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梅律師
A. 我淫心很重,想在屋裡擺放一個阿彌頭佛佛像可以嗎
可以的。
彌勒菩薩(梵文Maitre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被尊稱為彌勒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編輯本段]彌勒尊佛
簡介
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 「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新彌勒佛像稱彌帝隸,梅低梨,迷諦隸,梅怛麗,每怛哩,梅怛麗葯,昧怛[口*履]曳。菩薩之姓也。譯曰慈氏。名阿逸多,譯曰無能勝。或言阿逸多為姓,彌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紹釋迦如來之佛位,為一生補處菩薩。先佛入滅,生於兜率天內院。彼經四千歲(即人中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初過去之彌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稱為慈氏。乃至成佛,猶立是名也。 注維摩經一曰:「什曰:彌勒,菩薩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羅門子。」 法華嘉祥疏二曰:「彌勒,此雲慈氏也。過去值彌勒佛發願名彌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經,彌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說慈心三昧經,故曰慈也。 華嚴經雲:「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台凈名疏五曰:「言彌勒者,有雲從姓立名,今謂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彌勒,此翻慈氏。過去為王名曇摩流支,慈育國人,國人稱為慈氏。自爾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雲無勝。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親見正文,未可定執。」 俱舍光記十八曰:「梅怛,此雲慈。儷葯,此雲氏。菩薩於慈姓中生,從姓立名,故名慈氏。舊雲彌勒,訛也。」 彌勒佛玉雕玄應音義二十五曰:「梅怛麗葯,此雲慈,即舊雲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緣:一值慈佛發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彌勒或雲梅低黎,並訛也。」 慧苑音義下曰:「彌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為慈氏也。」 慧琳音義十四曰:「彌帝隸,古雲彌勒,皆訛略不正也,正音雲每怛哩。」 西域記七曰:「梅怛麗耶,唐言慈,即姓也。舊曰彌勒,訛略也。」 在密教,胎藏界之彌勒,坐於中台八葉院東北方之蓮上,金剛界之彌勒在賢劫十六尊中,坐於東方,羯磨會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剛因菩薩,即為此尊之本誓,大輪金剛者,此尊之教令輪身也。密號曰迅疾金剛。 賢劫第五尊佛是彌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彌勒菩薩現在正於兜率天內院為諸天演說佛法,那裡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400年,經四千歲(兜率天的天壽是4000年,即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彌勒菩薩由兜率天內院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初過去之彌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稱為慈氏。乃至成佛,猶立是名也。 彌勒將來乃是一尊福佛,他降世的那個時期,地球經過了許多變化,山河石壁,皆自消滅,多是平原,海水平靜,土地肥沃,多有自然樂園。一年四季,風雨調順,百花開放,萬類和宜,產物豐收,果實甘美,並產天然粳米,沒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長壽,毫無疾苦。又無任何災難,人心皆為大善,沒有貪、嗔、痴、慢、疑、……,更無殺、盜、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習身、口、意三業清凈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別,無有爭執,相見歡悅,多以善言互相勉勵,人行萬善,無諸惡業,飲食無憂。其衣裳,不需人工紡織,地長天衣樹,樹上會生各式各樣的細軟衣裳,任人採取穿著;房屋宮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沒有少許污濁不凈,人慾大小便溺,地廁自開,便後自合。地上多產各類寶物,隨手可拾,人拾寶石於手中玩賞,會說:聽說過去劫時(大概是指我們現在劫),人為財寶,互相傷害,系閉牢獄,受諸苦惱,如今此寶,如同瓦石,無人守護,真是一個清平世界。那時世界雖有若干小國,而只有一個大國統一,在此地球上,有寬廣四百萬里的大平原,四大海水,各據一方,有大都城,名雞頭城,東西五百里,南北二百八十里,土地平廣,人民眾多,街道整齊,空中有龍王名叫水光,夜雨香澤,晝則晴和。城中有羅剎眾,名叫葉華,於深夜出現,為人類服務,除去穢惡,打掃清潔,又以香水遍灑於地,非常香凈。龍神鬼類,都為人類工作,但絕對不須祭拜,那時世間已無迷信拜拜之事。天時地利,人民和順,鬼神擁護,感生了一位轉輪聖王出世。王名「儴佉」,京都就是雞頭城,對於人民百姓,以正法治化,有金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臣寶、守藏臣寶等,以鎮此世界,不用刀杖,自然靡伏,極其自由,逍遙自在,平等安樂。
彌勒凈土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有內外二院。其內院常為補處菩薩之生處。今彌勒菩薩生於此。故謂之為彌勒之凈土。彌勒上生經說凈土之相。以勸願生。兜率凈土彌勒三尊是彌勒菩薩、法華林菩薩、大妙相菩薩,復有他方諸大菩薩發心而來,古來大德發願往生者眾,其中有阿難尊者、戒賢大師、道安法師、法遇法師、玄奘大師、窺基大師、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智者大師、智晞、灌頂、玄朗、道宣律師。近代虛雲老和尚、太虛大師、慈航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B. 《畫壁》和《趙氏孤兒》有什麼聯系嗎
