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指引法律援助群眾
Ⅰ 法律援助條件
法律援助條件如下: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確需法律幫助;
2、受援人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部分或全部法律服務費用。其中,農村的屬社會救濟對象;城鎮的其家庭成員收入不超過市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且無其他經濟來源
3、申請事項符合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圍。
中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法律援助制度是人類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國家經濟、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觀念增強的結果。用法律的手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訴訟難的問題,是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歡迎大家隨時咨詢,我們貼心為大家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規定,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Ⅱ 法律援助工作要點
法律援助工作要點
1、提升業務總量。繼續鞏固、完善、發展以辦案服務為中心的新型工作格局,進一步調動法律援助機構和廣大法律服務人員拓展業務、為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區法律援助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25%以上。
2、降低受援門檻。鼓勵和支持各工作站逐步放寬經濟困難標准,把有關民生事項納入援助范圍,不斷完善適應區情、覆蓋廣泛、滿足公眾需求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3、創新服務方式。繼續拓展和規范非訴訟調解業務,積極探索完善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司法鑒定、公證等服務手段的銜接配合機制,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方法,努力為基層困難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法律幫助。將辦結非訴訟調解案件納入法律援助工作考核體系,推動非訴訟調解業務的開展。
4、強化質量監管。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體系,科學合理制定案件質量標准,細化評估指標,完善保障措施。採取發放監督卡、跟蹤調查、旁聽庭審、聘請監督員等形式,及時糾正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法律援助的社會認可度和公信力。
5、注重輿情分析。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建立法律援助建議制度,積極介入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化解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努力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施行依法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6、加強標准化建設。積極貫徹司法部有關安排部署,認真總結「法律援助便民服務」主題活動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本區實際,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實體標准、程序標准、質量標准和業務流程,完善相關制度規范,推動便民服務工作標准化、常態化、長效化。
7、加強信息化建設。繼續全面應用司法部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統,推行法律援助案件網上申請、受理、實時監控,完善辦案、審批、查詢、監督等功能,加強對各類信息的`綜合、分析、研判,不斷提升服務決策的功能和作用。爭取在底全區所有法律援助工作站都可以進行網上審批辦案。
8、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按照中央、省市區委統一部署,組織引導法律援助機構和人員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投入「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廣大法律援助人員「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的職業精神,增強法律援助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9、深入開展職業化建設。認真貫徹廳黨委《關於貫徹省委政法委關於緊緊圍繞「三項重點工作」切實加強政法隊伍職業化建設的三年規劃>的實施意見》,及時總結秦皇島市試點工作經驗和做法,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要求,在全區范圍內推動法律援助隊伍職業化建設。
10、加強執法執業監督管理。充分利用2312348專線、便民窗口等形式,進一步暢通投訴渠道,規范投訴處理工作,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批評監督。健全完善區、鄉、村三級培訓機制,合理制定培訓計劃和內容,加強業務培訓。按照「1+1」法律援助志願者項目的要求,做好法律援助志願者管理工作。
11、抓好典型推廣。部署開展法律援助「雙先」、「雙十佳」和「百優法律援助精品案例」評選表彰活動,採取多種渠道和形式進行宣傳推介,打造鮮亮品牌,擴大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
12、突出宣傳重點。深入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進軍營等活動,強化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求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擴大基層法律援助公眾知曉率。
13、整合宣傳資源。整合司法行政系統資源,堅持將法律援助宣傳工作融入法制宣傳、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過程中,注重在開展司法行政工作中宣傳法律援助,發揮職能優勢,形成系統合力。
14、強化機制保障。對現有的規章制度予以清理、修訂、補充、完善,把接待、申請、受理、審查、指派、監督、補貼發放、歸檔管理等各環節工作制度建立並完善起來,形成用制度規范行為、按制度辦理業務、靠制度管理工作的新型機制,進一步推進法律援助工作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Ⅲ 法律援助的規定程序有哪些
一、什麼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二、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流程是什麼?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大體可以分三步走:
(一)提出法律援助申請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前應先到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或仲裁機構立案,攜帶立案通知書及案件材料到所在地的法援機構咨詢。經值班律師初步審查後認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就會發給一份《法律援助申請表》。按要求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提交如下身份和經濟狀況的證明及事實證據等資料:
1. 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的身份證、暫住證、或戶口簿。若申請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的,須提交有代理資格的證明;
2. 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包括財產所有情況,即房屋、生活資料、儲蓄存款、有價證券等所有權情況證明;經濟收入情況,即個人工資和各種津貼收入、家庭收入,財產租賃收入證明等;社會救濟情況,即社會救濟證書。
3. 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有關材料:如合同、契約、協議等權利義務文件;與相關當事人的親屬關系證明;有關機關、部門發出的鑒定性、結論性文件;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和其他有關資料;
4.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Ⅳ 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有哪些
