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律師史
Ⅰ 跪求中國律師發展的歷史材料或論文
你是不是想讓人幫你寫好發給你啊?網上這些資料多多,你隨便粘上一些都夠了
Ⅱ 中國現代最早律師產生
世界上最早出現律師行當的地方或許是中國。據《呂氏春秋》一書說,春秋早期,鄭國就有個叫鄧析的人,專門幫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條
褲子作為報酬,教人「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委託人想打贏官司他就有辦法讓他贏,想讓人罪名成立他也有辦法使人身敗名裂。弄得鄭國「是非無度」,鄭國的執
政大夫子產於是就把鄧析殺了。
中國律師出現雖早,可是被禁止的時間也早。儒家以為爭訟是件不值得提倡的事,像鄧析這樣教導人們如何去打官司,為蠅頭小利爭論不休,是毒化人們的善良天
性,必須要予以嚴懲。後世的統治者繼續著這一思路,把這一行當稱之為「訟師」,或者叫做「訟棍」,立法嚴禁。秦漢律嚴格規定,凡是訴訟活動都必須當事人自
行進行訴訟活動,不得有代理人代為辦理。除了婦女、老幼、現任或退休官員及士大夫,可以由家人代為出庭應訴,其他人一律都要親自出庭。
除了直
接替人訴訟外,向人傳授訴訟的知識更被視為大罪,南宋紹興十三年敕規定:凡是聚集生徒教授辭訟文書者,處杖一百。並允許告發。再犯者,不得因大赦減免刑
罰,一律要「鄰州編管」。從學者,各處杖八十。明清律撰寫「構訟之書」者,要比照「淫詞小說例,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果是為人寫作訴狀沒有增減情節,真實
反映事實的,才是被允許的。
盡管法律如此嚴禁,可是民間訴訟活動總是需要有人幫助,所以這一行當還是禁止不了的,官府的禁令只不過是把這個行
當變成了一種「地下行業」而已。在民間從事訴訟指導的訟師,有不少人是正直的人士,盡力為委託人服務,「受人錢財,與人消災」,為人們提供必要的法律訴訟
知識,頗有點近代律師的作用,不能一概都斥為「訟棍」。不過就總體上來說,訟師的素質確實不高。大多數訟師確實是興風作浪,惟恐天下不亂的無賴。很多人不
顧事實、法律,一味翻雲覆雨,顛倒黑白。
由於訟師的名聲太臭,到了近代,為了引進西方的法律,在翻譯西文中lawyer一詞,學者們還是動了
腦筋的。日本當初引進西方法律時,把律師翻譯為「代言人」,後來又改為「辯護士」。這個譯法沒有被中國的學者沿用。就想出了「律師」這個詞。成書於
1879年的薛福成《籌洋芻議》,大概是最早採用「律師」一詞的。以後律師一詞被普遍接受。民國成立後的不久就公布了第一部律師法律,這樣在歷史上第一個
開業律師被殺兩千五百多年後,中國才有了正式的律師。
Ⅲ 在中國歷史上正式建立律師制度的是()大清政府嗎
中國古代的律師制度
中國古代是沒有律師的。春秋時期,鄭國人鄧析不僅法律知識淵博,且能言善辯,可以「操兩可之辯,設無窮之詞」,「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他曾經聚眾講學,傳授法律知識和訴訟方法,還助人訴訟。春秋時期還出現了代理制度,命夫命婦不須親自到法庭上,其下屬或子弟可代理進行訴訟。到了元代,如訴訟當事人為老弱病殘者,也可由其親屬代理進行訴訟。
在中國古代,打官司要先向官吏遞狀子、陳述案情,但大部份人屬於文盲,於是社會上一些文人干起了專門為他人寫狀子及其他文書的營生,民間便出現了「刀筆先生」,即「訟師」等稱號。這些人寫狀子,並不一定都熟悉法律知識,只不過是憑著讀書識字的優勢和「見多識廣」的經驗來進行,但也有的會給當事人出一些如何打官司的主意。
以上這些,似乎是律師制度的小小萌芽,但遠遠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律師制度。因為只有較為完備的訴訟代理(辯護)制度與職業法律家相結合,才能產生律師和律師制度。因而,中國古代雖有某些「代理訴訟」的現象和「助人訴訟」的人員,但由於政治、經濟條件的限制,前者未進一步發展成代理制度,後者未形成職業法律家階層,兩者也從未在訴訟領域中結合。
中國現代律師制度
我國現代意義的律師制度,始於清末。1840年國門打開。1901年(光緒27年)張之洞洋務派《江楚會奏變法三摺》,司法改革9條意見提出「重眾證」。
在中國真正有律師制度是在清末修律的時候,法律大臣沈家本在1906年主持起草了《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1910年頒布,規定了律師可以參加訴訟。明確規定了律師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最早對律師制度的認可。規定律師可以寫狀呈堂;上堂辯護;堂詢原告和證人;代被告辯護,引申案例辯論。
