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法律服務
㈠ 雲南省行業協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業協會的組織和行為,促進行業協會健康發展,發揮其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行業協會的成立、變更、終止、開展活動以及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行業協會,是指在相同、相關行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及與本行業有關的個人自願組成,並經民政部門依法登記成立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第四條行業協會依照法律、法規及章程開展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干涉。
行業協會應當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行業公平競爭秩序和行業整體利益。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扶持行業協會發展,支持和保護行業協會依法開展活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行業協會登記管理機關,負責行業協會的成立、變更、注銷登記,對行業協會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對行業協會的相關活動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第二章成立、變更、注銷登記第六條行業協會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成立,或者按照產品類型、經營方式、經營環節及服務類型成立。第七條成立行業協會,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30個以上從事相同、相關行業的經濟組織和個人申請入會;
(二)發起人應當是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近兩年內無違法違規經營記錄的經濟組織;
(三)有規范的名稱、章程、組織機構及與其開展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四)有固定的住所;
(五)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在省登記管理機關登記的行業協會注冊資金不少於30萬元,在州(市)登記管理機關登記的行業協會注冊資金不少於10萬元,在縣(市、區)登記管理機關登記的行業協會注冊資金不少於3萬元。第八條行業協會名稱應當表明其所屬行業,使用「行業協會」或者「協會」、「行業商會」稱謂,名稱前可以冠以字型大小,並應當冠以登記管理機關所屬行政區劃的字樣。第九條申請成立行業協會,應當有10個以上的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成立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成立登記申請書;
(二)章程草案;
(三)發起人的基本情況、經營狀況證明和營業執照;
(四)擬任負責人的簡歷、身份證明;
(五)會員名冊;
(六)驗資報告和住所證明;
(七)法律、法規規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成立登記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准予登記的,發給批准文件;不準予登記的,書面說明理由。第十條准予登記的行業協會,應當自收到登記管理機關作出准予登記的決定之日起3個月內召開會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章程,選舉產生組織機構和行業協會負責人,並向登記管理機關報送有關材料,申請領取《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不符合條件的,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一條行業協會的登記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名稱;
(二)住所;
(三)法定代表人;
(四)注冊資金;
(五)業務范圍;
(六)活動地域。第十二條行業協會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申請變更登記的,應當提交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和會員(會員代表)大會作出的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並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變更名稱和業務范圍的,應當提交擬變更的章程草案;
(二)變更住所的,應當在遷入新住所前申請變更登記,並提供新的住所使用權證明;
(三)變更法定代表人的,應當提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任期審計報告;
(四)變更注冊資金的,應當提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證明。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變更材料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准予變更的,換發《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不予變更的,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三條行業協會的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宗旨;
(二)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三)會員資格及權利義務、會費繳納標准及入會、退會程序;
(四)組織機構及其產生辦法、職權、議事規則;
(五)負責人的條件和產生、職權、任期、罷免辦法;
(六)財務預算、決算、清算等資產管理辦法;
(七)章程的修改程序;
(八)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辦法;
(九)協會變更、注銷或者注銷後資產的處理辦法;
(十)應當由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
㈡ 行業協會是否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能,應該有幾項
八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律師協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1、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2、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
3、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
4、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
5、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
6、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
7、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
(2)行業協會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行業協會承擔著本行業的自律職責,雖然行業協會本身具有行業交流方面的優勢,但是行業協會自律職能的履行依然艱難。會員企業在參與協會工作中,普遍存在與協會交流少、活動參與少、不重視協會章程等問題。
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其活動多集中於企業運營、員工培訓等方面,會員企業自律意識弱於利益意識,行業自律氛圍很難通過單純的鼓勵和引導來形成,企業如果缺乏制度的制約,很難主動參與自律。另外行業協會章程規定缺乏約束力和強制力,也影響了企業參與自律的積極性。
㈢ 廣東省行業協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行業協會的組織和行為,維護行業協會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協會發展,發揮其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行業協會的設立、活動以及對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行業協會是指從事相同性質經濟活動的經濟組織,為維護共同的合法經濟利益而自願組織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第四條經濟組織依法享有參加和組織行業協會的權利。第五條行業協會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依照章程獨立自主開展活動。第六條行業協會的宗旨是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行業、會員的合法權益和共同經濟利益;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溝通會員與政府、社會之間的關系,發揮其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行業協會的登記管理機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行業協會的相關活動進行監督,並通過提出建議、發布信息、制定導向性政策等方式對行業協會進行指導。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扶持和促進行業協會的發展,支持其依法獨立開展活動。第二章成立、變更和注銷第九條行業協會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設立,或者按照產品類型、經營方式、經營環節及服務類型設立,但名稱不得相同。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條成立行業協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有五十個以上的同行業經濟組織申請入會;
