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涉及法律糾紛
❶ 在我們國家公司法爭議問題包括哪些
我們國家關於一些民事方面的爭議問題是比較多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協商解決,也有的是到 訴訟 ,但是關於公司的方面爭議是比較專業化的,那麼在我們國家 公司法 爭議問題包括哪些?比如說比較常見的就是與股東資格有關的爭議,股東資格的出資完備與否等等。 一、在我們國家公司法爭議問題包括哪些? 與股東資格有關的爭議 公司股東資格完備與否與出資是否完成密切相關,如果股東未能按照 公司章程 規定按時、全額出資,公司、其他股東、 債權人 有權按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規定,限制甚至剝奪其 股東權利 ,常見糾紛如下: (一)如何解決股東逾期出資問題 如果股東未按照公司章程規定及時出資,將形成公司的催收資本,等同於股東對公司負有 債務 ,公司可以通過主動催收、限制股東權利、強制轉讓股權、除名或提起訴訟來解決。 根據新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公司有權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依法履行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當然,如果公司不及時行使權利,公司其他股東也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向拖欠出資的股東進行追繳。並且,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可以要求該股東承擔 違約責任 。 對公司的債權人而言,其也可以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 公司債務 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以此實現債權。 (二)如何應對股權被惡意稀釋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5 年第 5 期頒布的「黃偉忠訴陳強慶等股東資格確認案」, 上海 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 此案確定這樣一個原則,未經公司有效的股東會決議通過,他人虛假向公司增資以「稀釋」公司原有股東股份,該行為損害原有股東的合法權益,即使該出資行為已被工商行政機關備案登記,仍應認定為無效,公司原有股東股權比例應保持不變。 二、如何合法限制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股東的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四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十六條關於「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公司根據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對其利潤分配請求權、新股優先認購權、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等股東權利作出相應的合理限制,該股東請求認定該限制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規定精神,公司可以根據股東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的實際情況對其財產方面的權益作出相應限制。法院應參照此兩條規定精神,對於侵權賠償的審理,以實際出資確定賠償比例。按 1998 年工商登記的 46.3% 計算賠償數額,不符合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因此,如查明的事實表明厲軍實際出資 300 萬元,對其侵權的賠償,宜以實際出資份額為計算依據。原審按照工商登記的 46.3% 為計算依據,屬於適用法律不當。 此案的要旨在於,公司可以根據公司章程或股東會決議對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的股東的財產權益作出相應限制。工商登記的公示效力主要是針對第三人,在股東內部之間股權的歸屬應當以實際出資份額為准。 (四)如何解決股權激勵的股權回購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回天新材狀告離職股東案」[(2015)鄂民二終字第 00003 號],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 2007年,回天新材實施定增時,部分核心成員與公司簽訂履職協議,承諾:若非年齡、身體原因提前離職或 辭職 離開公司,股東需將所持公司全部股份按照提出辭職時的每股凈資產價格,轉讓給公司在職董事。而在2010年回天新材上市後,上述股東中有部分並非年齡和身體原因離開公司,涉嫌違反履職協議。經過相應法律程序後,其中2人已與公司達成和解,2人經 一審 後執行了法院判決,還有1人則選擇上訴。湖北省高院於2015年10月16日下達 二審 判決書 ,維持了一審原判,該名上訴股東許某也將以12.25元/股的價格,將所持190萬股回天新材股份全部轉讓給公司5名在職董事。 此案的核心要旨在於,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時,可以與員工作出類似「離職退股」約定,在公司與員工約定的條件成就時,員工須按約轉讓所持股權。 確實我們國家公司法律當中所爭議問題比較繁多,其中包括股東資格的爭議,因為股東的資格是否完備,跟他的出資狀況劇有著緊密的聯系,股東如果沒有按照公司章程當中所規定的全額的出資,那麼股東的這個資格存在著一定的瑕疵,必須要及時的繳納出資。
❷ 與公司有關的糾紛案由
法律分析:1、股東資格確認糾紛
股東資格確認糾紛,是指股東與股東之間或者股東與公司之間就股東資格是否存在,或者具體的股權持有數額、比例等發生爭議而引起的糾紛。
2、股東名冊記載糾紛
股東名冊記載糾紛,是指股東轉讓股權時未變更股東名冊,公司拒絕向受讓方股東履行義務,受讓方向公司主張權利產生的糾紛。
3、股東出資糾紛
股東出資糾紛,是指公司股東在公司設立時或增加資本時,根據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按照認股協議的約定向公司交付財產或履行其他給付義務以取得股權的行為所產生的糾紛。
4、新增資本認購糾紛
新增資本認購糾紛,是指有限責任公司新增資本的認購、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新股認購等產生的糾紛。
5、公司增資糾紛
公司增資糾紛,是指公司在增加註冊資本過程中因增資行為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
6、公司分立糾紛
公司分立糾紛,是指公司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以公司股東會議決定形式轉變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公司的行為而產生的糾紛。
