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工業園區建設法律服務

工業園區建設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3-03-21 13:10:41

1. 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加快園區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大連市具體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凌水園區和馬橋子高科技工業區兩部分組成。第三條園區是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向傳統產業擴散高新技術的基地。
園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海洋工程、生物工程、高效節能、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及其產業,以及其它在改造傳統產業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第四條園區建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資金,主要用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訓。第五條鼓勵中國境內外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在園區內投資興辦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機構,從事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經營和咨詢活動。
禁止興辦污染環境又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項目。第六條園區內一切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和本條例,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二章行政管理第七條園區設立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管委會),在市人民政府領導下,對園區實行統一管理。第八條園區管委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實施園區的具體管理規定;
(二)編制園區建設規劃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計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三)管理園區的財政稅收、國有資產、工商行政、規劃土地、勞動人事等行政工作;
(四)對進入園區申辦高新技術企業及設立其它機構進行資格審查;
(五)會同市科委,組織認定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
(六)審核和申報園區內新產品試制、中間試驗、高新技術攻關和火炬計劃等項目,並組織實施、鑒定和驗收;
(七)審核園區內基本建設項目,興建和管理園區內各項基礎設施;
(八)依照規定許可權,管理園區的進出口業務,處理園區的涉外事務;
(九)對園區內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十)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第九條園區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組團出國的,經園區管委會審核後,直接到市外事辦公室辦理審批手續。第十條園區管委會可以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在大連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總編制內自行設立必要的精幹職能機構。
園區管委會應規范並公開辦事程序,嚴格辦事紀律,提高辦事效率,為園區企業事業單位、其它經濟組織和個人提供優質服務。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積極協助和支持園區管委會對園區實施統一管理。第三章投資與項目管理第十二條園區內能源、交通、原材料工業總投資在人民幣5000萬元(不含5000萬元)以下,加工工業3000萬元(不含3000萬元)以下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和基本建設項目,3000萬美元(不含3000萬美元)以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項目(國家特殊規定的除外),由園區管委會審批,並下發《固定資產投資許可證》,報市有關部門備案。涉及國民經濟和關系基礎設施重要平衡的項目,須納入市綜合平衡並同市有關部門協商後,方可審批。第十三條在園區內興辦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它經濟組織,須向園區管委會提出進區申請,經批准後,按有關規定辦理營業執照、財政和稅務登記等手續。第十四條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須向園區管委會提出申請,經審核認定後,領取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園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由園區管委會根據有關規定按年度進行考核,合格的領取年度合格證書。第十五條園區內企業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認定工作,由園區管委會統一組織進行;技術合同的認定、登記和開發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科技成果鑒定、投產鑒定工作,由園區管委會按國家、省市規定程序組織進行。第十六條園區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會計、統計制度,按規定向有關部門報送會計、統計報表,並接受監督。企業的年度會計報表應經中國注冊的會計師驗證並出具證明。第四章規劃、土地與基本建設管理

2. 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條例

第一條為了促進、保障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和發展,規范管理,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高新區),是指由大連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批復以及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劃定的區域。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高新區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高新區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與本條例相關的活動。第四條高新區應當堅持科技創新,以產業化基地為基礎,發展以軟體和服務外包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以及其他智力密集型產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科技新區。第五條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簡稱高新區管委會)是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在市人民政府領導下對高新區實施管理,行使市人民政府有關經濟管理許可權和其他相關行政管理職能。第六條高新區管委會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命令,制定和實施高新區的具體管理規定;
(二)編制高新區發展規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三)負責高新區內的投資、經濟綜合、財政、建設、農業、水利、林業、海域、漁業、商務、審計、統計、價格、國有資產監管、旅遊等經濟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四)負責高新區內的教育、科學、民族宗教、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城市管理、文化、知識產權、衛生、食品葯品監管、人口計生、外事、體育、安全生產監管等社會事務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五)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第七條高新區管委會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按照科學、精簡、高效的原則,在核定的編制數額內設立職能機構。
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可以將其有關經濟管理許可權和其他相關行政管理職能依法委託高新區管委會行使。第八條高新區管委會應當遵循勤政、高效、廉潔的原則,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 建立健全行政審批服務平台。第九條高新區改革、建設和發展的重大決策事項,涉及區內市場主體和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機關應當依法舉行聽證。第十條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應當保障高新區發展需要,統籌安排各項建設。高新區內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並徵求高新區管委會意見。第十一條國土資源管理等法律、法規規定的需要由市人民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承擔的職能,該管理部門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在高新區設立派出機構。
支持國家和省垂直領導的部門、機構在高新區設立分支、派出機構或者配備派出人員。第十二條高新區應當推動與區內高等學校科技園的生產、教學、科研、社區服務的一體化建設。第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在高新區投資、興辦企業或者設立機構。
單位和個人在高新區興辦屬於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經依法認定,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有關優惠政策。第十四條鼓勵科技人員以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等無形資產入股的方式創辦企業。
以知識產權和其他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科技成果作價出資的,其占企業注冊資本的比例,可以由出資各方依法協商約定,但是以國有資產出資的,應當符合有關國有資產的管理規定。
投資人可以用能夠以貨幣估價並可依法轉讓的債權作價出資。第十五條支持社會組織參與高新區建設,開展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行品牌推廣。
高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服務於高新區的社會組織的發展。第十六條鼓勵單位、個人在高新區興辦科技園和創業園、創業服務中心等形式的孵化器以及其他中介服務機構。
符合條件的科技園和創業園、創業服務中心等孵化器及其他中介服務機構經依法認定,享受國家和省、市規定的優惠政策。第十七條鼓勵機關、團體、企業、高等學校等多元主體在高新區內建設旨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公共技術創新平台;鼓勵企業、高等學校、科技研發機構承擔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第十八條鼓勵高新區內的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及相關人員進行專利申請、商標注冊、軟體著作權登記,取得自主知識產權,並對自主知識產權採取保護措施。

