產權購買單位公有住房,且已按省或市房改辦核定房價款額交清相應款項,或已按省或市房改辦核定房價款額繳交了部分房價款但經產權單位同意並由職工補足相應房價款的,按照本辦法第七條對購房職工予以補償或安置。

(二)職工原經省或市房改辦批准按部分產權購買單位公有住房,且已按省或市房改辦核定房價款額交清相應房價款項的,根據產權比例對房屋權利人按本辦法第七條予以補償或安置。

(三)職工原所購單位公有住房未經省或市房改辦批准,職工及其配偶的任一方未購買過政策性優惠住房(含購買的房改房、解困房、公有住房、集資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及領取職工住房補貼,且職工已按房改政策繳交了全部房價款,原產權單位同意放棄產權的,參照本條第(一)項的規定辦理;職工已按房改政策繳交了部分房價款,原產權單位不同意放棄產權的,參照本條第(二)項的規定辦理。

(四)職工所居住房屋原未辦理房改審核審批手續及未經繳交相關房價款,且職工及其配偶的任一方未購買過政策性優惠住房(含購買的房改房、解困房、公有住房、集資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及領取職工住房補貼,經產權單位同意放棄產權的,由職工向產權單位按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市場評估價補繳相應房價款後,按照本辦法第七條對職工予以補償或安置。原產權單位不同意放棄產權的,按照本辦法第七條對產權單位予以補償或安置。

非本市單位的公有住房,根據產權單位意見可參照本市規定執行。

第十條 徵收有國有土地權屬證或不動產權證書的空地,涉及閑置土地的,由市國土主管部門按照《閑置土地處置辦法》依法處置。不涉及閑置土地的,按評估價給予貨幣補償。

徵收有權屬證或不動產權證的個人住宅用地的空地,選擇貨幣補償的,根據權屬證或不動產權證記載的性質評估補償。選擇調換房屋的,應安置面積為權屬證或不動產權證記載面積,按照本辦法第七條規定辦理。

徵收無權屬證或不動產權證的空地,經區人民政府按照有關程序和規定認定為可以給予補償的住宅用地,選擇貨幣補償的,按認定的性質、面積評估補償;選擇調換房屋的,應安置面積為區人民政府認定的補償面積,按本辦法第七條規定辦理。不屬於住宅用地的,按照認定的性質、面積評估或有關標准給予貨幣補償。

第十一條 被徵收人符合本市規定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象條件,但被徵收房屋面積不足60平方米的,可選擇以下方式之一進行安置:

(一)共有產權方式。由政府補足調換60平方米回遷安置房的差價款,區住房保障中心作為房屋共有產權人,與被徵收人共同購買回遷安置房,雙方按各自出資比例享有房屋權益及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政府出資的資金從該項目不可預見費中支出。被徵收人經濟條件改善,有能力購買回遷安置房國有部分產權的,可將該部分產權按類似房地產市場評估價轉讓給被徵收人,由區住房保障中心和被徵收人按房屋轉讓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二)貨幣補償保障配租方式。由政府出資集中購買一定數量的60平方米安置房,納入本市住房保障管理體系,由區住房保障中心負責管理並向符合條件的被徵收人配租,住房租金按照政府核定的標准進行核算及收取。

第三章補助獎勵

第十二條 被徵收住宅房屋未經批准自行改變房屋用途作為經營性用房使用的,應當按照住宅房屋給予徵收補償,原則上不予提供商業用房安置。但本辦法公布前住宅已作為商業門面使用且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的,對其底層房屋實際用於經營的部分可以對被徵收人給予適當補助,被徵收人在規定時間內簽訂協議並搬遷騰空的,補助標准為1500元/㎡。被徵收住宅房屋改變房屋用途作為經營性用房的,區人民政府應予以公示。

被徵收住宅房屋改變房屋用途作為辦公、生產、倉儲、教學等場所的,不按本條規定補助。

第十三條 住宅類房屋的被徵收人選擇產權調換安置房,自行安排臨時安置的,按照選擇的產權調換面積(最大不超過應安置面積)給予25元/平方米/月,每戶最低不低於1000元/月的臨時安置補助。