(二)有規范的名稱,標明所屬行業和活動地域;
(三)有固定的住所、相應的組織機構和章程;
(四)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五)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注冊資金不少於三萬元;
(六)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第十一條申請成立行業協會,申請人應當先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籌備申請。
申請籌備成立行業協會必須有八個以上的發起人。發起人必須是持有營業執照、有連續兩年以上良好經營記錄的經濟組織。
申請籌備行業協會,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以下文件材料:
(一)申請書;
(二)發起人的基本情況、營業執照和經營情況證明;
(三)驗資報告、住所的有關證明;
(四)章程草案。
登記管理機關自收到發起人的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依法作出准予或者不準予籌備的決定;決定不準予籌備的,應當向發起人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二條發起人在接到登記管理機關准予籌備的決定後,應當在一個月內,通過報紙、網站向社會發布籌備公告,並接受同行業經濟組織的入會申請。
發起人應當在登記管理機關作出准予籌備的決定之日起六個月內召開籌備大會。
籌備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通過協會章程和選舉辦法;
(二)選舉產生協會的組織機構。
籌備大會必須有全體申請人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協會章程由出席會議的申請人的三分之二,籌備大會的其他決議,由出席會議的申請人的過半數通過。第十三條行業協會的章程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名稱、住所;
(二)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三)會員資格及其權利義務、會費繳納標准;
(四)組織管理制度,會員(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監事會的產生、職權、任期和罷免的辦法;
(五)財務預算、決算、清算等資產管理和使用辦法;
(六)章程的修改程序;
(七)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辦法;
(八)協會變更、注銷或者注銷後資產的處理辦法;
(九)應當由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第十四條成立行業協會,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冊登記,並在籌備大會結束後十五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協會章程;
(三)檢資報告、住所的有關證明;
(四)籌備大會的會議紀要;
(五)其他相關材料。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前款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准予或者不準予登記的決定。准予登記的,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不準予登記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行業協會根據章程規定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冊登記。
㈣ 行業協會出台的條例是強制性的嗎
行業協會出台的條例不是強制性的。
行業協會是指介於政府、企業之間,商品生產者與經營者之間,並為其服務、咨詢、溝通、監督、公正、自律、協調的社會中介組織。行業協會是一種民間性組織,它不屬於政府的管理機構系列,而是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屬於法律規定的社團法人,是中國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的一種,即國際上統稱的非政府機構,屬非營利性機構。
行業協會頒發證書屬違法,沒有法律效力,現在很多協會亂頒發證書,國家已經在2008年頒布相關法規清理這種現象了。全面清查本行政區域和本系統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情況,包括資格設置、資格類別、實施機構、資格相關培訓、資格證書印製和發放等工作情況。
行業協會具有相對於政府的獨立性,這也決定了它在組織形成、人員編制及財政來源等諸多方面與政府組織存在極大差異。其區別具體體現在:
1、由有關組織自願組成,不是依政府命令而產生;
2、其組織具有自主性,在內部實行自我管理,一般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但有時要受政府監督;
3、其工作人員不屬國家公務員系列。
4、主要經費來源不是國家財政撥款。
【法律依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的通知》第二條 各地區和各部門要按照管轄范圍和職責許可權,全面清查本行政區域和本系統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情況,包括資格設置、資格類別、實施機構、資格相關培訓、資格證書印製和發放等工作情況。對於各類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團體面向社會設置或組織實施的職業資格及相關考試、鑒定、發證等活動,由其業務主營單位負責清理規范,民政部門配合。對於企業面向社會設置或組織實施的職業資格及相關考試、鑒定、發證等活動,由所在地區負責清理規范。
㈤ 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務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提升城市軟實力,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平台建設、服務提供與促進,以及相關保障、監督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為滿足各類主體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居(村)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多元化專業化公共法律服務。第三條(基本原則)
本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建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整合優化各類法律服務資源,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促進共建共享,提升服務效能。第四條(政府職責)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法治政府建設規劃,制定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第五條(部門職責)
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協調推進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指導、監督、管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提供,並對有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教育、文化旅遊、農業農村、民政、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六條(街鎮、居村責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為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
居(村)民委員會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指導下,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七條(群團組織責任)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等群團組織結合各自職責,做好聯系、服務對象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行業協會責任)
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行業協會應當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組織、指導和監督本行業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開展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第九條(社會參與)
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法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公益法律服務。鼓勵和支持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公益宣傳,介紹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獲取渠道,提高社會公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第十條(平台范圍)
