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的必要性

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的必要性

發布時間: 2022-12-12 04:39:55

Ⅰ 如何發揮律師法治政府中的作用

一、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律師的參謀作用。我國的法律顧問制度實行了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多是在企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後,一些地方黨委和政府已經帶頭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聘請了一大批優秀律師擔任法律顧問。但有的地方進展較為緩慢,特別是在政府工作部門和鄉(鎮)一級,面寬量大,迫切需要加快推進這項工作。我認為,律師擔任黨政機關的法律顧問,具備中介性和獨立性的角色優勢,具備法律知識和技能、法律思維和方法上的專業優勢,能夠擔當好法律參謀,起到防範法律風險、促進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

二、組織律師參與立法事務,充分發揮律師的咨詢作用。以往一些立法,徵求意見范圍較窄,甚至只在本系統、本行業內徵求意見,有時雖然在報紙、網路等媒體上公布了草案,但無人組織討論、匯集上報意見,使徵求意見流於形式,以致有的立法中滲入了非正當的部門利益或地方利益,影響了立法的科學性和人民性。這種狀況急待改變。律師這個職業,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容易了解到社會各階層、各領域不同群體的呼聲和願望,掌握的社情民意較多,能夠及時發現和研究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聘請律師作為立法或者規范性文件起草、審查的專家顧問,可以更好的體現民心民意,避免和減少規范性文件違法和不適當的問題,從源頭上促進依法行政。我還建議,在沒有立法權的地方和部門,也可以這樣仿效辦理。

三、委託律師參與訴訟仲裁,充分發揮律師的維權作用。委託律師代理訴訟仲裁,是政府及其部門多年來常用的一種維權方法,我認為應當發揚光大,做得更好。如果政府或其部門成了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尤其是在設立巡迴法庭和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調整行政訴訟案件管轄制度之後,委託律師代理訴訟更是明智之舉。通過律師的專業代理,在案件的舉證、質證、辯論、協調中,依法維護政府或其部門的合法權益。代理律師還可以協助政府或其部門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建議,幫助其改進和提高行政行為、民商事行為的質量和效率,提高政府的誠信度和公信力。

四、聘請律師參與涉法信訪,充分發揮律師的協調作用。涉法信訪尤其是群體信訪,是多年來困擾政府的一大難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律師由於其職業所具有的獨立性、中介性等特徵,作為「第三方」介入涉法信訪尤其是群體信訪,其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相對中立的立場,更易獲得信訪人的信任,能夠客觀、超脫地聽取信訪人、政府部門雙方的意見,全面分析矛盾糾紛的症結,釋法說理,耐心疏導,引導信訪人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依法維權,避免採取過激甚至極端手段解決問題。

五、強化保障,為律師發揮作用提供良好條件。充分發揮律師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離不開必要的保障。我建議:一是建立健全遴選機制。通過律師協會與司法行政、政府法制部門聯動的選擇機制,把具有嫻熟法律技能和豐富實務經驗的優秀律師選拔出來,確保法律顧問的素質和能力。二是必要的物質保障。實行契約化和有償服務。所需經費,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國辦(2013)96號和財政部財預(2014)13號文件的規定,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證。三是嚴格規范管理。把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和運行的情況,作為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法行政的考核內容。建立和完善法律顧問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工作規則,規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法律顧問的考核考評機制,不斷提高法律顧問的工作質量和效果。

Ⅱ 公司到底需要不需要請法律顧問你怎麼看

我認為公司是需要請法律顧問的;因為企業的管理者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我國的法律體系,如果沒有法律顧問的話,很多合同都無法很好的簽字,而且還可以防範法律上的糾紛,可以更好的解決法律糾紛,避免或者是降低經濟的損失。

Ⅲ 聘請法律顧問的意義

法律分析:1、防患未來的法律風險

2、處理已經存在的問題

3、促進聘請方管理工作的規范化

4、節約費用(預防損害發生的角度)。

5、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參謀。

6、法律和政策的執行者。

7、企業目標管理的支持者。

8、商務合同的實踐者。

9、企業自律制度的維護者。

10、企業內部糾紛的仲裁者。

11、業績和風險的協調者。

12、企業合法權益的捍衛者。

法律依據:《司法部關於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的任務是:為企業依法治廠,按照《企業法》和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或其他活動提供法律服務,受企業委託辦理有關法律事務,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推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

Ⅳ 法律顧問的意義與作用

法律顧問的意義與作用

導語:事實上,除了討債和打官司以外,一名優秀的律師能夠為企業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而且其中大部分工作對一家企業的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相應的法制建設日臻完善,人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但是,很多企業或人員還停留在法律是“權利受到侵害時的一種補救措施”的傳統看法上,而忽視了法律的預防功能。事實上,法律的預防功能是最重要的。因為訴訟中其實是很少有真正的贏家,如果一家企業在經營中不重視法律,最後很可能惹來一身的麻煩,如果不訴訟,很多權利就無從維護;如果去訴訟,可能由於當初防範不足,導致權利無法維護,就算得到維護,畢竟也要經歷一個過程。現實中,很多企業在遇到法律糾紛後才考慮到對律師服務的需求,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損失,但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費已然形成,企業形象和信譽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在現代社會中,對於每一個人特別是每一個企業,法的影響和意義是無處不在的。對於參與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的任何企業,都必須注意到權利維護、風險規避、提升效率等重大發展問題,否則企業是不成熟而且可能面臨潛在風險的。未雨綢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都非常看重風險預防、問題規避和權益維護,而聘請法律顧問,正是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產生這樣的效益。