第一個故事,以書生和芍葯為主線的愛情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書生與芍葯放佛命中註定般一見鍾情,而將他們帶到相識的宿命中的是牡丹。牡丹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她的重要在這個故事裡體現在由她引發了朱孝廉再回畫壁,使得書生再遇芍葯,也使得芍葯為成全書生的愛不惜犧牲自己,終於令書生意識到自己再回畫壁是為了芍葯,而非牡丹。所以,牡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牡丹的故事也很耐人尋味,她是引朱孝廉進幻境的第一人,對書生一見傾心,不惜搭上性命毫無悔意,為人單純,為愛執著,不求回報,不計得失,在她的故事裡,她始終沒有明白為什麼芍葯後來成了書生的女主角,原來愛情沒有先來後到,沒有任何道理可講,也沒有辦法挽回。所以盡管很痛苦,牡丹還是很明智地作出決定——怨懟不若放手。後來也是因為她誠意的成全芍葯和書生,才將她這一純美的形象保持到了最後。
在第一個故事裡,除了芍葯和牡丹,還有第三個女子愛慕書生,就是大家都喜歡的翠竹。前兩個都對書生一見鍾情,芍葯冷漠神秘,牡丹單純可愛,書生對芍葯是愛,對牡丹是憐,對翠竹,我覺得可以談得上信任。翠竹之所以討喜,就是因為她的率性,脫去很多小女子心性的扭捏,卻保留了最率直純真的愛憎。少一些女子的矯情,多一些男子的帥氣,更顯可親,這樣的女子無論男女都會喜歡她。她對書生絕非一見鍾情,甚至一度排斥,這種排斥不是來自對書生本身,而是來自她以往的生活經驗、不健全的愛情觀,一旦相處下來,慢慢地對書生日久生情,這一點,尤其貼近現實,也是翠竹更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除卻一男三女的主角之外,還有幾對配角。
首先是雲梅和書童。山賊結婚的一場戲中,面對百花繚亂,三個男人的神情各不相同。書生一心牽掛牡丹安危無心再賞其他的如花美眷;山賊點中了雲梅,雲梅正對著他熱情起舞,然而貪心不足的山賊雙眼始終滿場亂飛,一刻也沒有在雲梅身上停留,明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書童心性最為純凈,沒有書生的猶豫模糊,沒有山賊的貪戀成性,他一心一意地只愛雲梅,專一而且明確。雖然他與雲梅是假婚開始,但他的善良最終打動了雲梅,自此後生死不棄,虛實相隨,再無更改。
最後是山賊,此君好色成性,貪心不足,妄自尊大,三妻四妾,著實可恨,然而隨著劇情發展,這哥們居然也自知之明起來,發現了妻子們比他的本事強,大男子主義立刻收斂,更難得居然懂得了感恩,最後放下屠刀,合家歡樂上上簽了。他們家一妻三妾和和美美,尤其是莫小棋飾演的丁香的大老婆正室范兒,使得一家子頗具儒風,山賊過起了書生的生活。山賊的故事完美呈現了男女之間的關系,陰陽和諧的道理。
於是不能不提一下,即使僅僅通過第一個故事,也能很容易的從中找到道家儒家佛家三者交融的痕跡。書生、書童、山賊借宿「佛寺」,觀壁畫而進入萬花林「道場」,經此一劫,舊世界面目全非,上京趕考的書生不似從前重視功名,書童不再為人仆從轉而追求自己的個人幸福,山賊收心斂性享盡妻妾成群的齊人之福。
第二個故事,萬花林里的抗爭與鎮壓。這一個故事常被人解讀為政治故事,最能引發人們對現實的思考。
書生是一個意外闖進萬花林的男子。在這個仙境里,女子可飲水而孕,但生下的也只是女孩,為了保證後代繁衍,姑姑將男人視為傳宗接代的生育工具,這一點恰好與現世相反,頗有反諷意味。「所有的女子都不能動情動愛,一旦發生便被處極刑,灰飛煙滅。」當一個集權主義者控制了權勢控制了生命還控制了思想,你便知道,這里不是天堂而是地獄,你也會肯定地推算出,這里的人們要麼在反抗中死去要麼在沉默中死去,絕無活路。電影最後給出了這樣一個設想,萬花林里的女子們集體向姑姑發起反抗,然而被暴怒的姑姑全部殺死。我們也都好奇,古往今來的集權者在殺死反抗者之後,將面臨怎樣的境地,而後,導演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毛骨悚然的場景,集權者權柄一揮,自能創造一批又一批無窮盡的盡忠者,那一刻,屏幕上充斥著絕望,無盡的絕望,恰如姑姑當時的目光,絕望中衍生出癲狂孤寂,一切都太瘋狂!
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國王姑姑,一個執法者芍葯,一個監察者貓頭鷹。其餘的都是被管理控制的「花兒」。之所以以花喻人,一方面因為萬花林里全是女子,女子如花;另一方面也因為花之嬌弱最易摧殘折辱。「花兒」更是象徵美好,兼有輪回、生生不息的意味。
那麼,姑姑是什麼花?別猜了,姑姑不是花,也不要說,網路上講姑姑是桂花,那些都是敷衍之詞。姑姑當然不是花,她是孔雀。她的服飾,性情,無一不顯露她的身份,而且,她的寵物親信是——貓頭鷹。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在萬花林里居然生活著一個異類,雄性的貓頭鷹。所以,這解釋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因為姑姑身為孔雀,才會挑選一位有能力的花(芍葯)來替她管理花朵。其二是「姑姑」一名的來歷,姑姑就是咕咕,鳥叫聲。反推,如果姑姑也是一朵美麗的花,她還會要那麼多美麗的小花來陪伴自己么?同性同類相忌,只有她是鳥而不是花,才能順理成章地養一群花兒只為擺弄,而不吃醋羨嫉。
唯一可嘆的是,原本貓頭鷹是最衷心於姑姑的,最後這唯一的一個姑姑的同類(鳥類)卻也背叛了她,愛上了芍葯並為此付出了生命。情深至此,默然堅定,微而不卑,是整部戲里我最喜歡的角色。
第三個故事。不動明王與孔雀明王的前世今生。
故事的開頭是不動守在佛寺日夜修行,苦於不能參透,無法成佛。大結局是孔雀明王被不動點化,放下一切,不動成佛。
在整部電影了最好的一個設計就是姑姑手中的樹枝,所有人都深信樹枝是姑姑強大力量的來源時,才知道原來那卻是「本來無一物」。這本是一招極好地偷梁換柱,轉移視線之法。這個方法,不止用在樹枝這種小細節上,也用在整個故事構思的大手筆上。所有人都認為孔雀也是不動的幻化時,我則認為,畫壁一物,並不是不動的幻作,而是孔雀的。更進一步的講,並不是不動點化了孔雀,而是孔雀點化了不動。
那麼第三個故事的原貌並不是不動和孔雀感情不合兩廂廝殺較量,而應該是這樣的:
前因。不動與孔雀本事一對戀人,其中一個想要成佛,出於對佛法的狹隘理解,不動尊菩薩認為,只有割愛忘情才能成佛,於是辜負了孔雀。說道兩個相愛,必須解釋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不是孔雀而是不動想要成佛?因為孔雀早就是佛,而不動只是菩薩,看官到此或許能想起金庸筆下的林朝英和王重陽了。第二,孔雀明王應該是男性,兩個男性如何相愛?關於前半句,我可以說,即使沒有男身女身的輪回,佛也可以自在的幻化,看電影不是搞學術研究,這不是在講兩個印度佛學家如何相愛的紀錄片。至於後半句,我只能說,童鞋,再去看一遍春節晚會楊麗萍的孔雀舞吧,不然去網路搜索一下「BL,男男,王道……」等詞。恕在此不多做解釋。