被徵收人在發布徵收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內簽訂協議的,原則上一次性發放24個月的臨時安置補助費(具體一次性發放的月數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調整),自騰空居住房屋並結清水、電、通訊、燃氣、物業管理等費用之日起計發。被徵收人延後簽約的,按月份計依次遞減。一次性發放月數期滿後,被徵收人仍未得到安置的,繼續發放。

被徵收房屋屬於黨政機關及派出機構行政辦公用房,按行政辦公場所相關規定和建成標准另行安排建設的,不補償亦不結算,給予適當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第十四條 選擇貨幣補償的,搬遷補助費按相應的被徵收房屋面積乘以22元/㎡計算;選擇調換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按相應的應安置面積乘以22元/㎡計算(含2次搬遷)。搬遷補助費應一次性支付,每戶不足500元的,補足至500元。

第十五條 因徵收非住宅類房屋(以權屬證書記載為准)造成停產、停業的,一次性給予12個月的補助。補助的標准為:營業鋪面按照該鋪面評估價的1%/月給予補助;生產用房按照該用房評估價的0.8%/月給予補助;其他非住宅用房按照該用房評估價的0.6%/月給予補助。

第十六條 被徵收人在規定期限內簽訂徵收補償協議並騰空房屋(含空地)的,給予每戶2萬元的獎勵。戶的界定以徵收補償方案規定為准,特殊情形的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辦理。選擇產權調換的,按照選擇的產權調換面積(最大不超過應安置面積)給予70元/平方米的安置房產權登記補助。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七條 被徵收房屋的面積、結構、性質以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記載為准。

未經登記的房屋面積,由區人民政府根據《房產測量規范》依法調查認定。

本辦法所指房屋,均為框架、混合、磚木(瓦)結構房屋,不含簡易結構和附屬物。除有明確規定外,房屋面積均指建築面積。

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房屋的權屬、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的調查認定結果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八條 被徵收房屋有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或合法批建手續的,根據土地、房屋的性質、用途和區位等因素,按照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評估。被徵收房屋沒有房屋所有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或合法批建手續,但經區人民政府集體研究認定應當給予補償的,土地根據性質、用途和區位等因素評估,房屋按照重置全價結合成新率評估。

根據《海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執行海口市城鎮建設用地土地定級及基準地價評估成果的通知》(海府函[2021]216號)的規定,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評估的平均容積率設定為2.5,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九條 安置房成本價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發布指導價。

第二十條 區人民政府應將全部被徵收人的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二十一條 區人民政府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提高補償標准,或者弄虛作假、隱瞞虛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徵收人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徵收補償、補助、獎勵款的,依法追繳;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房屋徵收項目實施中涉及政策未明確的或者政策未覆蓋的問題由區人民政府集體研究處理,並抄送市房屋徵收主管部門。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由市房屋徵收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五年。本辦法發布之日前已發布徵收決定公告的項目不適用本辦法。

⑸ 2020年北京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標准,北京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條例【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被征地農村村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征地單位合法權益,促進首都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依法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依照本辦法進行補償安置。

第三條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征地補償管理工作;市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轉非勞動力就業和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市民政部門負責超轉人員管理工作。區、縣土地、勞動保障、民政部門按照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征地補償安置具體管理工作。

公安、農村工作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實施管理。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實施監督管理。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第四條本市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堅持公開的原則,征地補償費由征地雙方依法協商確定。

第五條經批准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單位(以下簡稱征地單位)應當支付征地補償費。征地補償費應當按時、足額支付到位。

本市征地補償費實行最低保護標准制度。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第七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做好征地補償安置中相應工作。

第二章征地補償

第八條征地單位支付的征地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涉及青苗和其他土地附著物的,還應當向所有權人支付青苗補償費和其他土地附著物補償費。

青苗是指尚未收獲的農作物。其他土地附著物包括房屋、水井、道路、管線、水渠等建築物、構築物以及林木和其他經濟作物等。

第九條征地補償費最低保護標准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以鄉鎮為單位結合被征地農村村民的生活水平、農業產值、土地區位以及本辦法規定的人員安置費用等綜合因素確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