從實踐角度來看,聘請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對企業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一)提升形象

作為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形式和載體——企業,必須在經營活動中以自身的文化形象、發展方向、經營業績、發明創造等贏得一席之地。企業是否守法經營、是否有法律援助、是否看重風險規避和問題預防,本身就是企業身份和形象的重要表現之一。在經營活動中或企業有權益糾紛時,有企業的法律顧問出現,在預防和減少損失的同時,本身也可幫助企業贏得更高的身份和聲譽,讓客戶或經營夥伴在放心的同時,產生敬畏、敬佩的心理。事實上,一種普遍現象是,在了解、觀察一家企業的時候,是否有常年法律顧問,是必須了解、非常重要的一個常規內容。現實社會中,一家企業如果沒有自身的法律顧問,在別的企業甚至是常人眼中,其地位和形象都是不高的。因為別的企業很難相信,連法律顧問都沒有的企業具有強大的實力和按法律框架經營。因此,缺少法律顧問的企業,往往難以提升自身形象,丟失很多的經營機會和效益。

(二)預防糾紛

公司要生存發展,就要不斷的同外界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經營活動,這些經營活動很多都是通過談判協商、簽訂合同來確定的。而這個過程就是交易雙方權利義務你消我長的過程,在這些權利義務中既存在的發展的利益,有時也有這樣那樣的陷阱和危機。而對於合同的簽訂,《合同法》的至高原則是“意思自治”,只要合同不違反法律,有時即使有些不公平,法官也不會去糾正,因為按一般常識合同是“真實意思表示”、合同簽定人“對自己的.權利義務應該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在這個交易過程中對合同法律方面的把關和審查就越來越重要。

法律顧問,正是通過參與合同起草、審查合同條文、參加合同談判、監督合同履行等企業合同的全過程管理,強化企業的合同信用,同時通過對企業合同的審查,防範企業合同風險。法律顧問通過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各項生產經營制度,及時收集保存對外經營證據,從而為今後處理糾紛時使企業處於有利的地位。企業在合同管理、生產經營、銷售等各方面有了法律顧問的把關,就能夠有效避免法律漏洞,使其他單位或個人沒有空子可鑽,不得不自覺履約,從而也就有效預防了糾紛的發生。今後即使發生訴訟糾紛,由於已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也將使企業在訴訟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常常可以見到現實中有這樣的企業老闆,咨詢律師時把自己的道理講了一大堆,指責糾紛的另一方如何不對。但真正審視合同才發現,其實他自己已經居於不利之地了。到這時,往往在官司上已經難以挽回既定的敗局了。因為沒有法律顧問,自身又不懂,相信關系,相信口頭意思,相信大致感覺,往往會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律、規章、司法解釋越來越多,企業經營上法律方面的重任,不是一個非專業人士所能擔負得起的。

(三)避險增效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風險總是不可避免的。將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每個企業的共同願望。律師作為法律專業人員,在常年從事法律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某種經營活動潛在的風險有著比他人更深刻的認識,從而直接可以為企業提供參謀。比如,在河南曾經有一已立項的大項目,招標方介紹資金來源是外匯投入且已到帳,我擔任法律顧問的大型鍋爐企業領導層去考察後認為該項目非常好,利潤也非常可觀,准備交納保證金100萬元。但經過我去當地政府相關部門調查,發現雖然有該項目,但立項人非該招標人,而外匯管理局也表示沒有6000萬美元的外匯資金進入。因此,在法律顧問建議的基礎上,經過研究放棄了該項目的投標。爾後不到兩個月,就傳來其他多家公司被騙上千萬元的消息。這一事實證明,法律顧問的介入為顧問單位避免了上百萬元的損失,也就是為顧問單位創造了上百萬元的隱性效益。企業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益回報。因此,律師在企業決策前,向有關部門和其他企業進行資信、資本、年檢等情況的調查,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正確依據,將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把經營效益提高到最大程度。

(四)高效代言

法律顧問可以作為企業的法律事項“代言人”。在企業遇到各種刁難和麻煩時,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法律依據,而且可以直接為企業出面處理;有了法律顧問,企業負責人可以“有事找我們的律師談”為由,對不願直接見面的當事人予以迴避。

法律顧問更是企業處理人情關系的“擋箭牌”。人情關系是一把雙刃箭,有時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有時卻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比如其他企業或個人通過人情關系向企業借款或要求企業出具擔保等各種要求時,一些企業負責人雖然不願意,但常常無法迴避,而輕易作出許諾,又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後患。現實生活中,很多經營良好的企業正是因為給其他企業擔保而導致破產。有了法律顧問,在碰到類似情況時,企業負責人就可以理由氣壯地以要先徵求法律顧問的意見,巧妙地予以推託。

