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訪局法律援助
㈠ 幫助信訪人員寫訴狀收取費用是違法么
法律援助組織和相關人員擅自收費則是一種違規違法行為,
法律援助是享有國家對法律援助組織和機構辦案補貼的法律公益活動,被援助對象可從這種法律公益活動中無償收益。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的規定。因此,法律援助組織和相關人員擅自收費則是一種違規違法行為,應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㈡ 信訪過後在起訴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申請法律援助與信訪無關,但是必須符合援助條件。
《法律援助條例》公民對下內列需容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㈢ 如何信訪
《
華
民共
信訪條例》
第
章
總則
第
條
保持各級
民政府同
民群眾
密切聯系
保護信訪
合
權益
維護信訪秩序
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
指公民、
或者其
組織採用書信、電
郵件、傳真、電
、走訪等形式
向各級
民政府、縣級
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
提
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
依
由
關行政機關處理
採用前款規定
形式
反映情況
提
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
公民、
或者其
組織
稱信訪
第三條各級
民政府、縣級
民政府工作部門應
做
信訪工作
認真處理
信、接待
訪
傾聽
民群眾
意見、建議
要求
接受
民群眾
監督
努力
民群眾服務
各級
民政府、縣級
民政府工作部門應
暢通信訪渠道
信訪
採用本條例規定
形式反映情況
提
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
打擊報復信訪
第四條信訪工作應
各級
民政府領導
堅持屬
管理、
級負責
誰主管、誰負責
依
、及
、
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
原則
第五條
各級
民政府、縣級
民政府工作部門應
科
、民主決策
依
履行職責
源
預防導致信訪事項
矛盾
糾紛
縣級
民政府應
建立統
領導、部門協調
統籌兼顧、標本兼治
各負其責、齊抓共管
信訪工作格局
通
聯席
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
式
及
化解矛盾
糾紛
各級
民政府、縣級
民政府各工作部門
負責
應
閱批重要
信、接待重要
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
研究解決信訪工作
突
問題
第六條縣級
民政府應
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
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
民政府應
按照
利工作、
便信訪
原則
確定負責信訪工作
機構(
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
員
具體負責信訪工作
縣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本級
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
行政機構
履行
列職責:
(
)受理、交辦、轉送信訪
提
信訪事項;
(二)承辦
級
本級
民政府交由處理
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四)督促檢查信訪事項
處理;
(五)研究、
析信訪情況
展調查研究
及
向本級
民政府提
完善政策
改進工作
建議;
(六)
本級
民政府其
工作部門
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信訪工作進行指導
第七條各級
民政府應
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
信訪工作
失職、瀆職行
嚴格依照
關
律、行政
規
本條例
規定
追究
關責任
員
責任
並
定范圍內予
通報
各級
民政府應
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
第八條信訪
反映
情況
提
建議、意見
民經濟
社
發展或者
改進
家機關工作
及保護社
公共利益
貢獻
由
關行政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
信訪工作
做
優異
績
單位或者
由
關行政機關給予獎勵
第二章
信訪渠道
第九條各級
民政府、縣級
民政府工作部門應
向社
公布信訪工作機構
通信
址、電
信箱、投訴電
、信訪接待
間
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
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
民政府、縣級
民政府工作部門應
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
關
律、
規、規章
信訪事項
處理程序
及其
信訪
提供便利
相關事項
第十條設區
市級、縣級
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
鄉、鎮
民政府應
建立行政機關負責
信訪接待
制度
由行政機關負責
協調處理信訪事項
信訪
公布
接待
接待
點向
關行政機關負責
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
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
或者其指定
員
信訪
反映突
問題
信訪
居住
與信訪
面談溝通
第十
條
家信訪工作機構充
利用現
政務信息網路資源
建立全
信訪信息系統
信訪
提
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
民政府應
充
利用現
政務信息網路資源
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
信訪信息系統
並與
級
民政府、政府
關部門、
級
民政府
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第十二條縣級
各級
民政府
信訪工作機構或者
關工作部門應
及
信訪
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
信訪
持行政機關
具
投訴請求受理憑證
民政府
信訪工作機構或者
關工作部門
接待場所查詢其所提
投訴請求
辦理情況
具體實施辦
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
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設區
市、縣兩級
民政府
根據信訪工作
實際需要
建立政府主導、社
參與、
利於迅速解決糾紛
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
組織相關社
團體、
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
員、社
志願者等共同參與
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
依
、及
、合理處理信訪
投訴請求
第三章
信訪事項
提
第十四條信訪
列組織、
員
職務行
反映情況
提
建議、意見
或者
服
列組織、
員
職務行
向
關行政機關提
信訪事項:
(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
員;
(二)
律、
規授權
具
管理公共事務職能
組織及其工作
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
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
員;
(四)社
團體或者其
企業、事業單位
由
家行政機關任命、派
員;
(五)村民委員
、居民委員
及其
員
依
應
通
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
定途徑解決
投訴請求
信訪
應
依照
關
律、行政
規規定
程序向
關機關提
第十五條信訪
各級
民代表
及縣級
各級
民代表
務委員
、
民
院、