征地補償費最低保護標准應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

第十條征地單位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在不低於本市征地補償費最低保護標準的基礎上,協商簽訂書面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應當包括補償方式、補償款金額及支付方式、安置人員數量及安置方式、青苗及土地附著物補償、違約責任和糾紛處理方式等內容。

簽訂協議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就協議主要內容經村民大會或者村民代表大會等民主程序形成書面決議。決議應當妥善保存。簽訂協議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向農村村民公示征地補償安置協議。

第十一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在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前是否履行民主程序、征地雙方達成協議的內容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進行監督,並可就監督內容聽取農村村民意見。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向批准征地機關報送徵用土地方案時,應當附具征地雙方簽訂的征地補償安置協議。

第十二條區、縣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徵用土地批准文件之日起10日內在被征地的鄉鎮、村進行征地公告。征地公告的內容應當包括批准機關、批准時間、批准文件名稱和文號,被征地范圍、地類、土地面積,征地單位、項目名稱、征後用途,雙方協議的征地補償款金額和人員安置方式等內容。

第十三條征地單位應當將征地補償費專戶存儲,接受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依法支付。

征地補償費監管的具體辦法,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規定並公布。

第十四條征地補償費用於人員安置後,其餘部分作為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用於農村村民生產生活。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公開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使用情況,接受監督。

第十五條征地雙方經協商可以實行非貨幣補償。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征地單位可以在徵用范圍內留出部分土地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使用,作為征地補償。

第十六條青苗補償按照1季產值計算,但多年生的農作物青苗按照1年產值計算。

林木的補償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其他經濟作物的補償,由征地雙方根據經濟作物生長情況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委託評估機構參照屆時市場價格評估確定。

第十七條拆遷住宅房屋的,按照《北京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執行。

拆遷非住宅房屋和其他建築物、構築物的,按照重置成新價格予以補償;公益公共設施確需遷建的,應當遷建。拆遷經營性用房造成停產停業經濟損失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一次性停產停業補助費。

拆遷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按照重置成新價格予以適當補償;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和違法建設,不予補償。

第十八條違法建設、違法佔用土地的,涉及的土地附著物不予補償。征地公告發布後,在征地范圍內新種植的青苗、經濟作物、林木等,不予補償。

第三章人員安置

第十九條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相應的農村村民應當同時轉為非農業戶口。應當轉為非農業戶口的農村村民數量,按照被徵用的土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該村人均土地數量計算。應當轉為非農業戶口的農村村民人口年齡結構應當與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人口年齡結構一致。

第二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自征地公告之日起60日內確定應當轉為非農業戶口人員、轉非勞動力、超轉人員名單,向農村村民公示,並分別報區、縣公安、勞動保障和民政部門。各有關部門應當依照職責辦理相關手續。

超轉人員安置辦法依照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及16周歲以上正在接受義務教育和學歷教育的學生,只辦理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手續,不享受本辦法規定的轉非勞動力安置補償待遇。

第二十二條依照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實行非貨幣補償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保證轉非勞動力和超轉人員安置補償所需費用。

第四章就業促進

第二十三條轉非勞動力的就業應當堅持征地單位優先招用、勞動者自主擇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

第二十四條征地單位招用人員時,應當優先招用轉非勞動力。鄉鎮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條件的,可以吸納轉非勞動力就業。

鼓勵用人單位招用轉非勞動力。

第二十五條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為轉非勞動力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等促進就業服務。

第二十六條轉非勞動力在征地時被單位招用的,征地單位應當從征地補償款中支付招用單位一次性就業補助費;轉非勞動力自謀職業的,一次性就業補助費支付給本人。

第二十七條一次性就業補助費不低於下列標准:

(一)轉非勞動力年滿30周歲、不滿40周歲的,為征地時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60倍;

(二)轉非勞動力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的,為征地時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48倍,年齡每增加1歲遞減六分之一,至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止;

(三)其他轉非勞動力為征地時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48倍。

第二十八條依照本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招用轉非勞動力的單位,應當按照勞動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轉非勞動力實行同工同酬、進行崗前職業技能培訓等,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與轉非勞動力簽訂勞動合同,並到土地所在區、縣勞動保障部門辦理招聘備案手續。轉非勞動力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應當與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不得約定試用期。

