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萊律師
㈠ 美國歷屆總統中有幾個是律師出身的
從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到現任總統奧巴馬,共計44屆(只有43位總統,因為其中第22任和第24任總統是同一人)。美國歷屆43位總統中有26位律師出身。
第1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土地測量員,軍人
第2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律師
第3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律師
第4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律師
第5任總統,詹姆斯•門羅:軍人
第6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律師,教授
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軍人、律師、法官
第8任總統,馬丁•范布倫:律師,法官
第9任總統,威廉•亨利•哈里遜:軍人
第10任總統,約翰•泰萊:律師
第11任總統,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律師
第12任總統,扎卡里•泰勒:軍人
第13任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律師
第14任總統,弗蘭克林:律師
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律師
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售貨員,船員,土地測量員,郵政局長,律師
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裁縫
第18任總統,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特:軍人
第19任總統,拉瑟福德•柏查•海斯:律師,檢察官,軍人
第20任總統,詹姆斯•亞伯蘭•加菲爾:律師,教授(從政後內戰期間曾做參軍)
第21任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教員,律師,軍法官
第22任總統,格洛佛•克利夫蘭:律師,檢察官
第23任總統,本傑明•哈里遜:律師,檢察官,軍人
第24任總統,格洛佛•克利夫蘭:(與第22任總統為同一人)
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教員,軍人,律師,檢察官
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無(22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次年便退學從政)
第27任總統,威廉•哈華德•塔夫脫:律師,法官,檢察官,學院院長
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律師,教授,大學校長
第29任總統,華倫•加馬利爾•哈定:報人
第30任總統,卡爾問•柯立芝:律師,檢察官
第31任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工程師
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律師
第33任總統,哈里•杜魯門:職員,雜貨店老闆,法官
第34任總統,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爾:軍人
第35任總統,約翰•費吉雷爾•肯尼迪:作家,記者
第36任總統,林頓•班斯•約翰遜:教員(1935年在華盛頓市喬治敦大學法學院進修)
第37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律師
第38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律師
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農場主
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播音員,演員,軍人
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軍人,商人
第42任總統,威廉•傑斐遜•柯林頓:教授,律師
第43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軍人,商人
第44任總統,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律師,參議員
㈡ 誰知道比較好的訓練偵探的推理書呀!(嚴肅的!!)
百部最佳推理小說排行榜 哈哈,大喜的日子,我確來貼心驚肉跳的小說^_^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簡稱MWA)評出的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說,其實入選范圍極廣,包括偵探小說、犯罪小說、驚悚小說、恐怖小說等類型。這一百部小說確切地說應該是西方最佳推理小說,而且不少我認為很出色的偵探小說卻榜上無名。所謂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排行榜一類的東西也只是參考罷了。有些看過或聽說過,有些卻聞所未聞,請知道的大俠指點一下。
1、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英/阿瑟·柯南·道爾這還用介紹嗎?不知道的人大概也沒臉在推理論壇混了。
2、"The Maltese Falcon", Dashiell Hammett. 《馬爾他之鷹》 美/達希爾·哈米特冷硬派偵探小說的經典。有人說即便你不喜歡也應該讀一下,體會一下另一種風格的偵探小說。可對它排名第二,我略有微詞。
3、"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集》 美/埃德加·愛倫·坡偵探小說鼻祖的作品,不可不看。他的五篇短篇偵探小說開創了後世偵探小說的五種常見形式。
4、"The Daughter of Time", Josephine Tey. 《時間的女兒》 英/約瑟芬·鐵伊歷史推理小說的經典,格蘭特探長找尋四百年前的謀殺案真相。華夏出版社剛出版了這本小說。
5、 "Presumed Innocent", Scott Turow. 《無罪的罪人》 美/斯考特·杜羅法庭推理。前不久中央六台剛放過它的電影版,由哈里森·福特主演。
6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John le Carr. 《寒風孤諜》 英/約翰·勒·卡雷 一個孤獨的間諜,一個出人意料的真相,一個難以接受的結尾。與007完全不同風格的另一類間諜小說,告訴你間諜生涯的冷酷。看這本書時只覺得越來越深的絕望。
7、"The Moonstone", Wilkie Collins. 《月亮寶石》 英/威爾基·柯林斯圍繞一塊印度寶石發生的種種怪事。推理小說初創期的作品,現在看來推理部分也許不強,但仍然是個有意思的故事。
8、"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大眠》 美/雷蒙德·錢德勒 另一位冷硬派名家的名作。我只看過亨弗萊·鮑嘉主演的電影,他演的菲利普·馬洛已成為私人偵探的經典形象。
9、"Rebecca", Daphne Maurier.《麗貝卡》 英/達菲爾·杜·穆里葉驚悚小說,寫的還是不錯的。希區柯克根據它拍了著名的《蝴蝶夢》,比小說更出名。千萬不要看後人狗尾續貂的續集,很受打擊。
10、"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Agatha Christie. 《無人生還》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還用介紹嗎?備受推崇的阿婆名作,這里有誰沒看過它?
