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案件辦理信息入錄系統
Ⅰ 司法救助案件辦理程序規定
1、詳見:《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案件辦理程序規定(試行)》
①第一條人民法院的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由正在處理原審判、執行案件或者涉訴信訪問題(以下簡稱原案件)的法院負責立案辦理,必要時也可以由上下級法院聯動救助。聯動救助的案件,由上級法院根據救助資金保障情況決定統一立案辦理或者交由聯動法院分別立案辦理。
②第二條人民法院通過立案窗口(訴訟服務中心)和網路等渠道公開提供國家司法救助申請須知、申請登記表等文書樣式。
③第三條人民法院在處理原案件過程中經審查認為相關人員基本符合救助條件的,告知其提出救助申請,並按照申請須知和申請登記表的指引進行立案准備工作。原案件相關人員不經告知直接提出救助申請的,立案部門應當徵求原案件承辦部門及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的意見。
④第四條因同一原案件而符合救助條件的多個直接受害人申請救助的,應當分別提出申請,人民法院分別立案救助。有特殊情況的,也可以作一案救助。因直接受害人死亡而符合救助條件的多個近親屬申請救助的,應當共同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作一案救助。有特殊情況的,也可以分別立案救助。對於無正當理由未共同提出申請的近親屬,人民法院一般不再立案救助,可以告知其向其他近親屬申請合理分配救助金。
⑤第五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救助。救助申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名救助申請人的近親屬、法律援助人員或者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無償代理的公民作為委託代理人。
⑥第六條救助申請人在進行立案准備工作期間,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協助提供相關法律文書。救助申請人申請執行救助的,應當提交有關被執行人財產查控和案件執行進展情況的說明;申請涉訴信訪救助的,應當提交息訴息訪承諾書。
⑦第七條救助申請人按照指引完成立案准備工作後,應當將所有材料提交給原案件承辦部門。原案件承辦部門認為材料齊全的,應當在申請登記表上簽注意見,加蓋部門印章,並在五個工作日以內將救助申請人簽字確認的申請須知、申請登記表、相關證明材料以及初審報告等內部材料一並移送立案部門辦理立案手續。
⑧第八條立案部門收到原案件承辦部門移送的材料後,認為齊備、無誤的,應當在五個工作日以內編立案號,將相關信息錄入辦案系統,以書面或者信息化方式通知救助申請人,並及時將案件移送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原案件承辦部門或者立案部門認為申請材料不全或有誤的,應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並指定合理補正期限。救助申請人拒絕補正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未予補正的,視為放棄救助申請,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⑨第九條人民法院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由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的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和評議,必要時也可以由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的法官與原案件承辦部門的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和評議。合議庭應當確定一名法官負責具體審查,撰寫審查報告。
⑩第十條合議庭審查國家司法救助案件,可以通過當面詢問、組織聽證、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群眾評議、信函索證、信息核查等方式查明救助申請人的生活困難情況。
Ⅱ 我在警綜平台有一條違法記錄,請問會錄入全國違法犯罪人員信息系統嗎
正常情況下錄入警綜平台的案件及處罰記錄是不能被刪除的,除非是誤錄入的重復案件信息、系統原因造成的錄入錯誤等問題,在向市級平台管理部門及信息管理部門申請後可以開放修改許可權或予以刪除。
(2)法律援助案件辦理信息入錄系統擴展閱讀:
全國違法犯罪信息資源查詢系統,是一種只有進入公安內部系統才能查詢的信息系統。可查找網上的逃犯。屬於資料庫技術。
對於重大案件通緝要犯可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網站查詢。全國在逃人員信息系統普通公民是沒有許可權查詢的,普通逃犯在互聯網上查不到,要去派出所通過公安網全國網上追逃的平台才查得到。
Ⅲ 法律援助案件辦理信息錄入系統 初始密碼是多少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Ⅳ 案件移交檢察院兩個月了。還沒錄入系統是什麼原因
延期l。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在1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2次為限,兩次共60天。案件移交檢察院已經兩月了,沒有退回補充偵查,也沒有提起公訴是不正常的。就目前的司法實踐來看,退回補充偵查的主要原因是檢察院認為案件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其中證據不足包括定罪證據存疑和量刑證據存疑兩種情形。
Ⅳ 法律援助的規定程序有哪些
一、什麼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二、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流程是什麼?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大體可以分三步走:
(一)提出法律援助申請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前應先到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或仲裁機構立案,攜帶立案通知書及案件材料到所在地的法援機構咨詢。經值班律師初步審查後認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就會發給一份《法律援助申請表》。按要求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提交如下身份和經濟狀況的證明及事實證據等資料:
1. 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的身份證、暫住證、或戶口簿。若申請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的,須提交有代理資格的證明;
2. 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包括財產所有情況,即房屋、生活資料、儲蓄存款、有價證券等所有權情況證明;經濟收入情況,即個人工資和各種津貼收入、家庭收入,財產租賃收入證明等;社會救濟情況,即社會救濟證書。
3. 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有關材料:如合同、契約、協議等權利義務文件;與相關當事人的親屬關系證明;有關機關、部門發出的鑒定性、結論性文件;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和其他有關資料;
