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臧啟玉律師是那裡人

臧啟玉律師是那裡人

發布時間: 2023-02-05 09:03:44

⑴ 林黛玉是個什麽樣的人

一、捧心西子病態美
作者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種「清秀靈幻」的美麗形象。
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嬌襲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勝三分」的病態的美,就象是個「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飾自卑
其實,對林黛玉來說,自尊與自卑原不過是一對孿生姐妹。前者是後者的外化,後者是前者的內涵。與賈府門第差異,又寄人籬下,使她產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時時刻刻在人前要極力維護她的自尊,是為了用自尊掩蔽飾她內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後有坦誠
這位少女自尊得有點偏執的內心世界,有些虛懷若谷、率真坦誠了。

四、敢於追求真愛
林黛玉在賈府十分孤立無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賈寶玉。對賈寶玉的愛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卻這愛情,生命也就終結。
她幻想著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統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

一、有人說《紅樓夢》的主題是多義的,不可以一語指實,這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樣「多義」 ,總有一個是基本的;也有人說《紅樓夢》的內在意象和讀者的審美體驗均帶有一定模糊性,很難對審美對象做出精確的質的界定,這也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樣「模糊」,總有一點是明確的;還有人運用各種手段(包括電子計算機)說明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某些差異,這是否也有道理?也有,但不管怎樣「差異」,至少有一點是一致的。這種「基本」的、「明確」 的、「一致」的是什麼呢?即:哭泣。讀者的眼光可以有種種,有人看到了「淫」,看到了 「纏綿」,看到了「病」和「夢」等等,但誰都無法否認《紅樓夢》寫的「哭泣」。大觀園女兒沒有一個不哭的,「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上至榮貴人元妃,作為小說人物正面出現時,「嗚咽對泣」「淚下如雨」;下至丫環侍女,無辜罹難而飲泣者比比。真是哭聲嗷嗷,血淚斑斑。梁啟超論《桃花扇》是「一部哭聲淚痕之書」,《紅樓夢》更復如是,皆為哭泣之作。劉鶚《老殘游記序》指出,一切優秀文學作品都是在哭泣,浸漬著作家的眼淚。「蓋哭泣者,靈性之現象也,有一分靈性即有一番哭泣,而際遇之順逆不與焉」,又說:「靈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劉鶚這一藝術見解無疑是精邃破的而發人深省的然而,《紅樓夢》之哭泣者莫過於林黛玉,「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海涅詩曰:「從我的淚珠里,長出嬌花朵朵」。黛玉何嘗不是如此。她那一顆顆晶瑩的淚珠凝結成一首首美麗動人的詩篇,交織回盪著她那深切悲痛的愛情心曲和疾憤抑鬱的叛逆心聲,了解她的哭泣,才能理解她的性格;抓住她那些光彩閃爍的淚珠,才能映照出全書的主題;亦可領悟到作家的創作契機,並可重新認識一些有爭議的問題。
二、黛玉為何而哭泣,作家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還淚說」。怎樣解釋這個還淚說的現實基因 ?《禮記?檀弓》曰:「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畏而哭之極為常見,為智能低下之哭泣。愛而哭之則是藝術天才冶煉之洪爐,熔鑄建構出無數精妙的文學巨著和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創作總根於愛」(魯迅),林黛玉就是「愛而哭之」的光輝典範。小說寫她自進賈府之後,就和寶玉一見如故,情投意合,親密無間,「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順,似漆如膠。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自此,生活的平靜打破了,心靈的愛河之水翻起波瀾,性格也迅速嬗變。廿三回寫她與寶玉一起閱讀《西廂記》,「 但覺詞句驚人,余香滿口」,及至聽到《牡丹亭》的動人詞曲,並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時,更是「心痛神馳,眼中落淚」。