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給予法律服務所補助
A. 法律援助是免費的嗎如何獲取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確實是免費的,但免費的並不一定就是好的,你要懂得辨別為你辯護的這個律師是不是真心為你辦事情,這年頭有錢能使鬼推磨,免費的很多並不願意用力幫我們辦好一件事情。法律援助是免費的,是有這個法律依據的,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有明確的規定,因為某些原因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那麼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會派相應的律師進行相應的辯護,特別是對於那些被告人,他們是完全喪失或者說不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疾病病人,或者聾、盲、啞人等等。
當然到了司法局以後會有相應的窗口,你要找到法律援助的窗口,讓負責任為你指派律師,對方會在15個工作日給你答復,如果是符合受理的,他們會收取你的材料。
B. 公職律師領取法律援助補貼是否構成貪污
法律分析:不構成。法律援助律師是一個律師職位,最大的特點是無償性。無償性主要針對的是接受法援的當事人,而法援律師及法律援助事項承辦人員,是可以獲得由政府發放的法律援助補貼,其中就包括公職律師。所以公職律師領取法律援助補貼是可以的。
法律依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 第二十四條 第二款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司法部《關於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暫行管理辦法》 第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自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30日內,向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支付辦案補貼。
C. 雲南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者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提供的無償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機構,是指依法在我省注冊登記的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鑒定機構等。
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專職人員和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承擔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司法鑒定人員及法律援助志願人員。
受援人,是指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的公民。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增加財政投入,保證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和人員,使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省、州(市)財政應當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經費,對財政困難的地方給予適當補助。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及有關部門的監督。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加強對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第五條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無償法律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六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對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和監督。第七條公民因經濟困難,需要法律援助的下列事項,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民事權益的;
(七)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產品質量事故等造成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的;
(八)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主張民事權益的;
(九)其他由國家和省確定的事項。第八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九條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按照接受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縣(市、區)城鄉居民上一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5倍執行。
申請人遭遇自然災害、傷亡、疾病等造成臨時性經濟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認定。第十條經濟困難證明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經濟困難證明應當如實載明申請人的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家庭財產、家庭月(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來源等詳細情況。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公民要求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申請後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出具經濟困難證明;對不符合條件的,不出具證明,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申請人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書面通知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縣級人民政府申請復查,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復查決定。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視為符合經濟困難標准,無須出具經濟困難證明,但應當出具相應證件或者證明材料:
(一)農村「五保」對象;
(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或者慈善機構供養的人員;
(三)無固定生活來源且傷殘等級為一到五級的殘疾人;
(四)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
(五)有縣以上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證的職工;
(六)依靠撫恤金生活的人員;
(七)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的農民工。
D. 請問什麼情況下能申請政府免費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專經濟困難或特屬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E. 法律援助,國家補貼律師多少費用
法律援助國家補貼律師的標准各地局部相同。
法律援助案件給律師的費用通常是幾百元的辦案補助,和平時律師收費標准當然是不同的。這個費用不由當事人承擔,由國家財政支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後,應當向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與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5)政府給予法律服務所補助擴展閱讀: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F. 法律援助中心律師能否領取辦案補貼
可以的。
1.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第三款:「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版款規定的結案材權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律師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包括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根據相關規定,這些律師都可以辦理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
2.司法部《關於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暫行管理辦法》第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准,自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30日內,向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支付辦案補貼。」
G. 2019年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全文
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條為了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符合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免費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逐步增加財政投入,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公民因重大疾病、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受理。
第十一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由申請人向其爭議處理機關所在地或者事由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屬於設區的市審理機關管轄的,應當向設區的市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設區的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可以委託縣(市、區)法律援助機構辦理;縣(市、區)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有特殊原因的,也可以移送設區的市法律援助機構辦理。
第十二條對於法律援助申請,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有權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由最初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就受理申請發生爭議時,由共同的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決定。
第十三條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告知或者協助其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對申請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人按照規定提交申請材料,並且請求事項屬於法律援助范圍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接受申請材料,並向申請人出具接收清單;
(二)申請材料存在錯誤,可以當場更正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說明;
(三)申請人的請求不屬於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應當告知並幫助申請人向有關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四)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第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後,應當按照法律援助的條件進行審查,並在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法律援助機構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六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異議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書面審查意見。
申請人對司法行政部門作出的書面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審查意見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申請復核。
第十七條在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中,當事人以人民法院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為依據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作出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當事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作出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
第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後,應當及時指派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機構應當及時指定法律服務人員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九條法律援助人員接受指派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提交有關法律援助文書,並為受援人保守秘密。
法律援助人員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拖延或者終止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第二十條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異地調查取證、非訴訟調解、文書送達、申請執行等有困難,需要異地法律援助機構予以協助的,異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予以協助。
第二十一條在實施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有權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事項的進展情況。有證據證明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反映或者向司法行政部門投訴。
受援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如實陳述案件事實,並協助法律援助人員調查取證。
第二十二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後,應當向接受指派或者接受安排的辦案人員支付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確定本市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具體數額。
第二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四條以不正當手段獲得不應享有的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停止對其援助,並責令其支付已實施法律援助過程中的全部費用。
第二十五條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辦案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法律援助人員因過錯給受援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違反法律援助規定的,由司法行政部門依法追究責任。
第二十七條本條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2000年12月22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的《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同時廢止
H. 法律援助案件的補貼收入歸誰
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各地做法不一。在實踐中爭議較大,各地做法也不一致。《法律援助條例》也沒有對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是否領取辦案補貼作出規定。從性質上分析,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應當歸辦案的律師所有,且不必交稅。
一、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性質
1、《法律援助條例》第24條第三款規定: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可見,現行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標準的制定主要是參考辦案的平均成本,而且是參考法律援助機構的辦案成本。
2、補貼標准,包含承辦法律援助事項所需的交通費、差旅費、通訊費、復印費、午餐等費用。即辦案補貼的性質就是辦案費用支出補貼。
二、法律援助辦案補貼領取方式,以及是否與有償法律服務一樣納稅?