11、"Anatomy of a Murder", Robert Traver. 《解析謀殺案》 美/羅伯特·特雷弗一個律師調查一起兇殺案,涉案的有一位警官和他的妻子。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桃色血案》被提名1959年的奧斯卡獎。
12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Agatha Christie. 《羅傑疑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這個也不用說了,結尾絕對震撼。初版時曾被批評家詬病,事實證明是部傑作。
13、 "The Long Goodbye", Raymond Chandler. 《漫長的告別》美/雷蒙德·錢德勒又一部冷硬派作品。
14、"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James M. Cain. 《郵差總敲兩次門》 美/詹姆斯·凱恩 這部應該算是犯罪小說吧,從罪犯的角度敘述事件的發展,一對戀人試圖謀殺阻礙他們的丈夫,結果自然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15、"The Godfather", Mario Puzo. 《教父》 美/馬里奧·普佐單憑這部描寫黑手黨家族史的犯罪小說,馬里奧·普佐已足以在文學史上留名了。他其後的作品再也沒有超越這部。弗朗西斯·科波拉據此拍攝的《教父》三部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唯美的畫面和音樂,以及艾爾·帕西諾平靜面孔下隱藏的冷酷。不過,《教父3》純屬狗尾續貂。
16、"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Thomas Harris.《沉默的羔羊》 美/托馬斯·哈里斯 還記得漢尼拔教授嗎?史上最迷人的變態殺人狂。
17、"A Coffin for Dimitrios", Eric Ambler. 英/ 埃里克·安卜勒間諜小說。作者本人就當過情報官。
18、"Gaudy Night", Dorothy L. Sayers. 《矯飾之夜》 英/桃樂絲·賽耶斯桃樂絲·賽耶斯是與克里斯蒂齊名的「推理三女傑」之一。
19、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gatha Christie. 《控方證人》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短篇小說集,這里的翻譯散見於不同的短篇小說集中。
20、"The Day of the Jackal", Frederic Forsyth. 《豺狼的日子》 英/弗雷德里克·弗賽斯關於刺殺戴高樂的驚險小說。讀者跟隨刺客一步步逼近目標,許多人最後會希望刺客的那一槍擊中目標,因為前面的過程實在太完美了。
21、"Farewell, My Lovely", Raymond Chandler. 《再見吾愛》 美/雷蒙德·錢德勒 菲利普·馬洛接手去尋找一位退休法官的失蹤情人。
22、"The Thirty-nine Steps", John Buchan. 《三十九級台階》英/約翰·巴肯驚險小說,因為希區柯克的電影聲名在外。一個平民如何推遲了二戰的爆發。
23、"The Name of the Rose", Umberto Eco. 《玫瑰的名字》 意/安伯托·埃柯中世紀修道院里的兇殺案。又一部歷史推理小說的名作,只是稍嫌晦澀。作者是符號學家,存心讓我們知道他有多博學。
24、"Crime and Punishment", Fyodor Dostoevski. 《罪與罰》 俄/ 陀斯妥耶夫斯基無言。身為推理小說迷的我也認為,這是對大師的侮辱。
25、"Eye of the Needle", Ken Follett. 《針眼》 英/肯·福萊特間諜小說。二次大戰時,發生在英國小島上的反納粹間諜故事。
26、"Rumpole of the Bailey", John Mortimer. 《法庭的魯波爾》 英/約翰·莫蒂默約翰·莫蒂默的Rumpole系列主角是位愛掉書袋的老律師。
27、"Red Dragon", Thomas Harris. 《紅龍》 美/托馬斯·哈里斯 《沉默的羔羊》前傳。電影由愛德華·諾頓和拉爾夫·菲因斯出演。
28、 "The Nine Taylors", Dorothy L. Sayers. 英/桃樂絲·賽耶斯
29、 "Fletch", Gregory McDonald. 美/喬治·麥唐納根據它改編的電影《古靈偵探》是部喜劇偵探片,怎麼回事?