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
信訪事項
應
別向
關
民代表
及其
務委員
、
民
院、
民檢察院提
並遵守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
規定
第十六條信訪
採用走訪形式提
信訪事項
應
向依
權處理
本級或者
級機關提
;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
辦理
信訪
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
級機關再提
同
信訪事項
該
級機關
予受理
第十七條信訪
提
信訪事項
般應
採用書信、電
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
提
投訴請求
應
載明信訪
姓名(名稱)、住址
請求、事實、理由
關機關
採用口
形式提
投訴請求
應
記錄信訪
姓名(名稱)、住址
請求、事實、理由
第十八條
信訪
採用走訪形式提
信訪事項
應
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
接待場所提
採用走訪形式提
共同
信訪事項
應
推選代表
代表
數
超
5
第十九條
信訪
提
信訪事項
應
客觀真實
其所提供材料內容
真實性負責
捏造、歪曲事實
誣告、陷害
第二十條信訪
信訪
程
應
遵守
律、
規
損害
家、社
、集體
利益
其
公民
合
權利
自覺維護社
公共秩序
信訪秩序
列行
:
(
)
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
聚集
圍堵、沖擊
家機關
攔截公務車輛
或者堵塞、阻斷交通
;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
;
(三)侮辱、毆打、威脅
家機關工作
員
或者非
限制
身自由
;
(四)
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
或者
能自理
棄留
信訪接待場所
;
(五)煽
、串聯、脅迫、
財物誘使、幕
操縱
信訪或者
信訪
名借機斂財
;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
家
公共安全
其
行
第四章
信訪事項
受理
第二十
條
縣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
信訪事項
應
予
登記
並區
情況
15
內
別按
列
式處理:
(
)
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
信訪事項
應
告知信訪
別向
關
民代表
及其
務委員
、
民
院、
民檢察院提
已經或者依
應
通
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
定途徑解決
予受理
應
告知信訪
依照
關
律、行政
規規定程序向
關機關提
(二)
依照
定職責屬於本級
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
信訪事項
應
轉送
權處理
行政機關;情況重
、緊急
應
及
提
建議
報請本級
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
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
員
按照
屬
管理、
級負責
誰主管、誰負責
原則
直接轉送
權處理
行政機關
並抄送
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
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
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
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
辦理情況
(四)
轉送信訪事項
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
直接交由
權處理
行政機關辦理
要求其
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
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
關行政機關應
自收
轉送、交辦
信訪事項
起15
內決定
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
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第二十二條信訪
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
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外
行政機關提
信訪事項
關行政機關應
予
登記;
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
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
定職權范圍
信訪事項
應
受理
推諉、敷衍、拖延;
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
信訪事項
應
告知信訪
向
權
機關提
關行政機關收
信訪事項
能夠
場答復
否受理
應
場書面答復;
能
場答復
應
自收
信訪事項
起15
內書面告知信訪
信訪
姓名(名稱)、住址
清
除外
關行政機關應
相互通報信訪事項
受理情況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
員
信訪
檢舉、揭發材料及
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
檢舉、揭發
員或者單位
第二十四條涉及兩
或者兩
行政機關
信訪事項
由所涉及
行政機關協商受理;受理
爭議
由其共同
級行政機關決定受理機關
第二十五條應
信訪事項作
處理
行政機關
立、合並、撤銷
由繼續行使其職權
行政機關受理;職責
清
由本級
民政府或者其指定
機關受理
第二十六條公民、
或者其
組織發現
能造
社
影響
重
、緊急信訪事項
信訪信息
近向
關行政機關報告
各級
民政府接
報告
應
立即報告
級
民政府;必要
通報
關主管部門
縣級
民政府
關部門接
報告
應
立即報告本級
民政府
級主管部門;必要
通報
關主管部門
務院
關部門接
報告
應
立即報告
務院;必要
通報
關主管部門
行政機關
重
、緊急信訪事項
信訪信息
隱瞞、謊報、緩報
或者授意
隱瞞、謊報、緩報
第二十七條
於
能造
社
影響
重
、緊急信訪事項
信訪信息
關行政機關應
職責范圍內依
及
採取措施
防止
良影響
產
、擴
第五章
信訪事項
辦理
督辦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
員辦
㈣ 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方案
律師群體作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要擔當其應有的服務功能和社會功能,也迫切需要確立先進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呼喚律師文化的支撐。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歡。
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方案一
一、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的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各級信訪部門接待的信訪事項中, 70%的都屬於法律所調整的范圍。例如:被打了卻無人管或處理得不好;房屋拆遷補償;交通事故;對法院的判決不服;醫患糾紛處理各持己見等等,這些案件都可以由律師在他們的業務范圍內給予各種形式的咨詢服務。如果律師參與接訪,可以從介於上訪人和有權處理部門之間、較為客觀、公正的角度,依法為上訪人直接提供切實有效的處理意見、解決辦法、辦理程序等,同時宣傳法律,引導上訪人當事人依法解決問題,從而最直接、最有效地化解信訪案件,依法處理矛盾糾紛。歸結起來,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答復法律咨詢,普及法律知識
