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1. 法宣在線用戶名登錄入口:http://www.faxuan.net/
法宣在線用戶名登錄入口: http://www.faxuan.net/
一、指導思想、工作原則與主要目標
教育系統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要求,深入開展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深入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弘揚精神,切實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為推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教育系統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圍繞「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以將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教育系統領導幹部法治理念為重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良好法治基礎。
——堅持分類指導,學用結合。根據不同地區、部門、學校和對象的特點,科學設計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途徑,分類實施,統籌推進,學用結合,普治並舉,切實增強教育系統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
——堅持系統規劃,全面推進。科學規劃法治教育內容,大力弘揚精神,全面宣傳憲法等法律知識,全面提升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師生員工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
——堅持開拓創新,注重實效。創新工作理念,推動法治宣傳教育機制、載體和方式方法創新,深入開展參與式、實踐式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育系統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教育系統的法治宣傳教育機制進一步健全,載體和形式不斷豐富創新,法治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實施與支持體系不斷完善,實效性和針對性進一步提升,廣大師生員工的觀念明顯增強,教育系統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教育系統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務
教育系統七五普法的主要任務是:
(一)貫徹落實國家七五普法規劃任務要求,全面提升教育系統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
按照國家七五普法規劃要求,在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宣傳*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使教育系統深入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深刻領會講話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不斷增強走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認真組織好「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教育系統憲法學習日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健全完善憲法日教育儀式和內容,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不斷提高教育系統的憲法意識。深入宣傳法律體系,大力宣傳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環保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法律法規。堅持結合教育實際和需要,大力宣傳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教育系統踐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突出學習宣傳黨章,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各項黨內法規,教育引導教育系統廣大黨員尊崇黨章,遵守黨內法規。深入開展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鼓勵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推廣,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與熏陶作用。堅持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大力弘揚,弘揚中華美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健全守法信用記錄,完善教育領域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
(二)切實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全面貫徹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統籌規劃各學段法治教育的目標任務、主要內容和實施路徑,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統化、規范化。在中小學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發揮法治教育的課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踐行為主線,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樹立規則意識、平等意識、誠信觀念和契約精神。積極探索法育的規律與特點,以憲法教育和權利義務教育為重點,將規則教育、習慣養成與法治實踐相結合,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安排教育內容、教育重點和方法途徑,堅持落細落小落實,更多採取實踐式、體驗式、參與式等方式,切實提高法治教育的質量和實效。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注重發揮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和網路文化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門協調機制,充分利用整合各部門和社會的法治教育資源,建立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和家庭協調配合開展法治教育的機制,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格局。
(三)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教育系統依法治理水平
以宣傳貫徹實施《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為重點,大力推進教育系統依法治教。深入開展依法治教示範區創建,將法治知識普及、法治觀念養成與法治實踐進展緊密關聯,作為示範區的創建內容和評價指標。在教育部門、學校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發揮法律顧問在普法宣傳、依法治理方面的作用。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依法構建多元參與的教育治理體制,依法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制定並公布教育行政部門權責清單。積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全面完成學校章程建設,發揮章程在學校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大力推進各級各類學校依法治校,健全校內民主管理體制,保障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完善權益保護和救濟機制。
三、工作舉措
(一)大力實施教育系統法治觀念提升工程
——落實教育行政部門日常學法用法制度。堅持將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教育系統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全面落實領導幹部學法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建立領導幹部學法規劃,健全評測機制。將法治教育納入教育部門公務員培訓總體規劃,在其他各類公務員培訓中融入法治教育內容,保證法治培訓課時數量和培訓質量。要把學法用法情況列入公務員年度考核重要內容,作為衡量幹部德才的重要標准。創新培訓考核方式,探索建立依法治教案例庫和教育系統領導幹部法治能力評測工具。