4.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Ⅵ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保證法律援助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和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為公民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第四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本規定,遵守有關法律服務業務規程,為受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第五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保守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第六條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自覺接受監督。第二章受理第七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公示辦公地址、通訊方式等信息,在接待場所和司法行政政府網站上公示法律援助條件、程序、申請材料目錄和申請示範文本等。第八條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九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二)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第十條申請人持有下列證件、證明材料的,無需提交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或者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
(二)農村特困戶救助證;
(三)農村「五保」供養證;
(四)人民法院給予申請人司法救助的決定;
(五)在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出資供養或者由慈善機構出資供養的證明材料;
(六)殘疾證及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證明材料;
(七)依靠政府或者單位給付撫恤金生活的證明材料;
(八)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生活出現暫時困難,正在接受政府臨時救濟的證明材料;
(九)法律、法規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能夠證明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的其他證件、證明材料。第十一條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勞動教養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通過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所在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管理所、強制隔離戒毒所轉交申請。第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材料的書面憑證,載明收到申請材料的名稱、數量、日期。第三章審查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屬於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內容不清楚的,應當發出補充材料通知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說明。申請人補充材料、作出說明所需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期限。申請人未按要求補充材料或者作出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調查核實。
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需要請求異地法律援助機構協助查證的,按照本規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辦理。第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申請人經濟困難:
(一)申請人及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人均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二)申請事項的對方當事人是與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人的個人收入符合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三)申請人持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真實有效的。
Ⅶ 警務案件編碼怎麼系統查詢編碼忘了怎麼辦
簡單以蘋果電腦、Mac OS X系統以例,手續看登錄湘警網點擊進入湖南陽光警務執法辦案,查詢系統會彈出一個網頁,網頁包含了「我要查詢」和「我要投訴」,點擊進入,我要查詢,按照要求填寫手機號碼、查詢編碼及驗證碼,就可以進行案件查詢。
一、案件編碼
案件編碼指的是用於區分各級法院辦理案件的類型和次序的簡要標識,有中文漢字,阿拉伯數字和括弧組成。為了統一規范人民法院案件案件號的使用和管理,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規范性文件規定,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這條規定:
1、規定所稱的案號是指用於區分各級法院辦理案件的類型和次序的簡要標識,由中文漢字,阿拉伯數字和括弧組成。
2、案號的基本要素為收案年度、法院代字、類型代字、案件編號。
(1)涉案年度是收案的公立,自然年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2)法院代字是案件承辦的,法院簡化標識,用中文漢字、阿拉伯數字表示。
(3)類型代字是案件類型的簡稱,用中文漢字表示。
(4)案件編號是收案的次序號,用阿拉伯數字。
3、案號的各基本要素編排格式為「收案年底+法院代字+類型代字+案件編號+號」,每一個案件的編定案號都具有唯一性。
二、案件編碼忘了怎麼辦
市民通過公安局相關部門或者110系統報案之後,警務人員會把案件信息錄入系統,系統將自動生成案件查詢編碼,隨後簡訊平台會將查詢的編碼發送到案件當事人的手機上,包括刑事行政案件中,報案留有手機號碼的控告人、被害人、被侵害人、違法犯罪嫌疑人及家屬留了手機號碼的都會收到查詢編號,當事人也可以登錄「湘警網進入湖南陽光警務執法辦案查詢系統」專欄查詢。
Ⅷ 司法救助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我省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省委政法委日前制定出台《安徽省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的基準、限額以及各種情況下救助標準的確定原則等。
細則首先規定,國家司法救助資金額度以作出救助決定時的案件管轄地所在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準,一般不超過36個月的工資總額。因損失特別重大,生活特別困難,案件特殊情況等確需突破救助限額的,應嚴格審核控制。救助金額不得超過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判決給付或者雖已判決但未執行到位的標的數額。
在救助標准金額的確定原則方面,細則規定,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傷或者嚴重殘疾,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以其傷殘等級或損傷嚴重程度計算國家司法救助金額度。其中,6級傷殘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2個月;傷殘每提高一級,增加3個月救助金。重傷一級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8個月至22個月;重傷二級的救助金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12個月至16個月。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意見中未確定重傷級別的,參照《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計算救助金。細則還對下列情況下的救助金額標准作了明確: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舉報、作證、鑒定受到打擊報復,致使重傷或嚴重殘疾,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等,因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請執行人生活困難的;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在標准救助金額的基礎上,救助額度同時根據救助申請人的生活困難程度和過錯責任及實際獲得賠償情況進行增減調整。其中,生活非常困難、特別困難的,救助金額在標准金額基礎上分別上調10%、20%;當事人過錯責任未達一半、一半以上但無重大過錯的,救助金額在標准金額基礎上分別下調10%、20%。
