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函的風險

律師函的風險

發布時間: 2022-12-10 11:29:07

『壹』 被人起訴小三收到原配的律師函會有什麼後果不去接

出具律師函的律師主要根據委託人的合理要求而給予對方通知或在適當的范圍之內向送達對象解釋事由,以便送達對象做出決定。律師函作為非官方文件,不會導致司法上實體處理的效果。但是,根據律師函的內容,可能會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合同解除等結果,沒有根據律師函的內容與送達方積極溝通,還可能使受送達方面臨涉訴的風險。
法律分析
律師函是一種非官方文件,主要表達當事人對事件的某種看法,是律師對某一事實進行法律評價和風險估計,目的在於以法律尺度和律師的判斷,對送達對象曉之以法律事實,動之以利弊得失,讓送達對象得出自己的事實及法律判斷。因此律師函的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的專業法律文書。
律師函主要有以下作用:
1、留存證據
對於難以通過其他途徑固定的證據,通過發函引發的對方回函,使證據具有產生的可能性。
2、澄清事實
對於當事人之間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關系,通過律師函的敘述理清條理。
3、律師函是當事人擬通過訴訟估途徑解決糾紛的一種警告
在這方面,律師函可以告知對方與我方溝通協商解決糾紛,否則有涉訴的風險。
4、律師函在法律訴訟中具有中斷訴訟時效的作用
債權債務糾紛中,權利人可以通過自行發函或發律師函的方式來中斷訴訟時效。
5、通知合同解除
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五百六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通知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
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貳』 銀行發來律師函後果很嚴重嗎

法律分析:如果你不想打官司,收到銀行律師函之後與對方協商一下如何解決。如果你認為你沒有問題,也不怕對方起訴,那麼對律師函就不需要管了。律師函本身不會產生法律後果的,只是一種警示。律師函一般被視為訴訟威脅,有可能是當事人為了取得談判優勢而向對方施壓,逼迫對方主動求和;也有可能是當事人對沖突解決喪失信心,而發出的訴訟預警。當然,其中也可能包含當事人或者律師向對方刺探虛實、誘惑信息等目的。收到律師函,並不意味著你將承受律師函上所述風險,也不排除當事人言歸於好的可能,何況是非自有法院公斷!所以大可不必因為律師函而自亂陣腳、輕舉妄動。你可以保持沉默並跟蹤事態進展,也可以聘請律師商量對策,或者反過來向對方發送一份針鋒相對的律師函。當然,律師函中又能會傳達當事人催告、拒絕、解除等意思表示或者意思通知,這些將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你可能需要對此謹慎評估。

法律依據:《律師法》第二十八條 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叄』 規避律師函和警告函法律風險的五大要點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在既判案例中體現出的裁判原則,在判斷發函行為是正當合法的維權行為,還是構成了對他人合法權利侵害的時候,主要會從發函動機、意圖、信函內容、發送方式和范圍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規避律師函和警告函法律風險的五大要點,歡迎借鑒參考。

合理確定函件發送的對象和范圍

一般來說,律師函、警告函發送(或抄送)的對象包括如下兩類:一、被控侵權產品的製造者或侵權行為的直接實施主體;二、相關主體:經銷商、銷售商、進口商、侵權人客戶或用戶、電商平台、供貨商等;三、被控侵權主體的代理人、顧問或其它關系人(例如代理其股票上市申請的律師、保薦人等);四、政府機關;五、不特定公眾。

對於不同的函件發送對象, 發函時所應盡的注意義務和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不同的。原則上,向涉及侵權主體之外的任何第三方發送警告函、律師函或告知函,都因為函件的受眾范圍較大、且發送後產生的後果和影響較大,因而需要承擔更高的注意義務,以避免因發函不當導致侵害他人合法權益而導致自身的法律責任。

函件發送的方式和范圍包括定向發送以及公開發送。定向發送是將函件僅僅發送給收件人,而公開發送則指將函件公開給特定或不特定的其他主體。同樣,函件發送的方式也會因函件的影響范圍而有較大區別。函件發送和公開的范圍越大,發函人所應承擔的注意義務和面臨的法律風險也將越高。

發函應當出於正當維權的目的

在因為發送律師函、警告函引發的糾紛中,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是看發函主體發送函件的目的及主觀動因。如果發函的目的的確出於維護自身正當權利,而非藉此機會打擊競爭對手、破壞競爭對手與交易相對方的合作關系、或者破壞競爭對手在市場上的聲譽等不正當競爭的目的。