那麼孔雀眼看不動一心成佛,卻始終因心中記掛著她而不能頓悟,(影片中姑姑曾問不動:「你不是一心成佛么?」不動回答:「我心裡系著你,哪能成佛?」)她能做些什麼呢?她設下了一牆畫壁,一道情關,任不動日夜參詳,以求參悟。幻境是孔雀明王為助不動明王渡劫成佛而設的。在孔雀的幻境中,「姑姑」是一個為情痴為情傷的女子,她每日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看到最後會發現,根本就沒有他人,畫壁中只有姑姑一個人。姑姑是孔雀的幻作,百花們是姑姑的幻作。不動將枯枝遞給姑姑時說:「其實我每天都看著你,是你沒有發現而已。」這句話妙絕,聽了這句話,才能明白為何是牡丹最先一個被書生發現,為何只能是牡丹,因為牡丹最是嚮往愛情,渴望外面的世界,她的眼睛時刻向外張望,所以才看到了朱孝廉。這句話更妙的地方在於,若按我的思路理解下來,這話應該是孔雀對不動說的:我每日也都看著你,成佛頓悟與人之大欲之間只一牆之隔,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也正因為不動說出了這句話,孔雀才終將不動點化,不動終成佛。不動說出這句話後將枯枝遞於姑姑,枯枝開花,是兩人愛情的見證,更是成佛的見證。
孔雀明王,是諸佛事業化現的多羅菩薩(度母)其中一位化身。是以「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攝受覆育一切有情獲得安樂」。
不動明王,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
至於我,看到的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不動,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孔雀,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朱孝廉,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芍葯……我並不十分在意不動與孔雀的愛情故事,他們是正經的BG也好,是攪基的BL也罷,都是色相,我反而更屬意於修煉成佛的隱喻,人生本是一場修煉,成不成佛快樂都最重要。看破與放下,總是永恆的修煉題目。
另外誰來解釋一下,大殿上方那個巨大的男性雕塑到底是什麼?按照不動明王的長相描述,似乎應該是他。不過穿著鎧甲,又像是貓頭鷹,所以這是貓頭鷹的地盤,所以他獲重生時才不用跪倒謝恩?那麼枯枝開出的花又是什麼花?
C. 安慶強制火化的事件全過程
5月24日,大關鎮旵沖村88歲的潘秀英。為了能「睡棺木」土葬,潘秀英四次喝農葯自殺,後被搶救過來。
近日,安徽安慶實施殯葬改革,要求從6月1日起,全市城鄉居民死亡後按規定火化。
改革政策公布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有6位老人自殺身亡。自殺事件背後,原因錯綜復雜。安慶外宣辦稱,媒體報道「老人自殺」一事與安慶殯葬改革沒有直接因果關系。但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殯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備有棺木數十年的老人心裡無法接受;政策推行過於迅速,致宣傳、教育不到位;基層強行收繳棺木,直接刺激老人;而當地重土葬的傳統習俗也令老人心結難解。
昨日,安徽省民政廳回應稱,禁止強制收繳棺木。專家稱,對民俗文化的改革應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新京報記者張永生申志民安徽安慶報道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對民眾家中現有棺木強行拆解,多名老人在6月1日火葬實行日前自盡。
昨天,安徽省民政廳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省民政廳禁止強制收繳棺木;安慶市政府向省民政廳回應稱,安慶殯葬改革政策也禁止強制收繳棺木,且在執行過程中並無強制收繳一事。
但新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一政策出台前,安慶多地農村已大規模強行收繳村民棺木;政策出台後,也並未被嚴格執行,部分農村仍繼續強制收繳棺木。
在有著濃厚土葬風俗的安慶農村,棺木是許多老人後半輩子最重要的「財產」,強制收繳棺木令他們在心理上備受打擊。在安慶市桐城方圓50公里范圍內,先後有6位自殺身亡的老人。其子女均稱老人是為了避免6月1日後的火葬政策而自殺的。
桐城大關鎮旵沖村,今年88歲的潘秀英已自殺4次,但最終被救活,在其子女懇求下,村委會同意暫不收繳她的棺木。5月25日,她以含糊不清的言語向新京報記者承認,棺木是她目前活著的唯一指望。
突如其來的消息
在殯葬改革政策傳達到村裡前,關於火葬在安慶農村沒有任何宣傳
91歲的吳正德死了。
5月6日上午,在得知棺木將被收繳的消息約一個小時後,吳正德上吊身亡。吳正德是安慶市下屬縣級市桐城新店村數得著的高壽老人,其子吳大旺在附近中學當了多年校長,去年剛退休。
今年4月初,有村民告訴吳正德,6月1日以後死,要火化了,棺材也保不住了。吳大旺勸慰說,不一定是真的,因為此前沒聽到過任何風聲。
「這不是個風聲。」呂亭鎮新店村的村民組長朱子玉(化名)說,4月上旬他和其他村民組長被叫到村委會開了會,村主任告訴大家,安慶市要實行殯葬改革。沒有任何思想准備的朱子玉當場呆住了:「之前幾十年我們這從沒說過火葬的事。」
新京報記者從桐城至少20個村裡了解到,安慶市殯葬改革的消息基本都是4月初傳達到各村的。
從今年3月中旬,安慶市開始擬定這一政策,到4月初傳達到村裡,不過短短半個月。而且,桐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伍建強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此前桐城關於火葬並未有任何民間宣傳。
朱子玉將這一消息形容為「突如其來」。
5月25日,桐城呂亭鎮新店村村支書楊萬生稱,4月1日之後,呂亭鎮政府開始頻頻召集村幹部召開關於殯葬改革的基層會議,要求加強對殯葬改革的宣傳工作,新店村自此開始大力宣傳。
但桐城市20多個村至少30名村民證實,在他們村,進入4月後,關於殯葬改革的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但村委會卻未組織任何宣傳工作。只是4月中旬貼出了一份安慶市將在6月1日實行火葬的通告。
「殯葬改革,99%的老百姓都支持。」楊萬生一再強調,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負責任的。
兩次殯葬改革未果