(二)與轉非勞動力履行勞動合同未滿5年且轉非勞動力未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的,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每少履行1年,一次性就業補助費按照五分之一的比例返還給轉非勞動力,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

第二十九條轉非勞動力自謀職業的,應當與鄉鎮人民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簽訂自謀職業協議並經公證機關公證。

按照前款規定簽訂自謀職業協議後,轉非勞動力應當辦理就業登記手續,將檔案轉到市或者區、縣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並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

第三十條轉非勞動力失業的,可以將本人檔案轉到戶籍所在地的區、縣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並辦理失業登記、申領失業保險金手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為其發放《北京市再就業優惠證》。

失業的轉非勞動力和招用失業轉非勞動力的單位,享受本市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

第三十一條正在服有期徒刑或者被勞動教養的轉非勞動力,其一次性就業補助費可以支付給其委託的人,也可以先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代為保管,待其刑滿釋放或者解除勞動教養後一次性全額支付給本人。

第三十二條轉非勞動力的檔案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負責建立。檔案中應當有轉非勞動力登記表及相關材料,自謀職業的還應當有經公證的自謀職業協議書。

第五章社會保險

第三十三條自批准征地之月起,轉非勞動力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參加各項社會保險,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在轉非勞動力辦理轉為非農業戶口手續後30日內,到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其辦理參加社會保險手續,補繳社會保險費。

轉非勞動力補繳的社會保險費,由征地單位從征地補償費中直接撥付到其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第三十四條轉非勞動力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15年及其以上的,享受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按照本人退休時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帳戶養老金按照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的一百二十分之一計發。轉非勞動力按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低於本市基本養老金最低標準的,按照最低標准發放,並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的統一規定。

轉非勞動力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不滿15年的,不享受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並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第三十五條依法批准征地時,轉非勞動力男年滿41周歲、女年滿31周歲的補繳1年基本養老保險費;年齡每增加1歲增補1年基本養老保險費,最多補繳15年。

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依法批准征地時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照28%的比例一次性補繳。補繳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11%的比例一次性為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

第三十六條轉非勞動力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繳費年限男滿25年、女滿20年且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辦理退休手續後按規定享受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不符合上述條件的不享受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個人帳戶余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第三十七條依法批准征地時,轉非勞動力男年滿31周歲的補繳1年基本醫療保險費,至年滿51周歲前每增加1歲增補1年,最多補繳10年;年滿51周歲的補繳11年基本醫療保險費,至退休前每增加1歲增補1年,最多補繳15年。

依法批准征地時,轉非勞動力女年滿26周歲的補繳1年基本醫療保險費,至年滿41周歲前每增加1歲增補1年,最多補繳5年;年滿41周歲補繳6年基本醫療保險費,至退休前每增加1歲增補1年,最多補繳10年。

補繳基本醫療保險費以依法批准征地時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照12%的比例一次性補繳。補繳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其中9%劃入統籌基金、1%劃入大額醫療互助資金、2%劃入個人帳戶。

第三十八條轉非勞動力按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一次性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其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年限視同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但最多視同10年繳費年限。

第三十九條轉非勞動力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補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後,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前繼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享受當期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不繼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不享受當期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第四十條依法批准征地時,轉非勞動力年滿16周歲的補繳1年失業保險費,至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前,每增加1歲增補1年,最多補繳20年。補繳失業保險費以依法批准征地時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照2%的比例一次性補繳。

轉非勞動力失業後,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但其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自謀職業的,不執行一次性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規定。未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予以保留,與再次失業後應當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

第四十一條轉非勞動力中的復員退伍軍人,其在軍隊工作的年限視同社會保險費繳費年限。

參加了城鎮企業農民工社會保險的轉非勞動力,其參加農民工社會保險的時間計算為繳費年限。但已一次性領取養老保險費、一次性生活補助費的,不計算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繳費年限。

第四十二條正在服有期徒刑或者被勞動教養的轉非勞動力,其補償安置適用本章有關規定。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侵佔、挪用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的,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土地、勞動保障、民政、公安等有關管理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追究主管責任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本辦法所稱下列名詞的含義是:

轉非勞動力是指征地轉為非農業戶口且在法定勞動年齡范圍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員,不包括16周歲以上正在接受義務教育和學歷教育的學生。

超轉人員是指征地轉為非農業戶口且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及其以上的人員和經認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

以上年齡計算以依法批准征地之日為准。

第四十六條農村村民轉為非農業戶口後,不喪失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積累應當享有的財產權利。

第四十七條國家對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八條本辦法自2004年7月1日起實施,1993年10月6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同時廢止。

;

⑹ 律師企業拆遷法律服務項目有哪些

企業拆遷法律項目

第一,盡職調查。

〔一〕:拆遷合法性調查

按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1)建設項目的立項文件

2)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3)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4)拆遷計劃和拆遷實施方案

5)安置補償資金證明(專款專用)

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和補償條例》

1) 是否屬於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否詳細列明屬於公共利益的哪一方面?

2) 是否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結合國家的和地方的綜合審查)

3) 上述所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是否徵求過社會公眾意見?是否經過科學論證?

4) 對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舊城區改建項目,是否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5) 徵收補償方案確定之前,是否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論證?是否公開徵求過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是否少於30日?

6) 舊城區改建項目,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是否組織過聽證會,是否有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是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7) 是否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8) 徵收補償費用是否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二〕:土地使用權調查

區分企業所屬土地是屬於集體土地還是國有土地?

是屬於承租方還是真正的土地使用權人?

集體土地是否是屬於集體建設用地,是否屬於合法經營性用地?

國有土地要區分用途,是工業用地或者商業用地或者住宅用地?

〔三〕:企業自身情況調查

1、審查企業房屋建造的合法性,如果為承租,那審查承租的合法性主要是出租方的主體,標的等相關事實。是否可能造成合同無效的因素?

2、綜合調取工商檔案。審查企業的營業執照、納稅情況、企業員工合同、企業對土地或者房屋投入的其他相關發票,包括可移動的設備,附屬物。(計算他的搬遷費用和搬遷過程中的損失)不可移動的附屬物的市場價值。並編寫損失報告,必要時請有資質的評估機構給予評估。

第二、拆遷補償安置談判協商

1、代表企業與拆遷實施單位經辦人協商談判。(這一部分是律師的工作重點)

2、合理反映企業的損失及要求;應綜合企業情況,做到有理有據。

3、監督拆遷程序的合法;

如果產生危害被拆遷企業合法權益的事情,比如:斷水,斷電,斷路等情況律師應及時採取法律手段處理。

第三、訴訟和裁決

1、參與企業與土地出租方或者房屋租賃方的承租合同糾紛案件;

2、參與企業與拆遷人之間的裁決會及聽證程序;

3、根據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第四、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1、審查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否對委託方存在不利;

2、監督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有效履行.
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是依法設立的綜合性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京潤成立至今,始終秉承「法為本,潤以德」之宗旨,以業務部門為龍頭,專業化分工為基礎,專業律師為核心,
現已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律師隊伍,這是京潤蓬勃發展的源泉,更是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保證。

⑺ 最新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的補償辦法和標準是怎麼規定的

最新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的補償辦法和標准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內例》執行的。容

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部分地區,依據地方補償政策,還可以選擇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相結合的補償方式。

關於拆遷征地的問題可以咨詢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有來自法院、行政機關的權威法律人士,畢業於雙一流高校長期從事征地拆遷業務的資深律師構成了在明強大的律師隊伍。藉助豐富的審判經驗,由前法官擔任的資深法律顧問能夠准確診斷客戶的法律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流程。而在明擁有的十五個各具特色的律師團隊均由執業達十年以上的督導律師領導,為客戶提供從談判到訴訟的全方位爭議解決方案。