——大力提高校長的依法治校能力。制定中小學校長法治教育大綱,明確校長任職應知會用的基本法律原則、常識及規定。建立國家及省級校長依法治校能力培訓機制,重點培養一批具有法治思維和擅於運用法治方式管理學校的管理者,並起到帶動和示範作用,不斷提升學校管理隊伍的法律素質。把校長的法律素質和依法治校能力作為校長任職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全面提升教師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結合學校依法治理需要,貼近教師工作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宣傳教育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教師依法參與學校管理、依法維護自身和學生合法權益的能力。將法治教育納入「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深入實施中小學骨幹教師全員法治培訓,培養一批法治觀念強、法律素養高、法律技能強的優秀教師。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教師法治知識競賽、法治教學觀摩、法治演講等活動,提升教師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通過專題培訓、報告會、研討會、參觀考察等多種方式,確保每位中小學教師每年接受一定課時的法治教育培訓。
(二)統籌推進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
——堅持課堂教學和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學設立道德與法治課,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以開設法治教育相關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深入推進法治教育「四落實」,著力解決法治教育在課時安排、教材建設、師資配備與培訓、教研科研、經費保障、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依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在有關學科課程、學校活動和文化建設中有機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內容。在小學普及憲法基本常識,逐步使青少年樹立憲法意識、鞏固國家觀念。在中、高考中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內容,不斷改進教學評價方式,將理念、法治素養和法治實踐納入學生考核評價中。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法治教育,重點加強理論體系、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不斷增強學生法治觀念和參與法治實踐的能力。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動。在開學第一課、班隊會、社會實踐、畢業儀式等活動中有機融入法治教育內容。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舉辦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法治夏令營等活動,結合安全、禁毒、國防和防止學生欺凌等專題教育,增強學生法治意識。根據青少年學生需求,有條件的學校每學期要舉辦一次法治講座,開展一次法治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服務活動和社會公共事務,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法律運用能力。進一步加強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家長學校建設,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家庭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法治教育力量。
——加強對學校法治教育的評價與考核。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青少年法治教育納入學校總體教學計劃,保證法治教育時間。把學生法治教育綜合情況作為對學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與校長任期考核、教師業績考核、學生操行評定等掛鉤。積極創建法治校園,鼓勵和指導學校完善校內法治教育的宣傳欄、張貼畫等,營造良好的體現法治文化的校園環境。
(三)切實加強教育普法隊伍建設
——提升法治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配齊法治教育課教師,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中小學要配備1至2名專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課教師。不具備條件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組織多校聯合聘用法治教育課專任教師。實施中小學法治教育名師培育工程,通過國家和省級選拔培訓,在七五期間培養一大批優秀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師。建立國家或省級法治課骨幹教師、專任教師培訓基地,加強中小學校法治教育教師的專項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錄用法學專業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擔任法治教育專任教師。
——加強兼職法治教育隊伍建設。探索建立從司法、消防、公安、醫護、環保等部門聘請兼職法治教育教師的制度,進一步增加法治教育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內容。暢通服務渠道,完善聘任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培訓,鼓勵引導高等學校法律專業師生、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法律工作者等加入教育普法志願者、法治輔導員隊伍,不斷提高教育普法水平。
——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學校法治教育宣傳的積極性。健全普法聯絡員制度,組織引導法學專家、法律工作者、司法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參與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組建教育普法顧問團、普法講師團等,建立完善普法人才資源庫,健全普法表彰激勵措施。
(四)不斷創新豐富法治教育資源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落實《關於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意見》,加快推進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以相對集中的方式為區域內中小學校提供法治教育服務和支持。以國家或省級示範性基地為引領,研製實踐基地建設運營的相關標准、教育活動內容和管理辦法等,逐步加以推廣。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服務提供方式,積極推動實踐基地成為集實踐性、參與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校外法治教育場所。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組織推動中小學生利用實踐基地學習掌握法治知識。到2020年,在各地統籌建設60所左右的國家級實踐基地,各地爭取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所符合標準的省級實踐基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利用實踐基地的資源,在中小學設立具備一定實踐性、互動性教學功能的「法治教育教室」。
——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體系。加強以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為核心的網路建設,爭取在七五期間實現大部分中小學都能通過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網共享優質法治教育資源,實現數字化、情景化、生動化的法治教育。開發多種形式的網路法治教育課件,探索建立法治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平台。持續開展青少年法治知識網路大賽。鼓勵師范院校、政法院校等高等學校設立法治教育及相關專業學位。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或科研院所設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機構,開展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創辦青少年法治教育專業期刊,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課件大賽、青少年法治知識網路大賽等活動,大力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資源開發與交流宣傳。積極與相關單位或組織聯系溝通,共同搭建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作機制。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協同創新機制,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建立教育公益普法制度。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廣告欄等載體,積極推動新聞媒體參與教育系統公益法治宣傳教育,培育教育法治宣傳優秀品牌。鼓勵高等學校開展便民法律咨詢,在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宣傳法律知識。