為鼓勵各地用足用好國家司法救助資金,細則還規定,國家司法救助資金分配與各地上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相掛鉤。本年度國家司法救助資金使用率100%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增加20%;使用率為80%以上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不變;使用率為60%以上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減少20%至10%;使用率低於60%的地區,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資金撥付額減少30%。
Ⅸ 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統運行時間
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統於2014年7月份正式上線運行並一直穩定運行。
法律援助信息管理/案件質量管控系統是一套集案件錄入、案件指派、補貼登記、結案登記、案件評估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電子檔案、質量評估管理系統。旨在從當事人的申請材料到結束的案件判決書,所有案件材料在系統中一目瞭然,實現案件援助過程中各個環節立體信息化管理。
Ⅹ 廣州市法律援助實施辦法(2019修訂)
第一條為促進和規範本市法律援助工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等有關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部門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四條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組織實施本辦法。
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區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區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在本行政區域受理和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和監督法律援助實施活動。第五條市律師協會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支持和指導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組織和老齡工作委員會為維護特定群體的合法權益開展法律援助活動。第六條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
法律援助經費包括法律援助機構人員經費、辦公經費和法律援助業務經費。其中,法律援助業務經費包括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以及宣傳、培訓、翻譯、鑒定、案件質量評估等經常性專項經費。
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補貼應當按照本市補貼標准據實支付。第七條每年11月9日為本市法律援助宣傳日。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法律援助宣傳日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第八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法律援助服務信息系統,對法律援助服務實行全程動態信息化管理。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通報機制,向同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時通報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接收、辦理情況以及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情況。
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制定全市統一的法律援助申請指南,載明法律援助機構的地址、聯系方式以及法律援助的服務范圍、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申請條件、申請程序、所需材料清單等信息,並向社會公布。第九條鼓勵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個人以捐贈的形式資助法律援助事業。
依法設立的法律援助基金會可以接受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個人的捐贈。法律援助基金會應當依照章程的規定使用捐贈資金,向社會公開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並接受財政、審計等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第十條公民遇到法律問題或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並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在本市申請法律援助:
(一)所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在本市審理或者處理,或者本市戶籍人員所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在本市外審理或者處理;
(二)符合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經濟困難標准,或者屬於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的人員。第十一條法律援助申請人及其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在申請日之前12個月的人均月收入,低於本市企業職工現行月最低工資標準的,可以認定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但法律、法規、其他規章規定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優於上述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通過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核查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核查的,可以按照本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的相關規定,委託核對機構進行核對。第十二條下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但是應當提供相關證件等材料:
(一)《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的經濟困難人員、見義勇為人員、軍人軍屬等;
(二)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的勞動者一方;
(三)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而主張權利的老年人;
(四)撤銷監護權案件的申請人;
(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一)(二)(三)項規定申請國家賠償的公民;
(六)重度殘疾人、多重殘疾人、殘疾老年人、孤殘兒童;
(七)駐穗或者入伍前為本市戶籍的士官及其軍屬;
(八)營以下現役軍官;
(九)因戰、因公致殘的現役或者退役軍人;
(十)因公致殘的輔警;
(十一)因公犧牲的或者病故的輔警的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具有法定扶養關系的近親屬。
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訴人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申訴、再審階段申請法律援助的,無須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