3. 雲南省工業園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工業園區管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工業園區的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工業園區,是指經省、州(市)人民政府依照職權批准設立的工業產業集中區。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工業園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園區的綜合協調、監督管理、指導服務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工業園區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工業園區發展需要,設置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建立有利於服務企業、適應工業經濟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

(二)組織實施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關專項規劃;

(三)制定工業園區管理制度和服務措施;

(四)按照職權審批或者審核工業園區內投資項目;

(五)組織實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六)負責工業園區經濟運行監測和分析;

(七)負責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八)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設立工業園區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條件和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以及當地城鄉、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林業保護利用等規劃,並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審批:

(一)設立縣級工業園區,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報州(市)人民政府審批;

(二)設立州(市)級工業園區,由州(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三)設立省級工業園區,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需要升級的,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規模、產值等條件,並按照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審批。第七條申請設立工業園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工業園區規劃;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有關部門的評審意見;

(四)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五)選址意見書和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州(市)人民政府應當自縣級工業園區批准之日起30日內,將批准文件和有關材料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規劃由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報送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根據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建設詳細規劃,報本級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第九條工業園區選址應當不佔或者少佔壩區耕地,並向適合建設的低丘緩坡地布局,引導工業項目向山地聚集。

工業園區建設用地應當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年度用地計劃單列。全省新增用地計劃指標應當優先保障工業園區重大項目。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在園區規劃范圍內享有土地一級開發權,園區土地出讓收益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工業園區構建融資平台,組建投資開發企業參與土地一級開發。第十條交通、城建、環保、供水、供氣、供電、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投資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工業園區。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安排工業園區的污染物控制總量指標。工業園區建設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集中處置工業廢水、廢物,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工業園區專項資金,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主要用於:

(一)園區規劃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二)園區基礎設施、信息化和服務體系建設;

(三)招商引資;

(四)園區發展監測分析;

(五)考核、獎勵。第十三條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工業園區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動態管理。

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的監督、檢查,支持園區企業的發展。

4. 如何管理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步伐,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及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工業園「宜豐工業園區」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本暫行辦法適用於宜豐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管委會)管轄范圍內的單位、個人以及登記注冊的企業。園區管委會管轄范圍具體指宜豐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規劃區及隨著工業規模發展需要而新增的工業項目區。

第三條 園區管理內容包括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工程規劃建設管理、項目入園服務管理、企業生產規范管理、社會治安綜合管理、稅收規費徵收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等。

第二章 管理機構及其職權職責

第四條 縣人民政府設立園區管委會,代表縣人民政府行使相關管理職能。

第五條 園區管委會享有和行使以下職權

(一)縣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規授予在園區的管理許可權以及開發建設許可權。具體包括:在園區行使全部或部分財政、稅收、工商、國土、招商、規劃、建設、環保、司法、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社會事務等管理權;在園區內的開發建設權;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依法組建園區建設投資公司,並加強對公司的監管,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園區管委會根據自身職責和工作任務,設立相應的內部職能機構,在園區內行使縣人民政府賦予的與相關部門相對應或相關聯的管理許可權,但業務上接受相應職能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相關部門在園區內設立的分支機構接受主管部門和園區管委會的雙重管理。

(三)依法對園區內的單位和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

(四)縣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

第六條 園區管委會承擔以下主要職責

(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省、市、縣關於園區各項工作的方針、政策,結合園區不同時期的發展需要,研究制定適用於園區建設與發展的有關辦法、意見等,並負責組織實施;

(二)研究編制園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三)探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現代管理體制,研究新時期園區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布局;

(四)負責園區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園區安全、環保以及社會穩定等工作;

(五)負責協調、溝通、處理好園區內企業與政府及各部門的關系,做好服務工作,保障企業依法自主經營;

(六)根據規劃要求和產業定位,積極主動地做好擇商選資和安商工作;

(七)協調管理園區內的服務組織;

(八)按年度定期向縣委、縣政府提交年度工作報告和園區發展的經濟評估報告;