(五)對外震懾

在人與人交往中,往往由於身份和地位不同,產生不同的態度和效果。所謂的看人說話,往往還是看人的身份和地位說話。律師是國家承認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殊權利的“准司法人員”,其代言法律的固有身份和地位是其他任何人不能比擬和替代的。因此,企業如果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就會給對手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使對手不敢擅自設陷或毀約;同時,由於律師的特殊身份,出面處理相關事宜時,更會給對手一種強大的壓力,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律師通過發“律師函”為企業催討債務,常常無需通過訴訟,就使一些企業或個人自覺履行債務;律師通過出具“法律意見書”,幫助企業協調與其他單位的矛盾糾紛,可以解決很多原本要通過訴訟才能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法律顧問通過參與企業的決策、經營、管理、預防和處理各種法律糾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不可比擬和替代的作用。企業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重視法律顧問的作用,把法律顧問納入企業日常的經營常規中去,從而提升形象、減少糾紛、規避風險、維護權益、加快發展和提升效益。

;

Ⅳ 聘請法律顧問是為了不打官司

聘請法律顧問是為了不打官司

導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司法救濟是最終原則,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在經營中出現了問題,或與其他企業發生了糾紛,最終的、最有效的途徑也是通過司法的法律上的訴訟來解決,這就要求企業至少要在法律上取勝於對方,否則,企業就會蒙受難以估量的損失,

如果有人問起:“律師是干什麼的?”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 “打官司的!”,這便是中國當代律師的尷尬。中國民法泰斗江平教授在《中國大律師》的序言中,這樣高度評價中國律師的價值:新中國近五十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不可辯駁地證明:律師興,則法治興,律師衰,則法治衰;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說:律師興,則國家興,律師衰,則國家衰!我想,律師應當是這樣一種職業,他幫助不懂法而受法制約和保護的人更了解法、遵守法、接近法,他使法的運用少一些人為的干涉而多體現其本來的思想和精髓,通過他的努力,應當促成社會大眾能平等地沐浴在法治的陽光里,善的能得到發揚,惡的能得到懲罰,平和的秩序能得以漸漸形成,和諧的社會能得以漸漸構建。因此,作為律師來說是不會滿足為了溫飽而僅僅停滯在打官司這個基礎界面上的,理應發揮與其取得資格的艱辛相適應的社會作用。雖然短時間內會處在不被人認可的尷尬處境,但相信隨著社會法制的發展,律師們的不斷努力,律師在各個方面的作用都會凸現出來,到那時,律師會說:“我們不願打官司、不想打官司”。

人們不禁要問:不打官司聘請律師幹嘛?殊不知,現代社會里,律師能在社會,企業,個人等方方面面發揮諸多的作用:

一、律師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可為企業構建法律風險防範體系

“三鹿奶粉”事件和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黃光裕被捕再一次人們警醒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重要性。隨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建立和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加快提高運用法律手段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顯得日趨重要。據了解,許多法律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內部責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監管失控、法律意識淡薄等造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在依法經營觀念、風險防範意識和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積極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不僅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實現自身改革發展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加強國資監管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增強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意識

在我國,無論是在計劃體制下設立的國有企業,還是在市場引導下催生的民營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往往處於次要地位,事前、事中、事後的系統防範機制多數沒有形成,因而,應對復雜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在遭受法律風險時往往處於被動局面。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必須依法經營管理、依法開展各種經濟活動,這是對企業最基本的要求。企業的各種行為如改制、並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和產銷行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因此任何企業都要重視風險、防範風險、化解風險。國有企業一定要樹立強烈的法律風險意識,企業的管理人員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和法制觀念,依法制定重大經營決策,切實將企業改制改組、經營管理、兼並重組、糾紛處理等工作納入規范的法制軌道。增強企業的法律風險防範意識,要注重加強對全體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尤其是企業高管人員的培訓。通過培訓使大家了解法律風險是什麼,會對企業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果高層管理人員能理解到法律風險可能會產生的影響,企業的管理層如果具有法律風險意識,就能夠主動將與法律相關的業務交由法律部門進行審核,而不是走走過場,公司的重大決策也應該有律師直接參與。同樣,也要注重培養企業員工,這也是法律風險管理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律師在企業中深入開展全員法律宣傳教育和培訓學習,使全體員工盡快形成依法獲取權利、行使權利和保護權利的思維方式,逐步養成按章操作的行為習慣,在工作中不斷充實相關法律知識,時刻保持法律的警覺性,在每個風險控制點各司其職、充分發揮作用,最終構建穩固的法律風險防範根基。