《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規定了犯罪嫌疑人可以有辯論律師的組織和資格。所以說真正的律師制度在中國有據可查的應該是清末。
但是清朝在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了。民國政府建立以後,在這個基礎上沿襲了律師制度,也在中國基本上確立下來。
1911年,南京政府起草了律師法草案,這是第一部有關律師制度的成文法草案。後因袁世凱奪權而未公布實行。
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制定了《律師暫行章程》和《律師登記暫行章程》,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律師制度的成文立法。章程公布後,中國律師職業慢慢興起,至北洋軍閥政府末期,律師達到3000
人。
民國元年,司法部公布律師暫行章程。民國十年,修正一次,同年公布甄拔律師委員會章程。
1921年11月14日北洋政府《刑事訴訟條例》規定了律師辯護權。
1928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刑事訴訟法》165條規定了律師辯護權,規定辯護權、詢問權、會見權、指定辯護權。
Ⅳ 試分析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出現真正的律師制度
法律分析:中國古代是沒有律師的。中國古代有「訟師」等稱號,近現代意義上的律師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沒有過。中國有律師的活動應該是1940年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用炮艦打破了中國的大門,在中國取得了很多的治外法權。他們在中國大量的設立了通商租界,外國的律師滲透深入到中國,這個時候在上海、天津有大量的外國律師在中國活動,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的。所以我們說,律師的活動一定意義上隨著帝國主義的炮艦政策打進中國的。如果中國講律師制度史的話,中國律師活動不能不說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當時外國律師在中國活動范圍比較廣,包括眾所周知的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簽訂《馬關條約》。當時李鴻章聘請的一個法律顧問就是一個美國律師,他長期在中國活動。後來,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以後,又把台灣割給日本。法律顧問當時就是一個美國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一條 為了完善律師制度,規范律師執業行為,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發揮律師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作用,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第四條 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
Ⅳ 中國第一位律師叫什麼
伍廷芳復(1842~1922),本名敘,字文爵,又制名伍才,號秩庸,後改名廷芳。漢族,廣東新會西墩人,清末民初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伍廷芳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新加坡,3歲隨父回廣州芳村定居,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後回香港任律師,成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
Ⅵ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考上律師的農民是誰
民國頭號律師曹汝霖
曹汝霖(1877~1966)字潤田,生於上海,畢業於東京法學院,民國第一個擁有正式執業資格的律師,歷任民國外交次長、交通總長、外交總長、財政總長等要職。