第三章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

第七條 園區的土地利用規劃嚴格遵照國家的有關政策,按照節約用地的原則,逐步發展和壯大工業園區。

第八條 園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和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縣城總體規劃相銜接,並按照園區產業定位和功能分區的要求以及《宜豐縣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操作。

第九條 會同縣國土資源局做好園區土地規劃、徵收、報批、出讓、發證與管理工作。

第十條 園區土地利用分為工業用地、商業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和行政生活用地。其使用方式分為土地出讓、土地租賃和行政劃撥等。土地出讓按照「招拍掛」方式進行,出讓價不低於《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准》規定的宜豐縣工業用地的最低出讓標准。以「招拍掛」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繼承或作價入股與其他企業合作、合資。工業用地土地使用權為50年(時間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之日起計算)。

第十一條 園區內土地利用規劃,主要以安置工業企業為主,占園區土地總面積的65%以上,其它用地分別安排為市政公共設施用地、行政生活用地和商業用地。

第十二條 嚴格園區規劃控制區內土地管理,園區周邊相關村組建設道路、水利等公共設施及農戶建房等,必須符合園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周邊村組開展以上建設要先報園區審核,再報國土、建設等部門審批。

第十三條 園區企業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指標:

(一)工業企業用地建築密度控制在43%以上,容積率控制在0.6-1.0之間,綠化率控制在23%—30%,辦公生活用地控制在本企業用地總規模的7%以下。

(二)工業企業用地投資強度控制。凡入園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強度每畝必須在80萬元以上,產出密度畝均年繳納稅金2萬元以上。同時,土地出讓按投資規模分檔,即2000萬-5000萬元為一檔,5001萬元-1億元為一檔;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外資按外匯實時牌價摺合人民幣計算,下同)。在《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准》規定實施前,以零出讓獲得的土地,需要轉讓、抵押登記的必須按現有最低標准補交出讓金。

(三)企業用地實行保證金制度。企業入園用地按面積大小向園區交納用地保證金:30畝以下(含30畝)交10萬元,31-50畝交20萬元,51-100畝交30萬元,101-200畝交50萬元,201-500畝交100萬元,501畝以上交200萬元。用地保證金由縣財政實行專戶管理,在項目竣工驗收後7個工作日內全額無息退還。

第十四條 防範園區土地閑置。

(一)入園項目超過合同約定的動工日期滿一年未動工建設的,由園區管委會會同國土部門按12元/每平方米的標准徵收土地閑置費;滿兩年未動工建設的依法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已收的閑置費不予退回)。

(二)項目建設密度、投資強度、畝均年稅收(投產後3年平均數)中有一項達不到要求的,按該項計算閑置土地面積。如有多項達不到要求,以最高的一項為依據計算閑置土地面積,並按相關規定收取土地閑置費。

(三)招商服務單位在控制閑置土地中的責任。招商項目實行誰引進誰服務、誰負責的機制。凡簽約項目未按期開工建設,未按期投產或投產後三年內建築密度、投資強度、畝均年稅收有一項或多項達不到要求的,招商服務單位應協助相關部門無償收回土地或按規定徵收土地閑置費。如不能按要求收回用地或繳清土地閑置費,縣財政將從招商服務單位的可用財力或經費中酌情扣繳。

第四章 工程規劃建設管理

第十五條 園區所有的工程規劃與建設必須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總體要求。

第十六條 園區管委會相應的內設機構是園區工程建設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園區所有基礎設施工程的規劃、預決算、招投標和建設管理工作,以及園區企業建設項目的設計審(報)批、安全監督、質量監督、施工隊伍管理和工程竣工驗收等工作。

第十七條 由園區管委會實施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嚴格遵照上級有關規定和園區工程建設制度執行。凡工程預算造價在30萬元以上(含30萬元)的項目,一律向社會公開招標承建;工程預算造價不足30萬元的項目,可實行競價議標。所有工程招(議)標實行陽光操作,擇優選擇,公正辦理招投標事務。

第十八條 各職能部門承建的管線工程,應遵守園區的統一規劃,在園區管委會的統一指導下進行規劃與建設。

第十九條 企業規劃建設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企業規劃建設必須做到依法有效。企業廠區規劃與建設必須聘請具備資質的單位進行,杜絕「三無」單位進入園區企業規劃建設。

(二)企業廠區規劃與建設時,應提供按規定要求設計的用地規劃平面圖和廠區建設效果圖,經園區管委會審核,再報請縣政府分管領導審定。通過審批後,由園區管委會放土地紅線,並嚴格按設計方案實施。

(三)企業廠區建設必須按規定程序申請報批。在獲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施工許可證,通過規劃放線、施工驗線合格後方可開工建設。未經報批強行施工的項目,園區管委會可依法依規制止其施工並拆除違法違規建築物。