7、公司解散糾紛
公司解散糾紛,是指公司股東提起解散公司申請而引發的糾紛。
8、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
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是指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效力而發生的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❸ 物業常見的法律糾紛
物業公司常見法律糾紛有哪些呢
一、無物業服務合同的物業糾紛
實踐中有不少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委員會或業主之間未訂立書面合同,甚至是房地產開發商派自己的「人馬」管理樓盤,未辦理委託物業公司管理手續,未與業主訂立物業管理合同等等。在無合同約定並無規約可依的情況下,在處理物業管理糾紛時應注意一個突出問題:那就是物業管理企業的資質問題。物業管理企業開展物業管理服務,除應辦理有關企業登記外,還應具備相應的等級資質、收費資質,並領有政府主管部門頒發的有關證書。對不具備法定資質卻從事物業管理工作並產生了物業管理糾紛的,在業主委員會或業主同意的情況下,限期物業管理企業補辦相關證書,並與業主委員會或業主簽訂物業管理合同,但證書補辦前的物業費用只按合理成本收取。
二、物業費用標准問題
物業費用的收取應遵循合理、公開及與服務相適宜的原則,收取標准應嚴格依照合同的約定。普通住宅的物業管理服務費是政府指導價,確立費用時應以物業管理服務的合理成本為基礎,以業主的經濟承受能力進行綜合測算;而其他住宅,必須經業主或業主委員會協議約定。如果當事人未就物業管理達成協議,表明當事人對物業管理的事項未約定,對收費標准、繳費方式也未約定,因而當事人之間服務合同關系不成立;如果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進行了管理,並因此而受到損失,可參照民法通則中的無因管理原則處理,由業主或業主委員會酌情給予其因提供服務而受損的、相當於損失數額的經濟補償。
三、業主拒交物業管理費糾紛
按照約定交納物業管理費是業主應承擔的一項基本合同義務,但實踐中此類糾紛的發生原因十分復雜,因此,處理此類糾紛要從實際出發,分不同情況作出處理:屬於業主無理拒絕交費情形的,應由業主委員會責成業主按照合同規定交納物業管理費,並承擔延期交費的違約責任;如果是因為物業管理企業提供的服務質量達不到合同約定標准致使業主拒絕交費的,則屬於物業管理企業違約在先,業主拒絕交費屬於行使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的行為,是依法採取的自我救濟手段,這種情況下,可根據物業管理企業提供現行服務的質量狀況,適當減少業主的應交服務費(但應交的維修費用不在此限);對於確因公共費用的分攤不合理導致業主拒絕交費引起的糾紛,應當按照政府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在合理確定各個業主應分攤費用的基礎上,責成相關業主支付其應攤的物業管理費用和維修費用;如果屬於物業管理企業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重復收費情形,業主因而拒交的,業主可要求物業提供物價審核的標准,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標准交付物業管理費用,物業管理企業未經業主許可自行增加的服務項目收費及收費不合理的部分,應認定亂漲、濫收,業主有權拒付。此外,在處理此類糾紛過程中,還應特別注意審查物業管理企業的收費標準是否經過物價部門審核,是否明碼標價;對特殊服務收費,業主及物業管理企業之間是否在合同中有約定;對合同約定物業收費可以預收的,其預收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等等。
四、物業管理企業違約
物業管理企業的違約行為主要表現在:對公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護管理不善;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綠化、公共秩序等未盡管理職責,造成物業環境惡化;未經業主同意,自己或許可他人利用物業設置廣告等經營性設施,或將物業管理權發包給他人等等。物業管理企業未按合同要求提供服務或其提供的服務質量與合同約定不符的,屬於違約行為,應責令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對於物業管理企業違約將物業共用部位自營或出租他人經營或安裝廣告牌的,應責令其立即恢復原狀,給業主或使用人造成損失的,物業管理企業理當承擔賠償責任。據此,物業管理企業利用物業設置經營性設施,應當徵得業主或業主委員會的書面同意,並向相關部門辦理報批手續。經批准設置的經營性設施的收益,在扣除物業管理企業代辦費用後,一部分應用於補貼物業管理公共服務費,另一部分應納入維修基金。對於物業管理企業擅自將物業管理權發包給他人的,因其行為侵犯了業主的合法權益,故對其發包行為應認定無效,由物業管理企業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五、物業管理企業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氣等措施引發的糾紛的處理
物業管理企業為迫使業主交納管理費,在業主不能按其要求交費的情況下,經常採取停電、停水、停氣等措施。此類糾紛,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物業管理合同中約定,對業主欠費的可以採取停水、電、氣等措施的,應從其約定。在無合同約定的情況下,應區分收費項目的不同特點具體分析。物業管理費主要分為為業主提供衛生清潔、公用設施的維修保養和保安、綠化等公共*的費用,代收代繳水電費、煤氣費、有線電視費等公眾代辦性質的服務費用,以及特約服務的費用。業主僅拖欠公共*或特約服務的費用,而未拖欠公眾代辦性質服務費用的,物業管理企業不能採取停水電等措施,否則即為侵權;業主或使用人拖欠應交納的公眾代辦性質的服務費用,使物業管理企業為此未能代交有關費用,致使供水、電、氣等部門停水、電、氣的,物業管理企業不承擔責任。
❹ 公司對法律糾紛遵循什麼的原則
法律分析: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規章制度,恪守職業道德。
2、忠於職守,為本單位提供及時、准確、優質的法律服務。
法律依據:《公司法律糾紛事務管理辦法 》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法律糾紛事務,包括訴訟法律糾紛事務和非訴訟法律糾紛事務。 本辦法所稱訴訟法律糾紛事務是指以公司及所屬單位為一方當事人或作為第三人,通過人民法院,採用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的法律事務活動。這些訴訟活動包括:民事訴訟(包括不服勞動仲裁裁決的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本辦法所稱非訴訟法律糾紛事務是指以公司及公司所屬單位為一方當事人,僅在當事人之間進行或由第三方主持,採取協商、調解、咨詢、談判、仲裁、復議、申請、公證、發送律師函等方式解決有關糾紛或爭議的法律事務活動。
