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條目式措施

法律援助條目式措施

發布時間: 2023-01-12 18:03:28

1. 法律援助法規

法律援助的規定是什麼我國法律援助的專門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還有一些各省自行制訂的法規,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時,要依據這些法律法規。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民法典里的不可抗力指什麼?
1、不可抗力因素指的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台風等。
2、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 法律援助服務內容

法律分析:工會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職工、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進行法律法規特別是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與培訓;為工會與用人單位簽訂集體合同、職工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提供法律指導服務;為職工、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提供法律法規咨詢服務;為勞動權益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權益受到侵犯的困難職工當事人,因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或因履行職責而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工會組織、工會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事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3. 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企業和個人捐助法律援助活動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第三條省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
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
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第四條省、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設立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和審查法律援助申請;
(二)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
(三)具體承擔對法律援助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
(四)指導和協調社會組織、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第六條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和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鼓勵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志願者活動。
鼓勵律師及其他法律專業人員自願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第八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請求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主張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九)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十)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損害賠償的;
(十一)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項。第九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第十一條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
(三)經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證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擴大受援人的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申請人住所地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第十二條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
(一)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二)民事訴訟代理;
(三)行政訴訟代理和行政復議代理;
(四)仲裁代理、公證代理、司法鑒定代理、執行代理;
(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4. 法律援助法規定

一、法律援助的規定是什麼

我國法律援助的專門法律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還有一些各省自行制訂的法規,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時,要依據這些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二、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

(一)申請人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或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直接申請援助,詳細地址和電話請參看組織機構,也可以通過網上填報法律援助申請表申請援助。

(二)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同時提交以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並載明以下事項:

(1)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2)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

(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5)申請人保證所提交的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

書寫有困難的申請人,可口頭提出申請,由接待人員按上述要求記入筆錄,申請人簽字或捺指印確認。

2、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它有效身份證明;

3、申請人住所地或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申請人所在單位勞資、人事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證明;

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5、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援助事項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1、對符合條件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事務的法律服務機構,並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機構與受援人應簽訂法律援助協議;

2、對不符合條件者,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法律援助的特徵和目的

我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行為或者是政府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法律援助目的

法律援助目的是確保公民不會因缺乏經濟能力或弱勢處境而在法律面前處於不利地位,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法律援助實際上是法律扶貧、扶弱、扶殘,是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會保障的法律體系的重要措施。是否建立起規范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既是衡量法制是否健全、司法人權保障機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尺。可見,法律援助制度的本質是,國家以為被援助對象(即受援者)提供經濟幫助為途徑(減、免費用),達到保證法律賦予每位公民的合法權益真正得以實現,完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原則的一項國家法律制度。它是現代法制國家實現司法公正和保障基本人權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5. 法律援助法規定

法律解析:

法律援助案件申請范圍: 一、公民對下列需要 代理 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 國家賠償 的; (二)請求給予 社會保險 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 撫恤金 、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 贍養費 、 撫養費 、 扶養 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因 家庭暴力 、虐待、遺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求司法保護的; (七)因 交通事故 、 工傷事故 、 醫療事故 、產品質量事故以及其他人身傷害事故造成人身傷害請求賠償的; (八)法律、 法規 及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 二、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經濟困難條件,按照國家和本市低收入家庭認定標准執行。 三、 農民工 因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 工傷 賠償申請法律援助的,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四、公民因實施見義勇為行為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不受本條例規定的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依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五、 刑事訴訟 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偵查階段 犯罪嫌疑人 自被第一次訊問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 律師 的; (二) 公訴 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 (三)公訴案件自提起公訴之日起,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四)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五) 自訴案件 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六、 公訴人 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七、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 死刑 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需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

《 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 律師 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6. 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第五條 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二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第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第三章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五條 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7. 法律援助標准

1、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請求國家賠償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律援助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2、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如果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8. 法律援助的范圍與形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范圍: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等等。形式有:1.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2.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3.民事訴訟代理;4.行政訴訟代理。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9. 法律援助條例的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為了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憲法原則,健全司法人權保障機制,保障公民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促進社會穩定和文明進步,規范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免收費或由當事人分擔辦案費用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熱點內容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