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多渠道增強法律援助輻射力

多渠道增強法律援助輻射力

發布時間: 2022-11-06 02:00:14

1. 誰有關於農村法律方面的畢業論文

論農村法律援助機構的建設
作者:盧明威
內容提要:
歷史傳統與教育因素導致農民缺乏法律意識,不能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如何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事關大局。現有農村社會組織無法滿足農民的法律需要,造成機構制度性缺失。從成本效益看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將其作為農村法律援助機構是較為切實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
農村法治 法律援助 鄉鎮司法所

由於歷史原因,農民的身份問題、貧困問題、公平問題、政治參與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雖然是中國改革的試驗起點,但到今天,在基礎設施、人口素質、經濟建設等方面等問題已經凸現,無法滿足國家法治與現代化的需要。從上世紀末開始,「三農」問題就已成為政府高層的「心病」。如何解決「三農」問題,見仁見智,但農村制度建設尤其是法治建設問題是無法迴避的,它是農村各方面建設的基礎,並決定了農村發展可持續性和依法治國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本文擬從農村社會法治狀況及各種組織對農民權利的影響論述農民法律援助機構的建立與完善。

一.農民法律意識及其影響因素
影響農村法治建設的因素可以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內在因素是農民的法律意識,它是農民關於法律現象的思想觀念、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對廣大農民而言,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他們能否以法律支配自己的日常行為,能否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外在因素則指社會組織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處理涉農問題時是否依法辦事,能否滿足農民的法律需求及其對農民心理的影響。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法律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傳承作用,而法律意識的內在因素有歷史傳統、法制教育等。
首先,在農村歷史傳統中,農民行為的指導思想是「禮治」多於「法治」,並深深影響著農民的法律意識。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的「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j中國傳統社會中充滿著王權至上、權大於法,倫理至上、情大於法的與現代法治相矛盾的禮法觀,強調德禮教化而忽視法治,強調家庭團體而忽視個人權益。「宗法制度在兩重意義上塑造了中國農民的法律心理:一是它通過血緣連結的人情,把國家法律的強制、習慣法的自然約束和道德法庭的社會監督有機地統一為一體,使用權其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國家正式法律;二是在宗法制度的面紗下面,農民自動解除了作為獨立個體即自由民的可能,從而從根本上剝奪了農民以個體名義爭訟的自主性。」k習慣中農民之間一旦發生沖突或糾紛,往往是請聲望較高的長者以人情、禮俗來調解和緩和從而保持秩序的穩定,其注重的是互相忍讓而不是追求明辨是非。在廣大的農村尤其是經濟文化較落後的地區,這種意識仍決定著農民解決糾紛的方式。
其次,法制教育對農民的傳統法律思想產生了一定沖擊。自1986年開始,我國全民普法已歷經「一五」、「二五」、「三五」三個階段17年時間。第一階段以公民的法律啟蒙為主,對農民而言填補了法律常識的空白。不可否認,普法教育在提高社會整體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方面有了明顯的效果,廣大民眾普遍承認了法律在國家和社會中應有的崇高地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的觀念深入人心,也對廣大農民重情禮輕法紀的傳統法律意識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由於缺乏對受眾的細分和濃厚的行政主導性,使得普法效果在農村大打折扣。北京大學法學院朱蘇力教授幾年前在某地進行基層司法調查時看到一本發給或是要求農民購買的,由該省司法廳編印的「農村普法讀本」。讀本匯編的第一部法律是《憲法》,第二部竟然是《反不正當競爭法》。l普法成了一些公職人員必須完成的表面文章。即使在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山東「從總體上看,普法教育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在普法教育中強調普法重點的多,強調普法教育的少,普法布置多檢查落實少,形式單調缺乏吸引力。特別是對某些偏遠農村來說,普法教育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有些地區甚至從沒有開展過。」m對農民真正有意義的普法活動應該是第一階段,然而受限於農民文化程度瓶頸,缺乏對農民法律需求的分析,尤其是上述一些走過場的行為影響了普法效果。

二.農民權利保護機構的制度性缺失
對農民權利產生影響的農村社會組織有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調解委員會等。
從歷史角度看,解放前農村處於相對封閉獨立的境地,血緣性與地域性相互結合使宗族保持了對農民的相對強大的控制。建國後,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甚至公社化手段有力沖擊了農村的基本組織和控制手段,國家權力得以滲透到農村基層,但這種沖擊是以行政權力擴大化來進行,農民對這種國家政權與農民之間關系是基於對強力行政權的服懾而非內心的需要和自覺認同。更為消極的是文革期間砸爛公、檢、法等極端左側行為使農民加深了權大於法的觀念。從現實的一些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治的強大慣性至今使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在處理涉農問題時仍更多依靠行政權力來解決而不是在這過程中強調依照法律處理問題,它留給農民的印象是權力的強大而不是法律的神聖:廣西南寧市所屬農村生產基本實現了小機械化,是廣西農村較為發達的地區。今年3月,城北區一鄉村部分村民以圍牆圈地企圖繼承其地主祖父解放前所有的土地。處理該事件的鄉司法員和另一工作人員因與該部分村民有親戚關系,初期偏袒其主張。但現已取得使用權和其他交通嚴重受阻的其他村民不服,認為解放後這些土地已經處理,使用權已變更,強行拆除圍牆導致發生群架的劇烈沖突,鄉政府最後不得不強令拆除圍牆,恢復原狀。對法律的無知要求繼承地主土地的主張固然荒唐,反映了部分農民極低的法律意識,但鄉政府在處理事件中的反復使我們看到提高鄉鎮基層工作人員法律素質與提高農民意識同樣緊迫。其實我國法律對這類問題已有明確規定,適用1955年最高人民法院對相關問題的批復和《民法通則》關於財產權和相鄰權的規定就可得到解決。但鄉政府工作人員並未明示其決定的法律依據,當事人只知政府的決定不得不服從,卻無從知悉法理依據。n在一份對山東農民法律意識的調查中有66%的人認為我國目前是權大於法。o現實中一些基層執法、司法、法律監督機關公職人員法律意識淡泊,甚至曲解法律、知法枉法,造成農村法治氛圍嚴重不足,農民缺乏法律信仰,遇事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習慣。
在涉及農民權益維護的社會組織中,村委會是一個特殊的主體,一方面它是農民自己選舉,代表著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特殊的基層政權組織,客觀上肩負著一些諸如計劃生育、稅費徵收、秩序維護等責任。與改革開放前相比,鄉政村治後行政權力在農村受到壓縮,村委會的一些權力讓渡給了分散的家庭,不再是過去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全能調控型組織,權力與經濟控制能力的下降導致權威的喪失。在經濟貧困地區,村委會沒有多少剩餘索取權,不能吸引有能力的人進入村委會,致使基層組織渙散,機構不健全,幹部大量流失,後繼乏人,甚至有的村組織名存實亡。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村集體擁有相對豐富的財產,村委會有一定的管理職權,也就有較多的剩餘索取權,在村委會選舉中候選人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出現操縱選舉的非正常現象。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貧困地區,村委會正處於由原來以集體所有制為經濟基礎的政權組織過渡到村民自治組織的時期。這一時期由於法律不健全、規范不到位,社會體制與農民之間的紐帶發生斷裂,國家法律、方針政策難以得到貫徹執行。農村基層組織的弱化一方面導致宗族勢力復甦,一方面使村委會失去保護農民利益的功能,在被某些利益集團控制後可能成為危害農民利益的新威脅。
宗族勢力由同血緣的同姓家庭擴展而成,建立在血緣認同基礎上。改革開放前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宗族利益一般並不重要。但如今農民在經營上不再依賴集體組織和基層政權,宗族成員間的相互依靠重新變得重要,導致宗族勢力日益膨脹。廣東湛江市公安局在調查中發現,不少鄉鎮基層能夠當村委會主任或村長的,其家族大、兄弟多是一個重要原因。如雷州市沈塘村捐花村,族頭族老鼓動、威逼村民選舉「爛仔」當村長,成為該村黑惡勢力的操縱者。p在宗族勢力的影響下,村民之間因祖墳、山林、土地許可權之間的糾紛不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是訴諸武力。宗族勢力比較強大的地方往往是農民沖突不經法律途徑解決,發生大規模械鬥的地方。廣東省湛江市自改革開放至1987年,共發生宗族械鬥1300多次,吳川市僅2000年1月至高無8月共發生群體性沖突39起。q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村委會選舉受到宗族勢力的影響,但在村委會選舉規則進入鄉村社會後,宗族力量對選舉的影響並非都是負面影響,它可以成為村委會選舉法的動員力量,在參與選舉中摒棄以武力解決爭端的方式,並在選舉博弈中形成競爭、妥協、寬容等民主品格,同時村委會授權來源的改變使村委會幹部由眼睛向上變成向下,使村委會以維護農民利益為已任。
在當前情況下,鄉鎮政府以行政手段解決農民糾紛,村委會正處於轉型時期,選舉中的一些問題使其尚未成為新的保護機制。如果國家不能杜絕基層政權行政執法中傷農坑農問題,不能及時為農民糾紛提供法律幫助必然會影響法律在農村社會中權威的樹立。
習慣上農民糾紛的傳統解決途徑是村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在現行《憲法》第111條、《民事訴訟法》第16條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等法律中有相關規定。村民調解委員會根據法律、政策和社會公德,通過說服、教育、疏導等方法化解了許多民間糾紛。但作為一種民間組織,其缺陷也非常明顯。一是調解委員會委員缺乏法律知識,二是因基層法院履行各種審判職能,工作繁重,幾個鄉鎮才設一個派出法庭,很難對散落農村中的調解組織進行指導,造成調解主要以一般的公序良俗作為指導而非以法律為依據,缺乏統一的標准,往往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難以執行,造成調解組織的威信降低。甚至在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建立過調委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民間糾紛出現許多新情況新特點,農民越來越重視自身利益的追求,利益沖突加劇,可調解性下降。尤其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口號的指引下,村委會、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對農民利益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說農民之間的利益紛爭可以通過完善人民調解制度等傳統途徑來解決,而當行政性質的權力介入糾紛時,這些傳統途徑就會變得無能為力:村委會、鄉鎮政府對農村集體經濟資源如土地、山林、池塘水庫、集體企業的承包權的管理,公共基礎設施和其他項目開發對農村土地的徵用、拆遷中對農民權利的侵害等。當權益受到侵害時,農民或因缺乏法律知識無法尋求幫助,或因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無法得到應有的幫助而處於被動地位。在失去了維護農民利益的農民協會後,如今的村委會、調解委員會無法肩負起保護農民利益的重任。何況法律援助應該是國家對貧者弱者所負有的一種責任,民間機構往往因經費、人員、機制等因素而力不從心,在為農民提供法律救濟方面存在機構缺失的制度性問題,為社會秩序的動盪留下了隱患,以下事例可見一斑:2002年11月29日,廣西防城港市政府以「保證港口至防城航道暢通,減少港池淤積」為由,通告責令全部一千多養殖戶在2002年12月20日前將防城入口到江山一帶淺海養殖設施全部自行拆除。這些養殖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使用該海域,都有持有海域使用證,其海產以三年為一周期,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先後投養,尚需一年到收獲期,而該市已無其他淺灘可以移殖,此時拆除損失巨大。同年12月9日養殖戶向市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被告知不予受理,12月12日又遞交《關於要求延期拆除西灣養殖設施的報告》 ,請示政府體察困難待該批海產品收成後再自行拆除,但市政府置之不理。12月25日政府組織300多民工,兩百多公檢法和其他政府部門人員強行拆除養殖設施,導致全體養殖戶到市政府門前請願,又被公安人員驅趕。為此,眾多養殖戶通過各種渠道申訴上訪。市政府在拆除部分設施後卻又停止了拆除行動,在設施已被拆除的養殖戶中有的損失將近四十萬元,東拼西湊借貸而來的財產毀於一旦。被拆的怨聲載道,未被拆的暗自慶幸,可見行政行為的隨意性對農民利益,對政府形象,對法律尊嚴的巨大損害。r回顧整個事件,且不論政府的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養殖戶在法律上的孤立無援顯而易見。由於缺乏組織,他們沒能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由於缺乏法律知識,他們不知行政復議應向市政府的上一級即自治區政府提起;由於海域爭議案件是復議前置,不經復議他們也不能提起行政訴訟;更沒有法律援助機構給予任何幫助。這種現象促使我們對農民法律援助的機制進行檢討。

三.對現存法律援助制度的反思及機構選擇
法律援助定位於為那些由於經濟狀況貧困,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而不能進行訴訟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公民或法人提供法律幫助,使其權利得以實現的一種法律制度。在我國現行法律中,為了保證貧者和弱者能夠行使訴訟權利,《民事訴訟法》第107條規定了訴訟費用的緩、減、免。《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了法院可以或應當為當事人指定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幾種情形。除此以外的民商事、行政案件都沒有有關於法律援助的規定。在涉農利益案件日益增多而農民法律意識未得到顯著提高時,現有規定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法律需求。如果農民沒有法定的可尋求較低費用或免費法律幫助的渠道,就不能切實保障農民尋求司法保護的權利,無法實現農村法治的目標。因此,建立農民法律援助制度是現代法治社會要求政府必須承擔的國家義務。
作為法律援助機構應具備一些必備條件:有完善的組織機構,有較高法律知識水平的工作人員,有一定的經費保障。縱觀我國各種組織,滿足上述條件的機構並不少,有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人大和政府的法制工作部門、司法廳局、律師事務所和法科大學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等。但由於它們各自的性質或地位、布局、運行機制、輻射力等因素,作為農村的法律援助都存在不足。
在當代中國社會,在縣這一級,公檢法司都有自己的延伸,有比較完備的體系,但到了鄉這一級就有了一些變化。s在鄉一級許多機關只有少數的派出機構。況且,法院作為一種裁判機構它的特點是地位中立,對雙方當事人都要保持適當距離。如果由法院來充當法律援助機構,會造成法官先為當事人從法律上設計一個較為安全的訴訟安排然後再行裁判的印象,從法理上看這是不當甚至應該禁止的,也與法官的司法職業道德相沖突。檢察院因為工作職責的規定,鄉一級沒有檢察系統的工作人員,即使設立檢察所也是為了調查、監督的方便。總體上檢察院和公安系統工作人員主要職責是為了維護社會治安,與農村大量的日常糾紛的司法解決關系不大。換言之,檢察院與公安系統的工作內容主要涉及治安和刑事案件,而大量的農民權益沖突已超出了這一范圍,檢察、公安機關顯然不適合作為農民的法律援助機構。
至於各級人大和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大都設立在縣級以上,也是遠鄉村,無法提供及時的法律幫助。由於律師事務所的營利性質,農民往往無法或是不願支付律師費用,要求一種營利機構長期法定地負擔起公益性質的工作也不切實際。而法科大學中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從性質上最適合承擔這一任務,但這些機構往往都地處大中城市,布局和經費問題使其無法肩負起為廣大農村提供法律援助的重任。
在幾乎所有政府部門中,最適宜擔任農民法援機構的就是鄉鎮司法所。