第三條 公司的訴訟和非訴訟法律糾紛事務的處理須遵循有效維護公司合法權益和充分協調必要關系相統一的原則。
第四條 訴訟和非訴訟法律糾紛事務實行法律事務部門歸口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權和具體受委託人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實行案件起因人與起因部門(單位)開展初始工作並逐級匯報的制度,實行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是訴訟與非訴訟法律糾紛事務第一負責人的制度。
❺ 與公司有關的糾紛具體有哪些
與公司有關的糾紛主要包括涉及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股東出資、股東權利、分配利潤、股權轉讓以及公司解散等方面的糾紛。且與公司有關的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九十一條
發起人、認股人繳納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資後,除未按期募足股份、發起人未按期召開創立大會或者創立大會決議不設立公司的情形外,不得抽回其股本。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二十一
262.股東資格確認糾紛
263.股東名冊記載糾紛
264.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
265.股東出資糾紛
266.新增資本認購糾紛
267.股東知情權糾紛
268.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
269.股權轉讓糾紛
270.公司決議糾紛
❻ 公司經濟糾紛有哪些
法律分析:公司經濟糾紛有:
1、公司與其他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侵權等糾紛;
2、公司與股東之間的糾紛;
3、公司股東之間的糾紛。
4、具體有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❼ 公司內部糾紛如何法律解決
法律分析:遇到勞動糾紛解決如下:
1、沒簽合同、沒買社保、隨意降薪,這些以前看似平常的動作,都是違法的,企業要賠償勞動者相應的損失。一旦合法利益受到損害,只要及時收集證據,運用法律武器,就能避免吃虧。
2、遇到勞動糾紛可以直接到當地勞動局反映情況,經審查後符合規定的,勞動監察部門會進行調查,責令企業作出改正,甚至進行處罰等。一般2個月內可以完成。維權成本幾近於無。
3、發生勞動爭議後,可選擇4種方式解決:
(1)勞動者用人單位協商;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用人單位協商成和解協議。
(2)當事人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3)當事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當事人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於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依法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糾紛;
(三)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勞動關系是否已經解除或者終止,以及應否支付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發生的糾紛;
(四)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後,請求用人單位返還其收取的勞動合同定金、保證金、抵押金、抵押物發生的糾紛,或者辦理勞動者的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等移轉手續發生的糾紛;
(五)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發生的糾紛;
(六)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待遇而發生的糾紛;
(七)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發生的糾紛;
(八)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發生的糾紛;
(九)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的糾紛。
❽ 公司有法律糾紛還可以變更法人嗎
企業參與民事訴訟的,並不影響法人代表變更,公司要在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申請法人代表變更登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第二十七條公司申請變更登記,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變更決議或者決定;
(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變更登記事項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應當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修改後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變更登記事項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第三十條公司變更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變更決議或者決定作出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❾ 設立公司訴訟中常見的法律糾紛有哪些
公司設立糾紛一般有:股東資格確認糾紛、設立失敗糾紛、股權轉讓糾紛、股東知情權糾紛、股東名冊記載糾紛、股東知情權糾紛、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二十一與公司有關的糾紛
262.股東資格確認糾紛
263.股東名冊記載糾紛
264.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
265.股東出資糾紛
266.新增資本認購糾紛
267.股東知情權糾紛
268.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
269.股權轉讓糾紛
270.公司決議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