(二)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工作機制

企業要健康成長,必須建立完善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當前,企業法律風險的飆升速度遠遠大於風險防禦體系的建設速度,更談不上制度意義上的風險管理,很多企業出了事才想到律師。分析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產生的原因,其核心問題就是決策草率,法律審核把關不嚴,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進行法律論證,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機制保障。因此,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必須下大力氣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風險防範工作機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機構。自各地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成立以來,國有企業請求國資委調處的重大法律糾紛案件越來越多,涉案標的也越來越大。據調查,涉案企業中2/3沒有設立專門的法律事務機構。由於法律風險存在於企業日常經營的全過程,企業應當也必須成立相應機構,專門負責法律風險管理工作。為此,國務院國資委在2004年頒布的《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國有大型企業應當設置法律事務機構,其他企業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法律事務機構。企業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為法律事務機構配備企業法律顧問。”這一制度的設計為企業建立和完善法律工作機制提供了明確的法律規范,企業可以以此為依據,建立相應的工作機構。法律事務機構對外可對監管部門的立法、執法行為和監管意見進行參與和應答,對內可負責制定和監督執行企業相應的規章制度並協調內部各成員之間的通力配合,這樣從體制上把好了法律風險的第一關。江蘇省在新年伊始就專門下文要求所有規模企業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制度。要依據新《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完善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依法經營,依法治企。隨著新形勢下法律環境的逐漸轉變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只有堅持依法經營,制定和完善重要規章制度,增強法律風險意識,完善工作程序,強化內部管理,才能從制度上堵塞經營漏洞,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要按照《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的要求,健全法律顧問制度。科學、規范的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制度和廠作流程能有效避免企業法律風險,應逐步建立由企業主要負責人領導、企業總法律顧問牽頭、法律部門與業務部門共同參與的法律風險防範組織模式和工作機制;要加強法律內控制度建設。細化涉及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合同管理、商標專利管理、企業招投標管理、訴訟項目管理等企業法律規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確保各流程式控制制點的全面到位;要突出建立風險預警機制,規避事前法律風險。根據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確定對風險的分類方法,對各類法律風險進行評分和排序,劃分風險高中低等級,提出化解和規避法律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實現法律風險的最小化。針對不同級別的法律風險,重點從風險預警和防範入手,逐步變事後法律補救為事前法律風險防範和事中法律控制。建立企業法律風險分析評估、控制管理制度,定期對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進行調查分析,注重信息化管理,積極運用法律風險控制系統,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要突出重大投融資、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的法律風險防範,積極推進重人經營法律意見書制度。公司出台重大經營決策時,應當吸收法律專業人員參與,法律專業人員應當對企業重大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可行性進行法律論證,並且提供書面的法律意見,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法律保障。國有企業如此,其他類型的企業更應參照、學習國有企業的這一做法。

(三)法律風險是企業全部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企業是指以贏利為目的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在現實社會中,這種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是風險的集合體,其與風險是如影隨形、須臾不離的。從企業產生、經營到消亡過程的角度來看,其每一個環節都具有風險,如在企業申請注冊成立時即存在著申請主體是否合法、經營行業是否得到批准、注冊資金來源是否合法、應當披露的信息是否進行披露等成立風險;在存續經營中存在著財務、投資、合同、侵權等各式各樣的經營風險;在依章程終止、破產、託管、撤銷上存在著財產以及個人責任等方面的終止風險。從企業的目的來看,在一定范圍內,企業的經營利益與風險往往呈正比關系,即風險越大收益越高。企業的本性是追逐利潤,因此,經營風險業務、與風險共舞成為企業和企業家不可或缺的選擇。由此可以看出,企業與風險是矛盾的統一體,無數個風險的建立和存在組成了企業這一經營實體,企業又由無數個現存或者未來的風險所構建。企業的成敗,實際上取決於控制、駕馭、運用法律風險的能力。

綜觀與企業共存的各種風險,其最終的落腳點,或者說最終的體現必然表現為法律風險。從宏觀上看,現代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單元,企業必須按照經濟法治的結構和框架進行運作,否則就沒有與其他企業和民事主體進行經濟交往的環境和平台。從微觀上看,企業的任何活動所產生的風險後果均體現在法律風險的形成尤其是法律責任的承擔上。比如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設立中,因為募集資本未達到公司法律法規規定的最低限額,就需承擔設立不能及退還已募集資本並加付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等風險。在企業經營中,由投資、合同、財務、侵權等經營活動造成的風險,如果使企業無以為繼,必將帶來重組、解散、破產、清算等法律風險後果。因此,企業與風險的關系,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企業與法律風險的關系,企業風險管理與控制的最重要方面就是企業法律風險的管理與控制,而這些工作都是與律師的工作息息相關的。其次,導致企業法律風險的因素,即包括作為也包括不作為。導致法律後果與責任的因素,同樣不僅包括作為也包括不作為,比如電力企業高壓電線的致害事件,哪怕該企業沒有任何主動的行為,除受害人故意之外,任何事由均不可免責。因此,不作為同樣招致法律風險。企業法律風險不僅僅是違法風險,合法行為也同樣存在法律風險。違法產生風險,這是一般的、通常的理解,但不容忽視的是合法行為產生的風險。比如在合同的簽訂和履行中,遭受損失的往往是善意訂約及履約者,合法、善意訂約及履約者受到的傷害往往大於非法、惡意訂約及履約者。合法行為是一般企業的常態,由是觀之,企業合法行為的風險甚至大於違法行為產生的風險。因此,在對風險進行管理、防範時,不能僅僅把目光落在違法事項和行為上,對合法事項和合法經營可能產生的風險應當給予同樣的重視。企業與風險是相伴相生的,因此,企業完整的法律風險管理和防範工作包括事前的防範、事中的控制和事後的救濟。國務院國資委在《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以事前防範法律風險和事中控制為主、事後法律補救為輔。由此可見,事後打官司只是一種輔助行為,不能真正的避免法律風險。律師在風險防範中的工作就是:1.對企業法律風險點進行系統識別。根據企業的經營行業和特點,運用包括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在內的多種調研方式,藉助多種統計分析工具及技術,對企業上述幾類重點法律風險進行調查研究,逐一找出風險點所在。調研對象包括企業與上述幾方面法律風險相關的各部門、重要分公司、子公司等,盡量不留法律風險死角。這種識別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對相對獨立的、大的風險類別進行確定;二是對於類風險下的眾多具體風險進行識別查找。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調研查找,將可能的風險點--列出,是有效進行法律風險防範的基礎和前提。2.對識別出的法律風險分門別類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列明所涉及主體、相關法規、後果責任及控制措施和防範對策等。首先,按照上述幾大類重點法律風險的性質和類別,將每一個風險點編制不同類別下的風險代碼。其次,按照類別及代碼編號,逐點分析評介每一個法律風險點的引發行為、涉及主體、相關法規、後果責任及控制措施和防範對策等,並據此編制《法律風險防範手冊》,使相關法律風險從主體、後果到應對措施和防範對策一目瞭然。第三,根據法律風險的調研分析及編制《法律風險防範手冊》情況,將每類法律風險進行歸納總結,寫成《法律風險與防範研究報告》,報告對該類風險整體或其中重點風險點進行綜述,提出將本類風險防範措施落實到業務管理流程之中的工作方法和行動方案。第四,根據對幾大類重點法律風險點的分析歸納,統一製作《法律風險防範手冊》,並配備目錄和索引,與相關部門、崗位或者人員相對應,並印發給相關部門和人員,便於實際工作中查找使用。第五,撰寫總的《×公司相關法律風險與防範研究報告》,主要內容為對某類風險整體進行綜述,並將重點風險點進行重點分析,提出將本類風險防範措施落實到業務管理流程之中的工作方法和行動方案。製作、印發《法律風險防範手冊》並撰寫分項及總體《法律風險與防範研究報告》,標志著企業相關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在基礎和制度層面上初步建立。僅靠道德是不夠的,只有追究法律責任,才能真正避免法律風險。