1994年和2006年安慶均試圖推行殯葬改革,但都因各種原因流產
雖然村民們普遍對殯葬改革感到突然,但多名安慶市的公務員表示,因為去年祭祀引發山火的事件,他們對此有心理准備。
根據1994年發布的《安徽省殯葬管理辦法》規定,安慶市除岳西縣外,其餘各縣大都在實行火葬的范圍內。但安慶市火葬推行一直滯後。2006年安慶曾試圖再次開展殯葬改革,還尊卑了動員大會,但最終未實施。去年5月的數據顯示,安慶全市被列入火葬區的年死亡人口約為38000人,僅3500餘人實行火葬,其中市轄區佔了一半。
關於今年安慶推行殯葬改革的原因,一名安慶市民政局官員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安慶殯葬改革「拖後腿」,政府部門「壓力很大」。
由於當地墳墓多建在山坡上,常因祭祀引發火情。去年年底,村民祭祀引發山林多處火災,安慶市為此追究了20多名官員責任,林業局局長引咎辭職。
前述官員稱,這次火災是當地推行殯葬改革的直接原因之一。
今年3月16日,安慶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了《關於成立安慶市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領導小組由安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曉明任組長,成員包括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市民政局長等。
3月25日,安慶市就下發了通知,4月1日,啟動殯葬改革,城鄉居民死亡後火化。5月初,再次下發通知稱,6月1日起正式實施殯葬改革。
安慶市民政局同時提出,至今年底將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爭達到70%,到2016年達到80%。
對此,幹了30多年村組長的朱子玉說,他無法想像,在一個土葬風俗濃重的地區,外地很多年才能實現的殯葬改革目標,安慶如何能夠在短短兩三年之間實現。
厝棺傳統
安慶傳統不能血葬,要在野外厝放幾年(厝棺),然後再葬。這個風俗全國不多見
吳正德老人的棺材放在自己所住的屋子一角,用了12棵杉樹做成,油了紅漆,蓋上塑料布。
而離吳正德家20公里外的大關鎮旵沖村,88歲的潘秀英的棺材則擺在床前,一睜眼就能看到。
這些棺材都是十多年前做好的,當年大都花費兩三千元。
在84歲的新店村民施學文看來,棺材是人最後的房子,「這里的人一生勞苦,死後想睡一個風雨不透的房子,就是這棺材。」施學文說,「睡棺材」是本地上了歲數的人的統一想望。
安慶當地還有一個特有的風俗,就是厝棺,意思是將棺材安置在某處暫不下葬。
施學文介紹,從他記事起,在整個安慶市,尤其是桐城,就有人去世後厝棺三年甚至更久才下葬的風俗。
新店村距離桐城市約20公里,田野一片油綠。山坡上的樹叢下,不時可見灰白色用石棉或石材搭成的小房子,每個裡面都放置一具棺木。
「死後立刻下葬,叫做血葬,只有沒人管的五保戶才會這樣。」施學文說,本地人認為,血葬對後輩興旺不利。
5月5日,安慶市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關於安慶市實施殯葬改革的情況說明》稱,殯葬改革實施後,厝棺原則上由各地在今年年內妥善處置。
「這個時代,誰都知道這是迷信,老人們也都知道火葬利國利民。但他們都習慣老傳統了。」朱子玉說。
當地村民介紹,殯葬改革的消息傳出後,很多厝棺未葬的家屬開始響應,「大多數厝棺都下葬了。」
一刀切的政策
對於是否可按年齡劃分土葬,桐城市認為此舉不利於殯葬改革
殯葬改革在各村的推行都是從登記村民家中棺木開始的。
朱子玉稱,呂亭鎮政府召集各村幹部開會後,村裡又召集村民組長和村民代表開了會,會上要求村民組長要挨家登記村民家中現有棺材,發補貼就按照登記表來,「會上說的不是村民願意留下棺材就留下,而是,想留下棺材,就給你當場砸碎,不想留,村委會幫忙抬走。」
新店村吳大旺等村民稱,年輕人和大部分中年人不會在乎火葬還是土葬,但很多老人的棺材已經准備了二三十年,「能不能有個靈活的政策,或者給老人一個緩沖的時間?」
5月25日,桐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伍建強為難地說,目前的政策的確是「一刀切」,對於是否可以按年齡劃分土葬,「也考慮過,但在討論中被否決了。如果以年齡劃分,有虛歲和實歲之分。另外,年齡容易被人找關系作假。這樣不利於殯葬改革。」
對於政策是否存在「一刀切」的問題,安慶市民政局未接電話,該市外宣部門則未對此作回應。
4月18日是大關鎮旵沖村到各家各戶登記棺材的日子。當天夜裡,81歲的老太太蔣秀華上吊自殺在屋後的樟樹園里。
蔣的孫子梅秀發告訴新京報記者,蔣秀華死前曾說,她的棺材都做了10多年了,她要睡棺材。
呂亭鎮陡崗村68歲的柳少蓮是個媒婆,她生前性格開朗,身體健康。4月25日,柳少蓮推開廚房裡足有三四十斤的井蓋,跳井自殺身亡。
5月2日,新店村85歲的笪愛青喝下一瓶百草枯自殺身亡。
旵沖村潘秀英則是多次趁著家人不備,喝下噴霧桶里的農葯水。5月3日,她嘔血不止,在家打了四五天吊針才好轉。
24日,潘秀英坐在門口,臉色灰白。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從4月20日起,她至少喝過4次農葯水。
潘秀英被救活後,其家人去找村幹部,村委會同意將棺材暫時保留。
「現在就怕事情蔓延。」朱子玉稱。
潘秀英、柳少蓮、蔣秀華的家人證實,老人自殺後,沒有村幹部或者鎮里的人來過問這件事。
桐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伍建強說,非正常死亡必須要到公安部門去備案,目前沒有人去公安部門針對非正常死亡備案。
5月25日,新店村村支書楊萬生稱,推行殯葬改革宣傳過程中,極個別老人因為年齡大對政策不理解,同時認為自己年老,不能給晚輩帶來什麼幫助,可能是負擔,於是選擇尋短見,「但這只是個案。」
關於個別老人想不開自殺,伍建強說,「我們目前只是聽說,但是還沒有得到證實。網路上看到個別類似的消息,不能全部相信。」
收棺
在多地的執行過程中,棺木被要求必須上繳或破壞,沒有通融的空間
5月5日,安慶市發布《關於安慶市實施殯葬改革的情況說明》稱,對居民自行拆除和上繳棺木的,給予部分資金獎補。同時,堅決杜絕強制收繳棺木等現象的發生。
但在多地的執行過程中,這一政策變成,棺木必須上繳,沒有通融的空間。
5月6日早晨7點多,吳大旺到新店村村委會開會。村主任通知,明天開始收繳棺木。
「會很平靜,參加的村民代表等沒人反對,相反都非常支持。」5月25日,新店村村支書楊萬生稱。
上午近10點,吳大旺回到家中,他告知父親吳正德這一消息,並勸慰了一番。
10點40分左右,吳正德催吳大旺回家給自己做飯。11點35分,吳大旺送飯來到父親的院子,發現父親在門前的樟樹上上吊身亡。
吳大旺說,父親死後,沒有村幹部和鄉鎮幹部來探望或者給個說法。
新店村村支書楊萬生稱,從5月6日開始,按照市鎮部署,新店村開始收繳棺木,全村4900口人有192口棺材,均已收繳,政府部門給每口棺材1000元補助。「你隨便問,村民都支持,有的就是不給錢也願意上繳。」