四.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規范法律援助運行
司法所是設置於鄉鎮人民政府的國家司法行政機關,是縣司法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司法助理員則是基層政權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他們是中國司法行政機關的神經末稍。在我國農村,大部分的鄉鎮不是設立了司法所就是在鄉鎮政府中設置了司法助理員這一職務,他們在鄉鎮政府和縣司法局的指導下工作,主要負責調解委員會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工作范圍從解決打架斗毆到山林地界糾紛和離婚調解等。可以說鄉村司法所覆蓋面廣,根扎農村,熟悉農民經常面臨的法律問題,而且可以作出較快的反應,能夠避免矛盾的激化,最適合作為農民法律援助機構。早在1995年2月,時任司法部部長的肖揚在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的報告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給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無償的法律幫助。今年要把這項工作正式提上議程,充分論證,抓緊制定可行方案使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盡快建立起來。」11從成本效益角度看,法律援助機構可以設立在鄉鎮司法所之內,或「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是切實可行的。
一方面農民迫切需要法制宣傳,只要工作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農民都會樂意接受;另一方面,從黨政部門來說也需要司法所做好參謀以實現依法治鄉和依法治村。一些鄉鎮領導也認識到司法所就象農村衛生院那樣不可缺少,一個緩解了農村缺醫少葯的問題,一個緩解了農民對法律援助的迫切需要。一些地方司法所定下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的目標,客觀上為農民提供了法律援助。因此把鄉鎮司法所建設成農民法律援助機構和現實與需要相符合。
但是把鄉鎮司法所作為農民法律援助機構顯然加大了司法所的工作負擔,必須加強建設力度。一是要得到黨政領導的重視,一是要提高隊伍的素質。現實中有的鄉鎮司法員是兼職從事,專職司法助理員中很多以工代干、以農代干,缺乏人員編制,文化程度偏低,形成成分多元化、管理多重化、待遇多樣化,對開展基層法律援助工作非常不利。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機構就要積極推進鄉鎮司法所的建設。
首先,要加強司法所的組織建設。鄉鎮司法所要發揮作用必須要身份合法,機構的立戶和列編問題是關鍵。機構列入鄉鎮政府管理系列有利於把法律援助工作納入鄉鎮工作規劃,促使鄉鎮領導將其作為一項工作職責,有利於理順管理指導和改善辦公條件及工作經費的解決,同時便於在法援工作中協調各個部門。其次,要加大對鄉鎮司法所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培訓,提高全心全意的整體水平和業務能力,通過吸收法律專業畢業生等途徑來壯大法援隊伍。最後,要明確鄉鎮司法所有關法律援助的職責和制度建設。司法所作為政府機構系列之一,其本職工作是指導村民調解委員會,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行法制宣傳及刑釋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如果將其作為法援機構,它要負責免費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提供能最大限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解決方案,及作為農民的代理人進行維權行動。這就必須處理好與現存鄉鎮法律服務機構的關系。與律師在城市提供法律服務相對應,鄉鎮司法服務所主要在農村為農民進行服務。到1997年底,全國已經建立了鄉鎮(街道)法律服務所近3萬5千多個(其中至少3萬2千個是鄉鎮所),法律工作者近11萬5千人(其中有10萬多人是鄉鎮法律工作者)12鄉鎮法律服務機構的工作性質與律師相類似,獨立於政府機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但在許多鄉鎮,法律服務機構就在司法所下設立,人員也多有交差。如果不能理順法援機構與法律服務機構的關系,農民在尋求法律援助時很可能被以各種理由推到法律服務所進行有償服務,法律援助就會有名無實,司法所就變成法律服務機構的「掮客」。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首先要明確法律服務所的獨立性,要求其與司法所進行「脫鉤」;同時制定完善的制度,對於符合援助條件的不得推諉,也不得要求農民到法律服務所尋求幫助,進行援助工作的定崗、定人、定責、定目標,建立工作責任制和監督投訴機制。
其次,要明確法律援助的范圍和程序。范圍應包括刑事、民商事和行政案件。只要農民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都有可以尋求法律援助。程序上要先由農民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放寬援助條件;有的人擔心法律援助成為所有人的免費午餐導致無理纏訟,其實農村中先富起來的農民為了得到更優質的法律服務會選擇聘請律師等方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能因為這一擔心而使大部分農民支付較高的維權成本或失去維權機會。
一般而言,如果不涉及行政權力,鄉鎮司法所援助機構可以完成農民的法律要求,但當行政權不當運作侵害農民權益時,鄉鎮司法所出於行政級別和當事人一方的地位,就不再適合作為援助機構。這時應建立某種制度要求律師介入。司法所作為援助機構的便利之處是其上級主管部門縣司法局負責對律師的管理。按刑法和律師法的規定,司法局、法院有權指派律師承擔一定的法律援助任務。通過制定相關條例要求基層司法所在發現法律援助涉及行政機關時,應向上級司法行政部門請求指派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任務,使當事人得到更優質的服務。

五.結語
農村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將其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制度性安排,使所有人無論貧者弱者都得到平等的司法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加速農村發展和依法治國的偉大目標。

2. 201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三、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把握好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導向,在穩定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促進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一是發揮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導向作用。抓好支撐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重點推進在建項目,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新上項目。加快重汽產業園、魯能產業園、北車風電工業園等一批工業項目建設。把西客站片區、魏家莊片區等一批城市綜合體作為新區開發、老城提升、服務業發展的龍頭,高起點規劃建設。推進城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規劃建設,加快軌道交通、沿黃濕地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強項目投資建設管理。繼續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支持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加強項目審計監察,有效化解債務風險。堅持節約集約用地,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完善重點項目分級聯系制度,健全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和綠色通道制度。抓好項目篩選儲備,重點增加交通、能源、農業水利、社會民生、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投資。三是拓展培育消費增長點。落實好家電汽車下鄉、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小排量車輛購置稅減征等促進消費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拓展便民消費和服務性消費領域。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完善最低工資制度,提高群眾消費預期。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下鄉產品流通網路工程,建設600個標准化農家店,增設39處10萬平方米便民菜市場和250個社區便民網點,改造提升一批特色商業街。進一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健全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切實改善消費環境。
(二)著力建設高端高質高效現代工業體系。把轉方式、調結構與推進主導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品牌化結合起來,抓好增量帶動結構優化升級,力爭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一是推進工業振興。落實中央和省、市扶持工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光伏發電產業化、半導體照明新材料、重大新葯創制平台和國家級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建設,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三大新興產業規模化。加大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投入,力爭北車風電產業園等24個項目上半年竣工,加大魯能電工電氣等32個重大項目推進力度,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85%以上。交通裝備、電子信息、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超過1000億元。冶金鋼鐵、石油化工、食品飲料、新型建材等傳統產業做優品牌,實現優化提升,努力打造以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為特徵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二是增強園區集聚配套能力。省級以上園區和重點企業要率先成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主力軍,完善基礎設施,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產業集聚。高新區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和產業優勢,加快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山東信息通訊研究院和齊魯軟體園等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努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和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創新基地,8個省級園區也要實現較大突破。三是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強對企業服務,加大增值稅轉型、技改貼息、金融信貸、企業減負等惠企政策落實力度,加強重點行業和企業監測跟蹤,穩定煤電油運供應,積極組織產銷銜接和各類銀企對接活動,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小企業培育、中小企業成長和特色產業提升「四項計劃」。四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進入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為動力,完善提升「六大體系」,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推進高校院所自主創新計劃,鼓勵科技成果進園區轉化。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在節能減排、光電風電、新材料、高性能伺服器等方面取得一批技術成果,推進千萬億次計算平台落戶濟南。辦好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第五屆信博會和第六屆科技展交會。各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350家以上,培育100家創新型企業和300家成長型科技企業,推動社會研發和技改投入較快增長。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使用和保護,培育發展一批自主品牌、優勢產品和骨幹企業。強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開展「5150」工程,引進扶持一批海內外領軍人才及創業團隊。五是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繼續抓好百戶耗能企業和十大節能工程,嚴控「兩高」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完成小火電關停任務,實施早期脫硫設施再提高工程,創建揚塵污染控制區,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等大氣環境綜合防治。
(三)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把促進服務業發展作為擴大消費的重要增長點和結構調整的著力點,拓寬領域、增強功能、擴大增量、提升層次,增創發展新優勢。一是強化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作用。做強區域性金融中心,以魏家莊片區改造和西客站片區建設為契機,推進金融商務中心區和後台服務區建設,完善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構建區域性信息中心,加強信息傳輸基礎設施建設,推廣3G網路應用,加大軟體產業扶持力度,加快齊魯外包城建設,在國家級電子信息製造業基地、中國軟體名城和「數字泉城」創建上取得新進展。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用好我市作為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的優惠政策,扶持第三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推進物流信息平台建設。整合會展資源,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規模優勢和集聚效應。二是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按照打造戰略性支柱產業的要求,加快文化創意及動漫遊戲、旅遊會展、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產業發展,推進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和文化園區建設,扶持一批具有泉城特色和影響力的文化創意項目。壯大旅遊市場主體,培育大型旅遊集團,構建大旅遊產業。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和經營模式,增強服務業的輻射帶動力。挖掘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的潛力,扶持發展特色餐飲服務業,統籌規劃一批社區商業、養老托幼、家政服務等社區服務業項目,推進社區服務規范化和網路化,滿足群眾生活和就業需求。加強房地產市場調節和引導,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三是加快服務業載體建設。建設歷下、市中等7個重點集聚區和蓋家溝國際物流園、濟南國際會展中心等30個重點園區,培育100家重點企業和100個重點品牌。加快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稅源經濟發展,籌劃、引進和建設一批服務業項目,發展財務、法律、咨詢等中介組織,逐步形成種類齊全、功能完善的現代服務體系。
(四)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一是積極發展都市型、城郊型現代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確保糧食安全,做強畜牧業、做優蔬菜業、做大林果花卉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和現代漁業,培植壯大鮑家芹菜、商南彩椒等30個特色品牌基地和都市農業園區,新發展規模以上農業企業35家,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50家。二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搞好農村多種經營,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力度,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和增收機會。強化農業產業、經營、科技、標准等支撐體系建設,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加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三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南水北調濟南段、東湖水庫和臘山分洪工程建設,完成卧虎山等3座大中型水庫和36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實施田山、邢家渡、胡家岸等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加大小流域綜合治理力度。抓好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平原綠化、綠色通道等林業重點工程,完成造林8000公頃,完善農村氣象監測預報服務體系,加強黃河堤防建設。四是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用好建設用地置換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搞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試點,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城鎮化建設提升工程,促進供水、供電、公交、通信、污水和垃圾處理網路化體系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實施道路暢通提升工程,加快市、縣(市)區、鄉鎮、村路網建設。解決20萬農民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80%以上。五是提升縣域經濟實力。統籌城鄉發展,加強分類指導,立足產業實際和長遠發展,因地制宜規劃產業布局,推進市區工業和基礎設施向縣域延伸,鼓勵經濟強縣(區)增強發展質量與效益,繼續支持商河等遠郊縣加快發展,實現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村現代化協調發展。
(五)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切實把城市建設作為促發展、惠民生的戰略措施抓緊抓好,著眼於增強承載功能,進一步拓展空間、完善配套、加強管理,在打造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城市上實現新的突破。一是堅持科學規劃引領。高起點編制各類專業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提升東部新區、西部新城、小清河區域和老城區改造的規劃策劃,深化《濟南市城市綜合體發展布局規劃》,完善《泉城特色標志區規劃》。嚴格實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二是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奧體文博片區重點強化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和金融服務、商務會展、科教研發、體育休閑等產業,帶動210平方公里東部新區加快發展。西客站片區圍繞「齊魯新門戶、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的目標定位,加快6平方公里核心區、26平方公里中心區建設,帶動12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快速發展。小清河兩岸重點搞好綜合整治和連片開發,逐步將沿岸120平方公里打造成宜業宜居的新城區。三是改造提升老城區。提高土地利用率,推進棚戶區、城中村和危舊簡易樓群改造,把老城區打造成功能布局合理、空間利用高效、服務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城市中心。四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新區拓展還是老城提升,都要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適度超前,支撐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低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5%。優化城區路網結構,實施二環西路等道路建設改造和張庄路等50條道路大、中修工程,規范地下管網設施。做好省會城際鐵路建設前期工作,支持京滬高鐵西客站、石濟客專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濟商高速公路,實施國道220線平陰段、104線黃河北段改造。啟動1000千伏濟南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推進鵲華、玉清水廠升級改造,加快第二垃圾處理廠和水質凈化四廠、中水處理站建設,強化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實現城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實施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排水體系,加強雨水收集設施建設。加快蓮花山、西客站熱源廠建設和供暖管網建設改造,完善城區天然氣輸配系統。優先發展大公交體系,搞好大型公交停車場站和換乘中心建設,推廣智能交通系統,緩解交通擁堵。推進柳行河、龍脊河等4條干線河道、8條支線河道的截污改造工程。五是推進生態建設。完善「增雨、置采、控流、補源、節水」綜合措施,繼續做好保泉各項工作。做靚泉城特色標志區,深化明府城改造規劃策劃,啟動百花洲片區改造試點,推進東護城河通航改造工程。嚴格落實南部山區保護與發展規劃,加大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抓好城區綠化,加快西郊森林公園建設,建成一批區級公園、街頭游園和綠地廣場,整治完成第二批50座破損山體。六是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鞏固提升迎全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加大建築渣土、違法違章建設、違法戶外經營和城市臟亂差回潮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整治力度。繼續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切實把區街工作重點轉到城市管理、社區服務上來。整合完善數字化城管系統,構建管理與執法高效統一的「大城管」格局。
(六)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擴大開放贏得發展機遇,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通過改制上市、股權多元化改造等有效形式,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積極推進12戶困難企業改革。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完善國資監管風險管控機制和惠民生保穩定長效機制,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和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放寬市場准入,鼓勵和促進民間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三是推動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開展用電大戶與企業直接交易試點,推進部分基礎產品價格改革。四是穩妥推進農村改革。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增強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鼓勵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集體林權制度和水管體制改革。五是抓好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落實好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開展擴權強鎮和供銷合作社改革試點,支持、規范面向「三農」的村鎮銀行、專業貸款公司和小額貸款組織發展。積極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六是深化社會事業改革。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體制改革,完成市屬藝術院團轉企改革任務,創新社會事業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興辦社會事業,優化社會事業資源配置。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著力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5項改革,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大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切實把外經貿工作重點轉到拓市場、保份額、促平衡上來。一是扎實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傳統市場,深度開拓南美、非洲、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抓住與台灣直航的有利時機,加強對台經貿合作,引導企業用好在線廣交會等對外貿易平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扶持有出口潛力的中小企業建設自主營銷網路。優化出口通關流程,推進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建設。二是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做好項目策劃包裝,組織實施產業招商。堅持以我為主、擇優選資,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製造研發環節。積極爭取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優惠貸款,做好國外貸款項目篩選儲備工作。三是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加大政策扶持、法規保障、人才培養引進力度,擴大日韓外包業務,拓展歐美市場,推進「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市」建設,力爭軟體與信息服務外包收入翻番。四是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對外投資、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收購國際品牌、營銷網路、研發中心和礦產資源。實現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合同額20億美元,營業額12億美元。做好外事、僑務工作,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渠道和領域。
(七)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作為擴內需和調結構的重點,切實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完成為民辦12件實事。一是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挖掘政策投資和大項目帶動就業的潛力,大力發展就業型產業,做好援企穩崗工作。健全創業服務體系,抓好就業見習基地和創業孵化園區建設。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建立服務、培訓、維權三位一體的農村勞動力輸出工作機制,重點做好零就業家庭、殘疾人、低保對象、破產企業職工、就業困難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萬人次,援助就業困難人員1萬人,「雙零家庭」保持動態消零。二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44萬、243萬、84.9萬、111萬、68萬,做好中斷繳費人員社會保險接續,實現城鎮無收入老年居民養老保險應保盡保,搞好新農保試點。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准,加強大病救助和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加快公益性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三是改善群眾住房條件。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房和棚改安置房建設,基本完成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加快城中村改造、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建農村住房7萬戶,改造危房1.5萬戶。進一步提高住房公積金覆蓋率和使用率,惠及更多職工群眾。四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完善政府助學體系,實現困難學生助學金全覆蓋,確保適齡青少年全面接受義務教育。加強新建改建小區配套學校建設,加大中小學校房屋改造力度,推進盲、聾殘疾兒童集中免費就讀,解決好睏難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問題。以實施「1610」工程為主線,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功能。五是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加強城鄉基層衛生隊伍及服務能力建設,新農合籌資保障標准提高到120元。落實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葯的可及性和安全性。加強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保持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六是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籌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為契機,建設一批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推出一批文藝創作精品。加快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按時完成農家書屋建設任務。七是探索全運會後體育場館綜合利用和管理運作方式,搞好運營維護,促進體育事業發展。
(八)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注重夯實社會和諧的基礎,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一是高度重視平安創建工作。大力推進法治城市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完善領導幹部定期接訪、下訪制度,暢通信訪渠道,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二是狠抓基層基礎建設。探索社區管理服務體制改革,推廣「五位一體」管理模式,解決好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問題。提高村(居)民自治水平,搞好第十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支持企事業單位加強民主管理。抓好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三是高度重視公共安全。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有效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做好地震和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的預警防範,強化公共避災場所和人防工程建設管理。繼續做好援川工作。加強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做好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四是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爭做泉城文明人、爭創全國文明城」為主題,推進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創造更好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品牌,引導市民從自我做起,提高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質,做好社會志願服務工作,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常態化、科學化、制度化。扎實做好雙擁共建工作,爭創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3. 助工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助工工作總結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助工工作總結 篇1