——建立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和特殊群體學生的專項普法工程。支持法治教育資源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傾斜,推進遠程法治教育發展,使農村邊遠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能接受必要的法治教育。重視加強對留守兒童、隨遷子女、不良行為青少年等群體的法治教育和服務支持,更好地維護青少年學生的合法權益,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發生。
(五)深入開展依法治理創建活動
——開展依法治教示範區域創建活動。根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要求,研究制定依法治教評估指標和工作標准,推動在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形成一批具有示範作用的依法治教示範區,以法治為基礎建立政府、社會和學校的新型關系。建立權責統一的教育行政執法體制,不斷提高教育系統依法治理能力。
——推進依法治校示範校創建活動。制定發布依法治校評估體系和考核辦法,探索建立多元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積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大力推進學校依章程自主辦學,健全章程核准後的執行和監督評價機制。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全面提升各級各類學校的依法治理水平。
——建立學校法律服務支持體系。健全學校法律顧問制度,高等學校要有機構專門負責依法治理和法律相關事務工作,聘請專任法律顧問。鼓勵中小學視情況配備法律顧問。地方教育部門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與律師協會合作、藉助高校和研究機構力量等方式,搭建區域內中小學校法律顧問資源共享平台。
四、組織領導
(一)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和深刻理解教育普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將法治宣傳教育,特別是領導幹部和青少年學生普法,擺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切實抓緊抓好。
(二)健全教育普法的領導工作機制。繼續設立教育部全國教育普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部機關及全國教育系統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育部法制辦公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本部門、本單位的法治宣傳教育領導小組,並指定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教育普法責任清單制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責任,推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行業特點和廣大師生員工的法律需求開展普法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加強與綜治辦、司法行政、公安、法院、檢察院、團中央、婦聯等部門組織的聯系溝通,共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教育。
(三)強化普法經費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法治宣傳教育相關工作經費納入年度部門預算,切實予以保障,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統籌安排經費,積極支持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和教育普法網站建設,深入推進教師法治教育培訓、教育教學研究,大力開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示範單位表彰等工作。要將法治宣傳教育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創新工作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支持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學校要將法治教育所需經費納入年度預算。
(四)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的考核評估。探索將法治教育內容納入教育專項督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法治教育的第三方評價,及時了解普法工作成效、社會公眾對教育普法的工作滿意度、存在的問題及不足,為改進普法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健全法治宣傳教育激勵機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 ;
2. 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法律顧問制度」,何謂何為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這是我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建設法治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我國現行的法制結構中,政府機關不僅享有法律的執行權,而且還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權。如果不對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合法性進行實質性審查,那麼,主權在民的原則就很難落到實處。近些年來,一些地方黨政機關頒布實施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要求黨政部門制定地方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過程中,充分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湖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全國率先實施專家評估制度,對各個黨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不僅可以發現黨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中的法律問題,而且可以提高各級黨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效率。事實證明,一些地方政府聘請法律顧問之後,不僅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具有了可操作性,而且在決策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嚴格依法辦事,損害公民基本權利的行政訴訟案件大幅度下降。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為了更好地為公民提供法律服務。法律顧問不是政府官員的私人顧問,也不是政府機關的法律顧問,而是由政府機關聘任的直接為公民服務的專業人員。法律顧問不僅要面向政府,及時解決政府重大決策涉及的法律問題,審查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而且要面向普通公民,及時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法律顧問制度既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標准配置,同時也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必備條件。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有助於化解多元化社會的矛盾和分歧。多元化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價值標准和道德准則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時候,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習慣於從維護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按照自己的價值標准和道德准則分析問題。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之後,可以把不同的價值判斷統一到國家的法律規范中,以國家現行的法律規則解決社會矛盾和分歧。這樣做可以消除干群之間的誤解。