這表明,外界情事的觸發,正在這個早慧而又早熟的少女的心弦上跳動著人生的旋律和愛的顫音,使她由青春的覺醒已進入對人生價值和愛情歸宿的思考,這思考顯然是痛苦的。等級森嚴的賈府,寄人籬下的處境,爾虞我詐的人際關系,尤其是代表著宗法思想、家族勢利和神的意志的「金玉相對」之說,象一座座無形的高山橫亘在愛之路上,使她很快意識到環境和自身、現實和理想的距離,意識到愛的歷程的艱難與渺茫,是愛而不得所愛,但又不能忘其所愛的悲哀。因此,就在這位痴情而又敏感的少女的心理感應上,處處形成客觀世界和內心世界的觸發點,每次觸發都會引起她對現實和自身的省視,引起感情層次的迭加和心理機制的變化,這種觸發和變化一次比一次激漲,哭泣也一次比一次悲愴。「志撼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屬詩」,於是才哭泣吟唱出那些血淚交進的《葬花辭》、《柳絮詞》、《風雨詞》和《拂琴曲》等等哭泣之作。「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正是由愛的覺醒而啟發了她的人生憂患意識,一種敏銳的失落感襲上心頭。
三、所謂「哭泣者,靈性之現象也」,靈性即天賦的聰明才智,也包括人的性格和氣質。靈性高則天姿秀,穎慧敏銳,省視力強,感受力也強,覺悟亦快。明清以來,隨著王學左派和「 異端之尤」等思想家掀起的以「人學」和人的解放為核心的新思潮的發展,隨著《牡丹亭》、《西廂記》等情詞淋漓、人慾縱橫的戲曲小說的進入大觀園,一種新的時代氣息也正浮動在「花謝花飛」的廣闊空際,最先呼吸而領會之者也是寶玉黛玉而已。然而,封建堡壘的錮鑰,歷史傳統的沉積,重重壓在黛玉的心頭。這種歷史的重壓和自我萌生的當代意識的沖突,使她表現出對禮教的強烈的束縛感,不自由感,因而產生種種難以復加的愁、怨、感傷郁悶和憤恨。馬克思曾經說過:「當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應當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⑴在這可悲的時代,黛玉表現出頑強的抗爭力與叛逆精神。盡管她還沒有完全跳出傳統的軌道,但至少是在不規則的行走,而且時而迸發出新思想的火花。尤其在男女關繫上,閃爍著一種新的「性愛」要求和新的價值觀念,較之那些匍伏在禮教之下,不僅自己受其毒害,也極力為之說教又去毒害別人的人如薛寶釵等輩,不知高出多少倍。且看第二十九回的一段描寫,黛玉揣度寶玉:你心裡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而不重人的呢? 這話說得何等好呵,這真是問題的實質!一部《紅樓夢》一曲寶黛愛情的悲歌,可以說自始至終都是在「金玉姻緣」和「木石姻緣」的交織沖突中演進的。前者以「天理」自命,以客觀物的配合為基礎;後者以「人慾」自命,以人的主觀感情為基礎。前者是倫理的,後者是人性的。再如第四十五回,寫到夜間下雨,寶玉要從黛玉那裡回去:黛玉聽說,回手向書架上把個玻璃綉球燈拿下來,命點一枝小蠟,遞與寶玉道:「這個比那個亮,正是雨里點的。」寶玉道:「我也有這么一個,怕他們失腳滑了打破了,所以沒有點來。」黛玉道:「跌了燈值錢呢,是跌了人值錢?怎麼忽然變出這『剖腹藏珠』的脾氣來! 這些開啟黛玉的心扉之處,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息,其心地何等之純凈而美好!正是這種覺醒了的人的價值觀念,所以她摯著地追求著實在的人生和真正的愛情,熱戀著「心情相對 」的「知己」。紫娟告誡她:「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這正符合黛玉的思想。她多次聲稱自己「一無所有」,「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哪玉的,我們不過是個草木之人罷了」,並明確對寶玉說:「我那裡能夠象人家有什麼配的上你的呢?」(第二十九回)這些雖是氣話,也是真話。有時寶玉誤解了她,說她「多心」(有的讀者也這樣誤解她),可是她回答得很好:「我為的是我的心」(第二十回),這「心」,就是人格和尊嚴和感情的真摯純潔,不允許摻有任何雜質。然而,這種覺醒了的意識,這種美好的理想與合理的要求,卻為那個時代所不容,她那皎潔的性格也和那個齬齪的貴族世家格格不入,愛之路上不僅荊棘叢生,更是風刀霜劍交架。所以她的哭泣也是一種夢醒了之後無路可走的悲哀,這是她精神痛苦的主要形式。因而,她常常感到孤獨、寂寞、無援以助,並渴望為人理解而求其友聲:「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嬌羞默默同誰訴?倦依西風夜已昏。」「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因而,她感嘆人生竟象草木那樣凋零失落,也象諷忽的柳絮那樣無所憑依:「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因而,在極度痛苦之時,感情升華的理性意念借幻想的羽翼飛騰了:「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這都是一個無路可走的覺醒者的哭泣心聲。