關於棺木是上繳、破壞還是銷毀,楊萬生稱,這根據村民個人意願而定,有村民想留著當柴燒,就破壞後留家裡;不想留,就拿走集中銷毀。
桐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伍建強說,對棺材的處置,他們要求是,「願意留就留,願意讓政府幫忙破拆就破拆,不強制收繳。」安慶市宣傳部門稱,市裡的要求也是不強制收繳。安徽省民政廳也強調禁止強制收繳棺木。
但各級政府所說的收棺情況跟村民們反映的情況大相徑庭。新店村的汪正明和胡雲梅夫婦在痛哭中看著他們准備了20多年的棺材被抬走。
「我的棺材是我賣一點糧食買一點木頭省吃儉用准備下來的。」事情過了近20天,72歲的胡雲梅還是忍不住落淚。
胡雲梅說,5月7日,村主任帶著幾個壯漢,還有派出所的人跟著,不容老兩口說什麼,直接抬走了棺材,給他們留下2000元錢。
同村施學文和老伴也不願上繳棺材,但村主任帶人將老兩口的棺材砸碎。
5月25日,新店村一角,露天擺放著四五十口棺材。也有村子將破拆後的棺材堆在了河道邊。
強收棺木違「物權法」
律師稱,不管殯改制度有無棺木處置的相關規定,一旦侵犯公民私有財產,都是違法的
5月8日,呂亭鎮呂亭村裡收棺木,村委會帶的人當著83歲的鄭世芳的面鋸斷了她的棺木。
「沒人問你願意留著還是被收走。」鄭的兒子胡紅祠說,村幹部稱收繳棺木是國家政策,「我們不敢違背政策,眼睜睜看棺材被毀。老太太暈了過去。」
在服安眠葯自殺未遂後,5月23日凌晨,鄭世芳在家裡雜物間上吊身亡。
日前,安慶市民政局一名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們會採取科學的工作措施,不會搞平墳等極端舉措,但殯改工作的時間表不會改變。
25日,桐城市宣傳部副部長伍建強稱,經摸底,桐城全市一共有4.6萬副棺材,已經被處置(銷毀)的約4.5萬副,剩餘800副左右棺材仍保留在居民家中,「政府部門將對家中仍存有棺材的人群進行重點關注。」
他隨後強調,如果村鎮殯葬改革做得不到位,有關官員將會受處分。
5月27日,安慶外宣辦主任甘震稱,根據他們掌握的情況,部分媒體報道「老人自殺」一事與安慶殯葬改革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中國這么大,老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事情。」
新京報記者追問,老人的死亡是否與推行殯葬改革方式不當有關,甘震稱,他在開會,不方便溝通。
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人慶認為,安慶推行火葬,一定程度上是大勢所趨,但在殯葬改革前,政府有關部門要做好充分調研,考慮到改革所帶來的各方面的負面隱患。
李人慶稱,土葬代表鄉土民俗文化,對此的改革應該是漸進式的,短短一兩個月的改革顯然操之過急,「這需要2-5年培育觀念的過程。」
關於強制收繳棺木一事,北京市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昭利稱,棺木是公民的私有財產,在所有人不同意的前提下,強制收繳、破壞棺木違背「物權法」。「不管殯改制度有無棺木處置的相關規定,一旦侵犯公民私有財產,都是違法的。」
D. 有三有寒是什麼成語
歲寒三友
▲釋義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
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示例
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E. 工作時間突發腦出血算工傷嗎。老闆該負怎樣的責任
1、有很微小的幾率算工傷
2、老闆就是公司,
3、參照立法精神的復函: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在工作時間發病是否可比照工傷處理的復函
勞動部辦公廳
山西省勞動廳:
最近,我部收到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郭雲梅工傷勞動爭議申訴案的情況和有關問題的函(〔1996〕並法告申第38號),經研究,現就郭雲梅在工作時間發病是否可比照工傷處理的有關問題函復如下。
山西東方化工機械廠起重工(天車司機)郭雲梅,1991年1月31日下午上班時,在車間發生「高血壓腦出血」,經搶救治療後,造成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郭雲梅及其家屬要求按照或比照工傷處理,廠方不同意,雙方發生勞動爭議。1994年5月6日,你廳向我部發出《關於
高血壓病人在特殊工種現場犯病是否可比照工傷處理的請示》(晉勞仲函字〔1994〕第007號),我們按照現行辦法的一般規定,發出《關於在工作時間發病不作工傷處理的復函》(勞辦發〔1994〕177號)。根據這一規定,山西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太原市北城區人民法
院以及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分別裁決和判決不應按工傷或比照工傷處理。對此,郭雲梅不服,又向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經調查、研究,認為法院一審、二審的判決在認定事實上和適用法規上存在著一些缺陷,對是否適用我部勞辦發〔1994〕177號文件
提出疑問。據此,我們研究後認為,此案不適用勞辦發〔1994〕177號文件,應予重新研究處理,理由如下:
一、根據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有關調查,在處理此案時,應當注意郭雲梅在發病前兩個月,有連續加班加點工作的具體情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郭雲梅高血壓病的復發。1965年全國總工會勞動保險部(65)險字第760號文件規定:「職工在正常的工作中,確因患病而造
成死亡的,原則上應按非因工死亡處理。但是對於個別特殊情況,例如由於加班加點突擊任務(包括開會)而突然發生急病死亡,……,可以當做個別特殊問題,予以照顧,比照因工死亡待遇處理」,按照這個文件精神,郭雲梅經搶救造成全殘,應按比照工傷待遇處理。
二、勞動部1991年頒發的《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勞安字〔1991〕31號)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大綱》(勞安字〔1991〕33號)明確要求,起重機司機屬於特種作業人員范圍,其上崗工作必須身體健康,無高血壓等妨礙工作的疾病
。郭雲梅在1987年患有高血壓病後是不宜繼續從事起重機司機這一特殊工種的工作的。因此,在處理郭雲梅申訴案件的過程中,可以適用勞安字〔1991〕31號和勞安字〔1991〕33號文件的有關規定。