答復上訪人的法律咨詢是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的主要和重要任務。律師通過解答上訪人訴求中涉及的有關法律問題,使上訪人明確了解自己反映的問題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上訪的訴求能否得到法律、法規或者政策的保護和支持。接待中,律師必須嚴格堅持聽、審、問、答四個環節,通過仔細認真聽取上訪人對問題前因後果的敘述;認真慎重地審查上訪人的各種證據材料;有針對性地從信訪問題中找出關鍵點逐一確認;針對問題作出明確答復,確保做到摸清真實情況、掌握真實訴求、解釋法律准確、答復咨詢准確。做的普法工作的深入性,和實在性。
(二)增強群眾法律意識,促進依法有序上訪
律師在接待來訪過程中運用法律知識為上訪人答疑解難,宣傳引導上訪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使上訪人學習掌握了法律知識,增強了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問題的意識。在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強調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大背景下,上訪群眾出於各種原因,不管是什麼問題,都選擇到信訪部門上訪,這樣做實際上常常使可以通過仲裁、訴訟等途徑及時解決的問題因超過時效等原因變得難以解決。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就可以根據上訪人反映的問題,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及時告知上訪人是應該申請復議、申請仲裁、提起訴訟還是應該轉向紀檢監察機關反映,並向上訪人告知相關的訴訟時效、保護期限等情況,既實實在在地維護了上訪群眾的合法權益,又做的了普法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對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三)為信訪部門提供法律服務
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可以根據司法行政機關指派或者國家機關、政府部門的委託,參與個別重大疑難案件、群體上訪反映訴求的法律論證,提出司法建議。這樣既能促進信訪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又能促進上訪群眾對信訪處理結果的認同度,減少無理纏訪、鬧訪、越級上訪的發生。如公交計程車公司27台計程車主集體上訪,要求政府確認其享有計程車經營權順延權問題,因政府主管部門城管局運管所和計程車主對省、市相關文件規定理解不同,上訪群眾多次圍堵政府辦公場所並多次到省交通廳、省政府等地上訪,一直難以達成解決協議。律師事務所就該上訪事項進行法律論證,並請該事務所律師向上訪群眾代表作法律宣傳和解釋,使多名計程車主終於認識到他們的訴求哪些是合理合法的、哪些是合理不合法的,哪些有相關政策規定支持、哪些沒有政策依據支持,上訪群眾根據律師提供的法律、政策依據,有理有據地主張權益,一起集體上訪也得到有效化解。
二、參與信訪接訪工作的律師素質要求
律師是評斷是非、代人講“理”的職業。參與信訪接訪中,律師面對的上訪群眾就是他們的當事人、委託人,上訪人向接待律師反映利益受到侵害、權利受到不公正對待,需要律師提供相關法律幫助,以討回公平正義、維護合法權益,參與信訪接待工作的律師就不能把提供法律幫助、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看成是一般意義上的有償委託咨詢服務,而應看作是應盡的法律職責和一份政治責任。所以,這項工作要求參與的所有律師必須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法律程序,才能依法依規、認真負責、盡心竭力地為上訪群眾提供法律幫助,解決疑難問題,宣傳國家法律。因此,律師的政治素質、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決定著律師參與信訪工作的質量、水平和效率。
三、律師參與信訪工作的方式方法
律師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應該勇於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的穩定保駕護航,只有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律師事業的生命力才能強盛。因此,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是律師的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形式。在實踐中,怎樣才能做好信訪工作,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把信訪工作做好,把法律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1、直接參與接訪。律師的接訪工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法律宣傳過程,從接受無償咨詢到受案,到辦案,這裡面無不滲透著當事人對律師的信任。律師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為當事人答疑解惑,為當事人找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其實也是一種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解決社會矛盾的信訪工作方法。同時,律師不是公職人員,是社團組織,他們的言行和中立態度可以讓多數當事人放心。尤其是對前來咨詢的老上訪人員,律師只要用心地針對各種情況,給予法律幫助和解釋疏導,通過釋疑解或可以達到消除信訪的心理。對於可以進入訴訟的,引導並幫助他們進入訴訟程序;不屬於法律范疇的,可以給他們講解當前的政策,幫助他們理清問題的思路,找到問題的症結。
2、與信訪部門聯合設立接訪工作日。信訪部門是接待上訪人員的窗口。為了更好的參與信訪工作,由司法部門與信訪部門聯合設立律師接訪工作日,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實行律師值班制度,確保定期有職業律師參與接待。通過這種方式集中收集問題、解決問題。
3、設立公開電話,開展電話接訪。公布、公開律師接訪電話,讓每一位律師的工作與信訪工作掛鉤,既能提升律師的形象,又能充分發揮法律工作資源效率最大化,也能讓信訪工作共享法律資源,把信訪工作做的更實在、更實際、更直接、更便捷、更具體。
四、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律師參與信訪工作通過實踐已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但是還存在著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1、體制不順,給組織管理者造成被動和困惑。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是一項長效的系統工程,必須有相應的體製作保障。但目前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沒有明確相應的管理機構和規范的制度規定,因此,在律師的來源和管理上,缺乏統一和規范。
2、輪流參與,不利於接訪的連續性。目前,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多數由律師輪流參與,客觀上制約了接訪的連續性,特別是對那些同一事由連續上訪的信訪問題,由於律師是輪流參與,當事人咨詢時,每見一位律師都要重新復述一遍,由於當事人每次表述事由的出入,各位律師理解和適用法律上的不一致,極易導致當事人的無所適從和重復上訪。
3、沒有經費,影響了接訪效率和質量。律師事務所屬社團組織,自收自支,一切活動費用全靠律師個人向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所得,而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所產生的費用、耗費的精力,應得到的適當報酬未能落實,同級財政未撥付必要的工作經費,律師參與信訪工作的積極性和質量,就會達不到要求。
五、對策建議
1、加強對律師參與信訪工作的組織領導。由司法行政機關和信訪聯手,進一步研究制定、並不斷完善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的規章制度,促使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2、將律師接訪制度作為律師事務所發展評估的條件之一,對參加接訪的律師受理每項收。接案件要規范化,都要有律師的處理建議和意見,並建檔,同時納入律師個人檔案。