在實踐中,要證明一方當事人的行為動機和目的是較為困難的(除非通過類似英美國家證據開釋的程序發現關於當事人行為動機的直接證據)。通常只能依據其所實施的行為的具體表現、行為後果、其它行為等來推斷其主觀動機及目的。

發函時發函人的權利狀態

如果權利人在發送函件時已明確了解自己的權利不真實、不穩定、或存在被無效、被撤銷的較高風險,則權利人發送函件的行為將具有較大的風險。如前所述,法律所支持和保護的發函行為應當為權利人的正當維權行為。如果權利人已經明知其權利存在瑕疵或可能不復存在,則很難證明其目的和行為的正當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在理邦訴邁瑞案件中的認定,專利權人的專利已經被人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並不一定意味著權利人的權利處於不確定狀態。甚至,專利在發函後被確定無效也並非一定意味著發函人的行為存在違法性。(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對理邦訴邁瑞案件的判決)

但是,在實踐中,如果專利權人在發函時已經明確了解其專利存在較大的被無效的風險,則應當特別謹慎考慮發函方式和范圍。

信函內容及措辭需要注意的問題

1. 不得捏造虛偽事實,應客觀、真實、全面地描述事實

在向涉及侵權人之外的相關主體發送的律師函、警告函中,發函人不得捏造虛偽事實,否則將可能面臨《反不正當競爭法》下商業詆毀、或者一般民事侵權責任中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指控。除了不虛構事實之外,一個更高的要求是函件中的信息應當客觀、真實及全面。例如,在雙環訴本田的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判決中最終認定本田柱式會社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的事實依據之一就是,本田柱式會社並未在警告函中披露其與雙環公司均已向法院尋求司法救濟等“其它有助於經銷商客觀合理判斷是否停止被警告行為的事實”。(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民三終字第7號判決書中的記載)

再例如,在佛山太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山市北羚電器有限公司名譽權糾紛案中,法院認定,佛山太電公司雖然獲得了廣東省知識產權局認定原告侵權的決定書,“但該決定書僅指出北羚公司只是侵犯了太電公司一項專利權,並未如太電公司在公告所宣稱的北羚公司侵犯了其四項專利權。太電公司將未確定、未有定論的事實或者結論作為確定、定論的事實或者結論,並以定性、結論方式通過發布公告的方式廣而告之,其行為已損害北羚公司的商業信譽。” (參見佛中法民一終字第1920號判決書)

2. 避免使用攻擊性、貶損性語言

在向被控侵權人之外的第三人發送函件時,即使做到對相關事實的描述都是客觀、真實、全面的,仍需要注意不能使用貶損性的語言,從而有可能造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因此,在措辭方面應當盡量做到理性、客觀。

應當注意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下關於商業詆毀的規定也可能適用於非事實描述類的“商業評論”。商業評論盡管不涉及到對事實的捏造及虛構問題,並屬於主體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一種方式,但其仍然受到法律的約束,其程度以不應“實質性影響相關公眾的認識並貶損競爭對手商譽的詆毀性評論”為限。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一般民事侵權中的名譽侵權法律責任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下的商業詆毀存在界定上的細微差別。商業詆毀的侵權判定需要以具有商業競爭關系等為必要條件,而名譽侵權則不以此為必須。特別是,如果涉及到自然人,其可能對函件措辭方面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用於判斷是否構成公眾對於該自然人的社會評價降低。

3. 函件中披露的信息應當充分

最高人民法院在雙環訴本田及理邦訴邁瑞案件中都提及了發送警告函時應當充分披露必要信息的要求。(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在兩案中的判決)但是,具體披露到何種程度才應當算是充分,其規則及判斷標准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具體而言,在兩個案件中,共同的要求是侵權警告函中至少應當包括:(一)發函人主張保護的具體權利(例如專利號);(二)被指控侵權的產品的具體名稱(或型號名稱);(三)被指控侵權的具體行為(製造、銷售等)。

但是,兩案對於以下兩個內容是否應當進行披露卻存在差異:

1.是否應當包括侵權成立的分析及理由

在雙環訴本田案中,最高院明確將發函人未闡明侵權的具體理由和必要的侵權比對作為其認定發函行為構成侵權的事實依據之一。(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在雙環訴本田案中的判決)但是,在理邦訴邁瑞案中,最高院卻並未做出這樣的要求。(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在理邦訴邁瑞案中的判決)