二、個人聘請律師為法律顧問是人生成功好幫手

讓您的律師去處理涉法事務。 法律是一系列概念,規則和原則的綜合,有許多是純粹程序性的問題,對一個外行來說,要在短時間內把它摸清楚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人要成為律師,需要大學本科才有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資格,取的法律職業資格證書,還需實習一年,經考核合格的,才能當律師。如果自己現學現用,恐怕也要費時誤事。要知道,當前法制環境,律師都分專業,因此,當你有法律事務,一定讓律師忙你去做。

法律博大精深,律師是經過專門訓練和長期實踐的人,法律又不能照本宣科,普通人即使拿著現成的法律條文和案例不一定能辦案。盡管,從書店可以買到各種法律書籍,從互聯網上可查到各種法律規定。如果執意要自己試試,除非你不在乎案子的結果。有法律問題通過律師進行,雖然增加一定費用,但節省了自己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也可以規避許多隱患。律師是把畢生的精力都用來研究法律和案件,律師以其職業的敏感能准確地判斷你所要解決問題的“結症”可謂事半功倍。在法律事務中,許多是純粹程序性的問題,對一個外行來說,要在短時間內把它摸清楚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現學現用,恐怕也要誤事。如果做了“夾生飯”或者“木已成舟”再找律師,有些法律程序和時效是不能重新開始的,有些損失或被動將無法挽回。最終,不但沒有省錢,還要額外支出及敗訴帶來的損失及負面影響。

律師是您事業健康的保健醫生。律師的重要作用是防止糾紛,其次才是解決糾紛。這一點,律師更像保健醫生。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在一般人的觀念里,律師就是打官司。這樣的思考問題,至少在方法上是本末倒置。一個理智的當事人應當盡可能地在糾紛發生前用好律師,做到事先防範,未雨綢繆,以減少打官司甚至不打官司。之所以說律師像保健醫生,因為醫生的作用主要的體現在預防疾病上,把疾病消滅於萌芽狀態。律師的作用也在於防患於未然,避免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忙碌的現代人也不願意沾上官司,有過司法經歷的人感受最深,因為,不管是輸還是贏,都要付出很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官司沒有絕對的勝訴”。如果發生糾紛再找律師,律師可能幫得上忙,但要負出沉重的代價,有時事實已定局,律師甚至根本無能為力,再說,即使有勝訴的把握,也不一定是值得的。

律師發揮預防醫生的功能越來越多,如起草、修改、審核法律文件,提供法律意見,解答法律咨詢,律師見證經濟合同,代理調解,提供常年法律顧問等。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後還會更多。糾紛未出現前請律師,這樣就可減少糾紛,從而減少法律上的風險,也為正常經營、業務活動提供法律保障,以減少、避免糾紛,防範風險,規避責任,保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也是節省成本。

不是有了官司聘請律師而是為了“不打官司”。所謂“不打官司”就是處理無爭議的法律事務,或者雖已發生爭議,但不必或尚未經過訴訟程序來解決的法律事務。在習慣上,大多數人更願意在進行某一事項之前預見一下可能會發生的糾紛,只是等到糾紛發生之後才想起來找律師去打官司,這種做法完全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並不能體現律師預防糾紛的功能。幫人打官司只是律師工作中一個職能部分。其實,幾乎所有與法律有關的事情都是律師的工作范圍,在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能與法律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應當說律師的工作內容相當廣泛,比如:借款人、擔保人資信調查;貸款;抵押物審查;貸款、擔保、抵押合同出具與簽約見證;提存見證;房地產交易與物業管理;融資租賃;招、投標;保險;專有技術保護與轉讓;計算機晶元及軟體法律保護;代理控告、舉報、申訴;轉交或支付財產;涉及利益、金錢的民事法律行為見證;撫養遺贈協議或遺囑見證;主持民事糾紛的調解、和解;購買大額商品;上醫院就診;出門旅遊;婚姻問題;子女問題;求學;就業;股票買賣;債務問題等等。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官司。提前請律師,就能在發生問題之前給你必要的建議,迴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如果一旦問題出現了,就可掌握主動,如果遇到問題,再去解決,那就比較被動。在生活中,有時候,如果等到發生糾紛了再請律師的話,由於證據的缺陷,損失將無法挽回。事先有所准備,就可事先防範。