本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網路平台、熱線平台,推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第十一條(實體平台)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包括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以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務場所。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應當設置清晰醒目的統一標識,方便社會公眾獲取公共法律服務。第十二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建設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
(二)法律咨詢服務;
(三)法律援助服務;
(四)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信息查詢;
(五)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有條件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律師遠程視頻會見服務。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
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與居民、村民相關的法治宣傳教育;
(二)家事、侵權、債務、相鄰關系、物業管理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咨詢服務;
(三)人民調解服務;
(四)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區司法行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結合實際需要,在樓宇、園區等區域內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場所,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
㈥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業務應當遵循哪些要求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五章執業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第三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堅持非法要求、故意隱瞞重大事實、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嚴重違反委託合同約定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拒絕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託關系。
第三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本地區政府機關、村民(居民)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方面存在問題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議。
第三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應聘執業期間,有權獲得執業所需的工作條件,有權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有權參與所務民主管理,有權獲得勞動報酬和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侵犯其執業權利的行為,可以請求司法行政機關、有關司法機關或者基層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
第三十八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盡職盡責,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接受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的規定。
第四十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四十一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活動的有關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曾擔任法官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的訴訟案件的代理人。
第四十二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第四十三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四十四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愛崗敬業、堅持原則、誠實守信、舉止文明、廉潔自律,自覺維護執業聲譽和社會形象。
第四十五條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勤奮學習,加強職業修養,積極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業務培訓和進修,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
㈦ 行政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對涉稅服務業務是否有法律法規,業務規范等相關
關於規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落實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提出的「規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的專項治理工作任務,按照2008年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和全國糾風工作會議的部署,根據中央紀委《關於中央和國家機關貫徹落實2008年反腐倡廉工作任務的分工意見》(中紀發[2008]5號)的要求,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依法行政、加強監管、嚴格自律、規范發展」的方針,集中整治當前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健全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促進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健康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二)基本原則。
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充分發揮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和職能部門的監管作用。
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針對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不同類別和屬性,以解決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務求集中整治見實效。
堅持標本兼治、糾建並舉,一邊抓突出問題的解決,一邊抓規范發展,完善監管體制,加強自律機制建設,健全政策法規體系。
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推進政府與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創造公平發展環境,增強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服務能力。
(三)總體目標。用一年左右時間,解決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不規范、損害企業和群眾利益等突出問題,使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會員滿意度和社會公信力明顯增強;用兩到三年的時間,理順政府與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關系,政策法規比較健全、監管體制比較完善、自律機製得到加強,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規范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二、規范工作范圍
專項治理規范工作的范圍是:在民政部門登記的行業協會(包括:商會、同業公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在工商等部門注冊的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市場中介組織。
三、規范工作主要任務及分工
(一)集中整治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下列四類問題:
一是行業協會違法違規強制入會、攤派會費、強行服務,未按照規定履行批准程序舉辦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或者違反有關規定提供展覽會、交易會、研討會、培訓、出國考察等方面服務的,以及違規設立「小金庫」、亂收亂支的。(國務院糾風辦、民政部等負責,排在前面的部門負牽頭責任,下同)
二是行業協會違反民政部等六部門《關於規范社會團體收費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發〔2007〕167號)規定,依靠代行行政管
理職能或憑借壟斷地位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增加企業和社會負擔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
三是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違法出具認定報告或出具虛假認定報告,借機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市場中介組織提供虛假信息、搞惡性競爭,違反商業道德、嚴重侵害企業和群眾利益的。(工商總局牽頭)