法律顧問是政府與公民之間溝通和理解的橋梁,是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現在一些地方政府熱衷於基礎設施建設,但是,他們對於城市拆遷所引發的社會矛盾視而不見,對於公民正當的利益訴求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結果導致普通的民事糾紛轉化為惡性的群體性事件。法律顧問可以在第一線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可以在充分了解公民訴求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務,引導他們依照法定的程序主張自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推行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一些地方政府聘請法律顧問幫助解決具體問題,但是,從整體來看,由於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游離於國家現行的律師(司法)考試制度之外,企業法律顧問良莠不齊;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隨意性較大,法律顧問制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中共中央決定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實際上就是要在法律的引導下,在全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普遍推行法律顧問制度,讓法律顧問成為公民權利的保護神。
參考:人民論壇-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法律顧問制度」,何謂?何為?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3/1202/191584.shtml
3.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學校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關於做好2017年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基教一司函〔2017〕9號)安排部署,切實保障廣大中小學生、幼兒健康成長,著力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現就做好2017年中小學幼兒園(以下簡稱學校)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能力,把安全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並積極採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廣泛利用校外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等,提高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做好常規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安全教育中要突出教育重點、突出放假前和開學後等重點時段,切實加強預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網路安全、應對自然災害、防範校園傷害、危險化學品安全等方面教育,上好安全教育課程和校本課程,並因地因時制宜設計安排好相關安全活動。要按照《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和即將印發的《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技術規程》要求,做到中小學校每月一次、幼兒園每季度一次應急疏散演練,並確保演練安全和效果。2017年3月27日是第22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9月份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的第13個“全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月”。各地教育部門要以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月為契機加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做好對安全教育日活動的組織領導。教育部將於3月27日18:00-18:30在湖南衛視《新聞大求真》欄目播出安全教育日專題節目,請組織中小學生屆時收看。
推動互聯網安全教育工作。各地要積極參加安全教育實驗區工作,把參加安全教育實驗區作為全面提升安全教育水平的創新抓手。各實驗區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通過中國教育學會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完成安全教育工作的部署、動態監測、數據採集及分析,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強化對薄弱環節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繼續積極組織參加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網路競賽公益活動(參賽網址:http://aqjs.ciwong.com)。
進一步完善安全教育工作機制。各地教育部門要探索將中小學校安全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和中小學生傷害事故、非正常死亡人數納入年度教育工作目標考核內容,進行量化考核。探索建立安全教育督查機制,開展經常性、隨機性、專題性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推動建立安全教育教研機制,分析當地常見安全問題,精準確定教學內容,科學設置教學計劃,加強對安全教育授課教師的業務培訓,積極組織安全教育優質課評選工作,提升教師的安全教育授課水平。建立典型引領機制,加強業務指導,認真總結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做法並及時全面推廣,提高安全教育工作整體水平。進一步完善監護人安全責任提醒落實機制,督促中小學校密切家校聯系,通過專題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建立周末和節假日安全提醒制度,告知家長履行監護人職責,承擔起學生脫離學校監管後的看護責任。
二、認真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溺水是造成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提請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重點水域管理,在事故多發水域設立安全警示標牌、隔離帶、防護欄,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及時發現險情,及時消除隱患。中小學校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預防溺水教育,宣傳防溺水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強化對家長預防學生溺水的提醒,加強對學生放學後、周末、節假日期間的監管。結合下步省出台的《河南省預防未成年人溺水專項治理工方案》,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繼續做好教育部預防溺水《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附件)的復印發放、回執回收保管工作,上報溺亡情況時必須附溺亡學生家長簽字的該信回執。
三、持續加強中小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制訂詳細的校車安全防範預案,做好學生候車、乘車、交接的三段管理,加強對學生、校車駕駛人和隨車照管人員的管理和教育,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要積極協調配合公安交管、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大對非法接送學生車輛的整治力度,整治校車超速、超員等交通違法行動,加強對提供校車及學生集體用車服務的道路運輸企業的管理,開展校車沿途公路線路安全隱患排查,為學校和學生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環境。
四、積極做好中小學生欺凌與暴力專項治理工作。各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抓緊制定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堅持“寬容但不縱容,關愛而又嚴管”的原則,按照系統治理、綜合施策要求,落實政府、學校、家庭的責任。要加強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排查,完善對學生不良行為早期干預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行為的發生。要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對受害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對施暴學生開展心理和行為矯治,並予以適當的教育懲戒。構成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報告公安、檢察、審判機關依法處理,有效遏制此類事件發生。