特此函復,請協助法院妥善處理。
F. 怎麼寫感謝別人前來弔唁的簡訊。
要注意語言的規范和禮儀:父於2008年10月26日仙逝,享年80歲,於11月5日出殯。
家父沒有留下一句話匆匆離我們而去。此時此刻我心中的悲痛無法言表,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的父親是一個善良而誠實、勤勞而勤儉的父親,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雖然是一個農民,富有現代晉商的創造和開拓精神,他的軀體雖然去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了下來。
家父的不幸仙逝,我們全家及陳家大院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哀傷痛的氣氛之中,教子齊家語不聞,寸草何曾報父恩?望雲路斷親何在?空餘血淚灑新墳。
連日來,來平遙進行弔唁和參加追悼會的單位及領導有:
太原師范學院
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遊學院
山西省氣象局機關黨委辦公室
太原市氣象局
山西省氣象幹部培訓中心
晉中市氣象局
山西雙豐律師事務所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山西總公司營業部
山西新概念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領導的弔唁
近日來,來進行弔唁和參加追悼會氣象系統的領導、同事、同學和朋友有:
胡建軍、朱俊峰、胡玉清、王雲飛、張繼傑、宋建中、王淵、李-鵬、劉俊祿、李琦、史如章、張軍、王彥維、張五九、和極光、鄭國勇、智強、高秋貴、劉永峰、郝智文、李智才;
來進行弔唁和參加追悼會的太原師范學院的領導和同事有:
王玉明、趙林、安詳生、邵秀英、郭文炯、劉敏、曹志敏、韓小平、佘可文、馬堃、賀志明、韓麗君、王紅、馮衛紅、馮旭芳、任世芳、張迎珍、劉福明、雷有毅、高玄彧、梁俊花、邱麗川、白明英、侯志華、趙娜、韓俊琴、耿娜娜、楊東林、李晉宏、馬義娟、郭海容、李梁、郭廣行、馮小星、韓紅宇、陳衛、李世儉、李玉軒、任建美、石虹、郝從容、柳文龍、王向東、成春花等;
來進行弔唁和參加追悼會的平遙南政學校12班同學有:
王希全、王建信、王起銀、閆如福、閆寶成、王家舉、王曉蕊、王雲梅、孫清雲、閆心愛、王銀全、杜豐喜、閆東明、閆敬愛、王令香、王通、孫懷寶、王玉貴、喬在玉、孫金亮、渠曉晶、閆光亮、渠起雲、王建議、劉春梅、王起豹
來進行弔唁和參加追悼會的王家莊中學原8班的同學有:
任克儉、雷寶成、田安平、馬春麗、常連香、王貴平、賈士斌、李芝玲、范潤生、劉秀峰、渠起平;李月仙;
來進行弔唁和參加追悼會的南政學校民辦教師有:
侯建國、張永祥、張連葉、杜改正(春有日)、王普耀、王起雲;
來進行弔唁和先進追悼會的南政村支部、村委會領導有:拉鎖日、閆五丑、才發子、根日等;
來進行弔唁和參加追悼會的還有張家、楊家人主、本族親入、親戚朋友近、鄰居鄉親等。
11月5日,大約有400多來賓參加弔唁活動,追悼會進行的庄嚴而肅穆、隆重而莊重。
在這里,我謹代表我的母親,代表我們全家,向參加弔唁活動和追悼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同學、各位親朋好友表示誠摯的謝意!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平遙,和我們一起,向我的爸爸作最後的告別。在這里我們還要特別感謝。
我親愛的父親永遠地走了,我們再也無法親耳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再也無法親眼面對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緬懷敬愛的爸爸,怎能不感到極度的哀痛和綿綿的思念?
親愛的朋友們、同學們!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對我的支持和鼓勵
「悉賢兄(賢弟)慈母慟於XXX壽終正寢,愚弟(愚兄)深表哀悼。萬望節哀順變。」
G. 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物事跡
1、為百姓甘當孺子牛——牛玉儒
事跡介紹:
牛玉儒,內蒙古通遼人,1970年參加工作,從公社黨委書記到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到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34年裡他就像一部機器一樣,風風火火的工作著。2003年到2004年兩年時間里,先後對十幾條主幹道進行了拓寬改造,光04一年就新增加道路面積是200萬平米,修建廣場20多個。為了招商引資,他幾乎馬不停蹄,2004年3月20日至24日,牛玉儒五天跑了六個城市,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行程萬余公里。身邊的工作人員因此稱他為「空中飛人」。如今,呼和浩特的街道寬了,綠地多了,人居環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與此同時,招商引資直接促進了呼和浩特的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GDP增幅達到了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5.6%,人們得到了發展所帶來的實惠。從城市改造到關注貧困人群,牛玉儒將全部精力撲在了工作上,常常一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2004年4月下旬,牛玉儒被送往北京協和醫院准備手術,一見到大夫他便要求在五一長假期間把手術做完,還要爭取術後3天下地、七天拆線、15天回家工作。然而病情並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手術之後他又不得不接受化療。即使這樣,他仍然掛念著工作,治療期間,他曾3次返回呼和浩特。2004年7月,牛玉儒帶病主持了呼市的9屆6次全委會,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回呼和浩特。
頒獎辭: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負著草原人的幸福之路,這幸福是他的給養,也是他的方向,風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業業地遵循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古訓。為官一任,他給我們留下激情燃燒的背影,他讓精神穿越時代常青,他讓活著的人肅然起敬;他讓天空成為雄鷹的故鄉!