四、所謂「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在黛玉來說,即愛得愈深,哭泣愈痛,愈是寶玉向她表示出真正愛情的時候,她愈是傷心落淚,不能平靜。黑格爾說:「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靈的威力,就在於它本身設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⑵所以這種愛而不得所愛但又不能忘其所愛的矛盾與苦痛,經常使她反常與失衡:「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當感情流量超過神經負荷時,心理就易失去平衡,所以「蛇影杯弓 」「痴魂驚惡夢」,哭泣變成夢魂的驚悸。在長期禁錮郁積於內心深處的慾望和憤懣在失衡時的自然爆發就產生了「我問問寶玉去!」的反常行動,但這反常之中又蘊含著正常的人性,是正常人性被窒息的反常行動。最後,生存失去支柱,所以「焚稿」、「斷痴情」、自戕。世界的存在既是如此荒誕、丑惡、無道理、無人性,那麼生命又值得活下去么?她已不是歷史上閨怨詩詞中的女性那樣自哀自憐與無可奈何的逆來順受,而是明知世途險惡也寧肯將人生的支點選置於個人感情的你我,也不肯喪失人格的獨立與尊嚴而對家族實力附會攀緣。她的人生道路、戀愛心態早就表明:苟勿愛勿寧死!早就意識到並准備了一條自殺之路。「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魯迅論賈寶玉說:「他看見許多死亡」,「先有可卿自經;秦鍾夭折;自又中父妾厭勝之術,幾死;繼以金釧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愛之侍兒晴雯又被遣,隨歿。 」這些死亡,寶玉看見了,不用說,黛玉也看見了,所以她對「黃土隴中,女兒命薄」異常敏感。隨著愛情的發展,自我意識的深化和對現實丑惡的省視,在黛玉面前展現的種種幻影都變成了無數病痛、破敗、幻滅和死亡。在那「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罪惡淵藪,「女兒薄命」是普遍的,所以她眼前無非是一片墳墓和死場。「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裝」,「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她的詩也和她那倍受「折磨」的性格一樣,到後來也由熱而冷、由怨轉悲、由明變暗,表現出「冷月葬花魂」的一種「死」的預照和冷的美。
五、林黛玉之哭泣不僅有深刻的內涵,也有鮮明的個性。表象呈現著「悲哀的秀美」,深層意蘊則充溢著憂憤之壯美;既是纏綿悱惻,又是剛烈果決,強烈地表現出一種女性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精神,有著可貴的「堅韌」性與「摯著」性。所謂「靈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黛玉正是如此。小說寫她「痴」「狂」「靈竅」「心較比干多一竅」,這即黛玉之靈性。靈性真感情深,則不落世俗,孤標傲世,容易被說成痴狂。其實李贄曰:「狂者不軌於道」(《藏書》卷三十二),正是不守禮法的表現。當然,黛玉不是「狂士」,也不是寶釵批評的「輕狂 」,但她確有個性解放的要求。所謂「痴」,蒲松齡曰:「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是以知慧黠而過,乃是真痴。」這話用之於黛玉,恰是其靈性的最好評語。她不僅是書痴、藝痴,更是情痴。情痴者情必真而摯,感情深沉熾烈,鍥而不舍,摯著於現實,摯著於人生,摯著於愛情。因其愛得真、愛得摯,「積好成痴,積痴成魔」,所以悲憤、哭泣、叛逆是必然的。從哭泣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品格之高標,盡管她是一個「弱女」,但實是古來第一「烈女」,第一「奇女」。
六、黛玉之哭泣實際上是曹雪芹哭泣之投影,從這里可以領悟到作家的創作契機。小說透露,曹雪芹的書齋曰「悼紅軒」,他在此對《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一邊哭泣一邊創作。第一回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話。脂硯齋說他「淚盡而逝」。林黛玉常以花自喻,《葬花辭》是她「泣殘紅」之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哭泣的影子的重合:泣殘紅=葬花=悼紅=辛酸淚,最後都是淚盡而逝。朱光潛先生說,感情深沉悲哀的作品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看來,林黛玉之「還淚」 ,實是作家在「還淚」,他之所以「還淚」,同樣是「愛而不得所愛,但又不能忘其所愛的悲哀」。於是生發出無比強烈的身世之恨、世家之恨、時代之恨。傾瀉內心郁結的激憤之情 「滴淚為墨,研血成字」(脂硯齋),創作《紅樓夢》一書以寄託其孤憤。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曰:「蒲松齡之孤憤,假鬼狐以發之;施耐庵之孤憤,假盜賊以發之;曹雪芹之孤憤,假兒女以發之,同是一把辛酸淚也。」當然,曹雪芹之「孤憤」更有其深邃的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因此可知,「哭泣」不僅是曹雪芹的創作動力,也是他的創作靈魂和藝術生命力。沒有曹雪芹之哭泣,便沒有百廿回《紅樓夢》,也不會有林黛玉之哭泣個性。由此也可重新認識一些長期爭論的問題。