五、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協同抓、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網路,出現重大治安、安全事件要隨時報告,不得遲報、瞞報、漏報。對存在的重大隱患和突出治安問題,能夠解決的要採取措施及時解決,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報告,爭取支持,決不能推諉拖延,對貽誤處理時機、釀成重大事端、導致嚴重後果的,要嚴肅查處和追究。要建立健全學校法律顧問制度,根據需要為學校提供相應法律服務,強化法律在維護師生權益、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糾紛中的權威性。學校要配合相關部門及時依法認定事故責任,綜合運用行政調解、仲裁、保險理賠、法律援助等法治途徑和方式合法合理、理性化解各類教育糾紛。
4. 學校法律顧問的工作職責有哪些
解答法律咨詢,必要時提供法律意見書;起草、審查、修改合同以及其他法律文書和規章制度;為學校知識產權的保護提供法律建議; 協助學校管理合同;根據學校的需要,參與項目談判,並提供法律意見等等。
法律顧問,是指解答法律詢問,提供法律幫助的專門人員。
如受當事人聘請,為當事人處理有關法律事務,或接受非訴訟事件當事人的委託,提供法律幫助,或在民事訴訟中作為當事人的訴訟代理人出庭,或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辯護人出庭辯護。
其責任是為聘請單位就業務上的法律問題提供意見,草擬、審査法律事務文書,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活動,維護聘請單位的合法權益。
擔任法律顧問是我國律師主要業務之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法律顧問的作用將愈顯重要。
法律顧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而言,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聘請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以及法人或其他組織內部設置的法律事務機構中的人員,均為法律顧問。
狹義而言,法律顧問指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聘請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律師,是傳統意義的法律顧問。
5. 學校有必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嗎
法律顧問的職責包括對學校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重要規章制度等進行論證與合法性審查,提供意見或建議;對學校重大行政行為、重大事項的風險性進行評估論證,提出意見或建議。所以很有必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6. 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下城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的成效
近些年來,杭州市下城區依普辦和區教育局致力於健全和完善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體系,不斷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和法律知識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具體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發揮中小學在法制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
下城區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現有區屬中小學共37所(含特殊教育學校1所、國有民辦學校6所),其中小學22所、中學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在校學生數33457人,為完善在校學生的知識結構,使法律知識成為學生的必修內容,確保青少年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完成基本法律知識的普及任務,區司法局、依普辦、教育局聯合下發了《下城區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見》,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區各中、小學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依託主題班會、思品課、政治課,並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教學,充分發揮中小學在法制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制教育。小學法制教育結合思想品德課、班會課中近20篇涉及法律知識的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法律啟蒙教育,向學生普及有關法律的基本常識,培養他們的愛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環境保護意識、自護意識、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品德。初中法制教育,結合政治課中有關法律知識,著重對學生進行有關《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的教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觀念教育,如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等方面的教育,以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守法用法意識。同時,區教育局、學校實行政治教師持證上崗的制度,定期組織法制課教師的法律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水平,還通過組織集體備課活動、公開課、教學觀摩等,以提高思品課、政治課教師的授課水平,提高法制教育內容的教學質量,如2002年10月,在全區各中學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初二年級教師法律課教學研討活動」,開出了兩堂示範課:《法律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和《未成年人保護有法可依》,這兩堂課同時參加了市裡優質課的評比。
2、精心設計並依託青少年學生喜愛、樂於參與的豐富載體,組織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法制教育活動。如,在小學高年級、中學生及教師中開展《法官媽媽》觀後感徵文比賽,通過幾千人次觀看電影,從幾百篇稿子中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還有編法制小報比賽、法制宣傳園地,少年模擬法庭,建立少年軍校、小小交警隊等多種形式,讓廣大中小學生參與法制教育實踐,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知識水平。
3、加強學生的網路安全教育,推進青少年學生網路文明行動。區各中小學結合「青少年安全放心網吧」創建活動的開展,依託學校電教室以及校外管理規范的網路陣地,廣泛開展在校學生網路知識培訓普及活動,利用網路開展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下城區教育局及各校園積極探索依法治校的新機制,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區教育局及各校園每有重要決策,必有法律顧問參與,自始至終以法律的角度對各項決策進行規范,以確保決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延續性,保障下城教育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
(二)職能部門通力合作,精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體系