賞析:開篇饒有情趣,從姓名的雙關切入,「孺子牛」暗含魯迅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與後面直接引用「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古訓相映成趣。接下來緊扣「幸福」一詞行文,即「造福一方」的意思,與下句的「為官一任」一前一後互相呼應。前面是實寫,後面則是虛寫,三個「讓」字句宛如排炮,淋漓盡致地揭示牛玉儒所留下的巨大精神財產。全詞體現了對應均衡之美。
2、霞蔚長空警魂不朽——任長霞
事跡介紹:
登封位於河南省中部的嵩山腹地,因為有少林寺而聞名和國內外。這里每年的流動人口上百萬,治安形勢極其復雜,任長霞2001年到任時,這里屬於全省的案件高發區,而且破案率很低,在全市三十多個職能部門綜合測評中,登封市公安局已經很多年被評為倒數第一。 上任伊始,任長霞在整頓警察隊伍的同時,把改善治安狀況,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突破口,選在了打擊民怨極大的黑勢力身上。上任第17天,就打響了圍剿王松犯罪團伙的攻堅戰。王松涉黑案被公安部列為2001年中國十大涉黑案件之一。就在王松被任長霞拿下的當天,當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新來的女局長端了王松的逍遙宮!數百名群眾結隊給公安局送來了橫匾和錦旗。
登封市公安局大門的一側,是專門為老百姓而設立的控申接待室。每個星期六,局裡的幹部都會輪流到這里值班。這個接待室是任長霞上任不到一個月修建的。2001年7月19日,是任長霞實行局長接待制後接待群眾的第一天,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1點,共接待了124名群眾。任長霞在任三年,親自接待群眾來信、來訪近3500人次;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分子2784人,摧毀犯罪團伙185個。
頒獎辭: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裡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
賞析:開頭以一「女英雄」總領,且把她放到「中原大地」的廣闊背景之上,點出英雄和人民的聯系,評語擲地有聲,下得有力。接著連用六個四字句,分別從對黑惡勢力和對平民百姓兩個方面,揭示她的兩副面孔——「鐵面無私」和「柔腸百轉」,句式整齊,有文勢的波盪,有節奏的暢達,前後對比鮮明,讀來極有氣勢。氣勢還延伸到後面的三個四字句,三個比喻句,描繪出任長霞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最後用因果關系的復句揭示她受到愛戴的原因。短短幾句頒獎詞,總分有度,開合自如,層層推進,長短搭配,琅琅上口。全詞體現了清晰連貫之美。
3、卧底緝毒刀尖跳舞 ——明正彬
事跡介紹:
緝毒警察明正彬坐在那裡,不緊不慢地說著自己的故事,那份從容鎮靜讓人覺得踏實。化身卧底,刀光劍影,血命驚魂,而後把歹徒緝拿歸案。經過港台警匪片多年的熏染,人們已經能夠背出其中的情節,只是不知道現實中明正彬和他的戰友們同樣演著"無間道",而且比電影更加精彩。
39歲的明正彬生於中緬邊境的普通農家,從小的志向就是長大了當兵打仗。中學畢業時,父母念及安全堅決不讓他報考警校,他是背著父母走了後門才走上警察崗位的。1990年,明正彬從雲南省警察學校畢業四年後調入龍陵公安局緝毒隊,從此開始了他的緝毒傳奇生涯。
彈指一揮20年,明正彬隻身打入毒販內部90餘次,親自偵破及指揮偵破案件1000餘起,抓獲販毒嫌疑人2000餘人,繳獲的毒品連3噸的卡車都拉不完,各種毒資及贓物折款達4000多萬元。
對於被破了財路、毀了前途的境外毒梟而言,明正彬簡直是眼中釘、肉中刺,不除不快。一個境外毒梟曾花500萬元買他的人頭,幾次下手未果後,又盯上了他的家人。
1999年,毒梟出資10萬元綁架他的兒子,用以交換被抓獲的毒販,幾次綁架失敗後,氣急敗壞的歹徒,用自製汽油炸了明正彬的家,所幸撲救及時,才未造成惡果,而家裡出事的這一天,明正彬還正在外地辦案。
過了四五天,明正彬回到家,兒子正在床上熟睡。"我一直就坐在床沿,盯著兒子看。特別是等兒子醒過來叫爸爸的時候,心裡邊更是感覺很愧疚,對不起一家老小。"
有人把緝毒警察比喻為在刀尖上舞蹈的職業,明正彬則認為,"懲惡揚善,還社會一個潔凈的天地,是警察的責任。每當看到田壩上勞作的群眾,看到村舍小屋飄起的裊裊炊煙,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頒獎辭: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夠懾人心魄,是因為那是鐵與血的交響。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販子面前,他嚇不怕、買不動、難不倒。而毒販子在他手下,過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為有他和他的戰友,我們才能享受陽光的燦爛。
賞析:讓人激賞的首先是六個「不」字句,「嚇不怕、買不動、難不倒」的說法,令人聯想到田漢寫關漢卿的「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這是一個硬漢形象;「過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則是一個智者形象。讓人激賞的還有優美的比喻,「刀尖上的舞蹈」,美麗和危險共舞,「鐵與血的交響」,視覺和聽覺共存,「享受陽光的燦爛」,通感增強了審美的魅力。
4、畢生夢想消除飢餓 ——袁隆平
事跡介紹:
2004年,世界糧食獎、以色列沃夫獎、泰國金鐮刀獎先後授予了中國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有人曾經風趣地說,中國農民吃飯靠「兩平」,一是靠鄧小平的責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這位有著古銅色皮膚的科學家,就像一位普通的農民,經常兩腿沾滿了泥點子,穿梭在田間地頭。如今,袁隆平培育的雜交產品在中國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一半以上。有人算過一筆帳,每年生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6000多萬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雜交水稻成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雜交水稻品種,據統計從1976到1987十年間,中國的雜交水稻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這對於七八十年代還在為溫飽努力的中國農民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糧。