⑵ 藏啟玉是什麼人

藏應是臧,有這姓。

⑶ 粲然啟玉齒

漢語口語里有個老詞兒謂之「老掉牙」,明面上的意思或最初是指人年紀一大,嘴巴張時口腔里空空洞洞的感覺, 曾經的尖牙利齒都掉光了嘛,即使剩餘些也是七零八落,衰敗不堪;齒縫舌底,再也沒什麼能夠讓人耳目一新的東東。其引申義為事物陳舊過時,沒一絲絲新鮮感,言行、方法,思維觀念等太過老套,不符合眼前現實情況。

就像生活里一對男女相遇相識相親相愛,不僅愛對方的人品學識和外貌,連其姓名那兩三個漢字都覺得美至極致。

哈,這就是漢語言文字的魔力,想想也是筆者四十年多前上大學選擇「中文系 漢語言文學」的緣故吧。如果可再作一次選擇的話,沒問題還是她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個方塊字以及其所代表和延申出的意思。

此刻趴在電腦前的這廝(筆者)雖遠未到上述「老掉牙」的年紀,但正往那個風景奔,只早幾年晚幾年的事兒嘛。命運這個勞什子,愛咋來就咋來,隨你好了。眼下的問題是,一上一下倆嚼齒——即俗話里的老牙——搖搖欲墜已然一兩年。感覺呢,早就應該「光榮離退」的樣子。但人家對工作崗位就是留戀著不離不棄,不舍不去;而口腔呢空間就那麼大,倆老大牙就那麼懸著聳著軸著橫著,滿嘴的和諧局面自然很受影響,有礙轉圜,有幾次,無辜的舌頭也差點被咬,真是冤透了。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詩人描摹牙齒的話,一般出於下述的兩個著眼點:一是抒寫口腔的健康美白,暗含美色。如:

張枯《吳官曲》:「皓齒初含雪。」

李白《贈裴司馬》:「向君發皓齒。」

李白《古風》:「粲然啟玉齒。」

陸龜蒙《陌上桑》:「皓齒還如貝色含。」

劉希夷《採桑》:「紅臉耀明殊,絳唇含白玉。」

盧照鄰《和玉是秋夜有所思》:「此曲何人吹,丹唇間玉齒,妙響入雲崖。」

張仲方《贈毛仙翁》:「容貌常如二八童,……方口秀啟編貝齒。」

李白《白纖辭》「楊清歌發皓齒。」

韋應物《擬古詩十二首》:「艷曲呈皓齒。」

李賀《將進酒》:「吹龍笛,畫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

二呢則意在人之老年之後牙齒不整甚至稀稀拉拉的樣子,借而強化老的感覺:

白居易《不致仕》:「……可憐八九十,齒墮雙眸昏。」

施間吾《誚山中叟》:「老人今年八十幾, 口中零落殘牙齒。

白居易《浩行歌》:「鬢發蒼浪牙齒疏,不覺身年四十七。」

白居易《歲暮》:「壯齒韶顏去不回。」

白後易《夢仙》:「齒發日衰白,耳目減聰明。」

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牙齒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牙齒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

盧照鄰《和王奭秋夜有所思》:「丹唇間玉齒,妙響入雲涯。」(紅唇裡面是潔白而又美麗的牙齒,如此才會傳導出美妙的音樂。)

王維《嘆白發》:「宿昔朱顏成暮齒」

白居易《戒葯》:「早夭羨中年, 中年羨葛齒。暮齒又嘆生,服葯求不死。」

白居易《祭社宵興燈前偶作》:「夜鏡藏白發,秋泉漱齒寒。」

...........

最後,來宋代楊萬里的一首《閑居初夏午睡起》來結束本小文吧:「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大意為:吃過梅子後,酸滋滋(民間所謂的」牙倒了「)直至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漫長的夏日,從午睡中醒來不知做什麼好,只懶洋洋的看著兒童追逐空中飄飛的柳絮。

熱點內容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
羅馬法對民法的影響 發布:2025-01-13 06:25:34 瀏覽:567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
法律碩士輔導班招生 發布:2025-01-13 04:50:05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