接到縣里財政局、教育局有關20xx年秋季高中貧困生補助資金的通知,我校各部門立即組織認真學習文件,並積極配合做好文件的有關事項,11月22號下午,我校在綜合樓五樓召開全體教師例會,會上,我校曾照桂校長、總務處鍾小聰主任都對該文件的重要精神做了詳細的闡述和工作任務的分配,曾照桂校長提出:要積極、及時、認真落實好此項工作。總務處鍾主任也強調:各班主任一定要認真核查,仔細填寫好表格,對確實困難的學生,各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幫扶工作。會後,各班主任按照學校的指示,都較好的完成了任務,對貧困生的評定,嚴格按照了市財政局、市教育局轉發的《江西省普通高中貧困家庭學生政府資助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的程序進行評審核定。

學校教務處也遵照文件規定,採集好了貧困生學生信息和相片,並製作好了貧困生檔案,對每一為貧困生的信息、檔案都做了仔細認真的核審。25號下午,在教務處領導的組織下,對貧困生的信息、檔案做了一一整理,做到:將資金發放到最需要幫助的人手中,學校領導在班主任會上也明確指出:對於家庭確實有困難的學生,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對其在經濟上給予幫助,還要在精神上給予安慰,讓這一批學生能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中成長,老師和同學之間應該相互諒解,積極做好這類學生在生活上,精神上的幫扶工作。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學校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此項工作在我校已順利的完成,此後,我們將繼續做好貧困生的調查和幫扶工作。

助工工作總結 篇2

一、基本情況

州位於省西部,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專區級民族自治州,也是我省幅員面積最大、資源最富聚、人口最少、條件最艱苦的民族自治州。下轄18個縣,325個鄉(鎮),2734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5.3萬平方公里,有113.78萬人,全州有農業人員93.8萬人。20xx年全州農作物播面132.13萬畝,其中:糧、油、菜播面分別達到111.80萬畝、8.54萬畝、10.52萬畝,預計總產量分別達到26.89萬噸、1.3萬噸、22.21萬噸,分別較上年增6.3%、11.1%、10.1%,全州農業生產實現「七年增」,種植業人均增收2200元,較去年增300元。糧食作物主要有青稞(裸大麥)、玉米、小麥、馬鈴薯、豆類,經濟作物有油菜、蔬菜、水果、蠶桑、茶葉、花卉、食用菌、中藏葯材等,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自治州。

二、組織管理情況

今年省廳下達給我州18個項目縣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經費,共計1335萬元,根據文件要求,我局及時下發了相關文件,對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定方案,細化措施,加強管理等進行了強調和安排,各縣也高度重視,一是成立了領導機構。各縣成立了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縣級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以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並指派了相關人員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日常事務,並制定了實施方案,細化了工作措施,做到了工作任務落實到人,責任落實到人。二是完善了工作機制。1.建立了目標任務考核制度。各縣將年度的工作目標任務進行量化、分解並與各鄉鎮農技推廣人員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做到了目標任務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年底根據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2.建立了包村聯系制度。各縣專家定點聯繫到鄉、村,實行專家技術負責制。縣鄉農技推廣人員包村聯戶,直接與產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科技示範戶等掛鉤,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指導。3.建立健全了培訓制度。各縣制訂了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主要依託州外大中專院校和培訓機構,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培訓,使培訓工作走入常態化、制度化。今年全州共計培訓383人,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4.建立健全了績效考評制度。按照縣級農業主管部門、服務對象和鄉鎮政府三級考核的要求,以縣級農業主管部門考評為主,將考核結果作為農技推廣人員評先評優、績效工資發放、崗位等級晉升、續聘、解聘的主要依據。5.建立健全了多元化推廣制度。依託農技推廣機構,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良種統供、病蟲統防、生產資料統一配送、耕種收機械化統一作業等全方位服務。同時積極構建「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範戶」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長效機制。

三、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情況

一是各縣專家組成員充分利用農時季節並結合當地實際,重點加強青稞、小麥、馬鈴薯、蔬菜、小雜水果等優良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工作,提高科學技術的`入戶率和落地率,今年全州科技入戶率達到了90%。二是大力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各縣按照每村遴選培育3個農業科技示範戶要求,側重性地選擇有一定文化程度、有一定種植經驗,樂於助人的農戶為本村的科技示範戶,進行重點培養,按照10:1的比例選聘科技指導員進行新品種、新技術培訓推廣,全面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全州共有科技示範戶88個,科技指導員577人。購買了科技示範手冊2431本,科技指導員手冊897本。三是狠抓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各縣結合各自實際,狠抓青稞、馬鈴薯、蔬菜等新品種、新技術的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工作,形成「專家組+試驗示範基地+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全州共有各類農業科技示範基地52個。四是整合糧油高產高效創建、農民培訓、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動物疫情監測與防治等重大項目,充分利用農業科技書屋等現代化手段開展技術培訓服務,全面推進農業科技服務進村入戶到田,讓農民真正受益。

四、隊伍建設情況

按照省廳要求,我州已於去年底圓滿完成了163個鄉鎮的改(擴)建條件建設,經各縣積極與縣編辦銜接,爭取人員劃轉情況較好,截止目前,全州有鄉鎮級農技人員推廣人員386人,縣級351餘人,州級104人,其中,正高職稱4人,高級職稱85人,中級職稱229人,初級352人。同時各縣制定了基層農技推廣「特崗計劃」,鼓勵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鄉鎮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全州農技推廣管理隊伍進一步優化,科技推廣工作逐步邁入正規化,為全州建設現代農業打下了良好的人才支撐。

五、信息化建設情況

各縣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按時將項目開展情況在《基層農技推廣網》上填報,錄入。根據省廳要求,我州只有縣納入了「農業科技網路書屋建設」任務,該局成立了「農業科技網路書屋建設領導小組」,從加強領導,強化措施、落實人員加強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安排、落實,州局也隨時加強了督促和監管。根據省廳安排,今年我州18個縣未納入雲平台建設任務。

六、調動各方面積極情況

按照川農業函〔2014〕434號文件精神,為調動鄉鎮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各縣年初都制定了《鄉鎮農技人員目標績效獎勵實施方案》,並對外公示,對目標任務完成較好,業績突出的個人按照文件規定的標准進行獎勵。同時,為激勵基層農技人員的工作熱情,今年州政府出台了「康巴英才獎勵政策」,對在農業推廣、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每月增加1000—3000元不等的獎勵工資。這些政策,很好地調動了全州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七、督促檢查情況

今年8月,我局先後派出3個由財務、科教、紀檢等科室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對我州的18個項目縣就今年的「補助項目」完成情況進行了督促、檢查,重點抽查補助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從檢查結果看,各縣都是按照省廳的文件標准,進行科技推廣、示範戶物化和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兌現補助,無濫用項目資金的現象。

八、促進產業發展情況

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帶動了全州農業產業的發展,建立油、菜、果、葯、菌等特色產業基地達到28萬畝,特色產業可實現產值20億元。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90萬畝,現代農業萬畝示範區20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2%。有力地提高了全州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九、存在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是項目資金下達較遲,與該年度項目的推進速度不同步,繪該年度的工作開展帶來一定難度。

二是個別縣財政存在跨年度撥款的現象,造成部門今年做工作,明年付費用的現象。

三是個別項目縣未給到基層第一線開展科技推廣工作的農技人員兌現補助,原本就與本鄉鎮同級(衛生、教育)的人員低10%的工資,工作又辛苦,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影響。

建議: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建議省廳:一是該項目資金是否考慮提前到年初就下達,以便於全年工作的安排和保證工作有序的組織實施。二是由於我州都是貧困縣,財政收入又無外來渠道,按照加大對藏區投入的相關政策,要求國家加大對我州的項目扶持力度。三是我州條件艱苦,尤其是在基層第一線工作的鄉鎮農技人員,比同級別(衛生、教育)的人員低10%的工資,要求省上出台相關政策,解決與其它同級別一樣的待遇。

助工工作總結 篇3

20xx年法律援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州司法局的關心指導下穩步有序地推進,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法律援助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市法律援助目標任務:提供法律援助:381人:辦理法律案件15件;辦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項:351件;今年截止10月25日,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來電、來訪咨詢共計232人次,代書120份(其中:公證援助35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件(其中撤銷援助2件、撤訴案件1件):其中刑事13件,民事8件(婦女4件),已結案22件,完成率達166%,辦理法律援助事項396件,完成率達104%。

二、法律援助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大扶貧」戰略,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增添新舉措,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了法律援助范圍,讓法律服務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一是開通了精準貧困戶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全年為全市貧困戶寫了訴狀10份,接受咨詢17人次,維護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是公證事項納入了法律援助范圍,累計為20戶精準貧困戶提供了公證法律援助(異地搬遷承諾公證),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予以減免公證費用,為我市社會穩定有序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嚴把案件評查關,提升法律援助質量

一是為加強法律援助管理,嚴把案件質量關。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提升法律援助公信力,20xx年3月27日,市司法局成立法律援助案件評查小組(由市司法局班子成員、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政工督查室、基層股、行政辦公室等10人組成)。案件評查小組對全年結案的24件法律援助案件(其中:刑事案件13件、民事案件11件)進行了評查,重點評查案件辦理程序是否合法、案件辦理要件是否齊全規范、案件辦理質量是否合格等,並對案件檔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指正,要求整改。

二是開辟軍人法律援助通道。積極開展軍人法律援助工作,製作了軍人法律服務卡1000餘份,為需要法律幫助的軍人開通了綠色通道。

三是積極參與掃黑除惡。按照州司法局和州法律援助科要求,今年上報法律援助典型案例2件。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掃黑除惡」工作,對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和社會影響大的案件及時上報政法委,全年上報2件案件。

四是嚴把法律援助資金收支關。今年共有法律援助經費10萬元,其中上年結轉資金9萬元(含20xx年中央轉移支付50000元,20xx年省廳撥付的專項法律援助經費40000元整),市級財政配套撥付1萬元(民生資金1萬元)。資金使用在案件評審合格後,嚴格按照《州法律援助經費使用管理辦法》阿州財行(20xx)71號和《市法律援助經費使用管理辦法》馬爾財(20xx)189號文件、《關於加強公證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阿州司發(20xx)6號及州委辦公室、州政府辦公室《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進行支出。全年共支出法律援助資金67750.00元,其中縣級財政撥付1萬元民生經費支出案件補貼1萬元,經費使用完成率100%;在上年結轉資金中支出援助案件、咨詢、代書補貼57750.00元。

四、圍繞中心工作,加強法治宣傳

一是強化對軍人的法治宣傳。今年來,市法律援助中心主動參與法律宣傳,編製法治宣傳簡報7期,不斷擴大法律援助范圍,製作並發放「軍人法律服務卡」500份;

二是積極開展特殊人群以案說法。3月份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在市司法局社區矯正中心,對市19名社區矯正人員開展了「以案說法」,針對社區矯正服刑人員普遍存在的法律意識較差、法律知識欠缺等不足,深入淺出地解讀了與社區矯正人員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治安處罰法》、《刑法》、《信訪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大家必須認真學法、依法辦事。並強調了社區矯正期間違反規定或重新犯罪的嚴重後果並提供了免費法律咨詢,為社區矯正人員敲響了警鍾,為社區矯正人員學法懂法守法,規范言行,順利地渡過緩刑考驗期講座提供了法律支持。

三是積極配合宣講《憲法》。5月,為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全市機關單位黨務幹部培訓進行了《憲法》宣講培訓。

五、加強司法鑒定,兩法銜接平台管理建設工作

今年,根據州局下達的任務,結合我局實際和法律市場需求,擬定司法鑒定計劃,並建立司法鑒定台賬和檔案,同時將法律援助的鑒定案件納入案件質量評查體系,予以認真客觀的進行評查,接受咨詢4人次。

按時的登錄關注「兩法銜接」工作平台,確保平台暢通正常運行。

六、行政執法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認真完成執法人員申報工作。按照市法制辦的要求,完成申領申報我局16名行政執法人員的信息資料錄入,及時組織行政執法人員開展網路培訓工作。

二是及時強化案件錄入。按照政府法制科、政務中心行政執法的要求,及時完成行政權力一體化平台案件錄入工作,全年錄入案件56件(其中:行政檢查1件,公共法律服務事項55件)。

三是開展行政執法檢查工作。為促進律師法律服務機構規范執業,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按照年初制定的季度一次監督檢查工作計劃,於20xx年3月13日,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對紅征律師事務所開展了執法檢查。檢查組一行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資料、看硬體設施等方式,重點檢查律師事務所制度建設、案件質量、執業年度考核和案件檔案管理,律師的執業資格年審、錯案、投訴舉報案件等進行了全面檢查。為了規范執業提升辦案質量,在檢查過程中檢查組對律師辦理非訴訟案件歸檔方面也提出了一點要求,要求在6月前完善非訴訟案件的歸檔和管理。還要求律師事務所要堅持對案件質量常抓不懈,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必須接收局黨組和局行政執法人員的監督檢查,在提供各類法律服務的同時嚴格執行《律師法》各項規定,全面落實錯案責任追究制和案件責任制。

助工工作總結 篇4

20xx年以來,在區委及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在社區的大力支持下

通過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緊密結合社區實際情況,深入群眾走訪,了解群眾的疾苦,為群眾排憂解難,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中,社會救助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現將本社區20xx年社會救助工作總結如下:

一、做好春節前的低保金發放以及困難群眾的慰問工作

根據上級安排,在傳統的新春佳節來臨之前,社區通過走訪、評議、審批等程序,對部分困難群眾和困難軍人以春節慰問的形式予以救助,並聯合有關部門將許多救濟物資送到低保戶手中,受到了社區困難對象和低保戶家庭的高度贊揚。為使低保家庭過好年,我們將1-2月份的低保金春節前進行一次性發放,並每人發放了300元的春節補助款,節前一次性發放了50621元,讓低保戶安安心心過好年。

二、做好新申低保對象的調查走訪、上報工作

經過社區及低保員的上戶調查,通過對申請對象資料的核查及鄰里之間反映的情況,最後通過社區評議小組的公正評議,從9戶申請對象中初步評議出6戶家庭符合享受低保條件,並及時上報街道救助站。本年度新批低保對象6戶9人,新增低保金2883元/月。

根據湘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xx療救助工作

根據湘潭市岳塘區人民政府辦公室[20xx]31號文件《岳塘區大病醫療救助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我們對社區的大病患者進行及時的救助,從救助對象申報之日起到資金發放在四天內完成,使救助對象在最短的時間拿到救助款,這一改革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今年臨時醫療救助27戶,發放臨時救助款67600元;重特大疾病救助2戶2人,發放資金30500元;慈善金葉卡救助6人,救助金額3000元;住院醫療救助6人;日常門診醫療救助12人,救助資金4200元;為社區所有低保對象購買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四、做好20xx年度年審工作

經過上戶調查走訪,根據低保戶提供的資料進行核實,經社區評議

小組評議,社區共計對53戶, 91人進行了年度審核,其中有7戶異動情況,取消1戶1人,620元,增標2戶1人337元,減標4戶4人541元,年審後低保金由原來的每月25804降到26784元,低保戶由原來的53戶變更為52戶,低保人數86人,月救助水平達到人平336.63元。

五、做好廉租房的申報工作

去年有3戶低保對象和低收入對象申請廉租房,去年輪侯的1戶對象已經入住廉租房,另外1戶正在輪侯中,其中另1輪侯對象因病死亡取消資格。

六、做好殘疾人工作

為落實上級文件要求,特為社區的重度殘疾人15人發放補助金5040元。對5戶陽光家園救助對象進行年審工作。

七、做好日常的社會救助工作

做好日常困難群眾的政策咨詢;做好每月低保金的按時發放;申請對象的下戶調查、上報和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低保數據的網路錄入、更新和維護等等。並對所有社會救助工作每月及時進行了實事公示。做好老年人家居養老摸底調查工作。

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完成領導交給的其它工作。

協助社區完成領導交辦的中心工作和其它突發性工作的處理,如社區城市管理、計生工作、民情調查等等工作。

20xx年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有許多做得不夠全面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提高和改進,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把社會救助工作提上一個更高的台階,讓每一位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政府的幫助,感受黨的溫暖。