(四)企業廠區布局設計必須符合園區整體規劃,維護園區整體形象,服從園區的規劃管理,同時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廠房建設要規范標准,必須是輕鋼結構或鋼砼結構,杜絕以鋼管為原材料的簡易廠房,外觀裝飾符合園區廠房整體布局要求。辦公樓建設原則上應建成三層以上,且設計新穎外觀漂亮;

2、臨公共區域的廠區圍牆必須按要求建設,禁止以廠房牆體充當圍牆,或利用圍牆作為牆體搭建附屬建築物;

3、廠房建設要求美觀整潔。企業出入口須服從總體規劃。管道、線纜等不得在臨路的牆體上鋪設,只能內設或側、後放置。廠房外牆粉刷要求整潔美觀,與園區整體形象協調一致;

4、廠區建設須嚴格按規定退讓建設紅線,任何建築物和構築物都不得伸入道路紅線內。退讓距離內的土地按園區總體規劃,由企業實施綠化、硬化;

5、附屬建築和隱蔽工程必須符合園區的統一規劃,做到先批後建。凡需對園區公共設施進行破壞性的建設工程,除必須先申報並獲得批准外,還需繳交其恢復費用的2-5倍工程保證金後方可動工。

(五)建設、施工單位要主動接受質量、安全監督和消防審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項目竣工後要及時向園區管委會出具相關資料,申請驗收。園區管委會組織相關部門驗收後出具驗收報告,合格工程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條 道路建設按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在用地規劃改變時,可視情況對支路進行增減建設。道路及公用設施按控制性詳細規劃建設,隨路鋪建市政公用設施。

第二十一條 廣場及公共綠化地按規劃籌建,其面積視功能確定。

第二十二條 園區基礎設施必須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

第五章 項目入園服務管理

第二十三條 園區重點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及經省級以上部門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和園區主導產業及其配套項目。

第二十四條 落實環保第一審批權,項目入園首先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審批。

第二十五條 規范投資協議。招商服務單位與投資方簽訂項目投資協議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符合本暫行辦法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規范入園程序。投資協議簽訂後,投資方須向園區管委會提交投資協議、項目可行性報告、環評初審意見、立項批復,提出項目用地申請,經園區項目准入領導小組審批同意後,與園區管委會簽訂正式入園合同。國土部門憑入園合同界定的項目用地范圍,簽訂用地協議,投資方在一次性交清全部土地出讓金和用地保證金後,再按程序辦理用地手續。用地選擇要遵照園區規劃的產業定位和功能分區的要求確定。

第二十七條 項目正式入園合同中要明確投資強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畝年均稅收、年主營業務收入以及開工建設日期和投產時間等條款。

第二十八條 項目建設周期原則上規定在1年以內。投資規模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可適當放寬,並在合同中加以約定。

第二十九條 加強現有入園企業轉讓、繼承、拍賣、租賃及變更管理,防範企業在變更過程中套取優惠政策。屬同一宗土地、同一類產品、同一生產規模的企業只能享受一次優惠政策。凡現有入園企業需轉讓、繼承、拍賣、租賃及變更的,須由園區管委會牽頭組織相關單位參與協調,嚴禁企業未經許可擅自操作。

第三十條 廠房及生活配套設施可由投資客商自主選擇有資質的設計、施工、監理單位進行設計和施工建設,或委託園區建設投資公司代建,或購買、租賃園區企業閑置廠房。

第三十一條 園區管委會對入園項目實行全程跟蹤管理,按照合同規定,履行服務職能,監督項目建設,對違約項目依法按合同追究違約責任。招商引資服務單位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幫助企業排解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稅收征管、員工招聘等工作。

第六章 企業生產規范管理

第三十二條 完善合同管理,維護合同的合法性和嚴肅性;依法管理企業,提高企業開工率、投產率、達產達標率和貢獻率;開展企業規范化管理工作,制定獎罰辦法;建立信用考核機制,加強企業信息化工作,依法、及時、真實上報各類統計數據。

第三十三條 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對入園項目依法實行安全生產准入制度,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實行安全生產執法大檢查制度,督促企業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限期整改,對有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由相關部門依法處置,對造成重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三十四條 強化園區環保工作。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即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加強環境監管,落實環保各項政策,督促企業加強環境管理和完善污染治理設施,開展園區大氣、水體、雜訊、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保護園區生態環境。

第三十五條 園區勞動保障事務所負責企業用工招聘、技能培訓、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勞動保障監察、仲裁等協調服務工作。企業要加強勞動用工管理,按照《勞動法》等法律法規,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自覺接受勞動保障監察,規范用工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園區企業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業務的辦理,經園區勞動保障事務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後,上報到上級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六條 園區管委會負責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的統計、分析、調度和上報工作;負責企業管理的咨詢、指導、檢查、評比、考核、整改工作;負責對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產品創優等指導、協調工作。

第三十七條 適時成立園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對園區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支持。