30、"Tinker, Taylor, Soldier, Spy", John le Carr. 《裁縫,水手,士兵,間諜》 英/約翰·勒·卡雷另類風格的間諜小說。
31、"The Thin Man", Dashiell Hammett. 《瘦子》 美/達希爾·哈米特
32、"The Woman in White", Wilkie Collins. 《白衣女人》 英/威爾基·柯林斯這部小說更象是懸念小說,而不是偵探小說。一定要看清你要嫁的人。
33、"Trent』s Last Case", E. C. Bentley. 《特侖特的最後一案》 英/E·C·本特利 著名的「反推理小說」。證明運用邏輯推理也可能導出完全錯誤的結論。
34、"Double Indemnity", James M. Cain. 《加倍賠償》 美/詹姆斯·凱恩關於保險行業的內幕。
35、"Gorky Park", Martin Cruz Smith. 《高爾基公園》 美/ 馬丁·克魯茲·史密斯發生在莫斯科高爾基公園的多重謀殺案,試圖在謀殺中帶點國際政治的影子。根據它拍的電影《血灑紅場》曾提名1984年的金球獎。
36、"Strong Poison", Dorothy L. Sayers. 《劇毒》 英/桃樂絲·賽耶斯溫西爵爺破的毒殺案。
37、"Dance Hall of the Dead", Tony Hillerman. 《亡靈的舞廳》 美/東尼·希勒曼主角是位印第安警探,故事也多發生在印第安人聚居區。
38、"The Hot Rock", Donald E. Westlake. 美/ 唐納德·E·威斯萊克講述搶劫銀行的犯罪小說,曾被拍成電影《神偷盜寶》。
39、"Red Harvest", Dashiell Hammett. 《紅色收獲》 美/達希爾·哈米特
40、"The Circular Staircase", Mary Roberts Rinehart. 旋轉樓梯 英/瑪麗·蘭哈特早期偵探小說,一段旋轉樓梯聯系著一樁謀殺,發生在陰森古宅中。
41、"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Agatha Christie. 《東方快車謀殺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不需要介紹的名作。最早看到的是那部群星薈萃的電影,結尾又一次讓觀眾大吃一驚。
42 、"The Firm", John Grisham. 《公司》 美/約翰·格里森姆 描寫律師事務所黑幕的驚險小說,湯姆·克魯斯主演了電影版《律師行》。
43、"The Ipcress File", Len Deighton. 英/連·戴頓應該是間諜小說。
44、"Laura", Vera Caspary. 《羅娜秘記》 美/維拉·卡斯帕
45、"I, the Jury", Mickey Spillane. 《審判者》 美/米奇·斯皮蘭又一位冷硬派名家。
46、"The Laughing Policeman", Maj Sjwall and Per Wahloo. 《微笑的警察》 瑞典/瑪姬·史華菊和皮·華盧瑪姬·史華菊和皮·華盧是著名的瑞典藉夫婦作家。講述貝克偵探長破案過程的系列小說是典型的警察程序小說,風格近似於《梅格雷探長》。對於偏愛解迷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平淡。
47、"Bank Shot", Donald E. Westlake. 美/ 唐納德·E·威斯萊克"The Hot Rock"的續集,再次搶劫銀行。
48、"The Third Man", Graham Greene. 《第三個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同勒卡雷作品同屬一類的間諜小說。
49、"The Killer Inside Me", Jim Thompson. 《心中的殺手》美/吉姆·湯普森犯罪小說,不喜歡社會派的人認為它平淡。
50、"Where Are the Children?", Mary Higgins Clark. 美/瑪莉·海金斯·克拉科作者被稱為「美國懸疑小說之後」。
51、"A Is for Alibi", Sue Grafton. 《他不在現場》 美/蘇·格拉夫頓女作家寫的冷硬派小說。我還是不習慣看主角是女偵探的冷硬派偵探小說。