⑻ 濟南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濟南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13年8月1日《濟南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實施細則第一條為貫徹實施《濟南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法》(市政府令第248號,以下簡稱《辦法》),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第二條根據《辦法》規定,市、區政府負責市轄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現階段,市轄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由市政府負責。根據徵收工作需要和具體情況,區政府可以負責其轄區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市、區政府有關徵收與補償工作職責、范圍另行界定。第三條市城市建設項目審批小組受市政府委託,負責審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方案、作出房屋徵收與補償決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等房屋徵收事項。第四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受委託的房屋徵收實施單位簽訂委託合同,並按規定支付徵收工作經費。受委託的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應當做好下列工作:(一)組織房屋調查登記、核對相關數據;(二)負責房屋徵收與補償政策宣傳、解釋;(三)擬定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匯總社會公眾意見;(四)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五)實施被徵收房屋拆除、渣土清運管理及公共配套設施遷移等;(六)組織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協議、回遷安置及結算相關費用;(七)涉及房屋徵收的其他事項。第五條在房屋徵收過程中發生的測繪、評估、公證、房屋拆除、法律服務等工作費用,列入房屋徵收成本。第六條各有關單位(市相關開發投資集團、各建設單位、區房屋徵收部門等)應將下年度擬實施的房屋徵收項目報市房屋徵收部門,由市房屋徵收部門編制下年度房屋徵收計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涉及房屋徵收的項目,應按程序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其中,市有關部門、市屬企事業單位和濟南高新區擬實施房屋徵收的項目,由市房屋徵收部門會同市發改部門負責編入市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按程序報批;區級實施的項目,由區房屋徵收部門會同區發改部門負責編入區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按程序報批,並報市發改和房屋徵收部門備案。第七條《辦法》第七條第(一)至(四)項需要徵收房屋的建設項目,具備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意見的,房屋徵收部門不再征詢相關部門意見。第八條《辦法》第九條所稱「項目實施單位」,是指組織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舊城區改建等建設活動的單位。主要負責:(一)項目前期規劃策劃和可行性研究;(二)籌集房屋徵收補償資金等相關費用;(三)落實安置房源;(四)協助房屋徵收部門做好房屋徵收相關工作。第九條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期間,被徵收人有意見的,應持本人身份證明、房屋權屬或租賃關系證明在規定期限內以書面形式提交。第十條《辦法》第十五條第八項規定的獎勵是指:(一)房屋徵收部門對被徵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按期或提前搬遷的獎勵;(二)房屋徵收部門對被徵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選擇貨幣補償方式的獎勵。《辦法》第十五條第八項規定的補助是指:(一)房屋徵收部門對被徵收人按照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規定范圍和標准選擇房屋的公用分攤面積予以免交的差價款;(二)房屋徵收部門對享受最低套型面積標准資格的被徵收人予以免交最低套型面積標准之內的差價款。第十一條《辦法》第二十二條所稱「改建地段」,是指徵收項目用地范圍內的地段;「就近地段」,是指與徵收項目用地范圍同一區位的地段。第十二條房屋徵收評估時點為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房屋徵收分期分段實施的,以當期(段)徵收決定公告之日為評估時點。第十三條《辦法》第二十四條所稱「新建普通商品住宅」,是指房屋徵收公告發布時近期建成的,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設計標准和質量安全等技術規范,功能齊全、價格合理、能夠滿足居住生活需要的一般性商品住宅。新建普通商品住宅價格由評估機構評估確定。第十四條《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徵收按政府規定租金標准出租的公有住宅房屋,可以按下列方式予以補償:(一)公有房屋承租人符合房改購房條件的,可以在徵收凍結通告發布之日起30日內向房屋產權單位申請房改。房改後,公有房屋承租人作為被徵收人予以補償。