1、律師直接領取;
2、律師事務所開票領取。領取辦案補貼時開具經營性發票。意味著律師事務所就要按照有償法律服務對辦案補貼進行納稅(包括繳納營業稅、教育費附加、城市維護建設稅、個人所得稅等),事實上,領取法律援助辦案補貼不應納稅。
因為,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性質上只是辦案費用支出補貼,不包含律師的勞務收入。另外,現在的法律援助並不能完全說是政府向社會購買法律服務,因為並沒有買賣雙方的合意,更沒有適用市場的價格標准。現行法律援助從各方面來說都更應是一種政府行為,從這個角度而言,對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領取的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按照有償法律服務進行征稅,無異於向政府的行政行為征稅。
三、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能否領取辦案補貼?
在實踐中爭議較大,各地做法也不一致。《法律援助條例》也沒有對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是否領取辦案補貼作出規定。有的地方不同意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領取辦案補貼,認為法律援助辦案費用支出可以實報實銷。從法理到實踐,歸工作人員所有是合理的。
1、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是辦案費用支出補貼。
2、一旦領取辦案補貼,就不再將辦案費用支出實報實銷,也不能再佔用法律援助機構的公共資源辦理案件。
3、社會組織人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可以領取辦案補貼,也為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可以領取辦案補貼提供了參考和支持。
4、《法律援助條例》並沒有禁止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領取辦案補貼,而且司法部《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暫行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安排本機構工作人員、指派社會組織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該規定為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領取辦案補貼掃除了制度上的障礙。
四、法律援助人員是否全額領取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在實踐中,有一些地方,承辦人員所在單位與承辦人員約定按比例分配辦案補貼。事實上,應分不同情況處理。如果承辦人員利用所在單位資源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其所在單位可以扣除其在單位所消耗的費用;如果承辦人員並沒有利用所在單位資源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全額支付辦案補貼給承辦人員,這是由辦案補貼的性質所決定的。
I. 山東省法律援助
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 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 2007年7月27日山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1] 第一條 為了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免費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逐步增加財政投入,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省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設立法律援助專項經費,對貧困地區予以補助,保證法律援助工作在不同地區的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建立資金籌措的社會化、經常化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財力支持法律援助事業。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條 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確定法律援助機構並向社會公布。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第六條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及執業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並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和監督。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應當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詢,幫助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援助申請。 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和法律援助志願者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七條 法律援助人員憑法律援助機構的證明利用檔案資料,除涉及國家秘密等依法不得公開的檔案資料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相關組織應當配合,對檔案資料查詢費、咨詢服務費、調閱檔案資料保護費、證明費予以免收;對原件復印、縮微膠片復印、翻拍、掃描等相關材料復制費給予減收或者免收,減收的所收費用不得超出原材料成本費。 第八條 除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第二章規定的法律援助范圍外,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還可以就下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 (一)因工傷、交通、醫療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受到人身損害要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二)因勞動合同關系使權益受到損害要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受到損害要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四)因征地、拆遷使權益受到損害要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五)因假劣種子、農葯、化肥以及環境污染使權益受到損害要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公民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當地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狀況適當擴大受援人范圍。 第十條 公民因見義勇為行為導致民事權益受到損害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無需審查其經濟狀況,優先提供法律援助。 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公民因重大疾病、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受理。 第十二條 對本條例規定的事項,除國家另有規定外,由申請人向其爭議處理機關所在地或者事由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屬於市級審理機關管轄的,應當向設區的市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設區的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可以委託縣(市、區)法律援助機構辦理;縣(市、區)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有特殊原因的,也可以移送設區的市法律援助機構辦理。 第十三條 對於法律援助申請,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有權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的,由最初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就受理申請發生爭議時,由共同的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決定。 第十四條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中發現當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告知或者協助其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申請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人按照規定提交申請材料,並且請求事項屬於法律援助范圍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接受申請材料,並向申請人出具接收清單; (二)申請材料存在錯誤,可以當場更正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或者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說明; (三)申請人的請求不屬於本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應當告知並幫助申請人向有關法律援助機構申請; (四)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第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後,應當按照法律援助的條件進行審查,並在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法律援助機構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異議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進行 審查,作出書面審查意見。 申請人對司法行政部門作出的書面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審查意見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申請復核。 第十八條 在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中,當事人以人民法院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為依據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作出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當事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作出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 第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後,應當及時指派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機構應當及時指定法律服務人員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條 法律援助人員接受指派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提交有關法律援助文書,並為受援人保守秘密。 法律援助人員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拖延或者終止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第二十一條 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異地調查取證、非訴訟調解、文書送達、申請執行等有困難,需要異地法律援助機構予以協助的,異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予以協助。 第二十二條 在實施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有權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事項的進展情況。有證據證明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受援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反映或者向司法行政部門投訴。 受援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人員如實陳述案件事實,並協助法律援助人員調查取證。 第二十三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後,應當向接受指派或者接受安排的辦案人員支付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確定本市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具體數額。 第二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五條 以不正當手段獲得不應享有的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停止對其援助,並責令其支付已實施法律援助過程中的全部費用。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辦案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法律援助人員因過錯給受援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第二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違反法律援助規定的,由司法行政部 門依法追究責任。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2000年12月22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的《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