法律手段是指國復家依靠製法律的強制力量來規范經濟活動,保障經濟政策目標的手段。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立法和司法,調節和規范經濟活動。
一、律師事務所。這是最普遍的途徑,也應該是法治國家應該走的途徑。
二、法律服務所。參差不齊服務品質,也是中國特色的東西。
三、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這是需要符合一定條件的。最後司法局會給你安排社會上的執業律師。這些律師都是在律師事務所執業的。
四、無照無牌的法律邊緣人。這些人江湖經驗很多,沒有保障,一不小心就被騙。
Ⅳ 怎樣申請法律援助
前往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請並提供相應的材料,援助中心一般在司法局或政府旁邊。
Ⅵ 如何運用法律援助,積極開展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壺關縣法律援助中心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採取三大措施專助力精準扶貧。
一是擴屬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以農村貧困人口為重點人群,進一步放寬經濟困難標准,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取消法律援助事項范圍限制,幫助更多貧困群眾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平等享受法律保護。
二是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務機制。通過加強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建設,簡化審批程序,打造法律援助「城區半小時、農村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方便貧困群眾及時就近提出法律援助申請。
三是積極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組織律師、法律工作者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開展法律咨詢、普法宣傳和人民調解等工作,滿足基層組織、群眾對法律知識和法律服務的基本需求,實現群眾不出村(社區)即可享受到基本法律服務。
對凡屬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辦理維護其合法權益法律援助時簡化了手續,開通了綠色通道,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法律保障。
Ⅶ 到哪裡去申請法律援助
「12348」是市、區縣來司法源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短號中「48」取「司法」之諧音,寓意尋求法律服務,調解民間糾紛請找司法行政機關。
Ⅷ 如何發揮律師群體在鄉鎮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一、來發揮律師宣傳自作用。
進一步加強「12348」法律服務熱線和法律援助中心建設,安排專職律師值班接待,並面向公眾免費提供來信、來訪和網路咨詢等多種形式法律咨詢服務。積極開展法治宣傳和公共法律教育,在縣法治廣場及鄉鎮農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場所,設立律師咨詢台,開展法律援助專題宣傳,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利用電視法制欄目和「公民旁聽」等活動,律師以真實案例詳細闡述援助條件、援助程序及援助類型,提高群眾對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認知度。
二、發揮律師辦案作用。
圍繞促進解決涉及困難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熱點問題,積極組織律師辦理勞動爭議、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等領域涉及法律援助的案件,重點做好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等困難群眾法律援助工作,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三、發揮律師調解作用。
注重發揮律師在參與處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中的作用,安排律師參與「領導接待日」活動,對合法合理訴求且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得群眾,直接開通「綠色通道」,給予法律援助,有效疏導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Ⅸ 法律援助能提供什麼幫助
北京律師協會律師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箏表示,法律援助能提供以下幫助:保障人權,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實現基本權利;促進平等,實施法律資源再分配;實現正義,促進司法活動公正實施;注重效率,低成本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知,法律援助就是典型的「人權工程」,其實質也是「民生工程」,它可以幫助困難群眾及時有效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其合法權益,依法解決就學、就業、就醫、居住、養老等事關公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公民依法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
Ⅹ 你對法律援助有何了解
法律分析: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戰略意義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法律援助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黨的十六大「積極開展法律援助」要求的具體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關心群眾生活、代表群眾利益落實到解決具體問題上,特別是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疾苦,為困難群眾謀利,為他們解決好沒有錢請律師、打官司難的問題。開展法律援助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心繫群眾利益,關心群眾疾苦,努力排憂解難,合乎民意,順乎民心。
第二,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國得以實現的有力保證。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得到了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報告的認可和憲法的確認。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主權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只有人民的權利得到了保障,黨的合法執政地位才能得以確認,依法執政才能得以實行。法律援助行為以憲法和法律為武器,對黨和政府的行為舉措進行監督,對立法、執法、司法和普法教育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了依法治國的順利實現。
第三,法律援助有助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這是對我黨執政規律的本質認識。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共同戰斗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才能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能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第四,法律援助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決定》明確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公平和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發生變化,從全體人民利益一致,轉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著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協調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之間的矛盾沖突,維護合法權益,打擊不法行為,倡導社會正義,營造社會公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三條 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