第七章 稅收規費徵收管理

第三十八條 園區財稅部門負責園區范圍內稅費徵收管理工作。

第三十九條 園區范圍內的稅收包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廠房建設、企業生產經營、園區商業服務及其他活動等所產生的所有稅收。稅收的征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園區財稅機構統一徵收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準到園區內攬引稅收,防止園區稅收的跑冒滴漏,確保園區稅收管理的完整性和招商引資單位的積極性。

第四十條 企業要依法進行會計核算,按期申報,照章納稅。對企業的財政獎勵政策按縣政府相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 園區企業自建廠房設施,涉及國家、省、市規定必須收取的規費,按規定標準的最低收取;涉及縣級行政性收費的全部免收(工本費除外),事業性、服務性收費按國家最低標准減半收取。企業在繳清建築營業稅、城建稅、契稅、教育費附加和建築企業所得稅等稅費後,憑地稅部門出具的已稅證明,方可辦理企業房屋產權證。鼓勵企業建設多層廠房,凡建設兩層以上廠房且建築密度達到43%以上的,第二層以上(含第二層)的面積由縣政府每平方米獎勵10元。

第八章 社會治安綜合管理

第四十二條 園區管委會相應的內設機構會同園區派出所負責研究制定園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和方案,建立群防群治網路,落實綜治措施等工作;負責信訪接待、外來人員登記、園區戶政管理以及調處矛盾糾紛等工作;負責協調周邊社會環境綜合治理,維護園區正常工作、生活秩序;負責組織巡邏、處理突發事件、打擊不法行為、消除治安隱患工作;負責檢查生產現場、整改安全隱患、加強易燃易爆、防火防毒等安全管理督查工作。

第四十三條 企業要建立組織完善、責任明確的內部治安防範網格,把維護穩定工作的責任逐級分解到車間、班組和職工個人。

第九章 社會公共事務管理

第四十四條 園區管委會負責園區范圍內的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工作。

第四十五條 園區管委會負責園區物業管理、物流、園區信息、商業用地經營等工作。

第十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 本暫行辦法由縣人民政府授權園區管委會解釋。

第四十七條 本暫行辦法自下文之日起執行。

5.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的高起點科學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