3、對參與信訪接待工作的律師進行普法工作的培訓。信訪工作是新形勢下的一項特殊重要的群眾工作,讓所有參與信訪接待工作的律師都能夠較為系統地接受一些做好上訪群眾接談、了解、宣傳、疏導等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對於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方案二
一、指導思想、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重要任務,堅持有利於化解糾紛、防止矛盾激化、維護社會穩定的原則,積極推動信訪和律師工作發展,將社會矛盾的解決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實現信訪工作與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機結合。
工作目標:充分發揮律師在依法維權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切實維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增強信訪人的法律意識,規范信訪行為,依法維護信訪工作的正常秩序,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維護xx社會穩定。
二、主要職責
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的主要職責是:
(一)為信訪人解答法律咨詢,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告知和引導信訪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三)對信訪人進行法律宣傳教育,做好思想疏導工作。
(四)引導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信訪人申請法律援助。
(五)參與重大疑難信訪案件的法律論證。
(六)為信訪工作機構處理信訪事項提供法律意見。
(七)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三、值班安排
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採用律師值班接待信訪人的方式進行。值班安排如下:
(一)值班時間:每個月的15日(領導接訪日),如遇法定節假日或休息日,則順延至其後的第一個工作日。
(二)值班地點:鎮信訪辦(巡警隊大院內)
(三)值班人員:每次1名律師。
四、工作要求
(一)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溝通與合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認真總結和積累經驗,做好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
(二)涉及法律問題必須有律師參與工作。
(二)參與信訪接待的值班律師,必須充分認識工作的重要性,積極配合信訪辦的工作,按時按質完成值班任務;在接待信訪人時,必須嚴格遵守《信訪條例》和其他有關信訪工作紀律,嚴格遵守律師職業道德,規范接待行為。
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方案三
一、律師參與接訪好處很多,意義深遠。
首先,從宏觀上看,律師參與接訪。是將法律制度引入信訪程序的一種大膽嘗試,對於加大依法治訪力度,無疑是一可贊之舉。律師將掌握的法律、法規、法理容入信訪接待的過程中,將會促進信訪接待工作的法制化進程。
第二,從可操作性上看,律師參與接訪,能夠及時化解矛盾,促進信訪人的問題盡快解決或息訪。 由於信訪人大多對於信訪問題的相關政策了解不夠,理解不深,研究的不透。同時再加上個別單位或部門對上訪人的問題解答的不準確,工作中時常出現推諉、扯皮現象,致使上訪人與基層單位矛盾激化。給信訪接待工作造成阻力。一些不懂信訪程序的上訪人,甚至有時將信訪工作人員也變成了對立面!信訪工作中的正常接待解答也常常被誣蔑為“官官相護,天下烏鴨一邊黑”。對此類上訪人員如果由律師參與接訪,情形就會有所改變!因為律師懂法身份,會使上訪人有相對親近感,有相對信任感。律師的依法咨詢、引導解答,很可能讓上訪人解開疑團、心悅誠服。2001年8月20日,筆者就接待了二位這樣的上訪人,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哥倆。這兩位老人因不服動遷補償多次上訪,信訪辦的同志多次解釋,二位就是不信,還有點抵觸情緒。無耐信訪辦的同志將二人領到了我們律師所。通過了解我知道,原來這兩位老人在綏化北二路與北三路之間有一幢房子,是自接的小二樓,建房時城建規劃部門只批准了他蓋平房,房產下發的房照上也只有一樓面積,沒有二樓。而在他家附近另外一家也有一座小二樓,同他家的情況基本相似。在兩年前該地段動遷,動遷部門考慮他家二樓的實際情況,按100 元/平方米對二樓部分進行了作價補償(這個價格是當時綏化市補償長期無照房屋的統一規定),而附近的那個二樓卻給了300元/平方米。出於攀比心理,這老哥倆一找就是兩年。兩年間房子被法院強制拆除。自己也未找出個頭緒來。
聽了他們的情況後,筆者首先給他講了黑龍江省及綏化市關於城市房屋動遷補償的有關規定!指出了有關部門對他的處理是合法正確的。同時開導他不要同附近的二樓攀比的理由!還向他們告知了不服動遷裁決應走的法定程序,以及如今已無法定程序可走的現實情況。他們聽後又仔細查看各項法規條文,當即表示心服口服,之後再也沒有來訪。
第三,從大局上看,律師參與接訪,有利於減少纏訪和越級上訪,減輕信訪部門的工作壓力,維護社會穩定。 按《信訪條例》第十四二款的規定: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然而,由於上訪人的素質、理解問題的能力千差萬別,因而如何辨別信訪受理范圍,如何准確運用政策、准確運用法律解釋來訪案件。已成為廣大信訪工作人員的一大新難題。而律師的介入將會解決這一難題。
通過律師對上訪人的問題的剖析、解釋及與將問題與相關法律、法規對號入座,使一些上訪人(尤其是集體上訪的首要人物)認清了上訪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和解決途徑。從而降解社會不安定因素。一些無理纏訪人也在有理有據的法律解釋中表示心悅誠服,並自動放棄再訪念頭。例如:2002年由於綏化市北林區計程車司機對政府的收費項目存在異議,於是以高文軍(外號高老五)為首的200多台計程車司機群體上訪。200多台計程車已排成長陣繼將駛進哈市,在這種即將發生沖擊省政府,阻礙省城交通的情況下,信訪辦領導一面組織公安機關攔截,一面找到律師同有關領導一道作高文軍等上訪頭目的工作,經過努力,北林區與計程車一方達成息訪協議,才使這起瀕臨暴發的事件得以平息。 律師運用法律引導上訪人按法律程序解決問題,就如同“搬道岔”一樣,使一些習慣於越級上訪人,找准真正解決問題的部門,即讓上訪人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又使上訪人少走不該走的彎路。同時,更重要的是減輕了信訪部門的工作壓力。
第四,從發展上看,律師參與接訪,有利於積累依法治訪經驗,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信訪工作的理解,維護信訪公正,促進信訪工作向良性化流程發展。 律師在參訪中,通過與廣大上訪人的接觸交流,能最大限度的了解廣大來訪者的主要呼聲要求,從而為信訪工作人員運用法律解決同類問題積累了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訪接待工作質量。與此同時,由於律師咨詢、答疑和為有關單位或上訪人代理均是有政策和法律依據作後盾的,因而信訪部門或有關政府部門採納律師意見後,將會增強解決信訪問題的公正、客觀、准確性。再者由於律師經常起到的信訪部門與上訪人橋梁和紐帶作用,也促進了上訪人與信訪接待部門之間的相互理解。進一步樹立了信訪人員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綜上四點,筆者認為律師參與接訪前景可觀,意義深遠。
二、律師參與接訪的任務及實現舉措。