52、"The First Deadly Sin", Lawrence Sanders. 《第一死罪》 美/勞倫斯·山德斯即將退休的警探面臨連環殺手。作者屬於所謂的「冷酷派」,後來又寫了《第二死罪》、《第三死罪》、《第四死罪》,汗。
53、"A Thief of Time", Tony Hillerman. 《時間小偷》 美/東尼·希勒曼
54、"In Cold Blood", Truman Capote. 《冷血》 美/杜魯門·卡波特根據真實案件寫的紀實小說,入室搶劫釀成了冷血兇案。看這本書時,我還是個天真少年,在此之前從未想過世界上還會有這樣一種人,可以沒有原因的大開殺戒。
55、"Rogue Male", Geoffrey Household. 《槍殺希特勒》英/傑弗里·豪斯華德驚險間諜小說。一位意圖刺殺希特勒的英國人逃避追殺。
56、"Murder Must Advertise", Dorothy L. Sayers. 《謀殺也得做廣告》 英/桃樂絲·賽耶斯
57、"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G. K. Chesterton. 《布朗神父的無辜》 英/切斯特頓著名的短篇偵探小說集。雖然有人覺得布朗神父的方法太神神叨叨了。
58、"Smiley』s People", John le Carr. 史邁來的下屬 英/ 約翰·勒·卡雷
59、"The Lady in the Lake", Raymond Chandler. 《湖底女人》 美/雷蒙德·錢德勒
60、"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殺死一隻知更鳥》 美/ 哈柏·李反種族歧視的法律小說。格里高利·派克扮演的主角律師被公認為銀幕第一英雄。
61、"Our Man in Havanna", Graham Greene. 《我們在哈瓦那的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62、"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Charles Dickens. 《德魯德疑案》 英/查爾斯·狄更斯 大文豪狄更斯寫的偵探小說,可惜只寫到德魯德失蹤,狄更斯就去世了,真相也隨之被埋葬了。偷偷說句對大師不敬的話,如果把它當純粹的偵探小說看,我覺得有些沉悶。
63、"Wobble to Death", Peter Lovesey. 英/彼得·拉佛西歷史推理小說。他的作品背景設置在維多利亞時代。
64、"Ashenden", W. Somerset Maugham. 《英國間諜阿興登》 英/薩莫斯特·毛姆
65、"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 Nicholas Meyer. 《百分之七的解決辦法》 加/尼古拉斯·邁耶用精神分析法探索福爾摩斯身世的小說,就是網上說的同人小說。
66、"The Doorbell Rang", Rex Stout. 《門鈴響起》 美/雷克斯·斯托特大名鼎鼎的安樂椅神探尼洛·沃爾夫。
67、"Stick", Elmore Leonard. 美/艾爾莫·雷納德驚險小說。
68、"The Little Drummer Girl", John le Carr. 《女鼓手》 英/ 約翰·勒·卡雷以中東地區為背景,描寫巴以沖突的驚險小說。
69、"Brighton Rock", Graham Greene. 《布萊頓硬糖》 英/格雷厄姆·格林 格林寫的風格獨特的犯罪小說。
70、"Dracula", Bram Stoker. 《德庫拉》 英/布萊姆·斯杜克我對評委真是無話可說了,大名鼎鼎的吸血鬼伯爵德庫拉也上榜了。拍成電影就是《驚情四百年》。
71、"The Talented Mr. Ripley", Patricia Highsmith. 《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美/帕翠麗亞·海史密斯《火車怪客》的作者寫的系列犯罪小說,這個系列裡壞人沒有壞報。馬特·戴蒙演過瑞普利,約翰·馬爾科維奇也剛演過他。
72、"The Moving Toyshop", Edmund Crispin. 《玩具店不見了》英/艾德蒙·克里斯賓推理小說古典時期的名家。風格類似於埃勒里·奎恩與赤川次郎的混合體。
73、"A Time to Kill", John Grisham. 《殺戮時刻》 美/約翰·格里森姆格里森姆的又一部法庭小說,關於種族歧視,一位黑人父親殺死了兩名強奸他女兒卻被無罪釋放的白人青年,面臨謀殺罪的審判。塞繆爾·傑克遜扮演了那位父親,但電影版省去了許多書里的重要情節。