在目前的維權實踐中,將侵權比對在發函時一並發送的情況並非普遍存在。並且,由於專利侵權對比存在相當的復雜性,即使是進行法院起訴,也並不當然要求在立案時就提交侵權比對表。

因而,我們認為,要求發函人在發函過程中提供侵權比對的要求顯得過於嚴苛。但盡管如此,還是建議發函人在函件中針對構成侵權的理由進行簡要描述,確保其信息披露能夠達到較高的謹慎注意義務。

2.是否應當包括相關法律程序的狀態 (是否存在訴訟、無效程序以及相關結果)

在雙環訴本田案中,最高院明確將發函人未將“其與雙環股份公司均已向法院尋求司法救濟”的事實在信函中披露作為認定本田構成侵權的事實依據。然而在理邦訴邁瑞案中,雖然也存在理邦針對邁瑞做出了專利無效等反訴措施的最高院卻並未在判決中明確做出這樣的要求。

如果權利人已經針對被控侵權人提起訴訟,則一般會在針對第三方發出的律師函中就此進行描述。但是,發函人通常不會特別就對方針對己方發起的法律程序進行特別描述。

我們認為,在維權實踐中,要求發函人將當事人之間所有的法律程序皆進行細致描述可能顯得過於嚴苛。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在兩個案件中闡述的共同原則,當事人應當避免措辭因不完整而給第三方造成偏見或誤解,確保盡到充分的注意義務。

法律程序的最終結果對發送信函合法性的影響

如果相關當事人在發送警告函、律師函之外提出了法律程序,那麼法律程序的最終結果對於判斷當事人發信時是否具有侵權的主觀故意、以及是否盡到了審慎原則有沒有有影響呢?

我們認為,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在判決中闡述了理論上最終法律程序的結果和法院的最終認定並不應該當然地成為判斷權利人發函是否違反的判斷依據(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在雙環訴本田案中的判決),但在維權實踐中,法院最終的認定結果仍然不可避免會成為衡量發函當時當事人主觀狀態、是否盡到審慎義務、以及最終是否為對方當事人造成了損害結果的重要事實。

從法律理論上來推演,如果權利人的主張最終得到法院的認定,即被控侵權人構成侵權,則其被控侵權的行為自然應當停止,被控侵權人沒有相關的應當受保護的法益,其自然難以主張發函行為對其造成相關行為被停止的損害結果。除非發函人在警告函或律師函中的措辭已經達到了貶損其法人人格的程度,從而造成知識產權侵權之外的人格權損害的法律後果。

相反,如果權利人的主張最終沒有得到法院的認定,或權利人的權利被成功無效,則被控侵權人可能存在受法律保護的法益,因而需要考量權利人的發函行為是否侵害了其法益。根據侵權責任的一般歸責原則,就需要考察權利人發函時的主觀狀態(是否存在侵權的故意或重大過失、是否盡到了審慎義務)。而權利人是否存在主觀過錯,就與其對侵權成立的判斷直接有所關聯。

我們認為,法院在衡量發信人是否存在主觀過錯時,發信人對於侵權事實的法律判斷的准確性和確定性還是有決定性意義的。在判斷錯誤最終無法在法律程序中獲勝的發信人,其被認為沒有盡到合理審慎注意義務的可能性就大於最終在侵權訴訟中獲勝的發信人。因此,對權利人來說,在發函前即對對方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作出精準的法律判斷是非常降低風險的關鍵因素。

結 語

『肆』 律師函有法律效力

律師函的作用:

(一)律師函是當事人擬將事項交由法律解決的一種警告。
不論在商業活動還是生活糾紛中,當事人往往會經過多次協商,協商未果後,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收到了法院的傳票,可能會惱羞成怒,履行義務會消極敵對,會對債權實現產生不良影響,採用發律師函的方式會相對柔和。
(二)律師函在法律訴訟中具有中斷訴訟時效的作用。
在我國,大部分普通民事案件尤其是債務糾紛中的訴訟時效為兩年,過時,則權利人有可能就喪失了勝訴權。此情況下,權利人可以通過自行發函或發律師函的方式來中斷訴訟時效,保證自己權利的持續性得到法律保護。
(三)律師函還是一種文明、快捷、經濟的敦促工具。
法治環境下,為了敦促對方履行合同義務,如果採取了不當手段進行敦促,容易觸犯法律。律師函通過特快專遞或者公告的方式送達,不和第三方直接接觸,避免了一些不愉快的發生。
(四)費用風險的轉移。
收到律師函置之不理,依然拒絕履行義務,會導致償債或者賠償成本上升,簡單說就是--賠的更多。在收到律師函後,如果當事人積極履行義務,雙方在償債金額或者賠償金額上依然還有談判的空間,但如果依舊拒絕履行,導致訴訟發生,則除了要承擔約定或法定的償債金額或賠償金額外,還要承擔訴訟費、保全費、律師費等費用。
(五)澄清事實。
對於當事人之間難以釐清或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關系,通過律師函的敘述理清條理。
(六)留存證據。
對於難以通過其他途徑固定的證據,通過發函引發的對方回函,創造證據產生的可能性。
(七)通知合同解除。
依據《合同法》第96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
(八)其他事項。
比如,行使撤銷權,發出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等。

律師函的法律效力:
一、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二、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1、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3、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伍』 信用卡逾期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信用卡逾期律師函來了是比較嚴重的了,信用卡持卡人收到律師函說明發卡銀行已經准備起訴持卡人了。但是只要持卡者將信用卡欠款還清,發卡銀行就不會再進行起訴的動作了。發卡銀行發律師函給持卡者主要是想讓持卡者還清欠款,如果持卡者主動還清欠款則不會被起訴,如果持卡者不還錢則會被起訴。
收到律師函多久會起訴?
律師函是指律師接受客戶的委託就有關事實或法律問題進行披露、評價,進而提出要求以達到一定效果而製作、發送的專業法律文書。它存在兩層法律關系,一是律師與委託人之間的授權委託關系,這一層面是核心的法律關系。二是律師與受送主體之間的代為函告的法律關系。律師函應根據委託人的合理要求而給予對方通知或在適當的范圍內向送達對象解釋事由,以便送達對象做出決定。 收到律師函跟被起訴沒有必然聯系。並不意味著收到律師函就一定會被起訴,要看對方的決定。
當事人接到專利權人的侵權警告信或起訴狀後,首先應認真對待,其次需仔細分辨,如果不是自己所為,可答辯解釋,但要有相應的證據。如果是自己所為,則要認真分析該侵權是否成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拓展資料:
一般收到律師函怎麼處理?
收到律師函可以考慮和對方協商,或者自己也做好打官司的准備。律師函是表明對方已經對當前的糾紛准備訴訟到法律的一個提前告知。如果不想打官司,收到律師函之後與對方協商一下如何解決。如果認為自己沒有問題,也不怕對方起訴,那麼對律師函就不需要管了。 律師函本身不會產生法律後果的,只是一種警示。律師函一般被視為訴訟威脅,有可能是當事人為了取得談判優勢而向對方施壓,逼迫對方主動求和;也有可能是當事人對沖突解決喪失信心,而發出的訴訟預警。當然,其中也可能包含當事人或者律師向對方刺探虛實、誘惑信息等目的。
收到律師函,並不意味著你將承受律師函上所述風險,也不排除當事人言歸於好的可能嘛,何況是非自有法院公斷!所以大可不必因為律師函而自亂陣腳、輕舉妄動。你可以保持沉默並跟蹤事態進展,也可以聘請律師商量對策,或者反過來向對方發送一份針鋒相對的律師函。
操作環境:OPPO Reno4 5G PDPM00

『陸』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律師函本身不會產生法律後果的,只是一種警示。律師函不是起訴書,也不是判決書,並不會有什麼後果。它只是告知你對方的態度、訴求等,可以私下解決。
律師函是指律師接受客戶的委託就有關事實或法律問題進行披露、評價,進而提出要求以達到一定效果而製作、發送的專業法律文書。
律師用律師函對某一事實進行法律評價和風險估計,其目的在於以法律尺度和律師的判斷,對送達對象曉之以法律事實,動之以利弊得失,讓送達對象得出自己的「法律評價」,即「傳法達意」。它的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對於訴訟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熱點內容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
法官考察材料 發布:2025-01-15 14:58:25 瀏覽:475
合同法違反合同 發布:2025-01-15 14:48:08 瀏覽:825
北京資深拆遷律師 發布:2025-01-15 14:26:40 瀏覽:975
疫情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5 13:55:13 瀏覽:882
國家電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5 13:27:12 瀏覽:903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