特色工業園區的規劃工作要突出科學性、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持續性,著重發揮比較優勢,注重環境容量,科學確定總體布局、產業導向、功能區塊、生態環保和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工業園區可從已有一定基礎的工業園區中選擇,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努力提高規劃編制水平和檔次,以園區管理機構為主體,由具有相應城鄉規劃資質的單位承擔規劃編制,充分借用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中介機構等社會組織力量,做到規劃編制與組織實施相結合。
特色工業園區產業規劃要符合所在地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產業布局規劃,要與區域、流域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實現生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
特色工業園區必須走特色發展道路。要切實突出特色,在打造特色中彰顯優勢,從當地的資源條件、產業基礎、產品優勢、核心技術、區位優勢、人文特點出發,突出產業特色,明確發展定位,帶動和促進上下游企業的聚集與產業鏈的延伸,發展關聯性強、集約水平高的產業集閉信群和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要突出園區特色經濟概念策劃,把握產業特徵,突破行業概念,樹立國內外知名、體現區域特點的園區品牌,以特色佔領競爭市場制高點,逐步在同行業中形成較強的向心力。特色工業園區應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在自身特色領域形成以專利權為主的自主知識產權。
推行差異化發展戰略,實現特色工業園區間的錯位發展。要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引導和協調特色工業園區合理分布、發展有所側重,逐步形成層次遞進、產業態態彎互動、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園區布局。長春市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軌道客車、農業機械、玉米深加工、光電子和光電子信息、現代中葯、皮革加工、鹿產品加工、軟體開發等;吉林市重點發展有機化工及精細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加工、化纖紡織、建材、精品鋼及爐料等;四平市重點發展換熱器、農副產品加工、玻璃及製品、鹿產品深加工等;遼源市重點發展襪業、皮革製品、生物制葯等;通化市重點發展精品鋼材、醫葯、石油機械、果仁食品、林產加工等;白山市重點發展礦泉水、林產加工、人參加工、硅藻土深加工、煤炭深加工等;白城市重點發展農業雜糧深加工、電力設備製造、建材等;松原市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石油鑽采機械、糧食深加工等;延邊州重點發展林產加工、有色金屬開采加工、醫葯、人參製品、軟體開發等特色工業園區。各地區要結合實際,發揮各自優勢,再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帶動作用強的高端帆悶產業園區。
四、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建立富有活力的發展機制
特色工業園區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政府運用市場經濟機制、手段和方法推動發展的職能作用,構建由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制定鼓勵性產業政策,做好引導、協調和服務工作;要建立和完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不斷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著力完善特色工業園區的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提高其自主創新水平。特別是在特色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上,要實行市場化運作,廣泛吸引各類資金投入和生產要素聚集;鼓勵民營企業投資管理特色工業園區的道路、給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五、扶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高綜合配套服務能力
鼓勵和扶持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為主導產業服務的融資擔保、技術創新、投資咨詢、企業孵化、質量檢測、人才培養、營銷策劃、物流倉儲、網路信息、綜合配套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圍繞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要鼓勵國家、省重大創新和產業化項目及產業技術研究機構落戶園區;支持龍頭企業建立和完善專業性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按照標准組織對平台建設進行認定,自認定之日起三年內,對其技術服務平台的儀器設備、專利技術等給予適當傾斜;對服務於特色工業園區內各類企業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鼓勵園區引入投資咨詢機構開展業務,促進園區不斷提高投入產出比例。強化園區孵化器建設,省級特色工業園區要建設10萬平方米以上的孵化基地,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或低價的政策、法律、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和低價的辦公場所。鼓勵質量檢測部門在園區內設立專業質檢中心,推進質量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凡取得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制定和修訂資格的單位,在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申請科技發展計劃項目上給予重點傾斜;引導園區企業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標准,主動接軌國際製造業標准體系,推進產品國際標准認證。鼓勵園區利用 「外腦」開展市場調研、選取營銷方式、確定價格策略。努力培植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動與園區內企業的物流活動相結合。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特色工業園區的產業層次和管理水平。
促進特色工業園區內以企業為主體的各類行業協會和商會的建立和完善,園區管委會要為其提供工作場所和活動條件。協會和商會在制定公平公正規則的基礎上,對園區相關產業集聚進行細化指導和服務。
六、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增強建設開發能力
支持在特色工業園區設立以服務區內企業為主的各類金融企業及分支機構。單獨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投資公司等享受國家和省相關扶持政策。鼓勵開發適應區內企業實際需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開展信用貸款、集合類聯保貸款,鼓勵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行集合式企業債券,支持園區內企業利用股權、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實施特色工業園區企業上市支持計劃,對有上市意願、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內企業優先培訓、輔導,進入輔導期的,享受50萬元的經費補助。積極吸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園區內企業。省級創業投資基金要向園區重點傾斜。按照稅法有關規定,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特色工業園區內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滿2年以上的,可以按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創業投資企業向特色工業園區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購買上市公司流通股票連續持有不滿12個月的除外),所取得的股息、紅利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
以特色工業園區為市場主體,整合土地、稅收、財政等各種資源,構建 「政府信用+企業信用」為主的信用結構體系,建立市場化、企業化、現代化的投融資平台,支持特色工業園區和區內企業發展。
七、吸引人才集聚,強化園區支撐能力
鼓勵特色工業園區建立人才服務中心,支持科研院所、職業技術學院、技工學校、培訓機構以及各類人才市場進入特色工業園區,開展人才供需信息、人企對接、專業職業培訓等工作。要採取資源共享、融資推介、資金扶持等措施,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及各類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入園投資和創業。選派省直相關部門優秀處級幹部對口到省級特色工業園區掛職幫助工作。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向特色工業園區傾斜。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的骨幹企業聘任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經園區主管部門認定後,可由園區對其進行適當獎勵。
八、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建設步伐
特色工業園區招商工作列入全省專項招商引資工作計劃,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切實做好入園企業的跟蹤服務。省經合局與省工信廳配合,要按園區屬性,組織產業類型相近的園區,參加國際國內大型專業展會,積極利用特色工業園區產業鏈及配套項目的集群優勢,突出 「龍頭」項目及上下游配套產品項目開展特色工業園區專題招商活動。鼓勵已入駐的企業做好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促進企業配套項目或後續項目進入特色工業園區發展;有條件的特色工業園區,實行招商選資,提高招商的質量水平;充分利用中介組織進行招商。選擇特色工業園區內的優秀企業家,兼任園區管理職務,加強園區招商力量。落實好現有的優惠政策,做好招商策劃和組織工作。
九、引導同類和關聯產業集聚,提升產業化水平
增強骨幹企業的凝聚力和輻射力。重點支持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內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骨幹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產品優勢,打造產業集群的龍頭。注重培育對特色工業園區發展具有先導作用的高技術、高附加值企業,推進與園區主導產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相關產業配套發展,推進同業集聚和產業協作。鼓勵產品市場前景好、有一定技術開發能力和有技術創新內在要求,成長性好的企業優先進入特色工業園區。
採取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遷入與遷出相結合,促進同類和上下游企業聚集。要按照特色工業園區規劃要求,實現「兩個轉移」,一是鼓勵不同地區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逐步向特色工業園區轉移;二是引導市、縣城區內工業企業,按照主導產業方向,利用企業改制、資產重組等機遇,逐步向特色工業園區轉移。對進行異地遷移企業的稅收分成,由原項目所在地和遷入項目的特色工業園區協商解決。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積極支持發展循環經濟,對符合國家循環經濟政策的園區和企業,省級節能專項資金要予以傾斜;對已入園的企業,凡是與該園區的特色不符,或者對其主導產業有影響的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向所屬特色工業園區轉移,推進園區產業的專業化和特色化。
按政府統一規劃要求,遷入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的企業,在處置原房地產時,可向房地產所在地稅務機關提出免稅申請,經審核後免徵土地增值稅;繳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且符合條件的,可向地方稅務機關申請減免稅照顧。
十、培育特色品牌,加強宣傳推介力度
充分發揮特色工業園區的輻射效能,把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資源品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具有較大影響和競爭力的特色品牌體系。支持特色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申請注冊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重點支持中國棉襪工業園、中國汽車城、中國換熱器城、中國礦泉城、中國醫葯城、長白山葯谷、中國鹿鄉、皇家鹿苑、御用石材、關東木椅第一鎮等一批集體品牌,符合地理標志條件的申請注冊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鼓勵有關商會、協會、聯合會或其他企業運用行業自律手段和行業組織影響力保護地理標志,加大境外維權力度。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特色工業園區內企業使用區域品牌、資源品牌,共創品牌,同享收益。
加強特色工業園區宣傳推介工作,提高園區產業、企業、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要建立 「吉林省特色工業園區」網站,統一打造全省特色工業園區對外宣傳、項目招商、產品銷售、品牌推介、信息發布的網路平台,省工信廳具體負責網站的前期投入和設計製作。要加強對特色工業園區、區域品牌、資源品牌的新聞宣傳和廣告宣傳,在全省的機場、火車站、標志性建築、主要公路入口處的廣告牌位置及其價格方面,給予優先權和優惠。
十一、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打造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省政府認定一批符合新型工業化要求,產業特色鮮明、產業聚集度高、專業化協作配套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省工信廳按照國家工信部的相關要求,以特色工業園區為基礎,制定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的具體條件和評審標准,省政府給予命名。要結合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對在國家或省級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外的貢獻突出、拉動作用明顯的特色工業園區,專門研究制定優惠政策,給予重點扶持。對重點特色工業園區所需土地年度利用指標,優先予以保證。對我省支柱、優勢產業,如汽車、軌道客車、石化、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鋼鐵、碳纖維等產業的省級特色工業園區,要逐步制定差別化的專項政策措施,實行分類指導和重點培育。
為支持全省特色工業園區的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特色工業園區的投入,主要用於扶持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的公共平台建設。省級企業技術改造與結構調整、產學研聯合、資源節約利用、創業投資引導、企業信息化、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傾斜。
十二、強化組織領導,推進管理創新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特色工業園區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搞好服務協調。省工信廳和省經合局負責全省特色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省直相關部門要從全局出發,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特色工業園區快速發展。各市 (州)、縣 (市)要加快建立健全指導、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特色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組織和領導。
積極推進特色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創新。特色工業園區的管理和服務,對各級政府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對特色工業園區管理機構、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不能一刀切,鼓勵和支持以市場為導向,創新園區管理體制。要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用改革的方法解決好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把握服務取向,把做大做強特色工業園區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對工業園區的法律法規是怎樣的