按省信訪辦與省司法廳聯合下發的《關於律師參與接待來信來訪群眾工作的意見》要求,律師接訪的任務主要有五項:“(一)為上訪群眾解答法律咨詢,(二)對需要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解決的信訪案件,引導上訪群眾運用相應的法律程序進行解決,(三)當事人有要求的,協助搞好依法代理工作,(四)根據黨委、政府領導指示或信訪部門的委託,參與個別重大疑難案件的法律論證,提出司法建議,(五)對上訪人進行法律宣傳教育,協助有關部門對無理上訪老戶做好息訴罷訪工作。”針對以上五項任務,筆者認為律師參與接訪應主要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認真作好信訪咨詢工作。咨詢是每位律師的基本功,更是考驗律師掌握法律知識全面程度的試金石。律師參與信訪接待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上訪人的咨詢。通過咨詢使上訪人明確以下問題:上訪的問題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是否符合國家政策;上訪的要求是否能得到法律或政策的保護!上訪的途徑、應訪部門以及與上訪有關的法律實體規定和程序規定等等。律師在解答咨詢時應作到:細聽、慎審、細問、明答。細聽就是認真聽取來訪人對問題前因後果敘述;慎審就是認真慎重的審查來訪者帶來的各種材料及材料之間的相互關系;細問就是有針對性的從問題中總結出關鍵點,逐一確認;明答是針對問題作出明確的答復。答復要麼肯定上訪問題符合法律和政策規定,應當解決;要麼認定上訪問題不符合法律或政策規定,歸勸上訪人息訪;要麼談清上訪問題具有某種情形時合法,不具有某種情形時不合法;同時針對合理、合法的上訪,應告之其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對不合理、不合法的問題也應講明依據、理由。從而讓上訪群眾在接受咨詢後獲得真正的受益。筆者曾經接待市信訪辦轉來的綏化寶山某村三組的一對上訪夫妻,二人反映他們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前同村上簽訂了承包十九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二輪承包時合同繼續履行,直到今年二月份合同到期,這時同村的四組村民提出:該夫妻二人包過的地連同其它部分地塊應歸他們所有!於是三、四組村民發生糾紛。在處理此事時,三組的一個單身“跑腿子”未經村民推選、委託,自作主張沖當三組代表角色,在村上同四組村民代表簽訂了割地合同。鎮上和村委會依據此協議將地分給了四組村民,對此小倆口不服,多次上訪。在細聽了他們的情況後,筆者又對其爭議的各個環節進行了詢問,之後,對他們的問題作了如下解答:首先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確認歸屬必須由政府授權的土地管理部門認證;自作主張的村民簽合同的行為屬無代理權的無效行為;在村上享有土地支配權的前提下,夫妻二人仍享有對原承包土地的優先承包權。為此建議夫妻二人依法以村委會和新用地戶為共同侵權被告,進行起訴。從而使這對夫妻的上訪問題,通過訴訟的途徑得以解決。
第二,有針對性的引導來訪者通過准確的途徑解決上訪問題。由於大多數上訪者缺乏上訪程序意識。於是一出現問題,便到處上訪,到處告狀。一封上訪材料可以改換幾個甚至十幾個投寄名頭。什麼人大、紀委、監察、檢察院、信訪、有關領導、相關部門,只要能想到的就來一封!從而造成了多層次多頭緒上訪。給信訪接待工作造成了不應有的麻煩。針對這種情況,參訪律師就應當在發現苗頭的同時正確引導,准確指出來訪問題是否應由信訪解決。是否是應當按訴訟、仲裁或行政復議解決。其中對於符合《行政復議法》第6條的規定,並且沒有超過法定申請復議期限的,應當告之來訪者申請復議。對於法定必須仲裁的如勞動傷殘、拖欠職工工資等勞動爭議上訪,應告之其進行勞動仲裁。對於應由行政監察機關處理的,應告之其直接向行政監察部門上訪。同時還應告之來訪者解決各種問題的訴訟時效,保護期限等。比如:經常遇到的民法通則135、136條規定訴訟的時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一般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而對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出售質量不合格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物被丟失或損毀的;這四種情形的訴訟時效為一年。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為60天,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為60日等等。通過律師的引導,讓來訪者知道如何維護自身權益,如何珍惜權利的使用期限,以及喪失權利的法律後果。
第三,認認真真的作好代理工作。代理工作是律師參與接待信訪工作的結果延伸,更是律師本身業務和律師參訪相結合的產物。律師在參與接待中如發現上訪問題必須通過訴訟解決,就應建議上訪人立即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律師在幫助當事人早日打贏官司的同時,也等於解決了信訪問題。律師代理中應當本著有理、有據、有節的原則,盡心竭力的完成當事人委託事項,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今年三月,筆者代理的一起農村土地權屬爭議案,就是其中一例。綏化市新華鄉興發村與綏化市北林辦的四平管理區相鄰,二村因草甸子和耕地的權屬問題,爭議多年,雖經土地部門多次調解,一直也未解決.1999年爭議的土地處准備興建紅星水庫。由於土地被徵用將會獲得十分可觀的補償費用,於是兩家爭議再起,並且引起了集體上訪事件。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接受興發村的委託受理了此案。通過審查有關材料,走訪調查相關人員,筆者感到矛盾的焦點在於土地局的確權錯誤,於是,筆者代理興發村將土地局推上了被告席,一審勝訴後,又經過二審終審,最終興發村獲得了本屬自己的土地所有權。為此上訪的村民也感到十分滿意。
第四,耐心細致的作好疏導工作。當前一段時間信訪問題較突出的表現在農村土地承包、下崗職工安置和社會保障、拖欠工資、房屋動遷、安置補償、行政機關違法侵權等等。同時由以上原因引發的群體上訪事件也頻頻發生。相當一部分上訪人屬無理纏訪。針對這些問題,參訪律師應以懂法的特殊身份正面疏導 無理上訪者,面對現實,正確理解有關規定、政策。對無理纏訪、聚眾鬧事的首要分子,要在講清其危害後果同時,建議其息訴罷訪。對一些頑固不化的挑起事端的首要分子,應建議有關部門予以行政拘留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作為政府及信訪工作部門的法律參謀。律師的參與接訪在給來訪者帶來益處的同時,對政府工作,尤其是信訪工作也增添了新的生長點。律師的參謀作用將會促進政府及信訪部門及早依法解決信訪問題,尤其是重大、特大的集體上訪問題。因此,這就要求參訪律師向政府及信訪部門出好點子,提供准確的法律服務。 三、律師參與接訪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參與接訪的律師應樹立正確的參訪目的。律師參訪的目的是依法維護上訪人與被訪單位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良好秩序。即前面提到的“雙維護”。律師不應以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作為參與接訪的前提。因而參與接訪律師應有志願者的心態和奉獻者的精神。 第二,參與接訪的律師應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質和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尤其是應具備較全面的法律知識功底。律師接訪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接訪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決不能利用法律某些方面不完善煽動來訪者,挑起事端,給政府及有關部門施加壓力。更不能在利益的驅動下,挑訴架訟,損害當事人的利益。 第三,參與接訪律師應努力發揮好信訪部門的法律參謀作用。在接訪中發現問題,應當及時與信訪部門聯系通報,律師參訪的處理答復結果要及時反饋給信訪部門。對可能出現的不良上訪苗頭,要及時與政府相關部門通告。同時有針對性的,向有關部門提出解決問題的法律依據、意見。 總之,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工作,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很多作法還很不成熟。俗話說:“天理昭日月,公道得民心”,相信在廣大律師的努力下,律師參訪工作一定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依法治國、和諧社會的局面一定能在廣大律師的參與下早日實現。
㈤ 國家信訪新規則