4. 如何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快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1年至2015年,是持續深入推進法制宣傳教育事業的第六個五年規劃期,大力開展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對於全市實施「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快建設創新活力之鎮、和諧魅力之鎮、幸福實力之鎮,提升「法治仙女」建設水平,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動作用。按照中央、省、市「六五」普法規劃精神,根據《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法治江蘇建設綱要》,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深化認識,與時俱進,進一步明確第六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任務要求
2006年至2010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局的指導下,全鎮各部門、各單位認真組織實施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取得顯著成效,廣大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我鎮黨委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助推全鎮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十二五」時期,是我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邁向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時期,也是全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法制保障;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法制規范;化解社會矛盾、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需要法制引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需要法制推進。發揮法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保障規范引導作用,必須通過深入持久地法制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環境,保障和促進「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全面落實。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法治江都」建設的各項要求,緊緊圍繞廣大公民學法用法的實際需求,以服務工作大局為已任,以建設特色法治文化為統領,以優化體制機制為保障,以狠抓普法措施落實為重點,求真務實,創新爭優,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形成「廣泛參與、優勢互補、有序運行」的普法工作新格局,為把我鎮建設成為創新活力之鎮、和諧魅力之鎮、幸福實力之鎮作出新貢獻。
(二)總體目標
——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更加提高。以憲法為核心的國家基本法律法規得到廣泛宣傳,全鎮公民進一步掌握與經濟社會發展及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法定權利和履行法定義務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全鎮法制宣傳教育普及率達95%以上,農村法制宣傳普及率達90%以上。
——全社會法治觀念更加牢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全社會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不斷確立,法律的權威得到更廣泛的尊重,全社會依法辦事蔚然成風。
——法治文化建設成果更加豐富。法治文化各項基礎建設大幅度進展,形成更大規模、更深影響、更高層次的法治文化品牌效應。
——法治實踐活動成效更加明顯。全鎮各領域各層面依法治理不斷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到2015年末,達到揚州市、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標準的村(社區)的比例分別為98%、30%,市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復檢合格率100%。國家公職人員法律素養全面提升,依法履職、依法服務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工作原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法治仙女建設、服務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工作大局,部署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舉措,開展多主題、多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推動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在服務大局中彰顯地位,不斷推動法制宣傳工作深入。
以人為本,服務民生。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增強「法治惠民」的普法理念,緊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緊扣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有針對性地開展喜聞樂見、通俗易懂、方便參與的普法活動,使法制宣傳的整個過程成為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成為維護、實現和發展好群眾切身利益的過程,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實際效果。
把握規律,開拓創新。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認識,把握民主法制建設對法制宣傳教育的客觀需求,研究新形勢下普法工作的特點規律,牢牢掌握法制宣傳工作的主動權,積極開拓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新機制、新載體、新舉措,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常抓常新、充滿活力。
按需施教,分類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區域、部門、行業、對象的情況、需求和特點,選擇易於接受、富有成效的方式方法,做到「需什麼普什麼,缺什麼普什麼」,既廣泛普及法律知識,又注重培育法治精神,努力體現法制宣傳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使普法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
(四)主要任務
1、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開展法制宣傳。緊緊圍繞我鎮「法潤仙城、服務發展」的主題,突出宣傳有關宏觀經濟調控、產業結構調整、農村改革發展、資源環境建設、節能治污減排、低碳循環經濟、知識產權保護、國有企業改制等法律法規。圍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深化「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矛盾化解」主題活動,突出宣傳有關社會管理創新、促進公平正義、誠實守法經營、政府信息條例、公正廉潔執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政府和廣大公務員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引導廣大群眾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解決矛盾糾紛,為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的法治環境。
2、圍繞培育公民意識開展法制宣傳。培育公民意識是更深層次的法制宣傳教育。要圍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重點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基本法律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增強憲法精神和憲法意識,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准確把握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內涵。要結合公民生產生活的實際,繼續在全鎮深化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特別要把學法用法與培養法治精神結合起來,把主張法律權利與履行法定義務結合起來,增強全體公民的國家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引導群眾依法規范言行,依法參與並管理各項社會事務。
3、圍繞推進法治實踐開展法制宣傳。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在「法治仙女」建設中的先導和基礎作用,推動各層次各領域的法治實踐活動。突出抓好《法治江蘇建設綱要》、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關於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的宣傳教育,進一步夯實法治政府的建設基礎。大力推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總結經驗、健全完善制度,有效實施動態管理,進一步提升基層民主法治實踐的質量和水平。把增強領導幹部、公務員法治思想作為法制宣傳的關鍵,不斷強化領導幹部、公務員學法用法的內在動力,有效推動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重點的各類法治實踐。不斷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引導廣大公民自覺有序地參與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村、依法治企等法治實踐中來,不斷擴展法制宣傳工作的外延和內涵。
4、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展法制宣傳。讓人民群眾在法制宣傳中得到實惠,是法制宣傳工作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遷、用工合同、醫患糾紛、城鎮改造、土地承包、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引導人民群眾運用法律思維調節利益關系,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矛盾紛爭。突出宣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抗災救災、公共衛生等法律法規,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突出對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和社會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為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濟困助殘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5、圍繞繁榮法治文化開展法制宣傳。要結合形勢任務不斷對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原則和途徑進行研究探討,認真貫徹落實法治文化建設的規范性文件,形成具有仙女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強化法治文化熏陶功能,將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廣場文化等有機融合,不斷擴大法治文化的輻射效應,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形成較為完備的基層法治文化設施體系,建造一批有特色、品位高、功能全、規模大的法治文化街區、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展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動,進一步塑造法治文化品牌。
二、突出重點,以點帶面,進一步提升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水平
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在實踐中要重點抓好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工作,著力夯實青少年的法律基礎,促進和帶動全社會各類群體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
(一)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法制宣傳教育。各級領導幹部在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中,在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職責,是法制宣傳的重中之重。要把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和實際能力作為法制宣傳的關鍵,創新機制,優化形式,嚴格實施,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自覺性。要在繼續堅持黨委理論中心組學法、邀請專家學者講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積極推行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述法考核制度,通過嚴格的督查考核,評比檢查,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主動性。要在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法治思想、法治精神、法治能力和法治實踐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團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參謀作用,引導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工作走上更高的境界。
(二)深入開展公務員法制宣傳教育。建立健全公務員日常法制教育制度,把法律作為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業務培訓的重要內容,公務員法律知識學習和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次40學時。堅持和完善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各部門各單位要定期對公務員學法情況進行考試考核,每季度組織一次網上學法考試,有效實施中層幹部任前法律知識任職資格考試制度,將法律素質作為任職、晉升、獎懲的重要依據之一。特別要加大對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公務員的法律知識考核力度,堅持法律知識考試持證上崗制度。全面實施公務員學法登記和學法用法通報等制度。
(三)深入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青少年的法律素質關繫到國家的未來,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格局。大力加強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推動法制教育內容進課堂、進教材、進考卷,保證中小學法制教育計劃、課程、教材和師資的「四落實」。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廣泛組織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斷調整充實,健全完善制度,充分發揮作用。積極探索運用現代傳媒,特別是網路、手機等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新方式。堅持以每年九月為青少年法制宣傳月,開展多形式法制教育和法治實踐活動,同時,有效依託社區、村(居)委會加強對社會閑散青少年、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
(四)深入開展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制宣傳教育。加強宣傳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企業經營管理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素質。嚴格落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制度,把法律知識納入企業負責人培訓內容,把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作為考核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業績的重要依據。不斷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切實保障法律顧問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扎實推進廣大企業職工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外講誠信、依法經營,內講制度、依法管理」的企業法治文化。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個體、私營及外資企業有關管理人員和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管理人員的法制培訓。
(五)深入開展農民法制宣傳教育。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廣泛宣傳與農村發展,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農民依法參與村民自治和村務管理活動。深入實施「法律書籍送農民、法律服務到農家、法律文化進農村」工程,繼續完善村級「普法中心」、「農家法制書屋」和農村法律圖書角(櫃),並與司法調解站、調解室緊密結合,推動村民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普遍提升。著力提高農村兩委幹部和農村黨員的法律素質,充分利用農業合作社、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路等平台,開展有針對性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依法管理村務、防範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全面推行大學生村官擔任法制宣傳員的做法,不斷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把法制宣傳教育融入至「民主法治村」、「平安村」、「文明村」等創建活動中,拓展基層法制宣傳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六)深入開展流動人口法制宣傳教育。在流動人口較集中的地方建立健全各種形式的法制培訓學校(站、點),緊密結合流動人口的工作生活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工作。繼續強化「農民工法制宣傳周」活動,進一步完善農民工「輸出地與輸入地」以及各服務管理環節法制宣傳教育機制,幫助流動人口合法有序融入當地社會。整合資源,在流動人口聚集單位建設「普法中心」,方便提供法律知識學習、查詢、救助等法律服務,不斷滿足其法制需求。
三、貼近實際,開拓創新,進一步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成效
(一)加強特色法治文化建設。法治文化建設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全面實施法治文化引領戰略,大力推進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建設。切實轉變宣傳方式,努力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塑造普法工作品牌。實施法治文化解讀工程,發揮優勢,整合資源,精心打造一系列融歷史、人文、休閑、普法於一體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陣地,建成一批有特色、品位高、功能全,標志性的法治街區、法治廣場等,創作一批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法治文化精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動,舉辦法治文化論壇、法治文藝調演、法治文化節等。鼓勵各類文化團體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發揮公共文化場所在法治文化建設中的資源優勢,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產品的需求。
(二)豐富主題活動內涵。圍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結合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加強普法教育,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適時開展形式靈活、實效突出的專題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12·4」法制宣傳月活動,在人民群眾中廣泛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系列法制宣傳活動,大力營造學習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的社會氛圍。圍繞完成重大任務、應對重大事件,及時開展各種有針對性法制宣傳活動。全鎮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把主題宣傳活動與年度宣傳重點,與各項具體任務、與新法頒布實施、與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協調宣傳力量,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不斷推進各項普法主題活動深入開展。
(三)構建「法律六進」新模式。以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為引領,通過物化、固化「法律六進」載體,全面構建和完善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單位的新模式,努力形成協調有力、職責明確、分工協作、有效運行的新格局,力求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等方面有新突破,使「法律六進」工作更加深入群眾、紮根基層、服務人民、促進和諧,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
(四)拓展法制宣傳陣地。整合社會資源,完善城市、鄉村公共活動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構建全方位的法制宣傳教育網路。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與城鄉環境協調、與生態融合的法治文化景觀,大力建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法治文化廣場、法制一條街、法治畫廊、法治企業、普法中心等新陣地。加強電視、廣播、報刊以及普法網站法制宣傳專欄、專版、專題建設,優化欄目,提高質量。加強法律服務陣地建設,充分發揮法律服務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區矯正管理教育服務中心和法律服務熱線等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五)注重運用新媒體。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新要求,不斷發展數字電視、數字出版、手機報等新型業態的普法功能,重視運用互聯網、手機移動終端等新興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建立和完善法制宣傳網站、網頁,注重加強學法網校、網上學法考試平台、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站的建設,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法治文化傳播平台,形成「輿論全覆蓋、媒體全聯動」的傳播態勢。
(六)推動法制宣傳理論創新。結合我鎮「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深入探索新形勢下法制宣傳教育特點規律,加強對法制宣傳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和探討。舉辦法治文化論壇、召開理論研討會,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法學理論研究優勢,指導和推動工作實踐創新,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為進一步深化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提供理論支撐。
四、完善機制,落實責任,進一步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合力
(一)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基層組織要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三個文明」建設同部署、同規劃、同考核、同落實。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鎮級人大要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視察、檢查和督促。健全各級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和組織功能,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領導機構的各成員單位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檢查規劃的實施工作,日常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門承擔,其他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參與積極配合。依照《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的具體規定,完善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法制宣傳教育互動聯動工作機制(領導幹部普法牽頭部門:組織科;公務員普法牽頭部門:宣傳科;青少年普法牽頭部門:文教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普法牽頭部門:安監辦;農民普法牽頭部門:農經站;流動人口普法牽頭部門:派出所),各牽頭部門要建立領導組織和專門工作機構,制定計劃和措施,負責組織實施相關重點對象的法制教育工作,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責任。各類媒體應當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開展公益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廣大公民積極參與、支持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二)健全監督考核體系。根據《江都市第六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實施情況考核驗收辦法》,進一步完善各種指標體系,細化各項考核內容,引入社會評價功能,建立系統、實用、科學的考核評估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考核、階段性檢查和專項督察。強化相關責任主體的職能意識,建立工作綜合評價、績效管理機制、重點對象牽頭部門述職制度,年初分解落實任務,年中隨機檢查督促,年底抽樣考核,責任部門定期報告工作計劃、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工作成效。各部門要將法制宣傳工作納入年度整體工作考核內容,實行黨政領導負責制,明確目標任務,督促檢查落實,不斷總結提高、推廣典型經驗,對做出顯著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三)落實經費基礎保障。在保證普法經費不低於省有關部門規定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經費保障標准,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足額劃撥、專款專用,並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年予以增加。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要結合普法工作的實際,安排落實相應的專項經費,保證法制宣傳工作順利開展。積極探索建立以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的經費保障機制,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公益性投入。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嚴格按照有關職數和編制的規定,配齊配強各級專職法制宣傳幹部隊伍,通過大力開展崗位練兵、在職學習等,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各項業務技能。切實加強各級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法制宣傳聯絡員隊伍建設,鼓勵和引導學心中心戶、法律明白人以及大學生村官等熱心於普法事業的人士參與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加強培訓、管理、支持和指導。
(五)努力推進工作落實。「六五」普法規劃從2011年開始實施,到2015年結束。分為三個階段:
宣傳發動階段:2011年上半年。各村(社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本規劃研究制定五年規劃,報鎮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並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組織實施階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各村(社區)、各部門、各單位要依據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結合實際,每年制定工作計劃,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六五」普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2013年開展中期督查和表彰。
檢查驗收階段:2015年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認真做好「六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的總結驗收工作。

5. 2017年依法治縣實施方案

中國的「法治」思想,不論在思想理論還是在實踐上,都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依法治縣實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依法治縣實施方案篇一
一、目的意義

依法治縣是促進我縣跨越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促進基層民主和法制建設的必然趨勢,是促進藏區社會穩定和建立長治久安的戰略措施。加快建設富裕、幸福、和諧、秀美,深入推進「四化聯動」,著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和「全國藏區新型城市樣板縣」、「全國藏區文化旅遊」,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宏偉目標,必須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和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黨的以及省、州、全委會精神,按照「領導帶頭學法用法,公民自覺學法守法,提升依法辦事能力,推進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強依法行政管理,加強重點秩序整治,加強社會法制建設,為確保我縣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推進「四個」建設創造良好地法制環境。

(二)工作目標:通過「四個加強」工作,增強幹部職工群眾法治意識,自覺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習慣,依法行政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執法行為更加規范公正,投資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群眾滿意度全面提升。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責任到位。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細化工作措施。

(二)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群眾工作全覆蓋為載體,全面推進依法治縣各項工作的落地落實。

(三)堅持突出實效。解決執法中存在的問題,使法治工作抓出特色和實效。

(四)堅持分類指導。按照我局工作實際,進行分類指導實施。

四、任務分工

(一)加強法制宣傳。按照局內的職責劃分加強法制宣傳工作,規范行業行為。綜合股重點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招投標法實施條例》和《省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比選辦法》等法律法規,規范項目的招標投標,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物價股重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和《省價格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范經營者的價格行為,提高明碼標價率,減少價格違法行為發生,促進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為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價格環境。糧食股重點宣傳《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流通督查暫行辦法》和《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提高經營者的法律意識,自覺維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糧食流通秩序。能源股重點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保障和促進電力事業的發展,維護電力投資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力安全運行。

(二)加強依法行政。一是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行政執法人員執法為民的觀念;二是強化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三是實行執法持證上崗制度,強化對執法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嚴格要求,嚴肅紀律;四是實行陽光執法,建立群眾監督投訴機制,對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的要嚴肅處理,讓社會各界對行政執法進行監督;五是強化行政執法約束機制,嚴格執法,公開監督,確保執法公開透明。