袁隆平說搞科學研究的,我說首先一個不要怕失敗,第二一個,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書本上是種不出小麥,種不出水稻出來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組獲得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2001年他又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一項無形資產評估中,袁隆平三個字的品牌價值被估價超過1000億元,從此人們說袁隆平身價過億。在榮譽和財富的簇擁下,袁隆平魂牽夢繞的卻只有糧食問題。雖然已經74歲,但他依然在忘我的工作。
袁隆平95年又搞成了兩系法雜交稻,大概又比三系法增產百分之五到十,但是還是感到不滿足,現在正在搞超級稻。
超級稻就是超高產優質水稻,袁隆平提出利用雜交優勢和野生稻的增產基因,實現超級配套。2004年9月,袁隆平領導的超級雜交稻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種方面提前一年實現了大面積畝產超過800公斤的目標。這意味著,每年又可以多養活7500萬人。
頒獎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賞析:全詞緊扣「耕耘者」來構思立意,不羅列他「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雜交水稻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獲得者」、「國際上11次捧回大獎」等等頭銜,只說他成名前的膽識,尤其強調他淡泊名利的境界,「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四個四字短句整齊排列,一氣呵成,酣暢淋漓,有贊美的情意,有含蓄的意蘊,「農夫」「播撒」「收獲」三詞既與袁隆平雜交水稻專家身份相符,又在開頭「耕耘者」的統攝之下。結尾「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最是風流」分別直接和間接引用毛澤東的詩句,詩意地表達了對袁隆平的由衷贊美。
5、大山深處孤身支教 ——徐本禹
事跡介紹:
2004年7月11日,一篇題為《兩所鄉村小學和一個支教者》的帖子出現在網際網路上的"天涯論壇"上,內容是關於一個學生到西部農村支教。後來幾個月間,幾十萬人點擊了它,幾千人發跟帖,還驚動了一位省委書記,改變了幾百名孩子的命運。那個支教者就是徐本禹。
當初奔赴大方縣貓場鎮狗吊岩村為民小學,22歲的徐本禹只為"喜歡教那些孩子",為此他放棄了讀研究生的機會。
天涯論壇上有人發回帖說:"徐本禹應該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說,徐本禹你這么做很蠢啊!國家培養一個本科生的成本需要4.5萬元,這還不包括學生家庭的投資。回報社會應該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卻選擇了性價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經濟學原理!"
而徐本禹說:"有的人一輩子收獲不了一滴眼淚,可這個暑假,我幾乎每天都被感動包圍著。"正因為感動,徐本禹去了,正因為徐本禹去了,大方縣的為民小學和大石小學變了。
徐本禹曾經回到母校華中農業大學作報告。誰也沒料到,他在台上講的第一句話是:"我很孤獨,很寂寞,內心十分痛苦,有幾次在深夜醒來,淚水打濕了枕頭,我堅持不住了......"本以為會聽到豪言壯語的許多學生眼淚奪眶而出。
在得到很多支持和資助後,徐本禹仍然是那個記著"我娘講的道理: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你的手"的山東農村小夥子。他會哭,會笑,會痛苦,也像許多男生一樣為失戀而煩惱。徐本禹說,一根火柴本來只是為了能發出自己的一點亮光,但它點燃了整個天空,可火柴還是那根火柴。
頒獎辭:
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裡,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的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賞析:一「淚」,一「扛」,一「刺」,三詞連綴成篇。「淚」是財富,鮮活的比喻;「扛」住貧窮和孤獨,「扛」起責任,新穎的拈連;「刺」痛了我們的眼睛,加上「愛,被期待著」的含蓄說法,孤身支教的個人力量呼喚著更多的感動。另外,詞中妙用對比,一是「富有」與「貧窮」的前後對照,一是「繁華城市」與「大山深處」的鮮明對比,一是「點亮」與「刺痛」的直接比較,在對比中表明情感傾向。
6、當代孝子捐腎救母 ——田世國
事跡介紹:
田世國說:"我怎麼能夠和楊利偉、袁隆平比肩?我只是給我自己的老娘捐了一個腎嘛。"上海中山醫院教授朱同玉,一直從事泌尿外科和腎臟移植工作,已成功完成數百例腎臟移植手術。"子女給父母捐腎,田世國是我見過的惟一一例。"朱教授說。當時,朱教授很擔心爭相捐腎的田氏兄妹會臨時打退堂鼓。
2004年9月30日,身患尿毒症的田世國的母親,在手術後一分鍾順利排尿。只是她至今也不知道,那個腎來自於她做律師的大兒子。"她是我老娘,我這么大塊頭給她捐個腎怎麼不行?我也咨詢了專家,手術對我的健康不會有大的影響。"田世國說,他現在也為人父了,深能體會"父母惟其疾之憂"。
有人問田世國,是不是他母親有什麼特殊之處讓他們兄妹3人有如此舉動?田世國說:"我們家的母愛和父愛跟中國千萬個家庭一樣,都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沒有轟轟烈烈的大筆狂書。但是這還不夠嗎?"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如果非得再另外找原因,就是我姥爺病危時不能大便,我媽洗凈了手給他摳出來。"
因為害怕母親知道真相後心裡有負擔,田世國兄妹一直瞞著她。"我媽總是替我們著想,生怕老了給兒女添麻煩。得了這個病以後,她知道會花很多錢,就把自己鎖在房子里等死。如果知道換的是我的腎,還不知道我媽怎麼想呢。"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捐腎救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
手術後不久,他就買票回廣東工作,因為趕上黃金周,只弄到硬座票。醫院知道後,費盡周折給他弄到一張硬卧票。在火車上,列車長認出他後,把他的上鋪換成了下鋪,"行李乘警也幫著拎了"。還有很多朋友來看他,說今年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回家看看老爹老娘。
頒獎辭: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賞析:構思一妙在先設問,後作答,「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本來是唐詩中的名句,這里卻作為一個問題提出,「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是回答,「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更是回答。二妙在對比,「溫暖的謊話」讓人深思,雖是「謊話」卻「溫暖」,所以說是「孝子的真誠」,看似矛盾,實則別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