在做某一件事之前請個律師把關,起草法律文件,律師能幫你從法律角度分析許多可能發生問題,事前怎樣防範。如買房、項目投資時等。因為在一份權利義務明確的合同之下。對方違約的成本太高。雖然付出一定的律師費,但減少許多風險。很多人在辦理法律事務的時候,圖省事,尤其是簽合同,憑自己的感覺辦事。結果最後麻煩還更多。一位律師曾經碰到這樣一個案子,一位香港老闆在北京投巨資與甲合夥搞了個“夜總會”,甲提供房屋,在簽約中,律師側面了解到甲有出賣房屋的意思(但不會賣給香港老闆),律師遂建議將合夥協議改成了租賃協議,費用不變,甲方也沒在意。待甲要出售房屋時,律師提出了優先購買權,使香港老闆順利得到了房屋的產權。這個案例充分說明有無律師在非訴方面的作用。買房子也有這樣的問題,在現實中,由於買賣雙方經濟實力的不平等以及對房地產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掌握方面的不對稱,買房者在合同的談判中往往處於劣勢地位,加之我國房地產行業在監督管理方面還不夠完善,開發商常常為了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而損害業主權益。例如,期房不能按期交付、房屋質量問題、房屋售後保修工作不到位、煤水電氣等不能正常運行、房屋產權證不能及時辦理等等。顯然,買房者與賣房者之間一旦出現糾紛,解決問題的主要依據是買賣雙方之間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因為法律首先保護的是買賣雙方的約定。因此,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的約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面對買房容易退房難的,這種合同的約定尤為重要。而且,房屋買賣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格式合同。這種合同基本上就一般房屋買賣的事項都有所涉及。這種格式合同中許多條款由買賣雙方協商一致後填寫.並且允許買賣雙方簽訂補充合同。所以,如果買房者能夠充分利用合同.對於房屋買賣中容易出現的大的問題是可以做出有利於買房者的約定的。如果沒有律師,購買者一般不會仔細斟酌合同的條款,往往任賣房者擺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律師參與,會給日後帶來很多麻煩。有人把律師比作保健醫生,也有人把律師比作築堤壩,更有人把律師比作交警。其實,不管是看病,還是救災,或者是疏導交通,都是以預防為主。事先請律師與事後請律師大不一樣。最不當的方法是碰到問題以後才請律師。到那個時候,打官司的高昂費用和時間、精力的消耗都已經不可避免。先請律師替您提前做好有關的准備工作,把好合同關,這樣做了,如果萬一發生糾紛您就比較安全,容易得勝,而且花費較少。至此,想必你就完全可以理解律師不願打官司、不想打官司的真正原因所在。

;

Ⅵ 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法律顧問制度」,何謂何為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這是我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建設法治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我國現行的法制結構中,政府機關不僅享有法律的執行權,而且還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權。如果不對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合法性進行實質性審查,那麼,主權在民的原則就很難落到實處。近些年來,一些地方黨政機關頒布實施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要求黨政部門制定地方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過程中,充分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湖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全國率先實施專家評估制度,對各個黨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不僅可以發現黨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中的法律問題,而且可以提高各級黨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效率。事實證明,一些地方政府聘請法律顧問之後,不僅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具有了可操作性,而且在決策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嚴格依法辦事,損害公民基本權利的行政訴訟案件大幅度下降。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為了更好地為公民提供法律服務。法律顧問不是政府官員的私人顧問,也不是政府機關的法律顧問,而是由政府機關聘任的直接為公民服務的專業人員。法律顧問不僅要面向政府,及時解決政府重大決策涉及的法律問題,審查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而且要面向普通公民,及時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法律顧問制度既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標准配置,同時也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必備條件。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有助於化解多元化社會的矛盾和分歧。多元化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價值標准和道德准則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時候,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習慣於從維護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按照自己的價值標准和道德准則分析問題。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之後,可以把不同的價值判斷統一到國家的法律規范中,以國家現行的法律規則解決社會矛盾和分歧。這樣做可以消除干群之間的誤解。
法律顧問是政府與公民之間溝通和理解的橋梁,是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現在一些地方政府熱衷於基礎設施建設,但是,他們對於城市拆遷所引發的社會矛盾視而不見,對於公民正當的利益訴求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結果導致普通的民事糾紛轉化為惡性的群體性事件。法律顧問可以在第一線幫助政府排憂解難,可以在充分了解公民訴求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務,引導他們依照法定的程序主張自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推行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一些地方政府聘請法律顧問幫助解決具體問題,但是,從整體來看,由於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游離於國家現行的律師(司法)考試制度之外,企業法律顧問良莠不齊;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隨意性較大,法律顧問制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中共中央決定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實際上就是要在法律的引導下,在全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普遍推行法律顧問制度,讓法律顧問成為公民權利的保護神。

參考:人民論壇-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法律顧問制度」,何謂?何為?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3/1202/191584.shtml