1.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六條、第十八條規定,越級走訪,或者多人就同一信訪事項到信訪接待場所走訪,拒不按照《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推選代表,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2.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四條、 第十五條、第三十四條和第三十五條規定,拒不通過法定途徑提出投訴請求,不依照法定程序請求信訪事項復查、復核,或者信訪訴求已經依法解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在信訪接待場所多次纏訪,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3. 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年老、年幼、體弱、患有嚴重疾病、肢體殘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4. 在信訪接待場所擺放花圈、骨灰盒、遺像、祭品,焚燒冥幣,或者停放屍體,不聽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擾亂信訪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六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違法停放屍體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5. 煽動、串聯、脅迫、誘使他人採取過激方式表達訴求,擾亂信訪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6. 聚眾擾亂信訪工作秩序,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7. 為製造社會影響、發泄不滿情緒、實現個人訴求,駕駛機動車在公共場所任意沖闖,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8. 以遞交信訪材料、反映問題等為由,非法攔截、強登、扒乘機動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時拋撒信訪材料,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以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9. 在信訪接待場所、其他國家機關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上非法攜帶槍支、彈葯、弓弩、匕首等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物質的,應當及時制止,收繳槍支、彈葯、管制器具、危險物質;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條規定的,以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非法攜帶危險物質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條規定的,以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10. 採取放火、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自傷、自殘、自殺,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和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11. 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的,以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的,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明知患有艾滋病或者其他嚴重傳染疾病,故意以撕咬、抓撓等方式傷害他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的,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
12. 採取口頭、書面等方式公然侮辱、誹謗他人,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以侮辱、誹謗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侮辱、誹謗情節嚴重,被害人要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應當嚴格執行《公安部關於嚴格依法辦理侮辱誹謗案件的通知》的規定,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外,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同時告知被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訴。
13. 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多次發送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項、第五項規定的,以威脅人身安全、發送信息干擾正常生活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14. 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六項規定的,以侵犯隱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15. 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以誣告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的,以誣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
16. 在信訪接待場所或者其他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情節惡劣,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以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17. 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故意損毀財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的,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
18. 以製造社會影響、採取極端鬧訪行為、持續纏訪鬧訪等威脅、要挾手段,敲詐勒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敲詐勒索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以敲詐勒索罪追究刑事責任。
19. 以幫助信訪為名騙取他人公私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詐騙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20. 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實施靜坐,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揚言自傷、自殘、自殺等行為或者非法聚集,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法聚集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聚集多人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擾亂國家機關正常秩序,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追究刑事責任。