(三)強化重點整治。根據重點整治八個方面的問題,結合我局職責,

一是繼續做好糧食、豬肉、蔬菜、食用油等主要副食品市場價格穩定工作。搞好價格信息宣傳服務,密切監控市場價格動向;大力扶持生豬規模化養殖,強化生豬防疫和各環節的收費治理,減少生豬生產和交易成本,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物價。

二是加大市場價格監督檢查力度。要適時對經營者進行價格政策提醒告誡,開展節日市場價格專項檢查,強化價格執法檢查,堅決查處串通漲價、合謀漲價、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行為,大力規范明碼標價。

三是加大價格工作宣傳力度,強化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要著力宣傳政府穩定價格所作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打擊亂漲價採取的措施,及時公布、曝光重大價格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震懾價格違法者。要防止跟風炒作、片面失實或過度渲染的報道誘發搶購風潮,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群眾的心理預期,安定民心。

四是加強監管,優化消費和投資環境,樹立良好的旅遊形象。在節假日和旅遊季節期間對旅遊景區、城區的商貿、餐飲、住宿等行業進行檢查,要求經營者在經營中不得有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行為,嚴禁亂漲價、欺客宰客等行為,切實保持市場物價相對穩定。同時我局還實行了24小時值守價格舉報電話制度,認真受理群眾的投訴舉報,耐心解答群眾咨詢。

(四)強化法制建設。

一是健全推進依法行政的領導體制。建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依法行政領導協調機制。各股室負責人要對本股室依法行政工作負總責,切實履行好依法行政工作職責。

二是完善幹部職工學法制度。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通過法制講座等形式,組織專門法律知識學習,增強全局幹部職工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進一步規范執法、規范行政、規范權力行使,確保執法為民和為民執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由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和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把依法治縣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規劃,統一研究,統籌安排,協調推進,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加強檢查考核。將依法治縣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督促檢查,促進依法治縣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局推進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對各股室進行檢查考核,推進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三)加強輿論宣傳。加大對依法治縣工作的宣傳力度,向社會廣泛宣傳依法治縣的意義、任務和工作重點,宣傳依法治縣工作中出現的好經驗、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眾自覺投入到依法治縣工作中來,努力擴大法治工作的群眾基礎,為依法治縣營造良好的社會和諧氛圍。
2017年依法治縣實施方案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富民強縣」總要求,緊緊圍繞、縣政府中心工作,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傳教育為重點,著力解除公民法律意識淡薄、社會秩序紊亂等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提升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通過深化依法治縣工作,要實現「兩個健全,三個提高,四個降低,五個百分百」。兩個健全,即縣、鄉(鎮)、村(社區)依法治理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規范公眾行為、行政行為等各項社會管理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三個提高,即公民法律意識、各級領導幹部的執政水平、行政執法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四個降低,即治安、刑事案件發案率,越級上訪、鬧訪、纏訪事件發生率,重大群體性事件發生率,徇私枉法、冤假錯案及違規執法發生率得到降低;五個百分百,即國家公職人員、在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普及率,國家公職人員年度學法用法考試參考率及合格率,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合格率和持證上崗率均達10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1、建立健全依法治縣組織領導機構。對依法治縣工作實施全面領導,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組長由書記擔任,、專職副書記、常務副、政法委書記、辦主任、組織部長、宣傳部長、人大、政協領導為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政法委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縣直各單位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完善普法依法治理組織機構,建立健全「一把手」負責制,統一部署,細化任務,組織人員,安排經費,抓好落實。

2、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工作制度》,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按照制度要求認真履行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檢查等職能。繼續推行普法合格證制度,幹部學法用法考核制度,切實將幹部的學法用法和依法辦事能力同幹部晉職、晉升、獎懲結合起來。建立健全依法治縣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評議制度,依法治縣辦建立科學的考核辦法,對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的依法治理工作實行單獨考核。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的依法治理工作的考核評議結果列入當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四個文明建設的主要考核項目並占重要分值。

(二)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3、突出法制宣傳針對性。縣直各部門、各鄉鎮要緊密結合、縣政府中心工作和部門實際,大力宣傳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勞動合同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信訪條例》、《節約能源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務員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軟環境建設、招商引資等密切相關的《電力法》、《礦產資源保護法》、《土地管理法》、《征地拆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

4、突出法制宣傳重點對象。以領導幹部為重點切實抓好公職人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健全各級黨委(組)學習中心組學法制度,每年各級黨委(組)學習中心組必須開展集中學法兩次以上,組織部與依法治縣辦公室負責對副科以上領導幹部每年開展一次法律知識輪訓。採取集中學習和培訓的方式積極組織公職人員學法,每名公職人員全年學法時間不得低於40學時。認真組織開展全縣各級各類幹部年度法律知識考試,學法考試費及培訓費都納入財政預算,實現幹部職工參考率和合格率達100%。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縣教育局要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法制教育進學校、法律宣傳進課堂活動,做到專抓有班子、教學有計劃、學習有教材,在校青少年受教育面達100%。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縣工商局負責每年組織對企業廠長、經理進行一次法律知識輪訓。加強農民尤其是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黨校負責每年組織對村委會(社區)書記、主任的法律知識輪訓,縣就業局負責對農民工進行外出務工法律基礎知識培訓,各鄉鎮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村級「兩委」幹部、黨員、團員、青年、婦女的法律知識培訓。

5、創新法制宣傳方式,擴大法制宣傳教育覆蓋面。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的作用,加強和改進法制宣傳。縣依法治縣辦公室要與縣廣播電視台辦好法制宣傳欄目,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正面宣傳為主,採取以案說法形式,深入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全縣人民群眾依法自維、自律能力;要充分發揮公正司法、嚴明執法等法制實踐活動的社會宣傳和教育功能。組織幹部群眾參加法院的開庭審理、公開審判、加強執行等法制實踐活動,通過典型的、有影響力的案件講法,向群眾進行生動形象的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發揮律師、公證、仲裁、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中介組織的法制宣傳教育功能,通過舉辦法律咨詢活動、設立法律咨詢站等法律服務方式,在為重大工程建設、機關、企事業單位、公民和其他社會組織提供多方面、多渠道的法律服務過程中,解答群眾的法律問題,傳播法律知識;要繼續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辦好法制宣傳櫥窗、黑板報、牆報,發放法制宣傳資料,開展法制培訓,組織法制宣傳文藝演出活動等,各鄉鎮、縣直各單位要在總結多年法制宣傳教育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改革創新,注重效果,加強針對性,擴大影響力,更好地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在依法治縣工作中的思想導向、輿論導向、價值導向、法律導向的作用。

(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著力構建法治政府

6、建立健全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建立健全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的規則和程序以及調研、聽證、合法性審查、調查評估、責任追究等相關制度,增強行政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努力實現科學、民主、合法決策。要建立作決策、上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企業改制、征地拆遷、教育醫療、安全生產、價格調整等涉及民生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前風險評估。要切實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確保行政決策行為規范。

7、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建立健全政務信息公開的發布、工作考核、社會評議、年度報告、責任追究等制度,嚴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內容、程序和方式,及時、准確地向社會公開政務信息,定期對政務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考核、評議,確保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切實提高政務公開質量。

8、嚴格行政執法。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爭議協調機制,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執法缺位問題。要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機制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縣政府每年要組織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對年度行政執法工作進行評議考核,切實規范行政執法。(責任單位:法制辦、各行政執法部門)

(四)扎實開展專項依法治理,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

9、大力整治和規范社會治安秩序、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場管理秩序。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電力市場、土地市場、城市規范化建設、安全生產、禁毒禁賭等專項整治活動,做到活動有方案、有行動、有成效,強化地方、行業依法治理。

10、加強基層依法治理。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民主法治村(社區)」標准,強化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建立健全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建立村委會定期向黨員大會和村民會議報告制度,認真貫徹執行村務、政務公開制度,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相應的村規民約。

(五)強化司法職能,促進司法公正

11、切實抓好政法隊伍建設。要以政法隊伍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深入開展素能教育和專項業務、崗位技能等培訓,完善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從嚴治警,改革管理制度,開展「六個嚴禁」專項治理,努力提高整體素質。要切實加強「一庭兩所」建設,從人員、經費及裝備上予以保障。

12、要以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為重點,推進政法工作全面發展。審判機關要進一步加大審判和執行工作力度,認真執行《司法公開六項規定》,確保立案、庭審、執行、聽證、文書、審務公開。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的原則,努力實現案結事了目標。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細化明確司法救助申請條件和標准,以政府財政撥款形式落實司法救助專項基金,保證司法救助制度真正落到實處。檢察機關要積極預防和查辦在工程建設、征地拆遷、政府采購等領域中發生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犯罪案件。要加強對偵查活動和審判活動的監督。公安機關要依法嚴厲打擊「兩搶一盜」、「黃、賭、毒」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犯罪活動,加強對流動人口及出租屋的管理,進一步增加電子探頭的數量,堅持專門機關和群眾路線相結合,注重在社區、車站等部位和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等人群中建特情和信息員,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加強對網路虛擬社會的監控管理,嚴厲打擊利用網路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降低六類刑事案件和可防性治安案件的發案率,實現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職能作用,進一步健全縣、鄉、村、組四級矛盾糾紛調解網路和「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及時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矛盾糾紛受案率達100%,調處率達100%,調處成功率達96%以上。認真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努力實現幫教率達95%以上,力爭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網路,每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不低於100件,最大限度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服務。加強對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承辦群體性案件、重大敏感疑難案件報告制度、代理案件涉訪問責制度和違法違規執業處罰機制,凈化法律服務市場。

13、建立健全維護司法公正的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實行陪審制度,落實審務、檢務、警務公開等制度。強化公、檢、法、司分工負責、互相配合、相互制約的機制,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全面實行辦案責任制、重點崗位權力分解制、案件復查制、執法違法的舉報通報制、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保障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權利,發揮其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方面的作用。

(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14、健全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認真抓好責任制的落實,年終按要求進行考評,強化「一票否決」制度。

15、充實和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堅持「黨政領導、綜治牽頭、司法主辦、部門參與、聯合調處」「五管齊下」的大調解工作模式,進一步落實定期排查、敏感期排查、專項排查和領導包案調處等工作制度,堅持從源頭治理,積極引導群眾把調解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首要選擇,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

16、認真推進「一、十、百、千」平安創建活動。即創建1個「平安示範鄉鎮」、10個「平安示範村(社區)」、100個「平安示範庭院」和1000戶「平安示範家庭」,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築牢綜治維穩的第一道防線。

17、積極處理信訪案件。健全以縣信訪接待辦理中心為龍頭、鄉鎮信訪調處室為基礎、村(社區)信訪代辦站為前哨的三級信訪工作網路,構建全縣信訪工作大格局。認真落實「一崗雙責」領導責任制,完善主要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和幹部下訪制度,堅持「預防為主,教育疏導,依法處理,防止激化」的原則,做好上訪群眾的矛盾化解工作,認真貫徹中辦發〔〕2號文件精神,打好化解信訪積案的攻堅戰,力爭兩年內基本消化信訪積案。

(七)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確保依法治縣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18、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建立五大家領導聯系鄉鎮工作制度。五大家領導要深入各自聯系鄉鎮開展法制宣傳、民主法治村創建、專項依法治理等工作,每年在聯系鄉鎮開展2次規模較大的法制宣傳活動,上一堂法制課。實行法制宣傳責任捆綁。各部門要在依法治縣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採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部門法的宣傳教育;縣扶貧責任單位要在扶貧聯系點免費發放法制宣傳資料,做到每戶一冊;宣傳部門要加強對依法治縣工作的宣傳報道,為依法治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縣、鄉兩級財政要按照人大決議的要求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及時足額核撥到位。縣人大要適時開展對依法治理工作的視察監督。要通過設立見義勇為基金、城市建設發展意見徵求箱等形式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制宣傳、城市規范化建設等依法治理中來,形成全縣上下全面有序開展依法治理工作新格局。
2017年依法治縣實施方案篇三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縣政府工作大局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乳源瑤族自治縣「法治縣」創建活動實施意見》的要求,繼續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積極推進依法治縣進程,切實依法做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實施原則

我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縣工作應遵循以下實施原則:一是統一實施原則。要緊緊圍繞《乳源瑤族自治縣「法治縣」創建活動實施意見》所確定的目標任務,在我局落實依法治縣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下,按照本實施方案所明確的工作重點,統一組織實施,確保整體推進。二是全面啟動原則。各股室要切實按照落實依法治縣領導小組的要求和本方案,全面啟動並組織實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縣工作。三是突出

重點原則。緊緊圍繞「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切實依法做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這一目標,通過抓好乾部職工學法用法、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四是分類指導原則。根據不同層次的普法對象,及其對相關法律知識現實需求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教育,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效性。

三、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

各股室要高度重視「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縣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在落實依法治縣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下將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納入到工作規劃中。

四、組織實施

(一)動員部署

我局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學習宣傳法治縣創建實施方案,在會上認真學習了「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縣的有關文件,為提高安全生產監管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水平還學習了以《行政訴訟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

推進領導幹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規范化。每年組織領導幹部專題法制講座不少於一次,並將學習活動情況以簡報形式報局領導小組辦公室;完善和推進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責任過錯追究制,探索建立質量考評制度,執法過錯案件不超過執法案件總數的1%,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

開展法制學習培訓班和考試,參學率達100%;認真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完成教育活動期間各階段任務,執法隊伍要進一步增強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執政為民、服務群眾的意識,並就新一輪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

(二)是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和宣傳教育活動

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青少年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結合企業管理工作需要,重點組織開展對《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教育,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月」活動宣傳樹立誠信守法、依法辦事的觀念,以及開展「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縣工作的重要意義,讓廣大公民進一步了解、認知並積極參與到普法依法治縣活動中來,努力打造全民普法氛圍。

(三)加大安監執法力度,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 要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要繼續深入開展與其工作、學習、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增強廣大職工的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扎實開展各項安全生產專項執法行動,依法打擊安全生產領域中的各種犯罪行為,嚴懲各類生產安全犯罪行為和對象。依法打擊各種安全生產違章行為,依法保護安全生產領域的社會秩序,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繼續加強對安全生產領域新情況和新形

勢的研究,積極引導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問題,為全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生產法治環境。

(四)是積極參與由普法依法治縣領導小組組織的各項工作,並總結經驗,查找問題,促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安全生產監管領域的深入開展。

我局將認真對照《乳源瑤族自治縣「法治縣」創建活動實施意見》所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做好自查自評,同時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做好相關落實工作。

看過「2017年依法治縣實施方案」的人還看了:

1. 2017依法治縣工作計劃

2. 2017年法治鄉鎮創建工作實施方案

3. 2017鄉鎮法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4. 2017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5. 2017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案

6. 中央電視台法律援助

這個問題你要是一定想要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播出大型公益普法節目——《法律援助在行動》回答,應該登錄司法部或中央電視台去問,在網路問白搭!