Ⅶ 對於企業來說,法律顧問必要嗎

肯定有必要,可以降低你企業的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果遇到有訴訟,你回不需要聘請答人員,但是你需要為此支付一定的費用。所以,你得看你的公司的情況了,如果公司規模小、糾紛也不是很多的話,請一個法律顧問劃不來,如果糾紛多,公司規模也很大,而且你想制定一些防範的措施、方法、制度,規范你的企業的管理的話,很有必要聘請。

Ⅷ 企事業單位為什麼要聘請法律顧問,有什麼好處

企業法律的,推薦找大抄狀,一個專業做法律服務的平台。服務囊括勞資整改、合約優化、催收欠款、企業股權、知識產權、增值服務等六大模塊,真正做到了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務,全方位的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絕大多數企業會在聘請法律顧問的第一年內就體會到法律顧問給企業帶來的「甜頭」。

首先,企業會發現,因為有了法律顧問的審核把關,企業因合同條款不嚴謹而發生的糾紛或爭議已大為減少,甚至近乎絕跡,企業不必再為繁雜的合同條款而煩惱。

其次,企業在遇到任何法律問題時,都能隨時得到法律顧問的專業咨詢意見,為企業經營者的正確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第三,企業在遇到訴訟或仲裁糾紛時,再不必為找律師而犯愁。法律顧問會認真負責地代表企業參加訴訟或仲裁等活動,盡最大努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再有,法律顧問還會代表企業參加重要的商務談判,就重大的法律事務出具法律意見書、律師函等等,為企業提供各種形式的法律服務。

總之,法律顧問對於企業的健康發展絕對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法律事務的專業性越來越強,企業自己進行處理的可行性已越來越小,因此,聘請法律顧問已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Ⅸ 政治法律顧問在制定什麼,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重要作用