21. 在車站、碼頭、商場、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或者非法聚集,以及在舉辦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或者國內、國際重大會議期間,在場館周圍、活動區域或者場內實施前述行為,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二款或者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規定的,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或者強行進入大型活動場所內、在大型活動場所內展示侮辱性物品、向大型活動場所內投擲雜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2. 在信訪接待場所、其他國家機關門前或者交通通道上堵塞、阻斷交通或者非法聚集,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二款規定的,以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聚眾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3. 在外國使領館區、國際組織駐華機構所在地實施靜坐,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等行為或者非法聚集的,應當立即制止,根據《人民警察法》第八條規定,迅速帶離現場,並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4. 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以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舉行集會、遊行、示威活動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或者在進行中出現危害公共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情形的,根據《集會遊行示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予以制止、命令解散;不聽制止,拒不解散的,依法強行驅散、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符合《集會遊行示威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對其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警告或者拘留;拒不服從解散命令,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條規定的,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以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罪追究刑事責任。集會遊行示威過程中實施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5. 實施跳河、跳樓、跳橋,攀爬建築物、鐵塔、煙囪、樹木,或者其他自傷、自殘、自殺行為,製造社會影響的,應當積極組織解救;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6.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拒不按照規定購票,或者採取其他方式無理取鬧,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以擾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27.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製造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以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投放虛假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的,以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28. 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或者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以阻礙執行職務、阻礙特種車輛通行、沖闖警戒帶、警戒區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的,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29. 任意損毀、佔用信訪接待場所、國家機關或者他人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的,以尋釁滋事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以尋釁滋事罪追究刑事責任。
30. 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的,以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追究刑事責任。
31. 通過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製作、復制、傳播有關信訪事項的虛假消息,煽動、組織、策劃非法聚集、遊行、示威活動,編造險情、疫情、警情,揚言實施爆炸、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或者自傷、自殘、自殺等,符合《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依法予以警告、罰款或者其他處罰;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有關規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在收集、固定證據後,要依法及時刪除網上有害信息。
32. 對在信訪活動中或者以信訪為名,實施本指導意見所列以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置。教唆、脅迫、誘騙他人實施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按照其教唆、脅迫、誘騙的行為處罰。
㈥ 信訪案件領司法救助金後還能上訪嗎
信訪案件領取司法救助金後還可以繼續上訪,但是得到司法救助金後一般都會簽訂協議,申請人應當接受國家司法救助金後不再以同一案件或者事由上訪,簽訂協議後會對此案件有約束力。
1,信訪是兩級信訪制,如對縣一級信訪局意見不服的可以向市一級信訪局要求復查,市一級信訪局作出的意見為終結信訪意見,即使不服也不能上訪了。
2,在目前情況下,沒有人會遵循這種信訪程序的,而是目的不達,信訪不止。有些人乾脆不走基層信訪部門,直接到省里、北京上訪的人很多。
3,因拆遷的問題上訪的人很多,政府會重視的。如果你覺得要盡快解決問題,可以選擇往更高一級政府上訪的途徑。
【(6)國家信訪局法律援助擴展閱讀】
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它應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1、司法救助的申請 關於申請,一般情況下都包括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根據各地的不同實踐亦採用了書面和口頭形式。具體到司法救助,作者認為應當採用書面申請一種形式,因為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是權力機關,由其實施的救助應當具有嚴肅性和嚴格性,並應符合節約人民法院人力資源的原則。當事人符合司法救助條件,請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救助時,除了應當提交書面申請並寫明申請理由外,還應提供相關證明,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此證明應有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出具。
2、司法救助的審查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由受理該案的審判人員負責審查,既要審查申請人申請救助的理由是否成立,屬不屬於應當給予救助的范圍,又要審查申請人符不符合救助的經濟條件和訴訟能力條件,並且有沒有法定證明機關的證明文件。經過審查,符合救助條件的,由審判人員提出同意意見,經庭長審核同意後,報主管副院長審批,其中申請減、緩、免交訴訟費,數額較大的,報院長審批。對申請不符合條件的,發出不予司法救助通知書。