(二)公有房屋承租人符合房改購房條件,但在規定時間內未申請房改的,徵收部門應當對其實行貨幣補償或者房屋安置。選擇貨幣補償,被徵收房屋為平房和簡易樓房的,對公有房屋承租人的補償金額為《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住宅房屋補償價值的百分之九十,對被徵收人的貨幣補償金額為百分之十;被徵收房屋為樓房的,對公有房屋承租人的貨幣補償金額為《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住宅房屋補償價值的百分之八十五,對被徵收人的貨幣補償金額為百分之十五。選擇房屋安置的,公有房屋承租人應當與房屋徵收部門結清其貨幣補償金額與安置房屋價值之間的差價,結清差價後,安置房屋產權歸承租人所有。實行貨幣補償或者房屋安置後,公有房屋承租人不再享受房改購房資格。(三)公有房屋承租人不符合房改購房條件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人實行產權調換,原租賃關系不變。第十五條《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最低套型面積標准」為使用面積34平方米。房屋徵收部門按照《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對被徵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進行補償的標准為同類型新建普通商品房評估基準單價,不考慮樓層、朝向、成新等因素。第十六條被徵收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在徵收范圍內有兩套或者兩套以上住宅房屋,合並計算面積仍達不到建築面積46平方米的,房屋徵收部門應按照享受最低套型面積標准資格的規定進行貨幣補償或者房屋安置。被徵收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在徵收范圍外另有住房,合並計算面積仍達不到建築面積46平方米的,選擇房屋安置時,合並計算後的面積與最低套型面積標准之間的差價由房屋徵收部門承擔;選擇貨幣補償時,按照建築面積46平方米貨幣補償金額減去徵收范圍外房屋的市場價值計算補償金額。第十七條徵收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非住宅房屋,補償時應當按照規定扣除政府收益部分。第十八條《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徵收按政府規定租金標准出租的公有非住宅房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和項目規劃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給予被徵收人產權調換,原租賃關系不變,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承租人繼續承租。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和項目規劃的,實行貨幣補償。被徵收人與承租人就選擇貨幣補償分配方案達成協議的,房屋徵收部門按照達成的協議予以補償;達不成協議的,暫時按照原有的規定辦理。第十九條根據《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辦法》實施前,在徵收范圍內利用住宅房屋從事經營活動,房屋所有權證書、營業執照登記地點一致,且具有1年以上納稅記錄的,在住宅房屋評估價格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補償,但最多不超過實際用於營業的建築面積部分房屋評估價值的5%。《辦法》實施後,利用住宅房屋新設立工商登記從事經營活動的,不予增加補償。第二十條被徵收房屋的建築面積以該房屋所有權證載明或者公有房屋計租表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房屋所有權證載明的建築面積與房屋測繪機構測量合法建築的面積不符的,以房屋測繪機構測量的建築面積為准。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對房屋證載建築面積有異議的,應在房屋徵收決定公告發布後20日內委託房屋測繪機構對房屋合法建築的面積進行測量,並出具報告。在徵收簽約期限內未提供報告的,房屋建築面積以房屋所有權證載明的為准。第二十二條被徵收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屬於未成年人(不含無監護人的未成年人)以及非本市市內六區常住居民戶口的,不享受最低套型面積標准資格。第二十三條《辦法》規定的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標准分別為:(一)搬遷費按被徵收房屋建築面積計算,住宅房屋每平方米22元,非住宅房屋每平方米28元;總額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計發。因房屋徵收部門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為待建或在建房屋,被徵收人需二次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按上述標准支付二次搬遷費。(二)過渡期限內每月臨時安置費按被徵收住宅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22元計算,非住宅房屋按被徵收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30元計算;每月總額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計發。選擇貨幣補償的,一次性給予6個月臨時安置費。(三)一次性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按被徵收非住宅房屋建築面積計算,營業、生產用房為每平方米200元,其他非住宅用房為每平方米150元。