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並將「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列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六項重大任務之一。這是我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必須建立完善政府顧問制度,充分保障法律顧問的權利和地位,保證法律顧問制度的高效運作和依法實施。一、政府法律顧問的概念及作用政府法律顧問是指為政府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的自然人或者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是關於政府法律顧問如何產生、運行以及完善的制度和規則的總稱。目前,我國政府法律顧問指的是與政府簽訂法律顧問服務合同的組織機構,其中最主要的組織機構是律師事務所,其次是法律專家所在的工作單位。隨著我國律師隊伍的壯大和律師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律師在社會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律師不但具有專業的法律知識,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作為政府聘請的顧問律師可以社會監督的角色和心態看待政府行為,且顧問律師沒有受到行政機關內部人員的限制,可以站在相對客觀、公平的角度評判政府行為。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在保障行政機關立法、執法、監督三個階段都產生重要作用。政府在立法階段或是在作出重大決策前,通過請政府法律顧問出具法律咨詢建議書等,讓政府法律顧問全面介入政府決策、制定政策,確保政府政策、決策的合法性,能夠有效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在政府執法階段,政府作為行政主體、民事主體多層次參與經濟活動、民事活動,導致大量法律事務產生。政府依法進行投資、采購活動時,可以聘請法律顧問參與合同談判、起草、審查等非訴訟事務;政府與其他法人、組織等發生爭議、矛盾糾紛時,可以聘請法律顧問代表政府出庭參與訴訟。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也是防範法律風險、監督政府決策的重要保障,法律顧問出具的法律咨詢建議書、重大決策合法性論證書、法律審查書等可以對法律風險進行研究評估,提出風險防範措施,同時這些法律文書的備案制度,可以有效監督相關政府官員是否按照法律文書已經提出的建議進行風險防範、制定決策,對有關政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方便以權謀私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二、法治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簡介(一)美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演變和發展美國聯邦政府建立之初並沒有設立司法部,但總統為工作需要專門設立了一個職位:「首席代理人」(AttorneyGeneral),其職責是應美國總統要求,就法律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首席代理人」雖然不是總統內閣成員,卻可以列席內閣會議,可以說是總統的私人法律顧問。之後的百年裡,聯邦政府各部門也相繼出現GeneralCounsel「首席顧問」,參與聯邦政府各部門的日常工作。內戰後美國建立司法部,總統的「首席代理人」直接出任美國政府司法部部長,司法部長是美國總統和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其職責是替美國總統和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司法部僱傭大量律師處理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各部門也相繼設立了自己的部門法律顧問公室,公室設法律總顧問,該職由總統任命,其基本職責是向部門首長提供法律意見,對業務官員給予法律指導,工作還包括審查所有的工作計劃和行政規則。各部門法律顧問室公室的雇員均是律師,規模和數量規占政府聘任律師的絕大部分,其中農業部的法律顧問公室有四個區域性質的和十三個分支性質的事處,衛生部的法律顧問公室設有10個區域性公室,每個公室規模6至29名律師不等。州政府也採取類似聯邦政府的制度,大量聘請律師處理政府法律事務。可以說美國就是一個由律師參與統治的國家。(二)香港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簡介香港政府在英國統治期間承襲英國制度,在1855年便組建律政司(當時稱為律政署,1997年回歸後改稱律政司,兩者職能和政府地位相同,只是名稱作了變化),其長官是香港政府首席法律官員,直接向香港總督負責。香港回歸後,律政司司長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僅有的三名司長級官員之一,他既是行政長官、政府、政府各決策局、部門及機構的首席法律顧問,也是行政會議成員。律政司下設五個重要科室,主要成員都是由政府律師組成,整個律政司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律師事務所。律政司除了有檢控權,承擔檢控刑事罪行責任外,還負責草擬香港政府一切法例,向政府各決策局、部門提供法律意見,為土地規劃、基建環保提供法律咨詢,以律師或大律師身份代表政府參與涉及政府的民事糾紛,以中國香港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多邊協議會議等等。正是律政司這種全方位滲透的工作模式,香港政府的日常工作基本可以說是在全程的法律指導下進行的,這也是香港社會高度法治的原因之一。三、我國政府法治建設及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現狀分析(一)國家缺乏法治傳統我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封建思維還沒有從人們的思想中被根本剔除。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成熟的人治官僚體系保障行政權力無所不在地運行,法律處於極其次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的法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是在嚴重缺乏法治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法治建設,大多數的老百姓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託人找關系甚至是花錢擺平,權大於法、情大於法、錢大於法的現象仍然不斷出現。也正因如此,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二)領導幹部普遍缺乏法律思維領導幹部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起主導作用,當前領導幹部應該說政治思維、經濟思維能力較強,但普遍缺乏法律思維,這突出表現在很多幹部遇事不找法,事不依法,解決問題不用法,日常工作中很少想到法,部分幹部甚至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極端想法,譬如前幾年曝光的一名地方領導的名言「法律是什麼?平時我管它,出事了它管我」。這導致政府違法運行的情形不在少數,譬如很多地方都是用「先上車後買票」的違法方式解決項目建設用地和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三)法律顧問制度缺乏剛性制度保障當前,法律顧問參與政府權力運行的工作機制處於「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一個地方政府是否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後律師能否參與政府服務、律師參與政府服務的范圍大小等缺乏剛性制度保障,工作的隨意性很大。完全取決於政府主要領導的主觀意志,而我們大部分領導缺乏法律思維,根本不重視法律顧問工作,所以,目前我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整體水平較低。法律顧問參與政府權力運行的工作機制、政府依法行政的保障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普遍建立,但發揮的作用較小我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建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政府及部門都聘請了法律顧問,許多地方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總的來說,顧問律師作用發揮普遍較小,一般都是在政府外圍工作中發揮一些作用,如陪同領導接訪,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作為滅火隊員參與處理重大突發性事件或群體性事件處理等,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日常工作鮮能參與。不少地方的法律顧問制度完全流於形式,政府下個建立法律顧問團的文就了事,長年累月不向律師咨詢任何事項,顧問律師只在台賬或宣傳材料中出現,從來無緣參與政府服務。(五)政府顧問律師的工作積極性總體不高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不僅缺乏剛性制度保障,而且也缺乏經費保障。政府聘用執業律師做顧問鮮有支付費用的,即使支付,也非常有限,很難形成「對價」,加之律師接觸的事務多是外圍事務,顧問律師的工作積極性總體不高。四、加強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對策建議(一)各級政府都要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法治社會包括法治政府不可能單獨在一個區域建成,這是多位知名學者的論斷,法律顧問制度也應該全國一盤棋,整體全面推進。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都有不同的決策權和行政執法權,各級政府都應配備法律顧問。同時,建成法治政府,各級行政首長是第一責任人,一把手如果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就建成一半了。必須要給政府一把手配備專職的法律顧問,這樣才能全面、及時地為一把手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及建議,並評估一把手履職行為的合法性。(二)建立健全法律顧問相關配套制度要建立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出台前法律顧問咨詢論證制度,促進政府決策規范化、法律化;要建立政府重大工程、重大經濟項目、重大投資等決策前法律風險評估制度,組織政府法律顧問進行合法性和可行性論證,防止和減少決策風險;要建立法律咨詢建議書、重大決策合法性論證書、法律審查書等法律文書備案制度,防止有關領導幹部以「不懂法、不知法」等借口推諉責任;要建立行政機關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三)積極引導法律顧問參與政府工作組織法律顧問協助政府處理日常法律事務,積極參與行政訴訟和政府投資、采購等非訴訟法律事務,有效化解爭議,解決涉法事務。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及專業律師協助政府依法處理信訪問題,促進有關部門規范執法,公正司法,引導群眾依法反映訴求。組織法律顧問協助政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街道(鄉鎮)、社區進行法律咨詢等政府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在參與重大、突發、敏感事件處置中的作用,協助政府依法制定實施處置方案,妥善處理矛盾糾紛和善後工作。(四)加強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目前有五支隊伍和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有關,即司法行政工作人員、政府法制工作人員、政府部門的法規處室工作人員、公職律師、社會執業律師。根據目前實際發展情況,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基本上由社會執業律師承擔。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同時,要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政府法律顧問職業保障體系。(五)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保障機制推動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把政府購買法律服務費用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專項預算,及時足額支付法律顧問費用。加強對律師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參與公共法律服務的經費保障,探索形成以案定補、以事定補的經費保障機制,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熱點內容
國家電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5 13:27:12 瀏覽:903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
孫國祥行政法違法性判斷 發布:2025-01-15 12:35:34 瀏覽:44
新編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發布:2025-01-15 12:31:38 瀏覽: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項選擇 發布:2025-01-15 12:31:37 瀏覽:660
奧地利民法典pdf 發布:2025-01-15 12:29:15 瀏覽:649
個人外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12:13:50 瀏覽:951
如何講道德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142
讓我們用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5 11:35:34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