彼時的中國,普通民眾並無律師這一概念。
曹曾去保定出庭,下榻的旅館便張燈結綵,大書「歡迎曹大律師」,曹氏頗為驚訝後問之,才得知當地百姓將其當作了舊時的巡按。
就連頗為賞識曹汝霖的袁世凱,都曾問他:「何必做律師,律師不是等於以前的訟師嗎?」曹正色答道:「律師與訟師,絕對不同,律師根據法律,保障人權,訟師則歪曲事實,於中取利。」 曹的律師事務所,設在家中。此時「風氣未開」,請教者不多。
後來曹接了一個死刑犯上訴案件,在他的辯護下,死刑犯被無罪釋放,曹汝霖從此聲名遠播。 在曹氏晚年的回憶錄中,提起這段往事,字里行間亦流露出意氣風發之感:「從此大家知道訴訟不能不請律師……區區之名,不脛而走,從而門庭若市……後來,法政學生掛牌業律師者漸多」。
雖然名動一時,但曹大律師的收費並不昂貴,「除照章公費外,不計較酬報,聽當事人之便」。曾有一案子獲勝,當事人全家老小到曹家叩頭致謝,感激涕零,但家中貧困,只能送些土產表示謝意。曹氏不僅不收酬勞,就連工本手續費都免了。
Ⅶ 中國律師職業歷史發展
經過律師調查核實,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中國律師的前景是有發展的,中國是一個法制社會,不管誰遇到什麼劫,必須講道理,講法律,這樣就離不開律師的調解,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律師是公正無私的
Ⅷ 律師鼻祖是誰呢
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個文化現象,就是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在這些諸子百家之中,有一位也算一個重要學派的名家的倡導者——鄧析子。鄧析子不但是名家的倡導者,還是辯者——也就是被後人稱為訟師的開山鼻祖。而訟師的活動,大部分意義上,就是現代律師所做的工作,所以鄧析子又被律師行業公認為是中國律師的鼻祖。
一、鄭國政治家子產
做學術的人,和政治家不同。政治家是為了統治一國的百姓,出發點是讓國家總體安寧和發展,而做學術研究的人則只是投身於學術,不顧及其他。這就是鄧析子為何不管自己政治地位的高低,而處處與子產制定的法律作對,甚至是故意刁難,堅持一意孤行的原因。
Ⅸ 我國歷史上第一批律師,是什麼時期出現的呢
今天中國社會的律師及律師制度,是西方舶來品。實際上,中國古代社會只有訟師並無律師的。那麼,這一職業是如何傳入我國的?在我國的成長與演變過程中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接下來我們就進行一個簡單的爬梳。
北洋法政學堂畢業生合照
當然,律師與訟師由於業務上的相同之處與職業上的相似性,並不是絕對對立的兩種職業。這兩種職業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形成了近代中國律法史上獨有特色的社會景觀。
Ⅹ 北洋政府於1912年公布希么標志著中國律師制度的產生和起步
《律師暫行章程》。
2012年是中國建立律師制度100周年。100年前,在辛亥革命的推動下,北洋政府於1912年9月16日公布了《律師暫行章程》,這標志著律師制度在我國正式誕生。
伴隨著對共和制度的嚮往,律師制度的出現廢除了封建法律工作由官員擔任的傳統體制,邁出了社會追求司法獨立和公平的重要步伐。
回顧和總結中國律師制度的百年發展歷史,對於加強我國律師制度和社會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擬在2012年適當時間舉辦高峰論壇,以紀念中國律師制度建立100周年。
(10)中國律師史擴展閱讀:
近現代律師制度和律師業在中國的出現的背景:
近現代律師制度和律師業在中國的出現,包含了一場由外而內、由表及裡地用西方現代意義的「律師」重塑和更新中國本土「訟師」意涵的變革活動。傳統中國雖然也曾使用「律師」一詞,而且在功能上也有職業形態相似的「訟師」,但是它們之間的含義畢竟有根本的不同。
近現代意義上的「律師」,是近現代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之一,它以保障人權、體現司法民主和法治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
而在傳統中國社會,「訟師」又被貶稱為「師爺」、「訟棍」、「刀筆吏」等,是不敬「道德文章」、專長於「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辯」的道義小人,在法律文化上缺乏價值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