目前,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兩部法律依據,對於「版權法」,很多「法律實體」達不到要求,比如,成立時間,「合格產品」等,因此,如果可能,還是去撿點工業垃圾比較好,「工業垃圾堆」里的很多「合格產品」,都是有「版權法」保護地哎,早都「合格產品」幾十年了,就怕一些人看不上。

7. 興義市園區辦並入哪個機構

沒有並入其他機構。
興義市園區管理辦公室為副縣級事業單位,隸屬市人民政府管理。
宗旨是為全市敬戚工業園區(清水河工業園區、威舍工業園區)建設提供服務。業務范圍: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上級有關決定、指示,在市人民政府授權范圍內研究制定並發布園區的規章制度和芹稿槐政策,指導園區建設工作;制定園區內建設規劃、年度建嫌友設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負責編制園區招商項目,擬定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擬定投資協議並經市人民政府授權批准後組織實施;負責制定和組織實施園區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各園區的組織產業布局和產業集聚規劃;負責對入園企業經濟運行調控、宏觀管理、政務服務和代理代辦行政審批事項工作;協助相關部門對園區及企業履行行政執法、監督和指導;承擔園區內國家項目產業扶持政策、企業資質和高新技術認定等推薦服務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8. 貴州省工業園區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促進工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規范工業園區管理,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工業園區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以工業和信息產業為主集聚發展的、享受一定政策的特定區域。第三條省人民政府對全省工業園區實行統一領導。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園區的指導、協調、服務、管理工作,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工業園區進行服務和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其所設立工業園區的具體管理工作。第二章工業園區設立、分類和認定第四條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符合所在地城市(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求;

(二)具備相應的產業基礎和區位、交通等優勢;

(三)符合國家和省對自然和生灶判態保護的有關規定;

(四)有明確的面積范圍;

(五)產業結構和單位面積投入產出符合省的有關規定;

(六)具備供水、排水、供電、供氣、通路、通信、平整土地等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以及污染物處置設施;

(七)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五條設立工業園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立工業園區的申請;

(二)設立工業園區的可行性報告;

(三)土地利用方案;