什麼是聯營公司

聯營公司指由兩個或以上公司共同掌控的公司。根據公認的會計准則,若A公司對B公司的經營管理有重大影響,但未達到有效控制的程度,B公司即是A公司的聯營公司。對聯營公司的持股通常在20%~50%之間。

聯營公司的三種形式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聯營有以下三種形式:

1.法人型聯營,這是一種最緊密、最穩定的聯合形式,它是指聯營各方以財產、技術、勞務等出資組成新的經濟實體,並由其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聯營。《民法通則》第五十一條規定:「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組成新的經濟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具備法人條件的,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根據這種聯營所形成的聯營企業為法人。它的設立、變更和終止以及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范圍等均適用於企業法人有關規定,聯合各方的權利義務、利益分配、風險承擔、管理機構的產生、成員的加入和退出等均由企業章程予以規定。

2.合夥型聯營,這是一種半緊密、較穩定的聯合形式,它是指聯營各方以財產、技術、勞務等出資,共同經營,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的聯營。《民法通則》第五十二條規定:「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這種聯營而組成的企業不具有法人條件,其財產屬於共有性質,聯營各方的責任是無限的連帶責任。

3.合同型聯營,這是一種鬆散型、簡易型的聯合形式。它是指聯營各方既不出資,也不組成新的經濟組織,而是按照合同的約定相互協作,各自獨立經營,各自承擔民事責任的聯營。《民法通則》第五十三條規定:「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按照合同的約定各自獨立經營的,它的權利和義務由合同約定,各自承擔民事責任。」這種聯營形式只不過是聯營各方之間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合同關系而已。

7. 對於我國的勞動者的法律權益的保護,你有何建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城市繁榮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些大發展大變化離不開數以億計勞動者的智慧和辛勞,但是告別了舊時代的「大鍋飯」,按勞分配、私有經濟登上時代的舞台,步入一個講究效率的社會,隨之而來的是難以避免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糾紛。當前雖然政府先後出台了多部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但在具體操作和實踐過程中,勞動者合法權益仍得不到有效的保護。特別是在我國勞動力供給量遠遠超過需求的大背景下,供求矛盾便難以協調。部分用人單位利用其有利地位,置法律賦予勞動者的合法權利於不顧,力圖用最低的成本壓榨勞動者的更多的價值,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害。
1侵害勞動者權益的問題不同表現
1.1部分企業勞動用工不履行法定程序
我國是人口大國,就業難一直是突出的社會問題,供大於求的局面導致用人單位不重視勞動合同的簽訂。不少企業不願意與員工簽訂合同,因為這些企業認為,簽了合同就意味著要負起很多責任,如要給員工交三險一金,員工犯錯侵犯他人權益也要企業承擔,解僱員工也受到一定限制等等,不簽合同就沒有證據,沒有約束。甚至有些企業招募廣告是:「兼職」,但實際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都和正式員工一樣,但是待遇卻不如正式員工。法律明確規定:「用工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簽訂正式的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兩倍工資。」但是不少員工由於法律意識薄弱,根本不懂還有這樣的規定,有的員工就算知道了也不敢和公司提出,從而失去自己來之不易的工作。這些都放縱了企業不法用工。新勞動法出台後,部分勞動者簽訂了合同,但勞動者手裡卻不留有合同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勞動者維權的困難。
1.2勞動者生產存在安全隱患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最在意的就是盈利額,而對勞動者生命健康安全,企業並不關心。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空調裝修工、建築工人等從事高空危險工作的人,他們在高空作業幾乎沒有任何的保護設施,一不小心就會從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的高空跌下來;再如富士康等電子產品的加工廠,很多人因為電子輻射導致不孕不育等疾病;更別提像化肥廠這樣的工廠,給勞動者的脾肺帶來了多大的傷害;最嚴重的莫過於礦難事件,每次發生都會奪取十幾條甚至幾十條人命,他們很多是家裡的唯一勞動力,他們的受傷或死亡給很多家庭帶來致命性的災難。這些現象的存在,充分反映了用人單位對員工不負責任的態度,有關政府部門對用人單位的生產安全方面監督的缺位。
1.3拖欠勞動者工資現象嚴重
每年春節,都會有這樣一幕場景:很多農民工圍堵在用人單位門口或個人住處,或靜坐或示威,就是為了討回自己辛苦了一年的血汗錢,更有甚者爬上了二十幾米的塔吊上,忍受幾個小時的風寒。看似是可以解決的小問題,但造成的影響事實上是很大的。第一,它影響了農民工的基本生存。他們為了生計到城裡來打工,他們老實本分、勤勞善良,他們夜以繼日地辛勤勞作,但是付出這么多依舊享受不到城裡人的待遇,如果連基本的血汗錢都不能按時拿到手,這讓辛勞的農民工情何以堪?只要稍為有點良知的企業,就不應該昧著良心剋扣工資。第二,它會造成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產生不和諧的社會因素。試想那幾名為了追討工資爬上二十多米高的塔吊上的農民工,如果不慎從上面摔下來了,後果將不堪設想,帶來的損失不是拖欠的工資就可以解決的,這不僅會引發全社會對用人單位或個人的譴責,同時也會質疑政府的不作為。第三,它會給拖欠工資的企業經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企業拖欠工資,員工只會更加消極怠慢,不可能盡心盡力去做好工作,甚至會暗中用儀器、產品來抵工資,這些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和發展。更為嚴重的是,由於企業拖欠工資,會使企業產生「信任危機」,這足以使企業無法在市場立足。但即使是這樣,卻很少有企業能夠意識到拖欠工資的危害,更別提能夠做到了。
1.4勞動者休息權得不到保障
勞動者「被加班」的現象十分普遍,也是最為眾多員工敢怒不敢言的現象。在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方面,《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的工時制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企業為了規避這一法律規定,讓員工「自願」加班,否則扣除年終獎或者部分工資;也有些企業讓員工周五齣差,周一回來繼續上班,免去了員工的假期;也有不少勞動者為了加班費,自願長時間加班,有些卻因工作時間太長得不到休息造成了工傷事故。這樣不僅傷害其自身安全,有時也會傷害了他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以想像如果操作機械的員工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勢必會覺得疲憊不堪,注意力和思維能力都會下降,很容易導致操作失誤,輕則損壞機器、產品,重則傷害到自己,甚至是他人,這樣一來看起來雖小的休息權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認為這種「超負荷」工作的現象之所以普遍存在,主要是由於相關的監察部門的管理不嚴格,以及工會對休息權的保障不到位,還有就是員工自身的原因:為了不失去工作或為了賺取加班費而不積極去投訴。因此要求勞動行政部門更要依法履行其職責,對侵害勞動者休息權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工會也應當及時發揮其應有作用,對相關單位及其人員進行教育批評,否則保護勞動者休息權的規定再好也只是一紙空文。
2我國勞動者權利保護主要法律局限及對策思考
1.1勞動爭議涉及的幾個問題。
1.1.1勞動糾紛必須先仲裁後訴訟,勞動者維權成本高。
法律明確規定了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前置在客觀上造成了繁瑣的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按照現行法律規定,仲裁之前可先調解,調解不了的去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種制度的存在初衷是為了更快解決糾紛,節省司法資源,但實際上仲裁卻加重了當事人的負擔,浪費時間和精力卻依然沒有確定的結果。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是不會在此階段妥協,按照規定履行支付相應工資義務的。試想,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爭議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如果是勞資糾紛,勢必會影響勞動者的生存,如果是用工糾紛,容易導致勞動者處於長時間的無業狀態。我們知道,「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而仲裁前置帶來的結果顯然與初衷相去甚遠。仲裁本來就是民事平等主體之間自願而為之的,是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而勞動仲裁卻帶有行政強制的色彩,偏離了民事仲裁的軌跡,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這顯然不符合自願快速高效的要求。
筆者認為權利爭議的處理程序採取「調審結合」制,取消仲裁程序,具體來說,就是對於勞動爭議中的權利爭議,當事人可以自願申請調解,如果當事人不調解,則可以直接訴訟。另外針對勞動爭議的特殊性,設立勞動爭議特別程序,強調審前調解,該措施的目的在於採取較普通程序簡單的訴訟程序,來提高解決糾紛的效率的。
1.1.2申請勞動爭議時效過短,不利於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者聘用於用人單位時要想追討自己的權益,便要冒著被解僱的危險,因此他們寧願選擇容忍。假如一名勞動者在沒有依照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的單位工作5年,現在他想離開這家單位並想要回這五年來單位少給他的工資,由於法律規定的局限性,之前被侵害的利益就無法追回。同時,由於仲裁時效僅為60天,讓受到侵害的勞動者感到權利的失衡,社會的不公,從而引發其它社會問題。
因此,我認為仲裁時效不應當僅為60天,可以規定仲裁的時效允許追溯到之前權益被侵害的時間,可以從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計算;對追索勞動報酬,應當從拖欠終止之日起兩年開始起算;對法律規定強制由用人單位履行的法定義務,可以規定最長保護期限,如依民法的20年期限。
1.1.3勞動爭議執行效力的有限性。
一方面,因有些勞動爭議執行標的抽象性,導致了各種執行難。除了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交養老保險、工傷賠償、工資、加班費等外,還存在開除、除名等企業行駛自己許可權的行為,這讓法院很難執行,畢竟企業有經營自主權,法院不好過多干涉。實踐中法院判決撤銷某用人單位對職工予以辭退的處理,有些用人單位故意拖延時間不履行,致使勞動者權益難以在短期實現。當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對單位負責人給予民事制裁後,勞動者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反而引起負責人的反感,從而變本加厲損害勞動者權益,直到勞動者「自願」離職。對於這類案件,法院強制執行措施也只是在名義上保護了勞動者,勞動者的現實權益卻無法實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對企業有過分「溺愛」的行為,對於有些用人單位對職工的勞動規章及勞動保護、勞動設備條件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行為熟視無睹。
因此勞動監察部門應經常深入企業,積極查處企業的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杜絕企業的「權力尋租」行為,完善監督平台,及時發布違規違法企業的「黑名單」,形成長效監督機制,並責令企業及時整改。同時,地方政府要真正放下對企業的「保護傘」,這樣企業才能更好健康發展。
1.2對違反勞動法行為沒有施以嚴厲的懲罰措施。
現實生活中超時加班的現象很普遍,但真正按照超時加班標准進行處罰的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勞動部門找上門後,一次性補發加班工資便萬事大吉。新的勞動合同法出台後,全國掀起「再就業」的浪潮,為了規避那些已經工作很多年的老員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一現象表明該項法律的制定雖然具有重大意義,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在具體執行方面,由各個企業自己整改,難免使變革的效果「走了形、變了樣」。不讓違法者付出「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慘痛代價,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何來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的警戒效用。
1.3我國政府不能給予用人單位足夠的財政支持
用人單位之所以不顧法律規定,一而再,再而三地違反勞動法規,無非是為了降低成本,將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勞動法》過多強調對勞動者的保護,以至於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均衡。長此以往,用人單位只好想盡辦法規避法律,而勞動者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卻無法救濟,雙方的矛盾不斷,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筆者認為,政府應當做到「恩威並施」,在嚴厲處置違法行為的同時,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財政鼓勵。比如用人單位按照法律規定,積極和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政府可以獎勵免稅半年;工作滿二年的女員工在休產假期間的工資福利由國家來承擔;用人單位連續三年無拖欠員工工資情況的,給予表彰等。這樣既可以維護勞動者利益,還可以激發企業的積極性,使法律得到更好的施行,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3對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幾點措施
3.1加強勞動法的普法宣傳,提升用工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律意識
3.1.1轉變用工單位在勞動法執行方面的意識觀念
部分用工單位無視相關勞動保護法規定,主要原因是忽視了員工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他們沒有意識到:只有員工在良好的壞境下,形成對企業的熱愛、依賴,員工才會對企業兢兢業業,更好地貢獻自己的能力,在企業發展時勤勤懇懇,在企業危難時守望相助。若一味地去剝削勞動者,不執行勞動法規定,不考慮勞動者需求,不尊重勞動者,只能是「飲鴆止渴」。因此應當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勞動法律宣傳,督促企業完善員工工作安全設備,保證員工休息休假的權利,按時發放工資報酬。在企業中樹立典型成功榜樣,轉變用人單位的思維模式,加強對員工的關懷和給予更多尊重。
【1】在實踐中,大多數企業仍然有一個錯誤的概念,認為沒有合同就沒有勞動關系,可以規避法律的規定,隨意解除與職工的合同。其實不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法規中早已明確,在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的憑證:包括職工花名冊、社會保險費的記錄、工作證、招工招聘登記表等招用記錄等。其中大部分需要企業自己承擔舉證責任。此外,《勞動合同法》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將面臨許多懲罰措施:如果違法辭退就要支付2倍的經濟補償金,1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視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新法實施後用人單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將面臨更大的法律風險,並為此承擔更多成本。因此,用人單位必須轉變以前的觀念,盡快與新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不可再投機取巧,從而弄巧成拙。
3.1.2加強勞動者對於勞動法的認知度。
在勞動者群體里數農民工人數最為眾多,他們文化水平有限,對勞動法的內容所知甚少。有的為了獲得工作,較高的工資不惜犧牲自己的權利;有的人認為法律途徑太麻煩、成本又高;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身為勞動者有何權益、如何維護自己權益。這就使得用工單位收定金、扣押證件、不按時簽訂合同、濫用試用期等行為屢禁不止。我們應當通過法律宣傳提高勞動者對自己權益保護的意識,用人單位侵犯勞動者權益時,勞動者應該積極主張自己的權利,勞動者應當捍衛自己的休息休假權、獲得勞動報酬權、勞動衛生安全保護權等眾多權益。若有爭議發生,要及時請工會維權或者律師代理,以尋求幫助。【2】同時勞動者應當注意收集證據,追討工錢,應當通過正當途徑解決,不能採取過激行為或者暴力手段,否則不僅不能維護自己權益,而且還容易使自己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得不償失。在維權過程中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相關證據,如合同、名冊、電話簿、工資單等能夠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存在的憑證。然後立刻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如果決定拒絕仲裁,應該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提起訴訟,到人民法院追討被拖欠的工資。
3.2建立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切實提高勞動者技能。
3.2.1建立完善職業技能培訓經費投入機制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者的主體地位與綜合素質,是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需要。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胡錦濤說過:「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國家應當加大對人才培訓的財政撥款,實現專款專用,嚴格審計財政支出,同時應當吸收單位或企業的投資和入股,激發和鼓勵社會資金的流入。政府應當鼓勵企業建立專項培訓資金,用於促進員工職業技能提高,員工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隨著專業、技術培訓的開展,地區和企業主管局的培訓任務越來越重,要切實保證這方面的事業費開支。現在有的地區按職工人數規定金額,由地方財政給職工教育部門撥款;有的部門用機動財力辦學,實報實銷;有的地區由主管局牽頭,企業自籌資金,聯合辦學。各地區、各部門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多種辦法多渠道地切實解決缺乏職工教育事業費的困難。職工教育部門要少花錢,多辦事,使現有的人力物力發揮最大的作用。
3.2.2建立完善面向城鄉勞動者的多種類型、職業培訓體系。
政府有義務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一方面加強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在崗職工繼續教育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另一方面確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制定出台高技能人才培養五年規劃,逐步形成面向城鄉勞動者的多種類型、職業培訓體系。政府應當建立涉及專業廣、師資力量較強的、務實性的、規模較大的職業培訓基地,意在培訓與相關職業或崗位基本相符的技能,達到就業便上崗,節省企業培訓成本,提高勞動者就業率,提高勞動者自身素質,還有利於降低因專業素質不夠而導致的解僱的風險。職業學校與眾多單位掛鉤,實現順利完成學業,技術達標的學員能夠很快與單位簽訂合同,實現就業。避免人才和企業的脫節,也減小了畢業等於失業的風險。對經濟困難的勞動者可以減免學費,並加以補助;對殘疾人士配備專門設施和相關輔助工具;對青年勞動者提供除技能培訓以外的素質教育,提供心理咨詢,開設圖書館、體育場所等;對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良好的食宿環境和平等的學員待遇。
3.3加強工會建設,同時引導其他組織發揮積極作用。
工會是勞動者的「代言人」,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溝通、解決日常問題的「中間人」,它代表著獨立、公平、正義,但實際上工會卻不是一個相對獨立、中立的組織,其發揮維權的作用不甚明顯。【3】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法律規定不完善,導致實際難以執行,工會的權利大多是指導權或請求權,不僅權利太小而且法律效力不明。如勞動法規定的工會在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所具有的權利,這是工會享有的最重要的權利。這項權利的規定卻很不完善,連用人單位在何時通知工會都沒有明確規定。【4】同時,工會工作者都是企業的雇員,經濟財政大權掌握在企業手上,工會經濟的不獨立性,致使工會的維權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在解決勞動糾紛的過程中,工會對職工的維權訴求普遍存在「有心無力」現象,有的甚至採取消極迴避態度,久而久之,讓職工感覺工會與自己並無關系,工會也並沒有站在職工的立場。
工會必須發揮自身原有作用,否則只是一個被架空的「空殼」。【5】國家應當把工會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堅持依法開展工會工作。第一,工會的部分工資由國家財政撥款支付,使工會真正脫離企業的束縛;第二,對工會的許可權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如工會從勞動關系建立開始即介入勞動關系中,從合同的履行到合同的解除,又如,工會加強對企業假期安排的介入,廣泛聽取企業、員工雙方的意見。第三,加強對工會人員的法治宣傳教育,讓職工更好的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他人權益,發揮工會作用。第四,完善對工會組織的績效考核制度,注重工會為職工維權做了多少實事,以及解決糾紛的效率,完善組織結構,進一步促進工會的發展。
除了依靠工會,社會其他組織也應當發揮起積極作用。首先我認為是媒體,媒體應當加強對勞動者生存現狀的關注,尤其是農民工群體、從事高危活動職工群體等工作環境較差的人群,對「黑心」老闆或企業進行曝光,督促企業的改正。其次是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等社會服務組織,這些組織應當積極免費幫助有困難的勞動者維權,建立廣泛的平台與之溝通交流,解答其法律方面的困惑。最後是廣大群眾,群眾可以利用網路平台自我監督、互相監督,建立起最廣泛的輿論監督。
目前,雖然我國現行關於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亟需對相關法律進行完善,朝著更合理更規范的方向進行,但勞動法法律體系整體框架已經基本形成,要修改還需要有一定時日。因此,執行好當下現有的法律是很重要的,不然如何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新法的頒布怎麼能更好的得以實施?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應當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加大執法力度,對於侵犯勞動者勞動權益的單位和個人加以嚴懲,對表現良好、遵守法律的用人單位進行表彰或獎勵。工會和社會其他組織也共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鼓勵單位行使好權利,督促單位履行好義務,幫助勞動者維權,協調好雙方關系。
令人振奮的是,國家高度重視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議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暢通職工表達合理訴求渠道等。該項決議給勞動者創造了更加寬松、更加完善的就業環境,更有利於勞動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前景將更加廣闊。只有如此,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了切實的保護,勞動者才能給這個社會創造更多更好的財富,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建成富強民主的現代化國家指日可待。