74、"Last Seen Wearing", Hillary Waugh. 《最後的衣著》 美/赫拉利·瓦渥典型的警察程序小說,講述一件失蹤案的調查。
75、"Little Caesar", W. R. Burnett. 《小霸王》美/W. R.班尼特犯罪小說,黑幫老大的奮斗史。76、"The Friends of Eddie Coyle", George V. Higgins. 《線人》美/喬治·希金斯犯罪小說。
77、"Clouds of Witness", Dorothy L. Sayers. 《證言疑雲》英/桃樂絲·賽耶斯
78、"From Russia, with Love", Ian Fleming. 《來自俄國的愛情》 英/伊恩·弗萊明間諜小說怎麼能少了007。
79、"Beast in View", Margaret Millar. 《眼中的獵物》 美/瑪格麗特·米勒心理懸疑小說。瑪格麗特·米勒是冷硬派名家羅斯·麥唐納的妻子。
80、"Smallbone Deceased", Michael Gilbert. 英/麥克·吉爾伯特
81、"The Franchise Affair", Josephine Tey. 《法蘭柴斯事件》 英/約瑟芬·鐵伊一起離奇的綁架案。沒有謀殺案的偵探小說一樣可以引人入勝。
82、"Crocodile on the Sandbank", Elizabeth Peters. 《沙丘上的鱷魚》 美/伊麗莎白·彼得斯主角是象勞拉一樣的女考古學家和冒險家,故事背景總是在神秘的埃及。
83、"Shroud for a Nightingale", P. D. James. 英/P·D·詹姆斯
84、"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Tom Clancy. 《追殺紅十月》美/湯姆·克蘭西驚險小說,美國人獵殺蘇聯潛艇「紅十月號」。很多人應該看過電影版的《追殺紅十月》。
85、"Chinaman』s Chance", Ross Thomas.
86、"The Secret Agent", Joseph Conrad. 《間諜》 英/約瑟夫·康拉德
87、"The Dreadful Lemon Sky", John D. MacDonald. 美/約翰·麥唐納
88、"The Glass Key", Dashiell Hammett. 《玻璃鑰匙》美/達希爾·哈米特
89、"Judgment in Stone", Ruth Rendell. 英/ 魯絲·藍戴爾
90、"Brat Farrar", Josephine Tey. 《博來·法拉先生》 英/約瑟芬·鐵伊冒名頂替引發的案件。
91、"The Chill", Ross Macdonald. 美/羅斯·麥唐納又一位冷硬派名家的作品。
92、"Devil in a Blue Dress", Walter Mosley. 《蘭衣魔鬼》美/沃爾特·莫斯里驚險小說。退伍軍人受聘去尋找失蹤的女子。
93、"The Choirboys", Joseph Wambaugh. 英/約瑟夫·威鮑克
94、"God Save the Mark", Donald E. Westlake. 美/ 唐納德·E·威斯萊克
95、"Home Sweet Homicide", Craig Rice. 英/克雷格·萊斯
96、"The Three Coffins", John Dickson Carr. 三口棺材 英/約翰·狄克森·卡「密室大師」的名作。
97、"Prizzi』s Honor", Richard Condon. 普里茲家族的榮譽 美/理查德·卡登又一部描寫黑手黨生活的犯罪小說。電影由傑克·尼克爾森主演。那時我正著迷於優雅的反派,看了結尾殘酷的一幕,猶如當頭棒喝,從此不再嚮往黑幫生活。
98、"The Steam Pig", James McClure. 英/詹姆士·麥克魯
99、"Time and Again", Jack Finney. 《一次又一次》美/傑克·芬尼科幻推理小說。主角謀殺敵人的方法是,回到過去,阻止敵人的父母相遇。
100、"Rosemary』s Baby", Ira Levin 《羅絲瑪麗的嬰兒》 美/艾拉·利文恐怖小說,一個婦女認為自己懷上了撒旦的孩子。大導演波蘭斯基把它搬上了銀幕,成為電影史上最恐怖的電影之一。
㈢ 請介紹一下英國畫家培根
英國畫家培根