四是社會中介機構在依法或接受委託授權實施認證、檢驗、鑒定以及舉辦資格考試等,不執行國家收費政策規定的;依據委託、授權的行政職能,或與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行業組織聯合下發文件或協議,強制或變相強制委託人購買指定產品或接受指定服務並收費的;以及對委託人進行價格欺詐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
(二)集中規范下列政府行政行為:
一是堅決糾正將特定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的服務作為行政許可的前置條件,進行指定服務;堅決糾正干預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依法自主開展活動等行為。(國務院糾風辦牽頭)
二是嚴肅查處政府部門把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作為自己的「小金庫」,利用其資金或借用其賬戶濫發福利,以及公務人員在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無償佔用財物、報銷個人費用等問題。(財政部牽頭)
(三)重點健全以下長效機制: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的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7]36號)等文件的要求,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自律機制建設。健全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民政部、工商總局分別牽頭);加快建立行業協會評估和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建立健全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財務管理、財務核算和資產管理制度(財政部、民政部、工商總局負責)。
二是加快推進政府與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分開。進一步把應該由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行使的職能交給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要從職能、機構、工作人員、財務等方面與政府及其部門徹底分開。(國務院糾風辦、中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三是完善監管體制。加強和改進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登記管理工作,簡化和規范管理內容和方式,加強日常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組織(民政部、工商總局分別牽頭);開展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探索逐步建立健全科學、規范、有效的監管體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調整和完善行業協會間的代管關系(國資委牽頭)。
四是健全政策制度和法規體系。建立政府購買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服務的制度(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根據稅制和行業協會改革進展情況,適時完善相關稅收政策(財政部牽頭);健全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法律法規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工商總局、法制辦等負責)。
四、實施步驟
規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專項治理工作從本意見下發後開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調查研究、制定方案(2008年9月底前)。根據本意見的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組織對本地區、本部門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的服務和收費行為、對非法干預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活動等行政行為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調查,找准問題症結和工作的切入點,制定集中整治和長效機制建設工作方案,進行總體部署。
第二階段,自查自糾、集中整治(2008年10月至12月)。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本地區、本部門的自查自糾和集中整治,明確自查自糾和集中整治的程序和處理方式,對發現的問題區分情況,有的責成自糾整改,有的由有關職能部門依法糾正處理。
第三階段,建章立制、規范管理(自2009年1月起)。在推進集中整治的同時,國務院各牽頭部門和各地方政府要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加快組織制訂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法規,推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規范發展。
以上三個階段,每完成一個階段,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部門都要組織將情況匯總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國務院糾風辦等部門及時進行總結,向中央紀委和國務院提交專項治理工作報告。
五、工作要求
規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專項治理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要求高、責任重大。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專項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嚴格落實責任制,保證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堅決防止走過場、搞形式主義,務求專項治理工作目標的實現。
(一)加強組織領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糾風辦要做好統籌協調、政策指導、監督檢查以及信息和情況通報等總體組織工作;民政部、工商總局、中編辦、人民銀行、國資委、法制辦、財政部等牽頭部門,要針對各自承擔的牽頭任務,及時組織制定配套的實施辦法,指導專項治理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加強對專項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指導,保障專項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明確責任分工。專項治理工作採取自上而下、條塊結合、各負其責的方式進行。各地區及有關部門要做好統籌安排,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加強上下溝通協調。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既要對本部門及本部門主管的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治,也要對本系統的專項治理工作進行指導。各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要按照要求和部署,搞好自查自糾,整改有關問題,加強自身建設。
(三)加強監督檢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糾風辦等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普遍檢查和重點抽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規范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服務和收費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充分發揮群眾民主評議、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嚴肅查處違規違法案件,對典型案件進行公開曝光,確保專項治理工作順利推進。
㈧ 什麼是行業協會的法律特徵
行業協會的主要法律特徵是:行業性,即以同行業企業或企業家為主體組成;自願性,即:行業協會的建立、運作和發展體現成員自願;非營利性,即:行業協會不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經營性活動,不得將利潤分配;非政府性,即:行業協會不是政府機關及其附屬物,也不採用政府行政式的管理與運作機制,行業協會獨立於政府和其他組織,其合法活動不受非法干涉;互益性,即:行業協會不像企業那樣謀取自身利益,也不是為整個社會謀福利的社會公益組織,而是為特定群體的共同利益服務的團體組織。我國行業協會的性質定義主要有:(1)行業協會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活動的,以行業為標識的、會員制的、非營利的、非政府的、互益性的經濟組織;(2)行業協會是相對於市場、企業、國家和非正式網路的第五種經濟治理機制。它是由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市場地位的特殊部門的經濟行為人組織起來的,界定和促進本部門公共利益的集體性組織;(3)行業協會是一種依法設立和依法監管的社會團體法人。它是會員單位或個人為了取得必自己單獨經營更大、更長遠的利益,避免更大風險,所作出的理性選擇;(4)行業協會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社團組織,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溝通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其職責主要是維護行業利益,實行行業自律,開展行業服務,促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