8. 廉潔承諾書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承諾書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承諾書是把口頭承諾書面化規范化的一種產物。你所見過的承諾書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廉潔承諾書9篇,歡迎大家分享。

廉潔承諾書 篇1

我已認真學習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員工手冊》及企業相關制度規定,知悉應當遵守的紀律和所承擔的責任。本人鄭重承諾:

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踐行員工行為規范和廉潔從業各項規定,保證自身和所轄員工不出現重大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做到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和廉潔自律。

二、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不違反公司決策原則和程序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及大額度資金運作事項,不濫用職權。

三、忠實履行崗位職責,不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以及損害公司利益。

四、正確行使經營管理權,不在公司經營管理和招投標活動中發生任何違規違紀違法行為,不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

五、嚴格遵守公司人事管理相關規定,關心職工生活,維護職工利益,任人為賢,不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本人或者小團體謀取不正當利益。

六、不以權謀私,不向關聯企業投資入股,不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從事有償中介活動;不利用職權和工作之便為親屬、特定關系人謀取利益。

七、堅決抵制商業賄賂,不收受任何業務關聯單位的財物;對於難以拒收的現金、有價證券、貴重物品等,按照有關規定如實上交公司。

八、遵守公司保密規定,不利用公司商業秘密、知識產權和業務渠道為本人或者他人從事牟利或侵害他人隱私的活動,個人及其下屬不得以任何方式泄漏所接觸或知悉的公司商業秘密和他人隱私。

九、堅持實事求是,不在經營活動中弄虛作假。不假公濟私、化公為私,不侵害國家、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

十、加強作風建設,注重自身修養,堅持勤儉節約,不從事有悖社會公德的活動。

以上承諾接受公司和廣大員工的監督。

如違反承諾,本人願接受公司處理和紀律處分,承擔違諾責任和法律後果,包括且不限於調崗、降職、降薪等;情節嚴重的,本人無條件自行辭職。

承諾人(本人簽字):

見證人:

年 月 日

廉潔承諾書 篇2

一是強化教育學習,增強感召力。 專題解讀省、市國稅局黨風廉政相關規定,引導國稅幹部對照自身崗位查找廉政風險,改被動學習為主動認識。發揮「身邊人」的典型示範作用,挖掘宣傳系統內勤廉兼優的先進事跡,感染激勵國稅幹部;堅持系統內違法違紀案件「一案一通報」,深剖成因,以案明紀,以案說廉。

二是強化載體基礎,增強滲透力。 建設新綜合業務辦公用房廉政文化長廊,在樓道走廊懸掛廉政教育圖片和警示文字,縣局國稅網站開辟廉政文化專欄,辦公桌擺設廉政警示桌卡、台歷,辦公電腦設置廉政桌面、屏保,同時建立廉政文化書屋,購置廉政書刊供人閱覽,全方位營造廉政文化氛圍。

三是強化活動創新,增強吸引力。 將廉政文化建設與稅收工作實際有效結合,在召開警示教育會議、開設廉政文化課的同時,該局創新廉政文化活動項目,通過組織稅干到檢察院和鳳陽小崗村開展廉政警示教育、舉辦廉政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徵集、廉政文化演講比賽等形式,將務實與創新相結合,積極擴大廉政文化熏陶成效。

四是強化內外監督,增強輻射力。 藉助家庭力量,向國稅幹部家屬發放《廉政倡議書》,與稅幹家屬簽訂家庭助廉「雙向承諾書」。利用外部監督,通過開展稅務人員述勤述廉、公布舉報電話、設置舉報箱、委託第三方開展明察暗訪等方式,接受社會各界對國稅執法、辦稅效率、廉潔自律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接受社會監督。

廉潔承諾書 篇3

為履行好憲法、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嚴格、公正、廉潔、文明執法,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司法所公開承諾:

一、面向城鄉,貼近群眾,依法認真履行人民調解、法制宣傳等職責。

二、堅決做到廉潔行政、文明服務、公正執法,堅決杜絕不廉潔行為和「吃、拿、卡、要」等不良現象。堅持「四個不」: 1、不偏袒一方當事人;

2、不侮辱當事人;

3、不索取、收受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4、不泄露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

三、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時實行首問負責制和限時結案制,不拖延、不推諉;堅決做到對待當事人接待熱情、服務周到、文明耐心,辦事高效。

四、堅決做到人民調解工作程序公開,調解員職務及聯系方式公開,全面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強化職業道德,為當事人保守個人隱私,如因泄露當事人隱私而對當事人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的,願意承擔相應責任。

五、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增強宗旨意識、完善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手段、優化服務質量,堅決做到利民、便民、惠民,積極為城鄉群眾提供滿意、放心、安全、優質的服務。

六、及時糾正在工作中的不恰當行為,認真對待人民群眾反映和投訴的問題,堅決做到有錯必查、有錯必究、有錯必改。

承諾單位: 司法所 負 責 人:

20xx年6月27日

廉潔承諾書 篇4

元旦、春節臨近,正值全縣開展學習討論落實活動之際,為積極響應省紀委常委會向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和全體紀檢監察幹部發出的文明過節、廉潔過節倡議,以實際行動落實省委、省紀委「鐵紀、鐵軍、鐵腕」和市紀委」十不準、十必須」要求,堅持做到文明過節,廉潔過節,責己從嚴,全縣紀檢監察幹部接受監督,向社會公開承諾:

1、帶頭拒絕違規收送年貨節禮、禮品禮金、有價證劵、提貨券和電子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等;

2、帶頭拒絕參與用公款或管理服務對象、有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人員安排的旅遊度假、健身娛樂、宴請等活動;

3、帶頭拒絕出入私人會所;

4、帶頭拒絕利用培訓中心、內部食堂等名義搞奢靡享受、吃喝玩樂;

5、帶頭杜絕違規用車行為;

6、帶頭抵制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和借機斂財等不正之風,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

以上承諾,公開接受社會各界和幹部群眾監督,如有紀檢監察幹部違紀,一律按違紀上限問責處理。

1.嚴格執行《廉政准則》。

2.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條例》。

3.嚴格執行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

4.堅決治理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和借機斂財行為。

5.不用公款購買、印製、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歷、對聯等物品。

6.不用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煙酒、花卉、食品等年貨節禮(慰問困難群眾職工不在此限)。

7.不用公款購買發放各類會員卡、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

8.不用公款搞相互走訪、送禮、宴請等拜年活動。

9.不用公款大吃大喝、旅遊和參與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

10.不以各種名義年終突擊花錢和濫發亂發津貼、補貼、獎金和實物。

11.黨員領導幹部不出入私人會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會所會員卡。

12.不公車私用。

以上承諾,決不弄虛作假,願意接受社會各界和黨員群眾監督,如果違反,自願接受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

單 位(蓋章):____________

負責人(簽名):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廉潔承諾書 篇5

為更好的規范自身廉潔從業行為,本人鄭重承諾:

1、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保證自身及所轄員工不出現違法違紀行為。

2、嚴格執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七項要求和《集團公司領導人員廉潔自律規定》以及廉潔從業其它規定。

3、廉潔奉公,忠於職守,正確行使職權,切實履行崗位職責,自覺接受黨組織和職工群眾的監督。

4、不利用工作和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或為小團體謀取利益、損害分公司利益。

5、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業務關聯單位(人員)收受或索取個人傭金、回扣、禮金禮券、貴重物品等。

6、不宴請公司內部相關領導及人員,也不向其贈送禮金禮券、貴重物品等。

7、關心職工生活,維護職工利益,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

8、嚴格執行分公司油料管理辦法和鑽井隊值班車管理辦法等分公司各項制度規定。

9、監督班子及其他成員遵守廉潔自律相關規定,發生問題,願意承擔連帶責任。

承諾人:

xx年x月x日

廉潔承諾書 篇6

承諾人(員工):

承諾人系xx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員工,職務xx,茲就業務廉潔事項,保證履行如下義務和承諾:

一、承諾人應當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及公司有關廉政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得在業務洽談、招標、簽約、合同履行等過程中接受任何單位或個人名義以任何理由的任何賄賂、送禮、回扣等不廉潔行為。

二、前述「不廉潔行為」具體包括但不限於:收取現金、有價券(卡)、紅包、貴重物品等財物;接受報銷費用或以勞務費/咨詢費等名目收取報酬;接受宴請(正常公開的業務招待或向公司副總以上報備的除外)、受邀外出旅遊或進入營業性娛樂場所;在公司帳外單獨或私下收取回扣;私下向業務單位借款;利用職務便利要挾業務單位或對其設置人為障礙或向其索賄;以其他方式變相受賄。

三、若承諾人違反本承諾書第一條/第二條,經按公司規定查證屬實或被行政/司法機關立案查處的,或被舉報兩次以上雖未查證確切但有初步證據印證的,視為承諾人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公司有權即時與承諾人解除勞動合同,並按涉賄金額100倍對承諾人處以罰金,要求承諾人賠償由此給公司造成的全部損失(包括但不限於公司終止與業務單位正在洽談的所有項目、解除所有業務合同等所造成的`一切經濟損失)。情節嚴重者,公司有權交由公安機關處理,追究承諾人的行政和刑事責任。

四、本承諾書未盡事宜或者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由承諾人和公司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向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解決。依法需先提請勞動仲裁的,由佛山市順德區勞動爭議委員會裁決。

五、本承諾書一式兩份,公司和承諾人各執一份,自承諾人簽字後生效。

承諾人(簽字捺手印):

20xx年x月x日

廉潔承諾書 篇7

為進一步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端正工作作風,正確對待和行使公司所賦於我的工作職責,不斷提高廉潔自律意識,加強自我行為約束,杜絕違規違紀事件發生。特做出如下承諾:

一、認真參加各類黨風廉政教育和作風建設教育學習,在工作崗位上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利益觀。堅持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自覺向組織匯報個人廉潔從業工作情況,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

二、潔身自愛,嚴以律己。不以自身工作職位為資源,為獲取個人利益而損害公司利益,對公司資源的使用堅持節約、適度的原則。在生活中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給腐敗違規提供機會,公私分明,不用公款吃喝,不利用公司資源為個人謀取私利。

三、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遵守職業道德,嚴格按規定、程序及要求辦事,不弄虛作假,不徇私枉法。廉潔從業,正派做人,干凈做事。

四、加強對自己家庭成員的管教,不利用自己職權上的影響和便利為自己的親屬、朋友提供便利和優惠條件。

五、按時完成組織和領導交辦的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責任范圍內的各種事項。

以上承諾,我將自覺接受組織和廣大職工群眾監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本人如違反承諾,自願接受組織的任何追究和處理。

廉潔承諾書 篇8

采購人員廉潔自律承諾書

1 目的

1 1 為規范公司采購人員行為,實現很好的采購質量、合理的市場價格,確保物資采購工作始終保持廉潔高效、准確及時、服務周到、行為規范的良好狀態,樹立公司及采購人員良好的公眾形象,促進采購業務健康有序進行,在嚴格執行公司相關規定的同時,結合採購工作實際,制定本規范。

1 2 規范公司采購業務的良好風紀,預防違規和杜絕商業賄賂行為,維護公司利益,做到物資采購健康有序進行。

2 范圍

2 1 公司物資采購部管理人員和采購的業務人員。

3 職責

3 1 采購部采購業務人員對自身的廉潔自律負責。

3 2 采購部負責人負責對本部門采購業務人員的廉潔自律進行監督管理。

3 3 財務部/采購主管負責對采購人員的廉潔自律實施監督管理。

3 4 公司全體員工對采購人員廉潔自律實施監督職能。

4 內容

4、1 禁止行為規范

4,1,1 禁止參加供應商及潛在供應商的宴請和娛樂等消費活動。

4,1,2 禁止向供應商及潛在供應商索取各種禮品、現金、有價證券、中介費、好處費和供應商的各種福利待遇。

4,1,3 禁止接受供應商和潛在供應商給予的回扣等。

4,1,4 禁止在供方單位和當事人報銷應由個人支付的任何費用。

4,1,5 禁止向供應商提出與業務工作無關的要求。

4,1,6 禁止在開標前泄露招標相關信息和采購過程中需保密的事項。

4,1,7 禁止利用職權向供應商壓價購買私用商品和賒欠貨款。

4,1,8ban截留、挪用、私分和擅自處理采購資金。

4,1,9 禁止利用職權向供應商借錢和無償佔用其財物。

4,1,10 禁止私自經商,禁止業務員與其直系親屬有采購關系,在各類經濟實體中兼職,在供應商單位入股分紅。

4.,1,11 禁止與供應商惡意串通牟取不正當利益。

4,1.,12 禁止任何損害公司利益的采購行為。

4、2 罰則

4.2.1 違反本責任行為的,一經查實,依據公司管理制度規定給予辭退處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給單位造成損失的,應按規定負擔全部賠償責任。

承諾人: 身份證: 日 期:

9. 北京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為什麼會逐漸提高呢

繼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後,黨的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明確提出「文化軟實力」的概念,並明確強調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在文化軟實力提升和文化影響力增強的過程中,當今時代與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盡管依靠政府主導、政府補貼的傳統「文化交流」模式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文化出口的意義變得更為重要。
發達國家在依靠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早在「一戰」期間,美國便極力推動本國電影佔領世界電影市場;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在《關於文化外交的新構想》中,明確提出「動漫外交」戰略;2006年1月17日,韓國總理李海瓚主持會議,專門討論的是「韓流」產品世界化問題。美國大片、日本動漫、「韓流」電視劇等等,都是在國際文化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文化產品,這些文化產品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依靠的恰恰是文化出口的方式,它們能夠佔領世界文化市場,其中當然有著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背後推動,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產品本身的強大競爭力。
第二,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在一國文化影響力提升過程中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
吉布森等人的研究表明,當代文化生產在城鄉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在就業、投資、產業集結等方面,大都市佔據主導地位,並且,首都城市遠遠高於非首都的其他都市。在美國,50%以上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集中在人口100萬以上的都市裡,更嚴格地說,主要是集中在兩個中心:紐約和洛杉磯。1998年,悉尼在文化產業方面提供的就業機會佔到整個澳大利亞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產業的產值佔到整個澳大利亞的32.2%。 從就業方面看,倫敦占整個英國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26.9% 。瑞典的文化經濟從業人員(佔全國職位總數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格爾摩 。在日本,東京文化產業的從業人數占日本文化產業就業總數的16%。進入21 世紀以後,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是呈現出跨國資本運作、產業結構高度提升、產業分布組群化態勢,在一些國際性的大都市周邊產生出帶有全球意義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北京未來的工作重點。2006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為812億元,佔GDP比重10.3%,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作為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首都城市,北京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一個正確選擇。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面向國際市場、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提升,會對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一、北京增強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優勢明顯
(一)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
作為一個有著800 多年建都史、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北京不僅有故宮、頤和園等豐富的以物質為載體的文化,更有京劇、曲藝、美術工藝、傳統醫葯、民俗等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使北京有了自己獨特的符號,有了可供挖掘的歷史文化金礦。除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北京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匯處,並在這種多元交匯中呈現出獨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有以中關村為代表的數字等高科技文化,有全國最大規模的書畫、古玩等藝術品市場,更有全國最高水平的文體演出盛事。
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北京諸多文化行業在全國獨占鰲頭:北京地區出版的圖書約佔全國總量的1/2,音像製品佔1/3,期刊佔1/4,報紙佔1/5,電視劇出品(部)集數和電影產量佔全國1/3 以上。在出口方面,北京文化創意產品出口規模也日益擴大,尤其是軟體、圖書、影視等行業的產品出口量居全國前列。2001年北京文化產品出口量約佔全國的30%;2004年約佔40%,年增幅20%以上。2006年北京實現海關軟體出口3.56億美元,佔全國海關軟體出口的1/3。
(二)創新能力全國領先
創新能力是當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北京作為全國首都,不僅具有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在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等方面也都位居全國前列。在專利授權量方面,2000年北京的專利授權量為5905件,2006年為11238件,增長了90.2%,其中發明專利2000年為1074件,2006年為3864件,增長了259.8%;在科技獎項獲得方面,2005年,北京地區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5項(通用項目),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總數247項(通用項目)的30.4%。
北京的知識創新能力大大高於其它地區。在R&D投入上,2005年,北京科研機構共獲得科技活動經費735億元,佔全國科技經費的14%,高居全國各地區之首。另外,北京的R&D投入逐年遞增, 2006年達到5.8%,超出了同期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科研項目上,北京地區近年來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各項研究項目排名和經費使用均為全國第一。2004年承擔的基礎研究計劃158項,佔全國的41.7%,使用經費4.8億元,佔全國的46.1%;承擔的863計劃1227項,佔全國的 32.1%,使用經費27.9億元,佔全國的30.0%;承擔攻關計劃716項,佔全國的35.1%,使用經費20.0億元,佔全國的13.4%;承擔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76項,佔全國的12%,使用經費1.1億元,佔全國的13.4%。總之,北京的知識創新能力強大,在全國的優勢十分明顯。
(三)豐富的文化創意人才資源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 創意資源豐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譽全國的文化名人、文學家、藝術家和大量創意人才。全國有400多個科技信息類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網路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區。北京地區擁有獨立信息機構50多個,佔全國的10.7%。根據《2006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的數據,2005年北京地區擁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機構350所,有科研活動的單位數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資源佔全國總科技人力資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人員數量高居全國第一,遠遠超過其他地區。此外,北京每10萬人中,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1.7萬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兩院院士有706人;北京擁有全國1/3的研究生院、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北京培養的博士後佔全國的1/3。豐富的文化創意人才資源,為北京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 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四)首都優勢
北京作為首都,意味著被賦予了一個代表中國的象徵符號,這個符號給北京帶來的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和輻射力。首都優勢是北京所特有的財富,是國內任何城市不可比擬、無法相爭的無形資產。首先,首都優勢為北京帶來了巨大的「注意力」資源,這種「注意力」資源在當代社會可以形成一種強大的無形資產。其次,首都優勢為北京帶來了龐大的各種消費人流,其中,國內外高端人士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龐大的高端人員流動數量,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再次,首都優勢為北京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形態的發展提供契機。如北京近年來興起的會展業、總部經濟,包括2008 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帶來的奧運經濟,主要是靠首都優勢實現的。
(五)文化創意機構數量眾多,文化創意集聚區初具規模
《北京藍皮書》的相關數據表明,目前在全國573 家出版社中,有237 家在北京,佔全國出版社總量的41.36%,而從出版量、種類上,北京市的圖書出版業所佔比例將近全國的一半,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提高。由於北京擁有全國最集中的作者資源、媒體宣傳資源和市場影響力,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版發行集團都紛紛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機構,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貝貝特公司、長江文藝出版社成立北京發行中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成立世紀文景圖書公司等,這些都已經成為全國性的知名品牌。此外,相當一批外地的民營圖書公司,也將企業總部遷往北京或在北京開展業務,如山東世紀天鴻、廣東天時音像、福建廈門光合作用書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北京目前已經形成了海淀園的中關村文化創意產業先導基地、石景山數字娛樂產業基地、雍和文化園、電子城798 文化基地、北京DRC 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多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另外,東城區文化產業園區、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三辰卡通動漫網游產業基地、朝陽公園文化園區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正在規劃建設之中。
(六)奧運機遇
加拿大學者約翰·弗里德曼指出:「奧運會已經遠遠不只是(像始創時那樣)關乎運動技能,至少從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它已經變成了一樁大買賣。奧運會不僅把整個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主辦城市,而且正如所期盼的那樣,在當地零售商、旅店以及其他服務者的口袋裡留下了上億的美鈔。」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不僅能夠為北京帶來巨大的直接經濟效益,更有長遠的後續影響。奧運會使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北京,為展示北京傳統和東方文化神韻,擴大國際交流,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與國際對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發展的不足與隱憂
在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近年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國際影響力有了較大提升。但是,與紐約、東京、巴黎等國際化大都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在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一)戰略定位有待明確,整體戰略布局尚未形成
在全球化語境中,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應以世界大都市作為參照與直接競爭對象。因此,面向全球的、整體性的文化創意產業戰略定位、戰略布局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市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就整體而言,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際化定位尚不明確,整體戰略布局尚未形成。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在區域、全球應處於何種位置?面對倫敦、紐約、東京等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北京應採取何種戰略步驟以應對其競爭?在起步較晚的情況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如何發揮後發優勢?等等,對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戰略定位、發展路徑和實施步驟。
(二)文化創意產業主體實力較弱,國際競爭力不足
企業是文化產品的製造者和推廣者,也是文化市場的開拓者,是文化市場的主體和跨國經營的承擔者。沒有名牌的企業就不可能打開國際文化貿易的局面,更不可能形成國際文化的競爭力。競爭,實際上是企業實力和創造力的一種較量,培育和造就名牌文化創意企業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任務之一,唯有下工夫培育一批文化的名牌企業,才能擔當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的重任。目前,北京的部分文化創意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在國內市場居於領先地位。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將時代華納、迪斯尼等大型跨國集團作為比照對象,這些企業無論在規模、效益還是品牌方面,都難以與之直接競爭。
(三)配套服務有待健全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企業大多將眼光放在國內市場,原因有三:第一,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文化市場已經形成了龐大的規模,僅面向國內市場便可獲得足夠利潤;第二,由於文化歷史悠久和前期市場培育不足的原因,我國文化產品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往往遭受較大的文化折扣,文化企業採取外向型發展會面臨較大的風險;第三,我國文化創意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資金、信息、管理經驗和業務渠道,難以參與國際競爭。因此,我國外向型文化出口企業至今仍難以形成規模,難以獲取規模經濟效益,而規模經濟效益恰恰是文化產品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北京集中了大量的文化創意企業,這些企業在北京市場也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有很多企業迫切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國際市場,但是,由於政府有關部門配套服務不夠完善,使得它們在走向國際市場時面臨資源、渠道、資金、法律服務等方面的諸多問題。
三、增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對策建議
(一)從城市營銷的高度,制定增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整體戰略
全球化時代,城市間競爭日益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城市營銷的理念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大城市的重視。「城市營銷」概念來源於菲利普·科特勒的「國家營銷」概念。科特勒認為,國家其實是由消費者、製造商、供應商和分銷商的實際行為結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國家也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像一個企業那樣用心經營。由國家營銷概念衍生而來的城市營銷也力求將城市視為一個企業,將城市各種資源、產品和城市整體形象以現代市場營銷的方法進行推廣。
城市營銷是一個綜合概念,它是包括城市資源、產品、企業、品牌、文化氛圍、投資環境乃至城市形象的全方位的營銷。城市營銷有三種主要的營銷方式:一是「景點」營銷,二是「項目」營銷,三是系統整體營銷。無論「景點」還是「項目」,都是靜態的、局部的城市營銷方式,只有系統整體營銷才能真正體現城市整體形象和特徵。
當今時代,在城市系統整體營銷過程中,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隨著當代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城市(尤其是國際大都市)至關重要的產業型態。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能以直觀形象的方式體現城市風貌和城市精神。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大的整合作用,可以形成相關產業鏈,從而帶動相關產業鏈的整體營銷。第四,文化創意產業對良好創意的孵化作用,也會為城市營銷方式的更新產生推動。
目前,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已經充分認識到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但並未將其與城市營銷的整體進行整合。我們認為,在政策指定和實際運作過程中,應從城市營銷的高度,制定增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整體戰略,解決觀念、機制和策略三個層面的問題。
在觀念層面,應該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觀與城市營銷觀念結合起來。在文化創意產業戰略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城市」的整體意識和「營銷」意識。文化創意產業強調創意的核心地位,強調它在城市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城市形象提升過程中的整合效應,這是它與文化產業概念不同的關鍵所在。文化創意產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也要始終貫穿北京作為一個「城市」的整體意識。「營銷」意識就是要變被動為主動,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真正把城市整體形象「營銷」出去。就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對營銷和貿易環節的忽視是一個普遍問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必須充分貫穿營銷意識,將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向國內和國際市場作為重要戰略環節。
在機制層面,應充分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推動表現北京城市形象的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在目前中國文化貿易出於嚴重逆差的情況下,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既關乎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會對其他城市和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到示範作用。建立鼓勵相關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的激勵機制,同時建立防止內部企業惡性競爭的制約機制。鼓勵充分體現北京形象的文化創意產品生產,對好的文化創意產品給予獎勵或補貼。建立相關協調機制,打破行業間、產業間的各種壁壘,以文化創意產業為龍頭,以相關產業鏈為主體,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創造力為目標,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牢固樹立「北京創意」的品牌。
在策略層面,在挖掘本市傳統文化資源的同時,也應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和現代市場策略。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這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也是北京城市營銷過程中的重點所在。在大眾文化成為主要文化型態、文化貿易成為大勢所趨的時代,這種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必須與現代媒體相結合,以此激活傳統文化資源,並通過現代市場營銷策略使之為世界所認知和了解。在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策略上,應強調以現代方式激活傳統文化資源。在市場策略上,應變被動的「請進來」為「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品牌策略上,應變單純的產品品牌為「北京品牌」,以體現北京城市形象為核心,形成相關的系列品牌。
(二)盡快落實各項鼓勵政策
自北京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來,出台了各種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在2006年10月發布的《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對促進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出口採取了出口退(免)稅、獎勵優秀出口企業、培育營銷網路體系等各個方面的鼓勵政策。從現有情況看,這些鼓勵政策仍存在著規定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等種種不足。有關部門應根據產業、企業的現實,盡快落實資金、稅收、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等有關政策,使得各種鼓勵不僅僅停留在文字上。
(三)整合產業資源,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對接,形成合力
從已有的經驗來看,那些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並不僅僅是因為產品本身的優勢。在走向國際市場的初期,其背後往往存在政治和經濟這兩只「看不見的手」的強力推動。在政治推動方面,發達國家往往通過政治壓力促使目標市場國開放本國文化市場,比如,美國便是利用WTO談判等手段極力推動本國文化產品出口。在經濟方面,那些國際競爭力強大的文化創意產品背後往往有著其他產業資本的推動,索尼、哥倫比亞、迪斯尼等大型跨國集團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它們都是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依託,使得文化創意產品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火車頭」的作用。由此可見,沒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作為依託,文化創意產品很難在國際市場「一枝獨秀」。
由於綜合國力和中國發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北京文化創意產品在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過程中,藉助政治壓力不太現實。較為現實的做法是: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對接,吸納其他產業領域的資金、營銷網路等資源,形成合力。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文化創意產品與服務走出去過程中急待解決的各種資源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的「火車頭」作用,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從而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雙贏。
(四)完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機制,為國際貿易人才轉軌提供便利
龍永圖先生在談到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時指出,中國文化產業「需要有國外生活、工作背景,取得過成功經驗的,比較熟悉國外的製作方式、營銷渠道、發行放映的人才」 。相關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提升的瓶頸之一,北京也不例外。
目前,北京有多家高校開設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國際文化貿易等相關專業課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專業的設置過程中,我們更多地是注重相關文化、傳媒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培養,在與經濟、貿易對接方面存在較大欠缺。今後,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應著力解決文化與經濟、貿易的對接,培養真正的「復合型」人才。
在完善相關專業和課程設置的同時,也應為外貿人才的交流、轉向提供便利。與文化貿易相比,我國在其他產品貿易方面的經驗和成就更多。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經驗積累,我國在農產品、紡織品等領域擁有大量能夠熟練從事國際貿易和應對相關問題的高端人才。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對外文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充分利用其他領域已經成長起來的貿易人才是一條值得嘗試的捷徑。對內,可聯合文化、外貿等有關部門,對優秀貿易人才進行登記備案,根據其意向選擇對其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有關培訓;對外,可由政府部門牽線,促成國內機構與國外文化企業的聯合、交流,邀請有關人員為國內非文化產業方面的高端貿易人才進行培訓。另外,也可設立專門的培訓和資格認證考試,定期組織其他領域的國際貿易人才參加。
(五)明確目標市場定位,針對目標市場加強調研與合作
一般物質產品的消費具有人類共通性,比如,中國紡織品物美價廉,這一點對於所有國家都是如此——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非洲落後國家。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將按照同一質量標准進行生產的紡織品出口到不同國家。然而,對於文化創意產品來說則並非如此。文化創意產品以其中蘊涵的文化內容為根本,文化創意產品的內容若與目標市場國的價值觀、審美趣味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馳,該文化產品就不可能在目標市場國取得成功。因此,在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應首先明確目標市場定位,並針對目標市場加強調研與合作。
早在1927年,美國商務部便發布過一份由駐華使領館人員提供的中國市場調研報告,該報告對「中國電影趣味」的把握相當細致,特別提醒製片人「三角戀愛和兩代人沖突的題材因違反傳統倫理而不受中國人歡迎」,還將「大團圓」、「善惡分明」等歸納為美國電影能夠占據中國市場的原因。對目標市場國文化習慣、文化市場的深入了解,是美國文化產品能夠風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在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必須有針對性地了解目標市場國的文化習慣和文化市場狀況,做到有的放矢,根據目標市場國的實際情況製作、發行文化產品,從而做到事半功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在具體措施方面,可組建專業性調研機構,對世界各國文化市場進行深入調研,定期發布各國市場調研報告,供業界參考;在行政審批的過程中,也可將歸國後提供演出總結報告、參展總結報告等國外市場信息作為條件,收集國外文化市場的有關情況,既方便管理部門的宏觀統籌,也能在以後的有關申請中向申請企業提供建議和指導。
中國古人雲:「借勢勝於造勢,借力強於發力。」加強與目標市場國的合作,挖掘合作方的資源優勢,為我所用,將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著力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的大型文化創意企業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文化貿易的主導地位開始從一國政府轉向跨國公司。新聞集團、時代華納、迪斯尼等大型跨國文化集團在國際文化市場中的壟斷地位十分明顯。在規模經濟效應的作用下,這些大型跨國集團可以集中資本、技術和人才的優勢,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鏈,然後以多種形式向全球的文化市場大量推出,獲得競爭的優勢。在跨國公司成為全球文化貿易真正主體的今天,國際文化市場競爭也成為一種「巨人」之間的競爭,如果沒有自己的大型跨國文化公司,將難以真正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鑒於北京市文化創意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綜合實力不強的問題,應鼓勵本地企業之間、本地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集團。在企業整合充足的過程中,應將行政性整合與市場整合加以統一,使企業整合之後真正能夠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改變國內文化企業整合的政府運作模式,以免形成「大而不強」的局面。

熱點內容
段波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11-20 04:42:20 瀏覽:637
基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演講 發布:2024-11-20 04:39:41 瀏覽:221
侵權責任賠償法律規定 發布:2024-11-20 04:39:03 瀏覽:51
啟東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0 04:23:17 瀏覽:702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4-11-20 04:07:19 瀏覽:902
河南律師查詢 發布:2024-11-20 04:00:46 瀏覽:360
青海省法律援助個人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20 03:42:46 瀏覽:271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