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l909--1992)具有廣闊的文化背景,研究過尼采著作、樣式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繪畫,並深受北歐怪誕風格畫家的影響。他習慣使用人物形象作為圖畫設計的基礎,並使畫中可視世界的物體和場景帶上感情色彩。他常從過去大師的畫中選材,然而他對這些題材的態度受制於個人經驗和內在的極度痛苦,這是一種幻滅的、獸性的恐怖感情,反映了當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機。他仿照委拉士開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畫了一系列仿教皇肖像的習作,如《保羅二世》(1951),這是一個歇斯底里的暴行的形象,試圖給人一種殘酷和暴力的印象。
一個全身沾滿血跡的人躺在床上。一隻被屠宰的動物身上被夾牢的部位。一個坐在椅子上狠狠抽煙的人……當我們在欣賞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時,就好像走過一棟巍峨的建築物。一個身體被扭曲的人蜷曲在座位上。一個手持剃刀的人和一個在大便的人……我們在畫中所看到的影像和事件,到底有什麼意義?
關於我們所見到的影像,象徵著什麼意義?畫中的形像是那麼漠不關心其它人的存在或處境。當我們看這些圖畫時,我們是同樣的想法嗎?從一張畫家本人的照片中,我們發現捲起袖子露出手臂的畫家幾乎和他所創作出來的畫中人極為相似。一個婦人像孩子般在軌道上匍匐前進。根據一九七一年法國的《藝術鑒賞雜志》(Connaissance des Arts)指出,弗朗西斯•培根已經可以名列當今十大重要畫家之首。
一個裸體的男人坐在椅子上,腳邊堆滿破報紙。一個男人雙眼直瞪著空白的窗簾,或者是一個穿背心的男人斜�在臟�的紅色沙發上……培根的作品裡有許多活動中的人,而他們的動作和姿勢都帶有一種痛苦的感受。之前,從來沒有人這樣畫過,而這樣的視覺經驗顯然與我們生存的真實世界有關,至於其中到底有什麼關連,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件事實來加以探討:
1.弗朗西斯•培根是本世紀唯一的一位享譽國際且具影響力的英國畫家。
2.他的繪畫風格非常一致,從早期到最近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可感受到畫家有非常清楚明確的世界觀。
3.培根擁有絕佳的繪畫技巧,是一位大師。沒有任何一位認識人像畫的困難的人會對於培根在油畫上的處理和表現方式不感到佩服。這種罕見的完善的背後是他無比的毅力及對他所選擇的媒介的徹底了解。
4.評論培根的作品裡有很多不凡的文章。著名的藝評作家如席維斯特(David Sylvester)、賴瑞斯(Michel Leiris)和高文(Lawrence Gowing)等人,都曾經寫過非常棒的文章討論培根作品的內在含義。我這里所謂的「內在的」(internal),指的是他在作品中定下的條件所主導的含義。
培根的作品以「人的身體」為主題。人體通常被描繪成扭曲變形的,然而人們身上的衣物和周遭的景物卻是正常未變形的。你只需要比較雨衣和被覆蓋在雨衣底下的軀體,手臂和雨傘,以及噴出的煙霧和嘴巴。根據畫家本人的解釋,臉部和身體的扭曲變形是一種由發展「直接沖擊神經系統」的特殊效果而演變出來的處理方法。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畫家及觀賞者的神經系統,而且聲稱神經系統是獨立的,不屬於大腦管轄范圍。至於那種由大腦去欣賞的寫實的人像畫,培根認為是圖解式的,很乏味。
——我總是期望自己能夠盡可能地做到將事實直接地、未經修飾地鋪陳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當事實的真相赤裸裸地擺在眼前時,人們往往又覺得可怕駭人。
為了使作品達到這樣直接刺激神經的效果,培根非常依賴於隨機創作他自己所謂的「偶然」(the accident)效果。「在我的經驗,我感受到任何我不曾喜愛的事物,幾乎都來自工作中偶然的結果。」
發生在他畫作中的「偶然」是當他在畫布上「無意的揮灑」時,他的「直覺」在這些揮灑的東西中開發形像。開發的形像對神經系統而言是具體的,但亦同時是有想像空間的。
——我們總是希望一件事情能夠盡可能的寫實,然而同時又希望它能深具暗示性或具有神秘的感受而不同於簡單插畫般的平鋪直敘,這不也是藝術所包括的嗎?