第二十四條《辦法》規定的搬遷獎勵,是指被徵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在徵收簽約期限內簽訂徵收補償協議並完成搬遷或提前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可採取多種方式,本著促進搬遷的原則給予獎勵。逾期搬遷的不予獎勵。(一)徵收住宅房屋,每戶按期搬遷獎勵費與提前搬遷獎勵費合計不超過30000元。享受最低套型面積標准資格的被徵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選擇房屋安置的,不再發放搬遷獎勵費。(二)徵收非住宅房屋,每戶按期搬遷獎勵費與提前搬遷獎勵費按被徵收非住宅房屋價值的5%計算,但獎勵額最少不低於3萬元、最多不超過300萬元。具體搬遷獎勵措施在徵收補償方案中明確。本條第(一)、(二)項所指的「戶」,以徵收凍結通告發布之日,產權人和承租人持有的房屋所有權證和租賃公房憑證為計戶依據。第二十五條《辦法》規定的貨幣補償獎勵,是指對選擇貨幣補償方式的被徵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按照被徵收房屋價值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獎勵幅度根據項目情況在徵收補償方案中明確。第二十六條搬遷獎勵費與提前搬遷獎勵費可以沖抵被徵收房屋和產權調換房屋的差價款。當事人對搬遷獎勵費及提前搬遷獎勵費的領取有爭議的,由其自行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房屋徵收部門暫為保管。第二十七條《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過渡期限,是指被徵收房屋交付之日至房屋徵收部門提供產權調換房屋交付之日的時間。因房屋徵收部門的責任使被徵收人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解決周轉用房的,從逾期之月起臨時安置費增加一倍支付;對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周轉用房的,從逾期之月起臨時安置費按月支付;臨時安置費每月不足1000元按1000元計發的,逾期臨時安置費按照1000元加上被徵收房屋建築面積對應的臨時安置費予以支付。第二十八條被徵收房屋依法配套建設的儲藏室、簡易房屋等附屬設施,由房屋徵收部門予以貨幣補償,補償價格由評估機構評估確定。第二十九條被徵收人安裝的固定電話、有線電視、寬頻網、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等設施,按照徵收房屋設備遷移補助費標准(詳見附件二)給予補償,不能遷移的按照附屬物補償標准(詳見附件一)給予補償。被徵收房屋院落內的樹木,按照徵收樹木補償標准(詳見附件三)給予補償。第三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房屋拆除後30日內對房屋徵收項目進行驗收並出具驗收證明。第三十一條被徵收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持產權調換協議或房屋安置補償協議、房屋差價款結算清單等相關材料到市房產登記機關辦理產權登記手續。第三十二條《辦法》所稱「公有房屋」,包括公有居住房屋和公有非居住房屋。公有居住房屋,是指國家及國有單位投資興建,分配給職工使用,並執行政府規定租金標準的房屋,包括直管公房和單位自管公房;公有非居住房屋,是指以行政調配方式出租的非居住房屋和政府投資建造的公益性非居住房屋。「公有房屋承租人」,是指按照政府規定租金標准承租的房屋使用人。第三十三條本實施細則規定的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搬遷獎勵費及附屬物補償標准、設備遷移補助費標准、樹木補償標准等,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調整。具體調整標准由市房屋徵收部門制定,並經市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第三十四條長清區政府可自行制定相關補償費和獎勵費標准,報市政府備案後執行。第三十五條本實施細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辦法》發布前已公告實施的徵收(拆遷)項目,仍按照原有規定辦理。正在自行過渡安置的被徵收(拆遷)人,自本實施細則印發之日起發生的過渡安置費用按本實施細則執行。附件(一)徵收房屋附屬物補償標准項目名稱單位單價(元)項目名稱單位單價(元)一磚院牆燃氣爐個條磚院牆太陽能熱水器個磚石(亂石)院牆電熱水器個磚鋪或水泥地面硬化電表個防盜網個院內電燈(含拉盒)個柵欄式防盜門個水表井(外表)座實體和復合式防盜門個分戶水套表塊塑鋼、鋁合金窗水管營業房卷簾門水嘴(含截門)個玻璃鋼防雨罩水池雨搭洗手盆(全套)個鑄鐵暖氣片組蹲便器(含水箱)套鋼質暖氣片組坐便器(全套)套使用說明:1.被徵收人自行拆除的不予補償。2.被徵收房屋裝修部分評估中已包含的項目不再另行補償。3.未列明的其他房屋附屬物以及被徵收人對參照以上房屋附屬物作價標准補償有異議的,可以委託評估機構評估後予以補償。(二)徵收房屋設備遷移補助費標准名稱單位補助費(元)固定電話有線電視寬頻網(住宅)寬頻網(非住宅)空調太陽能熱水器部戶埠埠台台(三)徵收樹木補償標准胸徑單位補償費(元)5厘米以下6-10厘米11-15厘米16-20厘米21-25厘米26-30厘米31-40厘米40厘米以上棵棵棵棵棵棵棵棵

熱點內容
運用公共法律服務網的情況匯報 發布:2024-11-21 01:16:51 瀏覽:772
道德講堂誠信ppt 發布:2024-11-21 01:10:45 瀏覽:212
電梯處罰條例 發布:2024-11-21 00:48:25 瀏覽:569
京東白條打電話說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1 00:47:34 瀏覽:185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