(四)選址意見書;

(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意見;

(六)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六條為了對工業園區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按照工業園區的規模和效益等情況,將工業園區分為一、二、三類。第七條一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開發面積原則上不少於2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度高,主導產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地方經濟輻射帶動顯著;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8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4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增投資額10億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達到20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達到25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在「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的基礎上,至少實現(供熱、供氣、寬頻網路、有線電視)中的兩項,達到「七通一平」;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已建成具備技術研發、質量檢測、信息網路、企業孵化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第八條二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開發面積原則上不少於1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度較高,有鮮明的主導產業,創新能力較強,地方經濟輻射帶動明顯;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5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2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增投資額5億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迅辯爛

(四)園區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應達到15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應達到18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在「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的基礎上,至少實現(供氣、寬頻網路)中的一項,達到「六通一平」;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初步建成具備技術研發、質量檢測、信息網路、企業孵化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第九條三類工業園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產業集聚度較高、主導產業明確;

(二)上年度園區工業總產值在1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3000萬元以上;

(三)單位產出能耗和排放達到規定的節能減排指標;

(四)園區單位土地畝漏平均投資強度應達到1000萬元/公頃以上、平均產值達到1200萬元/公頃以上,園區內工業用地容積率大於0.8;

(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五通一平」(供水、排水、供電、道路、通信、場地平整);

(六)已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貸款等融資服務機構。第十條分類認定程序:

(一)一、二類工業園區分類認定由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按照分類標准,向所在地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由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

(二)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將初審符合條件的申報材料報送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

(三)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相關的條件和分類標准組織審核認定,對通過認定的一、二類工業園區進行公布、授牌,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四)三類工業園區由工業園區所在地的市(州)工業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並報省人民政府工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9. 南昌市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經國家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工業園區(以下統稱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加大對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建立工業園區環境保護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第四條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應當做好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具體承擔以下職責:
(一)編制工業園區環境保護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
(二)組織對工業園區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跟蹤評價;
(三)規劃、建設和管理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基礎設施;
(四)明確機構和人員負責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五)督促企業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
(六)配合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對企業環境保護實行監督管理。第五條市、縣(區)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工業園區的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管理,並從功能區劃、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強對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
發展改革、經濟貿易、飢晌橘國土資源、規劃、建設、工商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總量控制、集中治理、統一監管的原則。第七條工業園區的設立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符合產業政策導向。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其他環境敏感區設立工業園區。第八條工業園區應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用清潔能源,維護工業園區區域生物多樣性,盡可能地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第九條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在編制工業園區規劃過程中應當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規劃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未進行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市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其規劃。
工業園區規劃需要作出修改調整的,應當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十條現有工業園區規劃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在本條例公布後1年內補辦。
補辦的環境影響評價與現有工業園區的發展結論不符的,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應當對工業園區規劃與建設予以調整;已造成區域環境嚴重污染或者生態嚴重破壞的,工業園區應當立即停止開發建設,並加以治理。第十一條工業園區規劃實施過程中,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每隔3年應當組織一次環境影響跟蹤評價,並將評價結果報告審批機關,發現有不良環境影響的,應當及時提出改進措施。第十二條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產業定位,劃定產業園區,相同類型的項目相對集中。
禁止在城市和鎮規劃區常年主導風上風向的工業園區新建爛團大氣污染嚴重或者環境風險大的建設項目。
謹脊禁止在贛江、撫河堤岸兩側1000米范圍內和城市湖泊保護范圍內新建水污染嚴重或者環境風險大的建設項目。第十三條工業園區應當逐步實施集中供熱、供氣,禁止新建產熱量在2.8兆瓦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鍋爐。第十四條工業園區排水管網應當實行雨污分流。
在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服務范圍以內的工業園區應當建設與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相連接的排水管網,排放的工業廢水應當達到污水處理設施進水水質標准;在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服務范圍以外的工業園區應當在2010年底前配套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第十五條工業園區企業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應當組織進行集中處置,防止產生二次污染。
危險廢物及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六條工業園區主要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市、縣人民政府下達的總量控制指標或者已無環境承載力的工業園區,應當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暫停審批新增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第十七條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應當依法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配套建設環境保護設施,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

熱點內容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
最新勞動法合同到期不續簽 發布:2025-01-12 12:05:54 瀏覽:904
開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單位有哪些 發布:2025-01-12 11:49:46 瀏覽:340
上海高溫費勞動法司機 發布:2025-01-12 11:48:08 瀏覽:257
法學碩士住宿 發布:2025-01-12 11:39:40 瀏覽:294
新婚姻法第四十條 發布:2025-01-12 11:10:15 瀏覽:44
企業融資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0:50:34 瀏覽:727
執行司法解釋2015 發布:2025-01-12 10:47:32 瀏覽:521
青少年網路法治知識 發布:2025-01-12 10:29:31 瀏覽:95
程序道德性 發布:2025-01-12 10:24:37 瀏覽:253