對於培根而言,「神秘」的主體,經常是人的身體,他繪畫中其它的東西(椅子、鞋子、百葉窗、燈的開關、報紙)都只是插畫。
——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解下卻呈現事物真實的面貌。
我們現在由以下的觀察來解釋這個過程:身體的外貌遭受到「無意揮灑」的意外痕跡,這歪曲了的形像直接進入了觀賞者或是畫家的神經系統,而神經系統重新發現在外加物下身體的形像。
除去偶發的創作所留下的痕跡,有時也在一個身體上或是在床墊上有刻意畫上去的痕跡。通常會很容易看到的是一點點的體液——像是血、精液或排泄物。當事件發生時,在畫布表面的污點,就像是表面上真的接觸過身體的污點。
關於繪畫,培根經常使用偶然、生的(rawness)、痕跡(marks)這些具有雙重意義的字眼,甚至於他自己的名字都似乎變成了激情的代言詞,一種溯源於他自我意識雛型時期的經驗。在培根的世界裡,沒有什麼選擇,也沒有出路。時間的意識或改變的意識也不存在。開始作畫時,培根經常取材於照片去想像。照片記錄了一瞬間。在繪畫的過程中,培根找尋將一瞬間轉成永恆的意外。在生命中,能夠驅逐先前和其後的瞬間的,經常是實質痛苦的瞬間。痛苦或許會成為培根激情渴望達到的理想。然而,他畫的內容,包括它們的吸引力卻與痛苦無關,一如往常,激情的散失容易,而真實的意義卻需另覓。
培根的作品據說是西方男性心靈極度痛苦、寂寞的表現。他的形體隔離在玻璃盒中,在純凈色彩的范圍中,在無名的房間中,甚或只是在他們自身中。他們的孤絕並不能阻止他們被注視。(有一組三聯畫就透露出這樣的徵兆,在畫面上每個形體都是孤獨的,但又可以為其它人所見。)雖然形體是孤獨的,但是他們卻完全沒有隱私。他們背負的痕跡、他們的痛苦,看起來是自殘的結果。一種非常特殊的自殘並不是藉由個人而是人類這個種族,因為在此宇宙性的孤絕情境下,個人與種族間的區別變成毫無意義。
事實上,培根的藝術拿來和哥雅(Goya)或是早期的愛森斯坦(Sergey Eisenstein)比較並不恰當,但是與華德•迪斯尼(Walt Disney)相比倒是一致的遵循者。這兩人疏離的行為都為我們的社會作了建議,雖然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說服觀賞者接受。迪斯尼讓疏離的行為看起來滑稽而有情感,因此是可接受的。培根的解釋如前所述,是將此類行為變得十分糟糕,所以提出拒絕與希望兩者都是無意義的。兩人作品中令人驚奇的相似性——肢體方式是扭曲的,身體的所有輪廓,背景形體的關連,採用簡潔的西服,手的姿勢、用的顏色的范圍等——是兩人對相同的危機有相同的互補態度。
迪斯尼的世界也逞張著自大的暴力,經常會有可預期的巨大災害。人物有著人性與緊張的反應,但是他們缺乏心智。假使我們只閱讀並相信字幕的解釋——再也沒有別的了,迪斯尼的影片或許會和培根的繪畫一樣震撼人心。
一般認為培根的繪畫里沒有任何批判,對任何實際寂寞的經驗、對身心上的痛苦或是形而上的懷疑無話可說,對社會關系、官僚體制、工業社會或是二十世紀的歷史都不與置評。去評論這些事情,必須先有自我醒覺(consciousness)。培根的畫顯示「疏離」會喚起一種對絕對形式的渴求——這是無意識的。培根的作品不是表達而是印證這始終如一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