3、司法救助的實施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申請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應根據其申請救助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救助措施。具體辦法是,由受理申請的審判人員在審查同意後,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內容製作或者減、緩、免交訴訟費的通知,或者是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通知,或者是建議公安機關調查取證的通知,經主管領導審核同意後,申請救助的當事人持該通知到相應部門辦理救助事項。
4、司法救助被拒絕的申訴 當事人接到不予司法救助的通知後,可以申訴。申訴應當向同一人民法院提出。原因是,司法救助的條件一般比較明確,審判人員經審查後,大多都能做出正確判斷。也有少數審判人員可能因其他原因導致誤斷。在此情形下,給予當事人一次補救的機會也就足夠了。這樣也有利於當事人快速解決問題。
㈦ 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辦法(2018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依法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工作秩序,根據《信訪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組織採取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司法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司法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辦法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向司法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組織。第三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成立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第四條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公開便民、公平合理;
(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三)實行訴訟、仲裁、行政復議、國家賠償、法律服務執業投訴與信訪相分離;
(四)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第五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聯系群眾制度,負責人應當通過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等方式,聽取群眾意願,了解社情民意,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第六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建立健全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機制,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源頭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第七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信訪事項辦理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法律援助的銜接機制,協調有關部門,組織人民調解組織、法律援助機構或者相關專家學者、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為符合條件的信訪人提供法律援助,依法調解、化解信訪事項。第八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加補助等方式,組織律師參與接待群眾來訪,辦理復雜疑難信訪事項。第九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信訪工作責任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第十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配備與信訪工作需要相適應的信訪工作人員。第十一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確定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具有相應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群眾工作經驗的人員從事信訪工作。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人員培訓、交流機制,提高信訪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第十二條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機構應當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裝備,提高信訪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機制。第十三條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登記信訪事項,受理屬於本機關職責范圍的信訪事項;
(二)向本機關有關內設機構或者所屬單位、下級司法行政機關轉辦、交辦信訪事項;
(三)承辦上級機關和本級人民政府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
(四)向信訪人宣傳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解答信訪咨詢;
(五)協調、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辦理;
(六)研究、分析信訪工作情況,定期編寫信訪工作信息,提出完善制度或者改進工作的建議,向本機關報告;
(七)總結交流信訪工作經驗,指導下級司法行政機關信訪工作機構工作;
(八)向本機關和上一級司法行政機關定期報送信訪情況分析統計報告。第三章信訪渠道第十四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在信訪接待場所、門戶網站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向社會公開信訪工作機構的網路信訪工作平台、通信地址、電子郵箱、咨詢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本機關信訪事項受理范圍和辦理程序,以及查詢信訪事項辦理進展和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第十五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負責人信訪接待、處理信訪事項制度,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直接協調辦理信訪事項。
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第十六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充分利用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網路信訪工作平台,運用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通過網路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提高信訪工作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