在緊緊抓好中、小學生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下城區依普辦,教育局,街、鎮和區各相關單位通力合作,堅持校內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積極推廣「青少年法制學校、法制副校長、警校共建」等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成功經驗,認真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體系。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一是法律知識進課堂。如區屬鳳起中學積極將《國防教育法》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採取多種載體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區國動委也專門在該校開展國防教育觀摩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區教育局還積極組織系統全體教師和學生共2萬餘人參加國防知識競賽。青藍小學、刀茅巷小學兩家單位獲國防連著你我他「八個一」活動,優秀組織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鳳起中學、安吉路實驗學校獲得國防教育三項競賽先進單位。區教育局榮獲杭州市國防教育先進單位。鳳起小學與杭州商學院實踐教育基地簽訂協議,開展法律進課堂活動,該校法律專業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普法宣傳教育,如義務教育法的宣傳,法律咨詢,舉辦學生參加的有關法律知識的講座。學校與巡特警大隊、交警大隊,建立共建關系。巡特警、交警到學校宣傳有關法律、法規知識。
二是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目前全區37所中小學校都設置了法制副校長。法制副校長積極參與學校的法律知識宣傳,定期給學生上法制教育課等等。
三是整合街、鎮,社區資源,建立青少年法制學校。在寒暑假、節假日,通過舉辦法制講座、參觀少管所、旁聽法庭審判,看電影、錄象、圖書,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如武林街道立足武林地區實際,依託社區共建機制和社區的教育資源,調動社區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創辦了武林街道青少年法制學校。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校長。在場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專門落實了60平方的場地作為教育陣地。針對青少年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提出了以「五個一」為主線,以課堂教育與專題活動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思路,即組織一次法制教育的參觀或觀看一次VCD,舉辦一次法制知識演講會,上好一堂法制知識教育課,舉辦一次法制知識徵文比賽,組織一次大型法制宣傳活動。做到教育工作有計劃、活動有目的。2003年的教育主題是「禁毒」。對在校中小學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觀戒毒所,並將《禁毒一百句》、《中學生禁毒教育讀本》、《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等宣傳資料發放給他們,觀看禁毒圖片、VCD,通過生動的圖片、錄像,系統地向學生們宣傳我國嚴懲吸、販毒,走私毒品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毒品的危害等常識。請戒毒者現身介紹,參加轄區的禁毒宣傳、禁毒知識競賽、深講比賽。還先後舉辦了3次「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徵文比賽,收到各類徵文1900餘篇。對已離開校門的青少年,抓住5月20日—6月26日的禁毒宣傳月,組織他們上課、參觀,參加座談會、出禁毒黑板報等。對那些來武林地區打工的外來青工,有時教員就直接到建築工地舉辦禁毒圖片巡迴展,播放VCD,在工地上禁毒法制教育課。有時把他們請到法制學校來學習,今年暑假在法制學校內舉辦了青少年禁毒知識競賽和禁毒演講比賽,就有外來民工參加,7個社區分別派出代表隊,市公安局禁毒支隊領導來親臨現場作指導。武林街道青少年法制學校多種形式、卓有成效的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最近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的先進。
二、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
從「一五」到「四五」的普法教育,我國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五」普法規劃,還把青少年列為普法教育的重點對象之一。廣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了較明顯的增強,許多青少年懂得了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國家、集體及自身的合法權益。然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由於多方原因,也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是:
1、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法制教育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雖然社會各界都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應試教育的影子仍然揮之不去,升學率還是家長、社會以至學校自身對教育成果的評判標准,雖然大多數學校的領導、教師都知道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因為受升學率的左右,在課程安排上,法制教育與中考、高考課目相比,重視程度上還很不夠。
2、沒有統一、規范的教材
目前,在中小學法制教學中,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課里,有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的正式教材。小學的法制教學,教師只能依託思想品德課、班會課中近20篇涉及法律知識的課文,對學生進行法律啟蒙教育,向學生普及有關法律的基本常識。
司法、共青團等職能部門也曾聯合搞過法制教育的輔助教材,但因未列入正式教材,在當前陣陣「減負」的呼聲中,無論是基層依普部門,還是學校、教師,對上述法制教育的輔助教材,都未能放到應有的位置。
3、中小學缺少專業化的法制教學教師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另一方面又缺乏實踐經驗,大部分僅依靠自學課本掌握一些理論知識,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三、進一步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對策
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筆者認為應採取以下幾種對策:
1、教學要規范。要全面貫徹中央《關於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中小學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
2、在緊緊抓好中、小學生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堅持校內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精心設計並依託青少年學生喜愛、樂於參與的豐富載體,組織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法制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教學的質量。如製作優秀教學課件,觀看電影、錄象,舉辦法律知識競賽、徵文,組織模擬法庭,開辦法制宣傳園地,開展法律咨詢,參觀少管所,旁聽有關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審判活動,請政法幹警講法制課,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法律素質。
3、要定期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並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提高法制教師專業素質,同時,在教學課時安排上與主科同等對待,。
4、舉辦家長學校是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個有效載體。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通過家長學校法律、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輔導,提高家長法律素質,改進家教方法,對孩子言傳身教,對青少年法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5、普遍推行學校法律顧問制度。學校的重要決策及規章制度的制定有法律顧問的參與,以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同時,法律顧問還可參與對學生的法制教育,解答學生提出的一些法律問題。
7.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8. 如何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根據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基本要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激發每個學校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